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城攻不下来,其实也不能怪白文科这些人,这年头流行的就是高筑城。广积粮,备战备荒。李守贞更是这方面的高手,他的河中城绝对够坚固,城墙绝对够厚,粮食也绝对够多,城中的兵力也多。从一开始,李守贞就打定了主意,死守河中城,拒不投降。任凭后汉的几路人马玩命的攻城,李守贞就是死撑,后汉的军队就是攻不进去。因为李守贞知道,时间的优势在他这一边,只要他每多撑一天,距离刘承祐的江山崩溃的日子就近一天。
终于,他撑来撑去,终于把后汉王朝的最后一张底牌,后汉军神郭威给撑来了。郭威到了,首先他先是修整了几日,当然,他没有假惺惺的买自己老脸去劝李守贞投降,也没有去惩罚久攻不下的白文科等人以振奋军心,他只是带着几十名随从在河中城附近转了几圈,然后他下达了自己的第一道命令:常思驻寨城南,白文科驻寨城西,郭威自领大军驻寨城东,城北不设人马,同时,从周边五县抽调百姓近两万人从三个寨子与河中城之间筑起连绵不断的小型城墙,来保护新建的城寨。
命令一下,全军哗然,这郭威是要干什么,为什么不趁着生力军到来一鼓作气拿下河中城啊,这不是错失良机吗?驻寨是干什么啊,这河中城和李守贞早已是瓮中之鳖了,只需要连绵不断的攻城,就算不能一鼓作气拿下河中城,迟早有一天会耗尽城中的物资粮草,到时候李守贞必然会灭亡啊,何必要大费周章的先干泥瓦匠的活啊。这完全没意义嘛,这只会使自己的士兵劳累而让城内的士兵得到难得的喘息时间,反而是加大了取胜的难度嘛。这郭威究竟是要干嘛呢?
面对质疑啊,郭威也是不动神色,他的沉默让各位将领安静了下来。赵匡胤和所有人也都不一样了,每个人都想着河中城高大巍峨的城墙龇牙,河中城上李守贞的人马则露出了开心的微笑,你不来打我,那就行了。甚至李守贞的人还可以在城墙上舒舒服服的晒日光浴,而城底下的北汉的军队就混得搓了,他得监工,得运料,得管两万老百姓吃喝拉撒呀,工程慢下来你还得搭把手啊。
好多天之后哇,三座城寨修好了,中间的小型城墙也都修好了,可是他不放这两万多老百姓回去,他也没在下新的命令,老百姓只好继续住在寨子里,等着新的活。
北汉军队要做的只是排着号,住进刚刚修好的新家。郭威似乎已经把进攻河中城的事,给忘了,整天都悠闲悠闲的呆着。每个人都不知道郭威到底想干嘛。
现实并没有让人们等多久,一天夜里,久困城中的李守贞突然率兵杀出,北汉军层层抵抗,但依旧不敌,只好撤出城墙,向着新驻好的军寨转移。奇怪的是呢,李守贞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把这些小型城墙全部给拆了,然后马上转移,回了城里。再次开始坚守。
等后汉的军队集结完毕,准备痛扁李守贞的时候,诶,李守贞没了。军寨外面只剩下满地的断瓦残垣。这就毁了,这好几十天的劳累,修建出来的城墙就这么没了,有人开始骂娘了,有人也笑了起来,懂得什么叫黑色幽默吗?这就是啊。与其说把李守贞恨得牙痒痒,不如说大家想把郭威海扁一顿。
就在这时候郭威的命令又下达了,令,再次修筑小型城墙。“诶,这他妈什么命令啊.”军营中爆发了空前的粗口声,大兵们这时候明白了。哦,没遣散百姓们就是为了干这个啊,以前干什么,现在就接着干吧,毕竟郭威常胜将军的威信带那里呢。
又过了些日子,小型城墙又出现在军营和河中城之间了,之后的事咱也就不写出来了,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再复制再粘贴再复制再粘贴,就机械一样不断重复下去。
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李守贞只要是看到小型城墙修筑完成,就一定会带着兵马出城迎战,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城墙给拆了。然后呢,他才会带着兵马回城去。郭威就像和他斗气是的,你毁我就建,你毁我就建,你再毁我再建,就这种单调的工作,朋友们,就这种工作他持续了整整一年。在这期间,李守贞远远要比郭威忙啊,李守贞每天都会走上城墙,向城下进行测量,对,不是眺望是测量,不断的测量下面郭威带的后汉工程队的进度,久而久之,李守贞的手下就发现了,只要是下面的人修城墙到了一定程度,他们就该下去清理一下了。但是呢,每一次李守贞的军队回去的时候都会少一些,这里面有战死的,有拆墙累死的,还有逃跑的。就这样,李守贞人马越来越少,拆不完的城墙越来越多了,当这种比例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郭威终于又下令了,攻城,给我狠狠的打。
这就开打了啊,郭威的养精蓄锐了整整一年的兵马开始疯狂攻城,三面强攻,河中城一鼓而下,李守贞秉着决不投降的宗旨,在城破之后**而死。
这个消息是迅速的从全国蔓延开了,其他的几处叛乱迅速的投降了。
一切搞定了,郭威用最小的代价赢得了河中之战的胜利。现在明白了吧,李守贞的确是瓮中之鳖了,只要不断强攻,李守贞一定会灭亡的,可后汉的士兵一定会以一个可怕的数字去死亡为代价的。有必要去那样吗?有必要去强攻河中城吗?与其我去承担损耗,不如我让敌人来进攻我,让敌人来承担这个损耗呢?
有么有什么办法让敌人出来呢?答案是有.李守贞死守无援啊,本来就已经到绝境了。突然又看见郭威带着大队人马前来围困他,又看见这些城墙一步步向他逼近。李守贞再也承受不了了,他只能率军出城,以毁灭对方来增加自己守下去的信心。就这样,郭威只是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豆腐渣工程就达到了克敌制胜的目的。
可以考证的是,郭威做这些的时候赵匡胤都在他身边。不可考证的是,赵匡胤会在第几条命令的时候明白郭威的用心。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赵匡胤在这个时候,结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伙伴,柴荣。
具体柴荣和赵匡胤发生了什么故事?后汉皇帝刘承祐又做了些什么?我们下回再说。
终于,他撑来撑去,终于把后汉王朝的最后一张底牌,后汉军神郭威给撑来了。郭威到了,首先他先是修整了几日,当然,他没有假惺惺的买自己老脸去劝李守贞投降,也没有去惩罚久攻不下的白文科等人以振奋军心,他只是带着几十名随从在河中城附近转了几圈,然后他下达了自己的第一道命令:常思驻寨城南,白文科驻寨城西,郭威自领大军驻寨城东,城北不设人马,同时,从周边五县抽调百姓近两万人从三个寨子与河中城之间筑起连绵不断的小型城墙,来保护新建的城寨。
命令一下,全军哗然,这郭威是要干什么,为什么不趁着生力军到来一鼓作气拿下河中城啊,这不是错失良机吗?驻寨是干什么啊,这河中城和李守贞早已是瓮中之鳖了,只需要连绵不断的攻城,就算不能一鼓作气拿下河中城,迟早有一天会耗尽城中的物资粮草,到时候李守贞必然会灭亡啊,何必要大费周章的先干泥瓦匠的活啊。这完全没意义嘛,这只会使自己的士兵劳累而让城内的士兵得到难得的喘息时间,反而是加大了取胜的难度嘛。这郭威究竟是要干嘛呢?
面对质疑啊,郭威也是不动神色,他的沉默让各位将领安静了下来。赵匡胤和所有人也都不一样了,每个人都想着河中城高大巍峨的城墙龇牙,河中城上李守贞的人马则露出了开心的微笑,你不来打我,那就行了。甚至李守贞的人还可以在城墙上舒舒服服的晒日光浴,而城底下的北汉的军队就混得搓了,他得监工,得运料,得管两万老百姓吃喝拉撒呀,工程慢下来你还得搭把手啊。
好多天之后哇,三座城寨修好了,中间的小型城墙也都修好了,可是他不放这两万多老百姓回去,他也没在下新的命令,老百姓只好继续住在寨子里,等着新的活。
北汉军队要做的只是排着号,住进刚刚修好的新家。郭威似乎已经把进攻河中城的事,给忘了,整天都悠闲悠闲的呆着。每个人都不知道郭威到底想干嘛。
现实并没有让人们等多久,一天夜里,久困城中的李守贞突然率兵杀出,北汉军层层抵抗,但依旧不敌,只好撤出城墙,向着新驻好的军寨转移。奇怪的是呢,李守贞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把这些小型城墙全部给拆了,然后马上转移,回了城里。再次开始坚守。
等后汉的军队集结完毕,准备痛扁李守贞的时候,诶,李守贞没了。军寨外面只剩下满地的断瓦残垣。这就毁了,这好几十天的劳累,修建出来的城墙就这么没了,有人开始骂娘了,有人也笑了起来,懂得什么叫黑色幽默吗?这就是啊。与其说把李守贞恨得牙痒痒,不如说大家想把郭威海扁一顿。
就在这时候郭威的命令又下达了,令,再次修筑小型城墙。“诶,这他妈什么命令啊.”军营中爆发了空前的粗口声,大兵们这时候明白了。哦,没遣散百姓们就是为了干这个啊,以前干什么,现在就接着干吧,毕竟郭威常胜将军的威信带那里呢。
又过了些日子,小型城墙又出现在军营和河中城之间了,之后的事咱也就不写出来了,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再复制再粘贴再复制再粘贴,就机械一样不断重复下去。
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李守贞只要是看到小型城墙修筑完成,就一定会带着兵马出城迎战,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城墙给拆了。然后呢,他才会带着兵马回城去。郭威就像和他斗气是的,你毁我就建,你毁我就建,你再毁我再建,就这种单调的工作,朋友们,就这种工作他持续了整整一年。在这期间,李守贞远远要比郭威忙啊,李守贞每天都会走上城墙,向城下进行测量,对,不是眺望是测量,不断的测量下面郭威带的后汉工程队的进度,久而久之,李守贞的手下就发现了,只要是下面的人修城墙到了一定程度,他们就该下去清理一下了。但是呢,每一次李守贞的军队回去的时候都会少一些,这里面有战死的,有拆墙累死的,还有逃跑的。就这样,李守贞人马越来越少,拆不完的城墙越来越多了,当这种比例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郭威终于又下令了,攻城,给我狠狠的打。
这就开打了啊,郭威的养精蓄锐了整整一年的兵马开始疯狂攻城,三面强攻,河中城一鼓而下,李守贞秉着决不投降的宗旨,在城破之后**而死。
这个消息是迅速的从全国蔓延开了,其他的几处叛乱迅速的投降了。
一切搞定了,郭威用最小的代价赢得了河中之战的胜利。现在明白了吧,李守贞的确是瓮中之鳖了,只要不断强攻,李守贞一定会灭亡的,可后汉的士兵一定会以一个可怕的数字去死亡为代价的。有必要去那样吗?有必要去强攻河中城吗?与其我去承担损耗,不如我让敌人来进攻我,让敌人来承担这个损耗呢?
有么有什么办法让敌人出来呢?答案是有.李守贞死守无援啊,本来就已经到绝境了。突然又看见郭威带着大队人马前来围困他,又看见这些城墙一步步向他逼近。李守贞再也承受不了了,他只能率军出城,以毁灭对方来增加自己守下去的信心。就这样,郭威只是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豆腐渣工程就达到了克敌制胜的目的。
可以考证的是,郭威做这些的时候赵匡胤都在他身边。不可考证的是,赵匡胤会在第几条命令的时候明白郭威的用心。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赵匡胤在这个时候,结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伙伴,柴荣。
具体柴荣和赵匡胤发生了什么故事?后汉皇帝刘承祐又做了些什么?我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