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完了,潘凯东回到家中,就等着入伍通知了。
潘凯东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冬天家里也没有什么事情干。听说部队不让留长头发,他去理发店把自己已经变长的头发理短了,准备从头开始,换个形象。
后来武装部通知,要潘凯东领取高中毕业证和团员组织关系和团员证。潘海东再次回到了县高中,他找到了高三的班主任,说明了来由。
高三的班主任仝霞听说潘凯东要参军入伍,非常支持。班主任也同时是潘凯东的英语老师,她说他的一个兄弟也当了兵,并且还转了士官。
“去了好好干,我老家的一个弟弟也是参军了,在部队还当了班长,转了士官,也很不错。”班主任扶了扶眼镜说到。
领完了高中毕业证,潘凯东去校团委开组织关系介绍信和领团表。
团委工作人员是一个年轻的女同志,她听了潘凯东说要去当兵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她一副惊讶的样子说:“县第一高中毕业的去当兵?你还是文科一班的,有点浪费吧?”
潘凯东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但他心里也有些犯嘀咕了,高三班主任和复读时的班主任认为当兵也是个出路,而共青团委的工作人员可不这么认为。
工作人员说自己有点忙,打开了档案柜让潘海东自己找团表,潘凯东找了半天居然没找到自己的团表,他甚至看见了比自己小两届的堂妹的团表。
后来工作人员也不耐烦了,直接给潘凯东拿了个新团表盖了章,让潘凯东找人重新补填了。
武装部终于传来了消息,说潘海东要去北京军区,具体是哪个部队是保密的,但听说是在山西,离河南老家还不算太远。
具体入伍时间也随即通知下来了,12月11号去武装部领军装和被子,晚上九点半从市里坐火车出发。
走之前潘凯东去姐姐了一躺,去干爹干妈家吃了顿中午饭,姐夫和干妈各给了他300元钱,让他到部队当零花钱。
到了12月11号,潘海东和姐夫一起到了武装部。他们找到武装部的人领了军装和被子,领了棉鞋和一个迷彩色的后留包,领完后签了字。
军装不太合身,有点宽大,绿色的解放鞋也是大。新发的被子还要打背包,为了方便携带。
潘海东和姐夫都不会打背包,幸好旁边也是一个要去当兵的,来送他的哥哥当过兵,他帮潘海东也打起了背包。
看着那个人熟练的动作,周围的人都不禁赞叹:“人家打得真快!当过兵的人就是利索。”
下午全县所有的入伍的新兵集合了,所有新兵胸前都戴上了大红花。一个接兵干部整队向接兵负责领导报告,接兵领导做了讲话。
领导讲了不少,潘凯东只记住了大概的意思。大概就是说同志们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有志气青年,到了部队要好好干,部队是一所大学校,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
一个潘凯东的同乡孙魁还作为入伍大学生新兵代表发了言。表态到了部队保家卫国,为家人争光,为县里争光。
终于到了要分别的时候,接兵干部给同一个方向的新兵迷彩服上拴上了一种颜色的丝带。说是为了防止在火车站新兵走丢了。
潘凯东跟随着新兵队伍走上了大巴车,他隔着窗户望着父母挥了挥手。
看到父母在一旁抹着眼泪,车子越走越远了,父母在他的视线里也越来越模糊了。
大巴车到了市火车站,潘凯东在接兵干部的引导下下了车。火车是晚上九点多的,还有两个多小时才发车,他们都把背包放在地上,坐在背包上等车。
潘凯东观察了火车站广场周围,放眼望去全是穿军装的新兵。
他这才明白了为什么在自己胳膊上系上了个红布条,不然出去上个厕所真是容易找不到自己的队伍。
广场上全部是席地而坐的新兵,来自全市十几个县。有的也是军装上系着不同颜色的丝带,有的是胸前戴着胸卡,上面写着新兵的姓名和要去的部队代号,不仔细看真分不出来谁是谁。
过了不到半个小时,潘凯东的父母和姐夫也来到火车站送他了。他们给潘凯东买了吃的喝的。
过了不一会儿,部队也给每个新兵发放了面包,矿泉水,火腿肠和榨菜等干粮当做晚饭。
他们在队伍旁边跟潘凯东聊着,交代着注意事项。
“到了部队一定给家里报个平安。到那儿好好听班长的话。”父亲红着眼交代着。
潘凯东以前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地级市,基本上就在自己的小县城里活动,就去过市里几次。这也算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
“新兵连可能比较苦,一定要咬牙坚持住!你就想,别人能吃的苦,咱也能吃。”潘凯东姐夫在旁边也交代着。
潘海东在那里点着头,说:“放心吧,我不怕吃苦,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他看到父母亲红着眼,一定是掉了不少眼泪,心情也有点沉重。以后部队的路要一个人走了,到了部队是条虫,还是条龙,就看自己的了。
晚上九点十分,人员开始进站,所有新兵跟随着队伍有秩序地走进了火车站。
潘凯东在想,这真的是所有一起当兵的人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前几天他们还是穿着五花八门便装,留着各式发型的地方青年,而今天他们是统一穿着绿军装,留着短发,戴着军帽的准军人了。
进了军列车厢,他看见上百名新兵同坐一个车厢,他琢磨着如何在上百名新兵中脱颖而出,到了部队如何挤时间复习功课,都是自己要提前考虑的问题。
随着一阵急促的电铃声和火车长鸣声,火车启动了。潘凯东注视着车窗外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
耳边火车轮子撞击着钢轨接头的声音不断地响起,每响一次就意味着离家越远一点。
有些坐在一起的新兵很快就熟悉起来了,他们在谈天说地,笑着,乐着。还有的甚至带着扑克儿,一起打起了扑克。
而潘凯东什么也不想干,他只想一个人静静。他在想着自己的未来,他在回忆着自己参军入伍体检面临的风波,能参军也是来之不易的。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潘凯东就比同龄人要成熟一点,他有明确的目标,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参军入伍是自己人生的重大转折。
他必须要能吃大苦耐大劳,争取考上军校,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也同时完成父母的一个心愿。
转眼间到了夜里十二点多了,潘凯东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潘凯东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冬天家里也没有什么事情干。听说部队不让留长头发,他去理发店把自己已经变长的头发理短了,准备从头开始,换个形象。
后来武装部通知,要潘凯东领取高中毕业证和团员组织关系和团员证。潘海东再次回到了县高中,他找到了高三的班主任,说明了来由。
高三的班主任仝霞听说潘凯东要参军入伍,非常支持。班主任也同时是潘凯东的英语老师,她说他的一个兄弟也当了兵,并且还转了士官。
“去了好好干,我老家的一个弟弟也是参军了,在部队还当了班长,转了士官,也很不错。”班主任扶了扶眼镜说到。
领完了高中毕业证,潘凯东去校团委开组织关系介绍信和领团表。
团委工作人员是一个年轻的女同志,她听了潘凯东说要去当兵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她一副惊讶的样子说:“县第一高中毕业的去当兵?你还是文科一班的,有点浪费吧?”
潘凯东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但他心里也有些犯嘀咕了,高三班主任和复读时的班主任认为当兵也是个出路,而共青团委的工作人员可不这么认为。
工作人员说自己有点忙,打开了档案柜让潘海东自己找团表,潘凯东找了半天居然没找到自己的团表,他甚至看见了比自己小两届的堂妹的团表。
后来工作人员也不耐烦了,直接给潘凯东拿了个新团表盖了章,让潘凯东找人重新补填了。
武装部终于传来了消息,说潘海东要去北京军区,具体是哪个部队是保密的,但听说是在山西,离河南老家还不算太远。
具体入伍时间也随即通知下来了,12月11号去武装部领军装和被子,晚上九点半从市里坐火车出发。
走之前潘凯东去姐姐了一躺,去干爹干妈家吃了顿中午饭,姐夫和干妈各给了他300元钱,让他到部队当零花钱。
到了12月11号,潘海东和姐夫一起到了武装部。他们找到武装部的人领了军装和被子,领了棉鞋和一个迷彩色的后留包,领完后签了字。
军装不太合身,有点宽大,绿色的解放鞋也是大。新发的被子还要打背包,为了方便携带。
潘海东和姐夫都不会打背包,幸好旁边也是一个要去当兵的,来送他的哥哥当过兵,他帮潘海东也打起了背包。
看着那个人熟练的动作,周围的人都不禁赞叹:“人家打得真快!当过兵的人就是利索。”
下午全县所有的入伍的新兵集合了,所有新兵胸前都戴上了大红花。一个接兵干部整队向接兵负责领导报告,接兵领导做了讲话。
领导讲了不少,潘凯东只记住了大概的意思。大概就是说同志们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有志气青年,到了部队要好好干,部队是一所大学校,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
一个潘凯东的同乡孙魁还作为入伍大学生新兵代表发了言。表态到了部队保家卫国,为家人争光,为县里争光。
终于到了要分别的时候,接兵干部给同一个方向的新兵迷彩服上拴上了一种颜色的丝带。说是为了防止在火车站新兵走丢了。
潘凯东跟随着新兵队伍走上了大巴车,他隔着窗户望着父母挥了挥手。
看到父母在一旁抹着眼泪,车子越走越远了,父母在他的视线里也越来越模糊了。
大巴车到了市火车站,潘凯东在接兵干部的引导下下了车。火车是晚上九点多的,还有两个多小时才发车,他们都把背包放在地上,坐在背包上等车。
潘凯东观察了火车站广场周围,放眼望去全是穿军装的新兵。
他这才明白了为什么在自己胳膊上系上了个红布条,不然出去上个厕所真是容易找不到自己的队伍。
广场上全部是席地而坐的新兵,来自全市十几个县。有的也是军装上系着不同颜色的丝带,有的是胸前戴着胸卡,上面写着新兵的姓名和要去的部队代号,不仔细看真分不出来谁是谁。
过了不到半个小时,潘凯东的父母和姐夫也来到火车站送他了。他们给潘凯东买了吃的喝的。
过了不一会儿,部队也给每个新兵发放了面包,矿泉水,火腿肠和榨菜等干粮当做晚饭。
他们在队伍旁边跟潘凯东聊着,交代着注意事项。
“到了部队一定给家里报个平安。到那儿好好听班长的话。”父亲红着眼交代着。
潘凯东以前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地级市,基本上就在自己的小县城里活动,就去过市里几次。这也算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
“新兵连可能比较苦,一定要咬牙坚持住!你就想,别人能吃的苦,咱也能吃。”潘凯东姐夫在旁边也交代着。
潘海东在那里点着头,说:“放心吧,我不怕吃苦,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他看到父母亲红着眼,一定是掉了不少眼泪,心情也有点沉重。以后部队的路要一个人走了,到了部队是条虫,还是条龙,就看自己的了。
晚上九点十分,人员开始进站,所有新兵跟随着队伍有秩序地走进了火车站。
潘凯东在想,这真的是所有一起当兵的人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前几天他们还是穿着五花八门便装,留着各式发型的地方青年,而今天他们是统一穿着绿军装,留着短发,戴着军帽的准军人了。
进了军列车厢,他看见上百名新兵同坐一个车厢,他琢磨着如何在上百名新兵中脱颖而出,到了部队如何挤时间复习功课,都是自己要提前考虑的问题。
随着一阵急促的电铃声和火车长鸣声,火车启动了。潘凯东注视着车窗外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
耳边火车轮子撞击着钢轨接头的声音不断地响起,每响一次就意味着离家越远一点。
有些坐在一起的新兵很快就熟悉起来了,他们在谈天说地,笑着,乐着。还有的甚至带着扑克儿,一起打起了扑克。
而潘凯东什么也不想干,他只想一个人静静。他在想着自己的未来,他在回忆着自己参军入伍体检面临的风波,能参军也是来之不易的。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潘凯东就比同龄人要成熟一点,他有明确的目标,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参军入伍是自己人生的重大转折。
他必须要能吃大苦耐大劳,争取考上军校,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也同时完成父母的一个心愿。
转眼间到了夜里十二点多了,潘凯东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