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利不起早,这恒王殿下也不能免俗,一大早的召叶惊塘过来,肯定不是叫他来吃早饭的,这一点,叶惊塘早有心理准备。
叶惊塘想到了很多种可能,但唯独没能想到恒王会让自己去考恩科。
谈到考试,叶惊塘在初中和高中时,号称挂科小能手,特别是数理化,简直就是轮番举白旗登场,惨不忍睹。
这恒王不知道今天哪里不对了,要让一个这样的选手去参加恩科,这让叶惊塘始料不及。
不过,待恒王向叶惊塘简单透露了一下恩科的考试内容时,叶惊塘一下子心里有了底。
所谓恩科,考试科目有三项,一为圣贤文,二是策论,三是兵法。
这三项完美的避开了数理化,这让叶惊塘的自信心空前膨胀。
恒王之所以让叶惊塘去,不是因为这位幕僚办事不力,而是想让他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为自己效力,说白了,就是让叶惊塘去当卧底。
之所以不选别人,单单选叶惊塘,恒王殿下有着种种考虑。
一来,叶惊塘还很年轻,又对自己忠心耿耿,能够为自己效力的时间足够长。
第二点,恒王打听过,叶惊塘没有去过皇城,面生,底子干净,这一点是卧底的关键。
除此之外,在恒王的眼里,叶幕僚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学富五车,这样的人去考状元,再合适不过。
这些考量,恒王在叶惊塘面前没有作任何隐瞒,一一向他和盘托出。
听完恒王殿下的分析,叶惊塘不知不觉的陷入了沉思。
思虑良久,他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在策论上,自己应该问题不大。
对于熟读《孙子兵法》的他来说,兵法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更何况,伟大的毛老人家总结了那么多的战略战术思想,应付这个兵法考试应该问题不大。
那么,最棘手的问题就来了,这圣贤文章,到底要考些什么,叶惊塘可以说是一概不知。
尽管心知如此,但叶惊塘却不好在恒王面前明说,只说以往涉猎不多,让恒王帮自己找一些相关的书籍来看看。
恒王闻言,自是满口应允,并特意嘱咐叶惊塘,恒王城内的几位大儒他可以随叫随到。
有了这些,叶惊塘的心里总算有了些把握。
一大早,恒王除了跟叶惊塘谈了考恩科的事之外,还跟他提及了不久前发生在皇城的摘心惨案。
关于这件事,发生伊始,叶惊塘原本还对恒王有些怀疑,但如今恒王自己提出来了,反而让他打消了这一猜疑。
这些天来,一想到这起轰动朝野的惨案,叶惊塘的心里总感觉有些不舒服。
当初,自己献计保住了恒王的一万两千担粮草,结果却让钦差吴少强丢了性命。
尽管是各为其主,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叶惊塘的心里总归有些不好受。
过了好久,叶惊塘才将这件事慢慢淡忘掉。
可让他想不到的是,后来又突然发生了那件轰动大幽朝的案子。
这下,叶惊塘感觉到这件事已经渐渐超出了自己的想像,更是脱离了自己的掌控。
慢慢的,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有些怀疑自己这样做到底有没有错?
有时候叶惊塘甚至会想,自己是否也是个罪人?
自己这样不辨是非的帮助恒王,到底是对还是错?
原本就有些迷茫的叶惊塘,此时再听闻恒王提及此事,脸色一下子变得很不好。
叶惊塘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大善人,或者说不是一个好人,但同时,自己也不想做一个坏人,做一个不好不坏的人,在叶惊塘看来是最好的。
但恒王再次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叶惊塘发现自己似乎有些变了,变得不再有原则,变得不再是原先的那个自己了。
此时此刻,叶惊塘真的迷茫了,他感觉自己需要静一静,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的余生,思考一下自己的方向。
叶惊塘离开了恒王府,他答应了恒王去考恩科,但他感觉自己现在的状态很不好,那十几个血肉模糊的空洞,如同黑洞一般,吸去了他的精气神。
回府之后,叶惊塘病倒了,这一病,就是十多天。
这期间,来看他的人很多,或带着重礼,或带着良药,可惜,这些人当中,能让叶惊塘记住的屈指可数。
送礼啊,确实是个很大的学问,而收礼,又是一个更大的学问。
官员收礼,基本上是只记得没送过的。
而下属送礼,基本上是喜欢送给之前送过的。
一个是记住了不送的,一个是记住了送过的,两个矛盾的群体,却偏偏要往一起去凑,能凑得起来吗?
在这些过来看望叶惊塘的人里面,他只单单记住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燕云郡主,罗婷。
这位郡主太过有个性,过来看叶惊塘,没有带礼品,没有送良药也就罢了。
让叶惊塘受不了的是,这个刁蛮郡主竟然给叶惊塘送来了一副皮鞭,临走时还告诉叶惊塘,让他赶快好起来,好将之前欠自己的那顿鞭子让她抽回来。
“这真是个刁蛮恶毒的女人!”叶惊塘心里想道。
躺在床上,叶惊塘的手里把玩着那根黝黑而光亮的皮鞭,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这个世界既然如此残忍,那么,为何不允许自己残忍一点呢?
对与错,是与非,不过立场不同罢了!
在恒王的眼里,叶惊塘不过是颗棋子,充其量,是一枚比较重要的棋子。
叶惊塘想通了,从现在开始,他想做一个布局者,而不愿意当一颗局中棋。
人生在世,那些条条框框,不过是束缚人心的枷锁,好不容易在这世间走一遭,但求问心无愧就好,其他的,就交给历史去评判吧。
叶惊塘赤着脚下了床,无悲无喜,无怒无嗔。
外面的天空很黑,庭院里寂静无声。
无风的夜里,空气依然很冷,但叶惊塘的胸膛中却是热血沸腾,他一个人默默走向了书房……
叶惊塘想到了很多种可能,但唯独没能想到恒王会让自己去考恩科。
谈到考试,叶惊塘在初中和高中时,号称挂科小能手,特别是数理化,简直就是轮番举白旗登场,惨不忍睹。
这恒王不知道今天哪里不对了,要让一个这样的选手去参加恩科,这让叶惊塘始料不及。
不过,待恒王向叶惊塘简单透露了一下恩科的考试内容时,叶惊塘一下子心里有了底。
所谓恩科,考试科目有三项,一为圣贤文,二是策论,三是兵法。
这三项完美的避开了数理化,这让叶惊塘的自信心空前膨胀。
恒王之所以让叶惊塘去,不是因为这位幕僚办事不力,而是想让他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为自己效力,说白了,就是让叶惊塘去当卧底。
之所以不选别人,单单选叶惊塘,恒王殿下有着种种考虑。
一来,叶惊塘还很年轻,又对自己忠心耿耿,能够为自己效力的时间足够长。
第二点,恒王打听过,叶惊塘没有去过皇城,面生,底子干净,这一点是卧底的关键。
除此之外,在恒王的眼里,叶幕僚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学富五车,这样的人去考状元,再合适不过。
这些考量,恒王在叶惊塘面前没有作任何隐瞒,一一向他和盘托出。
听完恒王殿下的分析,叶惊塘不知不觉的陷入了沉思。
思虑良久,他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在策论上,自己应该问题不大。
对于熟读《孙子兵法》的他来说,兵法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更何况,伟大的毛老人家总结了那么多的战略战术思想,应付这个兵法考试应该问题不大。
那么,最棘手的问题就来了,这圣贤文章,到底要考些什么,叶惊塘可以说是一概不知。
尽管心知如此,但叶惊塘却不好在恒王面前明说,只说以往涉猎不多,让恒王帮自己找一些相关的书籍来看看。
恒王闻言,自是满口应允,并特意嘱咐叶惊塘,恒王城内的几位大儒他可以随叫随到。
有了这些,叶惊塘的心里总算有了些把握。
一大早,恒王除了跟叶惊塘谈了考恩科的事之外,还跟他提及了不久前发生在皇城的摘心惨案。
关于这件事,发生伊始,叶惊塘原本还对恒王有些怀疑,但如今恒王自己提出来了,反而让他打消了这一猜疑。
这些天来,一想到这起轰动朝野的惨案,叶惊塘的心里总感觉有些不舒服。
当初,自己献计保住了恒王的一万两千担粮草,结果却让钦差吴少强丢了性命。
尽管是各为其主,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叶惊塘的心里总归有些不好受。
过了好久,叶惊塘才将这件事慢慢淡忘掉。
可让他想不到的是,后来又突然发生了那件轰动大幽朝的案子。
这下,叶惊塘感觉到这件事已经渐渐超出了自己的想像,更是脱离了自己的掌控。
慢慢的,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有些怀疑自己这样做到底有没有错?
有时候叶惊塘甚至会想,自己是否也是个罪人?
自己这样不辨是非的帮助恒王,到底是对还是错?
原本就有些迷茫的叶惊塘,此时再听闻恒王提及此事,脸色一下子变得很不好。
叶惊塘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大善人,或者说不是一个好人,但同时,自己也不想做一个坏人,做一个不好不坏的人,在叶惊塘看来是最好的。
但恒王再次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叶惊塘发现自己似乎有些变了,变得不再有原则,变得不再是原先的那个自己了。
此时此刻,叶惊塘真的迷茫了,他感觉自己需要静一静,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的余生,思考一下自己的方向。
叶惊塘离开了恒王府,他答应了恒王去考恩科,但他感觉自己现在的状态很不好,那十几个血肉模糊的空洞,如同黑洞一般,吸去了他的精气神。
回府之后,叶惊塘病倒了,这一病,就是十多天。
这期间,来看他的人很多,或带着重礼,或带着良药,可惜,这些人当中,能让叶惊塘记住的屈指可数。
送礼啊,确实是个很大的学问,而收礼,又是一个更大的学问。
官员收礼,基本上是只记得没送过的。
而下属送礼,基本上是喜欢送给之前送过的。
一个是记住了不送的,一个是记住了送过的,两个矛盾的群体,却偏偏要往一起去凑,能凑得起来吗?
在这些过来看望叶惊塘的人里面,他只单单记住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燕云郡主,罗婷。
这位郡主太过有个性,过来看叶惊塘,没有带礼品,没有送良药也就罢了。
让叶惊塘受不了的是,这个刁蛮郡主竟然给叶惊塘送来了一副皮鞭,临走时还告诉叶惊塘,让他赶快好起来,好将之前欠自己的那顿鞭子让她抽回来。
“这真是个刁蛮恶毒的女人!”叶惊塘心里想道。
躺在床上,叶惊塘的手里把玩着那根黝黑而光亮的皮鞭,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这个世界既然如此残忍,那么,为何不允许自己残忍一点呢?
对与错,是与非,不过立场不同罢了!
在恒王的眼里,叶惊塘不过是颗棋子,充其量,是一枚比较重要的棋子。
叶惊塘想通了,从现在开始,他想做一个布局者,而不愿意当一颗局中棋。
人生在世,那些条条框框,不过是束缚人心的枷锁,好不容易在这世间走一遭,但求问心无愧就好,其他的,就交给历史去评判吧。
叶惊塘赤着脚下了床,无悲无喜,无怒无嗔。
外面的天空很黑,庭院里寂静无声。
无风的夜里,空气依然很冷,但叶惊塘的胸膛中却是热血沸腾,他一个人默默走向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