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归堂眼瞅着柴昱的神色越来越难为情,心中的喜悦更甚,难为他身为定州的地方官,还能为朔北的战事和军需操心。
他笑:“军需一事,本王自然还有安排,柴刺史大可以安心的。”
柴昱挑眉看他,不明白此时此刻这般境地,他还能从哪儿变出许多银钱来。
陆归堂轻轻叹了口气,语意忽然变得深沉下来,他道:“而这件事,恰好与本王要与刺史说的第三件事有关。”
柴昱洗耳恭听。
“军需不是小事,断断不能将用在百姓身上的银钱拿来填补军需,但舅舅府上有私银,我曾经计数过,虽不至于助力朔北,但填补定州军需却是足够了。”
这下子连商故渊都是一愣,从他跟着陆归堂离开汴梁城到定州城才过了多少时候,一个月有吗?他又是什么时候把李昌平的家底都给数落清楚了。
实则陆归堂不只知道李昌平府上有多少银钱,连银票都找到了。
且就带在身上。
他从怀中取出一沓银票,推到柴昱的面前,面上言笑自若,“柴刺史在定州多年,自然知道这些银票应该在哪家银号兑换吧?如此一来还得劳烦刺史派人去取银子了。”
柴昱顺势将那沓银票接到手里去看,都是些大额银票,粗略估计也得有几十万两,李昌平是国舅,生于皇亲国戚之家,定州的府邸上有这些钱倒是不足称奇的。
只是如此一来,这定州的军需还是他们李家自掏了腰包,柴昱禁不住汗颜。
他知道陆归堂心意已定,也知道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便将这笔银钱郑重收下,脑海中却忽然闪过了另外的念头,踟躇半晌才道:“殿下?”
方才陆归堂提到第三件事,他却知道这第三件事不会只是区区银票这么简单,事关李昌平,那……
陆归堂看着他,缓缓点头。
“不错。我舅舅的遗体,也得劳烦刺史照料。”
自从李昌平亡故,这消息就被陆归堂等人封锁了起来,人人只道国舅重伤,无人知晓国舅已然不在人世。
如今陆归堂有意远赴朔北,他一走,军中必定要有人来主持局势,那人若不是李昌平,百姓们和将士们必然有所猜测。
当猜测变成猜忌,人心便会失去。
商故渊微微叹了口气,这件事陆归堂之前是同他提起的。“殿下是想,将国舅爷的亡讯公之于众么?”
陆归堂眸光渐深,缓缓点头。
他的声音里,可以听出苦痛情绪。
“昨日一战,百姓们因受惠于舅舅而挺身相助,我又有什么理由隐瞒他们,那是我舅舅不假,却也是一城百姓的守护神,如今惠小将军殉国,百姓们就算得知了真相也不会心生怨气。这与民心没关系,这是我的心。”
商故渊与柴昱俱是沉默,眼前男子在用自己做赌注,为的不是求百姓体谅,而是想要让那入了土却未必安的李昌平,看一看他守护了多年的百姓,是如何知他恩情的。
这是陆归堂的心意,商故渊与柴昱俱没有阻挠。
这日下午,陆归堂于全军欢喜庆功之事公然说出李昌平的死讯,全军哗然——
军营之中,以王彦才和陈巍兄弟与李昌平最为情深义重,听得此讯如惊天雷,一时之间难以接受,王彦才当即发问,“殿下,国舅爷因何亡故?”
陆归堂并没打算隐瞒众人,当下又把李昌平如何身患旧疾,后来如何受惠景和酷刑一事说了个明白,众人只觉得恍惚,短短时日之间,国舅亡故,连那惠小将军也已经不在人世了。
所谓因果报应,莫非就是如此?
人群之中只有黄奢心中不甚坦然,若他当初不与朝廷作对,李昌平也不会落下旧疾,这事儿要论起责任来他也要担很大一份,黄奢本以为自己会被群起而攻之,但出人意料的是,没有人责难他。
也许这就是陆归堂所说过的那番话:当年定州乱,是我朝廷弃定州百姓于不顾,才致百姓们被圭氏屠戮,这是我陆家欠你们的,所以如今我舅舅死在你们的刀下,咱们也算是两家扯平了,我可以不将这笔账算到你们头上。
不分高低贵贱,人人心里都有杆秤,黄奢是不是有罪责,他们心里拎得清楚。
事情至此,一切都合乎着人们期盼的景象发展,无人闹事,也没有人责怪陆归堂的隐瞒,只有五万大军并数万百姓出城祭拜李昌平。
定州城外一座孤冢,里头埋的是声名赫赫护一方百姓的将军,也是当今皇亲国戚中地位最尊崇之人。
陆归堂随着人们同行,暮色渐沉,纸钱、火烛、瓜果贡品与冥器一直从那孤坟之前摆到了城门口。
人声在耳畔四散开来,交替的脚步声并着惋惜声、哭诉声响彻在陆归堂的耳畔。
这一刻,他的心中升起无尽的孤寂。
成千上万的人群在身侧穿梭而过,却没有人驻足,只有他一人孑然而立,初升起的月明生硬的映照在男子一身常服之上,未见流泻轻重,只觉凄寒生疮,如披重孝。
陆归堂将自己的视线从那孤坟之上转开,看向了倾泻而下的月光。
睹月思人,不知那远在汴梁的父皇与母后是否安然,不知那远在朔北的顾谨是否安然,他心中凄苦,除了无声的沉默和即将奔赴的黎明,等不来其他。
这一夜城门口的寂寥久久不曾散去,这家的百姓祭奠完了,那家的百姓又携着灯火出了门,人人都想要为着守护了他们一城安危的人上柱香。
陆归堂却没有再等,自定州战平,他已经耽搁了一日光景,如今心中关切之心更重,夜色正浓的时候,便披甲上马,别过了柴昱和王彦才等人,与商故渊和黄奢领五万大军并一万山匪赴北疆城而去。
启程的时候,万民跪送。
陆归堂高坐马上回首而望,纸钱与香火在人群周围翩然,如临幽画,他敛起心中凄寒,转而面朝朔北的黄沙地,嘴角的笑意微微凝起。
他笑:“军需一事,本王自然还有安排,柴刺史大可以安心的。”
柴昱挑眉看他,不明白此时此刻这般境地,他还能从哪儿变出许多银钱来。
陆归堂轻轻叹了口气,语意忽然变得深沉下来,他道:“而这件事,恰好与本王要与刺史说的第三件事有关。”
柴昱洗耳恭听。
“军需不是小事,断断不能将用在百姓身上的银钱拿来填补军需,但舅舅府上有私银,我曾经计数过,虽不至于助力朔北,但填补定州军需却是足够了。”
这下子连商故渊都是一愣,从他跟着陆归堂离开汴梁城到定州城才过了多少时候,一个月有吗?他又是什么时候把李昌平的家底都给数落清楚了。
实则陆归堂不只知道李昌平府上有多少银钱,连银票都找到了。
且就带在身上。
他从怀中取出一沓银票,推到柴昱的面前,面上言笑自若,“柴刺史在定州多年,自然知道这些银票应该在哪家银号兑换吧?如此一来还得劳烦刺史派人去取银子了。”
柴昱顺势将那沓银票接到手里去看,都是些大额银票,粗略估计也得有几十万两,李昌平是国舅,生于皇亲国戚之家,定州的府邸上有这些钱倒是不足称奇的。
只是如此一来,这定州的军需还是他们李家自掏了腰包,柴昱禁不住汗颜。
他知道陆归堂心意已定,也知道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便将这笔银钱郑重收下,脑海中却忽然闪过了另外的念头,踟躇半晌才道:“殿下?”
方才陆归堂提到第三件事,他却知道这第三件事不会只是区区银票这么简单,事关李昌平,那……
陆归堂看着他,缓缓点头。
“不错。我舅舅的遗体,也得劳烦刺史照料。”
自从李昌平亡故,这消息就被陆归堂等人封锁了起来,人人只道国舅重伤,无人知晓国舅已然不在人世。
如今陆归堂有意远赴朔北,他一走,军中必定要有人来主持局势,那人若不是李昌平,百姓们和将士们必然有所猜测。
当猜测变成猜忌,人心便会失去。
商故渊微微叹了口气,这件事陆归堂之前是同他提起的。“殿下是想,将国舅爷的亡讯公之于众么?”
陆归堂眸光渐深,缓缓点头。
他的声音里,可以听出苦痛情绪。
“昨日一战,百姓们因受惠于舅舅而挺身相助,我又有什么理由隐瞒他们,那是我舅舅不假,却也是一城百姓的守护神,如今惠小将军殉国,百姓们就算得知了真相也不会心生怨气。这与民心没关系,这是我的心。”
商故渊与柴昱俱是沉默,眼前男子在用自己做赌注,为的不是求百姓体谅,而是想要让那入了土却未必安的李昌平,看一看他守护了多年的百姓,是如何知他恩情的。
这是陆归堂的心意,商故渊与柴昱俱没有阻挠。
这日下午,陆归堂于全军欢喜庆功之事公然说出李昌平的死讯,全军哗然——
军营之中,以王彦才和陈巍兄弟与李昌平最为情深义重,听得此讯如惊天雷,一时之间难以接受,王彦才当即发问,“殿下,国舅爷因何亡故?”
陆归堂并没打算隐瞒众人,当下又把李昌平如何身患旧疾,后来如何受惠景和酷刑一事说了个明白,众人只觉得恍惚,短短时日之间,国舅亡故,连那惠小将军也已经不在人世了。
所谓因果报应,莫非就是如此?
人群之中只有黄奢心中不甚坦然,若他当初不与朝廷作对,李昌平也不会落下旧疾,这事儿要论起责任来他也要担很大一份,黄奢本以为自己会被群起而攻之,但出人意料的是,没有人责难他。
也许这就是陆归堂所说过的那番话:当年定州乱,是我朝廷弃定州百姓于不顾,才致百姓们被圭氏屠戮,这是我陆家欠你们的,所以如今我舅舅死在你们的刀下,咱们也算是两家扯平了,我可以不将这笔账算到你们头上。
不分高低贵贱,人人心里都有杆秤,黄奢是不是有罪责,他们心里拎得清楚。
事情至此,一切都合乎着人们期盼的景象发展,无人闹事,也没有人责怪陆归堂的隐瞒,只有五万大军并数万百姓出城祭拜李昌平。
定州城外一座孤冢,里头埋的是声名赫赫护一方百姓的将军,也是当今皇亲国戚中地位最尊崇之人。
陆归堂随着人们同行,暮色渐沉,纸钱、火烛、瓜果贡品与冥器一直从那孤坟之前摆到了城门口。
人声在耳畔四散开来,交替的脚步声并着惋惜声、哭诉声响彻在陆归堂的耳畔。
这一刻,他的心中升起无尽的孤寂。
成千上万的人群在身侧穿梭而过,却没有人驻足,只有他一人孑然而立,初升起的月明生硬的映照在男子一身常服之上,未见流泻轻重,只觉凄寒生疮,如披重孝。
陆归堂将自己的视线从那孤坟之上转开,看向了倾泻而下的月光。
睹月思人,不知那远在汴梁的父皇与母后是否安然,不知那远在朔北的顾谨是否安然,他心中凄苦,除了无声的沉默和即将奔赴的黎明,等不来其他。
这一夜城门口的寂寥久久不曾散去,这家的百姓祭奠完了,那家的百姓又携着灯火出了门,人人都想要为着守护了他们一城安危的人上柱香。
陆归堂却没有再等,自定州战平,他已经耽搁了一日光景,如今心中关切之心更重,夜色正浓的时候,便披甲上马,别过了柴昱和王彦才等人,与商故渊和黄奢领五万大军并一万山匪赴北疆城而去。
启程的时候,万民跪送。
陆归堂高坐马上回首而望,纸钱与香火在人群周围翩然,如临幽画,他敛起心中凄寒,转而面朝朔北的黄沙地,嘴角的笑意微微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