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圣朝末年,圣室羸弱,难伏天下。
东临国、南曳国、西支国携手,覆烟雨圣室,致天下三分。
在这乱世中,有一处院子,却始终屹立不倒。
此院是烟雨圣朝第一任帝王烟雨至设立,名为太学院,几百年来,太学院随着烟雨圣朝兴而兴,在历代院长的努力下,成为烟雨朝的国学院。能考上太学院的人,必是将来执掌皇朝命脉的人,或入朝为官,或行医天下,或行军打仗,或入教各国国学院。
这也是为何天下三分,而太学院屹立在鹿城不受战火影响的原因。
三分天下后,太学院依旧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天下的太学院,而各国的最高学府为国学院。
分鼎十三年三月
太学院一年一度的选试再一次到来。
东临、南曳、西支三国纷纷从本国选拔出学子,送往太学院去参试。
要知道,每年太学院只会选出三十人。
何况今年,太师陆文渊卜了一卦:今年入试者中,有定天下之能士。
就在天下学子通过层层选拔,争取往太学院初试和院试的资格的时候,小小女子轻揽,也由镇里的老夫子推荐,到了主城里的文教官处,与很多人一起经过测试,然后又进入了文教官推荐的二十个名册里。
这二十个名册,是要连同二十个学子,一起送往鹿城的。
同时送去的,还有天下的几百名学子。
每年每一国可以向太学院推荐一百名学子。
无国无君的北荒可由北地文教官推荐二十个名额。
这些人还要在鹿城文学馆里又再一次进行了考试,选出了其中一百人。
一个月后,一百人又在太学院大殿上参加了三国君上亲临的殿试,选出了其中三十名翘楚,入太学院,经三个月考察,方能师承太学院太师陆文渊。
三天后,太学榜贴在了鹿城的告示墙上。
轻揽肩上挂了个包裹,挤进人群,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字。若有,便要在这鹿城住下去,若没有,便得赶紧去追那辆说好的牛车,出发去南曳看看烟雨大陆的最南边。
爷爷说过,那里有海。
轻揽看了看榜,自己的名字在第三名,倒也好找。
旁边已有中榜的几人,受着大家的恭贺,有富家子弟,家里备了马车在一旁等着的,知道中了,见人就送了喜银,有国之重士中了,还有裳银锭子金叶子的,轻揽手里也一会多了几串铜钱,还有好几块银子,还有三片金叶子。轻揽看着手里的银钱,有些不知所措,想了想,转手给了不远处的乞丐,爷爷和圣人书里都说过,不是自己正道得来的,不取。轻揽然后再走回来认真看了看榜,再三确认自己是考上的。
一个模样周正与她相邻年岁的学子大概是观察了好一会了,此时走上前,道:
“我认得你,你和我一个考场,可考上了?”那人衣着华贵,声音好听,朗清得很。
轻揽此时思绪杂乱,便只是点了点头,那人还待说什么,轻揽已经福了福身,离开了看榜的人群,之前在文学馆时,就打听好了,待考的学子住文学馆时是供吃住的,也可以自由出入。轻揽便趁机找到了一家文墨铺,帮店铺老板殷老板看店,顺便帮她的小女儿教书识字,赚些小钱,如今也攒够了不少,轻揽有了些底气。但是如果到了太学院,情况可不一样,如果还是住在太学院,自然是供吃穿的,但是却不能时时出入,每月只能出来两天。
太学院有规定,如果鹿城有住处,是可以不入住的。只要日日准时入学即可。轻揽算了一下,太学院每日是辰时开早课,酉时结课,酉时过后就是晚课,但如若家里请得起老师的,晚课便可不学,但是若是寄宿在太学院,这晚课是必须要参加的。
轻揽想着,有些后悔和哥哥的堵气,竟然银子也没带够。此时,只得细细打算,觉得酉时之后自己还可以找一份教女学生的工,这样不但可以支付起房费,过段时间还能攒点钱,够自己以后花销。
轻揽早知道离太学院三条街的地方有个叫梵音寺的寺庙,那里有便宜的屋子可租。
殷夫人的文墨铺也在那附近,因为挨着佛寺,殷夫人是信佛的,梵音寺也是鹿城大寺,来往香客不少。殷夫人见轻揽聪明机灵,又懂事有礼貌,又是有才学的,便很是照顾她,跟她说了,若中了,找学生的事情就交给住持了,又在梵音寺打好了招呼,所以轻揽中不中,都是要回来说一声的。
殷夫人今日无事,自己看店,柜台下却放了一个小包裹,不时地看向窗外,又盯着一旁女儿的学业,不一会,便远远地就看着轻揽走了过来,见她脸上没有喜色,也没有悲色,一时有些捉摸不透,这女娃到底是中还是没中。
直到轻揽走来,说中了,殷夫人的一颗心才放下,很是替她高兴,她跟轻揽相处了一个月,也知道她的打算,是一个总是心思重重的孩子,可能是北荒那无国无界的小镇出来的,这偌大的鹿城又只是孤零零的一人,所以不爱说话。殷夫人本来是想把轻揽带回家的,但是家里刚好来了寄宿的亲戚,便一时也没办法,知道这梵音寺是好地方,便早早地跟住持说了缘由,住持便将一处极干净的小院以很便宜的租金租给了轻揽,说了,这小院最近无人住了,还说若是轻揽中了,先免了两月的租金。轻揽感激不尽,又想起在家的好来。
殷夫人见轻揽考中了,便带着她往梵音寺走去,住持正接待着几位礼佛的人,是一位好看的夫人,气质出尘,旁边还站着一个和轻揽年岁相仿的少年,说着些“经年不见”“高中”“贺喜”“我佛慈悲”的话,轻揽细细看了下,只是看不真切,倒是那少年腰间的玉件吸引了轻揽的目光,是一朵兰花的模样,甚是精美,又兼雅致。
殷夫人看住持忙着,便先带了轻揽去了小院,见果然是安全又安静的所在,前院有玉兰花树,后院还有青竹点缀,是个好住处。
殷夫人看着轻揽出众的模样,虽然不放心,但一时也无他法,其他地方她更不放心,自己家里也乱。这梵音住持,是有高深佛法和修为的人,梵音寺里是安全的。叮嘱了轻揽好些话,又让随侍的仆人帮着从院中井里面打好了水,这才走了。临走前将揣在手里的包裹给了轻揽,说是大女儿出嫁以前穿过的衣服。轻揽看了看自己的穿着,收下了。
轻揽放下包裹,将手上的钱数了数,想到还得去太学院登个记,便打开了殷夫人送的包袱,见着里面竟然是一套很好看的红色衣裳,看着喜庆,轻揽穿在身上,正合身,便就着打上的水清洗了一番,梳了个鹿城流行的发髻,倒也有几分鹿城人的模样。
轻揽收拾妥当便将银钱放进了钱袋,把剩下的物件放在房间里。
出了院子,见院子还有锁,记得殷夫人刚才说过,是特意买的,轻揽便把门锁了。不一会,走到了门口,见住持正跟刚才说话的几人道别,便站在了一旁,等都走了,轻揽才主动上前,双手合十地福身道了谢。
住持见她换了衣裳,问了知道是去太学院登记去,便点了点头,向她道了贺。
轻揽再次谢过,道了别,出了寺庙,到了寺门外,却看到了刚才那少年,那少年此时正低头看着自己的脚下,并未看到轻揽,一辆马车缓缓走来,马车里探出刚才与主持说话的貌美夫人,喊道:“君儿,走了。”
那少年便上了马车,等他坐上马车,轻揽竟然还未走,直直看着马车缓缓前行,也不知为何,行到轻揽前面时,那车帘居然打开了。
那少年探出头来,本来是要再看一眼寺庙,但是却看到寺门外立着的一个红衣少女,身量纤纤,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似的,少女此时正也好奇地打量着自己。那少年还待细看,马车已经加快了速度,便再也见不得了。
轻揽回过神来,也未看清刚才那人的长相,便收拾了心绪,往太学院走去,到了太学院,拿了名籍登记,又说明了圣都有住的地方,说的是梵音寺的地址,领了三套太学院的院服,认真又记了记路,买了些干粮,便回了梵音寺,又换成了自己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把那套红衣收着,觉得还是太招摇。
因三日后才正式开学,轻揽早上依旧帮殷夫人干活,过了晌午,便回到院子里温书。第二天的时候,住持就找到了院子里,领了个夫人,也不知是跟夫人说了什么,进来先是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轻揽,然后点了点头。
是住持帮轻揽找到了一份教女学生的工,恰好这夫人家离太学和寺庙不远,府上有三位女学生,刚从老家接来,官话和学业都有些耽搁。住持听说,便将轻揽的情况说了,夫人喜不自胜,谁不知道这刚刚入学的三十位太学生,顶得可是文曲星下凡的名号。
轻揽见了夫人,谈吐得体,官话说得也甚是好听,夫人那叫一个高兴,正愁几个女学生刚到鹿城,官话也说得不好,这人既是太学院的学子,肯定有些才学在身上的,夫人知道太学院有规定,不许学生外面教课。但是家境贫困的也是可以例外的。因此便当下带了轻揽去了府上,看着轻揽教了两天的课,三个女学生也是听话爱学的,学得也快,也都很认同轻揽,便当下许了住持,聘请了轻揽为女先生,安排了别院居住,还有一个丫鬟帮衬着。
轻揽回来跟殷夫人和住持说了,还给看了陈府的聘任书,殷夫人和住持也高兴,那天轻揽倒也没着急回陈府,到了晚些时候,和一个小尼一起,把梵音寺里里外外清扫了一遍,然后才走。小尼告诉了住持,住持笑了笑。
陈府是有些底蕴的,不但许了殷夫人的小女一起学习,给轻揽的月银也很大方,陈老太爷是鹿城里有些官职的,知道这次选试的意义,得知家里就住了个太学院的学生,细问,还是三甲,月银便又翻了好几倍,知晓太学院白天有课,便把书阁又改造得明亮,点了多少蜡烛,说是方便晚上听学。
过段时日,陈府人见小姐们每日晚间必学两个时辰,那老太爷吩咐点的那些蜡烛把书阁照得通明,久而久之,便把陈府的书阁改了名,叫做明学堂,这是后话。
到了第三天,轻揽便早早地起了来,出了陈府,去了殷夫人处,本来是要帮忙,可是殷夫人看她穿着太学院的院服,劝道:“这傻孩子,都要去学习的人了,去吧,知道你是好孩子,以后不用这么早跑来,多花点时间读书问道,教好那些女学生还有蓉儿,若得空了,常来看看。”
轻揽知道殷夫人脾气,便认真朝着殷夫人拜了一拜,又朝着梵音寺双手合十福了福身,才道了别上学去。
爷爷说过,滴水之恩,也当涌泉相报。
殷夫人看着晨雾中走去的身影,又是心疼又是欣慰,这来鹿城太学院的,多是各国的名士,家境殷实,很少有考上了太学院还要来做工的。寒门学子极少极少,多难啊,何况还是寒门女娃,更是艰难许多吧。只不过看轻揽出尘的长相和清贵的做派,又没有几分贫穷之家长大的样子,难得的底蕴在,心下也好奇这行事不同的孩子,背后是什么样的故事。
轻揽到了学堂,倒很是宽敞,居然是第一个。看着总共十排座椅,每排三张座椅。轻揽想了想,便捡了第五排左边的书案坐了。书案很宽敞,笔墨纸砚都有,轻揽想了想,便没有把自己的拿出来。
只拿出些自己的旧书来读,轻揽知道太学院不教这些,能到太学院的,这些都是底蕴。太学院的课堂大概多是时政商贾朝堂大贤之论的课,或许还有六艺。
不一会,入学者都渐渐地到了,轻揽便放下了书,稍稍看了一下,女学生有八人,男学生有二十人。前面第一排的两个位置依旧空着。在放榜处问轻揽话的少年来得不早不晚,一进来,打量了一下,大概看到了轻揽,便坐在了她后边。
“你叫什么名字?”那少年问得小心翼翼。
“轻揽。”轻揽答道。
“哪个轻哪个揽?”少年继续问道。
“轻重的轻,揽月的揽。”轻揽依旧未回头。
“昨天三甲里的轻揽?”那少年压低声音问道,不知为何,他本是生性开朗之人,但是隐隐约约觉得若是自己大喊大叫,轻揽必定不喜欢。所以刻意压低了声音。
轻揽只是点了点头。
隔了半晌,那少年的语气有些颓,“轻揽不问问我叫什么吗?”
轻揽这才回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见她回头真问,又懵了片刻,然后回道:“我叫李景,南曳李家。”
轻揽点了点头,便回头等先生上课,不过若有所思,李景,第二名那个李景?
不过一会,夫子就到了,是一位沉稳豁达、眉目慈祥的银发老头,进来的时候步履轻盈,应该是一位很高的修行者。让轻揽想到了自己的爷爷。
此人并不是太师陆文渊,而是他的弟子乐翁,乐翁满脸笑意地道:“恭贺诸位学子在选试中名列前茅,得入太学院。此次入学者,三十人。有两人已直接入学,所以本次入太学者实为二十八人。已入学者为榜首凌君,第五名韩文守。”
“西支国学院院君之子凌君,已师从太学院医学馆院师刑霖。东临韩文守,因文笔通达,武学高深,已经特批修武科了。”
乐翁说完,众学子只有羡慕的份,天啦,这都什么大才之人,西支国学院院君之子,学医还是榜首,学武还是第五,怎么感觉我们这群人就是陪着玩的,那能定天下之人,或许就是那凌君吧。
“今日并不是太师不来,而是各位学子也知道,在座的二十八位学子还得经过三月的选拔,三月过后,会有一次最终考试,再根据大家这三月的表现,选出最终的入学者,再根据各自才能,分选各院,若此期间,行为不端、与人不和、德行有亏者,将被除名。”
乐翁说完,很满意地看到学生们的反应,然后说道:“太师已经出了本日的论题,答完即可下学,前二十名答完者可以由师兄师姐领着熟悉熟悉太学院的各处。”
轻揽嘴角有些笑意,也就是说未答完者连逛太学院的资格都没有是吗?
这下马威。
“题曰:何以为学?”乐翁说完,便坐下了。
轻揽听完题,看了会窗外,院外已有不少师兄师姐们眼瞅着这边看热闹,轻揽收回视线,磨墨,展卷,提笔,落笔,写了起来。
写完放笔,看了片刻,见墨迹干了,便起立示意乐翁,自己已作答完毕。
“嗯,还算快的,呈上来。”乐翁语气里有赞赏,但是未达眼底,大概还是要看文笔才思的。
轻揽离座呈了上去,那乐翁看了,抬眼好好打量了轻揽一番,“嗯,你就是轻揽?”
“是。”轻揽神色无波澜,淡然答道。
“去吧,让耿乐师兄带你看看咱们太学院。”乐翁赞赏道。
“谢夫子!”轻揽福了福身,便回身收了自己的书匣,走了出去,不过片刻,那李景也跟了出来,非得跟在轻揽的后面。
“轻揽,我们一起吧!耿乐是我表哥!我也对太学院很熟,我们带你去逛!”
轻揽那天好好地把太学院逛了逛,太学院不愧为太学府,光是占地大概都是一个镇那么大。有文学馆、医学馆、武学馆,其中文学馆又分三院,医学馆分两院,武学馆分两院,每院都有院师,院师下面各带有八位夫子。而先生,是寻常人家称呼的。
轻揽她们因为刚入学,所以尚未分院,三月过后才分,暂时在乐翁夫子院。
轻揽本来是听耿乐师兄的介绍,耿乐是南曳人,是李景的表哥,是一位面善又随和的人,身量高挑,说话也好听,但是后来受不了一旁一直重复他话的李景,便退了一步,和本该带着李景的师姐孙乐乐一起走了,孙乐乐是西支国大郡主,才学容貌都是上品。二人一走,便留下李景自己带着轻揽转了大半天的太学院。
轻揽一开始也觉得他聒噪,后来见他确实了解太学院,又难得满脸笑意一点也没厌烦的样子,所以便接受了。李景见她转到藏书阁的时候,格外地开心,便陪她待了很长的时间,又办了借书的凭证,出门时,轻揽便抱了不少的书。
李景看着,抢过去抱了。
这边乐翁已经都收齐了,拿着答卷看了看,便走到太学院最高的宗学阁去找太师,挑了其中几卷出来。
陆文渊和乐翁丝毫不一样,是一位精明干练的老者,眼犀利如鹰,做事更是果断,丝毫不拖泥带水,完全看不出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
陆文渊看了看几张答卷,然后目光落在了一张卷子上,上面几个秀丽、随性而又力透纸背的字令人格外耳目一新:
至此,至远,至微,至广。
“是北荒那位叫轻揽的吧?”陆文渊问道,语气里有喜色。
“是的,师父。”乐翁答道:“要打听清楚她的底细吗?”
“再看看吧,”陆文渊笑了笑,“一个无国无界的北荒,也能出了个像样的人才?”
“她在上次答卷上的话,惹师父生气了吧?”乐翁点道。
陆文渊眼睛一眯,有些危险气息,“为师其实也想听听她的解释,可是现在她连解释的资格还没有。”
乐翁想了想,辩道:“师父,得东临君上欣赏,入学太学院,是不是其实已经有资格了。”
陆文渊倒也没生气,想了片刻,自嘲地笑了笑:“可不是,东临那小子钦允的。”
其实殿试的辩题是:卦。
凌君答了洋洋洒洒一篇,脉络清晰、以理服人、论点全面,西支君上看了,点评“全才”二字。
李景答得不多,但立意别致,南曳君上看了点评了“知仁”二字。
轻揽还是很简洁,只有七字,三位君上本来以为是哪个高傲狂妄的学子,但是翻了前面几轮的考卷,发现前面几轮,轻揽的答卷都是满卷,且字字珠玑,和凌君倒是一个路子。但是不知为何到了殿试,却只短短七字。太师不喜,本欲除名,但是三位君上再三斟酌,尤其是东临君上对此颇为欣赏,钦赐第三名,把自己弟弟东临仪推到了第四位。
那卷上七字乃是:
信也可,不信亦可。
东临君上朱批:“攻心”
东临国、南曳国、西支国携手,覆烟雨圣室,致天下三分。
在这乱世中,有一处院子,却始终屹立不倒。
此院是烟雨圣朝第一任帝王烟雨至设立,名为太学院,几百年来,太学院随着烟雨圣朝兴而兴,在历代院长的努力下,成为烟雨朝的国学院。能考上太学院的人,必是将来执掌皇朝命脉的人,或入朝为官,或行医天下,或行军打仗,或入教各国国学院。
这也是为何天下三分,而太学院屹立在鹿城不受战火影响的原因。
三分天下后,太学院依旧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天下的太学院,而各国的最高学府为国学院。
分鼎十三年三月
太学院一年一度的选试再一次到来。
东临、南曳、西支三国纷纷从本国选拔出学子,送往太学院去参试。
要知道,每年太学院只会选出三十人。
何况今年,太师陆文渊卜了一卦:今年入试者中,有定天下之能士。
就在天下学子通过层层选拔,争取往太学院初试和院试的资格的时候,小小女子轻揽,也由镇里的老夫子推荐,到了主城里的文教官处,与很多人一起经过测试,然后又进入了文教官推荐的二十个名册里。
这二十个名册,是要连同二十个学子,一起送往鹿城的。
同时送去的,还有天下的几百名学子。
每年每一国可以向太学院推荐一百名学子。
无国无君的北荒可由北地文教官推荐二十个名额。
这些人还要在鹿城文学馆里又再一次进行了考试,选出了其中一百人。
一个月后,一百人又在太学院大殿上参加了三国君上亲临的殿试,选出了其中三十名翘楚,入太学院,经三个月考察,方能师承太学院太师陆文渊。
三天后,太学榜贴在了鹿城的告示墙上。
轻揽肩上挂了个包裹,挤进人群,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字。若有,便要在这鹿城住下去,若没有,便得赶紧去追那辆说好的牛车,出发去南曳看看烟雨大陆的最南边。
爷爷说过,那里有海。
轻揽看了看榜,自己的名字在第三名,倒也好找。
旁边已有中榜的几人,受着大家的恭贺,有富家子弟,家里备了马车在一旁等着的,知道中了,见人就送了喜银,有国之重士中了,还有裳银锭子金叶子的,轻揽手里也一会多了几串铜钱,还有好几块银子,还有三片金叶子。轻揽看着手里的银钱,有些不知所措,想了想,转手给了不远处的乞丐,爷爷和圣人书里都说过,不是自己正道得来的,不取。轻揽然后再走回来认真看了看榜,再三确认自己是考上的。
一个模样周正与她相邻年岁的学子大概是观察了好一会了,此时走上前,道:
“我认得你,你和我一个考场,可考上了?”那人衣着华贵,声音好听,朗清得很。
轻揽此时思绪杂乱,便只是点了点头,那人还待说什么,轻揽已经福了福身,离开了看榜的人群,之前在文学馆时,就打听好了,待考的学子住文学馆时是供吃住的,也可以自由出入。轻揽便趁机找到了一家文墨铺,帮店铺老板殷老板看店,顺便帮她的小女儿教书识字,赚些小钱,如今也攒够了不少,轻揽有了些底气。但是如果到了太学院,情况可不一样,如果还是住在太学院,自然是供吃穿的,但是却不能时时出入,每月只能出来两天。
太学院有规定,如果鹿城有住处,是可以不入住的。只要日日准时入学即可。轻揽算了一下,太学院每日是辰时开早课,酉时结课,酉时过后就是晚课,但如若家里请得起老师的,晚课便可不学,但是若是寄宿在太学院,这晚课是必须要参加的。
轻揽想着,有些后悔和哥哥的堵气,竟然银子也没带够。此时,只得细细打算,觉得酉时之后自己还可以找一份教女学生的工,这样不但可以支付起房费,过段时间还能攒点钱,够自己以后花销。
轻揽早知道离太学院三条街的地方有个叫梵音寺的寺庙,那里有便宜的屋子可租。
殷夫人的文墨铺也在那附近,因为挨着佛寺,殷夫人是信佛的,梵音寺也是鹿城大寺,来往香客不少。殷夫人见轻揽聪明机灵,又懂事有礼貌,又是有才学的,便很是照顾她,跟她说了,若中了,找学生的事情就交给住持了,又在梵音寺打好了招呼,所以轻揽中不中,都是要回来说一声的。
殷夫人今日无事,自己看店,柜台下却放了一个小包裹,不时地看向窗外,又盯着一旁女儿的学业,不一会,便远远地就看着轻揽走了过来,见她脸上没有喜色,也没有悲色,一时有些捉摸不透,这女娃到底是中还是没中。
直到轻揽走来,说中了,殷夫人的一颗心才放下,很是替她高兴,她跟轻揽相处了一个月,也知道她的打算,是一个总是心思重重的孩子,可能是北荒那无国无界的小镇出来的,这偌大的鹿城又只是孤零零的一人,所以不爱说话。殷夫人本来是想把轻揽带回家的,但是家里刚好来了寄宿的亲戚,便一时也没办法,知道这梵音寺是好地方,便早早地跟住持说了缘由,住持便将一处极干净的小院以很便宜的租金租给了轻揽,说了,这小院最近无人住了,还说若是轻揽中了,先免了两月的租金。轻揽感激不尽,又想起在家的好来。
殷夫人见轻揽考中了,便带着她往梵音寺走去,住持正接待着几位礼佛的人,是一位好看的夫人,气质出尘,旁边还站着一个和轻揽年岁相仿的少年,说着些“经年不见”“高中”“贺喜”“我佛慈悲”的话,轻揽细细看了下,只是看不真切,倒是那少年腰间的玉件吸引了轻揽的目光,是一朵兰花的模样,甚是精美,又兼雅致。
殷夫人看住持忙着,便先带了轻揽去了小院,见果然是安全又安静的所在,前院有玉兰花树,后院还有青竹点缀,是个好住处。
殷夫人看着轻揽出众的模样,虽然不放心,但一时也无他法,其他地方她更不放心,自己家里也乱。这梵音住持,是有高深佛法和修为的人,梵音寺里是安全的。叮嘱了轻揽好些话,又让随侍的仆人帮着从院中井里面打好了水,这才走了。临走前将揣在手里的包裹给了轻揽,说是大女儿出嫁以前穿过的衣服。轻揽看了看自己的穿着,收下了。
轻揽放下包裹,将手上的钱数了数,想到还得去太学院登个记,便打开了殷夫人送的包袱,见着里面竟然是一套很好看的红色衣裳,看着喜庆,轻揽穿在身上,正合身,便就着打上的水清洗了一番,梳了个鹿城流行的发髻,倒也有几分鹿城人的模样。
轻揽收拾妥当便将银钱放进了钱袋,把剩下的物件放在房间里。
出了院子,见院子还有锁,记得殷夫人刚才说过,是特意买的,轻揽便把门锁了。不一会,走到了门口,见住持正跟刚才说话的几人道别,便站在了一旁,等都走了,轻揽才主动上前,双手合十地福身道了谢。
住持见她换了衣裳,问了知道是去太学院登记去,便点了点头,向她道了贺。
轻揽再次谢过,道了别,出了寺庙,到了寺门外,却看到了刚才那少年,那少年此时正低头看着自己的脚下,并未看到轻揽,一辆马车缓缓走来,马车里探出刚才与主持说话的貌美夫人,喊道:“君儿,走了。”
那少年便上了马车,等他坐上马车,轻揽竟然还未走,直直看着马车缓缓前行,也不知为何,行到轻揽前面时,那车帘居然打开了。
那少年探出头来,本来是要再看一眼寺庙,但是却看到寺门外立着的一个红衣少女,身量纤纤,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似的,少女此时正也好奇地打量着自己。那少年还待细看,马车已经加快了速度,便再也见不得了。
轻揽回过神来,也未看清刚才那人的长相,便收拾了心绪,往太学院走去,到了太学院,拿了名籍登记,又说明了圣都有住的地方,说的是梵音寺的地址,领了三套太学院的院服,认真又记了记路,买了些干粮,便回了梵音寺,又换成了自己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把那套红衣收着,觉得还是太招摇。
因三日后才正式开学,轻揽早上依旧帮殷夫人干活,过了晌午,便回到院子里温书。第二天的时候,住持就找到了院子里,领了个夫人,也不知是跟夫人说了什么,进来先是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轻揽,然后点了点头。
是住持帮轻揽找到了一份教女学生的工,恰好这夫人家离太学和寺庙不远,府上有三位女学生,刚从老家接来,官话和学业都有些耽搁。住持听说,便将轻揽的情况说了,夫人喜不自胜,谁不知道这刚刚入学的三十位太学生,顶得可是文曲星下凡的名号。
轻揽见了夫人,谈吐得体,官话说得也甚是好听,夫人那叫一个高兴,正愁几个女学生刚到鹿城,官话也说得不好,这人既是太学院的学子,肯定有些才学在身上的,夫人知道太学院有规定,不许学生外面教课。但是家境贫困的也是可以例外的。因此便当下带了轻揽去了府上,看着轻揽教了两天的课,三个女学生也是听话爱学的,学得也快,也都很认同轻揽,便当下许了住持,聘请了轻揽为女先生,安排了别院居住,还有一个丫鬟帮衬着。
轻揽回来跟殷夫人和住持说了,还给看了陈府的聘任书,殷夫人和住持也高兴,那天轻揽倒也没着急回陈府,到了晚些时候,和一个小尼一起,把梵音寺里里外外清扫了一遍,然后才走。小尼告诉了住持,住持笑了笑。
陈府是有些底蕴的,不但许了殷夫人的小女一起学习,给轻揽的月银也很大方,陈老太爷是鹿城里有些官职的,知道这次选试的意义,得知家里就住了个太学院的学生,细问,还是三甲,月银便又翻了好几倍,知晓太学院白天有课,便把书阁又改造得明亮,点了多少蜡烛,说是方便晚上听学。
过段时日,陈府人见小姐们每日晚间必学两个时辰,那老太爷吩咐点的那些蜡烛把书阁照得通明,久而久之,便把陈府的书阁改了名,叫做明学堂,这是后话。
到了第三天,轻揽便早早地起了来,出了陈府,去了殷夫人处,本来是要帮忙,可是殷夫人看她穿着太学院的院服,劝道:“这傻孩子,都要去学习的人了,去吧,知道你是好孩子,以后不用这么早跑来,多花点时间读书问道,教好那些女学生还有蓉儿,若得空了,常来看看。”
轻揽知道殷夫人脾气,便认真朝着殷夫人拜了一拜,又朝着梵音寺双手合十福了福身,才道了别上学去。
爷爷说过,滴水之恩,也当涌泉相报。
殷夫人看着晨雾中走去的身影,又是心疼又是欣慰,这来鹿城太学院的,多是各国的名士,家境殷实,很少有考上了太学院还要来做工的。寒门学子极少极少,多难啊,何况还是寒门女娃,更是艰难许多吧。只不过看轻揽出尘的长相和清贵的做派,又没有几分贫穷之家长大的样子,难得的底蕴在,心下也好奇这行事不同的孩子,背后是什么样的故事。
轻揽到了学堂,倒很是宽敞,居然是第一个。看着总共十排座椅,每排三张座椅。轻揽想了想,便捡了第五排左边的书案坐了。书案很宽敞,笔墨纸砚都有,轻揽想了想,便没有把自己的拿出来。
只拿出些自己的旧书来读,轻揽知道太学院不教这些,能到太学院的,这些都是底蕴。太学院的课堂大概多是时政商贾朝堂大贤之论的课,或许还有六艺。
不一会,入学者都渐渐地到了,轻揽便放下了书,稍稍看了一下,女学生有八人,男学生有二十人。前面第一排的两个位置依旧空着。在放榜处问轻揽话的少年来得不早不晚,一进来,打量了一下,大概看到了轻揽,便坐在了她后边。
“你叫什么名字?”那少年问得小心翼翼。
“轻揽。”轻揽答道。
“哪个轻哪个揽?”少年继续问道。
“轻重的轻,揽月的揽。”轻揽依旧未回头。
“昨天三甲里的轻揽?”那少年压低声音问道,不知为何,他本是生性开朗之人,但是隐隐约约觉得若是自己大喊大叫,轻揽必定不喜欢。所以刻意压低了声音。
轻揽只是点了点头。
隔了半晌,那少年的语气有些颓,“轻揽不问问我叫什么吗?”
轻揽这才回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见她回头真问,又懵了片刻,然后回道:“我叫李景,南曳李家。”
轻揽点了点头,便回头等先生上课,不过若有所思,李景,第二名那个李景?
不过一会,夫子就到了,是一位沉稳豁达、眉目慈祥的银发老头,进来的时候步履轻盈,应该是一位很高的修行者。让轻揽想到了自己的爷爷。
此人并不是太师陆文渊,而是他的弟子乐翁,乐翁满脸笑意地道:“恭贺诸位学子在选试中名列前茅,得入太学院。此次入学者,三十人。有两人已直接入学,所以本次入太学者实为二十八人。已入学者为榜首凌君,第五名韩文守。”
“西支国学院院君之子凌君,已师从太学院医学馆院师刑霖。东临韩文守,因文笔通达,武学高深,已经特批修武科了。”
乐翁说完,众学子只有羡慕的份,天啦,这都什么大才之人,西支国学院院君之子,学医还是榜首,学武还是第五,怎么感觉我们这群人就是陪着玩的,那能定天下之人,或许就是那凌君吧。
“今日并不是太师不来,而是各位学子也知道,在座的二十八位学子还得经过三月的选拔,三月过后,会有一次最终考试,再根据大家这三月的表现,选出最终的入学者,再根据各自才能,分选各院,若此期间,行为不端、与人不和、德行有亏者,将被除名。”
乐翁说完,很满意地看到学生们的反应,然后说道:“太师已经出了本日的论题,答完即可下学,前二十名答完者可以由师兄师姐领着熟悉熟悉太学院的各处。”
轻揽嘴角有些笑意,也就是说未答完者连逛太学院的资格都没有是吗?
这下马威。
“题曰:何以为学?”乐翁说完,便坐下了。
轻揽听完题,看了会窗外,院外已有不少师兄师姐们眼瞅着这边看热闹,轻揽收回视线,磨墨,展卷,提笔,落笔,写了起来。
写完放笔,看了片刻,见墨迹干了,便起立示意乐翁,自己已作答完毕。
“嗯,还算快的,呈上来。”乐翁语气里有赞赏,但是未达眼底,大概还是要看文笔才思的。
轻揽离座呈了上去,那乐翁看了,抬眼好好打量了轻揽一番,“嗯,你就是轻揽?”
“是。”轻揽神色无波澜,淡然答道。
“去吧,让耿乐师兄带你看看咱们太学院。”乐翁赞赏道。
“谢夫子!”轻揽福了福身,便回身收了自己的书匣,走了出去,不过片刻,那李景也跟了出来,非得跟在轻揽的后面。
“轻揽,我们一起吧!耿乐是我表哥!我也对太学院很熟,我们带你去逛!”
轻揽那天好好地把太学院逛了逛,太学院不愧为太学府,光是占地大概都是一个镇那么大。有文学馆、医学馆、武学馆,其中文学馆又分三院,医学馆分两院,武学馆分两院,每院都有院师,院师下面各带有八位夫子。而先生,是寻常人家称呼的。
轻揽她们因为刚入学,所以尚未分院,三月过后才分,暂时在乐翁夫子院。
轻揽本来是听耿乐师兄的介绍,耿乐是南曳人,是李景的表哥,是一位面善又随和的人,身量高挑,说话也好听,但是后来受不了一旁一直重复他话的李景,便退了一步,和本该带着李景的师姐孙乐乐一起走了,孙乐乐是西支国大郡主,才学容貌都是上品。二人一走,便留下李景自己带着轻揽转了大半天的太学院。
轻揽一开始也觉得他聒噪,后来见他确实了解太学院,又难得满脸笑意一点也没厌烦的样子,所以便接受了。李景见她转到藏书阁的时候,格外地开心,便陪她待了很长的时间,又办了借书的凭证,出门时,轻揽便抱了不少的书。
李景看着,抢过去抱了。
这边乐翁已经都收齐了,拿着答卷看了看,便走到太学院最高的宗学阁去找太师,挑了其中几卷出来。
陆文渊和乐翁丝毫不一样,是一位精明干练的老者,眼犀利如鹰,做事更是果断,丝毫不拖泥带水,完全看不出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
陆文渊看了看几张答卷,然后目光落在了一张卷子上,上面几个秀丽、随性而又力透纸背的字令人格外耳目一新:
至此,至远,至微,至广。
“是北荒那位叫轻揽的吧?”陆文渊问道,语气里有喜色。
“是的,师父。”乐翁答道:“要打听清楚她的底细吗?”
“再看看吧,”陆文渊笑了笑,“一个无国无界的北荒,也能出了个像样的人才?”
“她在上次答卷上的话,惹师父生气了吧?”乐翁点道。
陆文渊眼睛一眯,有些危险气息,“为师其实也想听听她的解释,可是现在她连解释的资格还没有。”
乐翁想了想,辩道:“师父,得东临君上欣赏,入学太学院,是不是其实已经有资格了。”
陆文渊倒也没生气,想了片刻,自嘲地笑了笑:“可不是,东临那小子钦允的。”
其实殿试的辩题是:卦。
凌君答了洋洋洒洒一篇,脉络清晰、以理服人、论点全面,西支君上看了,点评“全才”二字。
李景答得不多,但立意别致,南曳君上看了点评了“知仁”二字。
轻揽还是很简洁,只有七字,三位君上本来以为是哪个高傲狂妄的学子,但是翻了前面几轮的考卷,发现前面几轮,轻揽的答卷都是满卷,且字字珠玑,和凌君倒是一个路子。但是不知为何到了殿试,却只短短七字。太师不喜,本欲除名,但是三位君上再三斟酌,尤其是东临君上对此颇为欣赏,钦赐第三名,把自己弟弟东临仪推到了第四位。
那卷上七字乃是:
信也可,不信亦可。
东临君上朱批:“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