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煜壹、朱琛、时隐
教授艰难地坐进沙发,长长吁出一口气。
从二楼卧房移动到一楼客厅,距离很短,却花去他半多个小时,下楼梯时,甚至差点跌倒。
他在心中自嘲:身体似乎大不如前了,明明只伤了腿,却让他有种全身协调性都变差的感觉。看来,等腿伤好了,得制定一个锻炼计划了。
敲了敲左小腿,蓝色的医用防护材料看上去像一双蓝色大靴子,在敲击下发出笃笃两声脆响。
这种经过3D扫描,根据患处形态量身打造的医疗用具,比过去骨伤病人常用的“石膏”更加轻便、坚固、透气。除了固定之外,还有许多附带功能,比如阻隔神经传导,避免病人因不必要的条件反射动作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还能通过内置红外装置对伤处进行物理治疗。
教授试着动了动脚趾,完全感受不到一点神经反馈,膝盖以下仿佛失联一般,没有任何知觉。
第一次用这种固伤防护罩,他还有些不习惯。
这都得怪那场该死的车祸。
前天,他上完学院的课程,驾车回家经过十字路口时,遇到一辆导航失控,未遵守智能灯柱停止信号的无人驾驶车。
“嘭”地一声巨响后,他顿觉天旋地转,左小腿一阵剧痛,之后整个人都失去了意识。
再次醒来,他已回到家中,躺在了自己的床上。
教授揉了揉太阳穴,努力回想车祸发生之后的事情,只有几个片段闪过——被推进医院急诊室时,天花板晃眼的灯光,医护人员的询问声……
病床边妻子满脸泪水,十分焦急的样子……
除此之外,记忆一片空白,怎么接受治疗,怎么回的家,他全然不记得了。
妻子叶梨安慰他,说车祸造成了轻微脑震荡,记忆断片只是暂时的。
医学上确有这种情况,他只能听从叶梨的劝慰,安下心来,静养以待恢复。
然而要一台连轴转的机器突然停工,每天品茶读书,实在是有些为难他了,他只坚持了一天便坐立难安,心中有许多事情放不下——学院的课程,他带的学生,正在研究的课题……还有那次引起轩然大波的演讲。
想到那次演讲,教授心中有些沉重。
大约三年前,第一例机械眼的移植手术成功,机械器官与人体神经的联结技术得到突破,“机械移植”技术再也不是装个机械臂、机械腿那么简单的概念了。三年间,这种新技术被应用到多种领域,更多成功案例出现,为许多身体有残疾的人们带来了福音。
几家从事该技术的科技公司结成了“新人类发展联盟”,集中力量发展“机械移植”技术。可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一技术渐渐被滥用,有钱人为了追求“超人”体验,即便原生身体没有任何问题,也希望能用机械器官“升级”自己。机械器官的价格被越炒越高。
近日,“联盟”宣布入驻公岛,打算借公岛的高科技环境,开始下一阶段的研发,扩大“机械移植”技术的覆盖范围,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宣扬“新人类”概念。
一时间,痴迷“机械移植”技术的人们趋之若鹜,纷纷涌入公岛,准备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然而,莫铭教授的一次普通演讲却犹如当头棒喝,打断了这场盛世欢宴……
在最近召开的世界人类学论坛上,莫铭教授的演讲时间中,他从人类进化和社会伦理的角度入手,抨击了“机械移植”技术。莫铭认为,无节制地对人体进行“机械移植”,会影响人类自体进化,对社会生态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这种隐患必须扼杀在萌芽阶段,各国政府应该立法,规定“机械移植”必须在有限度的范围内进行,不允许滥用。
这次演讲在公岛也引发了话题,据说,决策层正在考虑他的建议,重新审核“联盟”的入驻申请。
其实,“机械移植”技术诞生以来,不是没有人提出怀疑甚至反对的意见,但是,这些声音在支持者的巨大声浪下几不可闻。
“不可剥夺身有残疾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反对‘机械移植’就是对残疾人群体的歧视!”
在联盟的刻意运作和道德绑架下,反对者的声音渐渐消褪,“机械移植”技术甚至被上升到了加快人类文明发展步伐的高度。
而莫铭,却在这个当口站出来公然反对“机械移植”技术。
他仪表堂堂,风度翩翩,演讲有理有据,用词幽默风趣,普通人很少涉及的知识领域,被他用生活上常见的事物代入论述,浅显易懂,又发人深省。
演讲视频一发上网,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翻译成各国语言,在世界网上疯传。
一石激起千层浪,曾经被压制的声音瞬间反弹,一时之间,各大舆论平台质疑声浪四起,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中间派,也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各地陆续爆发了反对“机械移植”的抗议活动,随后,“联盟”旗下某些科技公司进行的违规操作也被人们挖了出来,“联盟”存在的合法性遭到了质疑。
一夕之间,“联盟”的大好时局被全面翻盘,莫铭教授功不可没。
唤起人们对“机械移植”的警惕,这种结果虽是教授期待的,可随之而来的一切却是他始料未及的。
一夜成名后,莫铭教授的履历被深扒——业内著名的生物遗传学家,国家科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在国家最高学府任自然人类学教授……
于是,莫铭每次上课都有一些其他院系甚至校外的学生慕名来蹭课,教室常常被塞得满满的,走道阶梯都坐满了人。
各路媒体开始对他展开围追堵截,家中、学院办公室、莫铭的私人电话都被打爆,有支持者来电表达敬意,也有“联盟”拥趸来电威胁谩骂,更多的是记者来电采访。
在那次演讲最后,莫铭曾说不久之后将会发表一篇论文,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更深层的论述,并且提供一套限制方案。
人们都想知道,教授会提出什么样的限制方案。
……
教授在客厅沙发上歇过一会,慢慢依靠手杖站了起来,向书房的方向“挪”去。他脑中有几个关于限制方案的新想法,需要展开论证。
妻子叶梨出门购物,他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到书房整理一些资料。
可是才迈开脚步,就听见大门“咔哒”一声响,是智能锁开启的声音,妻子回来了!
教授艰难地坐进沙发,长长吁出一口气。
从二楼卧房移动到一楼客厅,距离很短,却花去他半多个小时,下楼梯时,甚至差点跌倒。
他在心中自嘲:身体似乎大不如前了,明明只伤了腿,却让他有种全身协调性都变差的感觉。看来,等腿伤好了,得制定一个锻炼计划了。
敲了敲左小腿,蓝色的医用防护材料看上去像一双蓝色大靴子,在敲击下发出笃笃两声脆响。
这种经过3D扫描,根据患处形态量身打造的医疗用具,比过去骨伤病人常用的“石膏”更加轻便、坚固、透气。除了固定之外,还有许多附带功能,比如阻隔神经传导,避免病人因不必要的条件反射动作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还能通过内置红外装置对伤处进行物理治疗。
教授试着动了动脚趾,完全感受不到一点神经反馈,膝盖以下仿佛失联一般,没有任何知觉。
第一次用这种固伤防护罩,他还有些不习惯。
这都得怪那场该死的车祸。
前天,他上完学院的课程,驾车回家经过十字路口时,遇到一辆导航失控,未遵守智能灯柱停止信号的无人驾驶车。
“嘭”地一声巨响后,他顿觉天旋地转,左小腿一阵剧痛,之后整个人都失去了意识。
再次醒来,他已回到家中,躺在了自己的床上。
教授揉了揉太阳穴,努力回想车祸发生之后的事情,只有几个片段闪过——被推进医院急诊室时,天花板晃眼的灯光,医护人员的询问声……
病床边妻子满脸泪水,十分焦急的样子……
除此之外,记忆一片空白,怎么接受治疗,怎么回的家,他全然不记得了。
妻子叶梨安慰他,说车祸造成了轻微脑震荡,记忆断片只是暂时的。
医学上确有这种情况,他只能听从叶梨的劝慰,安下心来,静养以待恢复。
然而要一台连轴转的机器突然停工,每天品茶读书,实在是有些为难他了,他只坚持了一天便坐立难安,心中有许多事情放不下——学院的课程,他带的学生,正在研究的课题……还有那次引起轩然大波的演讲。
想到那次演讲,教授心中有些沉重。
大约三年前,第一例机械眼的移植手术成功,机械器官与人体神经的联结技术得到突破,“机械移植”技术再也不是装个机械臂、机械腿那么简单的概念了。三年间,这种新技术被应用到多种领域,更多成功案例出现,为许多身体有残疾的人们带来了福音。
几家从事该技术的科技公司结成了“新人类发展联盟”,集中力量发展“机械移植”技术。可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一技术渐渐被滥用,有钱人为了追求“超人”体验,即便原生身体没有任何问题,也希望能用机械器官“升级”自己。机械器官的价格被越炒越高。
近日,“联盟”宣布入驻公岛,打算借公岛的高科技环境,开始下一阶段的研发,扩大“机械移植”技术的覆盖范围,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宣扬“新人类”概念。
一时间,痴迷“机械移植”技术的人们趋之若鹜,纷纷涌入公岛,准备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然而,莫铭教授的一次普通演讲却犹如当头棒喝,打断了这场盛世欢宴……
在最近召开的世界人类学论坛上,莫铭教授的演讲时间中,他从人类进化和社会伦理的角度入手,抨击了“机械移植”技术。莫铭认为,无节制地对人体进行“机械移植”,会影响人类自体进化,对社会生态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这种隐患必须扼杀在萌芽阶段,各国政府应该立法,规定“机械移植”必须在有限度的范围内进行,不允许滥用。
这次演讲在公岛也引发了话题,据说,决策层正在考虑他的建议,重新审核“联盟”的入驻申请。
其实,“机械移植”技术诞生以来,不是没有人提出怀疑甚至反对的意见,但是,这些声音在支持者的巨大声浪下几不可闻。
“不可剥夺身有残疾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反对‘机械移植’就是对残疾人群体的歧视!”
在联盟的刻意运作和道德绑架下,反对者的声音渐渐消褪,“机械移植”技术甚至被上升到了加快人类文明发展步伐的高度。
而莫铭,却在这个当口站出来公然反对“机械移植”技术。
他仪表堂堂,风度翩翩,演讲有理有据,用词幽默风趣,普通人很少涉及的知识领域,被他用生活上常见的事物代入论述,浅显易懂,又发人深省。
演讲视频一发上网,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翻译成各国语言,在世界网上疯传。
一石激起千层浪,曾经被压制的声音瞬间反弹,一时之间,各大舆论平台质疑声浪四起,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中间派,也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各地陆续爆发了反对“机械移植”的抗议活动,随后,“联盟”旗下某些科技公司进行的违规操作也被人们挖了出来,“联盟”存在的合法性遭到了质疑。
一夕之间,“联盟”的大好时局被全面翻盘,莫铭教授功不可没。
唤起人们对“机械移植”的警惕,这种结果虽是教授期待的,可随之而来的一切却是他始料未及的。
一夜成名后,莫铭教授的履历被深扒——业内著名的生物遗传学家,国家科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在国家最高学府任自然人类学教授……
于是,莫铭每次上课都有一些其他院系甚至校外的学生慕名来蹭课,教室常常被塞得满满的,走道阶梯都坐满了人。
各路媒体开始对他展开围追堵截,家中、学院办公室、莫铭的私人电话都被打爆,有支持者来电表达敬意,也有“联盟”拥趸来电威胁谩骂,更多的是记者来电采访。
在那次演讲最后,莫铭曾说不久之后将会发表一篇论文,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更深层的论述,并且提供一套限制方案。
人们都想知道,教授会提出什么样的限制方案。
……
教授在客厅沙发上歇过一会,慢慢依靠手杖站了起来,向书房的方向“挪”去。他脑中有几个关于限制方案的新想法,需要展开论证。
妻子叶梨出门购物,他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到书房整理一些资料。
可是才迈开脚步,就听见大门“咔哒”一声响,是智能锁开启的声音,妻子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