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
郑忽给他老爹写的信还没送出去,郑国的使者便已经到了他面前。
只能说还真是巧了。
就是不知道他老爹是不是也想和他谈谈晋、郑之间的问题。
如果是的话,那么他们父子二人还真是心有灵犀。
接着使者手中的书简,郑忽默默的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郑忽嘴角勾起了一丝微笑。
不得不说,他老爹这次玩的真是很大。
信中的内容其实很简单。
主要就是和他讲述了,去齐国的一些事情。
重点提到了齐郑两国达成的秘密协议。
协议的主要内容是,齐国允许郑国在适当的时机吞并晋国,并给予必要的支持。
但这可不是无条件的,齐国开出的价码也不小。
齐国要求郑国出兵助其灭纪。
这第一条。
第二条,齐鲁之间的小国,比如谭国、杞国、牟国、遂国,郑国必须承认齐国对这些国家有管辖权。
其实,就相当郑国承认未来齐国吞并这些国家是合法的。
第三条,未来齐国如果和鲁国发生战争,郑国绝对不能够支持鲁国。
同样的,未来如果郑国和宋国发生战争,齐国也不会和宋国联合。
主要的就是这三条,其他的还有一些小的条款。
当然了,盟约的内容其实没这么露骨,讲比较含蓄,也比较道貌岸然。
但是掰开了来说,就是这么个意思。
总的来说,在这份盟约中,郑国还是有点吃亏的。
比如说,在合适的时机,允许郑国吞并晋国。
但什么时机合适?
这个或许就不是郑国一家说的算了吧!
这个时机还得得到齐国的同意,才能算合适。
而郑国出兵帮助齐国灭纪国,却是随叫随到。
这么一来,这就存在一个漏洞,那就是万一郑国帮助齐国灭了纪国之后,等到郑国想要吞并晋国的时候,齐国不答应,或者说,一直以时机不合适为由拖着该怎么办?
而且,一旦郑国想要强行吞并晋国,齐国也可以以时机不合适拒绝提供帮助。
虽然这是假设,但是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国与国之间哪有什么真正的友谊。
郑国和齐国现在是好基友不假,但郑齐之间的好基友关系是建立在,一来两国并不接壤,没有土地之争,二来,两国都有强大的敌人,齐有纪、鲁,郑有宋国,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则是齐郑的国力相差不大,郑国稍强一些。
若是等郑国吞并了晋国,实力肯定大涨,中原的平衡局势也会被打破,齐国吞并纪国也不一定会赶得上郑国的国力。
届时,郑、齐之间联盟破裂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是郑忽的看法。
像第二条、第三条,很明显就是齐国已经有了赶超郑国的心。
就是不知道未来,两国的国力会不会处在一个差不多的位置上。
即便能够做到这一点,未来郑国和齐国之间关系破裂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因为未来一定是争霸战,这是必经的一个阶段,谁不想做霸主呢!
像郑忽现在窃夺晋国,拼命扩大郑国的土地,不就是为了以后的争霸做准备吗?
他老爹郑庄公做梦都想搞个霸主当当。
当初在灭掉戴国时,他老爹的野心就已经表露无疑了。
只不过,现在列国很多的国君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卫国、陈国偏于自安、鲁国只想解除来自齐国的威胁,而宋国则是想搞死郑国。
当今的这几个中原大国都是这么一副德行,其他的国家就更不用说了。
这也是历史上这几个国家迅速衰落下去的原因。
而历史上郑国之所以会衰落则是因为郑忽兄弟四个争位的内乱。
讲道理,若是没有那场内乱,原主和公子突任何一个上位,郑国都很难衰落成那个样。
时也,命也!
其实郑忽和郑庄公的这套争霸思想还不算走在时代的前列。
若说真正走在这个时代前列的,在列国中只有一家,那就是楚国。
楚国现在已经在为自己称王做准备了。
如今楚国周边的小国都是要向楚国上贡的,就像其他国家向周王室上贡一样,俨然是要甩开周王室,甩开所谓的天命,另立一个小朝廷。
在这一点上,别说是郑国,其他国家没有一个比的上楚国的。
此时,敢连天命也不当回事的,也就楚国一家而已。
玩到这一步,楚国还不过瘾。
若是历史没出错的话,从明年开始,楚国便会攻打随国。
江汉之国,随为大嘛!
打败了随国,就会有更多的小国依附楚国。
众星拱月一般,其野心暴露无疑。
而且在历史上,楚国干败随国之后,让随侯请求当今天子晋升楚国爵位,天子不许,然后楚国连面子上的功夫也不做了,直接自立为王。
与之相比,郑忽是远远不如。
即便等到郑忽继位了,也不敢这么玩。
不过,楚国虽然算是时代先锋,但是暂时还不会和郑国发生冲突。
郑国就是吞并了晋国,楚国也不会搭理。
倒是齐国,可能会有摇摆。
虽然会有摇摆,应该不至于到翻脸的地步。
郑忽觉得他老爹不至于看不出齐国耍的一些小心眼。
总之,问题应该不是太大。
毕竟现在老齐侯还在呢,背信的事情应该是不会做的。
老齐侯这个人做事还是比较讲究的。
既然他开出了这么大的价码,实质上就是不反对郑国吞并晋国的。
耍个小心眼,估计有郑国势大,提防突发状况的考虑在内。
若是郑忽的大舅哥上位,盟约或许就要打个问号了!
不管怎么说,吞并晋国的事情还是得靠自己。
齐国的支持只是个辅助而已。
什么状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预料不到的情况多的是。
郑忽向来是个聪明人,一些舍本逐末的傻事,他是不会去干的。
让信使将他的书简带走之后,他心里更加坚定了要加快郑、晋融合的决心。
虽然齐国应该不会出什么幺蛾子,但外力终究不如自家靠得住。
这没什么好说的。
……
郑忽给他老爹写的信还没送出去,郑国的使者便已经到了他面前。
只能说还真是巧了。
就是不知道他老爹是不是也想和他谈谈晋、郑之间的问题。
如果是的话,那么他们父子二人还真是心有灵犀。
接着使者手中的书简,郑忽默默的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郑忽嘴角勾起了一丝微笑。
不得不说,他老爹这次玩的真是很大。
信中的内容其实很简单。
主要就是和他讲述了,去齐国的一些事情。
重点提到了齐郑两国达成的秘密协议。
协议的主要内容是,齐国允许郑国在适当的时机吞并晋国,并给予必要的支持。
但这可不是无条件的,齐国开出的价码也不小。
齐国要求郑国出兵助其灭纪。
这第一条。
第二条,齐鲁之间的小国,比如谭国、杞国、牟国、遂国,郑国必须承认齐国对这些国家有管辖权。
其实,就相当郑国承认未来齐国吞并这些国家是合法的。
第三条,未来齐国如果和鲁国发生战争,郑国绝对不能够支持鲁国。
同样的,未来如果郑国和宋国发生战争,齐国也不会和宋国联合。
主要的就是这三条,其他的还有一些小的条款。
当然了,盟约的内容其实没这么露骨,讲比较含蓄,也比较道貌岸然。
但是掰开了来说,就是这么个意思。
总的来说,在这份盟约中,郑国还是有点吃亏的。
比如说,在合适的时机,允许郑国吞并晋国。
但什么时机合适?
这个或许就不是郑国一家说的算了吧!
这个时机还得得到齐国的同意,才能算合适。
而郑国出兵帮助齐国灭纪国,却是随叫随到。
这么一来,这就存在一个漏洞,那就是万一郑国帮助齐国灭了纪国之后,等到郑国想要吞并晋国的时候,齐国不答应,或者说,一直以时机不合适为由拖着该怎么办?
而且,一旦郑国想要强行吞并晋国,齐国也可以以时机不合适拒绝提供帮助。
虽然这是假设,但是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国与国之间哪有什么真正的友谊。
郑国和齐国现在是好基友不假,但郑齐之间的好基友关系是建立在,一来两国并不接壤,没有土地之争,二来,两国都有强大的敌人,齐有纪、鲁,郑有宋国,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则是齐郑的国力相差不大,郑国稍强一些。
若是等郑国吞并了晋国,实力肯定大涨,中原的平衡局势也会被打破,齐国吞并纪国也不一定会赶得上郑国的国力。
届时,郑、齐之间联盟破裂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是郑忽的看法。
像第二条、第三条,很明显就是齐国已经有了赶超郑国的心。
就是不知道未来,两国的国力会不会处在一个差不多的位置上。
即便能够做到这一点,未来郑国和齐国之间关系破裂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因为未来一定是争霸战,这是必经的一个阶段,谁不想做霸主呢!
像郑忽现在窃夺晋国,拼命扩大郑国的土地,不就是为了以后的争霸做准备吗?
他老爹郑庄公做梦都想搞个霸主当当。
当初在灭掉戴国时,他老爹的野心就已经表露无疑了。
只不过,现在列国很多的国君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卫国、陈国偏于自安、鲁国只想解除来自齐国的威胁,而宋国则是想搞死郑国。
当今的这几个中原大国都是这么一副德行,其他的国家就更不用说了。
这也是历史上这几个国家迅速衰落下去的原因。
而历史上郑国之所以会衰落则是因为郑忽兄弟四个争位的内乱。
讲道理,若是没有那场内乱,原主和公子突任何一个上位,郑国都很难衰落成那个样。
时也,命也!
其实郑忽和郑庄公的这套争霸思想还不算走在时代的前列。
若说真正走在这个时代前列的,在列国中只有一家,那就是楚国。
楚国现在已经在为自己称王做准备了。
如今楚国周边的小国都是要向楚国上贡的,就像其他国家向周王室上贡一样,俨然是要甩开周王室,甩开所谓的天命,另立一个小朝廷。
在这一点上,别说是郑国,其他国家没有一个比的上楚国的。
此时,敢连天命也不当回事的,也就楚国一家而已。
玩到这一步,楚国还不过瘾。
若是历史没出错的话,从明年开始,楚国便会攻打随国。
江汉之国,随为大嘛!
打败了随国,就会有更多的小国依附楚国。
众星拱月一般,其野心暴露无疑。
而且在历史上,楚国干败随国之后,让随侯请求当今天子晋升楚国爵位,天子不许,然后楚国连面子上的功夫也不做了,直接自立为王。
与之相比,郑忽是远远不如。
即便等到郑忽继位了,也不敢这么玩。
不过,楚国虽然算是时代先锋,但是暂时还不会和郑国发生冲突。
郑国就是吞并了晋国,楚国也不会搭理。
倒是齐国,可能会有摇摆。
虽然会有摇摆,应该不至于到翻脸的地步。
郑忽觉得他老爹不至于看不出齐国耍的一些小心眼。
总之,问题应该不是太大。
毕竟现在老齐侯还在呢,背信的事情应该是不会做的。
老齐侯这个人做事还是比较讲究的。
既然他开出了这么大的价码,实质上就是不反对郑国吞并晋国的。
耍个小心眼,估计有郑国势大,提防突发状况的考虑在内。
若是郑忽的大舅哥上位,盟约或许就要打个问号了!
不管怎么说,吞并晋国的事情还是得靠自己。
齐国的支持只是个辅助而已。
什么状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预料不到的情况多的是。
郑忽向来是个聪明人,一些舍本逐末的傻事,他是不会去干的。
让信使将他的书简带走之后,他心里更加坚定了要加快郑、晋融合的决心。
虽然齐国应该不会出什么幺蛾子,但外力终究不如自家靠得住。
这没什么好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