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母病逝那年,我童年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也宣告终结,七岁的我被送进了东坡村立小学。对于我来说,学校令我既恐惧又向往,恐惧的是上学以后就会失去自由,还害怕挨老师的打。每天看着他们背着书包,排着长长的队伍,从山梁上唱着歌,轻松愉快地走回家的时候,我又羡慕不已。
第一天是父亲带我去学校报到,母亲和姨母她们去给外祖母奔丧了。父亲把我带到学前班班主任跟前,交了学费就回去了。他回去之前叮嘱我一定要听老师的话,不能惹是生非。像我这么大的孩子,基本上都要上一学期或者一年学前班,然后再正式上一年级。
有些孩子直接上了一年级,因为家里还有其他的弟弟妹妹需要他们帮忙照看,有些孩子是因为帮忙给家里干活,所以上学比较晚,他们就直接上了一年级。我七岁上学已经算是年龄比较大了,同一天去报到的居然还有比我年龄大的孩子,个头也比我高很多。
父亲回去没多大一会,我就和一个叫张国定的孩子打架了,好像是因为抢东西,具体原因已经模模糊糊记不清了。那天,我兜里正好装着一个小铅笔刀,和他打架的时候,那个小刀在手里攥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小刀就把他的脸上划破了一道小口子。当时鲜血从脸上流下来,吓得我脸都绿了,我整个人都僵硬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老师罚我站在教室外面的房檐下面整整两小时,一直到中午放学,我才跟着大家一起回家了。第二天我就不敢去学校了,怕那个学生家长找我麻烦,也怕其他同学的流言蜚语,更怕老师责罚。
就这样,我在家里又呆了一年。这一年时间,我基本上都跟着父亲去地里,他干活的时候我在一边玩。那年母亲去了外面打工,父亲留在家里种地看家。第二年夏天,我已经整整八岁,不能再在家里白白消耗宝贵的时间。刚好那几天母亲也从外面打工回来了,所以母亲就又把我送到了学校。虽然我心里极不愿意去,但是我知道反抗没有任何意义。大家都去学校,我一个人呆家里好像也不合理,只能硬着头皮去上学。
到了学校,母亲给老师说我年龄大了,让直接上一年级,就这样我的小学生涯正式开始。我心里还对划破人家脸那件事耿耿于怀,心里有点惴惴不安,想不到张国定早就忘了,很快我们就成了朋友。
同班同学还是一年前去学校报到时见过的那些人,他们都上了一年学前班,现在升到了一年级,我是在家里呆了一年,直接跨越到了一年级。这样一来,我的学习有点跟不上,基本上在班级的末尾,所有的基础知识点对我来说陌生又吃力,对其他人来说却轻车熟路。一年级刚开始的课程很简单,基本上都是学前班学过的入门知识,所以老师大讲一下就带过去了。像我这样直接上一年级的孩子只是个别人,所以老师不会重新再讲一遍。这种情况持续了大概三年时间,我在三年级的时候还是班级中等以下水平,一直到了四年级,情况慢慢开始有了好转,我的成绩也提高了很多,排名到班级前面了。
从班级末尾到前几名的这一段时间,我做了很多努力,吃了很多苦头。正如大孩子说的那样,老师确实很会打人,很会处罚学生。被罚站到教室的墙角或教室外面的房檐下面都是最轻微的处罚,这些基本上都是女老师的处罚方式。男老师则用简单粗暴直截了当的方式,他们直接用戒尺或者竹板柳条教导我们学习,教育我们做人。
小学老师基本上每人都有一把戒尺,有些是厚积木做的长方形戒尺,有些是竹板做的扁圆形戒尺。相同的是每一把戒尺上面都钻有一个小孔,打到手心很快会起一个水泡。尤其是竹板戒尺,看着老师只是轻轻地打了一下,当我们感觉到疼的时候手心已经起了一个大水泡。夏天还好一点,过不了几天水泡就结痂掉了。最难过的是冬天,如果手心被戒尺打起了水泡,很长时间都好不了,冬天人的身体是最脆弱的。
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穿的都是打了补丁的旧衣服,有些是亲戚朋友送的,有些是大人穿剩下的衣服改小以后给我们穿。冬天的棉衣棉裤棉鞋都是母亲自己亲手缝制。从破旧的棉花被子里面撕出来一点可以缝制一件棉衣的棉花,再把被子重新缝好,然后再找一些破布烂衫,用不了多久母亲就能做出一件有模有样的棉衣。
冬天,很多孩子的手脚都会得冻疮,走路一颠一跛,手上冻得青一块紫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块,有时候不小心擦破了脓水就会流出来,甚至写字的时候无法握笔,需要呵气暖手来写字。
每个空旷的教室里面就安放了一个很小的火炉,火炉是班主任自己和泥做的,火炉放在教室的最中央。炉子周围两米之内还有点热气,其他地方冷冰冰的,和教室外面没什么太大区别,尤其是靠窗户底下坐着的几个同学,完全感受不到一点温暖。
小学的教室是土坯砖垒起来的框架,房面子上面是白杨木或者柳木椽和柱子,然后在上面铺一层芦苇杆或者小麦秸秆,最上面盖一层灰瓦。教室的墙面用泥抹的很光滑,教室里面总能闻到一股干泥土的刺鼻味道。教室两面各有两个很大的玻璃窗户,窗户外面的防护栏是几根生锈的红色铁丝。冬天我们的日子很难过,感觉整个大地都被冻僵了,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万物都静静地蛰伏着等待春暖花开。那一排排土坯房都被冻透了,窗户的玻璃上经常会结一层厚厚的冰花,有时候风会从破碎的玻璃窗口灌进来,冻得坐在窗口的同学浑身哆嗦。
本来是班里面的同学每天早上轮流给炉子生火的,但是这个任务经常会被离学校最近的同学给抢走了。这是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地去做,并以此为荣。生火需要的基本燃料需要大家轮流从家里拿,一个同学负责一天的。家里也缺少这些东西,木头燃料这些本来就很少,自己家里都不够用,所以大人经常都不给我们这些东西。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都会顺手捡一些枯树枝,回到家偷偷放在大门外面,第二天早上带到学校。
学校坐落在东坡村的最中心位置,学校底下不到三百步的地方有几户人家,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就是其中之一,生火的任务自然也经常会被他抢了去。那一排排灰土房从远处看就像是一个个火柴盒,密密麻麻,小巧而紧凑,房屋周围种了很多杨树和柳树。小学的时候,大家早上起得很早,大概五点多就背上书包,装好早餐和水出发了,冬天的这个时候天还完全没有亮。
弯弯的月亮像镰刀一样挂在天边,满天的星斗一闪一闪,像晶莹剔透的宝石,月亮和星斗陪伴我们走过了无数个寒冷的黎明之夜,它们是我童年最忠实的指路明灯。
学校距离我们村比较远,要翻过一座大山,虽然我们每天早上五点出发去学校,但到学校以后,班里面已经有很多在读书的学生,所以我给炉子生火的次数不多。那个时候,大家除了不爱学习以外,其他的事情都喜欢做。都很喜欢表现自己,都想给班级多做点事,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也希望得到同学的称赞和羡慕。
还有一件事大家会争先恐后去抢着做,那就是打下课铃。学校一座废弃的房檐下面挂着一个很大的铁铃铛,铃铛旁边的墙上挂着一根细铁棒,那就是我们整个学校的指挥棒。一般都是老师轮流打铃,一人负责一个星期,但是有些老师会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临下课的时候就让学生去打铃,坐在前排的同学被指派的可能性自然大一些。有时候老师在教室里面转悠的时候也会让后面的学生去打铃,尤其是男生,都非常期待被老师安排去做这件事。
很多学生在课本上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后,也在自己的课桌左上角或者右上角刻一个大大的“早”字,刻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用白色的粉笔灰撒满刻痕,有些学生用黑色的墨汁或者蓝色的墨水涂满刻痕。这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也算是对鲁迅先生的致敬和怀念。到三四年级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十岁左右,慢慢开始懂事,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
课堂上的时间有时候过得很快,尤其是自己喜欢的课程或者喜欢的老师上课的时候。如果遇到不喜欢的课程和不喜欢的老师就完全提不起兴趣,感觉时间过得太慢,总是三心二意,坐立不安,很多时候因为不喜欢这一门课程也就不喜欢那个老师,也有可能不喜欢这个老师自然就不喜欢学那门课程。
很多人都有偏科现象,我也不例外,小学不喜欢语文,喜欢数学,所以语文成绩只能勉强及格,而数学成绩可以达到优秀。上语文课的时候,经常心不在焉,眼睛盯着窗外看,看着教室外面光秃秃黑魆魆的一排排白杨树。偶尔会飞过来几只乌鸦落在树梢俯视周围的一切,时不时“哇…哇”地叫着,让人心里不免产生一丝伤感。当飞过来几只麻雀或黄莺的时候,一下子又让人开心起来,眼睛一动不动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盯着它们的一举一动,看它们啄枯树枝,看它们用嘴叮自己身上的羽毛,看它们互相撕咬鸣叫,都能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喜悦。一直看着它们扇着翅膀“噗呲呲”飞走了,才回过神来继续听老师讲课。
那个时候已经学会了思考问题,有时候静静地盯着一个地方思索着人生,思索着生活,思索着一切自己能够理解的人和事,思绪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会飘到很远的地方,抓不住够不着。
冬天的校园一片萧条景象,北风呼呼的吹,一切好像都静止不动,如果下一场雪,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小时候,冬天经常下雪,有时候连续下两三天,雪下的很厚,甚至能淹没我的膝盖。早上去学校第一件事就是扫雪,老师会组织所有的学生,找来一些铁锹和扫帚到院子里扫雪。把院子里面的雪都扫起来推到花园里面,课间休息的时候,大家就迫不及待去堆雪人,打雪仗。有时候手冻得通红也不知道冷,还一个劲往别人身上打雪球,一直到上课铃响了才跑回教室,结束了雪中游戏。
我的小学是在两个学校读完的,五年级的时候就和同村的学生一起转学了,从东坡小学转到了田河小学。五年级是小学最高一年,读完就升到乡立初级中学去,东坡小学上面的那个初级中学距离我们家比较远,要翻越两座大山,走二十里山路。而田河小学上面的初级中学相对来说就近很多,大概只有不到十里路,而且道路比较平坦,大人为了少操点心,也让我们少走点山路,少吃点苦头,就给我们转了学。虽然心中有万般不舍,也无可奈何,毕竟在一起陪伴了四五年的同班同学,多少还是有点感情。
到田河小学以后,对我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明显的是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本来在东坡小学我是班里面排名前三甲的好学生,到田河小学以后,第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就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也包括我自己,居然只是班里面的中间水平。可能是换了一个新的环境,我没有那么快适应,加上又很贪玩,所以就把学习抛到了九霄云外。对我个人来说倒不觉得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对母亲和老师来说就感觉很不寻常,好像是什么不得了的大事,他们觉得一定是我太贪玩而耽误了学习。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我,言语之间还透露着一丝讥讽的味道,我知道这是激将法。下课之后,他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里面语重心长地说了很多。
以前老师的办公室也是他们的宿舍,就是一个小单间,所有的宿舍都整整齐齐的排成一排,宿舍就在我们教室对面。我已经不记得他当时给我说了什么,大概就是让我好好学习之类的,这次谈话对我的启发很大,让我受益终生。
本来一直都是五年级毕业就升入乡立初中,结果这一年国家对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所有的小学生都要上六年级,我们是第一批。六年级的课本和我们五年级学的一模一样,只不过是再复习一遍,可能是因为第一年所以给我们时间缓冲,第二年开始五年级和六年级课本内容就完全不一样了。
六年级毕业,我不负老师和家里人的期望,以班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初中,这让我很高兴,兴奋之余还有一点惊讶。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从来没有得过第一名,我自己也知道班里面有两个同学的学习比我好。
女生名叫明月,她个子不高,身材清瘦,白皙的圆脸蛋下方有两个浅浅的酒窝,两只清澈透明的黑眼睛好像河边漂亮的鹅暖石一样让人迷恋,眼角总是洋溢着似笑非笑的自信,说话的时候眼睛老是滴溜溜乱转,让人有一种被捉弄的错觉。
那个男生名叫士奇,他长相清俊,走路缓慢而有力,目光如炬,嘴角上扬,给人一种傲慢但又真实的感觉。小学的时候,我们俩关系就很好,我中午经常去他家吃饭,因为他家离学校很近,周末他也会到我家来,一直到初中我们都保持着这种良好的关系。
我想除了运气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教导,才能考一个好成绩。班主任老师也成了我印象最深刻的小学老师,多年以后听说他因病去世了,走的时候年仅六十岁,这让我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为此而难过了好长时间。
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已经过了十三岁,我的童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溜走了,像秋天早山上的浓雾一样,太阳出来一下子就不见了,又像是门前流过的溪水,怎么抓都抓不住。
(本章完)
第一天是父亲带我去学校报到,母亲和姨母她们去给外祖母奔丧了。父亲把我带到学前班班主任跟前,交了学费就回去了。他回去之前叮嘱我一定要听老师的话,不能惹是生非。像我这么大的孩子,基本上都要上一学期或者一年学前班,然后再正式上一年级。
有些孩子直接上了一年级,因为家里还有其他的弟弟妹妹需要他们帮忙照看,有些孩子是因为帮忙给家里干活,所以上学比较晚,他们就直接上了一年级。我七岁上学已经算是年龄比较大了,同一天去报到的居然还有比我年龄大的孩子,个头也比我高很多。
父亲回去没多大一会,我就和一个叫张国定的孩子打架了,好像是因为抢东西,具体原因已经模模糊糊记不清了。那天,我兜里正好装着一个小铅笔刀,和他打架的时候,那个小刀在手里攥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小刀就把他的脸上划破了一道小口子。当时鲜血从脸上流下来,吓得我脸都绿了,我整个人都僵硬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老师罚我站在教室外面的房檐下面整整两小时,一直到中午放学,我才跟着大家一起回家了。第二天我就不敢去学校了,怕那个学生家长找我麻烦,也怕其他同学的流言蜚语,更怕老师责罚。
就这样,我在家里又呆了一年。这一年时间,我基本上都跟着父亲去地里,他干活的时候我在一边玩。那年母亲去了外面打工,父亲留在家里种地看家。第二年夏天,我已经整整八岁,不能再在家里白白消耗宝贵的时间。刚好那几天母亲也从外面打工回来了,所以母亲就又把我送到了学校。虽然我心里极不愿意去,但是我知道反抗没有任何意义。大家都去学校,我一个人呆家里好像也不合理,只能硬着头皮去上学。
到了学校,母亲给老师说我年龄大了,让直接上一年级,就这样我的小学生涯正式开始。我心里还对划破人家脸那件事耿耿于怀,心里有点惴惴不安,想不到张国定早就忘了,很快我们就成了朋友。
同班同学还是一年前去学校报到时见过的那些人,他们都上了一年学前班,现在升到了一年级,我是在家里呆了一年,直接跨越到了一年级。这样一来,我的学习有点跟不上,基本上在班级的末尾,所有的基础知识点对我来说陌生又吃力,对其他人来说却轻车熟路。一年级刚开始的课程很简单,基本上都是学前班学过的入门知识,所以老师大讲一下就带过去了。像我这样直接上一年级的孩子只是个别人,所以老师不会重新再讲一遍。这种情况持续了大概三年时间,我在三年级的时候还是班级中等以下水平,一直到了四年级,情况慢慢开始有了好转,我的成绩也提高了很多,排名到班级前面了。
从班级末尾到前几名的这一段时间,我做了很多努力,吃了很多苦头。正如大孩子说的那样,老师确实很会打人,很会处罚学生。被罚站到教室的墙角或教室外面的房檐下面都是最轻微的处罚,这些基本上都是女老师的处罚方式。男老师则用简单粗暴直截了当的方式,他们直接用戒尺或者竹板柳条教导我们学习,教育我们做人。
小学老师基本上每人都有一把戒尺,有些是厚积木做的长方形戒尺,有些是竹板做的扁圆形戒尺。相同的是每一把戒尺上面都钻有一个小孔,打到手心很快会起一个水泡。尤其是竹板戒尺,看着老师只是轻轻地打了一下,当我们感觉到疼的时候手心已经起了一个大水泡。夏天还好一点,过不了几天水泡就结痂掉了。最难过的是冬天,如果手心被戒尺打起了水泡,很长时间都好不了,冬天人的身体是最脆弱的。
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穿的都是打了补丁的旧衣服,有些是亲戚朋友送的,有些是大人穿剩下的衣服改小以后给我们穿。冬天的棉衣棉裤棉鞋都是母亲自己亲手缝制。从破旧的棉花被子里面撕出来一点可以缝制一件棉衣的棉花,再把被子重新缝好,然后再找一些破布烂衫,用不了多久母亲就能做出一件有模有样的棉衣。
冬天,很多孩子的手脚都会得冻疮,走路一颠一跛,手上冻得青一块紫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块,有时候不小心擦破了脓水就会流出来,甚至写字的时候无法握笔,需要呵气暖手来写字。
每个空旷的教室里面就安放了一个很小的火炉,火炉是班主任自己和泥做的,火炉放在教室的最中央。炉子周围两米之内还有点热气,其他地方冷冰冰的,和教室外面没什么太大区别,尤其是靠窗户底下坐着的几个同学,完全感受不到一点温暖。
小学的教室是土坯砖垒起来的框架,房面子上面是白杨木或者柳木椽和柱子,然后在上面铺一层芦苇杆或者小麦秸秆,最上面盖一层灰瓦。教室的墙面用泥抹的很光滑,教室里面总能闻到一股干泥土的刺鼻味道。教室两面各有两个很大的玻璃窗户,窗户外面的防护栏是几根生锈的红色铁丝。冬天我们的日子很难过,感觉整个大地都被冻僵了,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万物都静静地蛰伏着等待春暖花开。那一排排土坯房都被冻透了,窗户的玻璃上经常会结一层厚厚的冰花,有时候风会从破碎的玻璃窗口灌进来,冻得坐在窗口的同学浑身哆嗦。
本来是班里面的同学每天早上轮流给炉子生火的,但是这个任务经常会被离学校最近的同学给抢走了。这是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地去做,并以此为荣。生火需要的基本燃料需要大家轮流从家里拿,一个同学负责一天的。家里也缺少这些东西,木头燃料这些本来就很少,自己家里都不够用,所以大人经常都不给我们这些东西。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都会顺手捡一些枯树枝,回到家偷偷放在大门外面,第二天早上带到学校。
学校坐落在东坡村的最中心位置,学校底下不到三百步的地方有几户人家,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就是其中之一,生火的任务自然也经常会被他抢了去。那一排排灰土房从远处看就像是一个个火柴盒,密密麻麻,小巧而紧凑,房屋周围种了很多杨树和柳树。小学的时候,大家早上起得很早,大概五点多就背上书包,装好早餐和水出发了,冬天的这个时候天还完全没有亮。
弯弯的月亮像镰刀一样挂在天边,满天的星斗一闪一闪,像晶莹剔透的宝石,月亮和星斗陪伴我们走过了无数个寒冷的黎明之夜,它们是我童年最忠实的指路明灯。
学校距离我们村比较远,要翻过一座大山,虽然我们每天早上五点出发去学校,但到学校以后,班里面已经有很多在读书的学生,所以我给炉子生火的次数不多。那个时候,大家除了不爱学习以外,其他的事情都喜欢做。都很喜欢表现自己,都想给班级多做点事,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也希望得到同学的称赞和羡慕。
还有一件事大家会争先恐后去抢着做,那就是打下课铃。学校一座废弃的房檐下面挂着一个很大的铁铃铛,铃铛旁边的墙上挂着一根细铁棒,那就是我们整个学校的指挥棒。一般都是老师轮流打铃,一人负责一个星期,但是有些老师会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临下课的时候就让学生去打铃,坐在前排的同学被指派的可能性自然大一些。有时候老师在教室里面转悠的时候也会让后面的学生去打铃,尤其是男生,都非常期待被老师安排去做这件事。
很多学生在课本上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后,也在自己的课桌左上角或者右上角刻一个大大的“早”字,刻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用白色的粉笔灰撒满刻痕,有些学生用黑色的墨汁或者蓝色的墨水涂满刻痕。这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也算是对鲁迅先生的致敬和怀念。到三四年级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十岁左右,慢慢开始懂事,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
课堂上的时间有时候过得很快,尤其是自己喜欢的课程或者喜欢的老师上课的时候。如果遇到不喜欢的课程和不喜欢的老师就完全提不起兴趣,感觉时间过得太慢,总是三心二意,坐立不安,很多时候因为不喜欢这一门课程也就不喜欢那个老师,也有可能不喜欢这个老师自然就不喜欢学那门课程。
很多人都有偏科现象,我也不例外,小学不喜欢语文,喜欢数学,所以语文成绩只能勉强及格,而数学成绩可以达到优秀。上语文课的时候,经常心不在焉,眼睛盯着窗外看,看着教室外面光秃秃黑魆魆的一排排白杨树。偶尔会飞过来几只乌鸦落在树梢俯视周围的一切,时不时“哇…哇”地叫着,让人心里不免产生一丝伤感。当飞过来几只麻雀或黄莺的时候,一下子又让人开心起来,眼睛一动不动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盯着它们的一举一动,看它们啄枯树枝,看它们用嘴叮自己身上的羽毛,看它们互相撕咬鸣叫,都能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喜悦。一直看着它们扇着翅膀“噗呲呲”飞走了,才回过神来继续听老师讲课。
那个时候已经学会了思考问题,有时候静静地盯着一个地方思索着人生,思索着生活,思索着一切自己能够理解的人和事,思绪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会飘到很远的地方,抓不住够不着。
冬天的校园一片萧条景象,北风呼呼的吹,一切好像都静止不动,如果下一场雪,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小时候,冬天经常下雪,有时候连续下两三天,雪下的很厚,甚至能淹没我的膝盖。早上去学校第一件事就是扫雪,老师会组织所有的学生,找来一些铁锹和扫帚到院子里扫雪。把院子里面的雪都扫起来推到花园里面,课间休息的时候,大家就迫不及待去堆雪人,打雪仗。有时候手冻得通红也不知道冷,还一个劲往别人身上打雪球,一直到上课铃响了才跑回教室,结束了雪中游戏。
我的小学是在两个学校读完的,五年级的时候就和同村的学生一起转学了,从东坡小学转到了田河小学。五年级是小学最高一年,读完就升到乡立初级中学去,东坡小学上面的那个初级中学距离我们家比较远,要翻越两座大山,走二十里山路。而田河小学上面的初级中学相对来说就近很多,大概只有不到十里路,而且道路比较平坦,大人为了少操点心,也让我们少走点山路,少吃点苦头,就给我们转了学。虽然心中有万般不舍,也无可奈何,毕竟在一起陪伴了四五年的同班同学,多少还是有点感情。
到田河小学以后,对我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明显的是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本来在东坡小学我是班里面排名前三甲的好学生,到田河小学以后,第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就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也包括我自己,居然只是班里面的中间水平。可能是换了一个新的环境,我没有那么快适应,加上又很贪玩,所以就把学习抛到了九霄云外。对我个人来说倒不觉得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对母亲和老师来说就感觉很不寻常,好像是什么不得了的大事,他们觉得一定是我太贪玩而耽误了学习。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我,言语之间还透露着一丝讥讽的味道,我知道这是激将法。下课之后,他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里面语重心长地说了很多。
以前老师的办公室也是他们的宿舍,就是一个小单间,所有的宿舍都整整齐齐的排成一排,宿舍就在我们教室对面。我已经不记得他当时给我说了什么,大概就是让我好好学习之类的,这次谈话对我的启发很大,让我受益终生。
本来一直都是五年级毕业就升入乡立初中,结果这一年国家对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所有的小学生都要上六年级,我们是第一批。六年级的课本和我们五年级学的一模一样,只不过是再复习一遍,可能是因为第一年所以给我们时间缓冲,第二年开始五年级和六年级课本内容就完全不一样了。
六年级毕业,我不负老师和家里人的期望,以班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初中,这让我很高兴,兴奋之余还有一点惊讶。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从来没有得过第一名,我自己也知道班里面有两个同学的学习比我好。
女生名叫明月,她个子不高,身材清瘦,白皙的圆脸蛋下方有两个浅浅的酒窝,两只清澈透明的黑眼睛好像河边漂亮的鹅暖石一样让人迷恋,眼角总是洋溢着似笑非笑的自信,说话的时候眼睛老是滴溜溜乱转,让人有一种被捉弄的错觉。
那个男生名叫士奇,他长相清俊,走路缓慢而有力,目光如炬,嘴角上扬,给人一种傲慢但又真实的感觉。小学的时候,我们俩关系就很好,我中午经常去他家吃饭,因为他家离学校很近,周末他也会到我家来,一直到初中我们都保持着这种良好的关系。
我想除了运气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教导,才能考一个好成绩。班主任老师也成了我印象最深刻的小学老师,多年以后听说他因病去世了,走的时候年仅六十岁,这让我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为此而难过了好长时间。
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已经过了十三岁,我的童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溜走了,像秋天早山上的浓雾一样,太阳出来一下子就不见了,又像是门前流过的溪水,怎么抓都抓不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