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词念完,台下士子依然寂静无声。
这是青云榜布榜以来,从未有过的景象……
以健笔写柔情,熔沉雄之气韵与柔婉之情肠于一炉,柔婉之极而又沉雄之至!
没有一个人愿意开口去评,只在心中默默念着……
朴公如此,崔太学如此,李凡如此,胡宥直亦是如此……
服了,真是服了……胡宥直内心这么说着。
从青云榜开榜以来,他一直是存着轻视之心的。
一个民间类似诗会的评榜组织能有多大的能力,能出多好的诗作?在他眼中,不过是一些青年士子过家家般的玩笑罢了。可如今,自己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后辈小生的这首《雁丘词》打得找不着北了……
“公子高作,下官……佩服!”胡宥直对王皓长揖。
够了!能让这眼比天高的胡翰林如此低头认输便是天大的难事了。
王皓心中暗爽,却赶快回礼。做人,还是厚道点……
廖家父子一脸死灰。这从京城请来的文坛一笔都没能压住王皓,还有谁能阻止他闯关挑落青云榜首?
其实,大家都知道,廖文青这青云榜首在王皓第一轮作词之时,就已经被挑落马下了。只是按照规矩,若这三关未闯完成,廖文青便依然是那青云榜首,虽说里子没了,面子也没了,但这届的青云榜首还是不能换人的。到时上京应试便还是以青云榜首之名能够力压众士子一头的。虽是虚名,但总归还是有一点用的。
“如此,王公子请闯第三关。规则还是作词一首,送凌云阁主亲自品评。”台上老者对王皓宣布。
“仅凭凌云阁主一人品评?”王皓心中一动,若是那凌云阁主品评不公,自己这三年奴才可就当定了,可是没处找人说理去,这话可得点明了说。
“呵呵,小子,我保你公平!”李凡一看便知道这小子在想什么呢。
“李公如何作保?”王皓还是想问个明白。
“以青云榜之名,十数年间天下动,你还怕什么不公平?何况,还有我与朴公、崔太学在此,小子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若是不公,我也不会放过那老小子……”李凡大言不惭。
人人敬仰的凌云阁主到他口中成了老小子。哧!你自己不也是一个老小子吗!王皓腹诽。不过,这李公既然如此说,以他的身份,定然是有办法的,若不公,老子便还赖上你了。如此一想,王皓便也不拘于一时之疑了。
王皓正凝神提笔,众士子也是屏息欲观,看他还有什么神作出世。
“咚……咚……咚……”一阵沉重的钟声从西湖边上耸立的钟鼓楼传来,慕地,将众人惊醒过来。
先是茫然,之后有人便数着钟声。
一响,两响,三响……足足一十八响……大事,一定是大事。除去二十一年前先帝驾崩,这钟楼便没有敲响过一十八下……
众人正在错愕之间,一名衙役匆匆赶到在廖程之耳边轻声低语……廖程之刹那之变了颜色,匆匆起身与三位大儒交谈……
在场不乏世家子弟,如廖文青周边便站着一些“官二代”与“富二代”,这些人对于国情局势是最为敏感的,也是最爱显摆的一群人。台上三位大儒与廖程这低声交谈之时,一些消息便已经嗡嗡地在士子之中传开了。
“一月中,匈国二十万大军已达塞北关……”
“一月底,七峡关失守?”
“二月二匈国前锋营二万多骑兵从驳马山阙长驱直入,连下十余座城池,金银粮草被掠一空,老幼妇孺被杀三万余人……”
“……”
一个个惊天消息在士子中流传,所过之处便是士子们的眼中泛起的惊惧的目光……
驳马山阙自古便是汉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屏障,山多树林,青白望如驳马,北人称之为——贺兰!
贺兰山一旦被突破,匈国骑兵便可如入无人之境,十日之内必达中原腹地。也难怪这些士子们如此惊惶。
“国之将破,河山不存!此景竟可比三十年前之靖康元年!”崔太学长叹无语。
“当年尚有铁血军在,为保山河以十万之铁军抵住了三十万匈国铁蹄!可是如今呢?靠那二十万如老爷兵般的陆骑军?只怕连五万匈国铁蹄也是抵不住的。”朴公颓丧瘫坐,重文轻武!重文轻武!为保皇家江山,竟将武夫圈养成了一群绵羊!更何况这些只会舞文弄墨的儒家书生!
李凡一扫台下士子,只看到一张张惊惶失色的脸,一点也看不出还有什么血气。
“还谈什么血气,一十八年前,大德朝军人的铁脊梁已经被打断了,自毁长城罢了!”李凡轻蔑地哼了一声:“就凭这些士子,凭这些艳诗浮词能够救得了大德朝?”
王皓有一丝迷糊,靖康?贺兰山?到现在,他一直搞不清这大德到底是什么朝代。
五代十国?似乎不像。靖康、贺兰,宋朝?那更是不像了。
他现在所处的似乎不是正史中记载的哪一个朝代。难道历史在唐之后轻轻拐了个弯?可是,怎么会如此呢?也许,也许也有一个穿越者吧!王皓只能如此解释。
不过他现在更注意的是那些儒林士子们惊惶的神情。也许,正如李公所说,德朝的脊梁已被打断,血气全无了!不过,他还是不能苟同李凡的后一句话的。
“李公!且听小子一言!”王皓拱拱手。
“哦,小子有何言?”
“诗词之中,也不尽是浮词艳诗!士林之中,也不尽是软骨怂包!”王皓字字坚定。
“公子以为诗文可以救世?”
“诗文不可救世……”
“那你说了又有何用?”
“诗文不可救世,但却可以传道,担起民族之脊梁!”
“哦!此说倒是新鲜!但不知如何传道,如何担起民族脊梁?”
“君不见班超班仲升,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三十一年间,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这便是文人一表率……”王皓凛然:“岂不闻唐时王昌龄之《出塞》,其为乐府诗,谱成乐章、广泛传唱,亦能极大增强我民族之自信!”
确实,王皓所说不错。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王昌龄的《出塞》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诗文传世挺脊梁,铁马金戈征沙场!
在场士子均浸淫诗坛,自然是明白的。
“公子有诗文可以挺民族脊梁,救大德于乱世乎?”李凡精神一振。
王皓嘿嘿暗笑,等的就是老小子这句话。
“自然是有的!”王皓自信满满。
这是青云榜布榜以来,从未有过的景象……
以健笔写柔情,熔沉雄之气韵与柔婉之情肠于一炉,柔婉之极而又沉雄之至!
没有一个人愿意开口去评,只在心中默默念着……
朴公如此,崔太学如此,李凡如此,胡宥直亦是如此……
服了,真是服了……胡宥直内心这么说着。
从青云榜开榜以来,他一直是存着轻视之心的。
一个民间类似诗会的评榜组织能有多大的能力,能出多好的诗作?在他眼中,不过是一些青年士子过家家般的玩笑罢了。可如今,自己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后辈小生的这首《雁丘词》打得找不着北了……
“公子高作,下官……佩服!”胡宥直对王皓长揖。
够了!能让这眼比天高的胡翰林如此低头认输便是天大的难事了。
王皓心中暗爽,却赶快回礼。做人,还是厚道点……
廖家父子一脸死灰。这从京城请来的文坛一笔都没能压住王皓,还有谁能阻止他闯关挑落青云榜首?
其实,大家都知道,廖文青这青云榜首在王皓第一轮作词之时,就已经被挑落马下了。只是按照规矩,若这三关未闯完成,廖文青便依然是那青云榜首,虽说里子没了,面子也没了,但这届的青云榜首还是不能换人的。到时上京应试便还是以青云榜首之名能够力压众士子一头的。虽是虚名,但总归还是有一点用的。
“如此,王公子请闯第三关。规则还是作词一首,送凌云阁主亲自品评。”台上老者对王皓宣布。
“仅凭凌云阁主一人品评?”王皓心中一动,若是那凌云阁主品评不公,自己这三年奴才可就当定了,可是没处找人说理去,这话可得点明了说。
“呵呵,小子,我保你公平!”李凡一看便知道这小子在想什么呢。
“李公如何作保?”王皓还是想问个明白。
“以青云榜之名,十数年间天下动,你还怕什么不公平?何况,还有我与朴公、崔太学在此,小子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若是不公,我也不会放过那老小子……”李凡大言不惭。
人人敬仰的凌云阁主到他口中成了老小子。哧!你自己不也是一个老小子吗!王皓腹诽。不过,这李公既然如此说,以他的身份,定然是有办法的,若不公,老子便还赖上你了。如此一想,王皓便也不拘于一时之疑了。
王皓正凝神提笔,众士子也是屏息欲观,看他还有什么神作出世。
“咚……咚……咚……”一阵沉重的钟声从西湖边上耸立的钟鼓楼传来,慕地,将众人惊醒过来。
先是茫然,之后有人便数着钟声。
一响,两响,三响……足足一十八响……大事,一定是大事。除去二十一年前先帝驾崩,这钟楼便没有敲响过一十八下……
众人正在错愕之间,一名衙役匆匆赶到在廖程之耳边轻声低语……廖程之刹那之变了颜色,匆匆起身与三位大儒交谈……
在场不乏世家子弟,如廖文青周边便站着一些“官二代”与“富二代”,这些人对于国情局势是最为敏感的,也是最爱显摆的一群人。台上三位大儒与廖程这低声交谈之时,一些消息便已经嗡嗡地在士子之中传开了。
“一月中,匈国二十万大军已达塞北关……”
“一月底,七峡关失守?”
“二月二匈国前锋营二万多骑兵从驳马山阙长驱直入,连下十余座城池,金银粮草被掠一空,老幼妇孺被杀三万余人……”
“……”
一个个惊天消息在士子中流传,所过之处便是士子们的眼中泛起的惊惧的目光……
驳马山阙自古便是汉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屏障,山多树林,青白望如驳马,北人称之为——贺兰!
贺兰山一旦被突破,匈国骑兵便可如入无人之境,十日之内必达中原腹地。也难怪这些士子们如此惊惶。
“国之将破,河山不存!此景竟可比三十年前之靖康元年!”崔太学长叹无语。
“当年尚有铁血军在,为保山河以十万之铁军抵住了三十万匈国铁蹄!可是如今呢?靠那二十万如老爷兵般的陆骑军?只怕连五万匈国铁蹄也是抵不住的。”朴公颓丧瘫坐,重文轻武!重文轻武!为保皇家江山,竟将武夫圈养成了一群绵羊!更何况这些只会舞文弄墨的儒家书生!
李凡一扫台下士子,只看到一张张惊惶失色的脸,一点也看不出还有什么血气。
“还谈什么血气,一十八年前,大德朝军人的铁脊梁已经被打断了,自毁长城罢了!”李凡轻蔑地哼了一声:“就凭这些士子,凭这些艳诗浮词能够救得了大德朝?”
王皓有一丝迷糊,靖康?贺兰山?到现在,他一直搞不清这大德到底是什么朝代。
五代十国?似乎不像。靖康、贺兰,宋朝?那更是不像了。
他现在所处的似乎不是正史中记载的哪一个朝代。难道历史在唐之后轻轻拐了个弯?可是,怎么会如此呢?也许,也许也有一个穿越者吧!王皓只能如此解释。
不过他现在更注意的是那些儒林士子们惊惶的神情。也许,正如李公所说,德朝的脊梁已被打断,血气全无了!不过,他还是不能苟同李凡的后一句话的。
“李公!且听小子一言!”王皓拱拱手。
“哦,小子有何言?”
“诗词之中,也不尽是浮词艳诗!士林之中,也不尽是软骨怂包!”王皓字字坚定。
“公子以为诗文可以救世?”
“诗文不可救世……”
“那你说了又有何用?”
“诗文不可救世,但却可以传道,担起民族之脊梁!”
“哦!此说倒是新鲜!但不知如何传道,如何担起民族脊梁?”
“君不见班超班仲升,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三十一年间,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这便是文人一表率……”王皓凛然:“岂不闻唐时王昌龄之《出塞》,其为乐府诗,谱成乐章、广泛传唱,亦能极大增强我民族之自信!”
确实,王皓所说不错。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王昌龄的《出塞》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诗文传世挺脊梁,铁马金戈征沙场!
在场士子均浸淫诗坛,自然是明白的。
“公子有诗文可以挺民族脊梁,救大德于乱世乎?”李凡精神一振。
王皓嘿嘿暗笑,等的就是老小子这句话。
“自然是有的!”王皓自信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