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入学堂,转瞬三年已逝。但他实在太淘气了。
在王家老宅东南方不远有座山,名曰石鹰山,内有石门岩。相传唐垂拱年间陈元光入闽平乱,当地畲民首领柳斜率众踞此险要洞穴、出没山坳林间,与官军对抗的故事,至今在当地民间还广为流传。其后,唐朝高僧禅苑从江西化缘至此,爱其山幽林蔚、洞奇景美,遂结庐于该景区石鹰山,并募资辟洞修径,凿池栽荷,植梅插竹,筑亭建庙,首创石门岩各景点,后人称之为“开山祖师”。
石门岩奇特景观,可谓天造地设。其中有长达百余丈的螺旋洞、冬暖夏凉的怀荫洞。其洞景变幻无穷:清明时节,草绿水茵,繁花满树,山香飘拂,泉水潺潺,无异于人间仙苑;冬春交会,云雾迷朦,层岩叠阁、忽隐忽现,又仿佛是海上神山……
而这王守仁在某日散学之后,竟然带着二名同窗摸了进去,然后,然后便找不到回家的路……
任罄急了。另外两名同窗的家长亦急了。
幸好有同窗知道守仁带着二人去石鹰山了。于是数十人点着火把连夜至石鹰山寻人。
众人行至半夜方且在石门岩内最深处的瀑布下看到守仁两个傻科乎的同窗与旁边的一堆衣物。问那守仁哪里去了,二人不约而同地指向潭水……
“伯安已经下水好几次了,每次都很久,这次最久……”
“我们沿着溪流逆流而上,天将黑了,我们本来想要回去,但伯安不肯,说既然来了,不看到尽头便不归……”
“来到尽头,看到这潭水,伯安便说要下水洗洗,一身的汗,太脏了,我们不敢下水……”
那两名同窗争相解释道。
伯安,自然便是守仁。
“他下去多久了?”任罄冷冷地问道。
“有一会儿了。”一名同窗答道。
“这潭水有多深?”任罄问向一旁的众人。
“不清楚。以前曾有会水性之人潜入,但无法潜入最深处。”一旁人答道。
一柱香时间过去了。
“我们先派人下去找找吧……”有人叹息道。随后只听“噗通”数声水响,已有数名精壮汉子跳入水中……
又一柱香时间过去,陆续有人摇着头**地爬上岸来,又有有跳了下去……
已有人以哀怜的目光看向这圆脸的少妇:水下两柱香的时间,即便是大人已是没得救了,更何况是未满十岁的孩童!
任罄看着漆黑如墨的潭水,潭水很深,但整个潭的面积不大,长宽数丈见方。母子连心确实没错。不知为何,这任罄却总是觉得自家儿子倒还真是没啥事。
自家相公王九在交阯之时曾言道:“守仁如今的功力确在一个关口,如今他可潜水半个时辰不出水面。且他此生与水有缘……”
任罄估算着,如今这小守仁在水中应该已有半个时辰,但估摸再呆着一柱香的时间也没太大问题。任罄看着漆黑如墨的潭水,实在是因为上面为瀑布,水声太大,不然自己应该可以感受得到儿子的气息……但那家伙应该在水底正看着自己,怕自己责罚,而不敢探头!
“仁儿,出来吧。娘亲不责罚你……快点出来吧……再不出来,娘亲可要走了……”任罄冲着潭水喊道。
众人不明所以,还以为任罄痴了。
任罄冲着潭水喊了数息之后,在瀑布直冲水潭之中,突然出现了一个黑点,这黑点慢慢变大,正是一个小人头,水流之下,这人头被水流冲得有些狼狈,但眉目清秀之间,不是守仁还是谁……
众人哗然……
然后光着屁股的小守仁爬上了岸。
任罄没有揍小守仁。
小守仁在王家祠堂上跪了整整一日,可怜兮兮的。
小守仁的太祖母蔡氏不忍心,终将小守仁拉了起来。任罄头大如斗,写信向自家相公求助。
半月后,王九回信了。
王九对守仁之事,只是倒未曾做太多的指示,只是言道:“至京城!”
任罄明白,如今的京城,却不是指南京,而是北京。永乐帝朱棣如今便是在北京,而太子朱高炽则坐镇南京。
因为王九知道,自己的祖父王卜鸣如今已调至翰林院。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王卜鸣的品阶未变,但具体事务却少了许多。王卜鸣乐此不彼,正好借此机调教一下自己的重孙子小守仁!
巧的是,小守仁的启蒙恩师陆恒的学堂搞出了名堂,数十年来,秀才则不说,举人、进士出了三十余人,育人品高,收费却低廉。在全国性的“举遗贤”,即选拔在科举战场上失败的优秀人才时,要求每个知县要荐举一位孝廉,荐举有误要负连带责任。
这陆恒既没有请托,亦未拉票,凭着一份踏踏实实的文字介绍材料,便被南靖知县贾宗锡呈报了上去,最后逐级上报到了吏部。吏部把陆恒分派到广东石城任知县,现在正好在北京领凭准备赴任。
这陆恒与小守仁一家子一起到了北京,正巧赶上小守仁的太祖父王卜鸣的接风宴……
却说这王卜鸣来至北京城,便在京城里特意拣选了一处四合院中植满竹林的住处。王卜鸣自号竹轩翁,他亦是承道家修养,以竹自比,养直谅之志,修清虚之气,以竹之品质为其志向:宁折毋弯!
当小守仁一大家子来到之后,原本冷清的四合院瞬时热闹了许多。
王守仁一大早背诵了一遍《大学》和《千字文》之后,静不下心来的他便跑到竹林前。竹林便如他的千军万马,他手中的竹杆便如他的剑,他仗剑寻视他的队伍,挺胸抬头,擎剑跨步……
正在此刻,王卜鸣的接风宴来了第一位客人,他过了影壁墙,见到正在专心检阅“千军万马”的小守仁,不禁笑了半晌……
在王家老宅东南方不远有座山,名曰石鹰山,内有石门岩。相传唐垂拱年间陈元光入闽平乱,当地畲民首领柳斜率众踞此险要洞穴、出没山坳林间,与官军对抗的故事,至今在当地民间还广为流传。其后,唐朝高僧禅苑从江西化缘至此,爱其山幽林蔚、洞奇景美,遂结庐于该景区石鹰山,并募资辟洞修径,凿池栽荷,植梅插竹,筑亭建庙,首创石门岩各景点,后人称之为“开山祖师”。
石门岩奇特景观,可谓天造地设。其中有长达百余丈的螺旋洞、冬暖夏凉的怀荫洞。其洞景变幻无穷:清明时节,草绿水茵,繁花满树,山香飘拂,泉水潺潺,无异于人间仙苑;冬春交会,云雾迷朦,层岩叠阁、忽隐忽现,又仿佛是海上神山……
而这王守仁在某日散学之后,竟然带着二名同窗摸了进去,然后,然后便找不到回家的路……
任罄急了。另外两名同窗的家长亦急了。
幸好有同窗知道守仁带着二人去石鹰山了。于是数十人点着火把连夜至石鹰山寻人。
众人行至半夜方且在石门岩内最深处的瀑布下看到守仁两个傻科乎的同窗与旁边的一堆衣物。问那守仁哪里去了,二人不约而同地指向潭水……
“伯安已经下水好几次了,每次都很久,这次最久……”
“我们沿着溪流逆流而上,天将黑了,我们本来想要回去,但伯安不肯,说既然来了,不看到尽头便不归……”
“来到尽头,看到这潭水,伯安便说要下水洗洗,一身的汗,太脏了,我们不敢下水……”
那两名同窗争相解释道。
伯安,自然便是守仁。
“他下去多久了?”任罄冷冷地问道。
“有一会儿了。”一名同窗答道。
“这潭水有多深?”任罄问向一旁的众人。
“不清楚。以前曾有会水性之人潜入,但无法潜入最深处。”一旁人答道。
一柱香时间过去了。
“我们先派人下去找找吧……”有人叹息道。随后只听“噗通”数声水响,已有数名精壮汉子跳入水中……
又一柱香时间过去,陆续有人摇着头**地爬上岸来,又有有跳了下去……
已有人以哀怜的目光看向这圆脸的少妇:水下两柱香的时间,即便是大人已是没得救了,更何况是未满十岁的孩童!
任罄看着漆黑如墨的潭水,潭水很深,但整个潭的面积不大,长宽数丈见方。母子连心确实没错。不知为何,这任罄却总是觉得自家儿子倒还真是没啥事。
自家相公王九在交阯之时曾言道:“守仁如今的功力确在一个关口,如今他可潜水半个时辰不出水面。且他此生与水有缘……”
任罄估算着,如今这小守仁在水中应该已有半个时辰,但估摸再呆着一柱香的时间也没太大问题。任罄看着漆黑如墨的潭水,实在是因为上面为瀑布,水声太大,不然自己应该可以感受得到儿子的气息……但那家伙应该在水底正看着自己,怕自己责罚,而不敢探头!
“仁儿,出来吧。娘亲不责罚你……快点出来吧……再不出来,娘亲可要走了……”任罄冲着潭水喊道。
众人不明所以,还以为任罄痴了。
任罄冲着潭水喊了数息之后,在瀑布直冲水潭之中,突然出现了一个黑点,这黑点慢慢变大,正是一个小人头,水流之下,这人头被水流冲得有些狼狈,但眉目清秀之间,不是守仁还是谁……
众人哗然……
然后光着屁股的小守仁爬上了岸。
任罄没有揍小守仁。
小守仁在王家祠堂上跪了整整一日,可怜兮兮的。
小守仁的太祖母蔡氏不忍心,终将小守仁拉了起来。任罄头大如斗,写信向自家相公求助。
半月后,王九回信了。
王九对守仁之事,只是倒未曾做太多的指示,只是言道:“至京城!”
任罄明白,如今的京城,却不是指南京,而是北京。永乐帝朱棣如今便是在北京,而太子朱高炽则坐镇南京。
因为王九知道,自己的祖父王卜鸣如今已调至翰林院。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王卜鸣的品阶未变,但具体事务却少了许多。王卜鸣乐此不彼,正好借此机调教一下自己的重孙子小守仁!
巧的是,小守仁的启蒙恩师陆恒的学堂搞出了名堂,数十年来,秀才则不说,举人、进士出了三十余人,育人品高,收费却低廉。在全国性的“举遗贤”,即选拔在科举战场上失败的优秀人才时,要求每个知县要荐举一位孝廉,荐举有误要负连带责任。
这陆恒既没有请托,亦未拉票,凭着一份踏踏实实的文字介绍材料,便被南靖知县贾宗锡呈报了上去,最后逐级上报到了吏部。吏部把陆恒分派到广东石城任知县,现在正好在北京领凭准备赴任。
这陆恒与小守仁一家子一起到了北京,正巧赶上小守仁的太祖父王卜鸣的接风宴……
却说这王卜鸣来至北京城,便在京城里特意拣选了一处四合院中植满竹林的住处。王卜鸣自号竹轩翁,他亦是承道家修养,以竹自比,养直谅之志,修清虚之气,以竹之品质为其志向:宁折毋弯!
当小守仁一大家子来到之后,原本冷清的四合院瞬时热闹了许多。
王守仁一大早背诵了一遍《大学》和《千字文》之后,静不下心来的他便跑到竹林前。竹林便如他的千军万马,他手中的竹杆便如他的剑,他仗剑寻视他的队伍,挺胸抬头,擎剑跨步……
正在此刻,王卜鸣的接风宴来了第一位客人,他过了影壁墙,见到正在专心检阅“千军万马”的小守仁,不禁笑了半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