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西沉,东方已露鱼肚白。
第一束淡金色阳光照耀大地,温暖而璀璨,映得龙须瀑有如一条跃入山涧的金龙。湖畔山花锦簇,花瓣上凝着朝露,折射出艳如妖红的点点星光,漫山遍野,似一片秋阳火红。朝阳升起,断龙壁那巨大“龙头”一半鎏金,一半隐于阴影中,漆黑如墨,远远看去,愈发显得威严森然。原本的“紫龙衔月”如今已变成了——“金龙吞日”。另有一番壮丽雄伟,别有一番澎湃风味。
湖畔有数十匹健马,三两成列,四五为行,或在岸边饮水,或在崖下吃草,有的被缰绳缚着,栓于一棵古松旁,不时“呼嗤”低嘶,甩动油光发亮的鬃毛。这些健马无一不是“北境名驹”,“西岭神种”,“东峦宝马”这等数一数二的绝世良驹。不远处停着数十架马车,三两乘轿子。马车极为奢华,紫貂绒帘子,红木宝塔顶,楠木银哨轮。最奢华的还是那几乘轿子,其中一乘通体由黄金打造而成,贵气逼人,需要八条身材健硕的九尺巨汉合力才能抬动,东家的身份可见一斑,非富即贵。
但马上、车里、轿内竟都没有人,只有牵马的下人,赶车的车夫和抬轿的轿夫远远站在一旁候命,彼此之间沉默无语,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声,好像都得了东家的命令,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这些健马、马车和轿子自然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在这里,也不会自己长翅膀飞来——人呢?
小屋前足足跪了四十九个人。
从昨夜开始一直到现在,这些人不远万里,相继来到这里,跪在屋前,只是为了宣读一道圣旨——一道内容相同,却偏偏连下四十九道的圣旨。
他们无一不是大燕国从三品以上的重臣,其中更有皇室宗亲,各地藩王。往日这个时候,他们应该舒舒服服的躺在温香软玉的大床上,抱着皮肤比缎子还要滑的妻妾,或者用重金买回来的花魁头牌。可是,现在他们却跪在这里,跪在一间放在他们任何一位的府邸做茅房都嫌简陋的小屋前。
不明就里的人若看到此等景象,一定会以为定是那久荒朝政,年少昏庸,只喜欢搜奇猎艳的太平帝不知又突发什么“雅兴”,竟将朝堂迁至这山水之间。
那四十九人中以文官居多,身子羸弱,吃不住连夜长跪之苦,只觉腰酸腿僵,有几位年岁稍长,几次差点挨不住昏厥过去,但始终没人叫过一声苦。一开始还有人长吁短叹,到后来连叹气声都没了,这些平日里娇生惯养的达官显贵好像一夜之间都变成了无惧风雨的铁人。因为他们都已知道小屋主人的身份,哪怕本来糊里糊涂被派到这里,什么都不知道的人,现在一定也已知道——所以他们实在不敢做错任何一件事。
现在他们反而希望小屋的主人不要出来,这样他们很快就能以“无人接旨”、“抗旨不遵”等由头回去复命,再也不用在这里受无名罪了。
小屋主人没有出来,来的是两架马车,一前一后,刚转过山坳,正向小屋驶来。
只见为首那架马车破败不堪,烂银打造的车轮已变了形,滚动起来,整架马车剧烈摇晃,“吱吱”作响,好像随时都会散架。车帘是一块打着补丁,洗得发白的烂布,散发出一种破旧腐败之气。拉车的是一匹老弱瘦马,嘴角渗出白沫,显得十分吃力。赶车的车夫是个风烛残年的老叟,皮包着骨头,比起那马儿好不了多少。头发全都秃顶了,只剩下几根银丝,时而随风而动,时而散乱在脸上。
这么样一架马车,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家道中落的落魄财主,可能连一双像样的鞋都已买不起,却打肿了脸充胖子,硬要与寻常百姓区别开来。
相比之下,后头那架马上就越发显得富贵了。
只见四匹枣红色神骏齐头并驰,两名车夫身姿挺拔,神色勇悍,立于马后,掌中各执一条金辫。马车富丽堂皇,奢华无比,紫檀木的车身上镌刻着一副猛虎下山图,栩栩如生,虎纹以金丝镶边,虎目是一颗暗红色的血翡翠,衬得那下山虎神勇威仪。车帘竟是由一片片洁白如雪的羽毛编织而成,却不知是哪种奇珍异兽,好像是雪鹰,又仿佛是九天之上的白鹤——无论是雪鹰还是白鹤,只要一根羽毛至少就能换十七八辆前头那种破马车。
奇怪的是,无论那破马车行得多慢,后头那辆贵气逼人的马车只是不紧不慢的跟着,绝不并驰,更没有半点超到前头的意思。
两架马车相继停下。
后头马车上的两名车夫快步行至车门前,一人掀动车帘,一人俯伏身子。只见车内先是伸出了两条腿,一只穿着胎牛皮靴的脚踩住那车夫的背,另一只则踩他的头。然后便看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少年,以人作梯,走下马车。这少年生得油头粉面,一脸纨绔模样,眉宇间脂粉气颇重,却没有几分男子气概。身着一袭紫金锦缎长袍,上绣五龙争珠图,用料和剪裁都极为考究。
跪在小屋前的一众文武百官见到这少年到来,皆转过身来,叩首施礼:
——“参见陛下!”
原来这少年便是大燕国当今天子——太平帝。
“众卿不辞辛劳,跋山涉水来到此间替朕传旨,朕心甚慰……”话音未落,忽有一女子声音自马车内幽幽传出,打断话头:“皇上,这荒山野岭的有什么好看的……”只见一张肤白貌美,眼波生媚的娇俏脸庞探出车窗。
太平帝眉心一紧,脸上已变了颜色,快步行将过去,一边将那美娇娘推回车内,一边沉吟着,道:“小宝贝儿,听话,待朕处理完此间事务便来陪你……”
“皇上,那你可得快些了……”美娇娘的声音仿佛能勾人魂魄。她转动一双水葱般的纤纤玉手中衔着的一个白瓷酒杯,将头附至太平帝耳边,柔声道:“奴家有个毛病,只要一喝多了酒,双腿就会不自觉的想要张开呢……”
“好……好好……”太平帝闻言,直从头皮酥麻到脚底,目中仿佛有一团冰雪正被一股莫名的欲火融化,魂儿早已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哪里还会说“不好”?
一众大臣眼见这荒淫一幕,却无一人多言,只是在私下里暗暗窃笑,显然早已见惯不怪了。
事实上,在燕国,这位少帝的荒诞行径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有一次,太平帝率内阁一众学士游历南疆,路过市集时,看上了一位正在挑选胭脂的少女,竟等不及回到行馆再行传召,当街便要用强。一众饱读诗书的内阁学士,满腹的经纶立刻化作一膀子气力,足足追了那少女四五条街。少女性子烈,被逼得实在没了法子,最后投湖自尽了。
还有一次,一位刚上任的四品参将,只因在朝堂上说错了一句话,便被太平帝下令处以极刑,腰斩了。下半段剁吧剁吧喂了狗。上半段原本要喂鱼,后来太平帝突发奇想,把肉搅碎了做成寿饼,连夜送去青州,贺那可怜的参将的母亲八十大寿,还非要他母亲当着礼官的面吃完不可。
——如此荒诞恶行,不胜枚举。
太平帝登基五年,干的尽是选妃猎奇品美之事。天下大事,王朝兴衰,在他眼中仿佛还不如美人一笑。到处大兴土木,建造行宫。奴役劳力,苛捐杂税,自是不在话下。百姓苦不堪言,虽然嘴上不说,可无一人不在心里暗暗咒骂:
——“昏君!”
曾有正直忠良之臣冒死进言,呕心沥血,声泪俱下:“帝王昏庸,大燕将覆!”换来的却是血溅当场,人头落地,还有太平帝一句冷笑讥讽:
——“我若不昏庸,要你们这班大臣何用?”
至此,群臣无人再敢多言半句。纵有愤愤不平者,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这太平帝可以说是不折不扣,标标准准的大妖孽!
“娘的骚蹄子,你今日若敢将腿张开半寸,信不信老子马上让你整个人都张开两半?唔?”那辆破旧马车中传来一阵咒骂。声音异常洪亮,滚滚如雷,刺人耳膜,震得木叶窸窣作响。
那美娇娘吓得花容失色,再也不敢说话,哆哆嗦嗦的把头缩回车内。
太平帝也是一怔,快步行了过去,躬身立于马车前,有如一个正准备聆听先生教诲的学生。
此时,那赶车老叟忽然幽幽道:“老黄真的老了,走不动了,这车也老了,该换了……”
“换你娘!你老婆也老了,你老娘更是老得牙都掉光了,你怎么不把你老婆和老娘也一并换了?唔?”
此时,那破旧马车里缓缓走下一位老者,须发都已花白,却如怒狮般根根竖立,不怒自威。雪白的眉毛下是一对几乎已眯成一条缝的眼睛,眼珠却亮如明星,流转着一种沧桑岁月里磨砺出来的独特神光。他身穿一件素布麻衣,简直比那车帘还要破旧,里三层外内三层,里里外外又三层,也不知打了多少层补丁。脚下一双芒鞋已磨破了,露出脚趾。手里拿着一根好像是路边随便捡来的枯枝,做成的拐杖。
这乞丐模样的老者虽生得消瘦矮小,可腰杆却挺得笔直如标枪,随着岁月老去萎缩的肌肉骨骼里,仿佛蕴藏着某种隐秘而巨大的能量,声音更比春雷还响:“老子骑着老黄打天下的时候,你小子还在军马司养马哩!如今天下定了,日子好了,你就要我做卸磨杀驴的肮脏事,那老子明天就换车夫,你小子给我滚回军马司继续养马去,好不好?唔?”
赶车老叟久已了解老者的脾气,识趣的闭上了嘴。
老者一掌按住老叟肩头,正色道:“做人不能忘本,更不能不讲义气,你说对不对?唔?”
不等老叟回答,太平帝已抢先道:“父皇说的极是,孩儿受教了。”
此时,只见一众文武百官身子跪的更低,几乎贴住地面,齐声道:“参见太上皇。”
无论谁都想不到,这个看上去老的不能再老,比乞丐还要落拓的老者,居然便是大燕国开国皇帝——燕高祖。
“参你们的娘!见你们的鬼!一群狗屎脑袋,我儿连下四十九道圣旨,是让你们到这来下跪的?就算一人拆一根竹子,也早已将这间破屋子夷为平,到时还怕那老鬼不出来?难怪世人都道我儿昏庸,就是因为有你们这帮不成材的浆糊大臣,真是气煞我也!”
一众大臣低头无言。
他们都知道,高祖皇帝性烈如火,一杆铁枪出中州,踏平三山五岳,九城十八郡,灭齐、韩二国,在马背上得了天下,才有了今日大燕国殷实的基业。
这位老皇爷实在是不折不扣的草根皇帝,虽然已贵为太上皇,一身草莽痞气却如何都改不掉,一旦骂起人来,无论什么粗鄙的话都说得出口。尽管如此,大燕上下,朝堂内外,上至达官贵胄,下至黎民百姓,就算是三岁孩童都对他由衷的敬佩,无一人不称他一声:
——“开国明君!”
第一束淡金色阳光照耀大地,温暖而璀璨,映得龙须瀑有如一条跃入山涧的金龙。湖畔山花锦簇,花瓣上凝着朝露,折射出艳如妖红的点点星光,漫山遍野,似一片秋阳火红。朝阳升起,断龙壁那巨大“龙头”一半鎏金,一半隐于阴影中,漆黑如墨,远远看去,愈发显得威严森然。原本的“紫龙衔月”如今已变成了——“金龙吞日”。另有一番壮丽雄伟,别有一番澎湃风味。
湖畔有数十匹健马,三两成列,四五为行,或在岸边饮水,或在崖下吃草,有的被缰绳缚着,栓于一棵古松旁,不时“呼嗤”低嘶,甩动油光发亮的鬃毛。这些健马无一不是“北境名驹”,“西岭神种”,“东峦宝马”这等数一数二的绝世良驹。不远处停着数十架马车,三两乘轿子。马车极为奢华,紫貂绒帘子,红木宝塔顶,楠木银哨轮。最奢华的还是那几乘轿子,其中一乘通体由黄金打造而成,贵气逼人,需要八条身材健硕的九尺巨汉合力才能抬动,东家的身份可见一斑,非富即贵。
但马上、车里、轿内竟都没有人,只有牵马的下人,赶车的车夫和抬轿的轿夫远远站在一旁候命,彼此之间沉默无语,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声,好像都得了东家的命令,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这些健马、马车和轿子自然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在这里,也不会自己长翅膀飞来——人呢?
小屋前足足跪了四十九个人。
从昨夜开始一直到现在,这些人不远万里,相继来到这里,跪在屋前,只是为了宣读一道圣旨——一道内容相同,却偏偏连下四十九道的圣旨。
他们无一不是大燕国从三品以上的重臣,其中更有皇室宗亲,各地藩王。往日这个时候,他们应该舒舒服服的躺在温香软玉的大床上,抱着皮肤比缎子还要滑的妻妾,或者用重金买回来的花魁头牌。可是,现在他们却跪在这里,跪在一间放在他们任何一位的府邸做茅房都嫌简陋的小屋前。
不明就里的人若看到此等景象,一定会以为定是那久荒朝政,年少昏庸,只喜欢搜奇猎艳的太平帝不知又突发什么“雅兴”,竟将朝堂迁至这山水之间。
那四十九人中以文官居多,身子羸弱,吃不住连夜长跪之苦,只觉腰酸腿僵,有几位年岁稍长,几次差点挨不住昏厥过去,但始终没人叫过一声苦。一开始还有人长吁短叹,到后来连叹气声都没了,这些平日里娇生惯养的达官显贵好像一夜之间都变成了无惧风雨的铁人。因为他们都已知道小屋主人的身份,哪怕本来糊里糊涂被派到这里,什么都不知道的人,现在一定也已知道——所以他们实在不敢做错任何一件事。
现在他们反而希望小屋的主人不要出来,这样他们很快就能以“无人接旨”、“抗旨不遵”等由头回去复命,再也不用在这里受无名罪了。
小屋主人没有出来,来的是两架马车,一前一后,刚转过山坳,正向小屋驶来。
只见为首那架马车破败不堪,烂银打造的车轮已变了形,滚动起来,整架马车剧烈摇晃,“吱吱”作响,好像随时都会散架。车帘是一块打着补丁,洗得发白的烂布,散发出一种破旧腐败之气。拉车的是一匹老弱瘦马,嘴角渗出白沫,显得十分吃力。赶车的车夫是个风烛残年的老叟,皮包着骨头,比起那马儿好不了多少。头发全都秃顶了,只剩下几根银丝,时而随风而动,时而散乱在脸上。
这么样一架马车,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家道中落的落魄财主,可能连一双像样的鞋都已买不起,却打肿了脸充胖子,硬要与寻常百姓区别开来。
相比之下,后头那架马上就越发显得富贵了。
只见四匹枣红色神骏齐头并驰,两名车夫身姿挺拔,神色勇悍,立于马后,掌中各执一条金辫。马车富丽堂皇,奢华无比,紫檀木的车身上镌刻着一副猛虎下山图,栩栩如生,虎纹以金丝镶边,虎目是一颗暗红色的血翡翠,衬得那下山虎神勇威仪。车帘竟是由一片片洁白如雪的羽毛编织而成,却不知是哪种奇珍异兽,好像是雪鹰,又仿佛是九天之上的白鹤——无论是雪鹰还是白鹤,只要一根羽毛至少就能换十七八辆前头那种破马车。
奇怪的是,无论那破马车行得多慢,后头那辆贵气逼人的马车只是不紧不慢的跟着,绝不并驰,更没有半点超到前头的意思。
两架马车相继停下。
后头马车上的两名车夫快步行至车门前,一人掀动车帘,一人俯伏身子。只见车内先是伸出了两条腿,一只穿着胎牛皮靴的脚踩住那车夫的背,另一只则踩他的头。然后便看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少年,以人作梯,走下马车。这少年生得油头粉面,一脸纨绔模样,眉宇间脂粉气颇重,却没有几分男子气概。身着一袭紫金锦缎长袍,上绣五龙争珠图,用料和剪裁都极为考究。
跪在小屋前的一众文武百官见到这少年到来,皆转过身来,叩首施礼:
——“参见陛下!”
原来这少年便是大燕国当今天子——太平帝。
“众卿不辞辛劳,跋山涉水来到此间替朕传旨,朕心甚慰……”话音未落,忽有一女子声音自马车内幽幽传出,打断话头:“皇上,这荒山野岭的有什么好看的……”只见一张肤白貌美,眼波生媚的娇俏脸庞探出车窗。
太平帝眉心一紧,脸上已变了颜色,快步行将过去,一边将那美娇娘推回车内,一边沉吟着,道:“小宝贝儿,听话,待朕处理完此间事务便来陪你……”
“皇上,那你可得快些了……”美娇娘的声音仿佛能勾人魂魄。她转动一双水葱般的纤纤玉手中衔着的一个白瓷酒杯,将头附至太平帝耳边,柔声道:“奴家有个毛病,只要一喝多了酒,双腿就会不自觉的想要张开呢……”
“好……好好……”太平帝闻言,直从头皮酥麻到脚底,目中仿佛有一团冰雪正被一股莫名的欲火融化,魂儿早已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哪里还会说“不好”?
一众大臣眼见这荒淫一幕,却无一人多言,只是在私下里暗暗窃笑,显然早已见惯不怪了。
事实上,在燕国,这位少帝的荒诞行径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有一次,太平帝率内阁一众学士游历南疆,路过市集时,看上了一位正在挑选胭脂的少女,竟等不及回到行馆再行传召,当街便要用强。一众饱读诗书的内阁学士,满腹的经纶立刻化作一膀子气力,足足追了那少女四五条街。少女性子烈,被逼得实在没了法子,最后投湖自尽了。
还有一次,一位刚上任的四品参将,只因在朝堂上说错了一句话,便被太平帝下令处以极刑,腰斩了。下半段剁吧剁吧喂了狗。上半段原本要喂鱼,后来太平帝突发奇想,把肉搅碎了做成寿饼,连夜送去青州,贺那可怜的参将的母亲八十大寿,还非要他母亲当着礼官的面吃完不可。
——如此荒诞恶行,不胜枚举。
太平帝登基五年,干的尽是选妃猎奇品美之事。天下大事,王朝兴衰,在他眼中仿佛还不如美人一笑。到处大兴土木,建造行宫。奴役劳力,苛捐杂税,自是不在话下。百姓苦不堪言,虽然嘴上不说,可无一人不在心里暗暗咒骂:
——“昏君!”
曾有正直忠良之臣冒死进言,呕心沥血,声泪俱下:“帝王昏庸,大燕将覆!”换来的却是血溅当场,人头落地,还有太平帝一句冷笑讥讽:
——“我若不昏庸,要你们这班大臣何用?”
至此,群臣无人再敢多言半句。纵有愤愤不平者,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这太平帝可以说是不折不扣,标标准准的大妖孽!
“娘的骚蹄子,你今日若敢将腿张开半寸,信不信老子马上让你整个人都张开两半?唔?”那辆破旧马车中传来一阵咒骂。声音异常洪亮,滚滚如雷,刺人耳膜,震得木叶窸窣作响。
那美娇娘吓得花容失色,再也不敢说话,哆哆嗦嗦的把头缩回车内。
太平帝也是一怔,快步行了过去,躬身立于马车前,有如一个正准备聆听先生教诲的学生。
此时,那赶车老叟忽然幽幽道:“老黄真的老了,走不动了,这车也老了,该换了……”
“换你娘!你老婆也老了,你老娘更是老得牙都掉光了,你怎么不把你老婆和老娘也一并换了?唔?”
此时,那破旧马车里缓缓走下一位老者,须发都已花白,却如怒狮般根根竖立,不怒自威。雪白的眉毛下是一对几乎已眯成一条缝的眼睛,眼珠却亮如明星,流转着一种沧桑岁月里磨砺出来的独特神光。他身穿一件素布麻衣,简直比那车帘还要破旧,里三层外内三层,里里外外又三层,也不知打了多少层补丁。脚下一双芒鞋已磨破了,露出脚趾。手里拿着一根好像是路边随便捡来的枯枝,做成的拐杖。
这乞丐模样的老者虽生得消瘦矮小,可腰杆却挺得笔直如标枪,随着岁月老去萎缩的肌肉骨骼里,仿佛蕴藏着某种隐秘而巨大的能量,声音更比春雷还响:“老子骑着老黄打天下的时候,你小子还在军马司养马哩!如今天下定了,日子好了,你就要我做卸磨杀驴的肮脏事,那老子明天就换车夫,你小子给我滚回军马司继续养马去,好不好?唔?”
赶车老叟久已了解老者的脾气,识趣的闭上了嘴。
老者一掌按住老叟肩头,正色道:“做人不能忘本,更不能不讲义气,你说对不对?唔?”
不等老叟回答,太平帝已抢先道:“父皇说的极是,孩儿受教了。”
此时,只见一众文武百官身子跪的更低,几乎贴住地面,齐声道:“参见太上皇。”
无论谁都想不到,这个看上去老的不能再老,比乞丐还要落拓的老者,居然便是大燕国开国皇帝——燕高祖。
“参你们的娘!见你们的鬼!一群狗屎脑袋,我儿连下四十九道圣旨,是让你们到这来下跪的?就算一人拆一根竹子,也早已将这间破屋子夷为平,到时还怕那老鬼不出来?难怪世人都道我儿昏庸,就是因为有你们这帮不成材的浆糊大臣,真是气煞我也!”
一众大臣低头无言。
他们都知道,高祖皇帝性烈如火,一杆铁枪出中州,踏平三山五岳,九城十八郡,灭齐、韩二国,在马背上得了天下,才有了今日大燕国殷实的基业。
这位老皇爷实在是不折不扣的草根皇帝,虽然已贵为太上皇,一身草莽痞气却如何都改不掉,一旦骂起人来,无论什么粗鄙的话都说得出口。尽管如此,大燕上下,朝堂内外,上至达官贵胄,下至黎民百姓,就算是三岁孩童都对他由衷的敬佩,无一人不称他一声:
——“开国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