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自己也有这些本领该有多好啊!便能一下看透那些人对自己是真的衷心还是假的,可为何师父要瞒着我他有此本事,不愿教授与我呢?
不过朱元璋很快就清空了自己的这些杂念,罢了罢了,师父不说,不教授自有他的道理,毕竟自己的其他师弟师妹也没此等本事,就连平安他作为师父的亲生儿子,似乎也没习得这项本领。
或许这项本领需要有什么天赋或者缘分吧,师父不告诉自己,不教授自己,可能是因为自己没这天赋和缘分,若是告诉自己真有此本领,自己又学不得,那岂不是徒增自己的烦恼?
这样一想,朱元璋心里就变得十分舒坦了,果然师父是最为在意自己的,什么都为自己考虑啊。
不过今日师父竟然为了眼前这散人说出了实情,看来这散人似乎有些本事啊!
于是朱元璋开始仔细打量起来了这散人,由此刻起,这散人说的每一句话,自己都得认真记录、分析。
实际上这湖海散人一路走来,能知道朱元璋的府邸在哪,还能找到高凡的宅子,并且知道高凡与朱元璋的关系,他就对高凡多少有些了解。
也听人说起过高凡有些常人所没有的本事,不过他都是一笑而过,觉得不过是因为高凡心善,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于是便一个劲的美化他,再一传十,十传百,一些事自然就越传越离谱了。
可眼下高凡说出这样的话来,他想不信也不行啊,毕竟自己这本书的构思未曾跟任何人提起过,他现在可谓是无亲无故,无依无靠,这本书也是在这一年多依赖的流浪生活中开始构思的,这一年多以来,将他当做人看的人都不多,更别说听他将这本还未成书的一个话本的构思了。
不过他虽有故事的构思,却一直不知道该取个怎样的名字,这时听高凡一说,他只觉得眼前一亮,这名字好啊!太好了!
此时,他终于有了些神采,不似之前一直都是一副淡然的模样。
只见这湖海散人起身,对高凡行礼道,“在下一路走来,早就听闻了高先生的大名,外间也有些高先生的传闻,可闻名不如一见,高先生果然乃神人啊!
在下与在下的话本能存在于高先生的神识中,乃在下与在下的话本天大的荣耀,还有在下这一年多一来构思的这本书,在下一直都没想好叫什么名字,今日高先生说起,实在是击中了在下的内心深处,这名字实在是妙啊!太妙了!”
随后,他又转身对朱元璋行礼,“朱大帅有高先生这样拥有大才的恩师,的确是不需要在下来为朱大帅解闷了,在下对二位诸多叨扰,还请二位谅解。
在下这便告辞了,再次谢过高先生的粥!”
明明是没能投靠成朱元璋,应当难过才是,可他却神采奕奕,一副十分开心的模样。
说实话,朱元璋见过的人不少,那些被自己拒绝了的人,有的情绪当场就失控了,有的勉强控制着情绪,可脸上的表情已经极不自然了,再厉害一点的,也就是成也淡然,败也淡然。
可似这湖海散人这般,失败了反而还这么开心的人,朱元璋倒是头一次见。
但朱元璋无论对他多好奇,多觉得“见所未见”,朱元璋也不会因此而留下他,毕竟自己需要的是谋士,而这湖海散人明显就只是一个写话本的嘛!
起初见师父对他这般感兴趣,这般重视,还以为是个奇人,现在想来,不过是因为师父喜爱看话本,而这位湖海散人的话本恰巧又比较合师父的心意罢了。
不过朱元璋知道,自己师父既然对这人这般感兴趣,那即使自己不留,师父一定也会开口留此人的。
于是朱元璋在湖海散人说告辞之后,并未吭声。
果不其然,还没等这湖海散人转身,高凡就开口了,“罗先生,等等。”
“高先生还有何事?”湖海散人驻足,好奇的看着高凡,只是几息时间,他便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是高先生喜欢在下的话本吗?”
高凡点了点头,“我是太喜欢啦!”
若说看那些史记啊,四书五经啊,高凡的确是没多大的耐心和兴趣的,可这看小说可是高凡最大的爱好之一,眼前这位可是小说界的前辈中的前辈,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活的!自己岂可就这样放走呢?
“在下的话本能得到高先生的欣赏,实乃在下的荣幸。”湖海散人直接将他刚包好的包袱呈递给高凡,“这几本话本,都是在下手写的,每一本都没有第二本。
下一没名气,二没钱财,这些话本在我的手上也没几个人能看到,且这一年多以来的流浪,这几本书在下也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让它们都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既然高先生喜欢,那在下便一并送与高先生,免得留在在下的手上,也不知何时就会遭到损坏。”
高凡并没有接过包袱,“你来投奔元璋,不过是想找个栖息之处罢了,能有个地方让你歇息,能吃个饱饭,能有笔墨纸砚让你继续写话本。
但是元璋他的确不需要你,这不是你的问题。
可眼下我已经明确表示喜欢你的话本了,你为何不为自己争取,直接留在高家呢?”
高凡实在是搞不懂这湖海散人的脑回路。
我高凡难道还养不活你?
湖海散人笑着摇了摇头,“能在高先生处喝上一碗热粥,还能得到高先生的称赞与欣赏,已经在下莫大的荣幸了,就此在下就算命绝于今日,也了无遗憾了,在下实在不想奢求太多。”
大约是一路上被太多人拒绝,他已经对一切事物都不再抱有希望,今日能听到高凡说这些于他而言已经算是生命中的惊喜了。
虽口中说着是想混口饭吃,可能得到别人的欣赏与尊重,这是比物质更为重要的东西,他不愿再开口索要任何物质相关的,生怕破坏了高凡对他的这份欣赏与尊重。
不过朱元璋很快就清空了自己的这些杂念,罢了罢了,师父不说,不教授自有他的道理,毕竟自己的其他师弟师妹也没此等本事,就连平安他作为师父的亲生儿子,似乎也没习得这项本领。
或许这项本领需要有什么天赋或者缘分吧,师父不告诉自己,不教授自己,可能是因为自己没这天赋和缘分,若是告诉自己真有此本领,自己又学不得,那岂不是徒增自己的烦恼?
这样一想,朱元璋心里就变得十分舒坦了,果然师父是最为在意自己的,什么都为自己考虑啊。
不过今日师父竟然为了眼前这散人说出了实情,看来这散人似乎有些本事啊!
于是朱元璋开始仔细打量起来了这散人,由此刻起,这散人说的每一句话,自己都得认真记录、分析。
实际上这湖海散人一路走来,能知道朱元璋的府邸在哪,还能找到高凡的宅子,并且知道高凡与朱元璋的关系,他就对高凡多少有些了解。
也听人说起过高凡有些常人所没有的本事,不过他都是一笑而过,觉得不过是因为高凡心善,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于是便一个劲的美化他,再一传十,十传百,一些事自然就越传越离谱了。
可眼下高凡说出这样的话来,他想不信也不行啊,毕竟自己这本书的构思未曾跟任何人提起过,他现在可谓是无亲无故,无依无靠,这本书也是在这一年多依赖的流浪生活中开始构思的,这一年多以来,将他当做人看的人都不多,更别说听他将这本还未成书的一个话本的构思了。
不过他虽有故事的构思,却一直不知道该取个怎样的名字,这时听高凡一说,他只觉得眼前一亮,这名字好啊!太好了!
此时,他终于有了些神采,不似之前一直都是一副淡然的模样。
只见这湖海散人起身,对高凡行礼道,“在下一路走来,早就听闻了高先生的大名,外间也有些高先生的传闻,可闻名不如一见,高先生果然乃神人啊!
在下与在下的话本能存在于高先生的神识中,乃在下与在下的话本天大的荣耀,还有在下这一年多一来构思的这本书,在下一直都没想好叫什么名字,今日高先生说起,实在是击中了在下的内心深处,这名字实在是妙啊!太妙了!”
随后,他又转身对朱元璋行礼,“朱大帅有高先生这样拥有大才的恩师,的确是不需要在下来为朱大帅解闷了,在下对二位诸多叨扰,还请二位谅解。
在下这便告辞了,再次谢过高先生的粥!”
明明是没能投靠成朱元璋,应当难过才是,可他却神采奕奕,一副十分开心的模样。
说实话,朱元璋见过的人不少,那些被自己拒绝了的人,有的情绪当场就失控了,有的勉强控制着情绪,可脸上的表情已经极不自然了,再厉害一点的,也就是成也淡然,败也淡然。
可似这湖海散人这般,失败了反而还这么开心的人,朱元璋倒是头一次见。
但朱元璋无论对他多好奇,多觉得“见所未见”,朱元璋也不会因此而留下他,毕竟自己需要的是谋士,而这湖海散人明显就只是一个写话本的嘛!
起初见师父对他这般感兴趣,这般重视,还以为是个奇人,现在想来,不过是因为师父喜爱看话本,而这位湖海散人的话本恰巧又比较合师父的心意罢了。
不过朱元璋知道,自己师父既然对这人这般感兴趣,那即使自己不留,师父一定也会开口留此人的。
于是朱元璋在湖海散人说告辞之后,并未吭声。
果不其然,还没等这湖海散人转身,高凡就开口了,“罗先生,等等。”
“高先生还有何事?”湖海散人驻足,好奇的看着高凡,只是几息时间,他便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是高先生喜欢在下的话本吗?”
高凡点了点头,“我是太喜欢啦!”
若说看那些史记啊,四书五经啊,高凡的确是没多大的耐心和兴趣的,可这看小说可是高凡最大的爱好之一,眼前这位可是小说界的前辈中的前辈,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活的!自己岂可就这样放走呢?
“在下的话本能得到高先生的欣赏,实乃在下的荣幸。”湖海散人直接将他刚包好的包袱呈递给高凡,“这几本话本,都是在下手写的,每一本都没有第二本。
下一没名气,二没钱财,这些话本在我的手上也没几个人能看到,且这一年多以来的流浪,这几本书在下也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让它们都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既然高先生喜欢,那在下便一并送与高先生,免得留在在下的手上,也不知何时就会遭到损坏。”
高凡并没有接过包袱,“你来投奔元璋,不过是想找个栖息之处罢了,能有个地方让你歇息,能吃个饱饭,能有笔墨纸砚让你继续写话本。
但是元璋他的确不需要你,这不是你的问题。
可眼下我已经明确表示喜欢你的话本了,你为何不为自己争取,直接留在高家呢?”
高凡实在是搞不懂这湖海散人的脑回路。
我高凡难道还养不活你?
湖海散人笑着摇了摇头,“能在高先生处喝上一碗热粥,还能得到高先生的称赞与欣赏,已经在下莫大的荣幸了,就此在下就算命绝于今日,也了无遗憾了,在下实在不想奢求太多。”
大约是一路上被太多人拒绝,他已经对一切事物都不再抱有希望,今日能听到高凡说这些于他而言已经算是生命中的惊喜了。
虽口中说着是想混口饭吃,可能得到别人的欣赏与尊重,这是比物质更为重要的东西,他不愿再开口索要任何物质相关的,生怕破坏了高凡对他的这份欣赏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