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觉国师第二天果然进了宫,在慧义殿为太后及诸位太妃讲经,萧偃也专门请了假过来陪着孙太后。
这日普觉讲的是《涅槃经》,经幡层层叠叠,法磬清远,堂上烛辉火凤,香袅青龙,普觉身披深红色宝光袈裟,长睫半垂,眉高眼深,鼻梁高挺,面如朗月,音似钟磬,经书娓娓道来,似有万卷经书在胸。
萧偃按着魂匣在心中默与巫妖说话:“听国师讲经对你有用吗?”
巫妖道:“无用,不过听着也算学习一门知识。”
萧偃:“……”
巫妖低声问道:“你知道那边坐着窃窃私语的几位太妃在说什么吗?”
萧偃有些愕然,不着痕迹扫了眼那边坐在蒲团上的太妃们,她们其实也都还算年轻,只是都穿着素淡老气的深色衣袍,确实都手持团扇,时不时遮掩着粉面,和身旁人偶尔说几句话,目光倒都是十分恬静文雅。
先帝无子,太妃们也无法出宫,都留在偏僻的西宫里住着,除了这种太后听经会召她们来,其他时候在后宫中实在是安静得几乎不存在,只听说偶尔聚在一起打打马吊之类的。
巫妖道:“她们在议论国师佛相庄严,傲岸不群,是否在巫山亲身度化太后。”
萧偃面上表情几乎破裂,低头连忙拿了茶杯到嘴边掩饰笑意,心里却默默和巫妖一本正经地讨论:“我看国师眸清气正,此事应只是谣言。”
巫妖心里却又对萧偃有了一点认可,他明明与孙太后立场不同,却又不会传播无凭据的谣言,也不会在人后以诋毁人为乐。他见过许多人,只是为了一时口舌之快,随意传递毫无根据的谣言,只凭个人喜乐,却不知正在行恶。
孙太后今日传了孙雪霄进来陪伴听经,听得颇为专心,也时不时偶尔给孙雪霄说几句佛法体悟。
待普觉讲完后,孙太后和萧偃都分别有丰厚的赏赐。普觉国师带了徒弟来叩谢恩赏,孙太后笑道:“之前听国师讲《华严经》,因果极妙,法理深奥,今日这《涅槃经》国师却讲得浅显通俗,生动有趣。”
普觉笑道:“太后娘娘与我佛有缘,又精通书史,贫僧此前给娘娘讲《华严经》,娘娘皆能明悟。前些日子贫僧到壶口讲经,才发现民间如娘娘一般擅禅精佛理的极少,大多连字都不识,只得改了这讲法,通俗易懂,才能广传佛道,摄受众生进入佛法之无边大海。”
孙太后一听心里得意,笑道:“哀家母亲当年怀胎之时,便梦到有菩萨摩顶,天女散花;当初先帝也夸我有菩萨之仪态,前些日子哀家睡梦之时,仿佛也听到佛音阵阵,莲香萦鼻,想来,哀家是有些佛缘在的。”
普觉国师道:“娘娘信向大乘,遨游众善,善哉善哉。”
孙太后又笑着问普觉国师:“眼看着也要游佛日了,国师主持,到时候哀家和陛下,也去给佛像撒花礼敬,今日哀家和陛下捐两万贯,修佛金身。”
普觉国师连忙拜谢:“陛下深恩,娘娘仁慈。”
孙太后笑道:“国师可不知,前儿陛下还专门命人给哀家重抄了一套哀家常常诵的经书,说是之前的字小,读着吃力,恐哀家伤眼。”
普觉国师笑着赞道:“陛下至德纯孝,奉事太后,此乃百姓之福。”
萧偃道:“母后鞠养教诲之恩,岂是这几本经书能报的?儿子恨不得身入佛门,日日为母后读经求赐福。”
孙太后笑道:“岂有此理?陛下可是身负天命,庇佑万民的,岂能轻言皈依之事?倒是哀家,自幼荣贵,唯知安乐,未尝忧惧,先帝去后,时有出世修行之念,以期修得来世……”
萧偃连忙劝阻:“母后万万不可,儿还需母后教诲。说起这事,朕倒是有一个念头。”
他看了眼普觉国师,笑道:“朕听说,世祖高皇帝在世时精心慕道,着草履,衣葛衣,食菜蔬,后宫侍御一概不许着罗绮,奏曲乐,还造宝光寺,供养三千僧徒。”
普觉国师拱手道:“世祖高皇帝确然奉佛至信,天姿高朗,遍览玄章,时与大德名僧讲论佛理,世祖在世四十年,胡兵不敢南牧,天下太平,四海呈祥,此乃大德也。”
孙太后道:“正是,宫里如今还有当初世祖高皇帝供过的释迦绣像,哀家时时上供。”
萧偃道:“今日听着大师讲经,微言大义,豁然洞达,颇有醒悟,恨不得时时在国师座下听经。昔日世祖以身边最信重的内侍为替身,代自己舍身以祈鬼神诸佛保佑,可巧朕身边服侍的祁垣,前些日子替朕抄写佛经,和朕说夜里时时似听诵经木鱼声。朕看他颇有佛缘,国师戒律精严,勤行善法,朕想着效仿先祖,令祁垣代朕舍身出家,就在国师身旁服侍,国师看如此可好?”
他一言说完,在座诸人全都吃了一惊,孙太后微微色变,萧偃却已道:“祁垣出来拜见国师罢。”
祁垣原本今日被萧偃专门带了出来伺候,正站在墙边,听到萧偃寥寥几句便定了让他出家,整个人震惊莫名,但仍走了出来,木然下拜。
普觉国师虽然有些意外,但皇帝乃是万乘之君,金口玉言,不过一个内侍而已,倒不能拂了皇上的意,连忙笑道:“陛下至孝纯仁,体天格物,贫僧看此子,果然面相聪颖,生具宿慧,与我佛有缘。”
萧偃笑道:“既如此,且就在宝华寺出家,御赐度牒法器,国师带回去,着即剃度。”
普觉国师连忙起身领旨道:“既是代陛下出家,贫僧不敢为师,只能代师收徒,本师法正,业已圆寂,这位师弟,法号就叫普澄吧,回寺贫僧亲自为他剃度。”
萧偃低头看祁垣上前行礼谢恩,没再说什么,转头只对孙太后笑道:“母后之前也夸祁垣抄经抄得好,朕如今让他替身出家,今后也能时时为母后祈福了。”
孙太后神容淡淡:“普觉国师佛法精深,深悟玄机,祁垣既然有此机缘,也是他的佛缘了,还是要不负皇恩,好生修习佛法,既是代帝出家,那可要恪守戒律,不可坏了皇家的名声。”
祁垣叩谢道:“奴才遵旨。”
一时法事散了,普觉带了祁垣离宫而去,孙太后这才问萧偃:“皇上怎的忽然想到让祁垣代帝出家?”
萧偃道:“儿子原本受母后熏陶,也颇对佛法有些兴趣,前些日子习史时说到世宗皇帝,朕翻到原来也有代帝出家祈福一说,朕颇觉应当效仿,正好看祁垣抄经抄得好,他到底做过朕伴读这么几年,真在朕身边为奴为婢的伺候总是不忍心,罢了,不如让他出家,他对母后也感恩在心,日日侍佛,定为母后祈得身体康健,福寿永享。”
孙太后只淡淡一笑:“皇上有这份心,哀家自然是高兴的。”她起了身,意兴萧索,带了孙雪霄回慈福宫。
萧偃起身亲自送了孙太后上了宝辇,目送她离开,巫妖在魂匣里问他:“她很不高兴,显然你触犯了她的控制欲。”
萧偃微微一笑:“今日这样的场合,又是一个内侍出家的小事,她不会在明面上和我过不去,撕破母慈子孝的假面。”
巫妖道:“这是你早就想好的吧?从抄佛经开始。”
萧偃应了声:“是,当时我还以为我很难出宫,想着他能出家也好,毕竟他没有真正受宫刑,在宫里待着对他太危险了,我也护不住他。跟着国师,又是代帝出家,他在寺庙的地位会很尊崇,没人敢欺负他,如今我也能出宫了,这枚闲棋就更有用了,希望他能成长起来,他是鹰,不该折在这宫里。”
巫妖感应到了他极好的心情,身上那股金光仿佛都明亮许多,这让他的魂体也很舒服,这几日萧偃身上的龙气有着很明显的增长,原本只是薄薄的似有似无的淡淡金光,如今却已厚了许多。
是皇帝的心情影响了这龙气?不像,巫妖思索着这其中的关联,这段日子最大的改变,一是皇帝吃好睡好,又勤练剑术,身体变强健了,二是夜里能出宫,受到的管束和限制变小,三就是今日这一桩事,皇帝能够单独颁下口谕,完整地推行了一件他本意想推行的事,将祁垣送出宫为僧。从根源上说,这三件事体现的是皇帝的权力得到了彰显。
所以,之前他帮助小皇帝的操作是对的,只有属于真龙天子的权力受到的限制和压制被削弱,他开始能够真正的掌握皇权,统御天下,并且受到百姓、万物的反馈,才能够真正解放他身上的真龙之气。
巫妖若有所思想着这些日子看到的这里的书,帝王若是有错或者有过失,上天会降下灾厄,通过破坏这个世界的生灵,来削弱所谓的龙气,一旦龙气原来越薄弱,新的人主就会诞生,取而代之。
这是这个世界的运转原理啊。
这日普觉讲的是《涅槃经》,经幡层层叠叠,法磬清远,堂上烛辉火凤,香袅青龙,普觉身披深红色宝光袈裟,长睫半垂,眉高眼深,鼻梁高挺,面如朗月,音似钟磬,经书娓娓道来,似有万卷经书在胸。
萧偃按着魂匣在心中默与巫妖说话:“听国师讲经对你有用吗?”
巫妖道:“无用,不过听着也算学习一门知识。”
萧偃:“……”
巫妖低声问道:“你知道那边坐着窃窃私语的几位太妃在说什么吗?”
萧偃有些愕然,不着痕迹扫了眼那边坐在蒲团上的太妃们,她们其实也都还算年轻,只是都穿着素淡老气的深色衣袍,确实都手持团扇,时不时遮掩着粉面,和身旁人偶尔说几句话,目光倒都是十分恬静文雅。
先帝无子,太妃们也无法出宫,都留在偏僻的西宫里住着,除了这种太后听经会召她们来,其他时候在后宫中实在是安静得几乎不存在,只听说偶尔聚在一起打打马吊之类的。
巫妖道:“她们在议论国师佛相庄严,傲岸不群,是否在巫山亲身度化太后。”
萧偃面上表情几乎破裂,低头连忙拿了茶杯到嘴边掩饰笑意,心里却默默和巫妖一本正经地讨论:“我看国师眸清气正,此事应只是谣言。”
巫妖心里却又对萧偃有了一点认可,他明明与孙太后立场不同,却又不会传播无凭据的谣言,也不会在人后以诋毁人为乐。他见过许多人,只是为了一时口舌之快,随意传递毫无根据的谣言,只凭个人喜乐,却不知正在行恶。
孙太后今日传了孙雪霄进来陪伴听经,听得颇为专心,也时不时偶尔给孙雪霄说几句佛法体悟。
待普觉讲完后,孙太后和萧偃都分别有丰厚的赏赐。普觉国师带了徒弟来叩谢恩赏,孙太后笑道:“之前听国师讲《华严经》,因果极妙,法理深奥,今日这《涅槃经》国师却讲得浅显通俗,生动有趣。”
普觉笑道:“太后娘娘与我佛有缘,又精通书史,贫僧此前给娘娘讲《华严经》,娘娘皆能明悟。前些日子贫僧到壶口讲经,才发现民间如娘娘一般擅禅精佛理的极少,大多连字都不识,只得改了这讲法,通俗易懂,才能广传佛道,摄受众生进入佛法之无边大海。”
孙太后一听心里得意,笑道:“哀家母亲当年怀胎之时,便梦到有菩萨摩顶,天女散花;当初先帝也夸我有菩萨之仪态,前些日子哀家睡梦之时,仿佛也听到佛音阵阵,莲香萦鼻,想来,哀家是有些佛缘在的。”
普觉国师道:“娘娘信向大乘,遨游众善,善哉善哉。”
孙太后又笑着问普觉国师:“眼看着也要游佛日了,国师主持,到时候哀家和陛下,也去给佛像撒花礼敬,今日哀家和陛下捐两万贯,修佛金身。”
普觉国师连忙拜谢:“陛下深恩,娘娘仁慈。”
孙太后笑道:“国师可不知,前儿陛下还专门命人给哀家重抄了一套哀家常常诵的经书,说是之前的字小,读着吃力,恐哀家伤眼。”
普觉国师笑着赞道:“陛下至德纯孝,奉事太后,此乃百姓之福。”
萧偃道:“母后鞠养教诲之恩,岂是这几本经书能报的?儿子恨不得身入佛门,日日为母后读经求赐福。”
孙太后笑道:“岂有此理?陛下可是身负天命,庇佑万民的,岂能轻言皈依之事?倒是哀家,自幼荣贵,唯知安乐,未尝忧惧,先帝去后,时有出世修行之念,以期修得来世……”
萧偃连忙劝阻:“母后万万不可,儿还需母后教诲。说起这事,朕倒是有一个念头。”
他看了眼普觉国师,笑道:“朕听说,世祖高皇帝在世时精心慕道,着草履,衣葛衣,食菜蔬,后宫侍御一概不许着罗绮,奏曲乐,还造宝光寺,供养三千僧徒。”
普觉国师拱手道:“世祖高皇帝确然奉佛至信,天姿高朗,遍览玄章,时与大德名僧讲论佛理,世祖在世四十年,胡兵不敢南牧,天下太平,四海呈祥,此乃大德也。”
孙太后道:“正是,宫里如今还有当初世祖高皇帝供过的释迦绣像,哀家时时上供。”
萧偃道:“今日听着大师讲经,微言大义,豁然洞达,颇有醒悟,恨不得时时在国师座下听经。昔日世祖以身边最信重的内侍为替身,代自己舍身以祈鬼神诸佛保佑,可巧朕身边服侍的祁垣,前些日子替朕抄写佛经,和朕说夜里时时似听诵经木鱼声。朕看他颇有佛缘,国师戒律精严,勤行善法,朕想着效仿先祖,令祁垣代朕舍身出家,就在国师身旁服侍,国师看如此可好?”
他一言说完,在座诸人全都吃了一惊,孙太后微微色变,萧偃却已道:“祁垣出来拜见国师罢。”
祁垣原本今日被萧偃专门带了出来伺候,正站在墙边,听到萧偃寥寥几句便定了让他出家,整个人震惊莫名,但仍走了出来,木然下拜。
普觉国师虽然有些意外,但皇帝乃是万乘之君,金口玉言,不过一个内侍而已,倒不能拂了皇上的意,连忙笑道:“陛下至孝纯仁,体天格物,贫僧看此子,果然面相聪颖,生具宿慧,与我佛有缘。”
萧偃笑道:“既如此,且就在宝华寺出家,御赐度牒法器,国师带回去,着即剃度。”
普觉国师连忙起身领旨道:“既是代陛下出家,贫僧不敢为师,只能代师收徒,本师法正,业已圆寂,这位师弟,法号就叫普澄吧,回寺贫僧亲自为他剃度。”
萧偃低头看祁垣上前行礼谢恩,没再说什么,转头只对孙太后笑道:“母后之前也夸祁垣抄经抄得好,朕如今让他替身出家,今后也能时时为母后祈福了。”
孙太后神容淡淡:“普觉国师佛法精深,深悟玄机,祁垣既然有此机缘,也是他的佛缘了,还是要不负皇恩,好生修习佛法,既是代帝出家,那可要恪守戒律,不可坏了皇家的名声。”
祁垣叩谢道:“奴才遵旨。”
一时法事散了,普觉带了祁垣离宫而去,孙太后这才问萧偃:“皇上怎的忽然想到让祁垣代帝出家?”
萧偃道:“儿子原本受母后熏陶,也颇对佛法有些兴趣,前些日子习史时说到世宗皇帝,朕翻到原来也有代帝出家祈福一说,朕颇觉应当效仿,正好看祁垣抄经抄得好,他到底做过朕伴读这么几年,真在朕身边为奴为婢的伺候总是不忍心,罢了,不如让他出家,他对母后也感恩在心,日日侍佛,定为母后祈得身体康健,福寿永享。”
孙太后只淡淡一笑:“皇上有这份心,哀家自然是高兴的。”她起了身,意兴萧索,带了孙雪霄回慈福宫。
萧偃起身亲自送了孙太后上了宝辇,目送她离开,巫妖在魂匣里问他:“她很不高兴,显然你触犯了她的控制欲。”
萧偃微微一笑:“今日这样的场合,又是一个内侍出家的小事,她不会在明面上和我过不去,撕破母慈子孝的假面。”
巫妖道:“这是你早就想好的吧?从抄佛经开始。”
萧偃应了声:“是,当时我还以为我很难出宫,想着他能出家也好,毕竟他没有真正受宫刑,在宫里待着对他太危险了,我也护不住他。跟着国师,又是代帝出家,他在寺庙的地位会很尊崇,没人敢欺负他,如今我也能出宫了,这枚闲棋就更有用了,希望他能成长起来,他是鹰,不该折在这宫里。”
巫妖感应到了他极好的心情,身上那股金光仿佛都明亮许多,这让他的魂体也很舒服,这几日萧偃身上的龙气有着很明显的增长,原本只是薄薄的似有似无的淡淡金光,如今却已厚了许多。
是皇帝的心情影响了这龙气?不像,巫妖思索着这其中的关联,这段日子最大的改变,一是皇帝吃好睡好,又勤练剑术,身体变强健了,二是夜里能出宫,受到的管束和限制变小,三就是今日这一桩事,皇帝能够单独颁下口谕,完整地推行了一件他本意想推行的事,将祁垣送出宫为僧。从根源上说,这三件事体现的是皇帝的权力得到了彰显。
所以,之前他帮助小皇帝的操作是对的,只有属于真龙天子的权力受到的限制和压制被削弱,他开始能够真正的掌握皇权,统御天下,并且受到百姓、万物的反馈,才能够真正解放他身上的真龙之气。
巫妖若有所思想着这些日子看到的这里的书,帝王若是有错或者有过失,上天会降下灾厄,通过破坏这个世界的生灵,来削弱所谓的龙气,一旦龙气原来越薄弱,新的人主就会诞生,取而代之。
这是这个世界的运转原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