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韩兄说笑了。”匡华突然被韩明最后一句给逗笑。
“我这是给你鼓励,我还等着你发达之后一起共享荣华富贵。”韩明心中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他早就知此人不简单,虽然理想不靠谱,但是身份应该不低,可能是哪个大官之子,自己先攀上,背靠大树好乘凉。
“韩兄尽可放心,有在下的荣华富贵定然少不了韩兄的。我观韩兄刚才这番言论,丝丝入扣,对时局的分析把握十分透彻,直接击中弊病,着实是一番高论。既然韩兄能有如此才华,何不考虑入朝为官。若是韩兄有意,我自当为韩兄引荐,保韩兄才华尽显。”匡华望着韩明,满脸的希冀。
韩明庆幸自己果然分析得不错,这的确是一个大官的子嗣,而且来头还不低,不过自己到没有做官的想法,最好能给自己百八十万的银子,然后再让自己去周游大陆,这样才最好。
于是婉言谢绝道:“匡兄的美意在下心领,不过我是个粗人,实在不适合做官,也没有做官的想法,我本来就是个随性之人,若是匡兄让我整日待在那官位上,我怕给自己憋出病来。”
匡华第一次听说有人有官不做,而且还有一个这么有能力的人,本来还想再劝劝,但是一看韩明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想来不同人有不同的性格,眼前这位韩兄可能是真的没有这个想法,等以后有机会再给他提出来。
“既然韩兄无意在朝为官,那在下也不多言,只是刚才听着韩兄说的话,有些地方不太明了,不知韩兄可否为我详细道来?”
“行!匡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说出来,我一一为你解答。”韩明干脆地答道。
韩明到是对匡华的提问毫不在意,他是学习文科的,尤其是历史这方面他学得是特别好,虽然这里不是自己那个世界,但是一路上看过来,这个世界的发展和自己以前世界基本上是一样的,那自己完全就可以用分析以前封建社会的社会发展状况来分析这个世界的发展,即使有些地方有区别,想来也区别也不大。
而接下来匡华就他不明白的地方向韩明请教,然而问得越深,匡华的震惊就越大,他没想到韩明对当今社会的时局弊病把握得这么透彻,有些东西他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他断定此人必定是个大才。便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个人留在身边。
韩明一行人在路上紧赶慢赶地向帝都前进,他们从邻轮镇出发,经西山郡,过北扶郡,在横水郡乘船东下,花了整整七天的时间,总算到了京畿地区。
一入京畿地区,便是一大片广袤无垠的平原,这里的气氛和其他的郡县完全不同,更显得繁华有致,各种各样的人也都多起来,外邦的使臣,乘车的商人,荷担的挑夫,英气的将军,步伐一致的士兵,在这条通往京都的大道上来来回回地穿梭。
此时此刻的韩明看到这幅景象,感叹自己没有白来这个世界。
这些他从来不曾见过的景象是那样的真实,他甚至在经过一位将军的身边时,感受到一股凛冽的杀气,他虽然从小习武,但那也只是用来防身的,他还从来没有杀过人,那种杀气是他从来没有体会过的。
他走在官道上,贪婪地想把一切都装进大脑,吸一口周围的空气,都觉得无比的清新。
在他旁边正骑着脚驹的匡华看到韩明这幅样子,心中也不禁感到有趣。一个能说出国以农为本,用商以为道,厉兵震四方的人,竟然感觉像一辈子没进过城,实在让他有些不解。
他后面的匡朋,沉默了一路,估计是快到家的缘故,开始变得活跃起来,看到韩明的这般神情,忍不住噗呲一声笑出来。
韩明被匡朋的笑声弄得莫名其妙,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发笑。倒是匡华,一眼就猜透匡朋的心思,瞪了她一眼。
匡朋被自己的哥哥这么一瞪,朝他吐了吐舌头。可能是感觉这个动作有些不好,她马上捂住嘴,朝周围望了望,见没人注意到,也不再发笑,老老实实地跟在匡华后面。
他们在路上走了没多久,就有越来越多的房屋楼舍映入眼帘,这样情况着实让韩明有些疑惑。
他经过的城池也有七八个,一路上只要是城池,在城墙外面就没有这么密集的房屋,更别提楼宇,房舍楼宇都是在城池里,被厚厚的、高高的城墙包裹着,安全无比。
而在这里,还没有看到城墙,却是先看到周围拥挤的房舍,而且貌似人还不少,就感觉像是自己进城了一样。极目远眺,除了在前方有一座很大的碑塔挡在官道中间,周围没有一点城墙的痕迹,让韩明丈二摸不着头脑。
“韩兄,京城已经到了。”匡华不失时宜的在旁边点了一句。
听了这话,更让韩明感到疑惑。
“韩兄是不是很疑惑都城为什么没有城墙?”此时的匡华心中早已知晓韩明的疑惑从哪来,因为几乎每个第一次来到京都的人,脸上都会出现他这样的表情。
“对啊,匡兄,你说到京城了,城墙呢?我怎么没有看到一座城墙......难道被强拆了?”韩明带着疑惑的眼神问道。
匡华笑了笑,说道:“韩兄说笑了,这里便是中楚帝国的都城——上京城。而这座都城,是没有外墙的,放眼整个大陆,没有外墙的国都,仅此一座,再无第二。”匡华自豪地为韩明作出解答。
“没有外墙?匡兄,这就让我很不解,你看这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广袤平原,本来就难以防守,要是有一支骑兵部队到这来了,看到这样一个帝国的都城,难道你们不怕被别人直接给端了吗?”
虽然匡华为韩明解答了,但是还有有一堆的疑问在韩明的脑子里,他知道这个问题他能想到,别人也应该能想到,但是这些**裸的房舍摆着面前,很难让他理解当初设计城池的人是怎么想的?这完全不符合他所了解的常识。
匡华笑道:“哈哈,我早料到韩兄会有此疑问,其实,这座没有城墙的都城,正代表中楚开国皇帝的雄心,韩兄别急,让我为你慢慢道来。”
接着,匡华就为韩明解释这座没有城墙的都城的由来。
“大约两百多年前,中楚建国之前,此地本来只是一个种地、屯粮之所,原本在此处有一座上平城,专用于驻军屯粮所用。后来因为一些战事,此地被付之一炬,整片大地便开阔起来。”
说着,匡华便将眼神望向上京城,“后中楚建国,此处位于中楚腹地,地势又开阔平坦,北面临着横江,水路便利,当初的中楚开国皇帝便决定将此处作为中楚国都之所,将原来的上平城改名为上京。”
“建国之初,人口凋敝,城池的规模较小,一个上平城足矣容下当时的人口。不过后来百姓越来越多,上平城也已经显得拥挤,于是群臣就商议扩建都城,大臣们就在都城面积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唯独当时的大相力主不建城墙,以无城为城,并且得到开国皇帝的赞许,才有今日的上京。”
“无城为城,什么意思?”韩明听得津津有味,但对这个无城为城,甚为不解。
匡华接着解释道:“当时的大相说过,若是军队不能守卫疆土,而让敌国的军队兵临帝都,那一座城墙又能挡住什么。如果当时就规定城池面积,反而会影响城池的规模。”
他的眼神深邃,顿了顿,接着说道:“当时的开国皇帝和大相都有一颗雄心,于是就没有修建这座城市的城墙,却把原来属于上平城的城墙加高加固加厚,以抵御可能来自内部的叛乱。虽然是这种外松内紧的风格构造,但是历年来,上京都没有受到战乱的困扰。也就使得现在的上京拥有在所有国家中最大的都城,这便是我们上京人的骄傲。”
韩明听到这,不禁感慨道:“真难以想象当时是怎样的一番风云变幻,那个大相说得好,如果一个国家连抵挡敌军的实力都没有,那么国都建起一座城墙又能防得住什么。这个独到的见解今天让我真是看了眼界,我现在越发的好奇你们的开国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能驾驭如此的良相。”
他们说着说着,来到官道中间的碑塔下,碑塔很高,高到韩明仰起头才能看清楚上面的东西,碑塔上面写的是些圆圆滚滚的字体,很像古代的小篆。
碑塔上面写了八个大字,分两列,在左下角还有三个小字,应该是题名。这八个字韩明很熟悉,就是记不起来在哪里见过,有些无奈的敲了敲脑袋。
匡华看韩明动作,以为他正在为这几个字发愁,便问道“韩兄是否想知道这八个字的意思?”
韩明回道:“这八个字我有点熟悉,就是记不起来。”
匡华很吃惊,看韩明的样子,应该是第一次来上京城,竟然说熟悉这几个字,这让他肯定韩明的来历不一般。
想到这,他便为韩明解答这碑文上的字,“这八个字其实是中楚帝国开国皇帝亲笔题的碑文,上面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大意是帝位乃上天授予,必将永久昌盛。”
“什么?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上面写的是这个?你确定是这个?”韩明一连抛出四个疑问,他太难以置信,因为这八个字,让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怪不得自己看着眼熟。
“哦,韩兄为何如此吃惊?上面写的就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难道韩兄还在别的地方见过?”
匡华对此刻韩明的举动十分好奇,他越发地肯定韩明不光来自半轮山脉,而且他的来历还不一般。这八个字,一般人除非在碑塔能见到,绝不可能在第二个地方见过。而韩明的举动说明他不仅见过,而且对着这八个字有很深的印象。
也难怪韩明能有如此的举动,作为一个特别喜欢历史的文艺青年,他对这八个字可谓是耳熟能详。这八个字就是秦朝一统天下的皇帝秦始皇传国玉玺上的八个字,是当时的丞相李斯亲手写的小篆。
一想到这,他不禁开始怀疑,这个中楚帝国的开国皇帝和大相不会也是穿越者吧?甚至可能就是秦始皇和丞相李斯,不过不应该啊,秦始皇和李斯历史上并没有穿越的记载,现在的他迫切地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
“匡兄,请你告诉我这个中楚帝国的开国皇帝和大相是谁,叫什么名字?”
匡华对韩明问出的问题很疑惑,“韩兄问这个干什么?莫非你和开国皇帝或者大相的后人有血脉关系?”
“匡兄只管告诉我这个开国皇帝和大相是谁就行,我只是心中有些疑问,想要知道答案。”韩明并没有回答匡华的问题。
匡华一听到这,也不便托词,只好给韩明介绍道。
“我这是给你鼓励,我还等着你发达之后一起共享荣华富贵。”韩明心中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他早就知此人不简单,虽然理想不靠谱,但是身份应该不低,可能是哪个大官之子,自己先攀上,背靠大树好乘凉。
“韩兄尽可放心,有在下的荣华富贵定然少不了韩兄的。我观韩兄刚才这番言论,丝丝入扣,对时局的分析把握十分透彻,直接击中弊病,着实是一番高论。既然韩兄能有如此才华,何不考虑入朝为官。若是韩兄有意,我自当为韩兄引荐,保韩兄才华尽显。”匡华望着韩明,满脸的希冀。
韩明庆幸自己果然分析得不错,这的确是一个大官的子嗣,而且来头还不低,不过自己到没有做官的想法,最好能给自己百八十万的银子,然后再让自己去周游大陆,这样才最好。
于是婉言谢绝道:“匡兄的美意在下心领,不过我是个粗人,实在不适合做官,也没有做官的想法,我本来就是个随性之人,若是匡兄让我整日待在那官位上,我怕给自己憋出病来。”
匡华第一次听说有人有官不做,而且还有一个这么有能力的人,本来还想再劝劝,但是一看韩明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想来不同人有不同的性格,眼前这位韩兄可能是真的没有这个想法,等以后有机会再给他提出来。
“既然韩兄无意在朝为官,那在下也不多言,只是刚才听着韩兄说的话,有些地方不太明了,不知韩兄可否为我详细道来?”
“行!匡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说出来,我一一为你解答。”韩明干脆地答道。
韩明到是对匡华的提问毫不在意,他是学习文科的,尤其是历史这方面他学得是特别好,虽然这里不是自己那个世界,但是一路上看过来,这个世界的发展和自己以前世界基本上是一样的,那自己完全就可以用分析以前封建社会的社会发展状况来分析这个世界的发展,即使有些地方有区别,想来也区别也不大。
而接下来匡华就他不明白的地方向韩明请教,然而问得越深,匡华的震惊就越大,他没想到韩明对当今社会的时局弊病把握得这么透彻,有些东西他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他断定此人必定是个大才。便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个人留在身边。
韩明一行人在路上紧赶慢赶地向帝都前进,他们从邻轮镇出发,经西山郡,过北扶郡,在横水郡乘船东下,花了整整七天的时间,总算到了京畿地区。
一入京畿地区,便是一大片广袤无垠的平原,这里的气氛和其他的郡县完全不同,更显得繁华有致,各种各样的人也都多起来,外邦的使臣,乘车的商人,荷担的挑夫,英气的将军,步伐一致的士兵,在这条通往京都的大道上来来回回地穿梭。
此时此刻的韩明看到这幅景象,感叹自己没有白来这个世界。
这些他从来不曾见过的景象是那样的真实,他甚至在经过一位将军的身边时,感受到一股凛冽的杀气,他虽然从小习武,但那也只是用来防身的,他还从来没有杀过人,那种杀气是他从来没有体会过的。
他走在官道上,贪婪地想把一切都装进大脑,吸一口周围的空气,都觉得无比的清新。
在他旁边正骑着脚驹的匡华看到韩明这幅样子,心中也不禁感到有趣。一个能说出国以农为本,用商以为道,厉兵震四方的人,竟然感觉像一辈子没进过城,实在让他有些不解。
他后面的匡朋,沉默了一路,估计是快到家的缘故,开始变得活跃起来,看到韩明的这般神情,忍不住噗呲一声笑出来。
韩明被匡朋的笑声弄得莫名其妙,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发笑。倒是匡华,一眼就猜透匡朋的心思,瞪了她一眼。
匡朋被自己的哥哥这么一瞪,朝他吐了吐舌头。可能是感觉这个动作有些不好,她马上捂住嘴,朝周围望了望,见没人注意到,也不再发笑,老老实实地跟在匡华后面。
他们在路上走了没多久,就有越来越多的房屋楼舍映入眼帘,这样情况着实让韩明有些疑惑。
他经过的城池也有七八个,一路上只要是城池,在城墙外面就没有这么密集的房屋,更别提楼宇,房舍楼宇都是在城池里,被厚厚的、高高的城墙包裹着,安全无比。
而在这里,还没有看到城墙,却是先看到周围拥挤的房舍,而且貌似人还不少,就感觉像是自己进城了一样。极目远眺,除了在前方有一座很大的碑塔挡在官道中间,周围没有一点城墙的痕迹,让韩明丈二摸不着头脑。
“韩兄,京城已经到了。”匡华不失时宜的在旁边点了一句。
听了这话,更让韩明感到疑惑。
“韩兄是不是很疑惑都城为什么没有城墙?”此时的匡华心中早已知晓韩明的疑惑从哪来,因为几乎每个第一次来到京都的人,脸上都会出现他这样的表情。
“对啊,匡兄,你说到京城了,城墙呢?我怎么没有看到一座城墙......难道被强拆了?”韩明带着疑惑的眼神问道。
匡华笑了笑,说道:“韩兄说笑了,这里便是中楚帝国的都城——上京城。而这座都城,是没有外墙的,放眼整个大陆,没有外墙的国都,仅此一座,再无第二。”匡华自豪地为韩明作出解答。
“没有外墙?匡兄,这就让我很不解,你看这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广袤平原,本来就难以防守,要是有一支骑兵部队到这来了,看到这样一个帝国的都城,难道你们不怕被别人直接给端了吗?”
虽然匡华为韩明解答了,但是还有有一堆的疑问在韩明的脑子里,他知道这个问题他能想到,别人也应该能想到,但是这些**裸的房舍摆着面前,很难让他理解当初设计城池的人是怎么想的?这完全不符合他所了解的常识。
匡华笑道:“哈哈,我早料到韩兄会有此疑问,其实,这座没有城墙的都城,正代表中楚开国皇帝的雄心,韩兄别急,让我为你慢慢道来。”
接着,匡华就为韩明解释这座没有城墙的都城的由来。
“大约两百多年前,中楚建国之前,此地本来只是一个种地、屯粮之所,原本在此处有一座上平城,专用于驻军屯粮所用。后来因为一些战事,此地被付之一炬,整片大地便开阔起来。”
说着,匡华便将眼神望向上京城,“后中楚建国,此处位于中楚腹地,地势又开阔平坦,北面临着横江,水路便利,当初的中楚开国皇帝便决定将此处作为中楚国都之所,将原来的上平城改名为上京。”
“建国之初,人口凋敝,城池的规模较小,一个上平城足矣容下当时的人口。不过后来百姓越来越多,上平城也已经显得拥挤,于是群臣就商议扩建都城,大臣们就在都城面积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唯独当时的大相力主不建城墙,以无城为城,并且得到开国皇帝的赞许,才有今日的上京。”
“无城为城,什么意思?”韩明听得津津有味,但对这个无城为城,甚为不解。
匡华接着解释道:“当时的大相说过,若是军队不能守卫疆土,而让敌国的军队兵临帝都,那一座城墙又能挡住什么。如果当时就规定城池面积,反而会影响城池的规模。”
他的眼神深邃,顿了顿,接着说道:“当时的开国皇帝和大相都有一颗雄心,于是就没有修建这座城市的城墙,却把原来属于上平城的城墙加高加固加厚,以抵御可能来自内部的叛乱。虽然是这种外松内紧的风格构造,但是历年来,上京都没有受到战乱的困扰。也就使得现在的上京拥有在所有国家中最大的都城,这便是我们上京人的骄傲。”
韩明听到这,不禁感慨道:“真难以想象当时是怎样的一番风云变幻,那个大相说得好,如果一个国家连抵挡敌军的实力都没有,那么国都建起一座城墙又能防得住什么。这个独到的见解今天让我真是看了眼界,我现在越发的好奇你们的开国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能驾驭如此的良相。”
他们说着说着,来到官道中间的碑塔下,碑塔很高,高到韩明仰起头才能看清楚上面的东西,碑塔上面写的是些圆圆滚滚的字体,很像古代的小篆。
碑塔上面写了八个大字,分两列,在左下角还有三个小字,应该是题名。这八个字韩明很熟悉,就是记不起来在哪里见过,有些无奈的敲了敲脑袋。
匡华看韩明动作,以为他正在为这几个字发愁,便问道“韩兄是否想知道这八个字的意思?”
韩明回道:“这八个字我有点熟悉,就是记不起来。”
匡华很吃惊,看韩明的样子,应该是第一次来上京城,竟然说熟悉这几个字,这让他肯定韩明的来历不一般。
想到这,他便为韩明解答这碑文上的字,“这八个字其实是中楚帝国开国皇帝亲笔题的碑文,上面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大意是帝位乃上天授予,必将永久昌盛。”
“什么?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上面写的是这个?你确定是这个?”韩明一连抛出四个疑问,他太难以置信,因为这八个字,让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怪不得自己看着眼熟。
“哦,韩兄为何如此吃惊?上面写的就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难道韩兄还在别的地方见过?”
匡华对此刻韩明的举动十分好奇,他越发地肯定韩明不光来自半轮山脉,而且他的来历还不一般。这八个字,一般人除非在碑塔能见到,绝不可能在第二个地方见过。而韩明的举动说明他不仅见过,而且对着这八个字有很深的印象。
也难怪韩明能有如此的举动,作为一个特别喜欢历史的文艺青年,他对这八个字可谓是耳熟能详。这八个字就是秦朝一统天下的皇帝秦始皇传国玉玺上的八个字,是当时的丞相李斯亲手写的小篆。
一想到这,他不禁开始怀疑,这个中楚帝国的开国皇帝和大相不会也是穿越者吧?甚至可能就是秦始皇和丞相李斯,不过不应该啊,秦始皇和李斯历史上并没有穿越的记载,现在的他迫切地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
“匡兄,请你告诉我这个中楚帝国的开国皇帝和大相是谁,叫什么名字?”
匡华对韩明问出的问题很疑惑,“韩兄问这个干什么?莫非你和开国皇帝或者大相的后人有血脉关系?”
“匡兄只管告诉我这个开国皇帝和大相是谁就行,我只是心中有些疑问,想要知道答案。”韩明并没有回答匡华的问题。
匡华一听到这,也不便托词,只好给韩明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