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楚了!清楚了!我觉得就是这个原因!太神奇了!原来从头到尾都牵着日军的鼻子在走!不过短时间内能够把一个装甲师投送到这么远的距离,实在是不容易!”虽然对彭小文这小子的张扬一直看不惯,但是何应钦此刻还是觉得兴奋!
蒋介石也发现研究彭小文的战术越来越又意思,他有感而发道:“可惜纬国不在这里,不然的话他也可以好好学习学习!”
蒋纬国从德国回来之后跟他说了许多装甲作战的事情,蒋介石也知道了这个“重装备远程投送能力”的概念,重装备远程投送能力是一个国家快速反应能力的标志,也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当然这些都是理论。
从军事和战术的层面来说,蒋纬国比蒋介石高出数倍,但是蒋纬国无疑只适合从事军事而不适宜从事政治,大陆方面对蒋纬国介绍大多是八卦层面,比如蒋纬国的亲爹到底是谁。不过台湾军方和军事学术领域对蒋纬国评价甚高,把他称为**中的辛弃疾和**中的古德里安,并不完全是拍马屁!不过现在蒋纬国还年轻,比彭小文还要小2岁。
看到打断了一下,何应钦就不说了,蒋介石道:“敬之,看出什么来了,说来听听!”
(二)
彭小文气势汹汹地从粤西大造声势诱导日军相信他要对广州进行“坦克闪击”,使日军向广州以西加强防御之后,粤东地区更加空虚,现在可以看出,彭小文的空中压制还有一个重要的意图,那就是扼制住日军无法有效从广州战区派出侦察机!
然后这个乱哄哄的“争夺指挥权”,不过这次不是“声东击西”而是“瞒天过海”,日军意识到了**会从粤北增兵,却忽略了他是以此乱象,运用自己成熟的工兵能力和辎重运输能力,将大批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运送到了粤北的清远地区!
看出来的时候,彭小文已经开始行动。
此次对广州的“链式防御阵地”所实施的自然不是正面袭击,而是结合德国打击法国马其诺防线的战术所实施的侧翼卷击!三个打击点已经确定,邱清泉装甲纵队在三水正面大张旗鼓的“火力侦察”,牵制并消耗和折磨日军!
日军在粤东只有2个师团的兵力,此时四分之三的兵力在那个“链式防线”上,交通线切断之后,汕头、潮州、汕尾、惠州、海陆丰、东莞、深圳各个城市里能够分摊到多少兵力?高敬亭纵队和游击兵团缺乏攻城重火力,因此执行围困,等到机械化部队调上去之后,必然所向披靡!杜聿明郑洞国带领机械化部队却从清远直下增城,将绕开广州那道坚固的防线,风卷残云般南下,直取博罗、惠州!
而戴安澜装甲纵队的战术,采用的是“单翼卷击”!
所谓卷击,是指突入敌防御阵地时向突破口两侧实施的包围攻击。目的是扩大突破口,攻歼两侧的敌人,发展突破的胜利。
戴安澜装甲纵队的背后,跟随的是纵队两个步兵团,还有第62军加强过来的两个师!
打击方向绕开白云山第一道防线,直接从背后打击日军近卫混成旅团的第三道防线!而整个的打击也是分布层次,重炮部队将那些反坦克阵地炸成一堆瓦砾!
然后坦克呼啸着冲上阵地几乎顶着日军碉堡的脑门开炮,一炮下去。漫天的砖石碎片和残肢碎体|卫旅团又如何?诺门坎的悲剧在广州,谁说不能重新上演一次?
卷击作战有几个注意,第一行动要迅猛,要与向纵深发展进攻的部队相配合,第二注意粉碎敌封闭突破口的行动和向己方翼侧实施的反冲击,第三要加强翼侧的掩护。
迅猛自不必提,戴安澜的装甲纵队有1个重炮团,集中向日军的中央主据点进行轰炸,装甲纵队有2个战车团,每个战车团下辖9个战车连,每个连10辆坦克,9辆主战坦克和一辆连长指挥车,每个排3辆,一辆苏制t-26和两辆美制坦克。
(三)
“单翼卷击”只是笼统的战术,而且彭小文知道t-26和这个没有改装的美制m3坦克的缺陷到底在哪里!自然也知道优势在哪里!
此时的美制坦克,是还没有改装的m3,也就是以后改装被英国买去命名为“格兰特将军”的那个型号,不过现在它的编号叫做m1,m2是1939年6月开始生产,m3是1940年才开始生产的,这个m1总共也就是生产了500多辆,而且在二战之中进行了相当大的改装。
现在的这个m1坦克是在二战前生产的,有非常大的缺陷,比气后来的改进型差了很多。比如现在的主炮只是37口径炮,直到德国全面侵占法国之后美国才开始改成75口径,实际上这个只是火力不够,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缺陷,同时代的苏制t-26a也是37口径炮。
要是真讲起来缺陷的话,这个坦克根本就是一堆废铁,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彭小文根本连考虑都不会考虑!
这辆美制m1坦克的设计思路不是用来进行坦克会战,而是用来对付步兵的,与一般的坦克不同,这个坦克以前巴顿将军在训练的时候曾经详细形容过,坦克没有瞭望孔也没有通讯设备,驾驶员抹黑操作,那怎么操作?
炮塔顶部有1个小指挥塔,指挥塔的观察员探出身体充当驾驶员的眼睛,用靴子踢踢驾驶员的右肩,就往右边转向,踢踢驾驶员的左肩,就向左边转向,拍拍驾驶员的脑袋,就是停止的讯号,现在听起来简直是扯淡,可是这个坦克当时的确就是这样!
第二大缺陷是现在的m1车体和炮塔主要采用铆接,一旦被击中,铆钉就被震得象霰弹一样在坦克里到处横飞。这个毛病,许多改装的美国m3坦克都依然存在!
还有第三个缺陷吗?有的,而且这个缺陷相当**!这辆坦克战斗成员4人,但是**的配置了5挺7.62口径的机枪,1挺安装在火炮右侧,1挺安装在车体前部右侧,2挺安装在车体两侧机枪座内,1挺安装在炮塔顶部。还有一门37主炮。
一个指挥员,一个驾驶员,一个炮手,还有一个哥们不知道他怎么操作这5挺机枪!幸亏这是美国的产品,如果是中国设计的估计这个设计师,肯定是要被怀疑是拿了哪个机枪制造公司的回扣了!
弄到中国来自然需要改装,这首先就是给坦克开出来瞭望窗,前面开一道缝,让驾驶员可以有130度的视角,然后把每辆坦克卸下来3挺机枪,留出空隙来加装一套通讯系统,指挥员可以通过耳脉对驾驶员、炮手和机枪手下达指令,同时一个连10辆坦克可以在300米之内听从连长指挥车的调动!
连级别指挥车只有一挺机枪和一门主炮,但是装置两套通讯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协同指挥,每三个连之中有一个营级指挥车,除了指挥自己连的9辆直接战斗战车之外,还需要随时协调周边的战车。
总而言之,坦克这个玩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活,杜聿明、邱清泉、廖耀湘和郑洞国都是科班出身,因此他们才能够带出来这些坦克兵,两个战车团中的这些坦克兵,那可个顶个的都是人尖子!
至于t-26,毫无疑问比美制的这种m1要强的很多,这种型号是t-26a,同样是37火炮,配备2挺机枪,比起美制坦克,t-26a可以跨越1.73米宽度的战壕、涉水深度0.76米,可以越过0.73米的障碍,最大行程比美制m1高出一倍,能够达到225公里,越野情况下也能达到150公里,重量比只有1.27吨左右的美制坦克重了将近10倍,达到10.2吨!
老毛子真他娘的实在!人家把这个t-26称为“轻型坦克”!难怪日本的那些被叫做“豆战车”!
对于中国来说,有就比没有好,况且武器装备是重要因素却不是决定因素,起决定因素的是战术,是人!远近结合、长短结合、轻重结合,这种组合对付日军,已经比当年的二十九军大刀队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一辆坦克的优劣,在于机动性、火力和装甲三项指标,自然还有看怎么作战以及跟谁作战,解决了视线和通讯问题之后,美制坦克机动性强,火力相当,t-26则是装甲比美制m1要优越!
因此t-26用于主攻,相当于主战坦克,两侧两辆美制m1则作为保护坦克,形成一个三角形,主要使用机枪打击试图用燃烧瓶和手榴弹袭击主战坦克的日军单兵!
每个连以一个排三辆坦克为一个主战小组,有不同的阵型,正三角、倒三角、横队、纵队、斜线,由连级指挥车负责下达命令和协调。qiuyelou 平板电子书
(四)
结合着装备特点和指挥特点,对日军的打击自然要选择变化方向!
日军的每个据点中心的反坦克炮是打击的重点,实际上日军的反坦克炮配备非常少,因为他们跟中国作战,哪里用的上反坦克!这次发疯似的调上来89门反坦克炮搞的这个铁桶大阵,彭小文也有办法破解!
首先就是重炮兵与坦克的协同,选择这种天气首先就是避免日军的空中战术支援,形成射程的优势,先用重炮清理日军据点群中的炮阵地然后再实施冲锋!
接下来就是运用机动性和火力优势,向日军一个据点群发起冲锋一般选择采用中央的主战小组实施近程精确火力打击,两个小组左右两翼采用中远程压制射击的战术,在主战小组冲击的时候,两翼6门37炮各自发射5发炮弹掩护,机枪不停顿的射击形成一道火网,确保主战小组的主战战车可以顶着许子的脑门开火!
在接近日军据点群得时候,根据指挥车的指挥,三辆主战战车可以共同冲击,组成一个主战三角队形,冲上去连打击带碾轧,快速通过据点群,主要任务是搜索和收拾没有被消灭的炮阵地,这还只是第一波次!
第二波次冲上来收拾主碉堡和各个明碉!第三波次就是把暗堡干掉,三波攻击根本就不停顿,一个战车团就这样风驰电掣地冲过阵地!
第四波次带着步兵过来巩固阵地s续步兵陆续通过,随后工兵开始将阵地进行修复和整理,然后部队迅速从缺口楔入纵深!
的确日军有89门反坦克炮,但是分布在三道防线将近六十个据点上,日军的惯性思维中,坦克就是掩护步兵的一个盾牌,就连徐庭瑶的装甲部队,由于第一次出击没有强调步坦协同而在淞沪会战中全军覆没,他后来带的部队,也是强调“步坦协同”!
这种侧翼卷击,彭小文又一次剽窃了后世的战术,这套战术现在还没有人打出来过!等到这一仗打完之后,看那些“坦克战专家”怎么说!
针对日军的链式防御,彭小文这一个装甲纵队有2个战车团,18个战车连,担任侧翼卷击的戴安澜装甲纵队坦克数量高达180多辆!
采用双小组两翼钳击的方式,两个战车连为一个波次向一个据点进行打击,这种火力配合到打击的突然性,用两个战车团欺负日军一个双中队级别的据点,日军根本就接不起这个招!
180辆坦克分成3个波次,凶猛地直插纵深!从白云山背后的第三道阵地切入,重炮部队就干掉了日军的炮阵地,第一波次冲击上去的时候,几乎就是在几十米的距离顶着日军碉堡的脑门开火!
37炮打坦克威力一般,但是如此近的距离揍日军的碉堡还是毫无问题!炮声响起,砖石的碎片和残肢碎体被气浪高高抛起!试图冲出碉堡采用自杀式袭击的日军被密集的机枪子弹直接打碎掉!
t-26坦克轰隆隆地从据点群上碾过,履带上的日军的血肉依稀可见!
“我们不但要枪崩了那些狗娘养的,我们还要掏出他们的内脏润滑我们的履带!我们要揪住敌人的头发,猛踢他们的屁股,我们要把他们打的魂飞魄散!屁滚尿流!”这是巴顿将军的豪言,当隆隆的铁流席卷日军阵地的时候,我们现在也有资格这么说!
(五)
第62军的两个师以营为单位打散,戴安澜的两个步兵补充团其中一个团拆分为九个连,每个连带领第62军的一个营,同样也是多波次迅速向纵深冲锋!
第一个营将战旗插上阵地之后停下,第二个营和第三个营越过阵地向前追赶坦克!第62军的这些士兵们兴奋的扯着嗓子高喊,但是他们的嗓子都喊哑了也没法压得过坦克集群轰鸣的声音,也没法压得过密集的炮弹和机枪子弹的声音!
那也要高喊,那也要欢呼!冲啊!冲上前去z上这道滚滚的铁流!
这支近卫混成旅团是日军近卫师团的第1旅团加上一支近卫炮兵联队合编的。近卫第1旅团的部队是近卫第1联队和近卫第2联队!
近卫师团的前身,是明治天皇推翻幕府重建皇权的“御亲兵”,在日本,被配属在近卫师团的士兵也被世人看作是精英。如果身边有亲戚在近卫师团服役的话,那么这家人就会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感觉,那种自豪感也不用说了。
日本人的“自豪”是建立在中国人的痛苦之上的,这一支近卫师团的历史,尤其是此时的近卫混成旅团的第1联队,他们的“荣耀”历史就是中国苦难的历史!
甲午战争,这支近卫师团第1联队的足迹,踏上了辽东半岛、冲绳、台湾的基隆、台北、台南!日俄战争,这支近卫师团第1联队参加了辽阳、沙河、奉天三次会战。
就在发动进攻的同时,彭小文再发通电,要求彻底歼灭日军近卫混成旅团的第1联队!
“收复广州之战的全体将士们!你们当面之敌,是号称日军最精锐的近卫师团第1旅团第1联队!他们是全体中国人的死敌!从甲午战争开始,他们的铁蹄踏上过中国大陆、琉球群岛和台湾,他们的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他们的自豪和荣耀,全部都是中国人的痛苦的堆积!”这即是通电,又是战斗檄文!
“今天,向广州发起进攻的主力部队,是从淞沪会战中走下来的部队,是从南京保卫战中走下来的部队,是从徐州血火、武汉废墟中走出来的部队!我们的死难战友们告诉我们,我们死难的同胞告诉我们,日军号称最精锐的近卫师团第1旅团第1联队,他们必须在广州覆灭!他们必须死在我们的手里!”
“英勇的装甲部队,冲上前去,用敌人的内脏润滑你们的履带!弟兄们,你们还等什么!冲锋的嚎叫已经吹响,仇敌就在前方,他们已经被我们的怒火和铁流包围,他们已经无路可退!”
“此电特别通告!我军将士,无论任何理由,均不得接受近卫师团第1联队的投降,务必将其全部击毙!弟兄们!为了苦难的民族,为了千千万万死难的通报,冲锋!杀敌!”
这个通电发出之后,诸多反应不一,张发奎左等右等也等不到何应钦的电报,他抓起电话直接打给彭小文,破口大骂道:“彭小文!你个小***还要不要援兵!我不管你什么理由不先找我,这笔帐回头再跟你算!现在你给我听着!除了第54军之外,其余部队你可以全部直接向各师下达命令!”
彭小文惊诧道:“张司令,不可能啊!我第一份电报就发给您了!难道您没收到?”
张发奎骂道:“***!居然有这种事情?”
摔了电话以后张发奎喊道:“把机要处长给老子喊过来,他娘的不用喊了,直接给我把他毙了!”
余汉谋和张达慌忙跑进来劝解,张发奎喊道:“愣在这里干什么,还不快去下达命令,让彭小文把仗打完了你们去给许子收尸啊!”
(六)
这次通电有两个版本,向前线战士们发布的是“恶魔版本”,还有一个修正版本,为了避免国际舆论有可能的“不得接受投降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谴责,彭小文发布的第二个版本是“人道版本”:
前时所发不得接受日军近卫师团第一联队投降的声明,为避免误伤,特作以下补充,“不接受投降”暂时仅陷于近卫第一联队,该声明对日军其它部队不同时适用,各部队需要认真甄别!
同时电告日军士兵,向**将士投降的时候需要严格注意以下内容:
凡日军投降,姿势必须严格注意,必须高举双手,双膝跪地,口中用汉语高喊:“我不是无恶不作的近卫第一联队,我不是无恶不作的近卫第一联队!”
特别提示,发音一定要标准,吐字一定要清晰,姿势也一定要准确,不得让**士兵认为有敌意或者诈降的嫌疑!以上动作希望日军士兵闲暇时间多多练习!
余怒未消的张发奎看到这个“人道版本”,被这个巨大的反差折腾的脑袋发懵!他抬头看的时候,发现张达正在帮余汉谋捶背,张发奎问道:“余司令这是怎么了?”
张达哭笑不得的说:“余司令笑的一口气没调匀,差点背过去!”
可想而知各方面看到这个通电的表情,还在生彭小文气的张发奎和余汉谋,他们差点笑的背过气去,薛岳和罗卓英以及众多将领会是什么表情,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要是日本鬼子真的象彭小文说的这个动作,会不会让大家笑的没有力气去抓俘虏!
笑不出来的,恐怕只有许子了!西尾寿造和板垣征四郎在南京的中国派遣军总部象被放掉了气的皮球,郴州通电、舆论误导、空军夜袭、海上突击、切断交通、空中扼制、意外迂回、侧翼卷击、铁流集群,弄了个格杀勿论之后还弄个投降须知。
樱花季节的成员们一个个垂头丧气,他们什么都没有判断出来,而且他们现在根本就不知道彭小文还有什么招数没用出来,他们能做的,就是看着这股铁流,风卷残云般席卷着粤东大地!
而那股铁流正势不可挡,汹涌奔腾!
“清楚了!清楚了!我觉得就是这个原因!太神奇了!原来从头到尾都牵着日军的鼻子在走!不过短时间内能够把一个装甲师投送到这么远的距离,实在是不容易!”虽然对彭小文这小子的张扬一直看不惯,但是何应钦此刻还是觉得兴奋!
蒋介石也发现研究彭小文的战术越来越又意思,他有感而发道:“可惜纬国不在这里,不然的话他也可以好好学习学习!”
蒋纬国从德国回来之后跟他说了许多装甲作战的事情,蒋介石也知道了这个“重装备远程投送能力”的概念,重装备远程投送能力是一个国家快速反应能力的标志,也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当然这些都是理论。
从军事和战术的层面来说,蒋纬国比蒋介石高出数倍,但是蒋纬国无疑只适合从事军事而不适宜从事政治,大陆方面对蒋纬国介绍大多是八卦层面,比如蒋纬国的亲爹到底是谁。不过台湾军方和军事学术领域对蒋纬国评价甚高,把他称为**中的辛弃疾和**中的古德里安,并不完全是拍马屁!不过现在蒋纬国还年轻,比彭小文还要小2岁。
看到打断了一下,何应钦就不说了,蒋介石道:“敬之,看出什么来了,说来听听!”
(二)
彭小文气势汹汹地从粤西大造声势诱导日军相信他要对广州进行“坦克闪击”,使日军向广州以西加强防御之后,粤东地区更加空虚,现在可以看出,彭小文的空中压制还有一个重要的意图,那就是扼制住日军无法有效从广州战区派出侦察机!
然后这个乱哄哄的“争夺指挥权”,不过这次不是“声东击西”而是“瞒天过海”,日军意识到了**会从粤北增兵,却忽略了他是以此乱象,运用自己成熟的工兵能力和辎重运输能力,将大批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运送到了粤北的清远地区!
看出来的时候,彭小文已经开始行动。
此次对广州的“链式防御阵地”所实施的自然不是正面袭击,而是结合德国打击法国马其诺防线的战术所实施的侧翼卷击!三个打击点已经确定,邱清泉装甲纵队在三水正面大张旗鼓的“火力侦察”,牵制并消耗和折磨日军!
日军在粤东只有2个师团的兵力,此时四分之三的兵力在那个“链式防线”上,交通线切断之后,汕头、潮州、汕尾、惠州、海陆丰、东莞、深圳各个城市里能够分摊到多少兵力?高敬亭纵队和游击兵团缺乏攻城重火力,因此执行围困,等到机械化部队调上去之后,必然所向披靡!杜聿明郑洞国带领机械化部队却从清远直下增城,将绕开广州那道坚固的防线,风卷残云般南下,直取博罗、惠州!
而戴安澜装甲纵队的战术,采用的是“单翼卷击”!
所谓卷击,是指突入敌防御阵地时向突破口两侧实施的包围攻击。目的是扩大突破口,攻歼两侧的敌人,发展突破的胜利。
戴安澜装甲纵队的背后,跟随的是纵队两个步兵团,还有第62军加强过来的两个师!
打击方向绕开白云山第一道防线,直接从背后打击日军近卫混成旅团的第三道防线!而整个的打击也是分布层次,重炮部队将那些反坦克阵地炸成一堆瓦砾!
然后坦克呼啸着冲上阵地几乎顶着日军碉堡的脑门开炮,一炮下去。漫天的砖石碎片和残肢碎体|卫旅团又如何?诺门坎的悲剧在广州,谁说不能重新上演一次?
卷击作战有几个注意,第一行动要迅猛,要与向纵深发展进攻的部队相配合,第二注意粉碎敌封闭突破口的行动和向己方翼侧实施的反冲击,第三要加强翼侧的掩护。
迅猛自不必提,戴安澜的装甲纵队有1个重炮团,集中向日军的中央主据点进行轰炸,装甲纵队有2个战车团,每个战车团下辖9个战车连,每个连10辆坦克,9辆主战坦克和一辆连长指挥车,每个排3辆,一辆苏制t-26和两辆美制坦克。
(三)
“单翼卷击”只是笼统的战术,而且彭小文知道t-26和这个没有改装的美制m3坦克的缺陷到底在哪里!自然也知道优势在哪里!
此时的美制坦克,是还没有改装的m3,也就是以后改装被英国买去命名为“格兰特将军”的那个型号,不过现在它的编号叫做m1,m2是1939年6月开始生产,m3是1940年才开始生产的,这个m1总共也就是生产了500多辆,而且在二战之中进行了相当大的改装。
现在的这个m1坦克是在二战前生产的,有非常大的缺陷,比气后来的改进型差了很多。比如现在的主炮只是37口径炮,直到德国全面侵占法国之后美国才开始改成75口径,实际上这个只是火力不够,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缺陷,同时代的苏制t-26a也是37口径炮。
要是真讲起来缺陷的话,这个坦克根本就是一堆废铁,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彭小文根本连考虑都不会考虑!
这辆美制m1坦克的设计思路不是用来进行坦克会战,而是用来对付步兵的,与一般的坦克不同,这个坦克以前巴顿将军在训练的时候曾经详细形容过,坦克没有瞭望孔也没有通讯设备,驾驶员抹黑操作,那怎么操作?
炮塔顶部有1个小指挥塔,指挥塔的观察员探出身体充当驾驶员的眼睛,用靴子踢踢驾驶员的右肩,就往右边转向,踢踢驾驶员的左肩,就向左边转向,拍拍驾驶员的脑袋,就是停止的讯号,现在听起来简直是扯淡,可是这个坦克当时的确就是这样!
第二大缺陷是现在的m1车体和炮塔主要采用铆接,一旦被击中,铆钉就被震得象霰弹一样在坦克里到处横飞。这个毛病,许多改装的美国m3坦克都依然存在!
还有第三个缺陷吗?有的,而且这个缺陷相当**!这辆坦克战斗成员4人,但是**的配置了5挺7.62口径的机枪,1挺安装在火炮右侧,1挺安装在车体前部右侧,2挺安装在车体两侧机枪座内,1挺安装在炮塔顶部。还有一门37主炮。
一个指挥员,一个驾驶员,一个炮手,还有一个哥们不知道他怎么操作这5挺机枪!幸亏这是美国的产品,如果是中国设计的估计这个设计师,肯定是要被怀疑是拿了哪个机枪制造公司的回扣了!
弄到中国来自然需要改装,这首先就是给坦克开出来瞭望窗,前面开一道缝,让驾驶员可以有130度的视角,然后把每辆坦克卸下来3挺机枪,留出空隙来加装一套通讯系统,指挥员可以通过耳脉对驾驶员、炮手和机枪手下达指令,同时一个连10辆坦克可以在300米之内听从连长指挥车的调动!
连级别指挥车只有一挺机枪和一门主炮,但是装置两套通讯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协同指挥,每三个连之中有一个营级指挥车,除了指挥自己连的9辆直接战斗战车之外,还需要随时协调周边的战车。
总而言之,坦克这个玩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活,杜聿明、邱清泉、廖耀湘和郑洞国都是科班出身,因此他们才能够带出来这些坦克兵,两个战车团中的这些坦克兵,那可个顶个的都是人尖子!
至于t-26,毫无疑问比美制的这种m1要强的很多,这种型号是t-26a,同样是37火炮,配备2挺机枪,比起美制坦克,t-26a可以跨越1.73米宽度的战壕、涉水深度0.76米,可以越过0.73米的障碍,最大行程比美制m1高出一倍,能够达到225公里,越野情况下也能达到150公里,重量比只有1.27吨左右的美制坦克重了将近10倍,达到10.2吨!
老毛子真他娘的实在!人家把这个t-26称为“轻型坦克”!难怪日本的那些被叫做“豆战车”!
对于中国来说,有就比没有好,况且武器装备是重要因素却不是决定因素,起决定因素的是战术,是人!远近结合、长短结合、轻重结合,这种组合对付日军,已经比当年的二十九军大刀队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一辆坦克的优劣,在于机动性、火力和装甲三项指标,自然还有看怎么作战以及跟谁作战,解决了视线和通讯问题之后,美制坦克机动性强,火力相当,t-26则是装甲比美制m1要优越!
因此t-26用于主攻,相当于主战坦克,两侧两辆美制m1则作为保护坦克,形成一个三角形,主要使用机枪打击试图用燃烧瓶和手榴弹袭击主战坦克的日军单兵!
每个连以一个排三辆坦克为一个主战小组,有不同的阵型,正三角、倒三角、横队、纵队、斜线,由连级指挥车负责下达命令和协调。qiuyelou 平板电子书
(四)
结合着装备特点和指挥特点,对日军的打击自然要选择变化方向!
日军的每个据点中心的反坦克炮是打击的重点,实际上日军的反坦克炮配备非常少,因为他们跟中国作战,哪里用的上反坦克!这次发疯似的调上来89门反坦克炮搞的这个铁桶大阵,彭小文也有办法破解!
首先就是重炮兵与坦克的协同,选择这种天气首先就是避免日军的空中战术支援,形成射程的优势,先用重炮清理日军据点群中的炮阵地然后再实施冲锋!
接下来就是运用机动性和火力优势,向日军一个据点群发起冲锋一般选择采用中央的主战小组实施近程精确火力打击,两个小组左右两翼采用中远程压制射击的战术,在主战小组冲击的时候,两翼6门37炮各自发射5发炮弹掩护,机枪不停顿的射击形成一道火网,确保主战小组的主战战车可以顶着许子的脑门开火!
在接近日军据点群得时候,根据指挥车的指挥,三辆主战战车可以共同冲击,组成一个主战三角队形,冲上去连打击带碾轧,快速通过据点群,主要任务是搜索和收拾没有被消灭的炮阵地,这还只是第一波次!
第二波次冲上来收拾主碉堡和各个明碉!第三波次就是把暗堡干掉,三波攻击根本就不停顿,一个战车团就这样风驰电掣地冲过阵地!
第四波次带着步兵过来巩固阵地s续步兵陆续通过,随后工兵开始将阵地进行修复和整理,然后部队迅速从缺口楔入纵深!
的确日军有89门反坦克炮,但是分布在三道防线将近六十个据点上,日军的惯性思维中,坦克就是掩护步兵的一个盾牌,就连徐庭瑶的装甲部队,由于第一次出击没有强调步坦协同而在淞沪会战中全军覆没,他后来带的部队,也是强调“步坦协同”!
这种侧翼卷击,彭小文又一次剽窃了后世的战术,这套战术现在还没有人打出来过!等到这一仗打完之后,看那些“坦克战专家”怎么说!
针对日军的链式防御,彭小文这一个装甲纵队有2个战车团,18个战车连,担任侧翼卷击的戴安澜装甲纵队坦克数量高达180多辆!
采用双小组两翼钳击的方式,两个战车连为一个波次向一个据点进行打击,这种火力配合到打击的突然性,用两个战车团欺负日军一个双中队级别的据点,日军根本就接不起这个招!
180辆坦克分成3个波次,凶猛地直插纵深!从白云山背后的第三道阵地切入,重炮部队就干掉了日军的炮阵地,第一波次冲击上去的时候,几乎就是在几十米的距离顶着日军碉堡的脑门开火!
37炮打坦克威力一般,但是如此近的距离揍日军的碉堡还是毫无问题!炮声响起,砖石的碎片和残肢碎体被气浪高高抛起!试图冲出碉堡采用自杀式袭击的日军被密集的机枪子弹直接打碎掉!
t-26坦克轰隆隆地从据点群上碾过,履带上的日军的血肉依稀可见!
“我们不但要枪崩了那些狗娘养的,我们还要掏出他们的内脏润滑我们的履带!我们要揪住敌人的头发,猛踢他们的屁股,我们要把他们打的魂飞魄散!屁滚尿流!”这是巴顿将军的豪言,当隆隆的铁流席卷日军阵地的时候,我们现在也有资格这么说!
(五)
第62军的两个师以营为单位打散,戴安澜的两个步兵补充团其中一个团拆分为九个连,每个连带领第62军的一个营,同样也是多波次迅速向纵深冲锋!
第一个营将战旗插上阵地之后停下,第二个营和第三个营越过阵地向前追赶坦克!第62军的这些士兵们兴奋的扯着嗓子高喊,但是他们的嗓子都喊哑了也没法压得过坦克集群轰鸣的声音,也没法压得过密集的炮弹和机枪子弹的声音!
那也要高喊,那也要欢呼!冲啊!冲上前去z上这道滚滚的铁流!
这支近卫混成旅团是日军近卫师团的第1旅团加上一支近卫炮兵联队合编的。近卫第1旅团的部队是近卫第1联队和近卫第2联队!
近卫师团的前身,是明治天皇推翻幕府重建皇权的“御亲兵”,在日本,被配属在近卫师团的士兵也被世人看作是精英。如果身边有亲戚在近卫师团服役的话,那么这家人就会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感觉,那种自豪感也不用说了。
日本人的“自豪”是建立在中国人的痛苦之上的,这一支近卫师团的历史,尤其是此时的近卫混成旅团的第1联队,他们的“荣耀”历史就是中国苦难的历史!
甲午战争,这支近卫师团第1联队的足迹,踏上了辽东半岛、冲绳、台湾的基隆、台北、台南!日俄战争,这支近卫师团第1联队参加了辽阳、沙河、奉天三次会战。
就在发动进攻的同时,彭小文再发通电,要求彻底歼灭日军近卫混成旅团的第1联队!
“收复广州之战的全体将士们!你们当面之敌,是号称日军最精锐的近卫师团第1旅团第1联队!他们是全体中国人的死敌!从甲午战争开始,他们的铁蹄踏上过中国大陆、琉球群岛和台湾,他们的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他们的自豪和荣耀,全部都是中国人的痛苦的堆积!”这即是通电,又是战斗檄文!
“今天,向广州发起进攻的主力部队,是从淞沪会战中走下来的部队,是从南京保卫战中走下来的部队,是从徐州血火、武汉废墟中走出来的部队!我们的死难战友们告诉我们,我们死难的同胞告诉我们,日军号称最精锐的近卫师团第1旅团第1联队,他们必须在广州覆灭!他们必须死在我们的手里!”
“英勇的装甲部队,冲上前去,用敌人的内脏润滑你们的履带!弟兄们,你们还等什么!冲锋的嚎叫已经吹响,仇敌就在前方,他们已经被我们的怒火和铁流包围,他们已经无路可退!”
“此电特别通告!我军将士,无论任何理由,均不得接受近卫师团第1联队的投降,务必将其全部击毙!弟兄们!为了苦难的民族,为了千千万万死难的通报,冲锋!杀敌!”
这个通电发出之后,诸多反应不一,张发奎左等右等也等不到何应钦的电报,他抓起电话直接打给彭小文,破口大骂道:“彭小文!你个小***还要不要援兵!我不管你什么理由不先找我,这笔帐回头再跟你算!现在你给我听着!除了第54军之外,其余部队你可以全部直接向各师下达命令!”
彭小文惊诧道:“张司令,不可能啊!我第一份电报就发给您了!难道您没收到?”
张发奎骂道:“***!居然有这种事情?”
摔了电话以后张发奎喊道:“把机要处长给老子喊过来,他娘的不用喊了,直接给我把他毙了!”
余汉谋和张达慌忙跑进来劝解,张发奎喊道:“愣在这里干什么,还不快去下达命令,让彭小文把仗打完了你们去给许子收尸啊!”
(六)
这次通电有两个版本,向前线战士们发布的是“恶魔版本”,还有一个修正版本,为了避免国际舆论有可能的“不得接受投降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谴责,彭小文发布的第二个版本是“人道版本”:
前时所发不得接受日军近卫师团第一联队投降的声明,为避免误伤,特作以下补充,“不接受投降”暂时仅陷于近卫第一联队,该声明对日军其它部队不同时适用,各部队需要认真甄别!
同时电告日军士兵,向**将士投降的时候需要严格注意以下内容:
凡日军投降,姿势必须严格注意,必须高举双手,双膝跪地,口中用汉语高喊:“我不是无恶不作的近卫第一联队,我不是无恶不作的近卫第一联队!”
特别提示,发音一定要标准,吐字一定要清晰,姿势也一定要准确,不得让**士兵认为有敌意或者诈降的嫌疑!以上动作希望日军士兵闲暇时间多多练习!
余怒未消的张发奎看到这个“人道版本”,被这个巨大的反差折腾的脑袋发懵!他抬头看的时候,发现张达正在帮余汉谋捶背,张发奎问道:“余司令这是怎么了?”
张达哭笑不得的说:“余司令笑的一口气没调匀,差点背过去!”
可想而知各方面看到这个通电的表情,还在生彭小文气的张发奎和余汉谋,他们差点笑的背过气去,薛岳和罗卓英以及众多将领会是什么表情,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要是日本鬼子真的象彭小文说的这个动作,会不会让大家笑的没有力气去抓俘虏!
笑不出来的,恐怕只有许子了!西尾寿造和板垣征四郎在南京的中国派遣军总部象被放掉了气的皮球,郴州通电、舆论误导、空军夜袭、海上突击、切断交通、空中扼制、意外迂回、侧翼卷击、铁流集群,弄了个格杀勿论之后还弄个投降须知。
樱花季节的成员们一个个垂头丧气,他们什么都没有判断出来,而且他们现在根本就不知道彭小文还有什么招数没用出来,他们能做的,就是看着这股铁流,风卷残云般席卷着粤东大地!
而那股铁流正势不可挡,汹涌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