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衡闻言, 先是有些迟疑,而后禁不住握住她的手, 道:“我想让檀娘喜欢我, 但又不想让你为我太伤心。”
在郑玉衡心中,似乎他对董灵鹫如何虔诚、如何恭敬,如何尽心筹算,无论是去做什么事, 要是有她的缘故, 那便显得值得起来, 便都是应当的。
他丝毫不觉得自己是“付出”, 而是“理所应当”。
有时董灵鹫暗自思考, 觉得郑玉衡若是没有因为明德帝而落第,要是很正常地进入官场,并且与她没有这样的交集的话——他或许会扬名天下、成为未来的宰执相公, 或许也会因官场的碾磨和碰壁英年早逝,郁郁而终。可不管是这两种的哪一条路, 她都见不到这样一个郑玉衡了。
这样清澈、纯正、具有强烈的自我牺牲感。
董灵鹫对他的喜爱,有时候会超出男女之情,进而演变成一种对精致、易碎之物的欣赏感, 她望着他,又仿佛不是望着他, 而是望着曾经的自己、望着触之虚无却又存于人心的崇高理想, 和一场道德上的修行。
可他们两人的关系,对于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来说,又是最有违道德伦理的东西。她心中笃定, 早晚有一天会遭到史官文吏的喝骂批判, 即便不在当朝, 在后世,不在正史,在野史,他们两人背负的骂名和罪状,都是在贞节牌坊上钉死了的。
但这样的罪行,恰好是她放纵过、动心过的证明,是她一生端正恭谨外皮下的自由之心,是她对他无言的爱,是一行从恶言里娓娓道来的情话。
董灵鹫觉得有些可笑。
她竟然在会被世人指摘的骂名下,感觉到了愿为她生、愿为她死的情志。而这样一往无前的勇气,那位皇陵中埋葬的“圣天子”却不曾有。
董灵鹫凝视了他片刻,慢慢地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天下岂有为你笑,而不为你哭的情人。”
他怔愣住,被“情人”这两个字烧灼得面红耳赤,心口发烫。
在此时,这字眼还十分朴实纯正,没有被污名化,郑玉衡平日自恃受宠,却也没幻想从她的双唇中能诞生如此令人目眩神迷、心神恍惚的话。
她将两人的关系,与天下有情人归为一类。
郑玉衡抬手捂了一下脸,有点儿止不住唇边的笑意,可他又实在觉得这反应太像小人得志,便辛苦地忍下来,表面上一派温和稳重地颔首,很是强调道:“可是你怎么能为我太伤心呢?就是会哭,檀娘一生的眼泪,我只要一滴就够了。”
董灵鹫道:“你还真的计算上了。”
郑玉衡道:“我这是为檀娘省眼泪呢,想来你没有给先圣人哭过,这一年时间,我也没有见过你掉泪,想必你的泪珠都是很金贵的,掉一颗少一颗,要多了恐怕还折我的寿。”
他一看董灵鹫似乎不生气了,刚刚被宠得没了限,嘴上的话也有点儿漫无边际起来,带着些许堪称浪漫的怀想。
“要是檀娘在我面前落泪,若是为了我,是我做得不好,合该死无葬身之地。要是为了家国天下,我在你身边,尚且还能抱着你、宽慰你,吻去你的泪,这就是上天对郑玉衡一生的恩赐,让我能遇到你。”
董灵鹫看着他,很浅地笑了一下,道:“胡言乱语。”
“会一点胡言乱语有什么不好。”他的手指摸索过来,扣着她的十指,缓缓交握,达成轻易分不开的手势,“我时常听户部的同僚们抱怨家事,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对家里人,竟然还拿诗书礼法的那一套去说教,拿官场上的经验去指点批评,那可是妻子啊,她伤心了不能抱她,那就是做夫君的失职了。”
董灵鹫静静地听他说话,就算没什么实际价值,她也很耐心,很愿意去听。
郑玉衡说到这里,上前贴了贴她的额头。两人的距离忽然拉得极近,他生得俊俏,剑眉星目,眸光总是显得很真诚,此时他道:“要是我走到了北国雪地,从九曲河到洪天关,或许还要到更遥远不曾涉足的疆土,彼时檀娘伤心,我不能抱你的时候,请你不要怪我,等我回来,会加倍地补偿给你的。”
他说完,低首吻了吻她的眉心。
董灵鹫闭上了眼,随后低低道:“你知道在跟谁说话吗,富有四海,权倾朝野,你要补偿谁?”
郑玉衡好像料到她这么说,他突然洞察了董灵鹫身上太过端庄持重所带来的重量,因此不能很快地弯下腰来、不能很坦然地承认她的爱,郑玉衡很快接过话:“但天底下,只有一个我啊。檀娘的四海宇内,能找到第二个跟我完全一模一样的人吗?”
董灵鹫沉默了少许,回抱住他,叹息般地道:“这时候怎么这样聪明。”
郑玉衡道:“因为我把一世的心放在你这儿。”
这个人就是这样的,他一会儿明白什么是“四海宇内、绝无仅有”,一会儿却又会为了让她更方便的监督战事而远赴千里,他只知道尽自己的一片心,却又因对方所体现出来的格外殊遇而倍觉感动和欢欣。
董灵鹫注视着他时,也在心里想,小郑太医已经不纯粹是她的“爱宠”了,他如此矛盾,又如此纯粹,无辜无害,却又比满身尖刺更能拿捏到她的情绪,他是最柔顺的猎物,也是最精明的猎人。
这话题基本终结的时候,郑玉衡理了理衣袖,重新给她换了一盏温热的茶,仍是熟悉的仰天雪绿。
董灵鹫接过茶杯,他转身交递收手的空隙里,忽然在最后问道:“就算没有臣,也不会影响您的谋略决断、秉钧执政,对不对?”
她思考了片刻,望着对方被日光晕染着、满是暖黄华光的半身,轻轻地点头。
董灵鹫原以为他会不甘心,会撒娇,但是郑玉衡反而松了口气,道:“您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因为别人而改变,不管那个人是谁,我希望檀娘一生为自己、和自己的理想而活着。”
董灵鹫原本想说,世上大多美好的东西都是要打碎给人看的,她的理念和最初所想早就破灭。可是看到他的脸庞,她突然不忍心这样说,只能答应下来。
“好。”
……
在运粮官名单议定,朝野内外为之筹备,上下忙碌运转之时,另一件事也终究尘埃落定——即“代诏公主”之事。
董灵鹫表明欲隐退的意愿,却赐封公主制诰,令其承担几乎为“女相”的职权。这事闹得惊天动地,朝野一片沸沸腾腾,加上连皇帝都毫无异议地复批了,京中多得是人坐不住。
如她所料,懿旨下达之初,就有几个重臣哭天喊地,诉天地之不公,求太后娘娘收回成命,更有激进者,甚至上书皇帝,认为应当让“圣后垂帘”,临朝而治,全然不顾一位成年天子的体面。
这时候,风向就像在峡谷里转了一道大弯儿,素日里骂“欲拦朝纲”、“牝鸡司晨”的几个御史,彻底变成了缩头乌龟,就连屁也不敢放一个了,生怕众人群情激奋之下把太后隐退之事归咎在自己身上。
三日之内,六位领参知政事、领枢密使的重臣,持鱼袋官印进宫面圣,要么就是在归元宫指天骂地,痛哭流涕,要么就是在慈宁宫言辞恳切。
他们是真的被董灵鹫骗了么?——那也未必,这些人跟董太后也算是“共事”二十载,怎么会不知道她的心意和手腕,在眼看着新帝权力不盛、能力不足的时候,她就此不问政务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只不过太后娘娘既然支起来一道戏台子,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地伴上了,那么该演就还是得演,不然底下人心惶惶,在这杵着又下不来台,所以不管是耿直的、精明的、还是满腹城府的,都纷纷前来规劝。
在董灵鹫跟朝廷的“砍价”当中,旨意最终被收回,公主也被允准作为大理寺卿王明严的女弟子,参与到对《大殷律疏议》的休整和规定当中,可以提出建议、学习律法。
在这个过程当中,孟诚可谓是大开眼界。
一则,母后实在演技惊人,说是头疼耳鸣、一身孱弱,这些病症她的确有,可她的年纪摆在那里,竟然让诸位大她许多的老臣都愧疚不已、泪洒当场,这份拿捏精准的表演功夫,孟诚自觉望尘莫及。
二则,皇权旨意与相权臣工的厮杀计议,这一遭展现得明明白白,不过是你退一步,我进一步,达成一个双方妥协的平衡,实质上跟市场买菜也没有太大分别。可就是这样的没有硝烟的争权夺利,却能促成公主修法这样令人诧异的结果。
最后则是……他的小妹什么时候有心做这种事了?!
孟诚一头雾水,满脑子懵圈,最后是盘问了公主府的都知,才发现盈盈近些时日都在大理寺修习,他撑着御案想了一会儿,心里觉得有点儿古怪,又问:“公主平日里除了跟王先生,还跟别的人来往吗?”
公主府都知是李瑞雪的对食,姓季,他怀里揣着一个名字,可并不敢告诉给皇帝,只得说:“殿下只跟王大人,还有王大公子稍有来往,再就是一众修法的文士。”
孟诚回忆了一下:“王先生的长子……王兆鹤,字岳知?他还没娶亲吧。”
季都知低首道:“奴婢不知。”
“他确是没娶亲。”孟诚倒是想起来了,很是自信地道,“我们盈盈金枝玉叶、天姿国色,这些年轻人仰慕她也是应该的。”
季都知手里捏了把汗,说是也不好,说不是也不好,只得硬着头皮道:“殿下聪敏好学,又有一片仁心。”
孟诚道:“那当然,先前那个什么驸马纯粹是不识抬举。”
他只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暂时没有乱点鸳鸯谱的心思,遣人将季都知送回去后,问了问日子。
出了年关,再过一月左右,就是春来破冰之时,而粮草后勤大多在军事之前而动,所以运粮官员,特别是到地方监督提粮的官员,要在大军开拔之前起身赶赴。
那份押运名单他看了,孟诚对于母后的心思很是揣摩不出,对郑钧之的名字又有些意外,他算了算时候,怕再等就见不上了,便吩咐身旁的天子近侍道:“请户部承务郎、河关粮草督运郑钧之入宫,他在京郊的那个宅子……算了,那里也不怎么住人,直接拿着传旨去户部请吧。”
作者有话说:
诚儿:他天天缠着我妈,住我家里。(习惯了之后的疲惫认命感)
在郑玉衡心中,似乎他对董灵鹫如何虔诚、如何恭敬,如何尽心筹算,无论是去做什么事, 要是有她的缘故, 那便显得值得起来, 便都是应当的。
他丝毫不觉得自己是“付出”, 而是“理所应当”。
有时董灵鹫暗自思考, 觉得郑玉衡若是没有因为明德帝而落第,要是很正常地进入官场,并且与她没有这样的交集的话——他或许会扬名天下、成为未来的宰执相公, 或许也会因官场的碾磨和碰壁英年早逝,郁郁而终。可不管是这两种的哪一条路, 她都见不到这样一个郑玉衡了。
这样清澈、纯正、具有强烈的自我牺牲感。
董灵鹫对他的喜爱,有时候会超出男女之情,进而演变成一种对精致、易碎之物的欣赏感, 她望着他,又仿佛不是望着他, 而是望着曾经的自己、望着触之虚无却又存于人心的崇高理想, 和一场道德上的修行。
可他们两人的关系,对于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来说,又是最有违道德伦理的东西。她心中笃定, 早晚有一天会遭到史官文吏的喝骂批判, 即便不在当朝, 在后世,不在正史,在野史,他们两人背负的骂名和罪状,都是在贞节牌坊上钉死了的。
但这样的罪行,恰好是她放纵过、动心过的证明,是她一生端正恭谨外皮下的自由之心,是她对他无言的爱,是一行从恶言里娓娓道来的情话。
董灵鹫觉得有些可笑。
她竟然在会被世人指摘的骂名下,感觉到了愿为她生、愿为她死的情志。而这样一往无前的勇气,那位皇陵中埋葬的“圣天子”却不曾有。
董灵鹫凝视了他片刻,慢慢地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天下岂有为你笑,而不为你哭的情人。”
他怔愣住,被“情人”这两个字烧灼得面红耳赤,心口发烫。
在此时,这字眼还十分朴实纯正,没有被污名化,郑玉衡平日自恃受宠,却也没幻想从她的双唇中能诞生如此令人目眩神迷、心神恍惚的话。
她将两人的关系,与天下有情人归为一类。
郑玉衡抬手捂了一下脸,有点儿止不住唇边的笑意,可他又实在觉得这反应太像小人得志,便辛苦地忍下来,表面上一派温和稳重地颔首,很是强调道:“可是你怎么能为我太伤心呢?就是会哭,檀娘一生的眼泪,我只要一滴就够了。”
董灵鹫道:“你还真的计算上了。”
郑玉衡道:“我这是为檀娘省眼泪呢,想来你没有给先圣人哭过,这一年时间,我也没有见过你掉泪,想必你的泪珠都是很金贵的,掉一颗少一颗,要多了恐怕还折我的寿。”
他一看董灵鹫似乎不生气了,刚刚被宠得没了限,嘴上的话也有点儿漫无边际起来,带着些许堪称浪漫的怀想。
“要是檀娘在我面前落泪,若是为了我,是我做得不好,合该死无葬身之地。要是为了家国天下,我在你身边,尚且还能抱着你、宽慰你,吻去你的泪,这就是上天对郑玉衡一生的恩赐,让我能遇到你。”
董灵鹫看着他,很浅地笑了一下,道:“胡言乱语。”
“会一点胡言乱语有什么不好。”他的手指摸索过来,扣着她的十指,缓缓交握,达成轻易分不开的手势,“我时常听户部的同僚们抱怨家事,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对家里人,竟然还拿诗书礼法的那一套去说教,拿官场上的经验去指点批评,那可是妻子啊,她伤心了不能抱她,那就是做夫君的失职了。”
董灵鹫静静地听他说话,就算没什么实际价值,她也很耐心,很愿意去听。
郑玉衡说到这里,上前贴了贴她的额头。两人的距离忽然拉得极近,他生得俊俏,剑眉星目,眸光总是显得很真诚,此时他道:“要是我走到了北国雪地,从九曲河到洪天关,或许还要到更遥远不曾涉足的疆土,彼时檀娘伤心,我不能抱你的时候,请你不要怪我,等我回来,会加倍地补偿给你的。”
他说完,低首吻了吻她的眉心。
董灵鹫闭上了眼,随后低低道:“你知道在跟谁说话吗,富有四海,权倾朝野,你要补偿谁?”
郑玉衡好像料到她这么说,他突然洞察了董灵鹫身上太过端庄持重所带来的重量,因此不能很快地弯下腰来、不能很坦然地承认她的爱,郑玉衡很快接过话:“但天底下,只有一个我啊。檀娘的四海宇内,能找到第二个跟我完全一模一样的人吗?”
董灵鹫沉默了少许,回抱住他,叹息般地道:“这时候怎么这样聪明。”
郑玉衡道:“因为我把一世的心放在你这儿。”
这个人就是这样的,他一会儿明白什么是“四海宇内、绝无仅有”,一会儿却又会为了让她更方便的监督战事而远赴千里,他只知道尽自己的一片心,却又因对方所体现出来的格外殊遇而倍觉感动和欢欣。
董灵鹫注视着他时,也在心里想,小郑太医已经不纯粹是她的“爱宠”了,他如此矛盾,又如此纯粹,无辜无害,却又比满身尖刺更能拿捏到她的情绪,他是最柔顺的猎物,也是最精明的猎人。
这话题基本终结的时候,郑玉衡理了理衣袖,重新给她换了一盏温热的茶,仍是熟悉的仰天雪绿。
董灵鹫接过茶杯,他转身交递收手的空隙里,忽然在最后问道:“就算没有臣,也不会影响您的谋略决断、秉钧执政,对不对?”
她思考了片刻,望着对方被日光晕染着、满是暖黄华光的半身,轻轻地点头。
董灵鹫原以为他会不甘心,会撒娇,但是郑玉衡反而松了口气,道:“您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因为别人而改变,不管那个人是谁,我希望檀娘一生为自己、和自己的理想而活着。”
董灵鹫原本想说,世上大多美好的东西都是要打碎给人看的,她的理念和最初所想早就破灭。可是看到他的脸庞,她突然不忍心这样说,只能答应下来。
“好。”
……
在运粮官名单议定,朝野内外为之筹备,上下忙碌运转之时,另一件事也终究尘埃落定——即“代诏公主”之事。
董灵鹫表明欲隐退的意愿,却赐封公主制诰,令其承担几乎为“女相”的职权。这事闹得惊天动地,朝野一片沸沸腾腾,加上连皇帝都毫无异议地复批了,京中多得是人坐不住。
如她所料,懿旨下达之初,就有几个重臣哭天喊地,诉天地之不公,求太后娘娘收回成命,更有激进者,甚至上书皇帝,认为应当让“圣后垂帘”,临朝而治,全然不顾一位成年天子的体面。
这时候,风向就像在峡谷里转了一道大弯儿,素日里骂“欲拦朝纲”、“牝鸡司晨”的几个御史,彻底变成了缩头乌龟,就连屁也不敢放一个了,生怕众人群情激奋之下把太后隐退之事归咎在自己身上。
三日之内,六位领参知政事、领枢密使的重臣,持鱼袋官印进宫面圣,要么就是在归元宫指天骂地,痛哭流涕,要么就是在慈宁宫言辞恳切。
他们是真的被董灵鹫骗了么?——那也未必,这些人跟董太后也算是“共事”二十载,怎么会不知道她的心意和手腕,在眼看着新帝权力不盛、能力不足的时候,她就此不问政务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只不过太后娘娘既然支起来一道戏台子,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地伴上了,那么该演就还是得演,不然底下人心惶惶,在这杵着又下不来台,所以不管是耿直的、精明的、还是满腹城府的,都纷纷前来规劝。
在董灵鹫跟朝廷的“砍价”当中,旨意最终被收回,公主也被允准作为大理寺卿王明严的女弟子,参与到对《大殷律疏议》的休整和规定当中,可以提出建议、学习律法。
在这个过程当中,孟诚可谓是大开眼界。
一则,母后实在演技惊人,说是头疼耳鸣、一身孱弱,这些病症她的确有,可她的年纪摆在那里,竟然让诸位大她许多的老臣都愧疚不已、泪洒当场,这份拿捏精准的表演功夫,孟诚自觉望尘莫及。
二则,皇权旨意与相权臣工的厮杀计议,这一遭展现得明明白白,不过是你退一步,我进一步,达成一个双方妥协的平衡,实质上跟市场买菜也没有太大分别。可就是这样的没有硝烟的争权夺利,却能促成公主修法这样令人诧异的结果。
最后则是……他的小妹什么时候有心做这种事了?!
孟诚一头雾水,满脑子懵圈,最后是盘问了公主府的都知,才发现盈盈近些时日都在大理寺修习,他撑着御案想了一会儿,心里觉得有点儿古怪,又问:“公主平日里除了跟王先生,还跟别的人来往吗?”
公主府都知是李瑞雪的对食,姓季,他怀里揣着一个名字,可并不敢告诉给皇帝,只得说:“殿下只跟王大人,还有王大公子稍有来往,再就是一众修法的文士。”
孟诚回忆了一下:“王先生的长子……王兆鹤,字岳知?他还没娶亲吧。”
季都知低首道:“奴婢不知。”
“他确是没娶亲。”孟诚倒是想起来了,很是自信地道,“我们盈盈金枝玉叶、天姿国色,这些年轻人仰慕她也是应该的。”
季都知手里捏了把汗,说是也不好,说不是也不好,只得硬着头皮道:“殿下聪敏好学,又有一片仁心。”
孟诚道:“那当然,先前那个什么驸马纯粹是不识抬举。”
他只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暂时没有乱点鸳鸯谱的心思,遣人将季都知送回去后,问了问日子。
出了年关,再过一月左右,就是春来破冰之时,而粮草后勤大多在军事之前而动,所以运粮官员,特别是到地方监督提粮的官员,要在大军开拔之前起身赶赴。
那份押运名单他看了,孟诚对于母后的心思很是揣摩不出,对郑钧之的名字又有些意外,他算了算时候,怕再等就见不上了,便吩咐身旁的天子近侍道:“请户部承务郎、河关粮草督运郑钧之入宫,他在京郊的那个宅子……算了,那里也不怎么住人,直接拿着传旨去户部请吧。”
作者有话说:
诚儿:他天天缠着我妈,住我家里。(习惯了之后的疲惫认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