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九仪对视一下,一左一右架起洪承畴便走,不料轰隆一声,大堂的门扇被齐齐撞开,许多人马冲进來,将四人团团围住。“快走!”洪承畴大喝一声。蔡九仪、***情知难以救出大帅,各撒出一把暗器,乘清兵混乱之际,飞身跳出大堂,蹿上屋脊逃走。清兵又用刀逼住二人,一起绑了。洪承畴睁眼一瞧,为首的正是夏承德,转头一旁,默然不语。邱民仰唾面大骂道:“夏猪狗,你身为大明官吏,不思报效朝廷,却卖国求荣!洪大人待你不薄,你却献城害主,就不怕留下万世的骂名?”
“骂名总比沒命好!”夏承德冷冷一笑,推搡着二人去见多尔衮。多尔衮喝令松绑,笑道:“我早闻洪先生大名,渴欲一见,今日相会于松山,真是幸事。望先生不计前嫌,使我可以朝夕请教。”
洪承畴闭目道:“败军之将,辱国之臣,只等一死,岂有他求!”
范文程劝道:“我家王爷渴慕先生已久,欲共图大计,先生不可执迷不悟,坐失再展胸襟的良机。”
洪承畴说:“多蒙雅意,洪某只知有死,不知有降,何须多费口舌!”
范文程还要再劝,多尔衮摇手阻止。多铎、豪格大怒,拔刀來杀洪承畴,多尔衮喝道:“陛下密旨,要将洪先生请到盛京,你们想抗旨么?”二人退出帐外,怒气不息,将被俘的邱民仰、曹变蛟、王廷臣尽皆杀死。
盛京城中,矗立着百十座楼台殿阁,那便是努尔哈赤、皇太极经营了十几年的大清皇宫。抚近门东侧有一座道观,供奉着天、地、水三官,俗称三官庙,香火仍未断绝,但因距离大清门、崇政殿近在咫尺,平常的善男信女不得擅入。庙前新搭起一座草庐,四周戒备森严,洪承畴被羁押在此。皇太极对他十分礼遇,每天定时供给酒食,草庐之中可以自由走动。洪承畴知道昼夜有人监视,想要自杀殉国已不可能,深悔松山失陷时不曾自尽,落得身为俘囚受辱。被解往盛京途中,想着自尽,无奈清兵给他坐了一辆有毡帏帐的轿车,前边是赶车的士兵,左右坐着看守的牛录额真,无从得手。到了盛京,住在柔软的草庐中,碰壁自杀也无可能,只有绝食求死,以报君恩。皇太极倒也沉得住气,依然每天命人送來上好的酒食,尽管每次都原封不动地撤下。
过了两天,洪承畴正在穆然独坐,守门的军士來报说:“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三位将军來看望大人。”
不一会儿,三人进來,耿仲明道:“久闻洪先生大名,一直未能见面,常常引以为憾。听说先生驾临盛京,今日特來拜会,聊解渴慕之情。”
洪承畴听出此人话中隐含讥讽,反唇相讥道:“不佞已成南冠楚囚,怎敢有劳大清的王爷屈尊枉驾?”
孔有德道:“洪大人何必出言辛辣,咄咄逼人?有德与大人曾同为明臣,大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我等岂能无动于衷,作壁上观,沒有一丝同宗之情?我等是想与大人一起共佑明主,同享荣华富贵,望能体味这片苦心。”
洪承畴连笑几声,说道:“孔王爷说与不佞都是大明的臣子,前尘梦境,往事如烟,令人顿有恍若隔世之感。身陷囵圄,王爷能來看望一眼,不管所为何事,洪某也是感激的。荣华富贵,世人有几个不想。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來,千百年來,能不受此世风纷扰的又有几个?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背叛朝廷,辜负皇恩之事,岂是不佞所能为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孔王爷身为圣人苗裔,却置国家安危荣辱不顾,委身异族,投靠夷狄,不惟执迷不悟,反而引以为荣,以此高论游说不佞,实在是有辱天下第一家的门风。”
孔有德面现惭色,嘿然无语。站在后面一言未发的尚可喜仍不甘心,走前说道:“我等三人有负大明,但大明又何尝不有负我等?当今大明,奸佞当道,宦官猖獗。做事无论成败,都横遭物议,一言可以让你有高官厚禄,又可以使你身败名裂,诛灭九族,可谓是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何谈为国出力,为民造福?有君王如此,有朝臣如此,洪大人空负济世之才,沒有施展抱负的时机,岂非可惜了。我等奉旨來劝说大人,这也无须隐瞒。生死荣辱,全在大人自己掌握中。望三思而行,以免悔恨不及。”
洪承畴一笑,颇有苦意地说:“君子处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今不佞已不能为国出力,有无济世之才也沒什么紧要,你们不必枉费口舌了。”言罢,闭目低头,再不答话。
午时刚过,洪承畴倒卧床上,肠饥如蛙鸣,军士报说范章京求见。洪承畴刚翻身坐起,范文程一身便服,迈步入庐。洪承畴问道:“范章京屈尊光降,有何见教?”
范文程听出他话中的狂狷之气,笑道:“哪里有什么见教,学生是专门來请教的。”
“败军之将计穷,被俘之士智尽,何谈请教?”
“我区区一个秀才,遇到洪先生这样的两榜进士,岂能放过请益叩问之机。早闻先生经史娴熟,学生浅陋,对一个人一直琢磨不透。”
“谁?”
“管仲。”
“怎讲?”
“管仲最初侍奉公子纠,伏兵中途狙杀公子小白,一箭射中其衣带钩,小白佯死侥幸逃脱,后來做了齐国国君,俘获了管仲,却不计前嫌,拜他为相国,终至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二人共垂青史,千古流芳。先生以为管仲何如人也?”
“一代名相,旷世奇才。”
“先生所答,非学生所问。学生所说的是他前侍奉公子纠后追随国君小白一事,是否有累其德?”
洪承畴略一沉思,答道:“管仲的朋友鲍叔牙说管仲不是怕死,而是怕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以此而言,他实非得己。”
“不错,管仲身负弑君的滔天大罪,尚能为桓公所容,况先生与我主上并沒有射钩之恨,怎么却如此为难?”
“……”
“管仲择主而仕,成就功业,后人非但不指责他有亏气节,且多以其才能相标榜,以其功业相激励,像管仲那样做人成事,圣人都无异词,后人求之不得。今明朝朽木难支,败亡之迹尽显。我主圣明,国运鸿昌,一统大业指日可待。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木而栖,先生何必执著虚幻名节,犹豫不决?”
“……”洪承畴面色陡然变得异常苍白,脸上满是疲惫、痛苦,从牙缝里漏出几个字:“不降,不能降!”抬手掸去衣袖上的一丝灰尘,吟道:“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户,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范文程忍不住摇头叹息,那是岳飞的另一首《满江红》,虽写得慷慨激昂,但终究虚幻妄诞,聊以慰怀而已。
永福宫里,皇太极睁开眼睛,见庄妃坐在那张阔大的床边出神,翻身起來,庄妃淡淡一笑:“陛下,范章京等候多时了。”
“洪承畴可愿意降?”
范文程叩拜道:“他还是不降。”
“哦?他绝食将近三天了,气色怎样?”皇太极有些着急。
“依然谈笑风生,与常人无异。臣一时也沒有什么良策。”
“终不成像当年那个张春至死不渝,朕的心血岂不又付之东流?”
“陛下不必担心,据臣观察,洪承畴并无死志。”
“章京怎么知道?”
“臣去草庐,洪承畴依然是衣冠如故,一尘不染。谈话间,庐顶上有灰尘落在了衣袖上,他随手挥去。如此爱惜身上的衣服,又怎能不自惜性命?”
皇太极点头道:“这话说得很是,对他恩养宜厚,只要他早日归降,财物用具不必吝惜。”
范文程说:“陛下,此事倘若操之过急,洪承畴宁拼一死,事情成了僵局,便难以回旋。这几天他兵败城亡之痛正浓,心思还在松山、锦州,不易劝说也在情理之中,但臣以为洪承畴决非张春,能在三官庙中住上十年!”
皇太极蹙眉说:“只好由上天定了。”意气怏怏,大觉惋惜。
庄妃道:“劝与等两个法子,未免愚笨了些。”
“你有什么法子?”皇太极随口问道。
庄妃道:“臣妾以为越这样空耗下去,陛下越难如愿。洪承畴与张春不同,张春坚守节操,十年如一日,每月初一都向北京朝拜贺朔,而洪承畴轻易求死,正是他沒有持久之心。单以此來看,二人高下已判,就像一个孀妇改嫁到夫家,初时总是寻死觅活,想着保守贞节,等到再尝鱼水之欢,却将前夫恩情抛于脑后。洪承畴如此苦撑,也是自重身价,爱惜羽毛。陛下面前,他更该如此,不然未免给人看轻了。臣妾想來,若要他归顺,须给他一个台阶下。”
“什么台阶?”
庄妃见皇太极有几分狐疑,莞尔一笑:“教他看破浮名这一关。臣妾想去见见洪承畴,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知道他心魔所在,便有法子撬开他的嘴。”
“看破浮名?”范文程不住点头道:“娘娘这话正中要害。明朝儒生束发受教既读孔孟之书,读到后來就读死了,空谈心性,妄言名节,并沒有多少实用处。娘娘若能破其浮名心魔,洪承畴自然会有求生之志。”
皇太极喜道:“如能成功,朕一定重赏你!”
草庐,晚风,夕阳,雁阵。笳声凄惋,刁斗清寒。洪承畴独自一人背负双手,站在草庐中央,看着草庐缝隙透过夕阳的条条红光,听着天上南归大雁那长长的鸣吟,不由地滴下两颗清泪。黄昏,又一个难捱的黄昏。突然,门环轻扣,人语婉转:“洪大人,饭來了。”
洪承畴隐隐听着窸窸娑娑的声音响过,似是裙裾之声,继而悄无声息,似在伺候自己吃完收拾食盒,他冷笑一声,说道:“饭既放好,你该退下了,不必在此伺候。”无人应答,洪承畴愠道:“你怎么还不走?”回身一看,不由大惊,眼前已不是那个送饭的军士,而换作了一位风华绝代的南国佳人,长发如云,高高堆起,眉如远山,目若秋水,面色白皙,微微泛出一丝红霞,一双小巧而又潮湿的朱唇,如开似闭,粉白的脖颈修长而细腻,他似乎已然觉得触手微凉,诧异道:“你、你是江南人氏?怎么会來到偏远的北疆?”
“奴奴叫小玉,生长在江南,后流落京畿,被人贩卖至此。”
江南,杏花、春雨、梅林、翠竹、江水……洪承畴的心头瞬间织造出一幅幅清丽缥缈的图画,他不敢再想,问道:“你來这里做什么?”
“奴奴熬了人参莲子羹,送与大人。清人知道奴奴与大人同属江南故里,特命奴家侍奉大人的饮食,以慰大人对故国的思念。这莲子羹大人想必是多年沒有喝了吧!奴奴离乡多年,久别故园父老,听说大人一心殉国,心中敬佩,也想一睹威仪。”
看着小玉用纤纤素手打开精致的红木漆盒,拿出一个小巧精致的青花瓷碗,盛了浅浅一小碗莲子羹,洪承畴的心又莫名地疼痛起來,似乎是一个多年的伤口,刚刚愈合又被撕开,他想起了南方:深闺少妇,白发高堂,母亲今年已七十多岁了,不知道身体怎么样?妻子儿女……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洪承畴不敢再想下去,半生残年恐怕无缘见面了。他盯着小玉,感到有几分像自己的如夫人----那个自己衣锦还京时纳的美妾,不由勾起满腔柔情,摇头吟道:“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蛾蛾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江南多数女孩子都用豆蔻涂指甲,你却为什么指甲素白呢?”
“流落他乡,心如死灰,怎敢奢望?大人,喝些莲子羹吧,快要凉了。”小玉目光闪烁,哀怨之中人掩不住顾盼神飞。
“哪里有用人参炖莲子的?未免有些奢华了。”洪承畴端碗一嗅,随即放下,叹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一碗莲子羹,多少故园情!江南,江南只能在梦里重游了。”说罢,潸然泪下。
小玉叹道:“大明不少将士投降了清人,个个高官厚禄,大人为什么不降呢?逝者已矣,生者何堪。往后大人的家人,怕是都得过着以泪洗面的凄苦日子了!”
洪承畴摇头道:“我读圣贤书,知道忠义二字的分量,又蒙皇帝知遇,怎能自污名节,辜负皇恩?况且我一家老小尽在关内,我如降清,岂不是断送了他们的性命?岂能因我一人,误我全家!”
小玉劝道:“古人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果大人降清,能早日平定干戈,停息战事,百姓就少了流离之苦、悼亡之痛,实在是一件莫大的功德。为天下苍生着想,远胜于只为崇祯皇帝一人出力,怎么说是自污名节呢?如果大人担心一旦降清,家小有性命之忧,奴奴有一个计策,不知是否可行?”
“快说与我听!”
“大人对清人可以说降,对明人可以说留。”
“这是什么意思?”
“清人与大明争战不息,上自朝臣,下至百姓,都有怨言,大人可乘机倡言议和,居中调停,助两国交好,就此消弭战祸,如果议和成功,岂不是功德无量,天下人谁不敬重您的苦心?明朝怎会追究大人丢城降清之罪,残害大人的家小呢?”
洪承畴沮丧道:“我以为你有什么妙计,原來不过如此。洪某愿做议和使者,清人岂会答应?你未免太稚嫩了。”
“时候不早,奴奴该走了。”小玉灿然一笑,收拾食盒离去。洪承畴随到门边,望了很久、很久……
入夜,洪承畴睡意全无,远处一支竹箫在低低地吹奏,如泣如诉,把他的思绪又带到了遥远的江南……洪承畴踱步庐中,星河灿烂,月华如水,箫声在茫茫的原野和广袤的夜空飘荡、回旋。塞外深秋,天气转寒。夜风凄紧,吹入草庐,其声呜呜。那缕缕箫音断断续续,吹奏着一曲曲柔柔的吴歌。青山上的翠竹,石桥下的绿水,如雾如烟的梅雨,如醪如浆的米酒,秦淮河的歌船画舫,歌船画舫里的丝竹之音,吹箫鼓筝的玉人儿,似近似远,若隐若现。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皇上!临难一死报君王,臣沒有忘!可求死不能,只得赧颜苟活。从此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了。”洪承畴面向南方,跪倒在地,泪水横溢。
“骂名总比沒命好!”夏承德冷冷一笑,推搡着二人去见多尔衮。多尔衮喝令松绑,笑道:“我早闻洪先生大名,渴欲一见,今日相会于松山,真是幸事。望先生不计前嫌,使我可以朝夕请教。”
洪承畴闭目道:“败军之将,辱国之臣,只等一死,岂有他求!”
范文程劝道:“我家王爷渴慕先生已久,欲共图大计,先生不可执迷不悟,坐失再展胸襟的良机。”
洪承畴说:“多蒙雅意,洪某只知有死,不知有降,何须多费口舌!”
范文程还要再劝,多尔衮摇手阻止。多铎、豪格大怒,拔刀來杀洪承畴,多尔衮喝道:“陛下密旨,要将洪先生请到盛京,你们想抗旨么?”二人退出帐外,怒气不息,将被俘的邱民仰、曹变蛟、王廷臣尽皆杀死。
盛京城中,矗立着百十座楼台殿阁,那便是努尔哈赤、皇太极经营了十几年的大清皇宫。抚近门东侧有一座道观,供奉着天、地、水三官,俗称三官庙,香火仍未断绝,但因距离大清门、崇政殿近在咫尺,平常的善男信女不得擅入。庙前新搭起一座草庐,四周戒备森严,洪承畴被羁押在此。皇太极对他十分礼遇,每天定时供给酒食,草庐之中可以自由走动。洪承畴知道昼夜有人监视,想要自杀殉国已不可能,深悔松山失陷时不曾自尽,落得身为俘囚受辱。被解往盛京途中,想着自尽,无奈清兵给他坐了一辆有毡帏帐的轿车,前边是赶车的士兵,左右坐着看守的牛录额真,无从得手。到了盛京,住在柔软的草庐中,碰壁自杀也无可能,只有绝食求死,以报君恩。皇太极倒也沉得住气,依然每天命人送來上好的酒食,尽管每次都原封不动地撤下。
过了两天,洪承畴正在穆然独坐,守门的军士來报说:“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三位将军來看望大人。”
不一会儿,三人进來,耿仲明道:“久闻洪先生大名,一直未能见面,常常引以为憾。听说先生驾临盛京,今日特來拜会,聊解渴慕之情。”
洪承畴听出此人话中隐含讥讽,反唇相讥道:“不佞已成南冠楚囚,怎敢有劳大清的王爷屈尊枉驾?”
孔有德道:“洪大人何必出言辛辣,咄咄逼人?有德与大人曾同为明臣,大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我等岂能无动于衷,作壁上观,沒有一丝同宗之情?我等是想与大人一起共佑明主,同享荣华富贵,望能体味这片苦心。”
洪承畴连笑几声,说道:“孔王爷说与不佞都是大明的臣子,前尘梦境,往事如烟,令人顿有恍若隔世之感。身陷囵圄,王爷能來看望一眼,不管所为何事,洪某也是感激的。荣华富贵,世人有几个不想。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來,千百年來,能不受此世风纷扰的又有几个?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背叛朝廷,辜负皇恩之事,岂是不佞所能为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孔王爷身为圣人苗裔,却置国家安危荣辱不顾,委身异族,投靠夷狄,不惟执迷不悟,反而引以为荣,以此高论游说不佞,实在是有辱天下第一家的门风。”
孔有德面现惭色,嘿然无语。站在后面一言未发的尚可喜仍不甘心,走前说道:“我等三人有负大明,但大明又何尝不有负我等?当今大明,奸佞当道,宦官猖獗。做事无论成败,都横遭物议,一言可以让你有高官厚禄,又可以使你身败名裂,诛灭九族,可谓是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何谈为国出力,为民造福?有君王如此,有朝臣如此,洪大人空负济世之才,沒有施展抱负的时机,岂非可惜了。我等奉旨來劝说大人,这也无须隐瞒。生死荣辱,全在大人自己掌握中。望三思而行,以免悔恨不及。”
洪承畴一笑,颇有苦意地说:“君子处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今不佞已不能为国出力,有无济世之才也沒什么紧要,你们不必枉费口舌了。”言罢,闭目低头,再不答话。
午时刚过,洪承畴倒卧床上,肠饥如蛙鸣,军士报说范章京求见。洪承畴刚翻身坐起,范文程一身便服,迈步入庐。洪承畴问道:“范章京屈尊光降,有何见教?”
范文程听出他话中的狂狷之气,笑道:“哪里有什么见教,学生是专门來请教的。”
“败军之将计穷,被俘之士智尽,何谈请教?”
“我区区一个秀才,遇到洪先生这样的两榜进士,岂能放过请益叩问之机。早闻先生经史娴熟,学生浅陋,对一个人一直琢磨不透。”
“谁?”
“管仲。”
“怎讲?”
“管仲最初侍奉公子纠,伏兵中途狙杀公子小白,一箭射中其衣带钩,小白佯死侥幸逃脱,后來做了齐国国君,俘获了管仲,却不计前嫌,拜他为相国,终至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二人共垂青史,千古流芳。先生以为管仲何如人也?”
“一代名相,旷世奇才。”
“先生所答,非学生所问。学生所说的是他前侍奉公子纠后追随国君小白一事,是否有累其德?”
洪承畴略一沉思,答道:“管仲的朋友鲍叔牙说管仲不是怕死,而是怕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以此而言,他实非得己。”
“不错,管仲身负弑君的滔天大罪,尚能为桓公所容,况先生与我主上并沒有射钩之恨,怎么却如此为难?”
“……”
“管仲择主而仕,成就功业,后人非但不指责他有亏气节,且多以其才能相标榜,以其功业相激励,像管仲那样做人成事,圣人都无异词,后人求之不得。今明朝朽木难支,败亡之迹尽显。我主圣明,国运鸿昌,一统大业指日可待。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木而栖,先生何必执著虚幻名节,犹豫不决?”
“……”洪承畴面色陡然变得异常苍白,脸上满是疲惫、痛苦,从牙缝里漏出几个字:“不降,不能降!”抬手掸去衣袖上的一丝灰尘,吟道:“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户,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范文程忍不住摇头叹息,那是岳飞的另一首《满江红》,虽写得慷慨激昂,但终究虚幻妄诞,聊以慰怀而已。
永福宫里,皇太极睁开眼睛,见庄妃坐在那张阔大的床边出神,翻身起來,庄妃淡淡一笑:“陛下,范章京等候多时了。”
“洪承畴可愿意降?”
范文程叩拜道:“他还是不降。”
“哦?他绝食将近三天了,气色怎样?”皇太极有些着急。
“依然谈笑风生,与常人无异。臣一时也沒有什么良策。”
“终不成像当年那个张春至死不渝,朕的心血岂不又付之东流?”
“陛下不必担心,据臣观察,洪承畴并无死志。”
“章京怎么知道?”
“臣去草庐,洪承畴依然是衣冠如故,一尘不染。谈话间,庐顶上有灰尘落在了衣袖上,他随手挥去。如此爱惜身上的衣服,又怎能不自惜性命?”
皇太极点头道:“这话说得很是,对他恩养宜厚,只要他早日归降,财物用具不必吝惜。”
范文程说:“陛下,此事倘若操之过急,洪承畴宁拼一死,事情成了僵局,便难以回旋。这几天他兵败城亡之痛正浓,心思还在松山、锦州,不易劝说也在情理之中,但臣以为洪承畴决非张春,能在三官庙中住上十年!”
皇太极蹙眉说:“只好由上天定了。”意气怏怏,大觉惋惜。
庄妃道:“劝与等两个法子,未免愚笨了些。”
“你有什么法子?”皇太极随口问道。
庄妃道:“臣妾以为越这样空耗下去,陛下越难如愿。洪承畴与张春不同,张春坚守节操,十年如一日,每月初一都向北京朝拜贺朔,而洪承畴轻易求死,正是他沒有持久之心。单以此來看,二人高下已判,就像一个孀妇改嫁到夫家,初时总是寻死觅活,想着保守贞节,等到再尝鱼水之欢,却将前夫恩情抛于脑后。洪承畴如此苦撑,也是自重身价,爱惜羽毛。陛下面前,他更该如此,不然未免给人看轻了。臣妾想來,若要他归顺,须给他一个台阶下。”
“什么台阶?”
庄妃见皇太极有几分狐疑,莞尔一笑:“教他看破浮名这一关。臣妾想去见见洪承畴,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知道他心魔所在,便有法子撬开他的嘴。”
“看破浮名?”范文程不住点头道:“娘娘这话正中要害。明朝儒生束发受教既读孔孟之书,读到后來就读死了,空谈心性,妄言名节,并沒有多少实用处。娘娘若能破其浮名心魔,洪承畴自然会有求生之志。”
皇太极喜道:“如能成功,朕一定重赏你!”
草庐,晚风,夕阳,雁阵。笳声凄惋,刁斗清寒。洪承畴独自一人背负双手,站在草庐中央,看着草庐缝隙透过夕阳的条条红光,听着天上南归大雁那长长的鸣吟,不由地滴下两颗清泪。黄昏,又一个难捱的黄昏。突然,门环轻扣,人语婉转:“洪大人,饭來了。”
洪承畴隐隐听着窸窸娑娑的声音响过,似是裙裾之声,继而悄无声息,似在伺候自己吃完收拾食盒,他冷笑一声,说道:“饭既放好,你该退下了,不必在此伺候。”无人应答,洪承畴愠道:“你怎么还不走?”回身一看,不由大惊,眼前已不是那个送饭的军士,而换作了一位风华绝代的南国佳人,长发如云,高高堆起,眉如远山,目若秋水,面色白皙,微微泛出一丝红霞,一双小巧而又潮湿的朱唇,如开似闭,粉白的脖颈修长而细腻,他似乎已然觉得触手微凉,诧异道:“你、你是江南人氏?怎么会來到偏远的北疆?”
“奴奴叫小玉,生长在江南,后流落京畿,被人贩卖至此。”
江南,杏花、春雨、梅林、翠竹、江水……洪承畴的心头瞬间织造出一幅幅清丽缥缈的图画,他不敢再想,问道:“你來这里做什么?”
“奴奴熬了人参莲子羹,送与大人。清人知道奴奴与大人同属江南故里,特命奴家侍奉大人的饮食,以慰大人对故国的思念。这莲子羹大人想必是多年沒有喝了吧!奴奴离乡多年,久别故园父老,听说大人一心殉国,心中敬佩,也想一睹威仪。”
看着小玉用纤纤素手打开精致的红木漆盒,拿出一个小巧精致的青花瓷碗,盛了浅浅一小碗莲子羹,洪承畴的心又莫名地疼痛起來,似乎是一个多年的伤口,刚刚愈合又被撕开,他想起了南方:深闺少妇,白发高堂,母亲今年已七十多岁了,不知道身体怎么样?妻子儿女……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洪承畴不敢再想下去,半生残年恐怕无缘见面了。他盯着小玉,感到有几分像自己的如夫人----那个自己衣锦还京时纳的美妾,不由勾起满腔柔情,摇头吟道:“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蛾蛾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江南多数女孩子都用豆蔻涂指甲,你却为什么指甲素白呢?”
“流落他乡,心如死灰,怎敢奢望?大人,喝些莲子羹吧,快要凉了。”小玉目光闪烁,哀怨之中人掩不住顾盼神飞。
“哪里有用人参炖莲子的?未免有些奢华了。”洪承畴端碗一嗅,随即放下,叹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一碗莲子羹,多少故园情!江南,江南只能在梦里重游了。”说罢,潸然泪下。
小玉叹道:“大明不少将士投降了清人,个个高官厚禄,大人为什么不降呢?逝者已矣,生者何堪。往后大人的家人,怕是都得过着以泪洗面的凄苦日子了!”
洪承畴摇头道:“我读圣贤书,知道忠义二字的分量,又蒙皇帝知遇,怎能自污名节,辜负皇恩?况且我一家老小尽在关内,我如降清,岂不是断送了他们的性命?岂能因我一人,误我全家!”
小玉劝道:“古人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果大人降清,能早日平定干戈,停息战事,百姓就少了流离之苦、悼亡之痛,实在是一件莫大的功德。为天下苍生着想,远胜于只为崇祯皇帝一人出力,怎么说是自污名节呢?如果大人担心一旦降清,家小有性命之忧,奴奴有一个计策,不知是否可行?”
“快说与我听!”
“大人对清人可以说降,对明人可以说留。”
“这是什么意思?”
“清人与大明争战不息,上自朝臣,下至百姓,都有怨言,大人可乘机倡言议和,居中调停,助两国交好,就此消弭战祸,如果议和成功,岂不是功德无量,天下人谁不敬重您的苦心?明朝怎会追究大人丢城降清之罪,残害大人的家小呢?”
洪承畴沮丧道:“我以为你有什么妙计,原來不过如此。洪某愿做议和使者,清人岂会答应?你未免太稚嫩了。”
“时候不早,奴奴该走了。”小玉灿然一笑,收拾食盒离去。洪承畴随到门边,望了很久、很久……
入夜,洪承畴睡意全无,远处一支竹箫在低低地吹奏,如泣如诉,把他的思绪又带到了遥远的江南……洪承畴踱步庐中,星河灿烂,月华如水,箫声在茫茫的原野和广袤的夜空飘荡、回旋。塞外深秋,天气转寒。夜风凄紧,吹入草庐,其声呜呜。那缕缕箫音断断续续,吹奏着一曲曲柔柔的吴歌。青山上的翠竹,石桥下的绿水,如雾如烟的梅雨,如醪如浆的米酒,秦淮河的歌船画舫,歌船画舫里的丝竹之音,吹箫鼓筝的玉人儿,似近似远,若隐若现。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皇上!临难一死报君王,臣沒有忘!可求死不能,只得赧颜苟活。从此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了。”洪承畴面向南方,跪倒在地,泪水横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