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是晕了过去,好在没一会就醒了过来。太医瞧来瞧去也没瞧出个什么,猜测可能跟年纪大了有关系,再加上见皇帝病重一时急火攻心,故而这才晕厥了。
太医给开了些药,小黄门领着单子去御药房取药。方从哲和黄嘉善经通禀见到了脑袋还有些沉乎的王皇后。
这是方从哲第二次见皇后娘娘,上一次是在万历四十一年他出任礼部右侍郎,权副主考官时。一晃已经六年多了。
黄嘉善则是第一次见当朝中宫,在此之前,他从未见过中宫。事实上,满朝文武除了勋戚偶能见到王皇后,其余臣子多是不曾见过的。他们连皇帝都见不到,况中宫呢。
王皇后这也是第一次在乾清宫与当朝重臣会面。二十三年前,因为宫殿失火,王皇后曾和丈夫万历一同移居启祥宫短暂共处。
可不到半年,王皇后便又迁回坤宁宫,此后万历便再也不往坤宁宫,以致京中盛传中宫久病,遭皇帝苛待。
那段时间,也是国本闹的最凶之时。
年初万历生病之后,王皇后也不曾过来探视过,直到司礼掌印太监孙暹突然找到她。此后便有了司礼逼宫,中宫痛斥贵妃之事。
乾清宫的内侍和宫人大多都被调换了,除了王皇后带过来的人外,有部分是东宫那边过来的,如现在负责乾清宫管事的就是原东宫掌班太监曹化淳。
曹化淳是东宫太监王安极力向孙暹推荐的,说此人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是内书堂的翘楚,放在东宫有些屈材了。请孙公公帮衬一二,叫在乾清宫历练,日后也好在哪个监中安排个实在事。
孙暹虽是现任司礼掌印,名符其实的内相,但王安却是东宫太监,小爷的大伴,将来小爷登基,司礼监中怎么也有王安一席,加之孙暹本就亲近支持东宫,自不会拂了王安的面子。
“高起潜,给二位大人看座。”
因为刚刚苏醒的缘故,王皇后的精神不是太好,面色也有点发白。
那名叫高起潜的内侍穿的是不入流的灰袍,瞧着没有品级,最多也就是个长随。
但模样看着甚是周正,且隐隐有股正气,黄嘉善看了不由微一点头,暗道果是中宫身边的人,没有狡诈之辈。
方从哲却是正眼都没瞧那高起潜,在他首辅眼里,这等微末之辈着实是不入他眼的。
高起潜将两只凳子放过来后,便垂首默默退到了一边。天可怜见,他在直殿监扫了二十年地,任劳任怨,这才换来上司青眼,给提携在坤宁宫伺候。
虽说仍是没有品级的长随,但比起那扫地的伙者来却不知要好了多少。且又是在皇后娘娘身边听用,将来肯定还能再晋一级。
只是,皇后娘娘这里也真是伴君如伴虎,听人说每年皇后娘娘都要打死几个不开眼的奴婢,所以高起潜心里也是很紧张,生怕哪里做得不好惹着了皇后娘娘,把自已小命给送了。
那边皇后娘娘和首辅、本兵说些什么,高起潜没心思听,他有点想念自已的女儿了。
十一年前他的女儿随陈氏来京寻过他,此后高起潜就再也没有见过女儿了,十一年间他也没有回过家。
上个月陈氏捎人带了封家书给他,说是女儿嫁给了邻村的王家为媳,公婆都是厚道之人,小两口日子过的很好。
这让高起潜很是心暖,也很是心酸,女儿出嫁他这个做爹的却不能回去,也没有面目回去,真是想着都不是滋味。
却不知那王家女婿会不会因为自已的身份而看不起女儿,怕是不会,妻子家书中说小两口很是恩爱...
想到妻子陈氏,高起潜心中更是难受,当年他便叫陈氏改嫁,没想陈氏回去之后却没有听他的话,反而继续照顾两位老人将女儿带大,如今已是鬓发皆白,二十年夫妻却等若没有丈夫,也太是难为她了,我对不起她啊...
心里想着,耳畔传来的一个人名却打断了高起潜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那个人名是魏良臣。
“郑妃的人又如何?”
王皇后不以为然的抬了抬手,“首辅和本兵何必顾虑,左右是宫中的家奴,带得兵如何,打得仗如何,本宫一道懿旨罢了他便是。”
黄嘉善一听这可不行,忙道:“皇后不可!”
“有什么不可?”王皇后颦眉。
“魏某虽是宫中家奴,却乃平奴功臣,娘娘若懿旨罢召,怕是内外朝廷都要哗议,指朝廷寒了有功之人...”
黄嘉善解释道。不管那魏某和郑妃关系如何,事情一桩归一桩,平奴这桩功劳可以暂且不给人家,但断无道理还要罢了人家的。
王皇后也是妇人,叫黄嘉善这么一说,也觉是不妥,便问方从哲:“阁老的意思呢?”
方从哲拱手道:“臣意陛下龙体康健之前,使他在关外便是。”
“也好,”
王皇后想了想,吩咐方从哲,“除那郑妃的人,其余有功之臣内阁都要叙优封赏,不可使将士用命反对朝廷寒心。”
“臣领旨。”
现在皇帝病重,皇后主持也是应该,方从哲不觉有什么不妥。
曹化淳来报,说是陛下苏醒了。
王皇后忙让方从哲和黄嘉善过去,她稍后再去。
首辅和本兵是去报捷,皇帝必与之议国家大事,皇后可在皇帝病重之时代行皇权,但绝不可在皇帝清醒之时干问国政。
这是本份。
万历这两个月昏厥时多,清醒时少,睁开眼见首辅方从哲和兵部尚书黄嘉善都来了,不由有些惊讶,但却未问他二人来此何事,反而倚在床上有些沧桑道:“朕记得父皇是在朕十岁时驾崩的,朕依稀记得父皇当年对朕说赐你名为‘钧’,是说圣王制驭天下,就如同制器之转钧也。”
因刚苏醒,万历的气息不是太匀,停了好一会方才继续。
他抬手指着内阁首辅和兵部尚书,有些艰难道:“朕已经做了四十七年皇帝,是我大明历代皇帝享国最长,朕,知足了...虽说朕这三十年没怎么上朝,但朕是因腿疾无法上朝,阁老与本兵且与朕说,朕这三十年大权可有旁落?国家可有大乱?可曾乱杀大臣?可曾不许言台议论?...如此,朕是否算是无为之治,又是否算是圣贤君主呢?”
太医给开了些药,小黄门领着单子去御药房取药。方从哲和黄嘉善经通禀见到了脑袋还有些沉乎的王皇后。
这是方从哲第二次见皇后娘娘,上一次是在万历四十一年他出任礼部右侍郎,权副主考官时。一晃已经六年多了。
黄嘉善则是第一次见当朝中宫,在此之前,他从未见过中宫。事实上,满朝文武除了勋戚偶能见到王皇后,其余臣子多是不曾见过的。他们连皇帝都见不到,况中宫呢。
王皇后这也是第一次在乾清宫与当朝重臣会面。二十三年前,因为宫殿失火,王皇后曾和丈夫万历一同移居启祥宫短暂共处。
可不到半年,王皇后便又迁回坤宁宫,此后万历便再也不往坤宁宫,以致京中盛传中宫久病,遭皇帝苛待。
那段时间,也是国本闹的最凶之时。
年初万历生病之后,王皇后也不曾过来探视过,直到司礼掌印太监孙暹突然找到她。此后便有了司礼逼宫,中宫痛斥贵妃之事。
乾清宫的内侍和宫人大多都被调换了,除了王皇后带过来的人外,有部分是东宫那边过来的,如现在负责乾清宫管事的就是原东宫掌班太监曹化淳。
曹化淳是东宫太监王安极力向孙暹推荐的,说此人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是内书堂的翘楚,放在东宫有些屈材了。请孙公公帮衬一二,叫在乾清宫历练,日后也好在哪个监中安排个实在事。
孙暹虽是现任司礼掌印,名符其实的内相,但王安却是东宫太监,小爷的大伴,将来小爷登基,司礼监中怎么也有王安一席,加之孙暹本就亲近支持东宫,自不会拂了王安的面子。
“高起潜,给二位大人看座。”
因为刚刚苏醒的缘故,王皇后的精神不是太好,面色也有点发白。
那名叫高起潜的内侍穿的是不入流的灰袍,瞧着没有品级,最多也就是个长随。
但模样看着甚是周正,且隐隐有股正气,黄嘉善看了不由微一点头,暗道果是中宫身边的人,没有狡诈之辈。
方从哲却是正眼都没瞧那高起潜,在他首辅眼里,这等微末之辈着实是不入他眼的。
高起潜将两只凳子放过来后,便垂首默默退到了一边。天可怜见,他在直殿监扫了二十年地,任劳任怨,这才换来上司青眼,给提携在坤宁宫伺候。
虽说仍是没有品级的长随,但比起那扫地的伙者来却不知要好了多少。且又是在皇后娘娘身边听用,将来肯定还能再晋一级。
只是,皇后娘娘这里也真是伴君如伴虎,听人说每年皇后娘娘都要打死几个不开眼的奴婢,所以高起潜心里也是很紧张,生怕哪里做得不好惹着了皇后娘娘,把自已小命给送了。
那边皇后娘娘和首辅、本兵说些什么,高起潜没心思听,他有点想念自已的女儿了。
十一年前他的女儿随陈氏来京寻过他,此后高起潜就再也没有见过女儿了,十一年间他也没有回过家。
上个月陈氏捎人带了封家书给他,说是女儿嫁给了邻村的王家为媳,公婆都是厚道之人,小两口日子过的很好。
这让高起潜很是心暖,也很是心酸,女儿出嫁他这个做爹的却不能回去,也没有面目回去,真是想着都不是滋味。
却不知那王家女婿会不会因为自已的身份而看不起女儿,怕是不会,妻子家书中说小两口很是恩爱...
想到妻子陈氏,高起潜心中更是难受,当年他便叫陈氏改嫁,没想陈氏回去之后却没有听他的话,反而继续照顾两位老人将女儿带大,如今已是鬓发皆白,二十年夫妻却等若没有丈夫,也太是难为她了,我对不起她啊...
心里想着,耳畔传来的一个人名却打断了高起潜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那个人名是魏良臣。
“郑妃的人又如何?”
王皇后不以为然的抬了抬手,“首辅和本兵何必顾虑,左右是宫中的家奴,带得兵如何,打得仗如何,本宫一道懿旨罢了他便是。”
黄嘉善一听这可不行,忙道:“皇后不可!”
“有什么不可?”王皇后颦眉。
“魏某虽是宫中家奴,却乃平奴功臣,娘娘若懿旨罢召,怕是内外朝廷都要哗议,指朝廷寒了有功之人...”
黄嘉善解释道。不管那魏某和郑妃关系如何,事情一桩归一桩,平奴这桩功劳可以暂且不给人家,但断无道理还要罢了人家的。
王皇后也是妇人,叫黄嘉善这么一说,也觉是不妥,便问方从哲:“阁老的意思呢?”
方从哲拱手道:“臣意陛下龙体康健之前,使他在关外便是。”
“也好,”
王皇后想了想,吩咐方从哲,“除那郑妃的人,其余有功之臣内阁都要叙优封赏,不可使将士用命反对朝廷寒心。”
“臣领旨。”
现在皇帝病重,皇后主持也是应该,方从哲不觉有什么不妥。
曹化淳来报,说是陛下苏醒了。
王皇后忙让方从哲和黄嘉善过去,她稍后再去。
首辅和本兵是去报捷,皇帝必与之议国家大事,皇后可在皇帝病重之时代行皇权,但绝不可在皇帝清醒之时干问国政。
这是本份。
万历这两个月昏厥时多,清醒时少,睁开眼见首辅方从哲和兵部尚书黄嘉善都来了,不由有些惊讶,但却未问他二人来此何事,反而倚在床上有些沧桑道:“朕记得父皇是在朕十岁时驾崩的,朕依稀记得父皇当年对朕说赐你名为‘钧’,是说圣王制驭天下,就如同制器之转钧也。”
因刚苏醒,万历的气息不是太匀,停了好一会方才继续。
他抬手指着内阁首辅和兵部尚书,有些艰难道:“朕已经做了四十七年皇帝,是我大明历代皇帝享国最长,朕,知足了...虽说朕这三十年没怎么上朝,但朕是因腿疾无法上朝,阁老与本兵且与朕说,朕这三十年大权可有旁落?国家可有大乱?可曾乱杀大臣?可曾不许言台议论?...如此,朕是否算是无为之治,又是否算是圣贤君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