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鸟为凤
宁国的新帝登基改元之后。朝堂上的座位就有了变化,于帝座之右,另设一凤座,纯金打造的椅背上是腾飞的凤凰,那华丽的尾羽上用了不少宝石点缀,栩栩如生,座位上铺着红色的软缎,那如火一般的红烈,衬得凤凰如浴火重生一般。
对于这个座位的设立,没有人有异议,即便那是为了一个女子设立的。
当今天下,若问最出名的女子最尊贵的女子,定然不是皇后,没有人记得皇帝的这位皇后到底是哪家出来的,是世家,还是有功勋的大臣家?
天下,最尊贵最出名的女子只有一人,便是护国公主。
在李瑶这个名字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知道那个如水一般温柔的女子会有多么厉害,大家见到最多的是她柔柔的微笑,****娇弱的模样。连那眉眼也只是清秀而已,可算得上是中上佳人,却也不是国色天香。
某一日,先皇承认了她的血脉承袭于自己,于是,她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唤作乐瑶,还有了一个封号叫做长乐公主。
最开始,这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封号罢了,就如长宁一般,寄托着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有着美好的寓意,却也不会让多少人震惊,不会让多少人铭记于心。
更多的出名,则是因为皇三子的缘故,人家会说她是皇三子的胞姐,很简单地概括了她的身份,准确而苍白。
再后来,人们看到了她对美少年的喜爱,说不上特别过分,不过是她在的地方总是会有一些俊美的少年相陪罢了,人们看到她和一个英俊的男子关系****,又看到她和那个冷酷却也出了名的俊朗的陈易天交好,甚至有些倒贴着追逐的感觉,还不惜放话说喜欢。
作为一个女孩子,若然她不是公主之尊,定然早就被人诟病不已。甚至被吐沫星子淹死,但她是公主,这便如同某些有权势的男子****不检一般,成了美名,最坏也不过是艳名,人们觉得新鲜,因为“好**”这种评价很少能够挂在一个女子的头上。
于是,很多人知道了这个长乐公主,即便会在提起来的时候笑得很****,却也让长乐之名闻名遐迩。
风言风语总是会传得很快。
再然后,听到这个名字,便是在出奇不意的地方,以一种出奇不意的方式。
——战报。
在战报上看到长乐公主的名字时,朝廷震动,公主什么时候去参军了,她什么时候习武了?什么时候走的,怎么没有人知道?竟然还胜利了?还是在她领导下的胜利?
从战报上,人们看到了更多的东西,大臣们除了满嘴的谴责,更多的是溢美之词,公主为宁国打了胜仗。怎么说也是件喜事,没有人会触霉头,在这件喜事上添乱,尤其是看到皇帝喜上眉梢的时候,大臣们所谴责的也不过是女子之身的不安分罢了,但有了“好**”之名在前,这样的不安分却也不是那么扎眼。
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公主班师回朝,受到了举国上下的热烈欢迎,皇帝一时戏言,脱口而出说了一个“护国公主”的名号出来,人云亦云,也算是美谈。
之后,是一次又一次的征战,这位公主在战争上似乎有着不同寻常的敏感,反败为胜,以少胜多,出奇不意,… …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战争彻底打响了长乐公主的名号,印象中那个美艳好**的女子很快成长为不少人的偶像,美女将军,也许这个名字更加好听。
不是没有人质疑,质疑公主的篡权与篡位,身为女子,却非要去做那些男子才能够做的事情,很让某些顽固的文臣和武将不满,即便这位公主真的很有能力。
反对的声音渐渐高昂,得到的回答则是公主漠视的目光。是啊,有皇帝护着。公主的确不用担心太多,只要她是皇帝最宠爱的公主,她便永远没有后顾之忧,也不愁嫁不到好人家。
护国公主并不是正式的封号,有人私下里混叫着,也是顺着皇帝的口来奉承,这个名号真正出名起来,还是因为那一场宫变。
突如其来的宫变打乱了不少人的阵脚,久不经历战火的皇城还没有反应过来内里的熊熊火焰是从哪里燃烧起来的,公主便以雷霆之势力挽狂澜,等到安静后再看,即便没有救出皇帝,公主却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安定了民心。
就用了****便平定的宫变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皇长子再怎么得民心,再怎么收拢大臣,再怎么控制皇二子,却也不能够忽视一个问题——军权。
在护国公主开始打仗,开始为宁国开拓疆域之后,不知不觉地,那些军权都被护国公主收拢起来了,没有人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一个柔弱女子。长在闺阁之内,却有着丈夫不及的伟志。
那****,整齐的军队包围皇城的脚步声仿佛地震一样,不少人家都难以安枕。
那****,人手一把的火把高举着,仿佛燃烧了皇城的热量散发着,让人畏惧。
那****,当身着软银甲的公主站在高台上,披风猎猎作响,长发飞扬的时候,更多的人看到的不是她脸上的冷酷无情。而是那锋利而明亮的宝剑反射着怎样的寒光。
她挥剑,号令,然后,整齐有序的队伍包围了皇城,然后… …尘埃落定,没有一个人敢非议为什么不是皇二子来即位。皇三子难得端正地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志得意满,骄傲猖狂,所有人都可以从他的脸上读出“小人得志”这样夸张的得意,却没有一个人敢轻视,因为他身边站着护国公主。
皇长子被斩于垂帘内,护国公主亲自执刑,一剑下去,寒光犀利,血溅白纱,鲜红的血惊了不少人的心,匍匐在地的大臣重新认识了主子,了解了皇二子因病休养的事实。
人头滚在地上的声音为这次的宫变划下了完满的句号,没有人质疑,没有人异议,皇三子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皇帝,护国公主也成为了真正的护国公主。
新皇登基,改元长乐,皇帝的理由很简单,是为了敬重姐姐的缘故,满朝文武都在称颂,没有人不合时宜地说那不符合礼制,所有的人都看到了护国公主的手正抚在剑柄上,似笑非笑的模样怎样看都是厉害非常。
长乐元年,护国公主持剑上殿,满朝瑟缩,无人敢言,护国公主坐于皇帝右侧凤座,垂眸了然,无人敢阻。
大殿上,还在回味着宫变带来的余波,不少人的心里还没有平复公主这样强大是福是祸的震撼。护国公主却跪在殿上,誓言不嫁,一辈子守着这个国家。
不得不说,这样的誓言在这种时候是很能安人心的,让不少人放心了,却也让更多的人提起了心,怎么办,这个女人竟然还弄不走了?
那又有什么办法?有了皇帝的支持,护国公主的许多意见开始执行,多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却也有只为了提升女子地位而来的,也不是不可理解,公主也是女的,自然会偏心一些,大臣们都允了,即便在议政的时候皇帝正在神游天外。
皇帝是不管事的,上过朝的大臣都知道。朝堂上,皇帝最常说的两句话一句便是“有什么事啊?”懒洋洋的强调,尾音上拐,有些怪里怪气的。而第二句便是“按照皇姐说的办吧!”,果断干脆,偶尔,还有第三句:“就这样吧!”。
平心而论,皇三子是最不适合当皇帝的一个,他没有皇长子的聪敏多智,也没有皇二子的宽善仁厚,他性格乖戾,这一刻还是晴空万里,下一刻就可能会是雷鸣电闪,犯着他,实在是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大约是因为当年被关过私狱,那种,也是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所以他做事便有了一种无所顾忌,甚至是报复的感觉,一旦治罪,多半都是死罪,还有株连九族的大罪。
司家便是被株连九族的,丝毫没有顾忌司家的女儿还曾经为他的皇妃,那个可怜的不等当上皇后就被诛杀的倒霉女人。
在皇帝脾气不好的时候,护国公主就是大大的救星了,从来,便只有这位胞姐可以止住弟弟的胡作非为,无论他那时是多么火大。
一直到长乐六年,公主都是大家心中的好公主,很多行为也令人称道,不愧护国之称。
长乐七年,皇帝驾崩,这位因伤重不治而死的皇帝可谓是宁国有史以来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皇帝了。
护国公主一手操持了皇帝的大葬,平静而冷酷,很难不让人怀疑这里面有什么猫腻在,毕竟皇帝还年轻,身体平时也还好。
葬礼后,大殿之上的宝座仅剩一个凤座,摆在正中,白色的幔布还未撤去,一身素服的公主便已经登基,成为了一代女帝。
背后便是刀斧手,所有的大臣都保持了缄默,尤其在看到那个反对的人霎时血溅当场的时候,很难不让人想起多年前的那场宫变,公主是怎样利落地斩下了皇长子的头颅,他们的脖颈,绝对不会比皇长子的硬。
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代女帝在不少的传记中都被塑造成铁血无情的模样,迫害亲弟,杀父弑兄,双手沾满了血腥,有敌人的也有亲人的。然而,在最初的最初,她也只是一个会为了赏金参加百花节,为了一幅画而跟老板讲价的女子罢了。
宁国的新帝登基改元之后。朝堂上的座位就有了变化,于帝座之右,另设一凤座,纯金打造的椅背上是腾飞的凤凰,那华丽的尾羽上用了不少宝石点缀,栩栩如生,座位上铺着红色的软缎,那如火一般的红烈,衬得凤凰如浴火重生一般。
对于这个座位的设立,没有人有异议,即便那是为了一个女子设立的。
当今天下,若问最出名的女子最尊贵的女子,定然不是皇后,没有人记得皇帝的这位皇后到底是哪家出来的,是世家,还是有功勋的大臣家?
天下,最尊贵最出名的女子只有一人,便是护国公主。
在李瑶这个名字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知道那个如水一般温柔的女子会有多么厉害,大家见到最多的是她柔柔的微笑,****娇弱的模样。连那眉眼也只是清秀而已,可算得上是中上佳人,却也不是国色天香。
某一日,先皇承认了她的血脉承袭于自己,于是,她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唤作乐瑶,还有了一个封号叫做长乐公主。
最开始,这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封号罢了,就如长宁一般,寄托着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有着美好的寓意,却也不会让多少人震惊,不会让多少人铭记于心。
更多的出名,则是因为皇三子的缘故,人家会说她是皇三子的胞姐,很简单地概括了她的身份,准确而苍白。
再后来,人们看到了她对美少年的喜爱,说不上特别过分,不过是她在的地方总是会有一些俊美的少年相陪罢了,人们看到她和一个英俊的男子关系****,又看到她和那个冷酷却也出了名的俊朗的陈易天交好,甚至有些倒贴着追逐的感觉,还不惜放话说喜欢。
作为一个女孩子,若然她不是公主之尊,定然早就被人诟病不已。甚至被吐沫星子淹死,但她是公主,这便如同某些有权势的男子****不检一般,成了美名,最坏也不过是艳名,人们觉得新鲜,因为“好**”这种评价很少能够挂在一个女子的头上。
于是,很多人知道了这个长乐公主,即便会在提起来的时候笑得很****,却也让长乐之名闻名遐迩。
风言风语总是会传得很快。
再然后,听到这个名字,便是在出奇不意的地方,以一种出奇不意的方式。
——战报。
在战报上看到长乐公主的名字时,朝廷震动,公主什么时候去参军了,她什么时候习武了?什么时候走的,怎么没有人知道?竟然还胜利了?还是在她领导下的胜利?
从战报上,人们看到了更多的东西,大臣们除了满嘴的谴责,更多的是溢美之词,公主为宁国打了胜仗。怎么说也是件喜事,没有人会触霉头,在这件喜事上添乱,尤其是看到皇帝喜上眉梢的时候,大臣们所谴责的也不过是女子之身的不安分罢了,但有了“好**”之名在前,这样的不安分却也不是那么扎眼。
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公主班师回朝,受到了举国上下的热烈欢迎,皇帝一时戏言,脱口而出说了一个“护国公主”的名号出来,人云亦云,也算是美谈。
之后,是一次又一次的征战,这位公主在战争上似乎有着不同寻常的敏感,反败为胜,以少胜多,出奇不意,… …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战争彻底打响了长乐公主的名号,印象中那个美艳好**的女子很快成长为不少人的偶像,美女将军,也许这个名字更加好听。
不是没有人质疑,质疑公主的篡权与篡位,身为女子,却非要去做那些男子才能够做的事情,很让某些顽固的文臣和武将不满,即便这位公主真的很有能力。
反对的声音渐渐高昂,得到的回答则是公主漠视的目光。是啊,有皇帝护着。公主的确不用担心太多,只要她是皇帝最宠爱的公主,她便永远没有后顾之忧,也不愁嫁不到好人家。
护国公主并不是正式的封号,有人私下里混叫着,也是顺着皇帝的口来奉承,这个名号真正出名起来,还是因为那一场宫变。
突如其来的宫变打乱了不少人的阵脚,久不经历战火的皇城还没有反应过来内里的熊熊火焰是从哪里燃烧起来的,公主便以雷霆之势力挽狂澜,等到安静后再看,即便没有救出皇帝,公主却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安定了民心。
就用了****便平定的宫变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皇长子再怎么得民心,再怎么收拢大臣,再怎么控制皇二子,却也不能够忽视一个问题——军权。
在护国公主开始打仗,开始为宁国开拓疆域之后,不知不觉地,那些军权都被护国公主收拢起来了,没有人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一个柔弱女子。长在闺阁之内,却有着丈夫不及的伟志。
那****,整齐的军队包围皇城的脚步声仿佛地震一样,不少人家都难以安枕。
那****,人手一把的火把高举着,仿佛燃烧了皇城的热量散发着,让人畏惧。
那****,当身着软银甲的公主站在高台上,披风猎猎作响,长发飞扬的时候,更多的人看到的不是她脸上的冷酷无情。而是那锋利而明亮的宝剑反射着怎样的寒光。
她挥剑,号令,然后,整齐有序的队伍包围了皇城,然后… …尘埃落定,没有一个人敢非议为什么不是皇二子来即位。皇三子难得端正地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志得意满,骄傲猖狂,所有人都可以从他的脸上读出“小人得志”这样夸张的得意,却没有一个人敢轻视,因为他身边站着护国公主。
皇长子被斩于垂帘内,护国公主亲自执刑,一剑下去,寒光犀利,血溅白纱,鲜红的血惊了不少人的心,匍匐在地的大臣重新认识了主子,了解了皇二子因病休养的事实。
人头滚在地上的声音为这次的宫变划下了完满的句号,没有人质疑,没有人异议,皇三子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皇帝,护国公主也成为了真正的护国公主。
新皇登基,改元长乐,皇帝的理由很简单,是为了敬重姐姐的缘故,满朝文武都在称颂,没有人不合时宜地说那不符合礼制,所有的人都看到了护国公主的手正抚在剑柄上,似笑非笑的模样怎样看都是厉害非常。
长乐元年,护国公主持剑上殿,满朝瑟缩,无人敢言,护国公主坐于皇帝右侧凤座,垂眸了然,无人敢阻。
大殿上,还在回味着宫变带来的余波,不少人的心里还没有平复公主这样强大是福是祸的震撼。护国公主却跪在殿上,誓言不嫁,一辈子守着这个国家。
不得不说,这样的誓言在这种时候是很能安人心的,让不少人放心了,却也让更多的人提起了心,怎么办,这个女人竟然还弄不走了?
那又有什么办法?有了皇帝的支持,护国公主的许多意见开始执行,多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却也有只为了提升女子地位而来的,也不是不可理解,公主也是女的,自然会偏心一些,大臣们都允了,即便在议政的时候皇帝正在神游天外。
皇帝是不管事的,上过朝的大臣都知道。朝堂上,皇帝最常说的两句话一句便是“有什么事啊?”懒洋洋的强调,尾音上拐,有些怪里怪气的。而第二句便是“按照皇姐说的办吧!”,果断干脆,偶尔,还有第三句:“就这样吧!”。
平心而论,皇三子是最不适合当皇帝的一个,他没有皇长子的聪敏多智,也没有皇二子的宽善仁厚,他性格乖戾,这一刻还是晴空万里,下一刻就可能会是雷鸣电闪,犯着他,实在是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大约是因为当年被关过私狱,那种,也是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所以他做事便有了一种无所顾忌,甚至是报复的感觉,一旦治罪,多半都是死罪,还有株连九族的大罪。
司家便是被株连九族的,丝毫没有顾忌司家的女儿还曾经为他的皇妃,那个可怜的不等当上皇后就被诛杀的倒霉女人。
在皇帝脾气不好的时候,护国公主就是大大的救星了,从来,便只有这位胞姐可以止住弟弟的胡作非为,无论他那时是多么火大。
一直到长乐六年,公主都是大家心中的好公主,很多行为也令人称道,不愧护国之称。
长乐七年,皇帝驾崩,这位因伤重不治而死的皇帝可谓是宁国有史以来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皇帝了。
护国公主一手操持了皇帝的大葬,平静而冷酷,很难不让人怀疑这里面有什么猫腻在,毕竟皇帝还年轻,身体平时也还好。
葬礼后,大殿之上的宝座仅剩一个凤座,摆在正中,白色的幔布还未撤去,一身素服的公主便已经登基,成为了一代女帝。
背后便是刀斧手,所有的大臣都保持了缄默,尤其在看到那个反对的人霎时血溅当场的时候,很难不让人想起多年前的那场宫变,公主是怎样利落地斩下了皇长子的头颅,他们的脖颈,绝对不会比皇长子的硬。
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代女帝在不少的传记中都被塑造成铁血无情的模样,迫害亲弟,杀父弑兄,双手沾满了血腥,有敌人的也有亲人的。然而,在最初的最初,她也只是一个会为了赏金参加百花节,为了一幅画而跟老板讲价的女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