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衙门。
葛丹喝着茶,听着葛林给自己说事情的经过,等到葛林说完之后,葛丹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点头道:“林叔,你觉得陈敛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他会怎么做?”
“这个,一时间还真的想不出来!”葛林迟疑了片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说道。
“没什么想不出来的!”葛丹摆了摆手:“你就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就行了,换成是我,我肯定去找钱藩和他开诚布公的谈一谈,无论如何,事情最坏也就是和以前一样,决定不能发展的更坏。”
葛林点了点头:“是了,即便是有证据,那也是落到钱藩的手里面比落到我们的手里面强得多,两害相较取其轻。”
想通了这个问题,葛林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有些疑惑的看着葛丹:“少爷,可是这样一来对咱们有什么好处?如果他们像以前一样了,咱们不是什么都没得到,还平白的得罪了陈宣斌?”
事实上官场和商场是一样的,讲究的是一个投入产出比,葛丹投入了如此大的精力,到最后是这么一个结果,那真的是陪到姥姥家了。
葛丹看了一眼葛林,然后笑着说道:“我当然不会让他们如意,如果他们如意了,咱们可就白忙活了。这事到了现在,第一阶段算是完成了,可以进入第二个阶段了,钱家在衙门里面相熟的人,你都知道吧?”
“虽然还没全摸清楚,但是已经知道几个了!”葛林点了点头,面容严肃的说道。
“你去无意之中泄露给他们几个消息,就说钱瑜案另有隐情,牵扯到了之前的李恒案,同时告诉他们,李恒案其实是钱瑜一手安排的,目地就是为了陷害一个人。衙门这边已经找到一些线索了,也找到了一些证据了。”
葛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简单了,那就是针对钱藩做一些事情,说白了就是吓唬和打压钱藩。
这个消息放出去之后,陈敛和钱藩都会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即便是陈敛顾全大局不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可是钱藩心里面会不害怕?如果这件事情过去,时候陈家会不会找钱家报复?葛丹觉得要是自己,自己肯定报复。
另外就是钱瑜藏下来的证据,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钱家肯定是有证据的,而且还是要命的证据。
这份证据现在是在钱家,葛丹觉得肯定是钱藩先拿到手,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钱藩这个钱家大少爷也太废柴了。钱藩真要是废柴到那个程度,证据被陈敛拿走了,葛丹的谋划也就前功尽弃了。不过葛丹也没想着一定能成,这世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谋划了就一定成的,这就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另外去找几个钱家的不法事,翻翻旧案卷宗,看看有没有什么牵扯到钱家的案子,然后宣扬出去。”葛丹见葛林点头,眯着眼睛继续说道,说白了,葛丹就是在给钱藩施加压力,告诉钱藩,你最好想好了。
要知道葛丹现在是知州,县官不如现管,一旦葛丹真心针对钱家,以钱家这些年的德行,葛丹相信落井下石的人肯定不少。一旦到了那个地步,钱藩手里面握着证据,他也不敢给陈家,而是需要陈家出面保下他,对付自己,钱藩就会成为夹缝里面的存在。
如果陈家以此为要挟,让钱藩交出证据,那就再好不过了,如果陈家不这么做,那么就看葛丹能不能顶住陈宣斌的压力处置钱家。
顶得住,葛丹就能逼着钱家屈服,如果顶不住,那就万事皆休,那时候就是刀兵相见的时候了。
葛林不知道自己家的少爷为什么紧盯着钱家的这个案子,在葛林看来,这又何必呢?李恒已经死了这么多年了,现在钱瑜也死了,整个案子就这样不好吗?为什么非要给掀开呢?不过葛林也知道,自己家的少爷这一次是打定了主意了,自己想劝说也劝说不动,只能按照葛丹的说法去做了。
看着葛林的背影,葛丹脸上的笑容也缓缓的收敛了起来,葛丹也曾问过自己,这么做是不是值得。
不过最后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样的,第一是为了李恒,为了那个枉死的人,说是过不去心里面那个坎也好,说是想找点存在感也好,葛丹就是想这么做。第二就是为了以后的官路了,所谓非常官必行非常事。如果现在葛丹什么都不做,只是按照老爹的安排去升官,或许也能成为高官,说不定还能位列六部。
可是葛丹那远远达不到的葛丹的要求,葛丹不想那么过,如果葛丹想过得舒服,何必如此劳累?
葛丹的起点低,没能入翰林,如果不做点非常事如何能达到葛丹想要达到的成就?培养科举人才,弄一个自己的班底,或许可以让葛丹扬名,但是那还不够。科举做得好,只能让葛丹名声大,让人觉得葛丹是一个会教书的,是一个名师,仅此而已。
葛丹要给人的是能吏干吏的印象,这样一个陈年旧案,牵扯了无数人,牵扯了陈宣斌,葛丹依旧能查的清,无视权贵。
如此一来,一个不畏权贵精明强干的形象就竖立起来了,葛丹给南直隶官场留下来的印象就不是户部侍郎葛奇的儿子。在加上科举的成就,葛丹基本上就在整个南直隶官场凸显了出来。在葛丹看来,陈宣斌的案子就是一个机会,这年头你想出名,想上位,不踩掉几个人怎么行。
这件案子足够大,正好适合葛丹拿来扬名,至于踩了陈宣斌,葛丹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
成化一朝葛丹只要能做到中枢或者封疆大吏就可以,真正确立地位的是弘治朝,而真正让葛丹大展宏图的,那是正德朝。现在葛丹做的这些,为的就是以后,而不是现在,如果区区陈宣斌都弄不倒,以后怎么到中枢去搏杀。这一次葛丹一定要把李恒的案子给翻过来,这年头的大明官员没有机会碰瓷也要找机会,何况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摆在眼前。
葛丹喝着茶,听着葛林给自己说事情的经过,等到葛林说完之后,葛丹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点头道:“林叔,你觉得陈敛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他会怎么做?”
“这个,一时间还真的想不出来!”葛林迟疑了片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说道。
“没什么想不出来的!”葛丹摆了摆手:“你就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就行了,换成是我,我肯定去找钱藩和他开诚布公的谈一谈,无论如何,事情最坏也就是和以前一样,决定不能发展的更坏。”
葛林点了点头:“是了,即便是有证据,那也是落到钱藩的手里面比落到我们的手里面强得多,两害相较取其轻。”
想通了这个问题,葛林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有些疑惑的看着葛丹:“少爷,可是这样一来对咱们有什么好处?如果他们像以前一样了,咱们不是什么都没得到,还平白的得罪了陈宣斌?”
事实上官场和商场是一样的,讲究的是一个投入产出比,葛丹投入了如此大的精力,到最后是这么一个结果,那真的是陪到姥姥家了。
葛丹看了一眼葛林,然后笑着说道:“我当然不会让他们如意,如果他们如意了,咱们可就白忙活了。这事到了现在,第一阶段算是完成了,可以进入第二个阶段了,钱家在衙门里面相熟的人,你都知道吧?”
“虽然还没全摸清楚,但是已经知道几个了!”葛林点了点头,面容严肃的说道。
“你去无意之中泄露给他们几个消息,就说钱瑜案另有隐情,牵扯到了之前的李恒案,同时告诉他们,李恒案其实是钱瑜一手安排的,目地就是为了陷害一个人。衙门这边已经找到一些线索了,也找到了一些证据了。”
葛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简单了,那就是针对钱藩做一些事情,说白了就是吓唬和打压钱藩。
这个消息放出去之后,陈敛和钱藩都会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即便是陈敛顾全大局不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可是钱藩心里面会不害怕?如果这件事情过去,时候陈家会不会找钱家报复?葛丹觉得要是自己,自己肯定报复。
另外就是钱瑜藏下来的证据,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钱家肯定是有证据的,而且还是要命的证据。
这份证据现在是在钱家,葛丹觉得肯定是钱藩先拿到手,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钱藩这个钱家大少爷也太废柴了。钱藩真要是废柴到那个程度,证据被陈敛拿走了,葛丹的谋划也就前功尽弃了。不过葛丹也没想着一定能成,这世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谋划了就一定成的,这就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另外去找几个钱家的不法事,翻翻旧案卷宗,看看有没有什么牵扯到钱家的案子,然后宣扬出去。”葛丹见葛林点头,眯着眼睛继续说道,说白了,葛丹就是在给钱藩施加压力,告诉钱藩,你最好想好了。
要知道葛丹现在是知州,县官不如现管,一旦葛丹真心针对钱家,以钱家这些年的德行,葛丹相信落井下石的人肯定不少。一旦到了那个地步,钱藩手里面握着证据,他也不敢给陈家,而是需要陈家出面保下他,对付自己,钱藩就会成为夹缝里面的存在。
如果陈家以此为要挟,让钱藩交出证据,那就再好不过了,如果陈家不这么做,那么就看葛丹能不能顶住陈宣斌的压力处置钱家。
顶得住,葛丹就能逼着钱家屈服,如果顶不住,那就万事皆休,那时候就是刀兵相见的时候了。
葛林不知道自己家的少爷为什么紧盯着钱家的这个案子,在葛林看来,这又何必呢?李恒已经死了这么多年了,现在钱瑜也死了,整个案子就这样不好吗?为什么非要给掀开呢?不过葛林也知道,自己家的少爷这一次是打定了主意了,自己想劝说也劝说不动,只能按照葛丹的说法去做了。
看着葛林的背影,葛丹脸上的笑容也缓缓的收敛了起来,葛丹也曾问过自己,这么做是不是值得。
不过最后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样的,第一是为了李恒,为了那个枉死的人,说是过不去心里面那个坎也好,说是想找点存在感也好,葛丹就是想这么做。第二就是为了以后的官路了,所谓非常官必行非常事。如果现在葛丹什么都不做,只是按照老爹的安排去升官,或许也能成为高官,说不定还能位列六部。
可是葛丹那远远达不到的葛丹的要求,葛丹不想那么过,如果葛丹想过得舒服,何必如此劳累?
葛丹的起点低,没能入翰林,如果不做点非常事如何能达到葛丹想要达到的成就?培养科举人才,弄一个自己的班底,或许可以让葛丹扬名,但是那还不够。科举做得好,只能让葛丹名声大,让人觉得葛丹是一个会教书的,是一个名师,仅此而已。
葛丹要给人的是能吏干吏的印象,这样一个陈年旧案,牵扯了无数人,牵扯了陈宣斌,葛丹依旧能查的清,无视权贵。
如此一来,一个不畏权贵精明强干的形象就竖立起来了,葛丹给南直隶官场留下来的印象就不是户部侍郎葛奇的儿子。在加上科举的成就,葛丹基本上就在整个南直隶官场凸显了出来。在葛丹看来,陈宣斌的案子就是一个机会,这年头你想出名,想上位,不踩掉几个人怎么行。
这件案子足够大,正好适合葛丹拿来扬名,至于踩了陈宣斌,葛丹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
成化一朝葛丹只要能做到中枢或者封疆大吏就可以,真正确立地位的是弘治朝,而真正让葛丹大展宏图的,那是正德朝。现在葛丹做的这些,为的就是以后,而不是现在,如果区区陈宣斌都弄不倒,以后怎么到中枢去搏杀。这一次葛丹一定要把李恒的案子给翻过来,这年头的大明官员没有机会碰瓷也要找机会,何况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摆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