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帝国二年,1646年1月2日。
华夏月报,因为昨日王宇登基大典以及西施的皇后册封大典而推迟发行。
这一期华夏月报的主题当然是华夏帝国皇帝登基大典和皇后的册封大典。
一大早,华夏月报就在京城售卖,样报也八百里加急送到各州,府,县印刷发行。
顺天书院,周显所在的宿舍。
因为上午没课,他们就在宿舍看华夏月报。
“这画像真是昨日登基大典时,陛下与皇后的?”
吕留良看着华夏月报中一张照片报纸发呆,嘴上称赞:“不知是出自哪位大家之手,恐怕唐伯虎再世,也不能作出如此惟妙惟肖的画作吧!”
一旁的周显,作为穿越者,他只能苦笑摇头。他知道那些所谓的“画像”,根本就是照出来的,然后再用打印机打印出来的。
只是,周显虽然知道,但却无法与舍友们解释。
所以,他只能苦笑摇头。
“陛下登基,大赦天下,那些罪犯真幸运!”
杨成明看着华夏月报,看得认真,还时不时的赞叹:“没想到我们也能赶上华夏帝国第一位皇帝登基大典的时刻,这也算是我们之福吧?”
“可惜,书院安排了代表前去观礼,我们没一人入选。”
刘威躺在床头看报纸,一副悠闲样。
“我们没入选才是正常的。”
潘柽章不在意的笑了笑,而后指着报纸,说道:“今日的华夏月报,我在意的不是陛下和皇后的登基大典画像,也不是大赦天下,而是陛下在登基时说的“永不加赋”,以及即将推行的摊丁入亩新赋税。”
坐在桌子前的王锡阐转身,看了看潘柽章,赞同道:“我也对此很在意,大概看了看内容,无论是永不加赋还是摊丁入亩,都是与我等息息相关之事。”
“王兄,不见得吧。对于有功名者,可是能免除税赋的,对你们没什么影响,倒是对我家影响很大。”
杨成明苦笑,全宿舍只有他没有功名在身。
要不是顺天书院招生不要求功名,通过考试便可以的话,杨成明可进不来。
宿舍八人中,杨成明没功名,其他的都是秀才。
华夏帝国继承前明的许多制度,其中前明时,有功名在身的人,可享有免除徭役和赋税等特权,如今在华夏帝国也适用。
“杨兄,别太在意,以你的才学,秀才肯定没问题。”
在宿舍中,周显与杨成明关系最好。两人合作制作的香皂生意也越来越好,周显当然要鼓励下。
周显没有这具身体的记忆,后来才知道自己还是秀才,嗯,穷秀才。
当然,作为穿越者的周显,不太看重功名。
“有王宇这个穿越狗在,秀才,举人的特权早晚被取消!”
如今,周显也知道了王宇的名字,但心中没少诅咒王宇,心里想着:“肯定把打印机和发电机带到这个世界了,不然怎么会接连出现照片在华夏报上……可以把现代世界的东西带到古代,还真是令人羡慕啊!”
面对周显的鼓励,杨成明很尴尬,在前明时,杨成明有参加过两次秀才考试,但都没中……
后来就没继续,知道华夏帝国建立,得到顺天书院招生,他才再次尝试继续读书。
作为商二代,被人瞧不起,杨成明也想考取点功名。
“华夏帝国也可以年年参加秀才考试,杨兄可以试试。”
朱彝尊一脸期待道:“明年,华夏帝国三年,三年一次的举人考试,会举行吧?”
“当然!”
陆陇其语气肯定,道:“既然华夏帝国承认我们在前明获得的功名,进行秀才考试,科考,当然也会举行举人的考试。”
科考中举成为进士,便能做官,成为举人,也有机会做官。秀才,也有可能当地方的小吏。
有功名,才能出人头地!
“考取举人,还有一年多时间,我等认真准备便可。”
潘柽章把话题拉回来,说道:“我们还是说说此“永不加赋”与“摊丁入亩”吧,将来考取举人,科考,恐怕都会考,而且为官也必须了解,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一个地方的赋税,可是一方官员的重要工作。
“永不加赋,是陛下登基大典提出来的,想必十分重要,华夏月报上有些解读。”
潘柽章看着华夏月报,继续说道:“华夏月报上说,永不加赋,即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华夏帝国从华夏帝国二年,也就是昨日起,未来华夏帝国增加的人丁,将不再收取丁银。
华夏帝国的人丁税,将以华夏帝国一年完成的人丁统计人数为准征收人丁税,将来不再增加,也不再减少……”
等潘柽章说完,王锡阐接话道:“意思是,以后无论增加多少人,都不用交人丁税了?……此举,可是利民之举啊,陛下真是仁德!”
华夏帝国目前是沿袭明朝制度,地税、丁银分征。
王宇也是效仿康熙的“永不加赋”,但更加完善。
如此,是为了获得天下民心,巩固统治。
王宇喊出的永不加赋,即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是对华夏帝国赋役制度的改革措施,也是为接下来的摊丁入亩做准备。
具体的永不加赋是指以华夏帝国一年全国的丁数为准,此后达到成丁年龄的,不再承担丁役。
而以后人丁税的收取,会将丁银税额固定、不再增收。准备命令各州将现行钱粮册内有名丁数永远作为定额,不再增减。
对以后新生人丁不征钱粮;而丁银并不按丁计算,丁多人户也只交纳一丁钱粮。
从华夏帝国二年起,户部在研究编审新增人丁补足旧缺额时,除照地派丁外,仍实行按人派丁,即一户之内,如果减少一丁,又新添一丁,以新添抵补减少;倘若减少的有二三丁,新添的不够抵补,则以亲族中丁多人户抵补;如果还不够,以同甲同图中粮多人户顶补,抵补之后的余丁才归入滋生人丁册内造报。
在历史上,此举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办法施行后,又出现了新增人丁不征税,旧额人丁不减税的矛盾;而且,新增人丁很多,用谁来补充旧丁缺额,也很难做到苦乐平均。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王宇在喊出“永不加赋”的同时,还会推行“摊丁入亩”,以解决这些问题。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际上为接下来要实行的摊丁入亩奠定基础。此举,也是华夏封建社会中徭役向赋税转化的重要标志。
……
见舍友们对“永不加赋”赞不绝口,周显心里腹诽道:“有什么大不了的,要是我,也能做到。何况,永不加赋,听起来很好,不过是欺骗天下百姓,为的是收买人心,巩固封建统治而已。”
不过,不管周显如何腹诽,都不能忽略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历史意义。
它把全国丁银总额基本固定,从中央到地方不得随意增加,使广大农民负担相对稳定,逃亡人口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也利于人口的快速增加,为将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等等。
“别看“永不加赋”说起来好听,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周显语出惊人,引来舍友们侧目。
……
</br>
</br>
华夏月报,因为昨日王宇登基大典以及西施的皇后册封大典而推迟发行。
这一期华夏月报的主题当然是华夏帝国皇帝登基大典和皇后的册封大典。
一大早,华夏月报就在京城售卖,样报也八百里加急送到各州,府,县印刷发行。
顺天书院,周显所在的宿舍。
因为上午没课,他们就在宿舍看华夏月报。
“这画像真是昨日登基大典时,陛下与皇后的?”
吕留良看着华夏月报中一张照片报纸发呆,嘴上称赞:“不知是出自哪位大家之手,恐怕唐伯虎再世,也不能作出如此惟妙惟肖的画作吧!”
一旁的周显,作为穿越者,他只能苦笑摇头。他知道那些所谓的“画像”,根本就是照出来的,然后再用打印机打印出来的。
只是,周显虽然知道,但却无法与舍友们解释。
所以,他只能苦笑摇头。
“陛下登基,大赦天下,那些罪犯真幸运!”
杨成明看着华夏月报,看得认真,还时不时的赞叹:“没想到我们也能赶上华夏帝国第一位皇帝登基大典的时刻,这也算是我们之福吧?”
“可惜,书院安排了代表前去观礼,我们没一人入选。”
刘威躺在床头看报纸,一副悠闲样。
“我们没入选才是正常的。”
潘柽章不在意的笑了笑,而后指着报纸,说道:“今日的华夏月报,我在意的不是陛下和皇后的登基大典画像,也不是大赦天下,而是陛下在登基时说的“永不加赋”,以及即将推行的摊丁入亩新赋税。”
坐在桌子前的王锡阐转身,看了看潘柽章,赞同道:“我也对此很在意,大概看了看内容,无论是永不加赋还是摊丁入亩,都是与我等息息相关之事。”
“王兄,不见得吧。对于有功名者,可是能免除税赋的,对你们没什么影响,倒是对我家影响很大。”
杨成明苦笑,全宿舍只有他没有功名在身。
要不是顺天书院招生不要求功名,通过考试便可以的话,杨成明可进不来。
宿舍八人中,杨成明没功名,其他的都是秀才。
华夏帝国继承前明的许多制度,其中前明时,有功名在身的人,可享有免除徭役和赋税等特权,如今在华夏帝国也适用。
“杨兄,别太在意,以你的才学,秀才肯定没问题。”
在宿舍中,周显与杨成明关系最好。两人合作制作的香皂生意也越来越好,周显当然要鼓励下。
周显没有这具身体的记忆,后来才知道自己还是秀才,嗯,穷秀才。
当然,作为穿越者的周显,不太看重功名。
“有王宇这个穿越狗在,秀才,举人的特权早晚被取消!”
如今,周显也知道了王宇的名字,但心中没少诅咒王宇,心里想着:“肯定把打印机和发电机带到这个世界了,不然怎么会接连出现照片在华夏报上……可以把现代世界的东西带到古代,还真是令人羡慕啊!”
面对周显的鼓励,杨成明很尴尬,在前明时,杨成明有参加过两次秀才考试,但都没中……
后来就没继续,知道华夏帝国建立,得到顺天书院招生,他才再次尝试继续读书。
作为商二代,被人瞧不起,杨成明也想考取点功名。
“华夏帝国也可以年年参加秀才考试,杨兄可以试试。”
朱彝尊一脸期待道:“明年,华夏帝国三年,三年一次的举人考试,会举行吧?”
“当然!”
陆陇其语气肯定,道:“既然华夏帝国承认我们在前明获得的功名,进行秀才考试,科考,当然也会举行举人的考试。”
科考中举成为进士,便能做官,成为举人,也有机会做官。秀才,也有可能当地方的小吏。
有功名,才能出人头地!
“考取举人,还有一年多时间,我等认真准备便可。”
潘柽章把话题拉回来,说道:“我们还是说说此“永不加赋”与“摊丁入亩”吧,将来考取举人,科考,恐怕都会考,而且为官也必须了解,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一个地方的赋税,可是一方官员的重要工作。
“永不加赋,是陛下登基大典提出来的,想必十分重要,华夏月报上有些解读。”
潘柽章看着华夏月报,继续说道:“华夏月报上说,永不加赋,即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华夏帝国从华夏帝国二年,也就是昨日起,未来华夏帝国增加的人丁,将不再收取丁银。
华夏帝国的人丁税,将以华夏帝国一年完成的人丁统计人数为准征收人丁税,将来不再增加,也不再减少……”
等潘柽章说完,王锡阐接话道:“意思是,以后无论增加多少人,都不用交人丁税了?……此举,可是利民之举啊,陛下真是仁德!”
华夏帝国目前是沿袭明朝制度,地税、丁银分征。
王宇也是效仿康熙的“永不加赋”,但更加完善。
如此,是为了获得天下民心,巩固统治。
王宇喊出的永不加赋,即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是对华夏帝国赋役制度的改革措施,也是为接下来的摊丁入亩做准备。
具体的永不加赋是指以华夏帝国一年全国的丁数为准,此后达到成丁年龄的,不再承担丁役。
而以后人丁税的收取,会将丁银税额固定、不再增收。准备命令各州将现行钱粮册内有名丁数永远作为定额,不再增减。
对以后新生人丁不征钱粮;而丁银并不按丁计算,丁多人户也只交纳一丁钱粮。
从华夏帝国二年起,户部在研究编审新增人丁补足旧缺额时,除照地派丁外,仍实行按人派丁,即一户之内,如果减少一丁,又新添一丁,以新添抵补减少;倘若减少的有二三丁,新添的不够抵补,则以亲族中丁多人户抵补;如果还不够,以同甲同图中粮多人户顶补,抵补之后的余丁才归入滋生人丁册内造报。
在历史上,此举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办法施行后,又出现了新增人丁不征税,旧额人丁不减税的矛盾;而且,新增人丁很多,用谁来补充旧丁缺额,也很难做到苦乐平均。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王宇在喊出“永不加赋”的同时,还会推行“摊丁入亩”,以解决这些问题。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际上为接下来要实行的摊丁入亩奠定基础。此举,也是华夏封建社会中徭役向赋税转化的重要标志。
……
见舍友们对“永不加赋”赞不绝口,周显心里腹诽道:“有什么大不了的,要是我,也能做到。何况,永不加赋,听起来很好,不过是欺骗天下百姓,为的是收买人心,巩固封建统治而已。”
不过,不管周显如何腹诽,都不能忽略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历史意义。
它把全国丁银总额基本固定,从中央到地方不得随意增加,使广大农民负担相对稳定,逃亡人口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也利于人口的快速增加,为将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等等。
“别看“永不加赋”说起来好听,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周显语出惊人,引来舍友们侧目。
……
</br>
</br>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历史聊天群,我的历史聊天群最新章节,我的历史聊天群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历史聊天群,我的历史聊天群最新章节,我的历史聊天群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