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想好的殿名。”长孙皇后道。
“谨身殿。”李华道。
“谨慎的谨,身躯的身?”长孙皇后问道。
“正是。”李华回答道。
“谨身殿——好名字。”长孙皇后赞扬道。
“皇后殿下,能否请您为我居住的偏殿题写殿名?”李华问道。
“你怎么不自己题写殿名?”长孙皇后问道。
“我不会用毛笔写字。”李华回答道。
从李华嘴里得知李华不会写毛笔字,长孙皇后的脸上流露出明显的惊讶表情。
“你不会写字?”长孙皇后问道。
“我是不会写毛笔字,不是不会写字。”李华回答道。
“你写字不用毛笔?”长孙皇后问道。
“用毛笔写字太麻烦了——我过去写字不用毛笔。”李华回答道。
“不用毛笔怎么写字?”长孙皇后一脸疑惑的问道。
“皇后殿下,我来自昆仑山。”李华回答道。
“昆仑山!?”长孙皇后想了想,试探性的问道,“李华,你是不是在向我表明你来自仙家洞府?”
面对长孙皇后的问题,李华的反应只是微微一笑。
把李华的反应看在眼中的长孙皇后问道:“你真来自仙家洞府?”
“此时此刻,不管是我承认我来自仙家洞府,还是我否认我来自仙家洞府,你都不会完全相信我的表态。”李华回答道。
“你说得对。”长孙皇后道,“我现在确实不会完全相信你的表态。”
“所以,我是不是来自仙家洞府,日后自有分晓。”李华道。
“眼见为实。”长孙皇后道。
“皇后殿下,请为我题写殿名吧。”李华道。
“我们回宫。”长孙皇后道。
“嗯。”李华道。
……
——————————
傍晚时分。
东宫。
丽正殿。
寝殿。
听完长孙皇后转述的话,李世民良久无语。
(某些不利于李承乾的话语,长孙皇后没有告知李世民——李华终究还是影响了长孙皇后。)
一刻钟后。
“皇后,你觉得我应该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吗?”李世民问道。
“这是政事——妾身不能插手政事。”长孙皇后回答道。
“你说说你的想法不算插手政事。”李世民道。
“我不知道该不该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长孙皇后道。
“你是心有顾虑,还是真不知道该不该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李世民问道。
“兹事体大,我是真不知道该不该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长孙皇后回答道。
“我是真希望你能帮我参详一下是否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李世民道,“可惜,你不知道该不该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
“对不起。”长孙皇后一脸歉意的开口道。
“你不用跟我说对不起。”李世民道。
“我应该跟陛下说声‘对不起’。”长孙皇后道,“毕竟我让陛下失望了。”
“皇后,你我夫妻一体。”李世民道。
“陛下,关于是否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您要是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可以慢慢想。”长孙皇后道。
“李华在一夜之间做出退让意味李华着急据有巴蜀两地。”李世民道。
“李华不是有五年的时间么。”长孙皇后道。
“五年的时间不算长。”李世民道。
“关于交易,您掌握着主动权。”长孙皇后道,“故此,您可以慢慢想。”
对于长孙皇后的观点,李世民不置可否。
“皇后,你怎么看李华?”李世民问道。
“您是在问我对李华的印象?”长孙皇后问道。
“对。”李世民回答道,“我就是在问你对李华的印象。”
“以我观之,李华心性成熟、心思深沉。”长孙皇后想了想,开口道。
“依你看,李华会不会是一个好夫婿?”李世民问道。
李世民的问题一出口,长孙皇后的脑海就浮现出李华说过的四个字——喜新厌旧。
“陛下打算为李华赐婚?”长孙皇后问道。
“大唐需要高产农作物的种子和火药。”李世民回答道。
“我和李华接触的时间不长,由此,我不清楚李华会不会是一个好夫婿。”长孙皇后道,“不过,我知道丽质不一定会幸福——如果丽质嫁给李华。”
(在长孙皇后心里,说出‘喜新厌旧是男人的天性’的李华肯定不会专一爱护李丽质。)
“你既不清楚李华会不会是一个好夫婿,又怎么知道丽质不一定会幸福!”李世民道。
“李华心思深沉。”长孙皇后道。
“这么说,你不赞同赐婚?”李世民问道。
“我不赞同赐婚,也不反对赐婚。”长孙皇后回答道。
“不赞同、不反对——皇后,你的态度,我知道了。”李世民道。
“陛下,你是不是打算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长孙皇后问道。
“你怎么会这么想?”李世民问道。
“陛下的赐婚言论。”长孙皇后回答道。
“关于是否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我还没想好。”李世民道,“不过,我现在的态度是倾向于不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
听见李世民的话,长孙皇后心生波澜——把李世民所说的话结合起来考虑,长孙皇后知道李丽质十有八九会嫁给李华。
“是我误解圣意了。”长孙皇后道。
李世民看了一眼长孙皇后,话锋一转,问道:“皇后,李华真的不会写毛笔字?”
“我为李华题写殿名的时候,曾让李华试着用毛笔写字。”长孙皇后回答道,“在李华用毛笔写字的过程中,我发现李华确实不会用毛笔写字。”
“会不会是李华故意装出来的?”李世民问道。
“从李华握笔和运笔的姿势看,李华是真的不会写毛笔字。”长孙皇后回答道,“再者,装作不会写毛笔字对李华没什么好处。”
“李华不是特意强调他来自昆仑山么。”李世民道。
“神仙一流怎么可能不会写毛笔字。”长孙皇后道。
“这倒也是。”李世民道。
“李华握笔和运笔的姿势显示李华不会写毛笔字,李华写出来的字显示李华真的识字。”长孙皇后道,“因两者之间的矛盾,我很是好奇昆仑山的书写工具。”
“听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见识一下昆仑山的书写工具。”李世民道,“可惜,李华并未随身携带昆仑山的书写工具。”
“说到昆仑山的书写工具,陛下,我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长孙皇后道。
“尽管说。”李世民道。
“李华进献的琉璃莲花灯,我恳请您把它退还给李华。”长孙皇后道。
“你不喜欢琉璃莲花灯?”李世民问道。
(李世民把李华赠送给他的琉璃莲花灯转送给长孙皇后。)
“没人会不喜欢能够绽放光华的琉璃莲花灯。”长孙皇后回答道。
“你既喜欢,为何劝我把琉璃莲花灯退还给李华?”李世民问道。
“我留下琉璃莲花灯会有损陛下的圣明。”长孙皇后回答道。
长孙皇后想要表达的意思,李世民清楚。
“没这么严重吧。”李世民道。
“我惟愿陛下‘爱贤’之名遍传寰宇。”长孙皇后道。
“皇后,我昨晚送你琉璃莲花灯时,你就想劝我把琉璃莲花灯退还给李华吧?”李世民问道。
“是的。”长孙皇后回答道。
“好,我听你的。”李世民道。
“谢陛下。”长孙皇后道。
……
——————————
东宫。
谨身殿。
(制作并安装门额不需要多少时间。)
将李世民命人退回的琉璃莲花灯随意搁置在桌案一角后,李华再次打开系统界面。
(李华认为尽早熟悉系统有利于自己在这个世界生活下去。)
……
——————————
夜。
东宫。
丽正殿。
正殿。
从值守殿外的宦官嘴里得到某个消息的常福(内侍省内侍、李世民的贴身宦官)轻步走到李世民身旁,小声对李世民道:“陛下,李华求见。”
闻言,李世民放下手里的奏章。
“叫他进来。”心中疑惑李华来意的李世民对常福道。
“是。”常福道。
一会儿后。
“李华,你这个时候过来,所为何事?”李世民朝李华问道。
“我找您的原因是我想求证一件事。”李华回答道。
“什么事?”李世民问道。
“陛下,您是不是于上月下诏外放宫女?”李华问道。
“是有这回事。”李世民回答道。
回答完,李世民问道:“你是从何处得知朕于上月下诏外放宫女?”
“傍晚时分,我无意中听谨身殿内的值守宫女谈及宫女出宫归家一事。”李华回答道,“之后,我询问了相关值守宫女。”
“原来如此。”李世民道。
“是谁建议陛下下诏外放宫女?”李华问道。
李世民没有回答李华的问题,而是开口道:“这不是你该关心的事。”
“陛下,您不应该听信他人之言外放宫女。”李华道。
“怎么——外放宫女一事错了?”李世民问道。
“错了。”李华回答道。
“外放宫女是德政。”李世民道。
“当前,外放宫女是恶政。”李华道。
“恶政!?”李世民眉头一皱,道,“自古以来,人皆云外放宫女是德政。”
“人云外放宫女是德政不等于外放宫女真的是德政。”李华道。
“李华,外放宫女一事哪里错了?”李世民问道。
“此时外放宫女等同于残害宫女。”李华回答道。
“外放宫女为何等同于残害宫女?”李世民问道。
“陛下,在我回答您的问题前,我想先向皇后殿下咨询两件事。”李华回答道。
回答完,想到什么的李华问道:“是由皇后殿下主持外放宫女一事吧?”
“皇后是后宫之主——外放宫女一事由皇后主持。”李世民回答道。
“如此,还请陛下派人请皇后殿下过来。”李华道。
“常福,你去请皇后过来。”李世民对身后的常福道。
“是。”常福遵命。
两三分钟后。
“李华,你想问我什么?”从寝殿来到正殿的长孙皇后朝李华问道。
(从寝殿来正殿的途中,长孙皇后已从常福嘴里知悉李世民为何请她去正殿。)
“皇后殿下,外放的宫女是不是能力差、体力弱的宫女?”李华朝长孙皇后问道。
“是的。”长孙皇后回答道。
(优留劣汰实属正常。)
“外放的宫女是不是入宫年久的宫女?”李华问道。
“对。”长孙皇后回答道。
“陛下,您下诏外放宫女的本意是不是希望那些归家的宫女生儿育女?”李华问道。
“这是自然。”李世民回答道。
“那些归家的宫女十之七八难以怀孕。”李华道。
“李华,你怎么知道那些归家的宫女十之七八难以怀孕?”长孙皇后朝李华问道。
“皇宫规矩森严。”李华回答道。
“归家的宫女难以怀孕和宫中规矩森严有联系?”长孙皇后问道。
“皇宫规矩森严意味犯错就要受罚。”李华回答道,“为避免受罚,宫女们会时刻集中精力。”
“皇后殿下,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日久天长之下,宫女们会因精力损耗过多而气血紊乱。”
“更有甚者,会出现气血两亏。”
(在入宫的宫女中,除少部分比较幸运外,绝大部分宫女的生活质量还比不上外面的平民女子。)
“居然还有这回事。”李世民有些惊讶的开口道。
“陛下,您可以安排御医为入宫年久的宫女把脉。”李华对李世民道。
“朕明天就命御医为入宫年久的宫女把脉。”李世民对李华道。
“皇后殿下,宫中的宫女都是前隋时期入宫的吧?”李华朝长孙皇后问道,“大唐开国后,上主和天子都不曾从民间甄选良家女子入宫吧?”
(上主——李华对李渊的称呼。)
(结合李华说话的语境,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听出‘上主’是指李渊。)
“除籍没入宫者,宫中的宫女基本都是前隋时期入宫的。”长孙皇后回答道。
“宫中的宫女入宫后,除了伺候贵人,应该不会再做其他诸如纺纱织布之类的事吧?”李华问道。
“是的。”长孙皇后回答道。
“谨身殿。”李华道。
“谨慎的谨,身躯的身?”长孙皇后问道。
“正是。”李华回答道。
“谨身殿——好名字。”长孙皇后赞扬道。
“皇后殿下,能否请您为我居住的偏殿题写殿名?”李华问道。
“你怎么不自己题写殿名?”长孙皇后问道。
“我不会用毛笔写字。”李华回答道。
从李华嘴里得知李华不会写毛笔字,长孙皇后的脸上流露出明显的惊讶表情。
“你不会写字?”长孙皇后问道。
“我是不会写毛笔字,不是不会写字。”李华回答道。
“你写字不用毛笔?”长孙皇后问道。
“用毛笔写字太麻烦了——我过去写字不用毛笔。”李华回答道。
“不用毛笔怎么写字?”长孙皇后一脸疑惑的问道。
“皇后殿下,我来自昆仑山。”李华回答道。
“昆仑山!?”长孙皇后想了想,试探性的问道,“李华,你是不是在向我表明你来自仙家洞府?”
面对长孙皇后的问题,李华的反应只是微微一笑。
把李华的反应看在眼中的长孙皇后问道:“你真来自仙家洞府?”
“此时此刻,不管是我承认我来自仙家洞府,还是我否认我来自仙家洞府,你都不会完全相信我的表态。”李华回答道。
“你说得对。”长孙皇后道,“我现在确实不会完全相信你的表态。”
“所以,我是不是来自仙家洞府,日后自有分晓。”李华道。
“眼见为实。”长孙皇后道。
“皇后殿下,请为我题写殿名吧。”李华道。
“我们回宫。”长孙皇后道。
“嗯。”李华道。
……
——————————
傍晚时分。
东宫。
丽正殿。
寝殿。
听完长孙皇后转述的话,李世民良久无语。
(某些不利于李承乾的话语,长孙皇后没有告知李世民——李华终究还是影响了长孙皇后。)
一刻钟后。
“皇后,你觉得我应该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吗?”李世民问道。
“这是政事——妾身不能插手政事。”长孙皇后回答道。
“你说说你的想法不算插手政事。”李世民道。
“我不知道该不该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长孙皇后道。
“你是心有顾虑,还是真不知道该不该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李世民问道。
“兹事体大,我是真不知道该不该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长孙皇后回答道。
“我是真希望你能帮我参详一下是否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李世民道,“可惜,你不知道该不该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
“对不起。”长孙皇后一脸歉意的开口道。
“你不用跟我说对不起。”李世民道。
“我应该跟陛下说声‘对不起’。”长孙皇后道,“毕竟我让陛下失望了。”
“皇后,你我夫妻一体。”李世民道。
“陛下,关于是否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您要是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可以慢慢想。”长孙皇后道。
“李华在一夜之间做出退让意味李华着急据有巴蜀两地。”李世民道。
“李华不是有五年的时间么。”长孙皇后道。
“五年的时间不算长。”李世民道。
“关于交易,您掌握着主动权。”长孙皇后道,“故此,您可以慢慢想。”
对于长孙皇后的观点,李世民不置可否。
“皇后,你怎么看李华?”李世民问道。
“您是在问我对李华的印象?”长孙皇后问道。
“对。”李世民回答道,“我就是在问你对李华的印象。”
“以我观之,李华心性成熟、心思深沉。”长孙皇后想了想,开口道。
“依你看,李华会不会是一个好夫婿?”李世民问道。
李世民的问题一出口,长孙皇后的脑海就浮现出李华说过的四个字——喜新厌旧。
“陛下打算为李华赐婚?”长孙皇后问道。
“大唐需要高产农作物的种子和火药。”李世民回答道。
“我和李华接触的时间不长,由此,我不清楚李华会不会是一个好夫婿。”长孙皇后道,“不过,我知道丽质不一定会幸福——如果丽质嫁给李华。”
(在长孙皇后心里,说出‘喜新厌旧是男人的天性’的李华肯定不会专一爱护李丽质。)
“你既不清楚李华会不会是一个好夫婿,又怎么知道丽质不一定会幸福!”李世民道。
“李华心思深沉。”长孙皇后道。
“这么说,你不赞同赐婚?”李世民问道。
“我不赞同赐婚,也不反对赐婚。”长孙皇后回答道。
“不赞同、不反对——皇后,你的态度,我知道了。”李世民道。
“陛下,你是不是打算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长孙皇后问道。
“你怎么会这么想?”李世民问道。
“陛下的赐婚言论。”长孙皇后回答道。
“关于是否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我还没想好。”李世民道,“不过,我现在的态度是倾向于不允许李华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
听见李世民的话,长孙皇后心生波澜——把李世民所说的话结合起来考虑,长孙皇后知道李丽质十有八九会嫁给李华。
“是我误解圣意了。”长孙皇后道。
李世民看了一眼长孙皇后,话锋一转,问道:“皇后,李华真的不会写毛笔字?”
“我为李华题写殿名的时候,曾让李华试着用毛笔写字。”长孙皇后回答道,“在李华用毛笔写字的过程中,我发现李华确实不会用毛笔写字。”
“会不会是李华故意装出来的?”李世民问道。
“从李华握笔和运笔的姿势看,李华是真的不会写毛笔字。”长孙皇后回答道,“再者,装作不会写毛笔字对李华没什么好处。”
“李华不是特意强调他来自昆仑山么。”李世民道。
“神仙一流怎么可能不会写毛笔字。”长孙皇后道。
“这倒也是。”李世民道。
“李华握笔和运笔的姿势显示李华不会写毛笔字,李华写出来的字显示李华真的识字。”长孙皇后道,“因两者之间的矛盾,我很是好奇昆仑山的书写工具。”
“听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见识一下昆仑山的书写工具。”李世民道,“可惜,李华并未随身携带昆仑山的书写工具。”
“说到昆仑山的书写工具,陛下,我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长孙皇后道。
“尽管说。”李世民道。
“李华进献的琉璃莲花灯,我恳请您把它退还给李华。”长孙皇后道。
“你不喜欢琉璃莲花灯?”李世民问道。
(李世民把李华赠送给他的琉璃莲花灯转送给长孙皇后。)
“没人会不喜欢能够绽放光华的琉璃莲花灯。”长孙皇后回答道。
“你既喜欢,为何劝我把琉璃莲花灯退还给李华?”李世民问道。
“我留下琉璃莲花灯会有损陛下的圣明。”长孙皇后回答道。
长孙皇后想要表达的意思,李世民清楚。
“没这么严重吧。”李世民道。
“我惟愿陛下‘爱贤’之名遍传寰宇。”长孙皇后道。
“皇后,我昨晚送你琉璃莲花灯时,你就想劝我把琉璃莲花灯退还给李华吧?”李世民问道。
“是的。”长孙皇后回答道。
“好,我听你的。”李世民道。
“谢陛下。”长孙皇后道。
……
——————————
东宫。
谨身殿。
(制作并安装门额不需要多少时间。)
将李世民命人退回的琉璃莲花灯随意搁置在桌案一角后,李华再次打开系统界面。
(李华认为尽早熟悉系统有利于自己在这个世界生活下去。)
……
——————————
夜。
东宫。
丽正殿。
正殿。
从值守殿外的宦官嘴里得到某个消息的常福(内侍省内侍、李世民的贴身宦官)轻步走到李世民身旁,小声对李世民道:“陛下,李华求见。”
闻言,李世民放下手里的奏章。
“叫他进来。”心中疑惑李华来意的李世民对常福道。
“是。”常福道。
一会儿后。
“李华,你这个时候过来,所为何事?”李世民朝李华问道。
“我找您的原因是我想求证一件事。”李华回答道。
“什么事?”李世民问道。
“陛下,您是不是于上月下诏外放宫女?”李华问道。
“是有这回事。”李世民回答道。
回答完,李世民问道:“你是从何处得知朕于上月下诏外放宫女?”
“傍晚时分,我无意中听谨身殿内的值守宫女谈及宫女出宫归家一事。”李华回答道,“之后,我询问了相关值守宫女。”
“原来如此。”李世民道。
“是谁建议陛下下诏外放宫女?”李华问道。
李世民没有回答李华的问题,而是开口道:“这不是你该关心的事。”
“陛下,您不应该听信他人之言外放宫女。”李华道。
“怎么——外放宫女一事错了?”李世民问道。
“错了。”李华回答道。
“外放宫女是德政。”李世民道。
“当前,外放宫女是恶政。”李华道。
“恶政!?”李世民眉头一皱,道,“自古以来,人皆云外放宫女是德政。”
“人云外放宫女是德政不等于外放宫女真的是德政。”李华道。
“李华,外放宫女一事哪里错了?”李世民问道。
“此时外放宫女等同于残害宫女。”李华回答道。
“外放宫女为何等同于残害宫女?”李世民问道。
“陛下,在我回答您的问题前,我想先向皇后殿下咨询两件事。”李华回答道。
回答完,想到什么的李华问道:“是由皇后殿下主持外放宫女一事吧?”
“皇后是后宫之主——外放宫女一事由皇后主持。”李世民回答道。
“如此,还请陛下派人请皇后殿下过来。”李华道。
“常福,你去请皇后过来。”李世民对身后的常福道。
“是。”常福遵命。
两三分钟后。
“李华,你想问我什么?”从寝殿来到正殿的长孙皇后朝李华问道。
(从寝殿来正殿的途中,长孙皇后已从常福嘴里知悉李世民为何请她去正殿。)
“皇后殿下,外放的宫女是不是能力差、体力弱的宫女?”李华朝长孙皇后问道。
“是的。”长孙皇后回答道。
(优留劣汰实属正常。)
“外放的宫女是不是入宫年久的宫女?”李华问道。
“对。”长孙皇后回答道。
“陛下,您下诏外放宫女的本意是不是希望那些归家的宫女生儿育女?”李华问道。
“这是自然。”李世民回答道。
“那些归家的宫女十之七八难以怀孕。”李华道。
“李华,你怎么知道那些归家的宫女十之七八难以怀孕?”长孙皇后朝李华问道。
“皇宫规矩森严。”李华回答道。
“归家的宫女难以怀孕和宫中规矩森严有联系?”长孙皇后问道。
“皇宫规矩森严意味犯错就要受罚。”李华回答道,“为避免受罚,宫女们会时刻集中精力。”
“皇后殿下,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日久天长之下,宫女们会因精力损耗过多而气血紊乱。”
“更有甚者,会出现气血两亏。”
(在入宫的宫女中,除少部分比较幸运外,绝大部分宫女的生活质量还比不上外面的平民女子。)
“居然还有这回事。”李世民有些惊讶的开口道。
“陛下,您可以安排御医为入宫年久的宫女把脉。”李华对李世民道。
“朕明天就命御医为入宫年久的宫女把脉。”李世民对李华道。
“皇后殿下,宫中的宫女都是前隋时期入宫的吧?”李华朝长孙皇后问道,“大唐开国后,上主和天子都不曾从民间甄选良家女子入宫吧?”
(上主——李华对李渊的称呼。)
(结合李华说话的语境,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听出‘上主’是指李渊。)
“除籍没入宫者,宫中的宫女基本都是前隋时期入宫的。”长孙皇后回答道。
“宫中的宫女入宫后,除了伺候贵人,应该不会再做其他诸如纺纱织布之类的事吧?”李华问道。
“是的。”长孙皇后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