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宜之考虑这件事有些时日了, 正好顺势提出来。
去年过年,她等了好久也没等到宁稚来找她,对门也始终紧闭, 宁稚没有回家。
她妈妈见她一直盯着对面, 叹息道:“宁宁这孩子多半是不回来了, 也是, 奶奶都不在了,她回来也是一个人。都是一个人, 在哪儿不一样。”
她听得难受,心想明年怎么都得跟宁宁熟悉起来,然后带她回家,再也不让她在团圆的日子一个人待着。
宁稚却毫无准备,愣住了,双手揪了会儿衣角, 不太确定地问:“见家长吗?”
她有点排斥。
沈宜之知道她因为父母的缘故,对长辈都不亲近,便激她:“你不会没有想过这个事吧?”
宁稚立即嘴硬:“想过的!”
她知道的,领证之前都是要见家长的,家长同意了才算正式。
可万一, 家长不同意呢?
宁稚对自己没什么信心。
沈宜之顺势把事情定下了:“那我们找个日子回去。”见宁稚眉眼耷拉得低低的, 又安慰她:“放心, 我爸妈都很喜欢你。”
宁稚不放心, 幽幽地看了她一眼,叔叔阿姨以前是对她挺好的,现在就说不定了。
她们还是自己悄悄领证的, 属于先斩后奏。
叔叔阿姨不怪她带坏沈宜之都是好的,怎么可能还会喜欢她。
可是逃避也不是办法, 总要登门拜访的,这也是对沈宜之父母的尊重的。
宁稚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沈宜之趁热打铁,跟她对了一下行程,发现宁稚比她还忙,她主要是拍戏,宁稚却有许多杂七杂八的拍摄、演出,连大年三十都没空。
于是她们便把时间定在了正月初一。
宁稚只觉得心里被设置了一个倒计时,每过去一秒就离分崩离析近一秒。
这种紧迫感在看到自己后面的行程,池生茵梦的宣传越来越少以后,更郁闷了。
这阵子一直待一块儿,她都要以为这种每天都能黏一起的日子是常态了,没想到,已经接近尾声。
噩耗一个接着一个。
宁稚闷闷不乐地去洗澡。
沈宜之好笑地看着她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开,重新低下头研究起自己的行程表。
她倚靠着宽大的书桌,想了会儿,反手从桌上拿了笔,把宁稚和自己的生日、领证纪念日,还有9月29日都圈了出来,准备跟经纪人知会一声。
以后每年的这四个日子都不要安排行程,她要跟宁宁一起过的。
一晚上,宁稚的心情都很沉重。
她忧心忡忡的时候,不会长吁短叹,也不会闹出动静,只会安安静静地待着,然后在心里进行一系列剧烈的,悲观的心理活动。
沈宜之在一旁拿了本短篇小说集看,她身上套了件舒适柔软的毛衣,鼻梁上架了副无框眼镜,看上去知性柔和,又有种掌握一切的淡然。
宁稚在边上偷偷地看了她一会儿,又看了一会儿,再看了一会儿,觉得自己焦躁的心好像也被带得平静了很多。
她深吸了口气,看了眼时间,已经零点了,便摸出手机来,照例打开沈宜之的超话签到,然后看了看其他人是怎么夸沈宜之的,再看看各种沈宜之的照片跟视频。
她每看几条,就会悄悄打量一会儿身边的真人,两相对比,有种很特别,又很刺激的感觉。
看了一圈,她去翻私信,作为大粉,时不时会有别的粉丝来找她,商量一些粉丝活动或者别的。
不过这一年多,她太忙了,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少,找她的私信也就少了。
她翻了一圈,没看到需要回复的,正要退出,进来了一条新私信。
发送人是“宁稚稚怎么了”。
宁稚:“……”
这不是昨天那个在首映礼上问她喜不喜欢阮茵梦的粉丝吗?
昨晚还凶她说沈宜之的粉丝别来沾边呢,今天就主动找她了。
要是别人,她肯定是不搭理的,但是这是她的粉,她怎么都得回复一下。
她猜测了一圈对方会给她发什么,都没头绪,便直接点开对话框。
是一张照片。
是下午她陪沈宜之去签约现场的照片。
照片里,她坐在底下的角落,为了不引人瞩目还特意戴了口罩,但那双眉眼却依然瞩目,一看就能认出是她。
她微微仰首望向台上,台上的沈宜之一手拿笔,笔顿在纸上,大概是刚签完字,也朝这边看过来。
她眼里有笑意,不算明显,矜持而内敛,却让人觉得被她注视的人,正拥有全世界。
而她则外露得多,眼眸弯弯的,仿佛能看到她口罩底下的两个小酒窝。
明明是静态的照片,是定格的某一刹那,却让看到这张照片的人,无端觉得宁稚的笑容应该出现在沈宜之的注视之后,她因沈宜之落在她身上的目光而喜悦。
而周围摄像机闪光灯不断的现场,台上与沈宜之对坐的品牌方,所有人都沦为她们的布景板。
原来外人眼中的她们是这样的。
远远地对视,旁若无人。
宁稚看了又看,非常喜欢,她点了原图,保存到手机里,然后回复:“图好看,存了!”
“宁稚稚怎么了”可能住在微博,任何时候都能秒回:“?”
没等宁稚也回一个“?”,“宁稚稚怎么了”像个暴躁的连环炮:“你是假粉吧?”
宁稚稚怎么了:“你们沈宜之粉丝不是最烦有人组cp?”
宁稚稚怎么了:“要不是你们这么反感我犯得着曲线救国?”
宁稚稚怎么了:“图收好不谢。”
宁稚非常为这位粉丝的精神状况担忧,她这样跑到人家大粉地盘胡说八道是很容易被挂超话群嘲的。
还好遇见的是她。
宁稚在输入框打字:“没关系,一起磕^_^”
没发送成功,她被拉黑了。
宁稚:“???”
怎么这么暴躁啊这个人。
宁稚没再管她,高兴地把图翻出来又看了起来。
“看到什么了?一直偷笑。”沈宜之凑过来,想知道她发现了什么宝贝。
宁稚下意识地藏了一下手机,沈宜之瞥了她一眼,也没有非要看不可,倒是宁稚自己先忍不住,把手机往沈宜之眼前递。
“你看,是不是拍得特别好?”她一边递一边说。
确实特别好,沈宜之只看了一眼,就移不开目光。
她想的跟宁稚一样,原来她们在别人的视角里是这样的吗?
连眼神都难分难舍。
宁稚有了巨大的信心,她抱住沈宜之,在她颈侧蹭了蹭,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努力,让叔叔阿姨接纳我们。”
迟早要过这一关的,宁稚决定积极应对。
然后,宁稚就进入了漫长的忧虑之中。
连梅兰都发现了她的反常。
池生茵梦的票房相当惊人,好得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并且还在持续上涨。
票房大卖,各方的关注自然少不了。
类似“为什么会选择池生这个本名来作为主角的名字”这样的问题不知被提了多少遍。
梅兰的回答大多模棱两可,偶尔也会说是巧合,再多的她就不愿意说了,总能十分巧妙地将话题揭过去,不做扩散。
只是每次有人说起池生这个名字,她都会忍不住望向人群,试图在那茫茫人海里,找到那个人。
依然是每次都失望。
最后一场宣传通告收工,互相道别时,梅兰随口问了句:“宁稚这几天怎么忧心忡忡的?”
沈宜之闻言,回头寻找宁稚,便见她正跟那个叫羊羊的小助理凑一块儿,嘀嘀咕咕地不知说些什么,表情却是十分严肃。
这阵子宁稚每天都生活在紧张中,生怕在沈宜之家里表现得不好,就想找人参详参详,偏偏她们的关系是秘密,能讨教的人不多,她只好每天拉着羊羊商量。
羊羊自己都没谈过恋爱,更别说见家长了,就帮她上网查,跟自己的亲戚朋友讨教,两个不靠谱的人,也不知道有没有总结出什么可靠的经验。
沈宜之失笑,朝那边看了好一会儿才说:“她有点紧张,我们打算过年回趟家,见见我爸妈。”
梅兰明白过来:“她在担心你家里人会反对?”
“嗯。”
梅兰也是一脸好笑,觉得这小孩真有意思,难怪沈宜之爱逗她。
只是笑着笑着,她想起了什么,笑意便渐渐消失了。
回家,这个词距离她很远,她有许多年,没有回过那座小城了。
这是座南方的小城。
南方的冬天下雪没有北方多,刺骨的寒意却不少。
梅兰下了车,在寒风里拢了拢大衣的领口,她四下看了看,入目皆是陌生,便干脆叫了个滴滴。
滴滴司机很健谈,一路上问了她许多话,是来走亲戚的,还是访友的?听您口音有点像本地的。我们这儿这几年可是大变样喽,您要是几年没回来,怕是要认不出。
梅兰坐在后座,看着窗外掠过的行人建筑,许久,才回过神,笑了一下:“是啊,认不出了。”
是真的认不出了。
在桐花巷巷子口下车,是个难得的好天,日头当空,只是冬日的阳光再怎么用力,还是裹着冷然的寒意。
再没有那一年的烈日炎炎了,阳光从树叶的缝隙漏下来,在谁带笑的脸上斑驳。
梅兰收回思绪,顺着小巷往里走。
一到夏季就遮天蔽日的泡桐树只余下冷清枯瘦的枝干,狭窄的巷子冷寂无声,远远近近的高楼林立,坑坑洼洼的地砖不知何时换了水泥路。
找不到一丝过去的影子。
甚至没有她悉心搭建的片场来得还原。
梅兰四下打量,难掩失落。
直到走进巷子深处,看到那栋老旧的楼,记忆才丝丝缕缕地蔓延开。
它比过去就旧了,楼下的铁门起了锈,往日看来高大的路灯也像被时光压弯了腰。
梅兰仰头,看到了自己房间的那扇窗,看到阮蔓青那个曾经晒了满满一排衣物的阳台,洗衣粉的香气在飘散,她的衣服跟阮蔓青的夹杂着,她曾觉得那画面透着理所当然的亲密,总在心里窃喜。
楼下靠墙的地方歪七扭八地停着几辆自行车。
梅兰走进楼里,那狭窄的只容一人通过的楼梯好似比过去更窄了,冷冷清清的,犹如在记忆里沉睡了多年,没有丝毫回音。
梅兰有种想要转身逃离的冲动,她按捺住自己的步子,迈上一级级的台阶。
她很长时间没再来过这里,因为奶奶的缘故。
她以为她会有很多年不敢再踏足,没想到因为沈宜之的一句回家,她还是回到了这里。
奶奶是带着遗憾离开的,她病得瘦骨嶙峋,再怎么精心照料,都好不起来。
她像是怎么都想不明白,抓着她的手,说,池生,你从小懂事,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
她没法向奶奶辩驳这不是错,只好低头沉默。
奶奶知道她的脾气,又倔又硬,认准了就绝不回头。于是她临终前要她保证,绝不会再跟阮蔓青往来。
她睁着眼睛,留着一口气,就等她的一句答应,她没办法硬撑着,只好点了下头。
那一瞬间,她像是回到了跟阮蔓青一起去超市的那一次,她胆怯,不勇敢,畏惧人言,从她身边走开。
她答应过她会为她勇敢的。
她还是没有做到。
奶奶也没有相信,她到最后一刻都没有闭眼。
那是阮蔓青离开的三年后,她觉得自己对不起每一个人。
她想阮蔓青离开她或许是对的,她什么都做不好,答应过的事也从不作数,她高估了自己。
她在负罪感里颓废了一段时间,想念却在无数个日夜里在她心里生根发芽,她越来越想她,越来越害怕孤身一人。
她对不起每一个人,那么至少,她要对得起年少时说过的话。
她说过,她会找到她,找不到就一直找,绝不会放弃。
于是从那以后她四处辗转,做过一些工作,受过一些白眼,经历过无数回绝望。
这世界上的人太多了,一张张脸全部是陌生的,她不停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个一地方,始终没有她的音讯。
后来她想,找人那么难,不如让阮蔓青来找她吧。
她入行当了导演,一开始不容易,碰的钉子数都数不清,但幸好路总是越走越顺的。
大概是有些天赋,她获得了一些荣誉,她开始国内国外地拿奖,但她想还不够。
她要足够强大,要让她放心,再也不会有下一次了,在超市里的那回,在奶奶病床前的那回,这样的事再也不会发生。
如果不是往后的十几年她一次又一次地回想,一次又一次地愧疚自责,她不会知道她对那两次的胆怯妥协是如此耿耿于怀。
她会站在很高的地方,不怕任何人的非议。
她在宽裕些后回过这里一次,买下了阮蔓青当年租住的那间屋子。
那间屋子在她离开后,被别人住过,换了些家具。
她买下来后,费了不少的心思去还原,却总觉得差了点,再怎么还原都还是差了点。
差了什么,她知道的,可她还是乐此不疲。
阮蔓青住过的房子要保持原样,那间她们视作家的出租屋不能有丝毫变动,搭建的片场也要一模一样。
她很喜欢做这样的事,一回又一回,带着满腔的爱意。
在这样一回又一回心知肚明的徒劳无功中,一遍遍地重温与她的相遇相爱,和分离,让自己始终停留了在那一年。
三楼到了,梅兰从口袋里摸出钥匙。
一束光线从阳台的窗照入,照开半室阴冷,微小的灰尘在阳光中浮动,随着门一开,这间小小的屋子仿佛活了过来。
梅兰走进去,用目光描摹这房中的每一处。
那些灼热的吻,亲密的拥抱,与道不尽诉不完的缠绵话语好似就在眼前。
一眨眼,却又不见了,成了眼前空寂没有人气的破败旧居。
她呆立半晌,开始打扫。
每一个角落都没放过,清理得很干净。
梅兰满意了些,连日来焦躁的心情也随着灰尘的拭去,平静了许多。
她坚定地相信着阮蔓青,就像十七岁的池生那样,没有过丝毫怀疑。
她会回来的,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是哪一年。
但是没关系,她会一直等。
梅兰坐在餐桌前翻了会儿诗集,她的视线总往空荡荡的阳台溜,耳边好似有清脆的响声,是衣服架子碰撞的声音,每次阮蔓青晒衣服时,都会有这样的声音,她总会上前帮忙,阮蔓青也总会嫌她是脏孩子,将她赶走。
梅兰笑了笑,低头又翻了几页,好像这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下午。
她在这里待到再不离开就会错过航班。
退出这间屋子后,她仔细又慎重地关上了门,重新封锁起那段她万分珍视的回忆。
已经临近了傍晚,太阳移了方位,楼道里幽暗下来,只有转角的窗口映着一角黄昏的余晖,带着些微的红,倒仿佛比中午金灿灿的阳光更暖和似的。
她停在原地,心里生出无限的留恋。
下次回来是什么时候呢?或许有一天,她会再也不走。
她漫无边际地想着。
倏然,楼下响起了高跟鞋的响声,一下一下地叩在楼梯上。
由远及近,由下而上,像是从蒙着晨雾的梦中走出来。
梅兰恍惚了一瞬,仿佛回到了那个夏天,许多个夜晚,她躺在床上,躲在楼道里,等阮蔓青回家。
她的高跟鞋也是这样,一下一下地叩着地面,步履雅致,风情万种。
于是每每响起这样的声响,她就知道她回来了。
梅兰僵直了身,她望着楼梯的拐角,听着高跟鞋踩在楼梯上,便犹如叩在她的心上。
响动越来越近,终于她出现在了拐角,那道夕阳的余晖照在了她身上,照出她与多年前别无二致的面容。
她大概也像她一样惊讶,愣在了原地,怔怔地看她。
梅兰在她眼中看到了泪,可她不知道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她不敢向前,唯恐这不过是她思念太过的一道幻影。
“池生。”她听到那人开了口,声音很轻,带着克制不住的颤意。
时光仿佛穿梭了十七年,眼前的人与当年重合,眼前的景与当年交叠。
苦是没有的,只余下了甘之如饴的甜,与日以继夜从未断过的绵长想念。
池生飞奔下楼,用力地抱住了她的阮蔓青。
——————
沈宜之一早就在窗前张望。
身后是父母忙忙碌碌的身影。
“在哪儿了?快到了吧?”她爸不时地问一句。
她妈没有问,却是不停地检查一样样东西,这个草莓不行,没熟透,酸,这个蘸饺子的醋不行,宁宁不喜欢这个味道,换一瓶,房间铺好了没有,她累了一天,到了就要休息的。
家里三个人,生生忙出了十几个人的感觉。
沈宜之在心里算着时间,又不时看一眼宁稚在微信的实时播报,等看到那辆黑色的桥车开到楼下,她露出笑意,回头说了句“到了”,便下楼接人。
宁稚下车时还有些恍惚。
她一晚上没睡,凌晨一下通告就直奔机场,登上飞机想眯会儿,却紧张得怎么都睡不着。
有一年多没回来了,这里还是她印象中的样子,老旧的楼房,单元门前还贴了副崭新的对联,很有年味。
她仰起头打量了一圈,顾不上唏嘘,先去后备箱把准备好的礼物都拎出来。
礼物很多,大大小小的盒子,她几乎拿不过来。
沈宜之快步下楼,没来得及开口关心宁稚一路上顺不顺利,一见这架势,先笑了出来。
宁稚抬头看到她,眼睛一亮,沈宜之穿着风格轻快的毛衣与长裙,更接近她记忆里的邻居姐姐,而不是沉静内敛的演员沈宜之。
“准备了这么多礼物?”沈宜之笑问,拎着其中一个,稍稍朝里头瞧了瞧。
宁稚的目光还黏在她身上,闻言点点头,很有些把握地说:“叔叔阿姨肯定喜欢。”
这些都是她和羊羊精挑细选准备的,都是非常实用,广受中老年人欢迎的物件。
一定可以帮她拉些好感。
沈宜之便夸她,夸得宁稚很高兴。
只是这阵高兴只维持到沈宜之的家门口,她紧张得手心冒汗,腾出手来摸摸自己的头发,又仔细打量自己的衣服,想要问问沈宜之她有没有哪里不得体,嗓子却已经紧张得发不出声。
门是里头打开的,沈母跟沈父嘀咕着“怎么还没上来”,就看到了已经到了家门口的两个人。
宁稚觉得自己的小腿有些打颤,脑子里一片空白,只依着本能,努力显得礼貌:“阿姨,叔叔。”
沈母高兴地应了,看到宁稚手里的东西,像所有家长那样明明很喜欢,又少不得念叨两句:“怎么回家还买这么多东西?”
宁稚没想到会这么顺利,从开门的那一刻开始,完全不需要她费什么心神去想怎么应对。
沈父沈母都很热情,带着她往里走,沈父端了满满一盘饺子上来,连蘸碟都备得很妥帖。
“累坏了吧?先吃点垫垫肚子,然后让宜之带你去睡一觉。”沈母显然也知道她昨晚又是通告又是赶路,肯定没好好休息,跟她说话时候和气又善意。
不知道是不是沈宜之事先叮嘱过,家里没有人提宁稚忽然跟他们生疏的六年,也没有人提她那对不负责的父母,只问她工作辛不辛苦,还说以后回家不要带这么多东西,家里都有的,人回来就好了。
他们没有说就把这里当自己家,而是直接说,回家。
宁稚的眼眶有些热,赶紧低头夹了一个饺子,喉咙堵得厉害,但她还是把饺子全部都吃完了。
她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饺子。
起来收拾碗筷时,沈母忙走过来,让她放着不用忙。
宁稚已经什么都明白了,满心都是感激,可是她很笨,不知道要怎么说才好。
沈母哪里看不出她的心思,拍了拍她的手背,笑道:“你们啊,乖乖的就好了。”
她眼神温和,跟沈宜之有些相像,只是她更具风霜,看着宁稚时,是看自家小辈的包容与和蔼。
沈宜之站在边上,拉住宁稚的手,宁稚反握住,像是保证一般珍而重之道:“我们会的。”
沈母欣慰地看了看她们,收拾了碗筷去了厨房。
从踏进家门开始就震荡得厉害的心稍稍缓和下来,暖暖的,还带着因为动容而产生的沉闷。
她小声地问沈宜之:“你什么时候跟家里讲的?”
她再迟钝都看出来了,很明显,叔叔阿姨早就知道了她们的事,也早就接纳了她。
沈宜之不善于邀功,也不习惯讲自己的付出,便试图转移话题,可是宁稚很想知道,抓住她的衣袖,又问了几次。
她们一起进了沈宜之的卧室。
沈宜之的房间跟以前没有区别,干净整洁,简约大方,窗边那张书桌,宁稚无数次伏在上面写作业。
她站在门边看了会儿,才慢慢地走进去,就像回到了那时候,她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来这里,找沈宜之一起,她话很多,什么都说,像是要把自己所有的事,都分享给她。
宁稚有些怀念地碰了碰桌面,嘟哝道:“一点也没变。”
沈宜之的目光也在这张书桌上停留了片刻,最后落在了宁稚身上。
还是有变化的,比如身边这个人长大了,比如她们的关系也来到了另一个层面。
“什么时候讲的?”宁稚还没忘,锲而不舍地继续追问。
沈宜之只好告诉她:“我们在一起的第一天。”
宁稚看向她,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一天的情形,那天沈宜之起得很早,给她炖了最喜欢的汤。
她当时开心于她终于能名正言顺地留在她身边,却没想到,沈宜之已经为她们做出了下一步努力。
“是一开始就同意的吗?还是软磨硬泡了一段时间?”她又问。
没有一开始就同意,但也不至于软磨硬泡。
她早就独立了,父母就是想管也管不住,更何况宁稚是他们看着长大的,知根知底,人品秉性都是信得过的。
讲了几次,他们也就不再过问了,倒是想起宁稚小时候的坎坷,齐齐地心疼起她来,一再要她对宁宁好点。
沈宜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你没发现他们很喜欢你吗?”
想让宁稚以为,这么喜欢你,怎么可能会不同意。
但宁稚知道这样的事很难毫无波折,她握紧沈宜之的手,想说谢谢,又觉得这个词对她们来说太生分。
她抱住她,抱得很紧。
沈宜之明白她的心情,轻抚她的背,在她耳边温声安慰:“我们宁宁有家,我的宝贝不孤单。”
她说完感觉颈侧有些湿,她动作顿了顿,更加轻柔地安抚,任由宁稚将她抱得很紧很紧。
沈父沈母忙碌整天,下午是要做大餐的。
宁稚想进厨房帮忙,被赶了出来,让她去补眠。
可她一点也睡不着,跟沈宜之腻一块儿看她小时候留在这里忘了带走的小玩意儿。
笔跟橡皮是不用说的,还有一个单只的手套,一本故事书,几本习题册,许许多多,都被沈宜之整理在了一个箱子里。
“丢三落四。”沈宜之嘲笑她。
宁稚不大服气,狡辩道:“放在你这里,怎么能说是丢。”
“也行。”沈宜之松了松口,让她狡辩成功。
沈父沈母做了一大桌子菜,仿佛今天才是除夕,才是一家团圆的日子。
他们一个劲地劝宁稚多吃点,宁稚盛情难却,吃了很多,肚子圆鼓鼓的,趁着二老不注意,偷偷对沈宜之说好撑。
沈宜之也偷偷地跟她说,没办法,每次回家都这样,过两天就好了。
宁稚想着沈宜之也像她一样,明明很饱了,还被招呼多吃点的样子,低下头偷偷闷笑。
饭后,沈父给了她们一人一个大红包,宁稚的那个跟沈宜之的一样厚。
沈父不善言辞,面容却是十分慈爱,对她们说:“压岁钱,图个吉利。新的一年,有空多回家。”
宁稚认真答应,把自己的红包跟沈宜之的放一起,好好收了起来。
一家四口坐在客厅看电视。
正月初一也没什么有趣的节目,似乎是调到了一个播古装剧的频道,沈父沈母在对电视里的剧情做点评,说男主怎么怎么样女主怎么怎么样。
宁稚竖起耳朵想听,困意却越这时翻涌上来,她靠在沙发上,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再醒来时,客厅里已经只剩了她们两个,父母的卧室亮着灯,灯光从紧闭的房门底下漏出来。
沈宜之也睡着了,靠着她的肩,她们身上盖了一层毯子。
电视的画面还在闪烁,音调不知何时调轻了。
好像这样的日子过了很多年,好像她们从来没有分开过,现在不过是每一个悠远宁静的日子的延续。
宁稚有一阵晃神,轻轻地叫醒沈宜之,跟她一起回了房间。
她们躺到床上,宁稚轻吻沈宜之的唇角,沈宜之半梦半醒,叫了一声她的名字,习惯性地摸了摸她的头发。
这里是宁稚年少时最喜欢的地方,而她从小深爱的人就躺在她身边。
再没有比这更好事了,宁稚不由地想。
可现实却更为完美。
她拥有了沈宜之,也拥有了一对爱她的父母。
所有她遗憾过的,羡慕过的,都因为沈宜之的缘故,在这一天,得到了圆满。
--------------------
沈宜之考虑这件事有些时日了, 正好顺势提出来。
去年过年,她等了好久也没等到宁稚来找她,对门也始终紧闭, 宁稚没有回家。
她妈妈见她一直盯着对面, 叹息道:“宁宁这孩子多半是不回来了, 也是, 奶奶都不在了,她回来也是一个人。都是一个人, 在哪儿不一样。”
她听得难受,心想明年怎么都得跟宁宁熟悉起来,然后带她回家,再也不让她在团圆的日子一个人待着。
宁稚却毫无准备,愣住了,双手揪了会儿衣角, 不太确定地问:“见家长吗?”
她有点排斥。
沈宜之知道她因为父母的缘故,对长辈都不亲近,便激她:“你不会没有想过这个事吧?”
宁稚立即嘴硬:“想过的!”
她知道的,领证之前都是要见家长的,家长同意了才算正式。
可万一, 家长不同意呢?
宁稚对自己没什么信心。
沈宜之顺势把事情定下了:“那我们找个日子回去。”见宁稚眉眼耷拉得低低的, 又安慰她:“放心, 我爸妈都很喜欢你。”
宁稚不放心, 幽幽地看了她一眼,叔叔阿姨以前是对她挺好的,现在就说不定了。
她们还是自己悄悄领证的, 属于先斩后奏。
叔叔阿姨不怪她带坏沈宜之都是好的,怎么可能还会喜欢她。
可是逃避也不是办法, 总要登门拜访的,这也是对沈宜之父母的尊重的。
宁稚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沈宜之趁热打铁,跟她对了一下行程,发现宁稚比她还忙,她主要是拍戏,宁稚却有许多杂七杂八的拍摄、演出,连大年三十都没空。
于是她们便把时间定在了正月初一。
宁稚只觉得心里被设置了一个倒计时,每过去一秒就离分崩离析近一秒。
这种紧迫感在看到自己后面的行程,池生茵梦的宣传越来越少以后,更郁闷了。
这阵子一直待一块儿,她都要以为这种每天都能黏一起的日子是常态了,没想到,已经接近尾声。
噩耗一个接着一个。
宁稚闷闷不乐地去洗澡。
沈宜之好笑地看着她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开,重新低下头研究起自己的行程表。
她倚靠着宽大的书桌,想了会儿,反手从桌上拿了笔,把宁稚和自己的生日、领证纪念日,还有9月29日都圈了出来,准备跟经纪人知会一声。
以后每年的这四个日子都不要安排行程,她要跟宁宁一起过的。
一晚上,宁稚的心情都很沉重。
她忧心忡忡的时候,不会长吁短叹,也不会闹出动静,只会安安静静地待着,然后在心里进行一系列剧烈的,悲观的心理活动。
沈宜之在一旁拿了本短篇小说集看,她身上套了件舒适柔软的毛衣,鼻梁上架了副无框眼镜,看上去知性柔和,又有种掌握一切的淡然。
宁稚在边上偷偷地看了她一会儿,又看了一会儿,再看了一会儿,觉得自己焦躁的心好像也被带得平静了很多。
她深吸了口气,看了眼时间,已经零点了,便摸出手机来,照例打开沈宜之的超话签到,然后看了看其他人是怎么夸沈宜之的,再看看各种沈宜之的照片跟视频。
她每看几条,就会悄悄打量一会儿身边的真人,两相对比,有种很特别,又很刺激的感觉。
看了一圈,她去翻私信,作为大粉,时不时会有别的粉丝来找她,商量一些粉丝活动或者别的。
不过这一年多,她太忙了,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少,找她的私信也就少了。
她翻了一圈,没看到需要回复的,正要退出,进来了一条新私信。
发送人是“宁稚稚怎么了”。
宁稚:“……”
这不是昨天那个在首映礼上问她喜不喜欢阮茵梦的粉丝吗?
昨晚还凶她说沈宜之的粉丝别来沾边呢,今天就主动找她了。
要是别人,她肯定是不搭理的,但是这是她的粉,她怎么都得回复一下。
她猜测了一圈对方会给她发什么,都没头绪,便直接点开对话框。
是一张照片。
是下午她陪沈宜之去签约现场的照片。
照片里,她坐在底下的角落,为了不引人瞩目还特意戴了口罩,但那双眉眼却依然瞩目,一看就能认出是她。
她微微仰首望向台上,台上的沈宜之一手拿笔,笔顿在纸上,大概是刚签完字,也朝这边看过来。
她眼里有笑意,不算明显,矜持而内敛,却让人觉得被她注视的人,正拥有全世界。
而她则外露得多,眼眸弯弯的,仿佛能看到她口罩底下的两个小酒窝。
明明是静态的照片,是定格的某一刹那,却让看到这张照片的人,无端觉得宁稚的笑容应该出现在沈宜之的注视之后,她因沈宜之落在她身上的目光而喜悦。
而周围摄像机闪光灯不断的现场,台上与沈宜之对坐的品牌方,所有人都沦为她们的布景板。
原来外人眼中的她们是这样的。
远远地对视,旁若无人。
宁稚看了又看,非常喜欢,她点了原图,保存到手机里,然后回复:“图好看,存了!”
“宁稚稚怎么了”可能住在微博,任何时候都能秒回:“?”
没等宁稚也回一个“?”,“宁稚稚怎么了”像个暴躁的连环炮:“你是假粉吧?”
宁稚稚怎么了:“你们沈宜之粉丝不是最烦有人组cp?”
宁稚稚怎么了:“要不是你们这么反感我犯得着曲线救国?”
宁稚稚怎么了:“图收好不谢。”
宁稚非常为这位粉丝的精神状况担忧,她这样跑到人家大粉地盘胡说八道是很容易被挂超话群嘲的。
还好遇见的是她。
宁稚在输入框打字:“没关系,一起磕^_^”
没发送成功,她被拉黑了。
宁稚:“???”
怎么这么暴躁啊这个人。
宁稚没再管她,高兴地把图翻出来又看了起来。
“看到什么了?一直偷笑。”沈宜之凑过来,想知道她发现了什么宝贝。
宁稚下意识地藏了一下手机,沈宜之瞥了她一眼,也没有非要看不可,倒是宁稚自己先忍不住,把手机往沈宜之眼前递。
“你看,是不是拍得特别好?”她一边递一边说。
确实特别好,沈宜之只看了一眼,就移不开目光。
她想的跟宁稚一样,原来她们在别人的视角里是这样的吗?
连眼神都难分难舍。
宁稚有了巨大的信心,她抱住沈宜之,在她颈侧蹭了蹭,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努力,让叔叔阿姨接纳我们。”
迟早要过这一关的,宁稚决定积极应对。
然后,宁稚就进入了漫长的忧虑之中。
连梅兰都发现了她的反常。
池生茵梦的票房相当惊人,好得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并且还在持续上涨。
票房大卖,各方的关注自然少不了。
类似“为什么会选择池生这个本名来作为主角的名字”这样的问题不知被提了多少遍。
梅兰的回答大多模棱两可,偶尔也会说是巧合,再多的她就不愿意说了,总能十分巧妙地将话题揭过去,不做扩散。
只是每次有人说起池生这个名字,她都会忍不住望向人群,试图在那茫茫人海里,找到那个人。
依然是每次都失望。
最后一场宣传通告收工,互相道别时,梅兰随口问了句:“宁稚这几天怎么忧心忡忡的?”
沈宜之闻言,回头寻找宁稚,便见她正跟那个叫羊羊的小助理凑一块儿,嘀嘀咕咕地不知说些什么,表情却是十分严肃。
这阵子宁稚每天都生活在紧张中,生怕在沈宜之家里表现得不好,就想找人参详参详,偏偏她们的关系是秘密,能讨教的人不多,她只好每天拉着羊羊商量。
羊羊自己都没谈过恋爱,更别说见家长了,就帮她上网查,跟自己的亲戚朋友讨教,两个不靠谱的人,也不知道有没有总结出什么可靠的经验。
沈宜之失笑,朝那边看了好一会儿才说:“她有点紧张,我们打算过年回趟家,见见我爸妈。”
梅兰明白过来:“她在担心你家里人会反对?”
“嗯。”
梅兰也是一脸好笑,觉得这小孩真有意思,难怪沈宜之爱逗她。
只是笑着笑着,她想起了什么,笑意便渐渐消失了。
回家,这个词距离她很远,她有许多年,没有回过那座小城了。
这是座南方的小城。
南方的冬天下雪没有北方多,刺骨的寒意却不少。
梅兰下了车,在寒风里拢了拢大衣的领口,她四下看了看,入目皆是陌生,便干脆叫了个滴滴。
滴滴司机很健谈,一路上问了她许多话,是来走亲戚的,还是访友的?听您口音有点像本地的。我们这儿这几年可是大变样喽,您要是几年没回来,怕是要认不出。
梅兰坐在后座,看着窗外掠过的行人建筑,许久,才回过神,笑了一下:“是啊,认不出了。”
是真的认不出了。
在桐花巷巷子口下车,是个难得的好天,日头当空,只是冬日的阳光再怎么用力,还是裹着冷然的寒意。
再没有那一年的烈日炎炎了,阳光从树叶的缝隙漏下来,在谁带笑的脸上斑驳。
梅兰收回思绪,顺着小巷往里走。
一到夏季就遮天蔽日的泡桐树只余下冷清枯瘦的枝干,狭窄的巷子冷寂无声,远远近近的高楼林立,坑坑洼洼的地砖不知何时换了水泥路。
找不到一丝过去的影子。
甚至没有她悉心搭建的片场来得还原。
梅兰四下打量,难掩失落。
直到走进巷子深处,看到那栋老旧的楼,记忆才丝丝缕缕地蔓延开。
它比过去就旧了,楼下的铁门起了锈,往日看来高大的路灯也像被时光压弯了腰。
梅兰仰头,看到了自己房间的那扇窗,看到阮蔓青那个曾经晒了满满一排衣物的阳台,洗衣粉的香气在飘散,她的衣服跟阮蔓青的夹杂着,她曾觉得那画面透着理所当然的亲密,总在心里窃喜。
楼下靠墙的地方歪七扭八地停着几辆自行车。
梅兰走进楼里,那狭窄的只容一人通过的楼梯好似比过去更窄了,冷冷清清的,犹如在记忆里沉睡了多年,没有丝毫回音。
梅兰有种想要转身逃离的冲动,她按捺住自己的步子,迈上一级级的台阶。
她很长时间没再来过这里,因为奶奶的缘故。
她以为她会有很多年不敢再踏足,没想到因为沈宜之的一句回家,她还是回到了这里。
奶奶是带着遗憾离开的,她病得瘦骨嶙峋,再怎么精心照料,都好不起来。
她像是怎么都想不明白,抓着她的手,说,池生,你从小懂事,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
她没法向奶奶辩驳这不是错,只好低头沉默。
奶奶知道她的脾气,又倔又硬,认准了就绝不回头。于是她临终前要她保证,绝不会再跟阮蔓青往来。
她睁着眼睛,留着一口气,就等她的一句答应,她没办法硬撑着,只好点了下头。
那一瞬间,她像是回到了跟阮蔓青一起去超市的那一次,她胆怯,不勇敢,畏惧人言,从她身边走开。
她答应过她会为她勇敢的。
她还是没有做到。
奶奶也没有相信,她到最后一刻都没有闭眼。
那是阮蔓青离开的三年后,她觉得自己对不起每一个人。
她想阮蔓青离开她或许是对的,她什么都做不好,答应过的事也从不作数,她高估了自己。
她在负罪感里颓废了一段时间,想念却在无数个日夜里在她心里生根发芽,她越来越想她,越来越害怕孤身一人。
她对不起每一个人,那么至少,她要对得起年少时说过的话。
她说过,她会找到她,找不到就一直找,绝不会放弃。
于是从那以后她四处辗转,做过一些工作,受过一些白眼,经历过无数回绝望。
这世界上的人太多了,一张张脸全部是陌生的,她不停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个一地方,始终没有她的音讯。
后来她想,找人那么难,不如让阮蔓青来找她吧。
她入行当了导演,一开始不容易,碰的钉子数都数不清,但幸好路总是越走越顺的。
大概是有些天赋,她获得了一些荣誉,她开始国内国外地拿奖,但她想还不够。
她要足够强大,要让她放心,再也不会有下一次了,在超市里的那回,在奶奶病床前的那回,这样的事再也不会发生。
如果不是往后的十几年她一次又一次地回想,一次又一次地愧疚自责,她不会知道她对那两次的胆怯妥协是如此耿耿于怀。
她会站在很高的地方,不怕任何人的非议。
她在宽裕些后回过这里一次,买下了阮蔓青当年租住的那间屋子。
那间屋子在她离开后,被别人住过,换了些家具。
她买下来后,费了不少的心思去还原,却总觉得差了点,再怎么还原都还是差了点。
差了什么,她知道的,可她还是乐此不疲。
阮蔓青住过的房子要保持原样,那间她们视作家的出租屋不能有丝毫变动,搭建的片场也要一模一样。
她很喜欢做这样的事,一回又一回,带着满腔的爱意。
在这样一回又一回心知肚明的徒劳无功中,一遍遍地重温与她的相遇相爱,和分离,让自己始终停留了在那一年。
三楼到了,梅兰从口袋里摸出钥匙。
一束光线从阳台的窗照入,照开半室阴冷,微小的灰尘在阳光中浮动,随着门一开,这间小小的屋子仿佛活了过来。
梅兰走进去,用目光描摹这房中的每一处。
那些灼热的吻,亲密的拥抱,与道不尽诉不完的缠绵话语好似就在眼前。
一眨眼,却又不见了,成了眼前空寂没有人气的破败旧居。
她呆立半晌,开始打扫。
每一个角落都没放过,清理得很干净。
梅兰满意了些,连日来焦躁的心情也随着灰尘的拭去,平静了许多。
她坚定地相信着阮蔓青,就像十七岁的池生那样,没有过丝毫怀疑。
她会回来的,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是哪一年。
但是没关系,她会一直等。
梅兰坐在餐桌前翻了会儿诗集,她的视线总往空荡荡的阳台溜,耳边好似有清脆的响声,是衣服架子碰撞的声音,每次阮蔓青晒衣服时,都会有这样的声音,她总会上前帮忙,阮蔓青也总会嫌她是脏孩子,将她赶走。
梅兰笑了笑,低头又翻了几页,好像这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下午。
她在这里待到再不离开就会错过航班。
退出这间屋子后,她仔细又慎重地关上了门,重新封锁起那段她万分珍视的回忆。
已经临近了傍晚,太阳移了方位,楼道里幽暗下来,只有转角的窗口映着一角黄昏的余晖,带着些微的红,倒仿佛比中午金灿灿的阳光更暖和似的。
她停在原地,心里生出无限的留恋。
下次回来是什么时候呢?或许有一天,她会再也不走。
她漫无边际地想着。
倏然,楼下响起了高跟鞋的响声,一下一下地叩在楼梯上。
由远及近,由下而上,像是从蒙着晨雾的梦中走出来。
梅兰恍惚了一瞬,仿佛回到了那个夏天,许多个夜晚,她躺在床上,躲在楼道里,等阮蔓青回家。
她的高跟鞋也是这样,一下一下地叩着地面,步履雅致,风情万种。
于是每每响起这样的声响,她就知道她回来了。
梅兰僵直了身,她望着楼梯的拐角,听着高跟鞋踩在楼梯上,便犹如叩在她的心上。
响动越来越近,终于她出现在了拐角,那道夕阳的余晖照在了她身上,照出她与多年前别无二致的面容。
她大概也像她一样惊讶,愣在了原地,怔怔地看她。
梅兰在她眼中看到了泪,可她不知道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她不敢向前,唯恐这不过是她思念太过的一道幻影。
“池生。”她听到那人开了口,声音很轻,带着克制不住的颤意。
时光仿佛穿梭了十七年,眼前的人与当年重合,眼前的景与当年交叠。
苦是没有的,只余下了甘之如饴的甜,与日以继夜从未断过的绵长想念。
池生飞奔下楼,用力地抱住了她的阮蔓青。
——————
沈宜之一早就在窗前张望。
身后是父母忙忙碌碌的身影。
“在哪儿了?快到了吧?”她爸不时地问一句。
她妈没有问,却是不停地检查一样样东西,这个草莓不行,没熟透,酸,这个蘸饺子的醋不行,宁宁不喜欢这个味道,换一瓶,房间铺好了没有,她累了一天,到了就要休息的。
家里三个人,生生忙出了十几个人的感觉。
沈宜之在心里算着时间,又不时看一眼宁稚在微信的实时播报,等看到那辆黑色的桥车开到楼下,她露出笑意,回头说了句“到了”,便下楼接人。
宁稚下车时还有些恍惚。
她一晚上没睡,凌晨一下通告就直奔机场,登上飞机想眯会儿,却紧张得怎么都睡不着。
有一年多没回来了,这里还是她印象中的样子,老旧的楼房,单元门前还贴了副崭新的对联,很有年味。
她仰起头打量了一圈,顾不上唏嘘,先去后备箱把准备好的礼物都拎出来。
礼物很多,大大小小的盒子,她几乎拿不过来。
沈宜之快步下楼,没来得及开口关心宁稚一路上顺不顺利,一见这架势,先笑了出来。
宁稚抬头看到她,眼睛一亮,沈宜之穿着风格轻快的毛衣与长裙,更接近她记忆里的邻居姐姐,而不是沉静内敛的演员沈宜之。
“准备了这么多礼物?”沈宜之笑问,拎着其中一个,稍稍朝里头瞧了瞧。
宁稚的目光还黏在她身上,闻言点点头,很有些把握地说:“叔叔阿姨肯定喜欢。”
这些都是她和羊羊精挑细选准备的,都是非常实用,广受中老年人欢迎的物件。
一定可以帮她拉些好感。
沈宜之便夸她,夸得宁稚很高兴。
只是这阵高兴只维持到沈宜之的家门口,她紧张得手心冒汗,腾出手来摸摸自己的头发,又仔细打量自己的衣服,想要问问沈宜之她有没有哪里不得体,嗓子却已经紧张得发不出声。
门是里头打开的,沈母跟沈父嘀咕着“怎么还没上来”,就看到了已经到了家门口的两个人。
宁稚觉得自己的小腿有些打颤,脑子里一片空白,只依着本能,努力显得礼貌:“阿姨,叔叔。”
沈母高兴地应了,看到宁稚手里的东西,像所有家长那样明明很喜欢,又少不得念叨两句:“怎么回家还买这么多东西?”
宁稚没想到会这么顺利,从开门的那一刻开始,完全不需要她费什么心神去想怎么应对。
沈父沈母都很热情,带着她往里走,沈父端了满满一盘饺子上来,连蘸碟都备得很妥帖。
“累坏了吧?先吃点垫垫肚子,然后让宜之带你去睡一觉。”沈母显然也知道她昨晚又是通告又是赶路,肯定没好好休息,跟她说话时候和气又善意。
不知道是不是沈宜之事先叮嘱过,家里没有人提宁稚忽然跟他们生疏的六年,也没有人提她那对不负责的父母,只问她工作辛不辛苦,还说以后回家不要带这么多东西,家里都有的,人回来就好了。
他们没有说就把这里当自己家,而是直接说,回家。
宁稚的眼眶有些热,赶紧低头夹了一个饺子,喉咙堵得厉害,但她还是把饺子全部都吃完了。
她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饺子。
起来收拾碗筷时,沈母忙走过来,让她放着不用忙。
宁稚已经什么都明白了,满心都是感激,可是她很笨,不知道要怎么说才好。
沈母哪里看不出她的心思,拍了拍她的手背,笑道:“你们啊,乖乖的就好了。”
她眼神温和,跟沈宜之有些相像,只是她更具风霜,看着宁稚时,是看自家小辈的包容与和蔼。
沈宜之站在边上,拉住宁稚的手,宁稚反握住,像是保证一般珍而重之道:“我们会的。”
沈母欣慰地看了看她们,收拾了碗筷去了厨房。
从踏进家门开始就震荡得厉害的心稍稍缓和下来,暖暖的,还带着因为动容而产生的沉闷。
她小声地问沈宜之:“你什么时候跟家里讲的?”
她再迟钝都看出来了,很明显,叔叔阿姨早就知道了她们的事,也早就接纳了她。
沈宜之不善于邀功,也不习惯讲自己的付出,便试图转移话题,可是宁稚很想知道,抓住她的衣袖,又问了几次。
她们一起进了沈宜之的卧室。
沈宜之的房间跟以前没有区别,干净整洁,简约大方,窗边那张书桌,宁稚无数次伏在上面写作业。
她站在门边看了会儿,才慢慢地走进去,就像回到了那时候,她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来这里,找沈宜之一起,她话很多,什么都说,像是要把自己所有的事,都分享给她。
宁稚有些怀念地碰了碰桌面,嘟哝道:“一点也没变。”
沈宜之的目光也在这张书桌上停留了片刻,最后落在了宁稚身上。
还是有变化的,比如身边这个人长大了,比如她们的关系也来到了另一个层面。
“什么时候讲的?”宁稚还没忘,锲而不舍地继续追问。
沈宜之只好告诉她:“我们在一起的第一天。”
宁稚看向她,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一天的情形,那天沈宜之起得很早,给她炖了最喜欢的汤。
她当时开心于她终于能名正言顺地留在她身边,却没想到,沈宜之已经为她们做出了下一步努力。
“是一开始就同意的吗?还是软磨硬泡了一段时间?”她又问。
没有一开始就同意,但也不至于软磨硬泡。
她早就独立了,父母就是想管也管不住,更何况宁稚是他们看着长大的,知根知底,人品秉性都是信得过的。
讲了几次,他们也就不再过问了,倒是想起宁稚小时候的坎坷,齐齐地心疼起她来,一再要她对宁宁好点。
沈宜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你没发现他们很喜欢你吗?”
想让宁稚以为,这么喜欢你,怎么可能会不同意。
但宁稚知道这样的事很难毫无波折,她握紧沈宜之的手,想说谢谢,又觉得这个词对她们来说太生分。
她抱住她,抱得很紧。
沈宜之明白她的心情,轻抚她的背,在她耳边温声安慰:“我们宁宁有家,我的宝贝不孤单。”
她说完感觉颈侧有些湿,她动作顿了顿,更加轻柔地安抚,任由宁稚将她抱得很紧很紧。
沈父沈母忙碌整天,下午是要做大餐的。
宁稚想进厨房帮忙,被赶了出来,让她去补眠。
可她一点也睡不着,跟沈宜之腻一块儿看她小时候留在这里忘了带走的小玩意儿。
笔跟橡皮是不用说的,还有一个单只的手套,一本故事书,几本习题册,许许多多,都被沈宜之整理在了一个箱子里。
“丢三落四。”沈宜之嘲笑她。
宁稚不大服气,狡辩道:“放在你这里,怎么能说是丢。”
“也行。”沈宜之松了松口,让她狡辩成功。
沈父沈母做了一大桌子菜,仿佛今天才是除夕,才是一家团圆的日子。
他们一个劲地劝宁稚多吃点,宁稚盛情难却,吃了很多,肚子圆鼓鼓的,趁着二老不注意,偷偷对沈宜之说好撑。
沈宜之也偷偷地跟她说,没办法,每次回家都这样,过两天就好了。
宁稚想着沈宜之也像她一样,明明很饱了,还被招呼多吃点的样子,低下头偷偷闷笑。
饭后,沈父给了她们一人一个大红包,宁稚的那个跟沈宜之的一样厚。
沈父不善言辞,面容却是十分慈爱,对她们说:“压岁钱,图个吉利。新的一年,有空多回家。”
宁稚认真答应,把自己的红包跟沈宜之的放一起,好好收了起来。
一家四口坐在客厅看电视。
正月初一也没什么有趣的节目,似乎是调到了一个播古装剧的频道,沈父沈母在对电视里的剧情做点评,说男主怎么怎么样女主怎么怎么样。
宁稚竖起耳朵想听,困意却越这时翻涌上来,她靠在沙发上,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再醒来时,客厅里已经只剩了她们两个,父母的卧室亮着灯,灯光从紧闭的房门底下漏出来。
沈宜之也睡着了,靠着她的肩,她们身上盖了一层毯子。
电视的画面还在闪烁,音调不知何时调轻了。
好像这样的日子过了很多年,好像她们从来没有分开过,现在不过是每一个悠远宁静的日子的延续。
宁稚有一阵晃神,轻轻地叫醒沈宜之,跟她一起回了房间。
她们躺到床上,宁稚轻吻沈宜之的唇角,沈宜之半梦半醒,叫了一声她的名字,习惯性地摸了摸她的头发。
这里是宁稚年少时最喜欢的地方,而她从小深爱的人就躺在她身边。
再没有比这更好事了,宁稚不由地想。
可现实却更为完美。
她拥有了沈宜之,也拥有了一对爱她的父母。
所有她遗憾过的,羡慕过的,都因为沈宜之的缘故,在这一天,得到了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