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莉的事情最后没有上新闻,因为就在剧组的这场风波出现后的不久,邵娟娟就亲自来到了片场。
校长办公室里,此时已经被改成了一个临时的会客室,邵娟娟坐在办公椅上,位于主位,于明辰和米莉分别坐在她的两侧,而正对面坐着的是陈歌和这部戏的导演。
说起来也是可笑,陈歌到现在也不知道导演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从湾湾那边过来的,讲着一口带着怪味的香江话,看起来人挺和气的,拍了两天的戏也没有见他发过脾气,如今两个人坐到一块,也算是难兄难弟了。
很明显,邵娟娟是为了于明辰和米莉的事情来的,不过剧组里的一个小矛盾竟然直接惊动了邵娟娟这尊大佛,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抱歉,米莉给你们添麻烦了。”
原本办公室内的气氛就很诡异,邵娟娟这一开口,顿时让气氛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邵娟娟这是什么意思?听这话,她和米莉关系不浅啊!陈歌诧异的看了看邵娟娟,又看了看一直低着头的米莉。
听出这句话意思的不仅仅是陈歌,坐在他身旁的导演也一脸诧异的看了看米莉,只有于明辰依然阴沉着脸,静静的坐在那里眼皮都没动一下。
“其实这部戏的女主演我本来打算找张曼玲来演的,但是米莉我是我的表妹,她一直哭着求着我想要演这部戏,我这才不得已的答应了她,所以她有什么表现不好的地方,几位可以直接找我反应,我一定会让米莉改的。”邵娟娟看了看众人,一脸客气的说道。
听到她这番话,于明辰终于反应过来,他先是惊讶的看了米莉一眼,又看了看邵娟娟,然后低下头,一句话也没说。
陈歌从邵娟娟的话里得到了很多信息,比如说米莉是邵娟娟的表妹,还有一个就是她力挺米莉做女主演,至于张曼玲什么的,陈歌只当邵娟娟是随便说说,听一听邵娟娟那句话,“如果表现不好就会让米莉改”,是“改”而不是“换人”,这就说明不论米莉的表现好不好,邵娟娟都会让她做女主演!
这下可有趣了,陈歌看着米莉和于明辰,心里暗暗发笑。
之前片场上于明辰一顿呵斥,显然是想要邵娟娟换掉米莉这个女主演,但是现在邵娟娟发话了,女主演必须是米莉,而于明辰又没法违逆邵娟娟的意思,毕竟他拍这部戏就是要和邵娟娟拉关系的。
但是片场上的事情发生之后,于明辰和米莉之间已经发生了矛盾,这个矛盾可不是邵娟娟一番劝解能够解得开的,即使两人表面装作不在意的模样,但是心里怎么想的就没人知道了。
男女主演之间出现裂痕,而且这戏还不得不继续拍下去,连换角的可能都没有,估计这时候导演已经开始头疼了吧!
想到这里,陈歌偷瞄了一眼身旁的导演,发现他果然有些愁眉不展。
事实上同样愁眉不展的还有于明辰,他一开始还以为米莉就是个来自邵氏表演班的普通演员,所以才毫无顾忌的开口训斥,但是没想到对方竟然是邵娟娟的表妹!
既然你是邵娟娟的表妹,那就应该早点说啊!如果早知道你的身份,即使你表现的再差我也不会说一句话的啊!于明辰心里抱怨道。
现在的于明辰有些骑虎难下,米莉本来就是个新人,即使忘词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他开口训斥对方就有些过分了,所以现在他最好能道个歉,但是他是谁他是香江四小生之首啊!他要是道了歉,以后传出去,那他这个四小生就不用当了。
看着于明辰纠结的表情,陈歌不由得感叹,其实这件事的源头归根结底还是米莉社会经验不足,当初陈歌第一次跟组面试的时候,就主动抬出了他师傅杨守河的名号,为的就是防止现在这种情况发生,有了靠山,千万不能藏着掖着,如果米莉早就说明自己的身份,于明辰绝对不敢呵斥她,现在好了,搞得两人都骑虎难下,即使邵娟娟来了也没什么好办法。
最终这次商谈还是无果而终,于明辰没有道歉,米莉也全程不说话,导演一个头两个大,只有陈歌浑身轻松。
剧组里的这场风波就这样被邵娟娟强行按下去了,剧组外也没听到什么风声,估计邵娟娟已经把媒体那边安排妥了,否则于明辰这个吃个叉烧都会被抓拍的大明星在剧组里发威不可能一点新闻都没有。
总之,戏还要继续拍下去,直白的台词,没有任何特色的人物,陈歌想要改动剧本都不好改,因为整个剧本的人物都像是一个模板里刻出来的,高兴的时候哈哈大笑,不高兴的时候就噘嘴冷哼,如果陈歌一改,那立马就是一群土狗里窜出来一只哈士奇,要多别扭就有多别扭。
《青春学院》这部戏开机的时候已经是农历十一月末了,也就是说还有一个来月的时间就要过年了。
按照邵娟娟的安排,这部戏总共二十集,年前拍完,年初制作,然后一月末进行放映。
一部二十集的电视剧,一个月拍完,陈歌还是第一次遇到,但是这种情况在香江并不少见。
在香江,除非是各大电视台的大制作,否则一般一部电视剧的拍摄时间就是一到两个月,而且这还是包括了后期制作在内。
在内地,一部二十集的电视剧一般都得拍三个月左右,这还不包括后期制作,两个地方之所以差距这么大,一来是香江的剧组拍摄经验更丰富,拍起来更有效率,二来,香江的电视剧没有内地制作的那么精细。
如今的内地,电视剧正处于黄金时代,所以内地拍摄电视剧的时候制作会更精致一些,而在香江,电视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香江是电影的时代,有些香江人的家里根本没有电视机,但是他们依然会攒钱定期去电影院看电影。
经历了上次的风波之后,米莉的演技虽然没怎么提高,但是失误却越来越少了,一开始的几天她还是会出现几次忘词或者节奏配合不及时的情况,但是剧组磨合期过了之后,这种情况就越来越少,显然已经进入了状态。
这部戏对演技根本没什么要求,基本上只要能念台词,随便来一个高中生都能出演,对于陈歌和于明辰来说自然没什么困难的地方,所以当米莉进入状态之后,剧组的拍摄进度猛然加速,原本磨合期一天拍四五个镜头,加速之后,一天至少拍十个镜头以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歌就这样维持在剧组和公寓的两点一线上,眼看这部戏就要提前拍完,邵娟娟准备的宣传计划也要开始了。
这一天,陈歌照常来到剧组,如今剧组的拍摄计划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十,预估还有不到一个星期就能拍完。
这部戏的拍摄过程对陈歌来说极为枯燥,所以一般他拍完了自己的戏份之后,都会去学校的图书馆找几本书看看。
今天他来到图书室,顺手从书柜里抽出了一本比较厚的书,等他坐下来之后,把手里的书放在桌面上一看,竟然是一本英文书。
关于英语,陈歌依然还在背培训班拿回来的教材,虽然这些纸张上的句子他已经背过一遍了,但是他当时完全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而且背完又忘了,现在他都是在公寓里抽时间慢慢背,一句一句的,不论是发音还是句意他都会仔细琢磨,一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现在的陈歌怎么说也能认识几百个英文单词,所以对于眼前的这本书还是能连蒙带猜的读一读,不过当他看到书名的时候,他就不打算读这本书了,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叫《圣经》。
咔嚓——
就在陈歌准备换一本书的时候,图书室的门被人打开了,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男人走了进来。
“您好,陈先生。”眼镜男一进门就把目光看向了陈歌。
“你好,请问你是……”陈歌有些疑惑,他在剧组少说也有大半个月了,可是好像并没有见过眼前的这个人。
“陈先生,我是《文汇报》的记者黄栋,来这里是希望对您进行一次采访,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年轻记者说道。
采访陈歌想了想,觉得这应该是邵娟娟安排的宣传计划,于是他缓缓点头,答应了对方的采访请求。
“陈先生,听闻《青春学院》这部戏的投资高达两千万港币,不知道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
果然,年轻记者一开口问的就是关于《青春学院》的问题。
“没错,这个消息属实。”
陈歌一听这个问题,心里不由得感到有些好笑,想想光一个于明辰的片酬就得上千万,两千万的投资还用得着质疑吗?
“咦?陈先生你还喜欢看《圣经》没想到您一个内地人也会对这个感兴趣!”
就在陈歌准备等着年轻记者下一个问题的时候,这位年轻的男记者突然把话题歪到了《圣经》上。
校长办公室里,此时已经被改成了一个临时的会客室,邵娟娟坐在办公椅上,位于主位,于明辰和米莉分别坐在她的两侧,而正对面坐着的是陈歌和这部戏的导演。
说起来也是可笑,陈歌到现在也不知道导演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从湾湾那边过来的,讲着一口带着怪味的香江话,看起来人挺和气的,拍了两天的戏也没有见他发过脾气,如今两个人坐到一块,也算是难兄难弟了。
很明显,邵娟娟是为了于明辰和米莉的事情来的,不过剧组里的一个小矛盾竟然直接惊动了邵娟娟这尊大佛,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抱歉,米莉给你们添麻烦了。”
原本办公室内的气氛就很诡异,邵娟娟这一开口,顿时让气氛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邵娟娟这是什么意思?听这话,她和米莉关系不浅啊!陈歌诧异的看了看邵娟娟,又看了看一直低着头的米莉。
听出这句话意思的不仅仅是陈歌,坐在他身旁的导演也一脸诧异的看了看米莉,只有于明辰依然阴沉着脸,静静的坐在那里眼皮都没动一下。
“其实这部戏的女主演我本来打算找张曼玲来演的,但是米莉我是我的表妹,她一直哭着求着我想要演这部戏,我这才不得已的答应了她,所以她有什么表现不好的地方,几位可以直接找我反应,我一定会让米莉改的。”邵娟娟看了看众人,一脸客气的说道。
听到她这番话,于明辰终于反应过来,他先是惊讶的看了米莉一眼,又看了看邵娟娟,然后低下头,一句话也没说。
陈歌从邵娟娟的话里得到了很多信息,比如说米莉是邵娟娟的表妹,还有一个就是她力挺米莉做女主演,至于张曼玲什么的,陈歌只当邵娟娟是随便说说,听一听邵娟娟那句话,“如果表现不好就会让米莉改”,是“改”而不是“换人”,这就说明不论米莉的表现好不好,邵娟娟都会让她做女主演!
这下可有趣了,陈歌看着米莉和于明辰,心里暗暗发笑。
之前片场上于明辰一顿呵斥,显然是想要邵娟娟换掉米莉这个女主演,但是现在邵娟娟发话了,女主演必须是米莉,而于明辰又没法违逆邵娟娟的意思,毕竟他拍这部戏就是要和邵娟娟拉关系的。
但是片场上的事情发生之后,于明辰和米莉之间已经发生了矛盾,这个矛盾可不是邵娟娟一番劝解能够解得开的,即使两人表面装作不在意的模样,但是心里怎么想的就没人知道了。
男女主演之间出现裂痕,而且这戏还不得不继续拍下去,连换角的可能都没有,估计这时候导演已经开始头疼了吧!
想到这里,陈歌偷瞄了一眼身旁的导演,发现他果然有些愁眉不展。
事实上同样愁眉不展的还有于明辰,他一开始还以为米莉就是个来自邵氏表演班的普通演员,所以才毫无顾忌的开口训斥,但是没想到对方竟然是邵娟娟的表妹!
既然你是邵娟娟的表妹,那就应该早点说啊!如果早知道你的身份,即使你表现的再差我也不会说一句话的啊!于明辰心里抱怨道。
现在的于明辰有些骑虎难下,米莉本来就是个新人,即使忘词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他开口训斥对方就有些过分了,所以现在他最好能道个歉,但是他是谁他是香江四小生之首啊!他要是道了歉,以后传出去,那他这个四小生就不用当了。
看着于明辰纠结的表情,陈歌不由得感叹,其实这件事的源头归根结底还是米莉社会经验不足,当初陈歌第一次跟组面试的时候,就主动抬出了他师傅杨守河的名号,为的就是防止现在这种情况发生,有了靠山,千万不能藏着掖着,如果米莉早就说明自己的身份,于明辰绝对不敢呵斥她,现在好了,搞得两人都骑虎难下,即使邵娟娟来了也没什么好办法。
最终这次商谈还是无果而终,于明辰没有道歉,米莉也全程不说话,导演一个头两个大,只有陈歌浑身轻松。
剧组里的这场风波就这样被邵娟娟强行按下去了,剧组外也没听到什么风声,估计邵娟娟已经把媒体那边安排妥了,否则于明辰这个吃个叉烧都会被抓拍的大明星在剧组里发威不可能一点新闻都没有。
总之,戏还要继续拍下去,直白的台词,没有任何特色的人物,陈歌想要改动剧本都不好改,因为整个剧本的人物都像是一个模板里刻出来的,高兴的时候哈哈大笑,不高兴的时候就噘嘴冷哼,如果陈歌一改,那立马就是一群土狗里窜出来一只哈士奇,要多别扭就有多别扭。
《青春学院》这部戏开机的时候已经是农历十一月末了,也就是说还有一个来月的时间就要过年了。
按照邵娟娟的安排,这部戏总共二十集,年前拍完,年初制作,然后一月末进行放映。
一部二十集的电视剧,一个月拍完,陈歌还是第一次遇到,但是这种情况在香江并不少见。
在香江,除非是各大电视台的大制作,否则一般一部电视剧的拍摄时间就是一到两个月,而且这还是包括了后期制作在内。
在内地,一部二十集的电视剧一般都得拍三个月左右,这还不包括后期制作,两个地方之所以差距这么大,一来是香江的剧组拍摄经验更丰富,拍起来更有效率,二来,香江的电视剧没有内地制作的那么精细。
如今的内地,电视剧正处于黄金时代,所以内地拍摄电视剧的时候制作会更精致一些,而在香江,电视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香江是电影的时代,有些香江人的家里根本没有电视机,但是他们依然会攒钱定期去电影院看电影。
经历了上次的风波之后,米莉的演技虽然没怎么提高,但是失误却越来越少了,一开始的几天她还是会出现几次忘词或者节奏配合不及时的情况,但是剧组磨合期过了之后,这种情况就越来越少,显然已经进入了状态。
这部戏对演技根本没什么要求,基本上只要能念台词,随便来一个高中生都能出演,对于陈歌和于明辰来说自然没什么困难的地方,所以当米莉进入状态之后,剧组的拍摄进度猛然加速,原本磨合期一天拍四五个镜头,加速之后,一天至少拍十个镜头以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歌就这样维持在剧组和公寓的两点一线上,眼看这部戏就要提前拍完,邵娟娟准备的宣传计划也要开始了。
这一天,陈歌照常来到剧组,如今剧组的拍摄计划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十,预估还有不到一个星期就能拍完。
这部戏的拍摄过程对陈歌来说极为枯燥,所以一般他拍完了自己的戏份之后,都会去学校的图书馆找几本书看看。
今天他来到图书室,顺手从书柜里抽出了一本比较厚的书,等他坐下来之后,把手里的书放在桌面上一看,竟然是一本英文书。
关于英语,陈歌依然还在背培训班拿回来的教材,虽然这些纸张上的句子他已经背过一遍了,但是他当时完全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而且背完又忘了,现在他都是在公寓里抽时间慢慢背,一句一句的,不论是发音还是句意他都会仔细琢磨,一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现在的陈歌怎么说也能认识几百个英文单词,所以对于眼前的这本书还是能连蒙带猜的读一读,不过当他看到书名的时候,他就不打算读这本书了,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叫《圣经》。
咔嚓——
就在陈歌准备换一本书的时候,图书室的门被人打开了,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男人走了进来。
“您好,陈先生。”眼镜男一进门就把目光看向了陈歌。
“你好,请问你是……”陈歌有些疑惑,他在剧组少说也有大半个月了,可是好像并没有见过眼前的这个人。
“陈先生,我是《文汇报》的记者黄栋,来这里是希望对您进行一次采访,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年轻记者说道。
采访陈歌想了想,觉得这应该是邵娟娟安排的宣传计划,于是他缓缓点头,答应了对方的采访请求。
“陈先生,听闻《青春学院》这部戏的投资高达两千万港币,不知道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
果然,年轻记者一开口问的就是关于《青春学院》的问题。
“没错,这个消息属实。”
陈歌一听这个问题,心里不由得感到有些好笑,想想光一个于明辰的片酬就得上千万,两千万的投资还用得着质疑吗?
“咦?陈先生你还喜欢看《圣经》没想到您一个内地人也会对这个感兴趣!”
就在陈歌准备等着年轻记者下一个问题的时候,这位年轻的男记者突然把话题歪到了《圣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