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传(生卒年不详)
第四十六回:卫鞅施诈谋河西,魏昂大意遭俘虏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马谡。
三国后期,刘备去世,南蛮趁此机会揭竿而起,蜀汉只得出动大军前去平叛。临行前,只因马谡这一句话,让诸葛亮眼前一亮,从而七擒孟获,平定南方。结果,终南蛮王孟获一生,南蛮不曾再行叛乱。
先接上文。
话说当日马陵一役,齐军完胜,十几万精锐魏军大败特败,曾经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魏武卒”已被埋入了历史尘埃。魏惠王得知魏国大元帅庞涓,魏国太子魏申二人先后自尽的消息后,恸哭不已。然而,他擦干眼泪后,还得卑躬屈膝的随同赵、韩二位国君前去齐国,尊齐威王为霸主,恳求他莫要出兵伐魏。
想当年,逢泽之会时,寡人何等的意气风发!而如今,才过去几年,独霸中原的宏图大志便成了泡影,只留无穷的遗憾和悔恨。从齐国归来后,魏惠王终日长吁短叹。
由不得他再行感慨,数月后,魏国西部边境传来急报:秦国大良造卫鞅得知庞涓已死,亲率十万秦军杀奔河西而来。
“又是这个该死的卫鞅!”魏王得知急报后,怒火攻心。之前魏国一直将主要精力放在齐、楚、韩等不听话的各国身上,在西线一直只留有少量兵马进行戒备,现在可好,庞涓已死,十几万魏国精兵几乎覆没,想要增援该地一时也凑不齐多少人马——卫鞅选择此时出兵攻打河西,也正是为此。
兵马还好说,堂堂大魏多少还能再凑出一些,只是没有了庞涓这位当世良将,着实可惜。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好在,魏惠王手中虽然已没有了大王牌,却仍有一张小王牌:魏昂。
魏昂是魏惠王的亲弟,两人自打小时候起就甚相和睦,对魏国忠心耿耿自不消说。除此以外,他天资聪颖,七岁时就饱读诗书,名满魏国。正因为这位小弟既聪明又忠心,魏王极为看重——庞涓这些年攻赵伐韩,南征北讨时,魏惠王将河西之地全权委托给这位小弟,一如当年魏文侯重用吴起时那样。
结果也令魏王相当满意:魏昂刚去河西时,河西遭受秦、魏多年战祸,已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魏昂去了三年后,河西一带被治理得井井有条,重新恢复了生机。
这一切,魏惠王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不久前他已将魏昂召回,让他在朝中担当大任。
魏王想到此处,立即传令下去:“拜魏昂为大将,另增派援兵五万人给他,速速前去退敌。”——眼下,能对付卫鞅的,也只有我这位王弟了。
魏昂得了王兄命令,更不推辞,立即率着五万援军赶赴河西,迎战卫鞅去了。
那卫鞅只道庞涓已死,且目前守备河西的魏军都是临时凑齐的乌合之众,因此一路趾高气昂的向河西杀去。不想被魏昂先算了一招,连续数月下来,竟取胜不得。
说来有趣,这倒不是魏昂有多大的本事,能够以弱胜强。只不过先前魏国将军龙贾曾奉了魏王之命,在河西地区大肆地修筑了一段“魏长城”,用作防御秦军的前线,结果魏昂看透了这处地利,严令手下军士搭起强弓硬弩,牢牢守住了这段长达数百里的长城。秦军人数虽多,战力虽强,却奈何不得只守不攻的魏军。
卫鞅见秦军连续进攻了数月,迟迟攻不下“魏长城”,也急了起来。毕竟,他“治国”是超一流,“行军打仗”却只是二流水准。没办法,他只好督令众秦军绕开河西,集合到魏国北部的雁门关一带(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附近),务必要在接下来的十天内突破雁门关,不然,长期顿兵于敌军城下,乃是兵家大忌。
魏昂见卫鞅集合兵力猛攻一处,也很快部署下去:集合兵力向北进发,死守雁门。
又过了有半月,秦军损失惨重,突破雁门关不得。
最终,卫鞅见取胜无望,只得下令道:“撤军回国。”
大队秦军虽然败得心有不甘,只得依卫鞅军令,陆续撤走。
魏昂见秦军大举撤退,大笑道:“先前卫鞅在魏国时,与本公子相交甚厚,我怎能不知他的底细?公孙痤等人说卫鞅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依本公子看来,不过如此。”左右从人见魏国公子高兴,连忙一个个抢着点头附和。魏昂见了,吩咐下去:“通知我军各部,秦军已经撤走,我军大胜。此战众军士出力不小,过几日为大伙设宴庆功。”几万魏军将士听了,欢天喜地,交口称赞公子昂贤明。
却说那卫鞅撤军回国,行迹匆匆,走了有三十里开外时,见道路两旁有山峦数座,上面树林茂密,突然颁下军令:一半军士继续撤军,一半军士留下待命。大队秦军听了这命令后都是一头雾水,只得按令行事。(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上下军纪甚严,士兵们只能依令行事,不能稍加议论。)
卫鞅遣散走一半士兵后,另将剩余的五万士兵暗藏到山上的密林中,然后他召集身边随从数人,回头向雁门方向快马驰去。
此时日暮西沉,天色已将晚。雁门关魏军守将见有数骑快马奔驰而来,连忙发问。卫鞅见了,笑答道:“我便是秦国大良造卫鞅,素来与魏将军交情深厚,现有书信一封在此,可速速送与你家将军。”
说完后,他搭弓射箭,一箭射到城上去了。
守军拿起箭来一看,见上面包扎有白羊皮一张,上面有字,连忙跑去送到魏昂手中。
魏昂听说这书信是出自卫鞅之手,倒也吃了一惊,连忙站起身来拿过细看,上面写道:魏公子果然用兵有方,卫鞅败得心服口服。我二人本是密友,之前各为其主,不得不战。如今我既然认输,且已将大军遣回国去,不如我二人找一清净之地,把酒言欢,叙叙往日之情,岂不是天大的美事。
魏昂见了,问那军士道:“卫鞅送信时,带了多少人来?”
“只有随从数人。”
魏昂听后,来回踱步了好几圈,想道:那卫鞅身为秦国大良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带随从数人前来邀我赴约,可见一片诚意。既然如此,我不可无礼。
想到这里,他主意已定。于是两人商议好时间地点:自雁门往西三十里处,景色甚好,明晚二人只带贴身随从,就在那里相聚,不醉不归。
第二日,魏昂隐约觉得这事不妥,又派密探数人前去查看。过了大半日,那几人先后来报:“未见有秦军踪影,再往西去查看时,大队秦军撤退时留下的痕迹尚在。
魏昂听后,暗叫惭愧,深深觉得自己心意不诚,便不再去细想其中是否有诈。
当日快到黄昏时,他依照约定,只带了几名随从出城而去。临走前,他又嘱咐副将道:“你等小心守城,不可轻出。”副将听了,连连答应。
出关往西过去三十里地,魏昂向前看时,卫鞅果然只带了几名随从已在道上相迎。魏昂不再多心,二人携手走入早已备好的营帐内,把酒言欢,气氛甚是融洽。酒过半巡时,突然外面有大片的喊杀声传来,魏昂大惊失色,连忙起身想要逃走,但这时,几万秦军已从四面八方包裹了过来。
魏昂见逃无可逃,怒斥卫鞅道:“你这小人,用此毒计害我!”
卫鞅笑道:“将军放心,我家主公爱才如命,定会重用将军的。”
擒获了魏军主帅后,卫鞅趁着夜色,当即率领五万大军前去攻打雁门关。魏军主帅不在,副将等人又压不住阵,当即大乱,被秦军破关而入。
几日后,魏惠王得知王弟魏昂被擒,秦国已破关而入的消息后,几乎绝望。他弄清了事情原委后,当场大声痛骂卫鞅阴险狡诈,不守道义。骂完后,他悲叹一声道:“错在寡人,当日没听公孙相国之言……唉,悔之晚矣。”
半个月后,秦国联络楚国一起大举发兵攻魏。楚国历来与秦国交好,那楚王见魏国身陷困境,同意秦国所请,也派出大军由南向北攻入了魏国境内。魏惠王急于征调兵马前去对付楚国,只得竭力与秦国媾和,并答应割让半数的河西土地给对方,只要求将公子昂速速交还。卫鞅与秦孝公商议后,同意魏王所请,但土地照收,人没放……(在这之后,公子昂直到老死,一直被留在了秦国。)
一年后,卫鞅见魏国已奄奄一息,不足为患,便自作主张,单方面撕毁与楚国的同盟协议,率领大军突袭楚国西北部。楚国正忙于与魏国交战,措不及防,因此很快西北边境的商、於(今陕西省洛商一带)等地都纷纷失陷。秦孝公得知这事后,一边修书送去楚王那里告罪,一边赶紧将这些土地都封给了卫鞅——商鞅之名传诸后世,正是为此。
商鞅得了商於一带大片封地后,见自己玩弄诈术的水平不下于治国的水平,很是得意,哪肯和孙膑一样功成身退。不久后,重振了秦国声威的秦孝公含笑而终,秦惠文王继位。秦惠文王年轻气盛,极度厌恶擅使诈术的商鞅,刚好有人诬告商鞅谋反,便下令捉拿他。商鞅千辛万苦逃到魏国,求魏惠王庇护,并许诺会尽心相助魏国重振雄风。熟料魏惠王见了他后,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也不杀他,只是下令魏军军士将商鞅绑了逐回秦国去。商鞅被赶回秦国后,只好躲回封地真的起兵谋反。一个小小的商於怎能与强势崛起的泱泱大秦抗衡?很快商鞅兵败被擒,遭受了“五马分尸”的酷刑。而且,由于其生前在秦国大力推广“连坐”之刑——即一人犯罪,祸及全族,整个“商氏”一族也被满门抄斩。
一代名臣,大秦帝国的奠基者,最终落得了如此下场,着实可悲可叹。不过,他的去世对秦国的继续强盛却影响不大。因为在他死后,秦惠文王下令道:商鞅谋反,因此遭诛;其颁布的法令本无错,还是照原样施行便是了。
——此时是公元前338年,魏国先后于马陵、河西两地遭受致命打击,一蹶不振,秦、齐二国独强的时代已经到来。
第四十六回:卫鞅施诈谋河西,魏昂大意遭俘虏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马谡。
三国后期,刘备去世,南蛮趁此机会揭竿而起,蜀汉只得出动大军前去平叛。临行前,只因马谡这一句话,让诸葛亮眼前一亮,从而七擒孟获,平定南方。结果,终南蛮王孟获一生,南蛮不曾再行叛乱。
先接上文。
话说当日马陵一役,齐军完胜,十几万精锐魏军大败特败,曾经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魏武卒”已被埋入了历史尘埃。魏惠王得知魏国大元帅庞涓,魏国太子魏申二人先后自尽的消息后,恸哭不已。然而,他擦干眼泪后,还得卑躬屈膝的随同赵、韩二位国君前去齐国,尊齐威王为霸主,恳求他莫要出兵伐魏。
想当年,逢泽之会时,寡人何等的意气风发!而如今,才过去几年,独霸中原的宏图大志便成了泡影,只留无穷的遗憾和悔恨。从齐国归来后,魏惠王终日长吁短叹。
由不得他再行感慨,数月后,魏国西部边境传来急报:秦国大良造卫鞅得知庞涓已死,亲率十万秦军杀奔河西而来。
“又是这个该死的卫鞅!”魏王得知急报后,怒火攻心。之前魏国一直将主要精力放在齐、楚、韩等不听话的各国身上,在西线一直只留有少量兵马进行戒备,现在可好,庞涓已死,十几万魏国精兵几乎覆没,想要增援该地一时也凑不齐多少人马——卫鞅选择此时出兵攻打河西,也正是为此。
兵马还好说,堂堂大魏多少还能再凑出一些,只是没有了庞涓这位当世良将,着实可惜。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好在,魏惠王手中虽然已没有了大王牌,却仍有一张小王牌:魏昂。
魏昂是魏惠王的亲弟,两人自打小时候起就甚相和睦,对魏国忠心耿耿自不消说。除此以外,他天资聪颖,七岁时就饱读诗书,名满魏国。正因为这位小弟既聪明又忠心,魏王极为看重——庞涓这些年攻赵伐韩,南征北讨时,魏惠王将河西之地全权委托给这位小弟,一如当年魏文侯重用吴起时那样。
结果也令魏王相当满意:魏昂刚去河西时,河西遭受秦、魏多年战祸,已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魏昂去了三年后,河西一带被治理得井井有条,重新恢复了生机。
这一切,魏惠王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不久前他已将魏昂召回,让他在朝中担当大任。
魏王想到此处,立即传令下去:“拜魏昂为大将,另增派援兵五万人给他,速速前去退敌。”——眼下,能对付卫鞅的,也只有我这位王弟了。
魏昂得了王兄命令,更不推辞,立即率着五万援军赶赴河西,迎战卫鞅去了。
那卫鞅只道庞涓已死,且目前守备河西的魏军都是临时凑齐的乌合之众,因此一路趾高气昂的向河西杀去。不想被魏昂先算了一招,连续数月下来,竟取胜不得。
说来有趣,这倒不是魏昂有多大的本事,能够以弱胜强。只不过先前魏国将军龙贾曾奉了魏王之命,在河西地区大肆地修筑了一段“魏长城”,用作防御秦军的前线,结果魏昂看透了这处地利,严令手下军士搭起强弓硬弩,牢牢守住了这段长达数百里的长城。秦军人数虽多,战力虽强,却奈何不得只守不攻的魏军。
卫鞅见秦军连续进攻了数月,迟迟攻不下“魏长城”,也急了起来。毕竟,他“治国”是超一流,“行军打仗”却只是二流水准。没办法,他只好督令众秦军绕开河西,集合到魏国北部的雁门关一带(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附近),务必要在接下来的十天内突破雁门关,不然,长期顿兵于敌军城下,乃是兵家大忌。
魏昂见卫鞅集合兵力猛攻一处,也很快部署下去:集合兵力向北进发,死守雁门。
又过了有半月,秦军损失惨重,突破雁门关不得。
最终,卫鞅见取胜无望,只得下令道:“撤军回国。”
大队秦军虽然败得心有不甘,只得依卫鞅军令,陆续撤走。
魏昂见秦军大举撤退,大笑道:“先前卫鞅在魏国时,与本公子相交甚厚,我怎能不知他的底细?公孙痤等人说卫鞅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依本公子看来,不过如此。”左右从人见魏国公子高兴,连忙一个个抢着点头附和。魏昂见了,吩咐下去:“通知我军各部,秦军已经撤走,我军大胜。此战众军士出力不小,过几日为大伙设宴庆功。”几万魏军将士听了,欢天喜地,交口称赞公子昂贤明。
却说那卫鞅撤军回国,行迹匆匆,走了有三十里开外时,见道路两旁有山峦数座,上面树林茂密,突然颁下军令:一半军士继续撤军,一半军士留下待命。大队秦军听了这命令后都是一头雾水,只得按令行事。(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上下军纪甚严,士兵们只能依令行事,不能稍加议论。)
卫鞅遣散走一半士兵后,另将剩余的五万士兵暗藏到山上的密林中,然后他召集身边随从数人,回头向雁门方向快马驰去。
此时日暮西沉,天色已将晚。雁门关魏军守将见有数骑快马奔驰而来,连忙发问。卫鞅见了,笑答道:“我便是秦国大良造卫鞅,素来与魏将军交情深厚,现有书信一封在此,可速速送与你家将军。”
说完后,他搭弓射箭,一箭射到城上去了。
守军拿起箭来一看,见上面包扎有白羊皮一张,上面有字,连忙跑去送到魏昂手中。
魏昂听说这书信是出自卫鞅之手,倒也吃了一惊,连忙站起身来拿过细看,上面写道:魏公子果然用兵有方,卫鞅败得心服口服。我二人本是密友,之前各为其主,不得不战。如今我既然认输,且已将大军遣回国去,不如我二人找一清净之地,把酒言欢,叙叙往日之情,岂不是天大的美事。
魏昂见了,问那军士道:“卫鞅送信时,带了多少人来?”
“只有随从数人。”
魏昂听后,来回踱步了好几圈,想道:那卫鞅身为秦国大良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带随从数人前来邀我赴约,可见一片诚意。既然如此,我不可无礼。
想到这里,他主意已定。于是两人商议好时间地点:自雁门往西三十里处,景色甚好,明晚二人只带贴身随从,就在那里相聚,不醉不归。
第二日,魏昂隐约觉得这事不妥,又派密探数人前去查看。过了大半日,那几人先后来报:“未见有秦军踪影,再往西去查看时,大队秦军撤退时留下的痕迹尚在。
魏昂听后,暗叫惭愧,深深觉得自己心意不诚,便不再去细想其中是否有诈。
当日快到黄昏时,他依照约定,只带了几名随从出城而去。临走前,他又嘱咐副将道:“你等小心守城,不可轻出。”副将听了,连连答应。
出关往西过去三十里地,魏昂向前看时,卫鞅果然只带了几名随从已在道上相迎。魏昂不再多心,二人携手走入早已备好的营帐内,把酒言欢,气氛甚是融洽。酒过半巡时,突然外面有大片的喊杀声传来,魏昂大惊失色,连忙起身想要逃走,但这时,几万秦军已从四面八方包裹了过来。
魏昂见逃无可逃,怒斥卫鞅道:“你这小人,用此毒计害我!”
卫鞅笑道:“将军放心,我家主公爱才如命,定会重用将军的。”
擒获了魏军主帅后,卫鞅趁着夜色,当即率领五万大军前去攻打雁门关。魏军主帅不在,副将等人又压不住阵,当即大乱,被秦军破关而入。
几日后,魏惠王得知王弟魏昂被擒,秦国已破关而入的消息后,几乎绝望。他弄清了事情原委后,当场大声痛骂卫鞅阴险狡诈,不守道义。骂完后,他悲叹一声道:“错在寡人,当日没听公孙相国之言……唉,悔之晚矣。”
半个月后,秦国联络楚国一起大举发兵攻魏。楚国历来与秦国交好,那楚王见魏国身陷困境,同意秦国所请,也派出大军由南向北攻入了魏国境内。魏惠王急于征调兵马前去对付楚国,只得竭力与秦国媾和,并答应割让半数的河西土地给对方,只要求将公子昂速速交还。卫鞅与秦孝公商议后,同意魏王所请,但土地照收,人没放……(在这之后,公子昂直到老死,一直被留在了秦国。)
一年后,卫鞅见魏国已奄奄一息,不足为患,便自作主张,单方面撕毁与楚国的同盟协议,率领大军突袭楚国西北部。楚国正忙于与魏国交战,措不及防,因此很快西北边境的商、於(今陕西省洛商一带)等地都纷纷失陷。秦孝公得知这事后,一边修书送去楚王那里告罪,一边赶紧将这些土地都封给了卫鞅——商鞅之名传诸后世,正是为此。
商鞅得了商於一带大片封地后,见自己玩弄诈术的水平不下于治国的水平,很是得意,哪肯和孙膑一样功成身退。不久后,重振了秦国声威的秦孝公含笑而终,秦惠文王继位。秦惠文王年轻气盛,极度厌恶擅使诈术的商鞅,刚好有人诬告商鞅谋反,便下令捉拿他。商鞅千辛万苦逃到魏国,求魏惠王庇护,并许诺会尽心相助魏国重振雄风。熟料魏惠王见了他后,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也不杀他,只是下令魏军军士将商鞅绑了逐回秦国去。商鞅被赶回秦国后,只好躲回封地真的起兵谋反。一个小小的商於怎能与强势崛起的泱泱大秦抗衡?很快商鞅兵败被擒,遭受了“五马分尸”的酷刑。而且,由于其生前在秦国大力推广“连坐”之刑——即一人犯罪,祸及全族,整个“商氏”一族也被满门抄斩。
一代名臣,大秦帝国的奠基者,最终落得了如此下场,着实可悲可叹。不过,他的去世对秦国的继续强盛却影响不大。因为在他死后,秦惠文王下令道:商鞅谋反,因此遭诛;其颁布的法令本无错,还是照原样施行便是了。
——此时是公元前338年,魏国先后于马陵、河西两地遭受致命打击,一蹶不振,秦、齐二国独强的时代已经到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最新章节,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最新章节,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