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几兄弟七嘴八舌的一边说,一边就要跑。
就在刘安愣神的这当空,呼啦一下,前厅空了。
“来人!”
刘安一声轻呼,铁头立即就跑了进来:“姑爷,请吩咐。”
“替我送两封信,一封送到我家中,一封送给岳母。”
“是!”
刘安快速的写了信,然后铁头捧着就出去了。
刚才和刘安一起回来,见主厅人太多,就没进来的王曾这时走了进来,坐在刘安的身旁:“听墙根不好,可声音大,我走的很远还是听到了。”
“挺有意思,是不是?”
“不是,刘兄说的没错,十三贯的零花钱已经很多了。和离之前,我若有一百文的零花钱就很满足,可我只有七十文。男主外,女主内家才能兴旺。”
刘安转头看着王曾:“你家旺了吗?”
王曾脸一红:“惭愧。”
刘安又说道:“王兄,可知道我两封信写了什么?”
“猜不到。”
“我信中的意思其实是一件事,让我娘亲与岳母作主,写一份文书以作契约,我会签字用印,将我大婚之后,家里给的,还有我妻的嫁妆详细记录,留档。而且我还声明,不仅是俸禄,还包括作官所有的赏赐,以及朝廷给的一切补助,都一文不差的交给家里。”
听刘安说完,王曾大赞。
“好,刘兄果真是好夫君。”
刘安却是笑了:“王兄,王曾。别说我笑话你,你这脑袋怎么考上状元的。”
“这话是什么意思?”王曾糊涂了。
刘安解释道:“将一切写明,那么一切就都限定在这其中,那么换一个角度来说,我将我的零花钱,一文变成一万文的时候,是不是不需要上交呢?”
王曾更是迷茫了:“这!似乎……不可能吧。”
刘安问:“你说不可能,是指上交呢,还是一文钱无法变成一万文?”
“一文钱,如何变成一万文?”
“这有何难,你说,什么最值钱?”
“请刘兄解惑。”王曾起身一礼。
刘安说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最值钱。”
“善!”王曾也认可这话。想他以前过的苦,中了状元之后一切就大不同,他和刘安都会领双份俸禄。
一份是将作少监的虚职俸禄,一份是他们即将入职的俸禄。
依当下大宋官员的俸禄,他们每个人都可以领到四十五贯加即将入职的那一份,不会低于八十贯。再加上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等。
可以说,一但作官,立即就成为了富人。
头上帽子越多,这俸禄就是叠加的数值。
刘安知道王曾没理解。
刘安说的书,是指知识。王曾听到的书,就是最简单直接的书本。
再说潘府。
刘安的娘亲刘杜氏还没走呢,潘府正准备后院的接待小宴。所以两封信都送到了,两位母亲看过信,都是一脸的喜色。
铁头上前:“报大娘子知晓,姑爷吩咐订了庆福楼宴,他与状元公要宴请今科进士,非小的多嘴,小的只想让大娘子知晓,宴会订在旬子,在大婚的日子之前。”
承安郡主点了点头:“你倒是有心,这就知道替姑爷说话了,以后你就跟着姑爷吧。你说的没错,但你不懂,纵然大婚了,这宴会你以为六姑娘不知道轻重。”
“是,是,小的多嘴,小的有错。”铁头拍拍,给自己两记嘴巴子。
“滚吧。顺便把你的身契拿到姑爷那里。”承安郡主笑着一挥手,铁头赶紧施礼退下。
铁头离开之后,承安郡主拉着刘安娘亲刘杜氏的手:“铁头这孩子机灵,也忠心。我当初就是看中他可教,才选了给姑爷的。”
“我家安哥儿给郡主娘娘添麻烦了。”
“还叫郡主,咱们现在是一家人。”
“是,是,大娘子。”
两位母亲拉着手说话,倒是亲切的不得了,唯一让刘杜氏难受的是,在潘家不好意思放开吃,吃不饱很难受。
当晚,铁头回到府里之后,不仅带上了自己的身契交给刘安,还有一份潘秭灵亲笔写的清单。
好长,好长,好长。
详细的个位数。
一份零花钱的使用方向清单,这依然就是专款专用的节奏。
分为月度、季度、年度。
比如年度支出当中,还有三次请友人去青楼的资金。以及重大节日,与友人聚会谈诗等的专项资金。
刘安笑着把这个看完,伸手准备在蜡烛上直接给烧了的时候,又停下了。
折叠好,专门找了一个木盒给收了起来。
“铁头!”
“姑爷,在!”
刘安吩咐道:“院子里找一个角落,不要安排人住,也不许放任何的东西,那里所有的屋都空着,我有用。而且以后有大用,那里只能有可靠的接近,其余人不得随便接近。”
铁头回答:“姑爷,是靠河的,还是靠内的。”
“靠河的。”
“我去安排。”铁头转身离去。
次日,刘安和王曾一同出门,今天依然还是读公文。
这样的工作非常的枯燥,这一乎的新科进士们,都是草草的翻一翻。
就是榜眼陈知微也一样。
但在王曾眼中,刘安却不同。
王曾看的清楚,刘安读每一公文都是认真的读很久,别人就算真的读十份公文的时间,刘安一般才读两份,最多也就是三份。
王曾不知道的是,刘安其实看不懂。
不是不认识字,而是这咱没有标点,用词华丽而绕口的公文,真正想理解其中意思,对于刘安来说,很难。
刘安心里苦,心说自己以后,这公文怎么写。
自己会写字,是这身体留下的类似条件反射那种身体记忆,拿上笔,就算写的不精彩,但也勉强能写的还算不错。
但身体记忆当中,可没有文章。
一份公文,就是一份文章,这事怎么办呢?
王曾不知道这些,他眼中只当是刘安作事认真,其余人都是敷衍了事,特别是陈知微,似乎知道自己要去修史,所以对公文根本就不想看,也懒得看。
就在刘安愣神的这当空,呼啦一下,前厅空了。
“来人!”
刘安一声轻呼,铁头立即就跑了进来:“姑爷,请吩咐。”
“替我送两封信,一封送到我家中,一封送给岳母。”
“是!”
刘安快速的写了信,然后铁头捧着就出去了。
刚才和刘安一起回来,见主厅人太多,就没进来的王曾这时走了进来,坐在刘安的身旁:“听墙根不好,可声音大,我走的很远还是听到了。”
“挺有意思,是不是?”
“不是,刘兄说的没错,十三贯的零花钱已经很多了。和离之前,我若有一百文的零花钱就很满足,可我只有七十文。男主外,女主内家才能兴旺。”
刘安转头看着王曾:“你家旺了吗?”
王曾脸一红:“惭愧。”
刘安又说道:“王兄,可知道我两封信写了什么?”
“猜不到。”
“我信中的意思其实是一件事,让我娘亲与岳母作主,写一份文书以作契约,我会签字用印,将我大婚之后,家里给的,还有我妻的嫁妆详细记录,留档。而且我还声明,不仅是俸禄,还包括作官所有的赏赐,以及朝廷给的一切补助,都一文不差的交给家里。”
听刘安说完,王曾大赞。
“好,刘兄果真是好夫君。”
刘安却是笑了:“王兄,王曾。别说我笑话你,你这脑袋怎么考上状元的。”
“这话是什么意思?”王曾糊涂了。
刘安解释道:“将一切写明,那么一切就都限定在这其中,那么换一个角度来说,我将我的零花钱,一文变成一万文的时候,是不是不需要上交呢?”
王曾更是迷茫了:“这!似乎……不可能吧。”
刘安问:“你说不可能,是指上交呢,还是一文钱无法变成一万文?”
“一文钱,如何变成一万文?”
“这有何难,你说,什么最值钱?”
“请刘兄解惑。”王曾起身一礼。
刘安说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最值钱。”
“善!”王曾也认可这话。想他以前过的苦,中了状元之后一切就大不同,他和刘安都会领双份俸禄。
一份是将作少监的虚职俸禄,一份是他们即将入职的俸禄。
依当下大宋官员的俸禄,他们每个人都可以领到四十五贯加即将入职的那一份,不会低于八十贯。再加上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等。
可以说,一但作官,立即就成为了富人。
头上帽子越多,这俸禄就是叠加的数值。
刘安知道王曾没理解。
刘安说的书,是指知识。王曾听到的书,就是最简单直接的书本。
再说潘府。
刘安的娘亲刘杜氏还没走呢,潘府正准备后院的接待小宴。所以两封信都送到了,两位母亲看过信,都是一脸的喜色。
铁头上前:“报大娘子知晓,姑爷吩咐订了庆福楼宴,他与状元公要宴请今科进士,非小的多嘴,小的只想让大娘子知晓,宴会订在旬子,在大婚的日子之前。”
承安郡主点了点头:“你倒是有心,这就知道替姑爷说话了,以后你就跟着姑爷吧。你说的没错,但你不懂,纵然大婚了,这宴会你以为六姑娘不知道轻重。”
“是,是,小的多嘴,小的有错。”铁头拍拍,给自己两记嘴巴子。
“滚吧。顺便把你的身契拿到姑爷那里。”承安郡主笑着一挥手,铁头赶紧施礼退下。
铁头离开之后,承安郡主拉着刘安娘亲刘杜氏的手:“铁头这孩子机灵,也忠心。我当初就是看中他可教,才选了给姑爷的。”
“我家安哥儿给郡主娘娘添麻烦了。”
“还叫郡主,咱们现在是一家人。”
“是,是,大娘子。”
两位母亲拉着手说话,倒是亲切的不得了,唯一让刘杜氏难受的是,在潘家不好意思放开吃,吃不饱很难受。
当晚,铁头回到府里之后,不仅带上了自己的身契交给刘安,还有一份潘秭灵亲笔写的清单。
好长,好长,好长。
详细的个位数。
一份零花钱的使用方向清单,这依然就是专款专用的节奏。
分为月度、季度、年度。
比如年度支出当中,还有三次请友人去青楼的资金。以及重大节日,与友人聚会谈诗等的专项资金。
刘安笑着把这个看完,伸手准备在蜡烛上直接给烧了的时候,又停下了。
折叠好,专门找了一个木盒给收了起来。
“铁头!”
“姑爷,在!”
刘安吩咐道:“院子里找一个角落,不要安排人住,也不许放任何的东西,那里所有的屋都空着,我有用。而且以后有大用,那里只能有可靠的接近,其余人不得随便接近。”
铁头回答:“姑爷,是靠河的,还是靠内的。”
“靠河的。”
“我去安排。”铁头转身离去。
次日,刘安和王曾一同出门,今天依然还是读公文。
这样的工作非常的枯燥,这一乎的新科进士们,都是草草的翻一翻。
就是榜眼陈知微也一样。
但在王曾眼中,刘安却不同。
王曾看的清楚,刘安读每一公文都是认真的读很久,别人就算真的读十份公文的时间,刘安一般才读两份,最多也就是三份。
王曾不知道的是,刘安其实看不懂。
不是不认识字,而是这咱没有标点,用词华丽而绕口的公文,真正想理解其中意思,对于刘安来说,很难。
刘安心里苦,心说自己以后,这公文怎么写。
自己会写字,是这身体留下的类似条件反射那种身体记忆,拿上笔,就算写的不精彩,但也勉强能写的还算不错。
但身体记忆当中,可没有文章。
一份公文,就是一份文章,这事怎么办呢?
王曾不知道这些,他眼中只当是刘安作事认真,其余人都是敷衍了事,特别是陈知微,似乎知道自己要去修史,所以对公文根本就不想看,也懒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