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丞相当然不想在东胜帝国士气正旺的时候得罪袁方这个对政治一窍不通的二杆子,当即下令调回远征军的统帅以及一应涉案人员,并告知袁方,他会亲自督办此时,一旦查明属实一定会严惩不贷。
按理说,刘丞相这么做已经是给足了袁方面子,正常来说这事也就应该到此为止了,可出乎所有人预料,袁方却不依不饶,非得让刘丞相给个说法。说法?什么说法?不是已经答应严惩凶徒了吗?刘丞相被袁方弄得有点蒙圈。就在刘丞相郁闷的不知所措的时候,身处前元和帝都的袁方收到杨兴送来的信,里面还夹着一封万流帝国使节奉上的密函。
看过密函,袁方笑了,笑的很开心。第三天,任飞和罗四平从北部边界过来,见到袁方后三人密谈了一个下午,第二天,袁方和独孤真率先出手,将还等在元和帝国领土内等着分配战利品的文安帝国军队包围,并当众宣布刘丞相与万流帝国勾结,预对东胜帝国不利,这是对东胜帝国的挑衅,更是对盟约的背叛,按照当初的约定,袁方和独孤真将会追究其责任,与此同时,杨兴通过外交手段正式向文安帝国下达通牒,必须将刘丞相以及一众党羽交由东胜帝国制裁,否者东胜帝国将会以武力解决,出兵文安。
事情很快就传开了,文安帝国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全国上下都极为不安恐慌,东胜帝国的强大现在可是无人不知,文安帝国再强也不是其对手,更何况东胜帝国刚刚大胜,锋芒正利。
刘丞相得知消息的时候被气得很深发抖,当即下令安抚军队和百姓,声称东胜帝国过河拆桥,见利忘义,背弃盟约,文安帝国按照约定出兵一共贡献元和帝国,但是到了分配利益的时候东胜帝国却想要独吞才卑鄙无此的招摇,其目的就是想要独享其成,其手段阴险恶毒,并号召全国不要受谣言影响,团结一心,对抗东胜帝国无耻之暴行。
刘丞相的解释合情合理,很多热血青年被煽动,纷纷要求参军,誓死对抗东胜帝国的恶行。
就在文安帝国积极备战的时候,袁方再次公布一个消息,东胜帝国已经掌握了刘丞相与万流帝国密谋合作,背弃盟约的证据和双方的书信往来,同时,万流帝国的使者当众表示袁方所说属实,当初文安帝国的刘丞相的确表示愿意站在万流帝国一方,携手合作,瓜分东胜帝国的土地和财富。
前元和帝国的官员还有流桑天皇紧接着纷纷表态,证明袁方所说属实,接着,青武帝国和吴兴帝国也表示确有其事,最后是罗素帝国又添了把火,将刘丞相彻底出卖。
文安帝国全国上下彻底蒙圈了,之前还叫嚣着要给无耻的东胜帝国好看的热血青年全都变成了哑巴,所有人都觉得颜面无光,尤其是那些跟东胜帝国有着商业合作的商人,在面对东胜商人的时候都有些抬不起头。
事情发展都这里也就差不多了,刘丞相一点都不担心东胜帝国会真的发兵攻打文安帝国,因为他很了解东胜帝国家底,收复流桑帝国又占领元和帝国,这已经是东胜帝国的极限,要是他们再出兵攻打文安帝国,文安帝国没办法对抗东胜空军,但是东胜帝国同样没有足够的陆军占领,袁方这么做,也就是打算独占利益而已。
刘丞相自认倒霉,大不了白忙活一场就是了,至于和东胜帝国的关系,刘丞相一样不担心,帝国与帝国之间只有利益,只要利益足够大,就算再大的仇恨也可以化解,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就有办法重新成为东胜帝国的朋友。刘丞相想的很好,可是他没想到袁方的决心,就在他协同一众亲信在议政殿商量如何稳定局势的时候,宫内禁军发生叛乱,呃,叛乱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应该说禁军奉皇帝之命将刘丞相一干人等拘捕收押,同时,隐忍多年的皇室力量全面爆发,凡是刘丞相之党羽,无论官职大小全部被冠以谋逆之重罪,下令全国缉拿。皇室的力量毕竟有限,刘丞相经营多年,党羽众多,又身居要职,更是掌握了全国兵权,皇室想要重新掌握政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依旧掌握在刘丞相派系的军权就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弄不好也许还会被反噬,脸苟延残喘的机会都失去,彻底覆灭。
周边国家一致认定,文安帝国将会陷入内乱,纷纷着手准备,打算趁乱捞些好处,不过让他们失望了,就在文安帝国皇帝重掌大权之后,很多以前终于刘丞相的将领官员摇身一变,成为皇室亲信,接着,更让人惊讶的是,东胜帝国出兵文安,派出一支强大的空军部队协助文安皇室清缴叛乱,叛军节节败退,将领官员接连失踪,死于非命,没有两个月的时间,叛军被彻底瓦解,文安帝国彻底归于皇室的掌控之中。
期间,不少国家的情报人员发现,叛军的将领官员失踪或者被刺杀的事件中,隐隐有着东胜帝国的身影,暗中调查得知,那些人隶属东胜帝国的暗夜情报部门,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东胜帝国和文安皇室暗中早有联络,但他们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东胜帝国放弃刘丞相而是选择了那个不着调的皇帝。
东胜帝国没有过多参与文安帝国的事情,平服叛军之后东胜帝国的空军回返,已经暴露的暗夜情报人员也悉数撤回东胜帝国,至此,这场战争彻底结束,东胜帝国成了最大的赢家。
经过两个月的谈判,青武帝国、吴兴帝国十分肉疼的付出一笔不菲的代价终于平复了东胜帝国的怒火,而罗素帝国和万流帝国跟东胜帝国之间的谈判还在继续。
战后,独孤真没有提过任何分配利益的事情,就带着宁愿帝国的军队回归本国,有人觉得他这么做是变向讨好,有些人猜测宁愿帝国已经成为东胜帝国的附庸。
按理说,刘丞相这么做已经是给足了袁方面子,正常来说这事也就应该到此为止了,可出乎所有人预料,袁方却不依不饶,非得让刘丞相给个说法。说法?什么说法?不是已经答应严惩凶徒了吗?刘丞相被袁方弄得有点蒙圈。就在刘丞相郁闷的不知所措的时候,身处前元和帝都的袁方收到杨兴送来的信,里面还夹着一封万流帝国使节奉上的密函。
看过密函,袁方笑了,笑的很开心。第三天,任飞和罗四平从北部边界过来,见到袁方后三人密谈了一个下午,第二天,袁方和独孤真率先出手,将还等在元和帝国领土内等着分配战利品的文安帝国军队包围,并当众宣布刘丞相与万流帝国勾结,预对东胜帝国不利,这是对东胜帝国的挑衅,更是对盟约的背叛,按照当初的约定,袁方和独孤真将会追究其责任,与此同时,杨兴通过外交手段正式向文安帝国下达通牒,必须将刘丞相以及一众党羽交由东胜帝国制裁,否者东胜帝国将会以武力解决,出兵文安。
事情很快就传开了,文安帝国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全国上下都极为不安恐慌,东胜帝国的强大现在可是无人不知,文安帝国再强也不是其对手,更何况东胜帝国刚刚大胜,锋芒正利。
刘丞相得知消息的时候被气得很深发抖,当即下令安抚军队和百姓,声称东胜帝国过河拆桥,见利忘义,背弃盟约,文安帝国按照约定出兵一共贡献元和帝国,但是到了分配利益的时候东胜帝国却想要独吞才卑鄙无此的招摇,其目的就是想要独享其成,其手段阴险恶毒,并号召全国不要受谣言影响,团结一心,对抗东胜帝国无耻之暴行。
刘丞相的解释合情合理,很多热血青年被煽动,纷纷要求参军,誓死对抗东胜帝国的恶行。
就在文安帝国积极备战的时候,袁方再次公布一个消息,东胜帝国已经掌握了刘丞相与万流帝国密谋合作,背弃盟约的证据和双方的书信往来,同时,万流帝国的使者当众表示袁方所说属实,当初文安帝国的刘丞相的确表示愿意站在万流帝国一方,携手合作,瓜分东胜帝国的土地和财富。
前元和帝国的官员还有流桑天皇紧接着纷纷表态,证明袁方所说属实,接着,青武帝国和吴兴帝国也表示确有其事,最后是罗素帝国又添了把火,将刘丞相彻底出卖。
文安帝国全国上下彻底蒙圈了,之前还叫嚣着要给无耻的东胜帝国好看的热血青年全都变成了哑巴,所有人都觉得颜面无光,尤其是那些跟东胜帝国有着商业合作的商人,在面对东胜商人的时候都有些抬不起头。
事情发展都这里也就差不多了,刘丞相一点都不担心东胜帝国会真的发兵攻打文安帝国,因为他很了解东胜帝国家底,收复流桑帝国又占领元和帝国,这已经是东胜帝国的极限,要是他们再出兵攻打文安帝国,文安帝国没办法对抗东胜空军,但是东胜帝国同样没有足够的陆军占领,袁方这么做,也就是打算独占利益而已。
刘丞相自认倒霉,大不了白忙活一场就是了,至于和东胜帝国的关系,刘丞相一样不担心,帝国与帝国之间只有利益,只要利益足够大,就算再大的仇恨也可以化解,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就有办法重新成为东胜帝国的朋友。刘丞相想的很好,可是他没想到袁方的决心,就在他协同一众亲信在议政殿商量如何稳定局势的时候,宫内禁军发生叛乱,呃,叛乱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应该说禁军奉皇帝之命将刘丞相一干人等拘捕收押,同时,隐忍多年的皇室力量全面爆发,凡是刘丞相之党羽,无论官职大小全部被冠以谋逆之重罪,下令全国缉拿。皇室的力量毕竟有限,刘丞相经营多年,党羽众多,又身居要职,更是掌握了全国兵权,皇室想要重新掌握政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依旧掌握在刘丞相派系的军权就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弄不好也许还会被反噬,脸苟延残喘的机会都失去,彻底覆灭。
周边国家一致认定,文安帝国将会陷入内乱,纷纷着手准备,打算趁乱捞些好处,不过让他们失望了,就在文安帝国皇帝重掌大权之后,很多以前终于刘丞相的将领官员摇身一变,成为皇室亲信,接着,更让人惊讶的是,东胜帝国出兵文安,派出一支强大的空军部队协助文安皇室清缴叛乱,叛军节节败退,将领官员接连失踪,死于非命,没有两个月的时间,叛军被彻底瓦解,文安帝国彻底归于皇室的掌控之中。
期间,不少国家的情报人员发现,叛军的将领官员失踪或者被刺杀的事件中,隐隐有着东胜帝国的身影,暗中调查得知,那些人隶属东胜帝国的暗夜情报部门,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东胜帝国和文安皇室暗中早有联络,但他们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东胜帝国放弃刘丞相而是选择了那个不着调的皇帝。
东胜帝国没有过多参与文安帝国的事情,平服叛军之后东胜帝国的空军回返,已经暴露的暗夜情报人员也悉数撤回东胜帝国,至此,这场战争彻底结束,东胜帝国成了最大的赢家。
经过两个月的谈判,青武帝国、吴兴帝国十分肉疼的付出一笔不菲的代价终于平复了东胜帝国的怒火,而罗素帝国和万流帝国跟东胜帝国之间的谈判还在继续。
战后,独孤真没有提过任何分配利益的事情,就带着宁愿帝国的军队回归本国,有人觉得他这么做是变向讨好,有些人猜测宁愿帝国已经成为东胜帝国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