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学生们正在默写论语,刘越挨个学生看过去,写的太潦草的立即一记板子毫不手软,房间里抽泣声不断,当然夫子打不敢叫的。
刘越来到张环身边,立即有些呆滞了,这个,嗯,这个什么字体,没见过啊,他当然没见过,张环在那个Y|Y群里练习的就是赵孟頫的书法,有八九分的神似,这是他可以吹一辈子的不多优点之一,得到群里兄弟姐妹的一致推崇,赐名张孟頫。
张环没想到他山寨到极致的技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这里就是毛笔字的天下。
所以张环用毛笔抄书毫无压力,笔走龙蛇,潇洒非常的很快默写好了,然后向身旁不断捻须点头赞许的刘越欠身致意。
刘越好好看了看自己这个弟子,虽说张环馆阁体的字体原先写的不错,是这个学生几年学习生涯中仅有的亮点了,但是也就是勉强看得上眼,只是和这个字体比天壤之别了,
刘越看来张环的字体浑圆有力,流畅环转,让人看的目眩神迷,偏偏却从未见过这种字体,简直是自成一派。
张环以前的字体他就见过啊,要说张环有什么优点的话,一手馆阁体相当的工整,张环执拗能沉得下心来练习,练出了一手馆阁体,别的不说,发解试的话在字体上一定能给主官好印象,在字体方面丢分几乎不可能。
只是今天这字体虽然能看出张环昔日的一点模样,但是已然大变了,变得他都认不得了。
“张环,什么时候练成的字体,让为师几乎不敢认。”
“是学生在家中游戏之作,不当真,非馆阁体,怕先生不喜,故不曾书写。”
张环有些小得意,倒也是人之常情,
“好字,好字啊,自成一系,只是若能再端正些更好了,”
刘越指点了几处,张环立即明白刘越指认的缺点是什么,因为他练习行书较多,所以连接交待的有些不清,非是小楷正道,再就是他的馆阁体和这个字体还在融合,在一些字上就显露出来。
这堂课后刘越心情大好,嗯,不错,张环的进益让他老怀大慰。
第二天的第一节课是筹算,这也是六艺之中的,发解试、省试中必有的,而且筹算实用性非常强。
毕竟能最后高中进士的三年大宋上下不过几百人而已。
而作为沿边的陕西诸路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的读书人对此没有太大的奢望,不过识字、会筹算,识得进退,也可以当个小吏吧,就是小吏不可得,到了一些商家或是一些地主富户家也可以谋个差事,总算有一技傍身,因此筹算在延溪学堂乃是大课。
筹算古今同一,都是先生讲个例题,告诉学生们算法,然后出两道题,让学生们自己解题,这次也是如此。
当学生们开始做起题,刘越也就轻松起来了,判题相比讲解那是轻松多了。
刘越手拿折扇负手在教室里溜溜达达的看学生们解题,然后,然后就在张环那里停下了。
这次出题,有一个就是刘越夫人的一个家庭开支流水账,不难,但是很繁杂,筹算起来特别容易出错,其实这种题就是在繁琐上难为人,考验学生的定力和耐性,一个不耐烦就出错。
学生们正在用长长短短的小木棍样式的算筹比划着记录着,一一汇总,但是还是出错,他已经为几个学生指出了错漏。
但是张环身前根本没有一堆算筹,而是一个珠盘,这个珠盘通体红色,四四方方,上面两排圆珠,下面五排圆珠,而张环的手指不断拨动着,圆珠和四框相撞发出清晰的声音。
刘越不知道这个是什么,但是却知道也是算筹一类的,但是比算筹快的多,因为他只是站了会儿,张环已经竖起算盘啪的一下结束了。
刘越一看四道题得出的数字,没有一个错漏,都对了。
刘越震惊了,
“张环,我来问你,这个珠盘是什么,”
“回先生,这是弟子做出来的,弟子取名为算盘,用法是这样的,”
张环手脚麻利的用这个算盘把四道题重新算了一遍,过程讲解的非常到位,刘越听懂了大半,接着他不断提问,怎么用这个算盘。
然后,然后刘山长就陷进去了,他顾不得看其他的学生,他把自己的所谓教案拿过来,那里可是有着百来道筹算题的,他在张环的帮助下用这个算盘一一计算。
而其他的学生结束了自己的试题都围拢过来,看着这个稀奇的物件,他们东问西问的,直到姜先生发觉不对找上门来,结果姜先生也加入其中。
这天的课程最后泡汤了,几位先生陷入其中,因为他们有了一个巨大的发现,必须要搞清楚了,如果弄明白的话,他们感觉筹算的速度将会加快十倍以上,最关键是筹算将会在延州大放异彩,而这里是大宋文华的蛮荒之地,多少年没有这么风光的事儿了。
学堂放学了,张环走了,人可以走,但是算盘必须留下,正在兴头上的刘越怎么可能没了算盘呢。
晚上,刘越把夫人秦氏的日常账簿拿来用这个算盘演算,而刘芷芸和紫鹃就是他的帮手,他用算盘计算,是不是看着张环手书的用法,然后应用上,秦氏和刘芷芸两人用算筹计算,饶是他手法不熟练,还是比女儿的速度快多了。
“阿爹,你怎么总是比女儿的快,”
刘芷芸娇嗔道。
刘越得意的捻须大笑,嗯,老眼昏花的他也有能战胜女儿的这天,这是多少年没有的事情了。
不过得意过后还得教授女儿不是。
‘什么,这都是那个登,那个傻小子自己琢磨出来的,’
刘芷芸惊诧道。
“张环那是大智若愚啊,”
刘越现在可不像以前那般看待张环,他可是一点都不愚钝,一个愚钝的人能改编个三国,能说出立场不同看法不同的话,改进了筹算,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嘛,这样的愚钝弟子他可是多多益善。
刘越来到张环身边,立即有些呆滞了,这个,嗯,这个什么字体,没见过啊,他当然没见过,张环在那个Y|Y群里练习的就是赵孟頫的书法,有八九分的神似,这是他可以吹一辈子的不多优点之一,得到群里兄弟姐妹的一致推崇,赐名张孟頫。
张环没想到他山寨到极致的技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这里就是毛笔字的天下。
所以张环用毛笔抄书毫无压力,笔走龙蛇,潇洒非常的很快默写好了,然后向身旁不断捻须点头赞许的刘越欠身致意。
刘越好好看了看自己这个弟子,虽说张环馆阁体的字体原先写的不错,是这个学生几年学习生涯中仅有的亮点了,但是也就是勉强看得上眼,只是和这个字体比天壤之别了,
刘越看来张环的字体浑圆有力,流畅环转,让人看的目眩神迷,偏偏却从未见过这种字体,简直是自成一派。
张环以前的字体他就见过啊,要说张环有什么优点的话,一手馆阁体相当的工整,张环执拗能沉得下心来练习,练出了一手馆阁体,别的不说,发解试的话在字体上一定能给主官好印象,在字体方面丢分几乎不可能。
只是今天这字体虽然能看出张环昔日的一点模样,但是已然大变了,变得他都认不得了。
“张环,什么时候练成的字体,让为师几乎不敢认。”
“是学生在家中游戏之作,不当真,非馆阁体,怕先生不喜,故不曾书写。”
张环有些小得意,倒也是人之常情,
“好字,好字啊,自成一系,只是若能再端正些更好了,”
刘越指点了几处,张环立即明白刘越指认的缺点是什么,因为他练习行书较多,所以连接交待的有些不清,非是小楷正道,再就是他的馆阁体和这个字体还在融合,在一些字上就显露出来。
这堂课后刘越心情大好,嗯,不错,张环的进益让他老怀大慰。
第二天的第一节课是筹算,这也是六艺之中的,发解试、省试中必有的,而且筹算实用性非常强。
毕竟能最后高中进士的三年大宋上下不过几百人而已。
而作为沿边的陕西诸路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的读书人对此没有太大的奢望,不过识字、会筹算,识得进退,也可以当个小吏吧,就是小吏不可得,到了一些商家或是一些地主富户家也可以谋个差事,总算有一技傍身,因此筹算在延溪学堂乃是大课。
筹算古今同一,都是先生讲个例题,告诉学生们算法,然后出两道题,让学生们自己解题,这次也是如此。
当学生们开始做起题,刘越也就轻松起来了,判题相比讲解那是轻松多了。
刘越手拿折扇负手在教室里溜溜达达的看学生们解题,然后,然后就在张环那里停下了。
这次出题,有一个就是刘越夫人的一个家庭开支流水账,不难,但是很繁杂,筹算起来特别容易出错,其实这种题就是在繁琐上难为人,考验学生的定力和耐性,一个不耐烦就出错。
学生们正在用长长短短的小木棍样式的算筹比划着记录着,一一汇总,但是还是出错,他已经为几个学生指出了错漏。
但是张环身前根本没有一堆算筹,而是一个珠盘,这个珠盘通体红色,四四方方,上面两排圆珠,下面五排圆珠,而张环的手指不断拨动着,圆珠和四框相撞发出清晰的声音。
刘越不知道这个是什么,但是却知道也是算筹一类的,但是比算筹快的多,因为他只是站了会儿,张环已经竖起算盘啪的一下结束了。
刘越一看四道题得出的数字,没有一个错漏,都对了。
刘越震惊了,
“张环,我来问你,这个珠盘是什么,”
“回先生,这是弟子做出来的,弟子取名为算盘,用法是这样的,”
张环手脚麻利的用这个算盘把四道题重新算了一遍,过程讲解的非常到位,刘越听懂了大半,接着他不断提问,怎么用这个算盘。
然后,然后刘山长就陷进去了,他顾不得看其他的学生,他把自己的所谓教案拿过来,那里可是有着百来道筹算题的,他在张环的帮助下用这个算盘一一计算。
而其他的学生结束了自己的试题都围拢过来,看着这个稀奇的物件,他们东问西问的,直到姜先生发觉不对找上门来,结果姜先生也加入其中。
这天的课程最后泡汤了,几位先生陷入其中,因为他们有了一个巨大的发现,必须要搞清楚了,如果弄明白的话,他们感觉筹算的速度将会加快十倍以上,最关键是筹算将会在延州大放异彩,而这里是大宋文华的蛮荒之地,多少年没有这么风光的事儿了。
学堂放学了,张环走了,人可以走,但是算盘必须留下,正在兴头上的刘越怎么可能没了算盘呢。
晚上,刘越把夫人秦氏的日常账簿拿来用这个算盘演算,而刘芷芸和紫鹃就是他的帮手,他用算盘计算,是不是看着张环手书的用法,然后应用上,秦氏和刘芷芸两人用算筹计算,饶是他手法不熟练,还是比女儿的速度快多了。
“阿爹,你怎么总是比女儿的快,”
刘芷芸娇嗔道。
刘越得意的捻须大笑,嗯,老眼昏花的他也有能战胜女儿的这天,这是多少年没有的事情了。
不过得意过后还得教授女儿不是。
‘什么,这都是那个登,那个傻小子自己琢磨出来的,’
刘芷芸惊诧道。
“张环那是大智若愚啊,”
刘越现在可不像以前那般看待张环,他可是一点都不愚钝,一个愚钝的人能改编个三国,能说出立场不同看法不同的话,改进了筹算,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嘛,这样的愚钝弟子他可是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