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就藩?”
朱棣听到这话,顿时脸色一变。
徐皇后也满脸讶然,诧异地看着这个儿子。
“爔儿,你为什么要去就藩?”
朱棣忙问道:“可是有人说了什么?”
徐皇后也埋怨道:“咱们一家人好不容易团圆了,你怎么突然要去就藩呢?”
面对徐皇后,朱高爔那颗心总是硬不起来。
“干娘,我这都成年了,按照祖宗制度,确实应该去就藩了!”
徐皇后眼眶一红,又要垂泪。
朱棣急忙开口道:“爔儿,就藩一事暂且先不谈。”
“皇后如今病情尚未痊愈,还需要你在身旁伺候,谅那些儒生也不敢多说什么!”
得,理由都给自己找好了。
朱高爔表示很无奈,只好暂且不提及此事。
恰在此时,解缙忝着个大脸走了进来。
“皇上,科考乃朝廷抡才大典,万不可懈怠。”
“国初开科取士,太祖高皇帝尤为关切,会试考官多是当朝高官及饱学之士,自此也就成为了定制。”
“是以这会试主考官,必须得是学贯古今的才学之士,非一般官员可以胜任!”
解缙哔哔赖赖了这么久,朱棣听得都有些不耐烦了。
他当然知道科举大考的重要性,否则也不会为了安抚天下学子,即位称帝之后就立马开了一次恩科,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入仕的机会。
所谓恩科,就是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取士。
因为科举正常情况下是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会试和殿试,是为正科。
不过毕竟取士人数太少,所以总有大量学子士子落榜。
这开恩科就是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乃是帝王收买士林之心最好的手段。
“卿家以为何人可以胜任?”
解缙眼中闪烁着精光,正在斟酌措辞。
他想要毛遂自荐!
因为这科举主考官,不管是乡试主考官还是会试主考官,那都是不少文官缙绅梦寐以求的位置。
只因为名利二字!
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
一旦成为科举主考官,那就是参考学子的座师!
不管是举人也好还是进士也罢,见到了主考官都要行弟子礼,双方多了这么一层虚假的师徒关系。
官场嘛,就是讲究一个关系和背景。
一届举人进士,数量何其多也,保不准日后就会出现一位朝堂重臣!
换而言之,成为科举主考官,就是拓展人脉、提携后辈的大好机会,没有哪个文官缙绅会拒绝,反倒是会以此为荣
解缙的野心很大,这会试主考官舍我其谁?!
事实上,解缙打的就是这个如意算盘。
会试主考官,肯定出自现在内阁里面的这七位学士。
而内阁七学士中,胡广自然排除在外,因为他才做了应天府的乡试主考官,自然没有资格继续做这会试主考官,不然此届进士全部出自他门下,这不合国朝规矩,陛下也不会容忍。
第二个要排除之人,就是杨士奇了,杨士奇在内阁里面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陛下也压根就记不住他,再者此人又不是科举出身,所以杨士奇是没可能的。
第三个则是国子监祭酒胡俨,毕竟国子监学子也会参加此次会试大考,胡俨这位国子监祭酒自然要避嫌,所以他是做不了这主考官的。
那么就只剩下了四人,解缙,黄淮,杨荣和金幼孜。
金幼孜是江西临江府人,一直唯解缙马首是瞻,所以解缙会让他退出此次会试主考官遴选,保举他下次做主考官,想来金幼孜也不会拒绝。
杨荣是内阁七臣中年龄最小之人,本身才气也不算高,当年之所以能够进入内阁得皇帝陛下青睐,不是因为其才学,而是因为机敏,所以陛下断然不会命这杨荣出任会试主考官。
他解缙首当其冲,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就算陛下会遴选两位主考官,那也是他解缙和黄淮!
所以解缙现在眼巴巴地跑了过来,就是希望能争取到这个好差事。
“陛下,臣不才,愿为国朝抡才选贤!”
听听!
说得多么冠冕堂皇啊!
解缙直接开口,装都不想装了。
朱棣知道解缙这点小心思,无非就是看上了会试主考官的位置。
毕竟这解缙学究天人,又是士林大儒,确实主考官的最佳人选。
想着,朱棣就要开口。
偏偏在这个时候,朱高爔轻咳了一声。
见此情形,朱棣顿时会意。
“此事稍后再议,你先下去吧!”
解缙有些蒙了。
他刚刚分明看见陛下准备下令了。
这怎么还突然变卦了呢?
奈何皇帝陛下金口已开,解缙只能闷闷不乐地离去。
等这厮走后,朱棣才略显不解地看向朱高爔。
“爔儿,你方才为何要制止?”
朱高爔看向朱棣,道:“陛下还记得南北榜案吗?”
此话一出,全场皆寂。
朱棣顿时变了脸色。
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刘三吾舞弊案、南北榜之争、南北榜事件。
大明洪武三十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后会试结束发榜,陈??为第一,取录宋琮等五十一名,是为春榜,因所录五十一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北方士子一名未取,为历科所不见,引起一片哗然。
结果会试落第的北方举子联名上书,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等偏私南方人,太祖朱元璋命人复阅落第试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太祖朱元璋大怒,处理了相关官员,后亲自策问,取录了六十一名北方士子,故又称北榜。
纵观这场南北榜案,刘三吾被发配西北,其余考官也被发配流放,就连前去调查的官员也难以幸免于难,也是洪武年间的一大冤案。
或者说,这是大明科举的一次丑闻!
朱棣眉头一皱,低声追问道:“爔儿,难不成这案子背后还有什么隐情?”
朱高爔直接开口点明原因。
“其实自大明立国以来,就已经深陷党争的漩涡,大明朝堂最大的两党,就是南人集团和北人集团!”
“洪武朝堂最大的党争,就是以是李善长等人为首的淮西集团,与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双方之间的明争暗斗,其中浙东集团以文人、名士居多,一直处于淮西集团的打压之下,刘伯温、宋濂等人的悲剧下场就是明证。”
这事儿朱棣也知道明白,因为宋濂和刘伯温下场确实不好。
宋濂就是写《送东阳马生序》那位,于洪武十年惨遭流放,途中于夔州病逝。
而刘伯温就更是名传后世了,比肩诸葛武侯的奇才,后被权相胡惟庸罢官去职,于洪武八年忧愤而死,野史称他是被胡惟庸派人毒死的。
原来这背后,还是两大文臣集团在明争暗斗。
朱棣顿时有些讶然。
“除了这两大党派外,还有一个山西党,其魁首正是那杨宪!”
“杨宪此人能力超群,办事练达,又并非出身两党,是以太祖高皇帝对他很是器重,甚至考虑过以他为相,提拔其为中书左丞,与胡惟庸分庭抗礼。”
“可杨宪偏偏自命不凡,仗着太祖皇帝宠信以丞相自诩,骄横于中书省内,培植党羽,拉起了山西帮,结果杨宪和山西帮被李善长主导的淮西集团群起而攻之,“淮西将相弹劾杨宪抵诬大臣、朋比为奸等事”,势力弱小的山西帮瞬间覆灭,杨宪和其弟全部被杀,这就是大明朝最早的南北之争!”
杨宪!
南北之争!
朱棣听到这话,顿时脸色一变。
徐皇后也满脸讶然,诧异地看着这个儿子。
“爔儿,你为什么要去就藩?”
朱棣忙问道:“可是有人说了什么?”
徐皇后也埋怨道:“咱们一家人好不容易团圆了,你怎么突然要去就藩呢?”
面对徐皇后,朱高爔那颗心总是硬不起来。
“干娘,我这都成年了,按照祖宗制度,确实应该去就藩了!”
徐皇后眼眶一红,又要垂泪。
朱棣急忙开口道:“爔儿,就藩一事暂且先不谈。”
“皇后如今病情尚未痊愈,还需要你在身旁伺候,谅那些儒生也不敢多说什么!”
得,理由都给自己找好了。
朱高爔表示很无奈,只好暂且不提及此事。
恰在此时,解缙忝着个大脸走了进来。
“皇上,科考乃朝廷抡才大典,万不可懈怠。”
“国初开科取士,太祖高皇帝尤为关切,会试考官多是当朝高官及饱学之士,自此也就成为了定制。”
“是以这会试主考官,必须得是学贯古今的才学之士,非一般官员可以胜任!”
解缙哔哔赖赖了这么久,朱棣听得都有些不耐烦了。
他当然知道科举大考的重要性,否则也不会为了安抚天下学子,即位称帝之后就立马开了一次恩科,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入仕的机会。
所谓恩科,就是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取士。
因为科举正常情况下是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会试和殿试,是为正科。
不过毕竟取士人数太少,所以总有大量学子士子落榜。
这开恩科就是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乃是帝王收买士林之心最好的手段。
“卿家以为何人可以胜任?”
解缙眼中闪烁着精光,正在斟酌措辞。
他想要毛遂自荐!
因为这科举主考官,不管是乡试主考官还是会试主考官,那都是不少文官缙绅梦寐以求的位置。
只因为名利二字!
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
一旦成为科举主考官,那就是参考学子的座师!
不管是举人也好还是进士也罢,见到了主考官都要行弟子礼,双方多了这么一层虚假的师徒关系。
官场嘛,就是讲究一个关系和背景。
一届举人进士,数量何其多也,保不准日后就会出现一位朝堂重臣!
换而言之,成为科举主考官,就是拓展人脉、提携后辈的大好机会,没有哪个文官缙绅会拒绝,反倒是会以此为荣
解缙的野心很大,这会试主考官舍我其谁?!
事实上,解缙打的就是这个如意算盘。
会试主考官,肯定出自现在内阁里面的这七位学士。
而内阁七学士中,胡广自然排除在外,因为他才做了应天府的乡试主考官,自然没有资格继续做这会试主考官,不然此届进士全部出自他门下,这不合国朝规矩,陛下也不会容忍。
第二个要排除之人,就是杨士奇了,杨士奇在内阁里面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陛下也压根就记不住他,再者此人又不是科举出身,所以杨士奇是没可能的。
第三个则是国子监祭酒胡俨,毕竟国子监学子也会参加此次会试大考,胡俨这位国子监祭酒自然要避嫌,所以他是做不了这主考官的。
那么就只剩下了四人,解缙,黄淮,杨荣和金幼孜。
金幼孜是江西临江府人,一直唯解缙马首是瞻,所以解缙会让他退出此次会试主考官遴选,保举他下次做主考官,想来金幼孜也不会拒绝。
杨荣是内阁七臣中年龄最小之人,本身才气也不算高,当年之所以能够进入内阁得皇帝陛下青睐,不是因为其才学,而是因为机敏,所以陛下断然不会命这杨荣出任会试主考官。
他解缙首当其冲,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就算陛下会遴选两位主考官,那也是他解缙和黄淮!
所以解缙现在眼巴巴地跑了过来,就是希望能争取到这个好差事。
“陛下,臣不才,愿为国朝抡才选贤!”
听听!
说得多么冠冕堂皇啊!
解缙直接开口,装都不想装了。
朱棣知道解缙这点小心思,无非就是看上了会试主考官的位置。
毕竟这解缙学究天人,又是士林大儒,确实主考官的最佳人选。
想着,朱棣就要开口。
偏偏在这个时候,朱高爔轻咳了一声。
见此情形,朱棣顿时会意。
“此事稍后再议,你先下去吧!”
解缙有些蒙了。
他刚刚分明看见陛下准备下令了。
这怎么还突然变卦了呢?
奈何皇帝陛下金口已开,解缙只能闷闷不乐地离去。
等这厮走后,朱棣才略显不解地看向朱高爔。
“爔儿,你方才为何要制止?”
朱高爔看向朱棣,道:“陛下还记得南北榜案吗?”
此话一出,全场皆寂。
朱棣顿时变了脸色。
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刘三吾舞弊案、南北榜之争、南北榜事件。
大明洪武三十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后会试结束发榜,陈??为第一,取录宋琮等五十一名,是为春榜,因所录五十一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北方士子一名未取,为历科所不见,引起一片哗然。
结果会试落第的北方举子联名上书,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等偏私南方人,太祖朱元璋命人复阅落第试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太祖朱元璋大怒,处理了相关官员,后亲自策问,取录了六十一名北方士子,故又称北榜。
纵观这场南北榜案,刘三吾被发配西北,其余考官也被发配流放,就连前去调查的官员也难以幸免于难,也是洪武年间的一大冤案。
或者说,这是大明科举的一次丑闻!
朱棣眉头一皱,低声追问道:“爔儿,难不成这案子背后还有什么隐情?”
朱高爔直接开口点明原因。
“其实自大明立国以来,就已经深陷党争的漩涡,大明朝堂最大的两党,就是南人集团和北人集团!”
“洪武朝堂最大的党争,就是以是李善长等人为首的淮西集团,与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双方之间的明争暗斗,其中浙东集团以文人、名士居多,一直处于淮西集团的打压之下,刘伯温、宋濂等人的悲剧下场就是明证。”
这事儿朱棣也知道明白,因为宋濂和刘伯温下场确实不好。
宋濂就是写《送东阳马生序》那位,于洪武十年惨遭流放,途中于夔州病逝。
而刘伯温就更是名传后世了,比肩诸葛武侯的奇才,后被权相胡惟庸罢官去职,于洪武八年忧愤而死,野史称他是被胡惟庸派人毒死的。
原来这背后,还是两大文臣集团在明争暗斗。
朱棣顿时有些讶然。
“除了这两大党派外,还有一个山西党,其魁首正是那杨宪!”
“杨宪此人能力超群,办事练达,又并非出身两党,是以太祖高皇帝对他很是器重,甚至考虑过以他为相,提拔其为中书左丞,与胡惟庸分庭抗礼。”
“可杨宪偏偏自命不凡,仗着太祖皇帝宠信以丞相自诩,骄横于中书省内,培植党羽,拉起了山西帮,结果杨宪和山西帮被李善长主导的淮西集团群起而攻之,“淮西将相弹劾杨宪抵诬大臣、朋比为奸等事”,势力弱小的山西帮瞬间覆灭,杨宪和其弟全部被杀,这就是大明朝最早的南北之争!”
杨宪!
南北之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永乐逆子,朱棣心态崩了,永乐逆子,朱棣心态崩了最新章节,永乐逆子,朱棣心态崩了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永乐逆子,朱棣心态崩了,永乐逆子,朱棣心态崩了最新章节,永乐逆子,朱棣心态崩了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