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盛宴 『壹贰捌』降新罪颂蜉蝣圣德

小说:天下盛宴 作者:亦骨 更新时间:2024-09-27 16:45:49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就在崔俭于宴池内大放厥词震撼一众宾客之时,两名判官将黎州大案的卷宗与案卷从宫室中取了出来,重新回到宴池之内。

  明珠明亮的光线之下,判官展开案卷,于众目之中逐条念报崔俭贪敛的粮银数量、地点、年月时日,部分甚至精准到时辰,足见派去地方的判官审理有多细致。

  “观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崔太守于黎州平泉郡会吴郡承商讨运银线路。”

  “观元十九年四月十四日,崔太守启程赴汉合郡约见赵郡承。”

  “观元十九年腊月初七卯时,崔太守会见十二位异邦商贾,倒卖州库储粮六百七十万石,折银三百三十五万两。”

  “观元二十年二月初一,崔太守私改征粮数额,于安西郡伪旨征收粟粮六百万石。”

  “观元二十年六月末,黎州州府假以频雨汹洪冲压粮库之名,上报紧急饥荒灾情,请赈济司拨银开粮库赈灾,拨粮一千万石。二十年七月末,崔太守行贿三百万两白银,收买赈济司五名派遣公使,全数私敛倒卖赈灾粟粮,折银五百万两。”

  “观元二十一年……”

  判官们逐条念着,手中的案卷记录长到拖地,而这仅仅只是崔俭贪纳的粮银,相较于黎州州府以权谋私倾轧吞纳的地方商贾商号,这些不过是冰山一角。

  黎州案的数额于州下五郡虽大,可大楚多年繁盛富庶,望帝对地方的高额流水早已习以为常,几百万两短期内并不足以引起朝廷警惕,这也恰恰让崔俭钻了空子,肆无忌惮地暴敛。

  而大楚法规完善,三州一总赈济司监管,接到紧急饥情,依灾急先赈后报原则,赈济司先行拨粮,为防做假,同时也派公使前往黎州详查,可重刑挡不住暴利,有崔俭以高利相诱,又仗着地偏,几名公使亦难压贪念。

  宴池内众宾脸色慢慢转黑,议论四起。

  两名判官还在持续念报,楚令昭借宴池内人声嘈杂作遮掩,重新问起方才的问题:“崔俭贪敛的粮银数额不小,但黎州地偏,且有附近两州的赈济司监管,短时间也不足以受朝廷留意。然而观他这么快被查到,唯一的解释,就是他触碰了上面格外重视的事物,以致于飞速被查探落网……如此说来,那座‘谪师台’究竟关联了何事何物?才让崔俭迅速引起注意?甚至贪敛的罪行都排到‘犯上’后另判。”

  兵宰见四面都有议论声,出言并不突兀,便与少女细致答疑解惑:

  “翰苑学士廖匡秩,观元四年获罪贬谪于黎州,于文咏郡翕河畔跳河殒命,卒年二十七岁,次年,被吾皇追谥为帝师,于翕河畔筑‘师台’以作纪念,与皇室同尊。因廖匡秩生前是被贬谪自尽于此,私下,‘师台’便也被称为‘谪师台’。”

  竟与大楚帝师有关?

  楚令昭不解,“贬谪自尽后次年便被追谥为帝师,陛下这是又……心生悔意?一位学士名誉如此大落大起,当年廖匡秩都做了何事?”

  “大楚重才惜贤,二十七岁便已身任翰苑学士,自是有其过人之处。但,也正是他的斐然才学,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几经大落大起。”兵宰气息沉下来,昔年光景似又浮上眼前,话里难掩伤怀:

  “二十一年前,当今的陛下时年十九,以朱雀王储身份继位登基,改年号为‘观元’,赓续先帝之志,加紧弹压消除各地遗留的豪强,将权力收归中央。

  门阀士族那时虽已不成气候,但以李丞相为首的世家残脉却仍存有一丝气力。陛下斩杀掉李丞相后,为清理望帝城之前围绕’相权‘的残余世家势力,首先废除了丞相制度与承议阁,提拔了翰苑六位年轻学士,设立‘内阁’,参议协理朝政。次又将朝臣权力砍除三分之一,归于上泽皇室四宫,逐步分散未铲尽的世家残脉,稳固中央集权。

  不过那时陛下毕竟是新君,四宫新一轮的承继势力还未敲定人选,暂时未能成为陛下的助力。因此由陛下钦选出的‘内阁’众学士,便作为了皇室的臂膀与剪刀,将权力层层收拢于陛下之手,辅助持续了三百年的‘吕坚变法’的推行。”

  兵宰抬目望向星河灿烂的夜空,“那些年的夜晚,也总是这样繁星闪烁,可繁星之下,却是地方权力与中央权力此消彼长风云交汇。先上为剿灭各地大门阀势力而任用宗室亲王,打压门阀虽有成效,可也壮大了地方诸多亲王的实力,吕坚变法不能再仅仅用于抑制世家势力,处理宗室的崛起迫在眉睫,大楚急需修改变法条目,用以弹压新的潜在危机。”

  楚令昭了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难怪明明那十四个残余家族早已没了真正的‘门阀’实力,陛下却将他们留到如今才彻底清除。当年忙着处理新起的宗室势力,倒也的确顾不得望帝内不成气候的世家了。”

  兵宰微叹,“而翰苑学士廖匡秩便是在那个时候被选入了内阁,陛下需要内阁稳住中央朝堂局面,才能着手去解决各地宗室亲王引发的麻烦。”

  楚令昭听他讲述,不禁起了些感慨,“当年大楚内部局势的混乱程度,较如今三国战争爆发的乱世亦不逞多让。刚刚剿灭大型门阀势力,地方宗室亲王又蠢蠢欲动,中央还要打击残余世家围绕的丞相之权,‘内阁’制度在如此危机四伏的局面下碰撞而出,也真是万不得已中的巧妙。”

  “正是如此。”

  兵宰饮了些茶水润喉,继续道:“先上解决了门阀势力的同时,亦为大楚遗留了更大的祸患。当今陛下即位后那些年但凡稍有不慎,整个楚国就会立即分崩离析。可眼观大楚如今的强盛繁荣,哪里还能找到半点当年的混乱痕迹?吾皇,是一位堪能冠绝列传的帝王。”

  男人虽如此说着,语气中却并无阿谀谄媚之意,只是平淡陈述所历的事实。

  楚令昭若有所思,“可既是辅佐这样的一位君主,那廖匡秩究竟是何等惊才绝艳才能被追谥为帝师?”

  兵宰眉头动了动,问道:“祝史可知《立命书》?”

  楚令昭回忆了片刻,道:“幼时通读过全篇,对那句‘行遵大道兢业成,踽步,铮然为众庶立命。’印象颇为深刻。只是……”

  少女稍感诧异,“《立命书》分明只标注着为佚名所作,原来竟是出自大楚帝师笔下?”

  兵宰颔首,“此事唯有在大楚朝堂停驻了二十年的老臣才记得,年轻些的官员都不知内情,祝史从前身在华序,不知晓作者也在情理之中。”

  “铮然为众庶立命……”

  楚令昭重复轻诵,又问道:“陛下心怀大楚百姓,廖匡秩这样一位想要为千万民众创造安身立命之世的学士,为何会被贬谪至黎州小地?君臣相济,高志相佐,难道不应是一段被书于青史的高谊?”

  兵宰缓缓摇头,“这世上,有几人真正愿为蜉蝣争取?贵族匆忙慌张、殚精竭虑,大多只为己身谋利,我起于寒微尚能看透这一点,祝史出身贵胄名门,久浸其中,想必更是清楚。”

  楚令昭一怔,随即沉默。

  兵宰望着夜空的苍老瞳珠内升起无可奈何的底色,昔年英才群像如同画卷,在眼前悲壮展开。

  “廖匡秩任职首辅的四年间,陛下率军亲征大楚各地宗室亲王,这位首辅便也带领内阁众学士,替陛下稳定朝纲,压制望帝不安分的旧世家势力。可是,他太急于推进变法,均田、更迭赋税制度等大政锋芒太利,打压旧世家的同时,亦动摇了许多新贵族的利益,给了敌手可乘之机,或者换句话说,陛下之外,望帝朝堂内余下的所有势力,都想要他死。”

  “待到各地宗室亲王被铲除殆尽,陛下回归望帝时,已是形势严峻,廖匡秩想安定朝堂对抗新旧势力怎可能保证事事磊落?事态愈演愈烈,雪片一般的弹劾奏折被直接呈于朝堂之上,每一封都是在请陛下处死内阁首辅。到后来,连陛下都压制不住群情激愤,为安抚望帝势力,保住这位为大楚百姓宵衣旰食的厚学才子,陛下暂时将廖匡秩贬谪到了较为偏僻安稳的黎州,终不过是权宜之计,都是为了护下他罢了。可是……”

  “可是,他自尽了。”楚令昭声线低了下来,显得有些沙哑。

  “是啊,廖匡秩选择了自尽,投河自尽,就在黎州文咏郡,翕河之畔。”兵宰亦眸色暗淡。

  《诗经·周颂·般》有吟: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

  天下三分,多少英才一心向国,夙兴夜寐。但生逢乱世,能得善终者又有几何?

  幼时楚相的身影似与大楚这位首辅交织,楚令昭心间寒凉一片,启声极清,“那位年轻的首辅深知陛下夙愿,他是想告诉陛下,他敬祝陛下所愿得偿———国家来日辉煌,天下归统,八方来朝;而他遵从皇命,无怨无悔。”

  兵宰笑了笑,斑白的长须随风而动,“可我觉得,他选择在翕河自尽,恰恰是在怨怪陛下……也正因如此,谪师台才成了陛下多年挥之不去的遗憾,遗憾到不允任何人冒犯此地。”

  他眸光划过宴池对面,“白虎王储执意论禅避讳酒水,倒巧妙绕开了谈及帝师时的饮酒禁忌。反而是青龙殿下,偏偏在今夜青龙神宫内,酒盏不停时翻出谪师台这件吾皇久难痊愈的心病……若传进皇宫,只怕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二人交谈渐歇,宴池内的判官也终于念完了崔俭的贪敛罪状。见宾客注意力被转移得差不多,约能压下谪师台之事激起的浪花,百里浔示意驻守的宫侍将崔俭与两名小童带下去。

  青年欲要大事化小,一笔带过今夜乱象,百里诀却不打算让他如意。

  男人牵着虞姬起身,准备在宫宴未结束之时,趁热打铁将谪师台的消息流出青龙神宫。

  “王妃乏了,本王不好任王妃不适置之不理,皇弟见谅,为兄只好先行告辞。”

  众人好奇望来,百里诀略一致意,白虎神宫诸官接连起身,随着男人向宴池外走去。

  “皇兄。”

  宴池上首,青年清澈的嗓音响起。

  百里诀脚步停住,白虎神宫的官员亦侧身。

  “皇弟还有话要讲?”男人头也不回,声线蕴威。

  百里浔视线落在男人的背影上,含笑反问:

  “皇兄在青龙神宫挑起这般有趣的事端,趣事未完,怎好先行离去?”

  百里诀没有回答。

  众宾敛息,宫苑内扩散开紧张之意。

  正对出口的宴池上座,百里浔单手撑着额角,悠淡垂目,另一只手随意抬袖,手背横扫将酒樽推落。

  金属击声凌然,酒樽翻转倒叩在地。

  “今夜的闹剧闹得够久,谁都不准离开。”

  他话音落尽,隐匿在竹林中的数百名青勋军手扶剑柄从苑门闯入,层层包围住宴池,腰间长剑离鞘,兵械锐鸣铮冷。

  ——————分割线——————

  亦骨:三国制度的不同设定是这本书最独特的地方,华序是千年前桓帝根植之祸 礼崩乐坏体现在制度混乱上;秦厦是两秦割裂,划分为东西秦;而大楚则是些很新的行政部门、承继规则、官职,比如:内阁、四宫(四位王储)、五署(吏户兵学谏五位大宰)……

  不要代入历史,这本书的世界有自己的逻辑。

  书里的“内阁”与历史上的内阁作用层面有差异,只是早期设立的意义会存在些共通之处(例如中央集权、废除相权)。

  大楚“内阁”设立时,“门阀”已经被打压的名存实亡,只能算是一股围绕着【相权】的世家势力,仅是被称呼为“门阀”(捧杀),所以并不冲突。打压他们就相当于打压大型朝臣势力,都是为了加进中央集权。

  关于大楚的“内阁”,可以理解为:皇室在打压宗室的同时,与朝堂权臣的博弈。

  大楚这边,人物捧杀叫一些世家为“门阀”,但皇室打压他们多年,实力方面其实根本算不上“门阀士族”了,空架子而已。

  华序的门阀才算是真正的门阀,这也是为什么女主掌控楚家在政事上能有话语权。

  (但如今回到大楚,楚家是作为皇室手中的利刃才能留存私兵势力,也就像之前侍兵郎所说的一样,令昭带领的楚家实际立场是站在皇室这一边的,帮助皇室剿灭像霍家那样的残余豪强,否则楚家的私兵不会被默许留存下来。)

  跟着书的逻辑走,书里制度的问题都会借人物之口讲清楚的,不会出现漏洞。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下盛宴,天下盛宴最新章节,天下盛宴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