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莎莎一直到了晚上才给他回复消息:“对不起啊,一直忘记回复你了,我下午和妈妈包饺子去了,刚刚包好。”
沈一鸣也立即给她回:“没关系,我下午在看书呢。”言外之意就是,我并没有干坐着等你的回复。
可是樊莎莎的解释,还是让他心底炸开了花,之前的担忧全然不见,就连自卑似乎都好了些——本来就是,他只是家庭不太好,他自己还是优秀的,并且上进。
而且……其实沈一鸣早就习惯了给别人发消息别人不会,就算他自己,也经常看见一些消息不想回复,他就懒得回复,对方也不会追着不放。
可樊莎莎要是遇到了什么事没办法立即回复消息,等得了空时却总会解释,会道歉。他很喜欢她的这个小习惯,从这个习惯就可以看出樊莎莎无比的温柔。
他越来越想和樊莎莎在一起了。
这个年关,沈一鸣家里的亲戚一直络绎不绝。他的大姐和二姐,也过来拜年了,不过只待了半天就走了。
沈一鸣可以看出,大姐夫二姐夫对他们都不怎么亲热,不过倒也保持身为女婿应有的礼貌,送上礼物,吃了饭,没有多留,就纷纷声称自己工作忙,一起回去了。
大年初四的时候,他的二舅妈来了。
他母亲以为二舅妈是来说林涵的事情了,立马拉着她问情况:“小林那孩子不知道愿不愿意跟我们家一鸣在一起啊?”
沈一鸣也在场,早已经知道结果的他,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只乖巧地坐在一旁,听二舅妈说话。
二舅妈撇撇嘴,极为不屑地说:“那个小女孩还去过大城市呢,还这么没眼光,见过一鸣当天就说不愿意了。”
沈一鸣的母亲一听,抱着些期待问:“不能劝劝吗?我家一鸣这么有本事,她有什么不愿意的啊?”
二舅妈摆摆手说:“不用问了,就算她愿意,一鸣也别跟她在一起,那个小丫头配不上一鸣。”
“怎么说?”沈一鸣的母亲听出这话里有古怪,因为林家的家境是比他们家好太多太多的,如果能成肯定是他们沈家高攀,怎么能说配不上?
二舅妈解释说:“就昨天,我听厂里有人说,那个小林被北京那家公司给开除了。”
“为什么开除?”
“我听别人说,是大城市现在也不好混,小林在的那个企业经济不行了,所以要把一些不怎么能干的人给开除了。他们还说大城市里裁人,一般要赔几个月的工资的,但小林那个公司一分钱都不愿意赔给她,所以她爹妈才要陪她去打官司的。”二舅妈语气里的鄙视更深,“能被公司开除,肯定不是有上进心的人。她是女的,咱们不求她能有多大赚钱能力,但起码要有个上进心啊,不然就跟老王家的媳妇一样,懒得要死,除了打麻将什么都不会。”
沈一鸣的母亲也深以为然:“就是啊,现在不比过去了,过去女的在家不赚钱都行,现在压力这么大,靠我家一鸣一个人怎么负担得起?”
沈一鸣听到这里,突然想到,他的一个大学同学也是这样……那个同学是他的室友,刚去大城市的时候,就在宿舍群里说自己薪水多高,确实很高,他是在那里做一家传统医学媒体编辑的,写医学科普文章,过了两个月的实习期后,基本上薪资就可以过万了,一个月薪水是沈一鸣快半年的收入了。
但是不到半年,由于纸质媒体本来就在走下坡路,他室友的公司入不敷出,最后只能进行裁员,而且裁员也不是光明正大的裁,是他的老板用各种方式排挤他逼迫他走。比如,室友在一篇文章的末尾用了一个感叹号,被公司老板说科普文章里用情绪化的符号影响可信度,扣掉一千块钱工资,室友把盘尼西林写成青霉素,那个老板说他没有用最正规的学名,也要被扣一千块钱,七扣八扣之下,室友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简直就是无妄之灾。
而且他的老板也私下里找他开过很多次会,每一次都对他的工作挑三拣四,否定他的劳动,室友虽然只是毕业半年的职场小白,也知道领导到底什么意思了,所以无奈之下只能辞职走人。而且他到现在也没有找到新的工作。
他估计林涵遇到的情况也是这样,倒不能说她做错了什么。
他开口打断了二舅妈和妈妈的谈话:“不成就不成吧,反正以后我还要考研,不一定考到哪里,也不一定回老家,你们现在给我找,就算现在在一起了,以后也要为各种事烦,不如我以后定了再说吧。”
沈母点点头说:“行,你自己也要留意着,也老大不小了,你以前的同学,跟你一届的,基本上都结婚了。”
“嗯,知道了。”沈一鸣跟她点点头,又对二舅妈说,“二舅妈,你这些话在我们家人面前说说也就算了,但你回去之后千万不要和厂里的人说林涵怎么样,你们厂长听见肯定不高兴啊。”
二舅妈笑眯眯地说:“我晓得呢,去外面我不会说的。一鸣不愧是上过大学的,就是懂事,那小丫头那么坏,你还替她说话。”
“她也不能说坏吧,我跟她不熟……林涵刚毕业就一个人去大城市打拼,也不能说不上进,不上进的话她就也去她爸妈厂里做事了。”沈一鸣还是没忍住给林涵辩驳了一句。
尽管他不喜欢林涵,但也不希望别人以为他们这一届年轻人吃不了苦。
*
大年初五,樊莎莎的父母已经开始准备收拾行囊,继续出去打工了。樊莎莎和奶奶在这一天回了盘水村一趟,他们要去看一个故人,村医老潘。
小时候,父母刚刚出去打工,樊莎莎算是留守儿童,和奶奶住在盘水村。
当时盘水村只有一位村医,六十多岁,大家都叫他“老潘”。樊莎莎已经许多年没有见过他了,但对他的印象依然很深刻。他中等身材,偏胖,总是穿着一件洗的发黄的白大褂,右胸口印着:“盘水村卫生室”。
听说他没上过学,但出生于医学世家,祖祖辈辈都是行医的。他一手医术也很厉害,那么多年,村里有人头疼脑热,都是找他看病的。樊莎莎还记得自己有一次跟奶奶去塘梗上捡芡实果,不小心摔了一跤,她的胳膊被塘梗边上的碎玻璃瓶划拉了一个长长的口子,鲜血直流。
后来是老潘给她缝的针。脾气暴躁的老潘缝针的时候动作十分轻柔,樊莎莎已经记不得有多疼了,只记得她的伤口不流血了之后,她跟老潘说:“我长大也要当医生。”
至于有没有消毒,有没有用药,缝针过程规不规范,那个时候实在是太小,很多细节都记不清了。但樊莎莎现在的胳膊上只有一道非常浅色的疤痕,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樊莎莎的奶奶患有高血压,一直也是老潘在照顾她。
后来,医疗系统为了方便管理村医,加强村医素质,出了一册文件:《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里面提到,乡村医生必须经过相应的注册及培训考试后,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
老潘考了两年也没考到证,他一气之下不考了,反正全村都认识他,该找他看病的还是会找他看病。
县里面下来人说无证不给行医,老潘也完全不当回事,继续给人看病治病。
而没有证的老潘,已经不能当一个正规的村医了,就是盘水村的村民见了他,都要调侃一句“赤脚医生”,老潘不当一回事,还搬出他查到的资料说,赤脚医生是“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
老潘还拿文件出来说事,一板一眼的:“听说过24号文件吗?国家批准的!国家说赤脚医生和民办教师一样,都是农村中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脑力劳动者。国家还建议给我们这些赤脚医生发民办教师一样的待遇呢!我都没拿过国家的钱。”
那时候县里面下来的卫计委的人也一板一眼地跟他解释那套文件:“可是这个文件里规定,是经考核合格,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才能发给‘乡村医生证书’,才能给予相当于民办教师水平的待遇,您有证吗?您有中专水平吗?”
老潘跟他们争辩:“我考试水平虽然达不到中专,但我实际医疗技术水平是博士后!”
反正无论对方怎么劝,他依然我行我素。
再后来,有一次樊莎莎的奶奶因为高血压引起头疼,吃了药也没有办法缓解,樊莎莎想起以前每一次都是老潘医生给奶奶针灸的,所以就去请了老潘过来。
老潘给奶奶针灸的过程中,不知道为什么县里检查的人听见了风声,赶紧赶了过来。
樊莎莎记得,当时那个负责检查的人也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模样,他手里还拿着纸和笔,好像要采访老潘一样,问了老潘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这个针灸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老潘答不上来。
第二个问题是:“你知不知道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是什么?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有哪些?”
老潘开始着急了:“道理我都懂,但是我说不好。”
那个人又问了第三个问题:“那你知不知道,你这无证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老潘脾气暴躁,都开始骂人了:“我去你的吧,老子看了几十年病人了,从来没出过一点点事!你出去问问盘水村谁不认识我?你还抓我坐牢,你出去问问他们愿不愿意!”
当时年纪小小的樊莎莎不知道旁人愿不愿意,她的奶奶第一个不愿意了,赶紧跟那位调查的同志说:“领导,都怪我,都怪我,卫生室也给我拿高血压的药了,但我吃啥药都不管用,就老潘给我扎针管用,你们通融通融好不好?”
“实在没办法,这些都是规定,必须按照规定来。”那个人要带老潘去县里面做交代,樊莎莎的奶奶争执了半天也没有用,最后老潘自己着急了,主动要跟他去县里了。
当时小小的樊莎莎都被吓呆了,但是老潘一直记得她说过,她也要当医生的,老潘临走前摸了摸樊莎莎的脑袋,对她说:“你以后要争气,多读几年书,考到证,光明正大的当医生。千万别跟我一样,治病救人,还要偷偷摸摸的!”
沈一鸣也立即给她回:“没关系,我下午在看书呢。”言外之意就是,我并没有干坐着等你的回复。
可是樊莎莎的解释,还是让他心底炸开了花,之前的担忧全然不见,就连自卑似乎都好了些——本来就是,他只是家庭不太好,他自己还是优秀的,并且上进。
而且……其实沈一鸣早就习惯了给别人发消息别人不会,就算他自己,也经常看见一些消息不想回复,他就懒得回复,对方也不会追着不放。
可樊莎莎要是遇到了什么事没办法立即回复消息,等得了空时却总会解释,会道歉。他很喜欢她的这个小习惯,从这个习惯就可以看出樊莎莎无比的温柔。
他越来越想和樊莎莎在一起了。
这个年关,沈一鸣家里的亲戚一直络绎不绝。他的大姐和二姐,也过来拜年了,不过只待了半天就走了。
沈一鸣可以看出,大姐夫二姐夫对他们都不怎么亲热,不过倒也保持身为女婿应有的礼貌,送上礼物,吃了饭,没有多留,就纷纷声称自己工作忙,一起回去了。
大年初四的时候,他的二舅妈来了。
他母亲以为二舅妈是来说林涵的事情了,立马拉着她问情况:“小林那孩子不知道愿不愿意跟我们家一鸣在一起啊?”
沈一鸣也在场,早已经知道结果的他,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只乖巧地坐在一旁,听二舅妈说话。
二舅妈撇撇嘴,极为不屑地说:“那个小女孩还去过大城市呢,还这么没眼光,见过一鸣当天就说不愿意了。”
沈一鸣的母亲一听,抱着些期待问:“不能劝劝吗?我家一鸣这么有本事,她有什么不愿意的啊?”
二舅妈摆摆手说:“不用问了,就算她愿意,一鸣也别跟她在一起,那个小丫头配不上一鸣。”
“怎么说?”沈一鸣的母亲听出这话里有古怪,因为林家的家境是比他们家好太多太多的,如果能成肯定是他们沈家高攀,怎么能说配不上?
二舅妈解释说:“就昨天,我听厂里有人说,那个小林被北京那家公司给开除了。”
“为什么开除?”
“我听别人说,是大城市现在也不好混,小林在的那个企业经济不行了,所以要把一些不怎么能干的人给开除了。他们还说大城市里裁人,一般要赔几个月的工资的,但小林那个公司一分钱都不愿意赔给她,所以她爹妈才要陪她去打官司的。”二舅妈语气里的鄙视更深,“能被公司开除,肯定不是有上进心的人。她是女的,咱们不求她能有多大赚钱能力,但起码要有个上进心啊,不然就跟老王家的媳妇一样,懒得要死,除了打麻将什么都不会。”
沈一鸣的母亲也深以为然:“就是啊,现在不比过去了,过去女的在家不赚钱都行,现在压力这么大,靠我家一鸣一个人怎么负担得起?”
沈一鸣听到这里,突然想到,他的一个大学同学也是这样……那个同学是他的室友,刚去大城市的时候,就在宿舍群里说自己薪水多高,确实很高,他是在那里做一家传统医学媒体编辑的,写医学科普文章,过了两个月的实习期后,基本上薪资就可以过万了,一个月薪水是沈一鸣快半年的收入了。
但是不到半年,由于纸质媒体本来就在走下坡路,他室友的公司入不敷出,最后只能进行裁员,而且裁员也不是光明正大的裁,是他的老板用各种方式排挤他逼迫他走。比如,室友在一篇文章的末尾用了一个感叹号,被公司老板说科普文章里用情绪化的符号影响可信度,扣掉一千块钱工资,室友把盘尼西林写成青霉素,那个老板说他没有用最正规的学名,也要被扣一千块钱,七扣八扣之下,室友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简直就是无妄之灾。
而且他的老板也私下里找他开过很多次会,每一次都对他的工作挑三拣四,否定他的劳动,室友虽然只是毕业半年的职场小白,也知道领导到底什么意思了,所以无奈之下只能辞职走人。而且他到现在也没有找到新的工作。
他估计林涵遇到的情况也是这样,倒不能说她做错了什么。
他开口打断了二舅妈和妈妈的谈话:“不成就不成吧,反正以后我还要考研,不一定考到哪里,也不一定回老家,你们现在给我找,就算现在在一起了,以后也要为各种事烦,不如我以后定了再说吧。”
沈母点点头说:“行,你自己也要留意着,也老大不小了,你以前的同学,跟你一届的,基本上都结婚了。”
“嗯,知道了。”沈一鸣跟她点点头,又对二舅妈说,“二舅妈,你这些话在我们家人面前说说也就算了,但你回去之后千万不要和厂里的人说林涵怎么样,你们厂长听见肯定不高兴啊。”
二舅妈笑眯眯地说:“我晓得呢,去外面我不会说的。一鸣不愧是上过大学的,就是懂事,那小丫头那么坏,你还替她说话。”
“她也不能说坏吧,我跟她不熟……林涵刚毕业就一个人去大城市打拼,也不能说不上进,不上进的话她就也去她爸妈厂里做事了。”沈一鸣还是没忍住给林涵辩驳了一句。
尽管他不喜欢林涵,但也不希望别人以为他们这一届年轻人吃不了苦。
*
大年初五,樊莎莎的父母已经开始准备收拾行囊,继续出去打工了。樊莎莎和奶奶在这一天回了盘水村一趟,他们要去看一个故人,村医老潘。
小时候,父母刚刚出去打工,樊莎莎算是留守儿童,和奶奶住在盘水村。
当时盘水村只有一位村医,六十多岁,大家都叫他“老潘”。樊莎莎已经许多年没有见过他了,但对他的印象依然很深刻。他中等身材,偏胖,总是穿着一件洗的发黄的白大褂,右胸口印着:“盘水村卫生室”。
听说他没上过学,但出生于医学世家,祖祖辈辈都是行医的。他一手医术也很厉害,那么多年,村里有人头疼脑热,都是找他看病的。樊莎莎还记得自己有一次跟奶奶去塘梗上捡芡实果,不小心摔了一跤,她的胳膊被塘梗边上的碎玻璃瓶划拉了一个长长的口子,鲜血直流。
后来是老潘给她缝的针。脾气暴躁的老潘缝针的时候动作十分轻柔,樊莎莎已经记不得有多疼了,只记得她的伤口不流血了之后,她跟老潘说:“我长大也要当医生。”
至于有没有消毒,有没有用药,缝针过程规不规范,那个时候实在是太小,很多细节都记不清了。但樊莎莎现在的胳膊上只有一道非常浅色的疤痕,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樊莎莎的奶奶患有高血压,一直也是老潘在照顾她。
后来,医疗系统为了方便管理村医,加强村医素质,出了一册文件:《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里面提到,乡村医生必须经过相应的注册及培训考试后,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
老潘考了两年也没考到证,他一气之下不考了,反正全村都认识他,该找他看病的还是会找他看病。
县里面下来人说无证不给行医,老潘也完全不当回事,继续给人看病治病。
而没有证的老潘,已经不能当一个正规的村医了,就是盘水村的村民见了他,都要调侃一句“赤脚医生”,老潘不当一回事,还搬出他查到的资料说,赤脚医生是“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
老潘还拿文件出来说事,一板一眼的:“听说过24号文件吗?国家批准的!国家说赤脚医生和民办教师一样,都是农村中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脑力劳动者。国家还建议给我们这些赤脚医生发民办教师一样的待遇呢!我都没拿过国家的钱。”
那时候县里面下来的卫计委的人也一板一眼地跟他解释那套文件:“可是这个文件里规定,是经考核合格,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才能发给‘乡村医生证书’,才能给予相当于民办教师水平的待遇,您有证吗?您有中专水平吗?”
老潘跟他们争辩:“我考试水平虽然达不到中专,但我实际医疗技术水平是博士后!”
反正无论对方怎么劝,他依然我行我素。
再后来,有一次樊莎莎的奶奶因为高血压引起头疼,吃了药也没有办法缓解,樊莎莎想起以前每一次都是老潘医生给奶奶针灸的,所以就去请了老潘过来。
老潘给奶奶针灸的过程中,不知道为什么县里检查的人听见了风声,赶紧赶了过来。
樊莎莎记得,当时那个负责检查的人也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模样,他手里还拿着纸和笔,好像要采访老潘一样,问了老潘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这个针灸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老潘答不上来。
第二个问题是:“你知不知道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是什么?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有哪些?”
老潘开始着急了:“道理我都懂,但是我说不好。”
那个人又问了第三个问题:“那你知不知道,你这无证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老潘脾气暴躁,都开始骂人了:“我去你的吧,老子看了几十年病人了,从来没出过一点点事!你出去问问盘水村谁不认识我?你还抓我坐牢,你出去问问他们愿不愿意!”
当时年纪小小的樊莎莎不知道旁人愿不愿意,她的奶奶第一个不愿意了,赶紧跟那位调查的同志说:“领导,都怪我,都怪我,卫生室也给我拿高血压的药了,但我吃啥药都不管用,就老潘给我扎针管用,你们通融通融好不好?”
“实在没办法,这些都是规定,必须按照规定来。”那个人要带老潘去县里面做交代,樊莎莎的奶奶争执了半天也没有用,最后老潘自己着急了,主动要跟他去县里了。
当时小小的樊莎莎都被吓呆了,但是老潘一直记得她说过,她也要当医生的,老潘临走前摸了摸樊莎莎的脑袋,对她说:“你以后要争气,多读几年书,考到证,光明正大的当医生。千万别跟我一样,治病救人,还要偷偷摸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