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修文物 339、第339章

小说:我在红楼修文物 作者:安静的九乔 更新时间:2024-08-05 10:21:20 源网站:顶点小说
  魏珠亲眼见证了康熙受那“风月宝鉴”的影响, 传张廷玉入畅春园书写遗诏的全过程。他也深知,内庭人多口杂, 不止他一人见证了那面“宝镜”或是“妖镜”的事。

  康熙多次造访无逸斋, 命那名年轻女尼扶乩起课, 待到后来更是直接命人将那面风月宝鉴送去清溪书屋。因此畅春园中就有人传说风月宝鉴乃是“妖镜”, 妙玉小师父乃是“妖尼”。

  但因为康熙一直将妙玉交给和妃照看,和妃因有圣驾金口玉言在,不敢怠慢妙玉, 再者妙玉恰巧与和妃当年所失去的那个公主一般年纪, 所以和妃渐渐对这个妙龄女尼生出怜惜,多方照应, 畅春园中便无人敢对妙玉如何。到后来, 风月宝鉴被送去了清溪书屋,所有人的注意力就都转了去, 日常提起风月宝鉴是“妖镜”, 妙玉这名“妖尼”却少有人提起了。

  魏珠是贴身侍奉之人, 自然知道康熙皇帝不仅照过那镜子的反面,也照过正面。每次康熙照过正面之后便会若有所思,然而他每次照过反面, 则反而会怒气填膺, 或者面露戚容,唉声叹气一阵,仿佛一代帝王也终会为冷硬的现实所击败。

  怕真的是面“妖镜”呢——魏珠忍不住暗自心想。

  待到畅春园那惊心动魄的一夜过去,待一切尘埃落定之时, 大行皇帝的遗体被送上皇舆,由新皇护送,连夜回京。这时候魏珠才想起寻找,那面一直藏在清溪书屋的“风月宝鉴”竟然不见了。

  当时雍亲王乃是在康熙榻前受了遗命,被立为新君。他的兄弟们虽然各怀鬼胎,但为情势所逼,无可奈何之际,一起向新君跪拜。

  就是在那个时候,魏珠发现“风月宝鉴”失踪了的。

  但是见清溪书屋内,一众皇子皇孙或哀恸欲绝,或不敢相信的神情,魏珠料想这里应当不可能有人关心这一面镜子;而在清溪书屋之外,步兵统领兼九门提督隆科多正板着脸一意维护康熙“遗命”,魏珠早先曾经听见是十阿哥与他大吵一阵,十阿哥曾经大声指责隆科多,说什么“摇摆”之类的话,隆科多却提起要将十阿哥移送“宗人府”的话,如此看起来,隆科多也不大可能有兴趣注意这一面镜子。

  魏珠却很着急——他有个不能说的秘密,他也照过这面镜子,正反面都照过,

  从康熙皇帝那里,他得知了照正面,乃是观照其心,照反面,乃是照见现实。所以他第一次先照了正面,在那里他明白了自己的心事:他想要的,乃是活着。为了弄明白究竟该如何才能活着,他去照了反面,结果在宝镜的反面看见了康熙遗诏。

  魏珠当时便犯了懵:他是个太监首领,大字不识一个,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康熙才安心地把他放在自己身边这么多年。所以看见康熙遗诏没有半点用,魏珠认不得啊!但是他琢磨了很久终于琢磨出来——他只要顺着遗诏行事,一定能给自己寻一道活路。

  于是魏珠抓住机会,在康熙皇帝遗诏宣读之前单独面见了雍亲王,得到了新君的承诺,保他终身衣食无忧,直到老死。其后在康熙帝的病榻之前,他与张廷玉、隆科多三人便都是康熙颁下遗诏的见证之人,再加上魏珠脑子灵活,是第一个向雍正帝跪拜口称“万岁”的。雍正顺利即位,亦有这魏珠的一份功劳在内。

  然而人心苦不足,既得陇又望蜀。魏珠确定能够活命了,就惦记着想要活得更好。但那时候他在清溪书屋里四处寻找,却再也没有找到那面“风月宝鉴”。

  后来魏珠被软禁在景山神御殿侧殿,他还时常会惦记起那面“妖镜”,只是他实在也想不到,这“妖镜”眼下竟落在了永和宫。

  德妃认准了她的小儿子十四阿哥才是康熙真正属意的继承人,待听说遗诏雍亲王即位,登时如五雷轰顶,死活不敢相信:她压根儿未想到雍亲王即位之后,她也一样是圣母皇太后,即便想到了,她心头堵着一口怨气,也死活不肯认——

  因此乾清宫才上演了那么一出:德妃身为太后却没有立在妃嫔主位之上,而宜妃眼神不好才在无意之中站到了德妃跟前。

  宜妃遭新皇当面呵斥,德妃心里也是暗爽的,毕竟她与宜妃两个人争了大半辈子,如今她的儿子终于替她出头了——只可惜,替她出头的,不是她想的那个儿子。

  后来德妃在永和宫“养病”,新皇早晚各一次前来永和宫“请安”,德妃却一概不见,无论雍正帝如何“恳切”,德妃只称病,拒绝与亲子相见。

  如今已经到了十一月十八日,明日便是登基大典。雍正需要带着王公大臣亲自前往太后宫见礼,然而太后只管声称凤体不豫,这岂不是坐实了新君母子不和的传言,这教雍正的脸又往哪儿搁?

  外头雍正气得脸色铁青,却又拿这位亲娘没有办法。他又怎想得到,此时此刻,永和宫中,德妃竟命人架起一个炭盆,点了内务府专门为她这位“圣母皇太后”所准备的红罗炭,拨旺了火,准备要将那“妖镜”烧毁。

  “都是这不知哪里来的妖物,蛊惑了大行皇帝的心,还有那个不知从哪里来的妖尼……”德妃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愤怒控诉,“那妖尼在大行皇帝仙去之后就失了踪影,只留这一面妖镜!”

  “若是不能将这面妖镜毁去,此后岂不是更要遗祸千年,祸害更多的人?”

  德妃一声令下,便命身边的大宫女将那面“风月宝鉴”抛进火盆,心道:不管是什么妖镜,总归是铜质铜身,少不得炼化了你,化成一锅铜水,看这妖物哪里还有什么机会祸害人间。

  其实德妃哪里真是痛恨这“风月宝鉴”,她着实就是迁怒,事与愿违,最心爱的小儿子没能身登大宝、继承大统,她不仅怪上了门外的新君,更将这世上的一切都怪上了,大行皇帝优柔寡断,魏珠是奸宦,张廷玉隆科多是奸臣,八阿哥等人是无用的兄长,而宫外的群臣则全是软蛋……

  只有她的小儿子,是被这么多人一起坑了的可怜人。德妃一想起这个,忍不住又拿起帕子嚎了起来。

  雍正帝在永和宫宫外听见里面的哭声,听德妃哭得如此中气十足,哪有半点“病”的样子,一时怒极反笑,甩下一句,“她既要如此,那便走着瞧!”说着便带着随驾的内大臣宗室与文武官员一起走了。

  德妃的永和宫里,炭盆早已被拨旺,风月宝鉴被扔在炭盆里,渐渐的镜身表面的铜绿先被烧了去,唐时的铜镜显出当初刚刚铸造时的模样——伴随着德妃的哭声,只听铜镜里有个苍老的女声幽幽地笑道:“真是个无知妇人,无知妇人啊!”

  德妃哭得正响,听见这一声,抬起头,见四周宫人面上全是骇色,接着全冲那炭盆跪了下来,吓得有如筛糠。德妃这才省过来:这岂止是妖镜,这真真是……真真是一面鬼镜!

  “真难想象四皇子与十四皇子,一母同胞,俱是由你所出……”那个苍老的声音冷笑道,“哦,对了,也难怪,年长的,不是你亲手抚养,年幼的才是,就因为这个你才会记恨自己的长子,他出息了,便意味着当初亲手抚养他的皇后佟佳氏,处处强过你,盖过你一头!”

  德妃骇得魂不附体,往后退了一步。

  虽然千不承认万不承认,德妃深心里就是这样想的,亲生儿子哪里能说厌弃就厌弃,可是长子身上实在是打了太深先皇后的烙印,使得她一见到长子,便会提醒自己,她只是包衣出身,身份卑微,侥幸得宠上位,却与贵女出身的贵妃、皇后,天差地别……

  好在康熙克皇后,能克死的都克死了,她也渐渐熬出了头,可是心里却怎么也迈不过这个坎儿,她始终都憋了一口气,想要证实自己无论如何都要盖过旁人一头,所以这些年十四阿哥渐得康熙器重,也不乏这位德妃无数为子筹谋的努力在其中。

  这一刻,幼子尚未回京,那大位却被旁人抢了去,德妃能不怪天怪地么?

  “世上竟有你这样无知的妇人,竟妄图因为一己之好恶来决定天下之事。自己在深宫里见过一点魑魅魍魉的伎俩,与人斗过两天,争过几回协理六宫之权,便以为是权术,是谋天下了?”

  那苍老的妇人声音冷笑着,又道:“话说你见过世间百姓么,见识过刀剑兵戎么,见识过政客们唇枪舌剑么,见过以帝王之尊,依然要忍辱负重,摒却个人的一切喜好,全力平衡朝堂吗?”

  德妃:……她为什么要见识过这些个?

  “对了,这一切你都没见识过其实也不要紧,最紧要的是,你明白你的儿子们么?”武则天的宝镜静卧在那熊熊烈焰之中,声带自嘲,说出了这一句:不仅仅是当爹的,眼前这个当娘的,也显见得是一点儿也不了解她的两个儿子。“既然都不明白,你又有什么权力在这里拿乔?”

  “了……了不得了,这……这真真是一枚妖镜!”德妃一声尖叫。然而永和宫外早就没有人了,她这一声无人听见,自然也无人进永和宫来救援。

  “快,快拨旺了火,快将这枚妖镜毁去!本宫……本宫重重有赏!”德妃掩面,不敢看那枚在火光中渐渐开始发红的铜镜。旁边有那不怕死的太监上前,伸火筷又将炭盆里的火焰拨亮了些。

  只听那镜子里的声音更提高了些,道:“这些你既然都不明白,又哪里来的底气,以为可以呼风唤雨,左右人君的心思,摆布儿孙的命运,你以为你是朕吗?”

  德妃听了那最后一句,双膝一软,登时坐倒在永和宫殿前的阶上——她就算是再无知,也好歹听说过史上的种种传说与故事,知道史上有且仅有一名女子,可以用“朕”这个自称。

  德妃登时被吓软了——她做了什么,竟然招来了武皇的魂魄?

  正在此刻,永和宫忽然不知道哪里有人大喊一声,道:“休得毁我宝镜!”

  紧接着,不知哪里跑出来一名跛足道人,径直奔上永和宫的台阶,一伸手,就将那枚烧得发红的铜镜抢在手中,他被烫得吁吁直吹手中的铜镜,随后将这面宝镜在自己左右手中不断地跑来跑去,高声道:“命该如此,你怨一面镜子有个什么用?”

  “哪里来的妖道,打出去,快打出去!”永和宫的宫人齐齐地发了一声呐喊。那道人虽说跛了一足,可是跑得甚快,瞬间便没了踪影。宫人们奔至永和宫宫门跟前,打开宫门,只见宫中巷道,没有半个人影。这跛足道人连人带镜,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永和宫的宫人不信这邪,立即顺着各处道路到四处细细搜索,遇上东西六宫值守的侍卫一问,侍卫们都觉得是无稽之谈:近来正逢国丧,明日又是新君登基的日子,宫中守卫森严,一只苍蝇都飞不过去,何况一个大活人,而且还是个跛足之人。

  “永和宫,莫不是见鬼了吧!”有个心直口快的年轻侍卫插了句嘴,便被上司责了自己掌嘴。然而永和宫的宫人们心中想想,觉得刚才那等奇景实在太过可怖,又是器物说话,又是妖道出现的,这些侍卫们肉眼凡胎,许是真的看不见也未可知。

  宫中没有那不透风的墙,这一件永和宫所发生的奇事,都不带过夜的,当天就传到了石咏耳中。石咏如今暂时署理内务府上下事务,但他是外官,没有进后宫的权限,因此没有机会进东西六宫。他听说了这桩“奇闻”之后,反而长长舒了一口气,晓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多方打听的宝镜,竟然出现在了永和宫。

  待听说一名不知从何处出来的跛足道人硬生生从火盆中抢走了这面“妖镜”,石咏心中已经大致有数,知道跛足道人到底是不忍千年古镜受损,出手救下了这一枚宝镜。他想了想,立即评价道:“难道这……真的不是妖?”

  这时候与石咏在一处的,正是永和宫的首领太监,太后宫出了这等事儿,他好好的首领太监也有点儿不敢当了,但见石咏沉着冷静的模样,觉得没准有门儿,赶紧凑上来问:“石大人,您过得桥比我们走的路还多,吃的盐比我们吃的米还多。你看这事儿,可有什么途径可以化解么?”

  石咏:这话……说反了吧?!

  此刻他已经听说了最近几日太后“拿乔”,不与雍正帝好脸看的传说,心想这倒是个可以帮一回这新君的机会。

  于是他认真地冲那名永和宫的首领太监点了点头,道:“我昔日住在外城城南的时候,倒是偶然听说过这种事。这叫做镜煞——”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反问:“你们都是亲眼所见的,可不是我捏造的啊!”

  那名首领太监急死了,但又无法,只能耐着性子往下听,同时拼命点头:“是……是我们这么多只眼睛亲见的。”

  石咏一拍大腿,说:“这就对了!传说这镜煞,不怕别的,就怕阳气。听说人君身上阳气最足,只消接近天子,这种煞气自然抵不过,就全消了,往后也再出不了这种事儿……”

  永和宫的首领太监听了连连点头,心想,可不是么,那镜子,在大行皇帝身边就一直好好的,从来没闹过这等事儿,就是到了他们永和宫才出事儿的,可不就是因为阳气不足的缘故么?

  他想了想永和宫德妃,又想起那“镜煞”,暗自又害怕了一回,便知道该怎么回去劝自家主子了。

  总之也不知永和宫上下到底是如何劝的,还是德妃被那“妖镜”的一番话喝破了心思,总之第二天雍正帝登基大典之后,永和宫宫门大开,太后端坐其中,并任由新君向自己行了全套大礼,末了太后还从永和殿正中的宝座上起身,缓步上前,亲自将新君扶起,以沾一沾阳气——

  雍正与他的几个兄弟们其实一样,稍许得一点点温情便感动无已,登时抬眼,眼中含泪,低唤了一声“额娘”。

  德妃,如今已是圣母皇太后了,为了阳气,少不得拉住雍正的手,轻轻拍了拍,点了点头。这副母慈子孝的模样,落在永和宫外观礼的一众臣子眼中,大多跌掉了鼻梁上挂着的“眼镜儿”。

  只有十三阿哥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昨天石咏忽悠那永和宫总管的话语,一个字不差地都送到了十三阿哥那里。十三阿哥少不了暗笑,觉得这石咏虽然看着是瞎胡闹,谁能想得到这竟是歪打正着,推着太后往前走了一把。

  只是他身为总理事务大臣,本当将宫中所有琐碎小事,包括这一件,都一一上奏,但十三阿哥此刻见了新君母子相得,想了想,便忍了,没有将他所探知的情形都说出去。

  待新君登基大典之后,石咏可以稍稍松一口气。他便借了机会,快马出城,在通州码头那里,如英已经在码头客栈候着,将妙玉南下之事料理妥帖。石咏赶过来,刚好可以送妙玉一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红楼修文物,我在红楼修文物最新章节,我在红楼修文物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