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陕北婚宴(2 / 2)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至于厨子、端盘子的、烧锅炉的、洗碗的,一看就知道是做什么的。厨子的职责就是炒菜做饭,端盘子的就是把做好的饭菜端上桌,烧锅炉的是烧热水的,因为“过事情”需要大量的开水,洗碗的就是负责洗客人们吃过饭的碗筷,也负责收集泔水。

而“糕锅”就是负责炸油糕的,陕北人“过事情”一定会吃炸油糕。糕就是用糜子面做的糕,再用油炸一下就是油糕了。油糕凉了就变硬了,会硬的咬不动,再吃的时候必须上蒸屉蒸热了。但油糕也不能反复多次蒸,因为油糕蒸的次数越多就会变得越硬,到最后就硬的吃不下了。

这是因为油糕是用油炸过的,油包裹住了糕的表面,这样每次蒸的时候,油糕里面的水分就会越蒸越少,但外面的水分却进不去,因此油糕就会越蒸越硬。因此油糕吃的时候最好趁热吃,刚出锅的最好了,吃起来又软又黏,要是再撒点白砂糖,口感就更好了,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而所谓的“饸饹锅”就是负责压饸饹面的人,杨林枫家昨天晚饭吃的就是饸饹面。陕北人家“过事情”,饸饹面是必不可少的。

“过事情”吃的饸饹面的汤,一般分为荤汤和素汤两种,荤汤又具体分为羊肉汤和猪肉臊子汤。因为羊肉一般比猪肉贵,因此有条件的人家“过事情”的时候吃羊肉汤饸饹的居多,家里条件一般的就吃猪肉臊子汤的饸饹。

“过事情”的饸饹汤特别香,一来做汤的厨子是专业的,他们做出来的汤口味独特,一般人做不来。二来则是“过事情”的饸饹汤是用猪或羊的骨头熬的,把骨头敲碎,骨髓混入汤中,那香味自然可想而知了。

再来说“看客的”,看客的就是具体负责安置客人吃饭的。因为“过事情”来的客人一般都很多,少则几十上百个客人,多的时候来三四百客人也是有的。人多了吃饭就是个大问题,为了让客人们依次有序的吃饭,而不遗漏任何客人,所以就有了看客的。

由于人多,每次开饭一开就开四五桌,多的时候一次开六七桌也是有的。每桌照例是坐十个人,一桌人吃完了再换下一桌客人,直到所有人都吃了饭。

而看客的一般是一桌一个,他们负责照看客人,让客人吃饱吃好。如果桌上什么东西没有了,比如没汤了、油糕吃完了、餐巾纸没有了……看客的就负责叫人及时补充各种所缺的东西。

而“过事情”来客人多少,一来要看事主家所在村子的人有多少,一般村子越大,“过事情”来的客人一般也就越多。二来则是要看事主家平日里随礼随出去的多不多,平时村里人家婚丧嫁娶,如果事主家每每都去随礼,那到了事主家自己“过事情”,人家自然也会来捧场还礼。随礼很多时候就是换来的,所谓“一礼还一礼”,就是这个道理。

但红白两事的礼一般是分开的,就是红事还红事的礼,白事还白事的礼,不能欠了人家百事的礼而用红事去还。当然了,对于怎么还礼其实也并非规定的那么严格,主要还是看别人和事主家的关系如何。如果两家关系好,自然是场场不落,都互相捧场。但如果两家关系一般,那就另当别论了。

陕北人家“过事情”一般都是两天,所有来的客人,不论是亲朋好友还是村里的庄客,在头天下午都会来。头一天下午吃一顿饸饹面,然后鼓乐队这天也会来吹打一下午。

到了第二天就是“正日子”了,正日子这天上午也是吃一顿饸饹面,然后也有炸油糕、凉菜。到了中午把新媳妇迎回家了,会举行一个婚礼仪式。婚礼仪式结束后,就是吃正餐了。

在陕北,红白两事都要坐席,坐席自然就是吃正餐了。这顿正餐陕北人称其为“吃八碗”。这八碗又有软八碗和硬八碗之分,其中软八碗就是指有四碗荤菜和四碗素菜。而硬八碗则是八碗荤菜,其中包括酥鸡、丸子、炖羊肉、烧肉片、酥肉、肘子、排骨、红烧肉。

因为这八道硬菜最具有代表性,所以陕北人才把这顿酒席称为“吃八碗”。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