在以前,日子很清苦,所以粮食,在每家每户都是十分重要的。
而每当到了收麦子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请上一些赶场的人帮忙,赶在寒冬到来之前把麦子收进粮仓。
而光收回来也不是回事,最重要的是等把麦子晾晒干了以后,换成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这个时候,若有一台打谷机,绝对是十里八乡最为富裕的人家。
皋城,是一座位于长江下海口的小城,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皋城的水土极好,土壤肥沃,在这里长大的人,大抵都是长寿之人。
而茴乡是皋城下的一个乡村,环境十分优美,靠近河流,地域比较广,每家都拥有十几亩的耕地。
每每到了丰收的时节,家家户户都忙的晕头转向,赶场抢收地里的麦子。
收麦子,多喊点麦客就解决了,但是这么多麦子都收到家里粮仓,就需要迅速处理前面收回来的粮食。
所以这个时候,有一台打谷机就可以很快把麦子变成米粒。
马建国,是茴乡马家这一代的当家人。马家是出了名的木匠世家,甚至传言,在以前,马家可是帮京城雷家做过皇宫里的活计,祖上也是得到过皇帝的赏赐的。
正是因为马家世代做木匠,所以像打谷机这种机械,更是不在话下。
而马家做出来的打谷机,轻巧方便,比其他的打谷机
(本章未完,请翻页)
要好用很多。而且,马家做的打谷机不是来买卖的,而是用来出租的,租金也不是很贵,才1毛钱一天。
而且,马家做这出租买卖,全靠诚信,租的人用好了打谷机,得着把它完好无损的给送回来,马家人才跟人结账。
一点也不担心说,租的人会赖账,或者架着打谷机跑了。
做人,凭的是良心,马家,凭的是信用。
所以,这茴乡马家也被人称为皋城马家,正是因为他们这代代人如此守信、公平公正做生意,喜好帮助邻里乡亲,这生意才是越做越红火。
马元是马建国的儿子,虽然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富庶的家庭当中,但马元活的很不开心。
马元是接触过新潮流的,他的思想属于很前卫的,跟茴乡的大部分人比起来,实则他算是一个另类。
譬如,八零年,他是村里头一个知道啥是电视里的,然后到处跟人吹嘘,他见过。其实,他就只是在老师家里的一张朋友寄给老师的照片里看到的。
马元对木匠手艺其实没学多少,就算学的,那也是马建国天天盯着硬学的。
马元对皋城外头的世界十分向往,他不愿意就一辈子埋在这方寸黄土。
所以,他很愿意去结交一些到外面闯荡过的人,跟他们聊聊天,就能多了解了解外面的世界。
霍大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霍大山比马元大十几岁,是在外面闯荡过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后来是家里老爷子病逝,这才回来接着家业的。
马元很喜欢跟霍大山聊天,虽然霍大山也有好几年没出去过了,但就是出去那些年的见识,也让马元如同听天书一般,十分感兴趣。
这不,马元趁马建国去林子找木材的时间,溜出去去了芦子荡找霍大山。
他知道,霍大山每天这个点都会去芦子荡看夕阳。
马元说不上来,每次跟他一起看夕阳的时候,总感觉这个人就像是天上的神仙,披着霞光,特别好看。
“大山叔。”马元远远的就看到霍大山,正坐在田埂上。
“嘿,马元,快过来。”霍大山一招手,吆喝喊着马元到他身边坐下。
“大山叔,今天给我讲讲什么故事吗?”马元喜欢跟霍大山坐这儿到天黑,不仅仅是因为霍大山人平易近人,更多的还是因为霍大山总能给他讲讲新鲜的故事。
像什么杨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等,马元喜欢是喜欢,但不喜欢每天都讲这些陈年旧事。
“好啊,刚好这段日子要收麦子了,今天哪,就跟你小子说一说城里人吃的东西,他们可不是像我们天天吃米饭,他们吃的那个叫西餐,那什么叫西餐呢……”
夕阳如同被染红了一般,周围的云像是被火烧了一样,格外的艳丽,透着微凉的晚风,一大一小两人的影子,逐渐在地平线上越拉越长。
(本章完)
而每当到了收麦子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请上一些赶场的人帮忙,赶在寒冬到来之前把麦子收进粮仓。
而光收回来也不是回事,最重要的是等把麦子晾晒干了以后,换成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这个时候,若有一台打谷机,绝对是十里八乡最为富裕的人家。
皋城,是一座位于长江下海口的小城,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皋城的水土极好,土壤肥沃,在这里长大的人,大抵都是长寿之人。
而茴乡是皋城下的一个乡村,环境十分优美,靠近河流,地域比较广,每家都拥有十几亩的耕地。
每每到了丰收的时节,家家户户都忙的晕头转向,赶场抢收地里的麦子。
收麦子,多喊点麦客就解决了,但是这么多麦子都收到家里粮仓,就需要迅速处理前面收回来的粮食。
所以这个时候,有一台打谷机就可以很快把麦子变成米粒。
马建国,是茴乡马家这一代的当家人。马家是出了名的木匠世家,甚至传言,在以前,马家可是帮京城雷家做过皇宫里的活计,祖上也是得到过皇帝的赏赐的。
正是因为马家世代做木匠,所以像打谷机这种机械,更是不在话下。
而马家做出来的打谷机,轻巧方便,比其他的打谷机
(本章未完,请翻页)
要好用很多。而且,马家做的打谷机不是来买卖的,而是用来出租的,租金也不是很贵,才1毛钱一天。
而且,马家做这出租买卖,全靠诚信,租的人用好了打谷机,得着把它完好无损的给送回来,马家人才跟人结账。
一点也不担心说,租的人会赖账,或者架着打谷机跑了。
做人,凭的是良心,马家,凭的是信用。
所以,这茴乡马家也被人称为皋城马家,正是因为他们这代代人如此守信、公平公正做生意,喜好帮助邻里乡亲,这生意才是越做越红火。
马元是马建国的儿子,虽然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富庶的家庭当中,但马元活的很不开心。
马元是接触过新潮流的,他的思想属于很前卫的,跟茴乡的大部分人比起来,实则他算是一个另类。
譬如,八零年,他是村里头一个知道啥是电视里的,然后到处跟人吹嘘,他见过。其实,他就只是在老师家里的一张朋友寄给老师的照片里看到的。
马元对木匠手艺其实没学多少,就算学的,那也是马建国天天盯着硬学的。
马元对皋城外头的世界十分向往,他不愿意就一辈子埋在这方寸黄土。
所以,他很愿意去结交一些到外面闯荡过的人,跟他们聊聊天,就能多了解了解外面的世界。
霍大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霍大山比马元大十几岁,是在外面闯荡过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后来是家里老爷子病逝,这才回来接着家业的。
马元很喜欢跟霍大山聊天,虽然霍大山也有好几年没出去过了,但就是出去那些年的见识,也让马元如同听天书一般,十分感兴趣。
这不,马元趁马建国去林子找木材的时间,溜出去去了芦子荡找霍大山。
他知道,霍大山每天这个点都会去芦子荡看夕阳。
马元说不上来,每次跟他一起看夕阳的时候,总感觉这个人就像是天上的神仙,披着霞光,特别好看。
“大山叔。”马元远远的就看到霍大山,正坐在田埂上。
“嘿,马元,快过来。”霍大山一招手,吆喝喊着马元到他身边坐下。
“大山叔,今天给我讲讲什么故事吗?”马元喜欢跟霍大山坐这儿到天黑,不仅仅是因为霍大山人平易近人,更多的还是因为霍大山总能给他讲讲新鲜的故事。
像什么杨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等,马元喜欢是喜欢,但不喜欢每天都讲这些陈年旧事。
“好啊,刚好这段日子要收麦子了,今天哪,就跟你小子说一说城里人吃的东西,他们可不是像我们天天吃米饭,他们吃的那个叫西餐,那什么叫西餐呢……”
夕阳如同被染红了一般,周围的云像是被火烧了一样,格外的艳丽,透着微凉的晚风,一大一小两人的影子,逐渐在地平线上越拉越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