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洛桑的安排,张浩天来到日喀则市对刚刚通上自来水的居民小区进行采访,这也是他离开西藏自己最为关注的一次采访。由于去胡坤家,亲眼看见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卫生状况,张浩天随后进行了专题报道,又向市政府多次建议和呼吁,持续跟踪和连续报道,终于在多方努力下,把城市改造项目列入建设工程,今天就要看到成果了,他迫不及待地赶去采访。
他先来到自来水厂采访。一个操着浓浓上海口音的技术员领他来到厂房参观,说:“过去整个日喀则市仅有一个小型自来水厂,生产出的水还不达标,根本不能满足一个城市的基本需求,许多人还去河里取水,没想到他们就这样坚持了这么多年。”
张浩天问:“西藏地处高原,到处是冰川河流,水质清纯,人类活动又少,为什么水还要经过水厂处理后才能饮用?”
技术员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不是这么简单的,看起来很纯净的水,但不一定适合人饮用。比如,人畜共饮一个水源,水就会受到污染。加上水的硬度、矿物离子的数量不达标,水中的有害成分以及在输送过程中机器油污、管道锈蚀的二次污染,人喝了是会生病的。”
张浩天点点头,问:“这些设备都是最好的?”
“我们用的所有设备和材料都是国内一流的,这项工程原计划投资二千多万元,实际上增加了一倍。从施工建设到投入使用只用了短短十一个月的时间,速度之快,质量之高都是我们厂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张浩天摸了摸崭新的水泵,又看了看粗大的输水管,说:“听说你们还铺设了十五公里的城市下水管道。今后市区的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会得到很大改观啊!”
“现在市区百分之八十的地区都用上了我们厂的自来水,凡是五保户和特困户,我们一律免费供应,这些费用都由我们厂家来承担。”技术员面带微笑。
“你们不光投入巨额资金和设备,还带来了新技术,免费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日喀则人民感谢你们啊!”张浩天说。
“水厂可满足日喀则未来二十年的生产生活用水。而且我们还充分考虑到城市规模和未来的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经济在发展,城市的人口也在不断增加。你们考虑得很长远啊!”
“是要用发展的有眼光看世界啊!”技术员说。
从自来水厂出来,张浩天在居委会主任的陪同下刚走进社区,就听见居民奔走相告:“来水了,来水了。”居民立刻回到家中打开水龙头,把盆盆罐罐放在哗哗流淌的水管下,蓄完了自家的水又跑到邻居家帮忙,分享着有水的喜悦。
他们来到一户居民家,看见女主人正手忙脚乱地指挥着自己的孩子翻出所有能盛水的器具蓄水。张浩天向她解释:“通了自来水,随时都会有水流出来,再不用蓄水了。”女主人毫不理会,依然和她一群孩子跑进跑出,直到水桶、铁锅、锅盆、塑料桶全部装满了水,再也找不到可盛水的工具,一家人才停下来,心满意足地看着居委会主任和张浩天。
张浩天正要问她此时的心情,女主人又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拿起一个铜勺舀出一瓢水尝了一口,舔了舔舌头,笑了一下,又舀出一瓢水逐个喂给大大小小的孩子。孩子们的表情和她惊人的一致。一个调皮的孩子趁大家不注意,又跑去拧开水龙头,好奇地看着水“哗哗”流出来,其他孩子也奔过去开开关关,不亦乐乎。女主人见流出的水转瞬即逝,大惑不解。她四处看看,又弯腰在地下摸了摸。孩子们也顺着水流的方向追寻到院外,左瞧右看,一家人的样子既滑稽又好笑。
居委会主任哈哈大笑起来,指着白色上水管和灰色下水管,耐心地给他们解释来龙去脉。张浩天也打开水管给他们讲其中的原理,一遍遍示范给他们看。可等张浩天他们离开时,她还倚在门边和她的孩子咬着手指头遐想。
张浩天又来到一个藏族大爷家。院内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太阳灶把一壶刚从自来水管接来的水烧得“嗡嗡”响。老人正和孙女抬水浇花,见张浩天背着相机走过来,就指着红色塑料桶里的自来水不停念叨“上海”。
主任告诉张浩天,当大家知道是上海自来水厂帮助我们用上自来水后,每个人都记住了这个城市的名字。老人说:“自己就爱养花弄草,可是过去需要到井边去抬水,吃饭洗衣都舍不得用水,哪还舍得给花浇水。浇一次花要费不少力气,基本上是全家总动员。现在用水方便了,准备再多养些花,把院子都种满花花草草。”
张浩天在盛开的格桑花前为他们拍了一张照片,大爷又拉着张浩天来到院子外一口深井旁,执意要在这留影纪念。他说:“没有自来水之前,周围几里远的居民都要到这里打水,每天早上天不亮,人们就背着水桶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冬天井边结了冰,又湿又滑,不小心就会滑到井下去,有的还在这里摔断了腿……”
主任接着他的话说:“家中有劳力的还可以到井边打水,没有办法的就只能就近到河里取水,不方便又不卫生。”
老人说:“我家地势低,过去,一下雨污水就倒灌进来,门都出不了,我们只好抬土来垫,可没多久又被水冲平了。”
张浩天环视着整齐的街道和干净的小区,想起过去在污水横流的街道艰难行走的情形,笑了起来:“这下好了,排出的污水都顺着地下管道流走了,再也不用发愁了。”
大爷说:“用上了自来水,吃上了干净水,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来了!”
张浩天为自己这么多年始终坚持最初的理想目标,做一个有温度、有爱心的记者,矢志不移地奉行职业精神感到欣慰。
从自来水厂出来,张浩天看时间还早,就对洛布顿珠说想在离开西藏之前,去看看尼木大桥上的同学胡坤。
洛布顿珠说:“就是那个一直在修路架桥的胡坤啊,我见过我见过!”然后又神秘地说:“我本来想去甜茶馆喝茶的,但是,一个神对我说,必须去江边转一圈!”
张浩天不可思议,问:“一个神对你说?”
洛布顿珠说:“快走!”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车终于开到了尼木大桥,远远看见几个桥墩立在雅鲁藏布江宽阔的河面上,东边一侧已有部分桥面延伸到了江中,辉映着夕阳的光芒。一切都那么美好宁静,没有什么可疑的啊?张浩天探头向大桥方向张望,寻找胡坤的身影。这时,见七八个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沿着公路朝他们奔来,有人指着奔腾的江水又喊又叫,神情十分慌张。
张浩天立刻喊洛布顿珠停车。他跳下车走到江边,看见一个人抱着一块硕大的胶版随波逐流,几次想划到岸边又被江水冲走,体力渐渐不支。张浩天朝下游看了看,发现不远有一处沙洲,便朝水中的人大喊:“不要急,再往下飘三十米有一个浅滩,一定要想法在那里靠岸。”说完,一边脱衣服一边跟着水中的人影跑。
待那人接近,张浩天抢先跳下水中扑上去,紧紧抓住了他的衣服。那人的速度立刻慢下来,但随着惯性还是带着张浩天继续漂流了一段,胶版不断撞击着那个人的脸和头。前面十多米远的狭窄地带布满了礁石,如果撞上去,后果不堪设想。张浩天大声喊:“把板子扔掉。”那人早已体力不支,但是听了张浩天的话,不但不松手反倒抓得更紧了。张浩天只能死死抓住他再次寻找机会,当一个大浪把他推向岸边时,张浩天立刻伸手抓住一块岩石,这才脱离了湍急的主河道。赶来的工人把他俩拖上了岸。
工人们喊着“胡工”,七手八脚地对救上来的人慌乱施救。张浩天扭头一看,地上躺着的人果然是胡坤,便挣扎着站起来,把已有些虚脱的胡坤拉到斜坡上,用力拍打着他的后背。不一会胡坤吐了几口水看着周围的人,大家这才松了口气。
洛布顿珠把张浩天刚才扔在路边的衣服拿来给他披上。张浩天拉下来盖在胡坤身上。慢慢恢复神志的胡坤坐起来,看着身边湿漉漉的张浩天,有气无力地说:“不是在做梦吧,你怎么来了?”
工人七嘴八舌说起来:
“要不是他跳下去一把抓住你,你早就去找马克思了。”
“我眼睁睁看着,就差两秒钟你就被江水卷走了。”
“我们也想跳下去救你,可没一个会水的,只能顺着水跑。”
胡坤抓住张浩天的手说:“你专门从拉萨跑来救我?”
张浩天看着洛布顿珠,惊讶不已。
洛布顿珠第一次和张浩天去日喀则就见过胡坤,看见他在修涵洞就很感动,在草原送给宋建华一把藏刀时,也想给胡坤一把,可后来迟迟没有找到好工匠就放弃了,今天早上听见张浩天说要来看胡坤,也很想来见见他,“神对我说”只是他的即兴发挥,没想到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此时,洛布顿珠顺水推舟,说:“今天,我们就是接到了神的旨意才来救你的。我们马不停蹄地跑来,刚走到这就发现了你!”
工人听了他的话,添油加醋,说:
“西藏这个地方就是神,什么怪事都有可能发生。”
“一定是天神显灵了,通知了一个会游泳的赶来救你。”
“不差毫分刚刚赶到,都是神安排的。”
胡坤问张浩天:“你真的听到了神的召唤?”
张浩天说:“我有那么神吗?我就不明白,命都快没有了,你还死死抱住这块破板子干啥?”
工人们又说开了:
“他就是为了抢这块模板才跳进江里的。”
“为了捞这块模板他连命都不要了,你还让他松手!”
张浩天看看模板,问:“什么主贵东西,连命都不要?”
一个手上缠着纱布的工人说:“这是我们建桥用的,你不懂。”
胡坤朝工人们挥挥手说:“都走吧,我要脱衣服晒太阳了。”见工人们还围着他,就站起来松裤带,说:“听见没有,别说我当众耍流氓啊。”
一个工人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扔给胡坤,把大家推上公路。
见他们都走了,张浩天也站起来脱光了衣服,把他和胡坤的湿衣服铺在滚烫的沙土上。俩人面朝太阳躺在沙地上,不一会儿,在太阳的烤照下,他们的身体和衣服都腾起一缕缕青烟。
胡坤问他到底来干什么,张浩天把在日喀则采访的情况告诉他。胡坤说:“我再也不用担心婆姨把我儿子倒进井里了!”
张浩天听见大桥方向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说:“没想到你们的环境这么艰苦,工作还这么危险。”
“尼木大桥是西藏地区单孔最大跨径的拱桥。为了完成这座桥的拆模任务,我们几个工人在冰冷的江水中泡了整整一个多星期,每次上来都浑身哆嗦,高烧不止。在沉井施工浇筑混凝土时,我们都是连续施工,不能休息。尤其是石料封底填心期间,我们昼夜作业、通宵达旦,工地上灯火通明,分不清白天黑夜。”
张浩天坐起来,看着夕阳中的大桥,说:“建一座桥太不容易了!”
“刚才手上缠着纱布的那个工人,前天作业时被滑车咬掉了一根手指头,可他硬是不肯休息,坚持在工地上干活。还有一个和我很好的技术员,去年修桥时被炮炸死了,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个阳光四射的早晨,他再也听不到大桥竣工的礼炮声了!”
“自从到了西藏,你就在中尼公路上摸爬滚打。十年的青春和光阴都献给了这条永远也修不完的公路,值得吗?”
胡坤看了一眼身后刚刚铺上柏油路面的公路,说:“你没发现现在来找我容易多了吗?”
张浩天把目光投向江面,思绪却回到了过去。说:“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在拉萨河畅游,转眼间就该回去了。时间像流水一样快,背上行李踏上青藏线仿佛就是昨天的事。”
“青春就这样一点点被高原的风沙吞噬掉,到底值不值?如果哪一天我死在这条公路上,会不会有人记得我,如果人生还有一次选择,我会不会再来西藏?”
张浩天看着流淌的江水泛着太阳的余晖,说:“人生就是一条河,我们不要试图去改变河流的方向,而是要让自己在这条河里流得欢畅、自由和快乐。追求梦想,就是顺从内心的欲望和渴求,得到精神和情感的愉悦和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以为我们找到了想要的。”
“其实,我最怀念的,还是我和你建的那座无名小桥。新桥建成那天,全村人都来献哈达、敬青稞酒。我从头喝到尾,醉到第二天下午我才醒,把我后半辈子的酒全喝光了。”
张浩天说:“能不醉吗?那是全村人的酒啊!”
胡坤笑起来:“还有那条羊腿,后来才知道,你为什么打死都不吃锅里的肉。原来你们是用长蛆的肉给我炖的汤。”
张浩天忍不住笑了起来:“你是建桥的功臣,那是专门犒劳你的,我怎么敢和你抢。”
胡坤捶了他一拳:“够坏的。”然后问:“你们什么时候走?”
张浩天看着晚霞,说:“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执行采访任务了,回去帮小虎举行完摄影展就走。”
胡坤扯过沙土上快干的衣服穿上,说:“是该回去了,你看我儿女成双,再过两年,大的都上学了。你和笑雨也该回去好好调养一下,要个孩子。”
胡坤不经意的一句话再次荡涤起张浩天沉积在心底的痛,伤口又汩汩流出血来。他盯着江面,仿佛看见江水中的鱼正在撕扯、啃咬、吞咽自己的孩子,而自己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无能为力。张浩天低着头在沙堆里搓着自己的脚。
胡坤顿感慌乱,急忙解释道:“我是说你俩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对啊,要是有了孩子就更好了!”说出去又感不妥,立刻纠正道:“我是说,你儿子如果还在的话都三岁了!”这更不合适,他打了一下脸,语无伦次起来:“我是说孩子……我……”
停了一会,胡坤说:“笑雨是个坚强的姑娘,那次在聂拉木,站在她父亲牺牲的地方,她给我讲了她父亲的故事,我就知道她永远也打不垮!”
张浩天抬起头,重重拍了他一下,说:“好了,我该回去了。跑这么远,就是想看你一眼。”
胡坤说:“天都快黑了,走什么走。去我工地,我亲自给你炖条雅鲁藏布江的无鳞鱼!”
张浩天还在推辞,但已被胡坤推上了公路。
胡坤说是给张浩天亲自炖鱼,可是回到工地就身不由己,一会跑去研究图纸,一会组织工人施工,这个叫哪个喊的,忙得不亦乐乎。张浩天和洛布顿珠在江边洗鱼,突然想起他折断人家鱼竿的事情,就问:“今天我们要吃这么多鱼,你不会把锅给我们端了吧?”
洛布顿珠看看还泡在冰冷江水中的胡坤和工人,说:“干这么重的活,难道就给他们喝几口江水?吃鱼算什么,我要是有头牛就给他们牵过来!”
洗完鱼,张浩天见他们还不回来,就走进厨房准备做饭。他看见一个菜盆里放着一棵酸白菜,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炖了一锅酸菜鱼。可天已经黑了,一锅鱼都凉了,胡坤还没有回来的意思,张浩天就跑到桥下去看他们。
灯光照射下的工地如白天一样清晰,红旗招展、寒风呼啸。由于设备简陋,许多工序都是人工操作。胡坤和工人们泡在齐腰深的水里灌注水泥柱,满脸是汗,浑身是土,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张浩天坐在江边看着他们,内心难以平静。
洛布顿珠站起来,说:“我去给他们准备点酒!”
酒菜都凉了,胡坤他们终于回来了。胡坤走进帐篷就喝了一大口酒,说:“冷死了,暖和暖和!”
张浩天把一锅鱼端上来,工人们一哄而上。
胡坤边喝边说:“建桥是一个复杂程度极高的工作,尤其是我们刚才对设计方案进行的一次测试,需要许多人通力合作,一鼓作气。各个项目的工程师都齐聚这里,每一个部件都要在要求的时间摆放在精确的位置,只有一次机会,不能有任何差错,失败了就会前功尽弃。”见张浩天认真地看着自己,胡坤喝了一口酒又说:“你知道我又创造了几个第一吗?在西藏既能设计又能施工的桥梁工程师不多,我能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感到很自豪。我是一个推动西藏历史进程的人……”
张浩天觉得胡坤不是在说酒话,也没有胡言乱语。他端起酒杯和胡坤碰了一下,说:“今天的交通正一点点改变着西藏的面貌,改变着群众的生活。你们是功臣!”
胡坤给他夹了一块鱼肉,说:“记者也是功臣,没有你们的宣传,谁知道我在干啥!”
张浩天看见鱼肉,愣了一下。这几年,他几乎把鱼肉戒得彻彻底底,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总会勾起痛苦的回忆,但今晚他不知是浴火重生了还是破茧化碟了,不但吃了雅江原汁原味的无鳞鱼,还喝了酒,而且喝得酩酊大醉,最后竟然走不动路,被胡坤找人抬到了床上。
他迷迷糊糊睡着了,但整夜都在做梦,时而梦见自己在泥泞中艰难挣扎,时而又在暴雨中奋勇前进,时而在荒滩上四处奔跑,时而在雪峰上顶风冒雪……
当胡坤把他推醒时,太阳已把桥下的江水照得金光闪闪了。张浩天站在桥头和胡坤深情拥抱,依依惜别。车开出了很远,张浩天还看见胡坤立在晨风吹拂的桥头,不停挥手……
临近中午,张浩天的车穿过曲水大桥奔驰在拉萨河谷的公路上。看见路旁高大整齐的白杨林从身旁一一闪过,张浩天忽然想起了王雪梅,想起了她种下的那棵树,还有树上刻着自己名字的那个“天”字。张浩天示意洛布顿珠停车。
他走下公路,踩着大大小小的石头行走在宽阔的河谷中,凭着记忆很快找到了那棵白杨树。和上一次相比,白杨树已经高了许多,粗壮了不少,树叶茂密,树干挺拔,每一根枝条都笔直地指向蔚蓝的天空。
他轻轻抚摸着刻在树杆上的“天”字,眼前又浮现出和王雪梅一起种下这棵树时的情形,耳旁再次回想起她满怀希望的声音——“我要让这个‘天‘字长到天上去。”这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当时自己根本不懂,还胡乱联想猜测,只有她自己知道寄托了多大的一个心愿啊!时至今日,张浩天依然无法定义自己和王雪梅的这份感情,只觉得单纯、美好、珍贵,什么时候想起来都像这拉萨河谷的微风,轻柔而温热!
秋日的拉萨河畔很美,事实上什么季节都很美。河水泛着亮光,微波荡漾,和那年同王雪梅一起乘坐牛皮船荡漾拉萨河时一模一样;河中央的沙洲一片一片,上面的枯草依然红的绯红、黄的金黄、绿的深绿,明媚耀眼;水鸟还在河面飞翔,起起落落,扇动轻盈的翅膀……只是河岸上桃红色的影子没有了,坐在土坡讲童年故事的人没有了,迎着霞光飘动的歌声没有了!
秋风阵阵,金黄的树叶一片片落下。张浩天再回头,看见河谷依旧洒满了太阳的余辉,像自己挥洒过的辉煌青春,静静流淌的河水带着情意绵绵的情感,又像是谁在述说尘封的往事,而那棵参天的白杨树在风中沙沙作响,已经变成了王雪梅的深情道别和不舍的眷恋。
太阳落下去了,但是,拉萨河畔依旧那么美,就连灰蒙蒙的天、光秃秃的山和亮晶晶的石头都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张浩天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对这里的山、这里的水、对河中冲刷过千年万年的石头都深藏一份眷恋。
张浩天用不一样的心情感受着曾经的岁月,青春的笑脸、如风的往事,这些美好的回忆始终如拉萨河水带不走的石头,将永远定格在记忆最深处,沉淀在生命的长河中……
他先来到自来水厂采访。一个操着浓浓上海口音的技术员领他来到厂房参观,说:“过去整个日喀则市仅有一个小型自来水厂,生产出的水还不达标,根本不能满足一个城市的基本需求,许多人还去河里取水,没想到他们就这样坚持了这么多年。”
张浩天问:“西藏地处高原,到处是冰川河流,水质清纯,人类活动又少,为什么水还要经过水厂处理后才能饮用?”
技术员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不是这么简单的,看起来很纯净的水,但不一定适合人饮用。比如,人畜共饮一个水源,水就会受到污染。加上水的硬度、矿物离子的数量不达标,水中的有害成分以及在输送过程中机器油污、管道锈蚀的二次污染,人喝了是会生病的。”
张浩天点点头,问:“这些设备都是最好的?”
“我们用的所有设备和材料都是国内一流的,这项工程原计划投资二千多万元,实际上增加了一倍。从施工建设到投入使用只用了短短十一个月的时间,速度之快,质量之高都是我们厂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张浩天摸了摸崭新的水泵,又看了看粗大的输水管,说:“听说你们还铺设了十五公里的城市下水管道。今后市区的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会得到很大改观啊!”
“现在市区百分之八十的地区都用上了我们厂的自来水,凡是五保户和特困户,我们一律免费供应,这些费用都由我们厂家来承担。”技术员面带微笑。
“你们不光投入巨额资金和设备,还带来了新技术,免费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日喀则人民感谢你们啊!”张浩天说。
“水厂可满足日喀则未来二十年的生产生活用水。而且我们还充分考虑到城市规模和未来的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经济在发展,城市的人口也在不断增加。你们考虑得很长远啊!”
“是要用发展的有眼光看世界啊!”技术员说。
从自来水厂出来,张浩天在居委会主任的陪同下刚走进社区,就听见居民奔走相告:“来水了,来水了。”居民立刻回到家中打开水龙头,把盆盆罐罐放在哗哗流淌的水管下,蓄完了自家的水又跑到邻居家帮忙,分享着有水的喜悦。
他们来到一户居民家,看见女主人正手忙脚乱地指挥着自己的孩子翻出所有能盛水的器具蓄水。张浩天向她解释:“通了自来水,随时都会有水流出来,再不用蓄水了。”女主人毫不理会,依然和她一群孩子跑进跑出,直到水桶、铁锅、锅盆、塑料桶全部装满了水,再也找不到可盛水的工具,一家人才停下来,心满意足地看着居委会主任和张浩天。
张浩天正要问她此时的心情,女主人又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拿起一个铜勺舀出一瓢水尝了一口,舔了舔舌头,笑了一下,又舀出一瓢水逐个喂给大大小小的孩子。孩子们的表情和她惊人的一致。一个调皮的孩子趁大家不注意,又跑去拧开水龙头,好奇地看着水“哗哗”流出来,其他孩子也奔过去开开关关,不亦乐乎。女主人见流出的水转瞬即逝,大惑不解。她四处看看,又弯腰在地下摸了摸。孩子们也顺着水流的方向追寻到院外,左瞧右看,一家人的样子既滑稽又好笑。
居委会主任哈哈大笑起来,指着白色上水管和灰色下水管,耐心地给他们解释来龙去脉。张浩天也打开水管给他们讲其中的原理,一遍遍示范给他们看。可等张浩天他们离开时,她还倚在门边和她的孩子咬着手指头遐想。
张浩天又来到一个藏族大爷家。院内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太阳灶把一壶刚从自来水管接来的水烧得“嗡嗡”响。老人正和孙女抬水浇花,见张浩天背着相机走过来,就指着红色塑料桶里的自来水不停念叨“上海”。
主任告诉张浩天,当大家知道是上海自来水厂帮助我们用上自来水后,每个人都记住了这个城市的名字。老人说:“自己就爱养花弄草,可是过去需要到井边去抬水,吃饭洗衣都舍不得用水,哪还舍得给花浇水。浇一次花要费不少力气,基本上是全家总动员。现在用水方便了,准备再多养些花,把院子都种满花花草草。”
张浩天在盛开的格桑花前为他们拍了一张照片,大爷又拉着张浩天来到院子外一口深井旁,执意要在这留影纪念。他说:“没有自来水之前,周围几里远的居民都要到这里打水,每天早上天不亮,人们就背着水桶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冬天井边结了冰,又湿又滑,不小心就会滑到井下去,有的还在这里摔断了腿……”
主任接着他的话说:“家中有劳力的还可以到井边打水,没有办法的就只能就近到河里取水,不方便又不卫生。”
老人说:“我家地势低,过去,一下雨污水就倒灌进来,门都出不了,我们只好抬土来垫,可没多久又被水冲平了。”
张浩天环视着整齐的街道和干净的小区,想起过去在污水横流的街道艰难行走的情形,笑了起来:“这下好了,排出的污水都顺着地下管道流走了,再也不用发愁了。”
大爷说:“用上了自来水,吃上了干净水,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来了!”
张浩天为自己这么多年始终坚持最初的理想目标,做一个有温度、有爱心的记者,矢志不移地奉行职业精神感到欣慰。
从自来水厂出来,张浩天看时间还早,就对洛布顿珠说想在离开西藏之前,去看看尼木大桥上的同学胡坤。
洛布顿珠说:“就是那个一直在修路架桥的胡坤啊,我见过我见过!”然后又神秘地说:“我本来想去甜茶馆喝茶的,但是,一个神对我说,必须去江边转一圈!”
张浩天不可思议,问:“一个神对你说?”
洛布顿珠说:“快走!”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车终于开到了尼木大桥,远远看见几个桥墩立在雅鲁藏布江宽阔的河面上,东边一侧已有部分桥面延伸到了江中,辉映着夕阳的光芒。一切都那么美好宁静,没有什么可疑的啊?张浩天探头向大桥方向张望,寻找胡坤的身影。这时,见七八个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沿着公路朝他们奔来,有人指着奔腾的江水又喊又叫,神情十分慌张。
张浩天立刻喊洛布顿珠停车。他跳下车走到江边,看见一个人抱着一块硕大的胶版随波逐流,几次想划到岸边又被江水冲走,体力渐渐不支。张浩天朝下游看了看,发现不远有一处沙洲,便朝水中的人大喊:“不要急,再往下飘三十米有一个浅滩,一定要想法在那里靠岸。”说完,一边脱衣服一边跟着水中的人影跑。
待那人接近,张浩天抢先跳下水中扑上去,紧紧抓住了他的衣服。那人的速度立刻慢下来,但随着惯性还是带着张浩天继续漂流了一段,胶版不断撞击着那个人的脸和头。前面十多米远的狭窄地带布满了礁石,如果撞上去,后果不堪设想。张浩天大声喊:“把板子扔掉。”那人早已体力不支,但是听了张浩天的话,不但不松手反倒抓得更紧了。张浩天只能死死抓住他再次寻找机会,当一个大浪把他推向岸边时,张浩天立刻伸手抓住一块岩石,这才脱离了湍急的主河道。赶来的工人把他俩拖上了岸。
工人们喊着“胡工”,七手八脚地对救上来的人慌乱施救。张浩天扭头一看,地上躺着的人果然是胡坤,便挣扎着站起来,把已有些虚脱的胡坤拉到斜坡上,用力拍打着他的后背。不一会胡坤吐了几口水看着周围的人,大家这才松了口气。
洛布顿珠把张浩天刚才扔在路边的衣服拿来给他披上。张浩天拉下来盖在胡坤身上。慢慢恢复神志的胡坤坐起来,看着身边湿漉漉的张浩天,有气无力地说:“不是在做梦吧,你怎么来了?”
工人七嘴八舌说起来:
“要不是他跳下去一把抓住你,你早就去找马克思了。”
“我眼睁睁看着,就差两秒钟你就被江水卷走了。”
“我们也想跳下去救你,可没一个会水的,只能顺着水跑。”
胡坤抓住张浩天的手说:“你专门从拉萨跑来救我?”
张浩天看着洛布顿珠,惊讶不已。
洛布顿珠第一次和张浩天去日喀则就见过胡坤,看见他在修涵洞就很感动,在草原送给宋建华一把藏刀时,也想给胡坤一把,可后来迟迟没有找到好工匠就放弃了,今天早上听见张浩天说要来看胡坤,也很想来见见他,“神对我说”只是他的即兴发挥,没想到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此时,洛布顿珠顺水推舟,说:“今天,我们就是接到了神的旨意才来救你的。我们马不停蹄地跑来,刚走到这就发现了你!”
工人听了他的话,添油加醋,说:
“西藏这个地方就是神,什么怪事都有可能发生。”
“一定是天神显灵了,通知了一个会游泳的赶来救你。”
“不差毫分刚刚赶到,都是神安排的。”
胡坤问张浩天:“你真的听到了神的召唤?”
张浩天说:“我有那么神吗?我就不明白,命都快没有了,你还死死抱住这块破板子干啥?”
工人们又说开了:
“他就是为了抢这块模板才跳进江里的。”
“为了捞这块模板他连命都不要了,你还让他松手!”
张浩天看看模板,问:“什么主贵东西,连命都不要?”
一个手上缠着纱布的工人说:“这是我们建桥用的,你不懂。”
胡坤朝工人们挥挥手说:“都走吧,我要脱衣服晒太阳了。”见工人们还围着他,就站起来松裤带,说:“听见没有,别说我当众耍流氓啊。”
一个工人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扔给胡坤,把大家推上公路。
见他们都走了,张浩天也站起来脱光了衣服,把他和胡坤的湿衣服铺在滚烫的沙土上。俩人面朝太阳躺在沙地上,不一会儿,在太阳的烤照下,他们的身体和衣服都腾起一缕缕青烟。
胡坤问他到底来干什么,张浩天把在日喀则采访的情况告诉他。胡坤说:“我再也不用担心婆姨把我儿子倒进井里了!”
张浩天听见大桥方向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说:“没想到你们的环境这么艰苦,工作还这么危险。”
“尼木大桥是西藏地区单孔最大跨径的拱桥。为了完成这座桥的拆模任务,我们几个工人在冰冷的江水中泡了整整一个多星期,每次上来都浑身哆嗦,高烧不止。在沉井施工浇筑混凝土时,我们都是连续施工,不能休息。尤其是石料封底填心期间,我们昼夜作业、通宵达旦,工地上灯火通明,分不清白天黑夜。”
张浩天坐起来,看着夕阳中的大桥,说:“建一座桥太不容易了!”
“刚才手上缠着纱布的那个工人,前天作业时被滑车咬掉了一根手指头,可他硬是不肯休息,坚持在工地上干活。还有一个和我很好的技术员,去年修桥时被炮炸死了,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个阳光四射的早晨,他再也听不到大桥竣工的礼炮声了!”
“自从到了西藏,你就在中尼公路上摸爬滚打。十年的青春和光阴都献给了这条永远也修不完的公路,值得吗?”
胡坤看了一眼身后刚刚铺上柏油路面的公路,说:“你没发现现在来找我容易多了吗?”
张浩天把目光投向江面,思绪却回到了过去。说:“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在拉萨河畅游,转眼间就该回去了。时间像流水一样快,背上行李踏上青藏线仿佛就是昨天的事。”
“青春就这样一点点被高原的风沙吞噬掉,到底值不值?如果哪一天我死在这条公路上,会不会有人记得我,如果人生还有一次选择,我会不会再来西藏?”
张浩天看着流淌的江水泛着太阳的余晖,说:“人生就是一条河,我们不要试图去改变河流的方向,而是要让自己在这条河里流得欢畅、自由和快乐。追求梦想,就是顺从内心的欲望和渴求,得到精神和情感的愉悦和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以为我们找到了想要的。”
“其实,我最怀念的,还是我和你建的那座无名小桥。新桥建成那天,全村人都来献哈达、敬青稞酒。我从头喝到尾,醉到第二天下午我才醒,把我后半辈子的酒全喝光了。”
张浩天说:“能不醉吗?那是全村人的酒啊!”
胡坤笑起来:“还有那条羊腿,后来才知道,你为什么打死都不吃锅里的肉。原来你们是用长蛆的肉给我炖的汤。”
张浩天忍不住笑了起来:“你是建桥的功臣,那是专门犒劳你的,我怎么敢和你抢。”
胡坤捶了他一拳:“够坏的。”然后问:“你们什么时候走?”
张浩天看着晚霞,说:“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执行采访任务了,回去帮小虎举行完摄影展就走。”
胡坤扯过沙土上快干的衣服穿上,说:“是该回去了,你看我儿女成双,再过两年,大的都上学了。你和笑雨也该回去好好调养一下,要个孩子。”
胡坤不经意的一句话再次荡涤起张浩天沉积在心底的痛,伤口又汩汩流出血来。他盯着江面,仿佛看见江水中的鱼正在撕扯、啃咬、吞咽自己的孩子,而自己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无能为力。张浩天低着头在沙堆里搓着自己的脚。
胡坤顿感慌乱,急忙解释道:“我是说你俩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对啊,要是有了孩子就更好了!”说出去又感不妥,立刻纠正道:“我是说,你儿子如果还在的话都三岁了!”这更不合适,他打了一下脸,语无伦次起来:“我是说孩子……我……”
停了一会,胡坤说:“笑雨是个坚强的姑娘,那次在聂拉木,站在她父亲牺牲的地方,她给我讲了她父亲的故事,我就知道她永远也打不垮!”
张浩天抬起头,重重拍了他一下,说:“好了,我该回去了。跑这么远,就是想看你一眼。”
胡坤说:“天都快黑了,走什么走。去我工地,我亲自给你炖条雅鲁藏布江的无鳞鱼!”
张浩天还在推辞,但已被胡坤推上了公路。
胡坤说是给张浩天亲自炖鱼,可是回到工地就身不由己,一会跑去研究图纸,一会组织工人施工,这个叫哪个喊的,忙得不亦乐乎。张浩天和洛布顿珠在江边洗鱼,突然想起他折断人家鱼竿的事情,就问:“今天我们要吃这么多鱼,你不会把锅给我们端了吧?”
洛布顿珠看看还泡在冰冷江水中的胡坤和工人,说:“干这么重的活,难道就给他们喝几口江水?吃鱼算什么,我要是有头牛就给他们牵过来!”
洗完鱼,张浩天见他们还不回来,就走进厨房准备做饭。他看见一个菜盆里放着一棵酸白菜,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炖了一锅酸菜鱼。可天已经黑了,一锅鱼都凉了,胡坤还没有回来的意思,张浩天就跑到桥下去看他们。
灯光照射下的工地如白天一样清晰,红旗招展、寒风呼啸。由于设备简陋,许多工序都是人工操作。胡坤和工人们泡在齐腰深的水里灌注水泥柱,满脸是汗,浑身是土,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张浩天坐在江边看着他们,内心难以平静。
洛布顿珠站起来,说:“我去给他们准备点酒!”
酒菜都凉了,胡坤他们终于回来了。胡坤走进帐篷就喝了一大口酒,说:“冷死了,暖和暖和!”
张浩天把一锅鱼端上来,工人们一哄而上。
胡坤边喝边说:“建桥是一个复杂程度极高的工作,尤其是我们刚才对设计方案进行的一次测试,需要许多人通力合作,一鼓作气。各个项目的工程师都齐聚这里,每一个部件都要在要求的时间摆放在精确的位置,只有一次机会,不能有任何差错,失败了就会前功尽弃。”见张浩天认真地看着自己,胡坤喝了一口酒又说:“你知道我又创造了几个第一吗?在西藏既能设计又能施工的桥梁工程师不多,我能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感到很自豪。我是一个推动西藏历史进程的人……”
张浩天觉得胡坤不是在说酒话,也没有胡言乱语。他端起酒杯和胡坤碰了一下,说:“今天的交通正一点点改变着西藏的面貌,改变着群众的生活。你们是功臣!”
胡坤给他夹了一块鱼肉,说:“记者也是功臣,没有你们的宣传,谁知道我在干啥!”
张浩天看见鱼肉,愣了一下。这几年,他几乎把鱼肉戒得彻彻底底,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总会勾起痛苦的回忆,但今晚他不知是浴火重生了还是破茧化碟了,不但吃了雅江原汁原味的无鳞鱼,还喝了酒,而且喝得酩酊大醉,最后竟然走不动路,被胡坤找人抬到了床上。
他迷迷糊糊睡着了,但整夜都在做梦,时而梦见自己在泥泞中艰难挣扎,时而又在暴雨中奋勇前进,时而在荒滩上四处奔跑,时而在雪峰上顶风冒雪……
当胡坤把他推醒时,太阳已把桥下的江水照得金光闪闪了。张浩天站在桥头和胡坤深情拥抱,依依惜别。车开出了很远,张浩天还看见胡坤立在晨风吹拂的桥头,不停挥手……
临近中午,张浩天的车穿过曲水大桥奔驰在拉萨河谷的公路上。看见路旁高大整齐的白杨林从身旁一一闪过,张浩天忽然想起了王雪梅,想起了她种下的那棵树,还有树上刻着自己名字的那个“天”字。张浩天示意洛布顿珠停车。
他走下公路,踩着大大小小的石头行走在宽阔的河谷中,凭着记忆很快找到了那棵白杨树。和上一次相比,白杨树已经高了许多,粗壮了不少,树叶茂密,树干挺拔,每一根枝条都笔直地指向蔚蓝的天空。
他轻轻抚摸着刻在树杆上的“天”字,眼前又浮现出和王雪梅一起种下这棵树时的情形,耳旁再次回想起她满怀希望的声音——“我要让这个‘天‘字长到天上去。”这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当时自己根本不懂,还胡乱联想猜测,只有她自己知道寄托了多大的一个心愿啊!时至今日,张浩天依然无法定义自己和王雪梅的这份感情,只觉得单纯、美好、珍贵,什么时候想起来都像这拉萨河谷的微风,轻柔而温热!
秋日的拉萨河畔很美,事实上什么季节都很美。河水泛着亮光,微波荡漾,和那年同王雪梅一起乘坐牛皮船荡漾拉萨河时一模一样;河中央的沙洲一片一片,上面的枯草依然红的绯红、黄的金黄、绿的深绿,明媚耀眼;水鸟还在河面飞翔,起起落落,扇动轻盈的翅膀……只是河岸上桃红色的影子没有了,坐在土坡讲童年故事的人没有了,迎着霞光飘动的歌声没有了!
秋风阵阵,金黄的树叶一片片落下。张浩天再回头,看见河谷依旧洒满了太阳的余辉,像自己挥洒过的辉煌青春,静静流淌的河水带着情意绵绵的情感,又像是谁在述说尘封的往事,而那棵参天的白杨树在风中沙沙作响,已经变成了王雪梅的深情道别和不舍的眷恋。
太阳落下去了,但是,拉萨河畔依旧那么美,就连灰蒙蒙的天、光秃秃的山和亮晶晶的石头都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张浩天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对这里的山、这里的水、对河中冲刷过千年万年的石头都深藏一份眷恋。
张浩天用不一样的心情感受着曾经的岁月,青春的笑脸、如风的往事,这些美好的回忆始终如拉萨河水带不走的石头,将永远定格在记忆最深处,沉淀在生命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