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内莺儿与王婆婆正在用饭,内院中明玉正在屋内,手拿着一块凉帕子为曹萼华擦拭额头。
孟康站在门外多时,却不敢进屋,生怕这些多嘴多舌的大夫,将自己的这点小心思说出去。
他管天管地,却管不了这群多嘴多舌的老百姓,故此只能步步谨慎。
他等候多时,屋内门窗大开,迎面走来一名灰发老人,手里捧着一张草纸,那人见了孟康先是施礼,又将手上的纸张送上。
老者道:“这病我也瞧了,不算什么疑难杂症,只是偶感风寒,又时常做些累活儿,内阴外阳,冲突之下又似得了惊吓,这才晕倒,大官人不必担心。“
孟康沉吟片刻,不知从何发问,过了片刻,这才问道:“需几日痊愈?“
老者叹息一声,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短则三五日,长则半年有余,我这药方只管补气,好的快慢,还要看她身体如何了。“
孟康闻言点了点头,他对医术也是一知半解,老者所言不虚,他从怀中拿了十两银子,笑道:“多谢老先生了,这五两银子是诊治的费用,另五两乃是多谢老先生出言提醒。“
老者连连推脱,却架不住孟康再三恳请,这才将钱收下,孟康一路送到门口。
老者还差一步迈出门外之时,又嘱咐了一句:“此人我在王官营见过,她姓曹名萼华,与王五是一家子,城中百姓都不识她,到是在县南口有一户亲戚,提刑大人不可不防,做事要干脆……利落啊,不送!“
说罢一脚迈出门外,此事便与他再无瓜葛了。
孟康听那老者的意思,似是已经知道自己杀了王五的事了,但谅他也没那个胆子告状,更何况此事与他无关,他没什么必要多管闲事。
孟康送别了老者,刚准备转身回府,耳听得门外有人喧哗,他定睛一瞧,原来是一游商与一个小贩争吵起来。
那游商孟康并不面熟,那小贩孟康可再熟悉不过了,他乃是此地的一个裁缝店的学徒。
平日里不爱与人争吵,遇见什么事都只一个劲儿的说好,城中百姓都爱找他缝缝补补,倒不是手巧,只因他名声好,做活儿细致。
孟康见此本不欲理睬,却未曾想周围围观者越来越多,更有甚者认出孟康,不识趣的高喊一声:“孟提刑!快断个清白!“
一个人出头,一群人都跟着喊着一句,孟康本想推脱,却拗不过这群百姓,更有甚者将他扥了出来。
孟康无奈之下,只得高声说道:“尔等稍安勿躁,待我处理此事。“
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是这一个个没有半点功名在身的白丁?
立时止住喧哗,孟康这才走到二人中间,把头一扭看着小贩问道:“李二郎,我知你是个老实人,你定然不会说谎,此事你详细说来。“
李二郎哭红了双眼,把肩上的扁担一扔,一指游商说道:“我适才在街上卖些秋梨,想着贴补家用,哪知道这游商与我打了个错身,我躲闪不及踩了他一脚,他便破口大骂,说我是个婊子养的小杂种,我气恼不过与他厮打,正巧有人从大人府上出来,将我二人拉开,再然后大人便出来了。“
孟康听了此事心道:“骂的过火了些。“随后弯腰将扁担拿起,散落一地的秋梨捡了起来放回框中,双手递上,李二郎忙不迭的接过,再三的道谢。
孟康一拍李二郎的肩头,笑道:“日后且不可动手,骂你是他没理,你打他却是你的不对了。“
李二郎连连应口,嘴上说着日后悔过,孟康点了点头,又拍打他的肩头,让他安静些。
孟康转脸又问那游商,道:“他所言句句属实否?可有隐瞒?你一一说来。“
那游商支支吾吾,一言不发,待孟康追问,他这才说道:“一字不差,字字属实,绝无欺瞒!“
孟康见他也算是个汉子,招认的这般爽快,孟康便道:“吃火油还是喝温茶?“
若不是江湖道的朋友听了,定然听得脑袋发懵。
这李二郎却能听懂,说道:“这等小事何须温茶,自然是吃火油了。“
那游商听得云里雾里,他上前一步,拱手抱拳问道:“敢问大官人,这吃火油怎么说?这喝温茶又怎么讲?“
孟康听了呵呵一笑,伸出手指隔空点他几下,道:“所谓吃火油,腹中苦楚一片不让旁人听去,乃是江湖道上说的私了。这若是喝温茶,那便是长篇大论,要讲上一段功夫,依照法典办事,你二人与我面见知县,该打该杀依罪论处。“
游商听了也了解大半,他心道:“我是个外来客,这小子是本地住户,我二人对簿公堂,我定然吃亏,干脆私了……“
游商不假思索,道:“吃火油!吃火油!“
孟康见他二人都选了私了,便直言道:“这既然选了吃火油,那是要热的还是凉的?“
游商听了又是一懵,不等他发问,李二郎便替孟康解释了:“这热的就是赔钱,这凉的就是我打你三拳,你只打了我一拳,我再给你两拳便算完了。“
游商瞧了瞧李二郎的身板,瘦瘦矮矮,两只胳膊没比柳叶粗上多少,他为人又是个舍命不舍财的主儿。
游商呵呵一笑,道:“我选凉的,凉的!“
孟康转头看着李二郎一抬首,李二郎愣了一下,又随即反应过来,说道:“我也选凉的!“
孟康听他二人所选没有半点异议,他上前一步,拱手抱拳,问道:“适方才他二人各打了几拳几脚?“
周围围观者纷纷掰着手指头数着,过了一刻钟都没分出个结果,正待孟康烦躁不堪之时,之前为曹萼华诊治的灰发老人走了出来。
站在孟康身边,老者笑道:“我离得近些,看的清清楚楚,李二郎打了四拳两脚,游商打了三拳四脚,这如何算来还请大官人定夺。“
孟康看了一眼李二郎,他正是志得意满,头都要昂道天上去了,得意之色不言而喻。
又看那游商,满脸悔恨,哆哆嗦嗦,孟康将李二郎拉到一旁,与他说道:“你一筐秋梨能卖几枚大钱?打他一拳有何用处?不如让他赔你两吊钱,这事便算了吧。“
李二郎也不是个不识时务的家伙,他见孟康所言有理,更何况不能当众驳人家面子,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
孟康微微一笑,拉着李二郎走到游商身边,说道:“我观你已是而立之年,平日恐怕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他这一拳给你打坏了,又要说我们本家儿欺负你,如此我看,你拿两吊钱买下他那一筐梨子赔罪,这一拳免了如何?“
游商听他说来仔细思虑片刻,时不时看了看他肩上的秋梨,倒也算是个儿大,两吊钱免了皮肉之苦,又能得一筐梨吃,怎么想也不亏。
游商长叹一声,道:“依照提刑吩咐。“说着从袖中拿出两吊子钱来递给李二郎,又从他肩上拿走了秋梨。
李二郎喜出望外,全然忘了之前的事儿了,还嘱咐他吃不了可以熬糖,留到冬天时拿温水一泡,生津去火。
游商见他并无嘲讽之意,旁边百姓也都看着呢,他岂能小家子气?还特意道了声谢,又寒暄几句才讪讪离去。
李二郎见状拜谢了孟康,又从怀里拿了个秋梨塞到孟康手中,道:“孟大官人真是父母官,我尚未发迹,待我成名富康之时,一定好生拜谢,告辞!“
孟康见他走了,无奈苦笑一声,遣散了百姓这才回府。
门外称赞之声不绝于耳,孟康进了门里只觉饥肠辘辘,刚到了正堂,却见莺儿与王婆婆早已将桌儿上的菜吃的差不多了。
孟康饿的两眼发昏,赶忙找个位置坐下,有气无力的趴在桌上,道:“快……弄些吃的来,什么都好,快去……“
莺儿见他说话发虚,不像玩笑,赶忙站起身来,将他扶正,嗔怪道:“真是,让你吃了饭菜再走,你偏偏不听,这下好了,怕是要饿昏了脑袋!“
孟康想驳她几句,却又没什么力气,连说话都觉得累的发昏,干脆任她耍嗔。
莺儿不敢耽搁,嘴上怪他,心里可紧张着哩,赶紧跑到厨房,随手抓来两个鸡蛋,弄了些昨日的剩饭,炒了一盘。
又怕他吃的快了噎着自己,还打了一碗汤,做得了就赶忙端到正堂。
孟康闻到香气,不知哪儿来的力气,腾的一声坐了起来,汤饭吃得了,靠在椅上倍显狼狈。
王婆婆见了直发笑,说道:“我是个乡下人,平日饥一顿饱一顿也还正常,这小官人是为何如此啊?呵呵……“
孟康不愿理她,把头一撇一言不发,莺儿倒把话茬接了过去,道:“我家大爷公务繁忙,有时顾不得吃饭,便要审批公文,时常误了时辰呢。“
孟康平日里闲的发慌,哪有什么公文要审,莺儿这话也只能糊弄糊弄王婆婆这老眼昏花之辈了。
孟康站在门外多时,却不敢进屋,生怕这些多嘴多舌的大夫,将自己的这点小心思说出去。
他管天管地,却管不了这群多嘴多舌的老百姓,故此只能步步谨慎。
他等候多时,屋内门窗大开,迎面走来一名灰发老人,手里捧着一张草纸,那人见了孟康先是施礼,又将手上的纸张送上。
老者道:“这病我也瞧了,不算什么疑难杂症,只是偶感风寒,又时常做些累活儿,内阴外阳,冲突之下又似得了惊吓,这才晕倒,大官人不必担心。“
孟康沉吟片刻,不知从何发问,过了片刻,这才问道:“需几日痊愈?“
老者叹息一声,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短则三五日,长则半年有余,我这药方只管补气,好的快慢,还要看她身体如何了。“
孟康闻言点了点头,他对医术也是一知半解,老者所言不虚,他从怀中拿了十两银子,笑道:“多谢老先生了,这五两银子是诊治的费用,另五两乃是多谢老先生出言提醒。“
老者连连推脱,却架不住孟康再三恳请,这才将钱收下,孟康一路送到门口。
老者还差一步迈出门外之时,又嘱咐了一句:“此人我在王官营见过,她姓曹名萼华,与王五是一家子,城中百姓都不识她,到是在县南口有一户亲戚,提刑大人不可不防,做事要干脆……利落啊,不送!“
说罢一脚迈出门外,此事便与他再无瓜葛了。
孟康听那老者的意思,似是已经知道自己杀了王五的事了,但谅他也没那个胆子告状,更何况此事与他无关,他没什么必要多管闲事。
孟康送别了老者,刚准备转身回府,耳听得门外有人喧哗,他定睛一瞧,原来是一游商与一个小贩争吵起来。
那游商孟康并不面熟,那小贩孟康可再熟悉不过了,他乃是此地的一个裁缝店的学徒。
平日里不爱与人争吵,遇见什么事都只一个劲儿的说好,城中百姓都爱找他缝缝补补,倒不是手巧,只因他名声好,做活儿细致。
孟康见此本不欲理睬,却未曾想周围围观者越来越多,更有甚者认出孟康,不识趣的高喊一声:“孟提刑!快断个清白!“
一个人出头,一群人都跟着喊着一句,孟康本想推脱,却拗不过这群百姓,更有甚者将他扥了出来。
孟康无奈之下,只得高声说道:“尔等稍安勿躁,待我处理此事。“
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是这一个个没有半点功名在身的白丁?
立时止住喧哗,孟康这才走到二人中间,把头一扭看着小贩问道:“李二郎,我知你是个老实人,你定然不会说谎,此事你详细说来。“
李二郎哭红了双眼,把肩上的扁担一扔,一指游商说道:“我适才在街上卖些秋梨,想着贴补家用,哪知道这游商与我打了个错身,我躲闪不及踩了他一脚,他便破口大骂,说我是个婊子养的小杂种,我气恼不过与他厮打,正巧有人从大人府上出来,将我二人拉开,再然后大人便出来了。“
孟康听了此事心道:“骂的过火了些。“随后弯腰将扁担拿起,散落一地的秋梨捡了起来放回框中,双手递上,李二郎忙不迭的接过,再三的道谢。
孟康一拍李二郎的肩头,笑道:“日后且不可动手,骂你是他没理,你打他却是你的不对了。“
李二郎连连应口,嘴上说着日后悔过,孟康点了点头,又拍打他的肩头,让他安静些。
孟康转脸又问那游商,道:“他所言句句属实否?可有隐瞒?你一一说来。“
那游商支支吾吾,一言不发,待孟康追问,他这才说道:“一字不差,字字属实,绝无欺瞒!“
孟康见他也算是个汉子,招认的这般爽快,孟康便道:“吃火油还是喝温茶?“
若不是江湖道的朋友听了,定然听得脑袋发懵。
这李二郎却能听懂,说道:“这等小事何须温茶,自然是吃火油了。“
那游商听得云里雾里,他上前一步,拱手抱拳问道:“敢问大官人,这吃火油怎么说?这喝温茶又怎么讲?“
孟康听了呵呵一笑,伸出手指隔空点他几下,道:“所谓吃火油,腹中苦楚一片不让旁人听去,乃是江湖道上说的私了。这若是喝温茶,那便是长篇大论,要讲上一段功夫,依照法典办事,你二人与我面见知县,该打该杀依罪论处。“
游商听了也了解大半,他心道:“我是个外来客,这小子是本地住户,我二人对簿公堂,我定然吃亏,干脆私了……“
游商不假思索,道:“吃火油!吃火油!“
孟康见他二人都选了私了,便直言道:“这既然选了吃火油,那是要热的还是凉的?“
游商听了又是一懵,不等他发问,李二郎便替孟康解释了:“这热的就是赔钱,这凉的就是我打你三拳,你只打了我一拳,我再给你两拳便算完了。“
游商瞧了瞧李二郎的身板,瘦瘦矮矮,两只胳膊没比柳叶粗上多少,他为人又是个舍命不舍财的主儿。
游商呵呵一笑,道:“我选凉的,凉的!“
孟康转头看着李二郎一抬首,李二郎愣了一下,又随即反应过来,说道:“我也选凉的!“
孟康听他二人所选没有半点异议,他上前一步,拱手抱拳,问道:“适方才他二人各打了几拳几脚?“
周围围观者纷纷掰着手指头数着,过了一刻钟都没分出个结果,正待孟康烦躁不堪之时,之前为曹萼华诊治的灰发老人走了出来。
站在孟康身边,老者笑道:“我离得近些,看的清清楚楚,李二郎打了四拳两脚,游商打了三拳四脚,这如何算来还请大官人定夺。“
孟康看了一眼李二郎,他正是志得意满,头都要昂道天上去了,得意之色不言而喻。
又看那游商,满脸悔恨,哆哆嗦嗦,孟康将李二郎拉到一旁,与他说道:“你一筐秋梨能卖几枚大钱?打他一拳有何用处?不如让他赔你两吊钱,这事便算了吧。“
李二郎也不是个不识时务的家伙,他见孟康所言有理,更何况不能当众驳人家面子,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
孟康微微一笑,拉着李二郎走到游商身边,说道:“我观你已是而立之年,平日恐怕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他这一拳给你打坏了,又要说我们本家儿欺负你,如此我看,你拿两吊钱买下他那一筐梨子赔罪,这一拳免了如何?“
游商听他说来仔细思虑片刻,时不时看了看他肩上的秋梨,倒也算是个儿大,两吊钱免了皮肉之苦,又能得一筐梨吃,怎么想也不亏。
游商长叹一声,道:“依照提刑吩咐。“说着从袖中拿出两吊子钱来递给李二郎,又从他肩上拿走了秋梨。
李二郎喜出望外,全然忘了之前的事儿了,还嘱咐他吃不了可以熬糖,留到冬天时拿温水一泡,生津去火。
游商见他并无嘲讽之意,旁边百姓也都看着呢,他岂能小家子气?还特意道了声谢,又寒暄几句才讪讪离去。
李二郎见状拜谢了孟康,又从怀里拿了个秋梨塞到孟康手中,道:“孟大官人真是父母官,我尚未发迹,待我成名富康之时,一定好生拜谢,告辞!“
孟康见他走了,无奈苦笑一声,遣散了百姓这才回府。
门外称赞之声不绝于耳,孟康进了门里只觉饥肠辘辘,刚到了正堂,却见莺儿与王婆婆早已将桌儿上的菜吃的差不多了。
孟康饿的两眼发昏,赶忙找个位置坐下,有气无力的趴在桌上,道:“快……弄些吃的来,什么都好,快去……“
莺儿见他说话发虚,不像玩笑,赶忙站起身来,将他扶正,嗔怪道:“真是,让你吃了饭菜再走,你偏偏不听,这下好了,怕是要饿昏了脑袋!“
孟康想驳她几句,却又没什么力气,连说话都觉得累的发昏,干脆任她耍嗔。
莺儿不敢耽搁,嘴上怪他,心里可紧张着哩,赶紧跑到厨房,随手抓来两个鸡蛋,弄了些昨日的剩饭,炒了一盘。
又怕他吃的快了噎着自己,还打了一碗汤,做得了就赶忙端到正堂。
孟康闻到香气,不知哪儿来的力气,腾的一声坐了起来,汤饭吃得了,靠在椅上倍显狼狈。
王婆婆见了直发笑,说道:“我是个乡下人,平日饥一顿饱一顿也还正常,这小官人是为何如此啊?呵呵……“
孟康不愿理她,把头一撇一言不发,莺儿倒把话茬接了过去,道:“我家大爷公务繁忙,有时顾不得吃饭,便要审批公文,时常误了时辰呢。“
孟康平日里闲的发慌,哪有什么公文要审,莺儿这话也只能糊弄糊弄王婆婆这老眼昏花之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