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
转天上午,华阳宫内。
“更换帮手?”
华阳夫人闻言怒不可遏:“我派过去的人,她竟然敢送回来?!”
说至最后,她更是气到伸手猛然拍了一下长案。
平日里华阳夫人作风强势,她勃然大怒,使得整个殿内鸦雀无声。侍人、女官都纷纷选择低头闭嘴,生怕自己闹出什么声音、有眼神交汇后,华阳夫人的怒火会迁怒到自己头上来。
其他人不敢说话,这个巨大责任,就落在了阳泉君头上。
他无奈地看向自己的姐姐:“你先消消气。”
华阳夫人气得不能自已:“不过就是名从邯郸来的小门小户,孟隗夫人胆子倒是大得很!她是觉得不听我的话、不收我的人,能在咸阳好过么?!”
阳泉君忍不住嘀咕:“还不是你的人先找了麻烦。公子政可是孟隗夫人亲自教出来的,能是善茬?”
华阳夫人怒视阳泉君:“你胳膊肘怎么还往外拐起来了?”
那是因为你的女官干了蠢事,可能会牵连到外朝中的亲弟弟啊!阳泉君在心中疯狂腹诽。
昨天下午偶遇吕不韦,阳泉君见他满脸为难担忧,就多嘴问了几句。
也幸亏问了这么几句!否则的话,自家姐姐的女官招惹了是非,阳泉君还被蒙在鼓里呢。
回想起昨日吕不韦转述的话语,阳泉君仍然不禁后怕。
和公子政说什么你和你母亲出身不好,疯了吧!
嬴子楚和赵姬夫妻恩爱,那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就算赵姬不过是平民家的女子,嬴子楚依然坚定立她为正妻,足以可见二人感情。
瞧不起赵姬,那就是瞧不起嬴子楚,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而且,嬴政可是先王捧在心中疼爱的曾孙!昭王走了才多久,亏待了他的曾孙,华阳夫人不怕,阳泉君还怕先王半夜回来一趟痛斥自己呢。
想到这儿阳泉君猛然打了一哆嗦,他埋怨地看向站在华阳夫人面前低眉顺目的楚国女官伯姚。
“阿姐,有句话说得好,上面的人怎么做事,下面的人就如何效仿。”阳泉君不情不愿开口:“你的女官如此表态,可见你平时也没把公子政和妫夫人放在眼里。但孟隗夫人亲近公子政,这事整个咸阳的人都知道,你这不是,这不是等着要和她翻脸!”
华阳夫人懊恼道:“纵然与她翻脸,又如何?”
阳泉君大惊:“可不能与孟隗夫人翻脸,你好生想想,如今她的学堂之内,有蒙氏、王氏的学童,若是翻脸,他们背后的家族势必会站在孟隗夫人一边。就算阿姐不想这些,那也得想想你弟弟的宝贝孙孙还在人家手上呢!”
不说别的,阳泉君还怕孟隗夫人一个不高兴,亏待了他的幺孙芈宁来着。
这可不行。
仔细一想,阳泉君言语之间的劝诫又是真诚了一些:“阿姐再想想,孟隗夫人还有先王临终遗赠的诫剑,就算不看她贤德才能,不看她劳苦功高,你也得掂量掂量那把剑的分量啊。”
不说那把剑还好,一提那把剑,华阳夫人在生气的同时,又多了几分忌惮。
在她看来,孟隗夫人正是有那把诫剑,才变得如此肆无忌惮。
而且……
华阳夫人也不是不明白阳泉君为何而来。
她冷冷地横了一眼自己的亲弟弟,拉下一张脸:“你收了吕不韦多少钱?”
阳泉君:“没收钱。”
华阳夫人哼了一声:“那便是收了不少心心念念的奇珍异宝吧。吕不韦不过一贱商,他有如此地位,不过是靠着投机做生意罢了。若非你我二人,他能有今天的位置?”
被戳破了来意,阳泉君却是半点不带害臊的。
他甚至坦坦荡荡反驳:“不是我替吕不韦说话,阿姐,他投机归投机,可着实目光毒辣。不说别的,你说他是支持子楚亏了,还是娶孟隗夫人亏了?就算是傍上了你才得势,可是如今看来,阿姐你也没亏啊?”
华阳夫人:“……”
她陷入沉默,不是因为无语,而是被自家亲弟弟这般厚脸皮震惊了。
“再者,不论如何,都是你的女官先招惹事端。”阳泉君又劝道:“打了人家的脸面,还能怨人家打回来不成?阿姐,这事太子暂时还不知道,若是不处理了,要太子知道,你……自己想想后果。”
前面铺垫一大通,这会儿终于说到了华阳夫人的软肋上。
楚系势力再庞大,也得看国君的脸色。
眼下国君新丧,太子监国。一年之后,太子就是未来的秦王。
不论如何,华阳夫人也不能在此时得罪了自己的丈夫。
况且华阳夫人再不高兴,也不得不承认阳泉君说的没错。
平日私下里态度如何,不该表现在脸上。孟隗夫人这番举动虽可恶,但于情于理都没什么问题。
伯姚先行无礼,孟隗夫人把她撤换下来,其实并没什么问题。
况且她把伯姚夫人换成赵姬,仍然是华阳宫的人,甚至是嬴子楚的正妻,华阳夫人就算想要找茬,都挑不出理。
说到底,让她丢人的,并不是孟隗夫人,而是自己的女官伯姚。
思及此处,华阳夫人深深吸了口气。
她看向伯姚夫人。
出嫁来秦,伯姚陪伴她几十年,虽为女官,但对华阳夫人来说却是比亲弟弟阳泉君还要亲近之人。
可是华阳夫人不想因为此事与太子心生嫌隙,更不想太子怪罪下来。
于是再亲近,她也得狠下心。
“你年纪也大了。”华阳夫人对着女官伯姚淡淡开口:“让你伺候我,我也于心不安。寻个时机,我派人把你送回楚国,回家与亲人团聚,好生养老吧。”
伯姚夫人闻言,身形巨震。
她难以置信地抬起头,花白的发间流露出带着恐惧的意外之情。
“夫、夫人……”伯姚嗫嚅道:“我——”
名为养老,这实则就是驱逐啊!
这张年迈的脸上,每一根白发,每一寸皱纹,都是为华阳夫人生出来的。而如今,仅仅是她多说了两句重话,就要驱逐她离开秦国?
华阳夫人挥了挥手,疲惫道:“我累了,不想再多言,你先下去吧。”
女官伯姚沉寂良久,最终也只能颓然道:“是。”
待到伯姚离开,华阳夫人没好气地开口:“你也走。少在我眼前晃,我能多活好几年。”
阳泉君非但没走,还陪着笑容出言安抚:“这有什么生气的?你在这里生闷气,可我听说,今天一大早孟隗夫人就出门寻墨家的工匠去了,根本没把这件事挂在心上,何苦如此啊?”
——同一时间,咸阳工坊。
赵维桢挤了挤眼,实在是没憋住,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阿嚏!”
魏兴忍俊不禁:“夫人,这天挺暖和的啊。”
赵维桢悻悻揉了揉鼻子:“这又是谁在惦记我?”
说完,她抬起头,看向墨家钜子秦央,以及他身后几名衣着质朴,年龄各不相同的农人。
“孟隗夫人。”
秦央兴致勃勃地介绍道:“你之前不是想找农家的人,商议商议改善农具的事情么?我把他们找来了。”
赵维桢双眼一亮:“农家的先生们?”
为首的农人,看上去已步入中年,面皮被晒的黢黑,手脚、容貌上早已爬满了茧子与皱纹。但哪怕是他看上去像个农人、穿着也像个农人,但一开口,也是流利的雅言。
“草民荡威,见过孟隗夫人。”
中年农人行礼之后,言语之间尽是崇拜与热切:“早闻孟隗夫人大名,今日终于见到了!夫人造曲辕犁、水车,惠及于民,我们这些人,都是要向夫人学习讨教的啊!”
其亲近之意,与之前秦央见面时大差不离。
对方热情,赵维桢便也带上了笑意。
自古以来,劳动人民的心思都是最复杂也是最简单的。简单在于他们追求不高不远,只求百姓吃得饱穿得暖,人人都能过上富足日子。
可复杂,也复杂在这里,要人人都能富足,谈何容易?
谁让他们吃饱饭,谁就是好人。
因而赵维桢拿出马具的图纸,并没有让秦国百姓觉得多么厉害。
可曲辕犁、水车的推广,却是让秦国的平民人人都记住了孟隗夫人的名字。连带着在墨家、农家这些显学学派之间,对赵维桢的评价都很高。
所谓农家,顾名思义,他们主张的便是注重农业生产。
不过同样的,赵维桢也没料到秦国会有农家子弟。
转念一想,《吕氏春秋》中有“上农”、“任地”、“辨土”与“审时”四篇,其中大量记载了农家《后稷农书》里的思想和技术。到了后世,《后稷农书》早已失传,留下来的便只有《吕氏春秋》中的文字。
吕不韦的《春秋》可是在秦国编写的,而秦国以耕战为国策,注重农耕,所以想一想,秦国有农家子弟,也很正常。
看来这位荡威便是其中魁首。
“先生见笑了。”
赵维桢谦虚道:“孟隗空有点子,却从未亲自耕作过,还是得向诸位先生们学习才是。”
这也是赵维桢希望见见农家人的目的。
不说别的,她是真没下过地啊!
昔日与秦昭王面谈,赵维桢滔滔不绝说什么后世改良之策,可她自己心里明白的很,要想改革,不管怎么改、什么时候改,都有一个前置条件:打好基础。
基础说的便是生产力。
粮食产量增加了,耕作效率提升了,平民能够吃得饱饭,交得起税,那到时候谁还会造反?
所以,眼下想怎么改制,太过遥远。
赵维桢觉得,还是先行改农具吧!这便需要农家子弟过来帮忙。
“孟隗觉得,曲辕犁是犁地用的,水磨则是用来碾碎稻谷外壳,这农业工序里的一头一尾,都可借助工具,那中间的种植、收获,是不是也能做点什么?”赵维桢侃侃出言:“只是孟隗不曾亲自种植过,没有经验,所以便想请教农家,能不能从中做些小工具,好方便农人生活工作。”
“小工具?”
荡威微微一愣,下意识反驳道:“可是夫人,这插秧、撒种,也就是一弯腰一低头的事情,收获更是挥舞镰刀那么简单,再怎么用工具,还能用到哪里去?”
负责制造工具的秦央顿时不乐意了:“荡威,你这话我不爱听,没曲辕犁之前,那犁地不也是必须用人用牛去拉?现在呢?”
荡威仔细一想,也是。
不是孟隗夫人巧思,谁能想到犁地可以不用牛也很省力气,谁又能想到连推磨都可以不用人力与牲畜?
他顿时期待道:“夫人可是有什么新法子?”
赵维桢浅笑吟吟:“也不是什么有玄机的东西,还请诸位来看看。”
说着她一抬手,把几位技术人员请到工坊内。
魏兴早就把她事先画出来的帛书铺在了工作台上。
要说搬出现代的播种机和收割机不现实,但借用一下“未来”的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总还是可以的!
为了今日与农家子弟会面,赵维桢可是趴在长案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才把穿越之前在博物馆里见过的旧农具都根据记忆画了出来。
劳动人民聪明的很,他们也许不如世家儒生们有文化,但也知道该借用什么样的工具,去省下力气。
说播种?
种植水道有秧马,不过是个简单的小凳子,却可以让农民插秧拔秧时不用弯腰受累,连苏轼都为此做过诗歌。
即使是旱地也不怕,西汉赵过发明耧车,麦子、豆子乃至高粱,都可借此播种。一台耧车,借用牲畜前拉,一次性能种下三排种子,就相当于人力的三倍。
再说收割,还有麦钐、麦绰和麦笼三件套,在元代《农书》中已有记载。三件套于收割、聚拢与盛装一气呵成,可比用镰刀慢慢去收割要快了不知道多少。
重点是这些工具,从制作技术上并不麻烦,大多数都是木制或者藤编,用至金属的零件都少用到。
问题在于,赵维桢虽然记性非常好,但也做不到看一眼就能把所有工具的打造与编织方法都记下来。
这就需要工匠与农人一起帮忙钻研调试了。
而当荡威拿起帛书一看,他猛然亮起的双眼就告诉赵维桢,找他来是对的。
即使北地很少种植水稻,可荡威看到赵维桢绘制的秧马时,仍然是激动地一拍脑门。
“是啊!”
荡威扬起声音:“插秧时费时费力,特别是得弯下腰,多少农人因此劳苦一辈子,到了中年身体就受不了。站着废腰,坐着不就行了么!”
赵维桢笑着附和道:“可不是?我平时在学堂教课,光是附身去指点学童课业都受不了,就别说下地干活一整天。”
“夫人真是心善仁慈。”
荡威乐得合不拢嘴,称赞起赵维桢来更是不遗余力:“能如此心系百姓,说夫人是天上派来下来的仙女我都信了!”
说完他继续往后看。
剩下的诸如耧车、麦钐一类,一眼看不懂如何使用的,在赵维桢的介绍下,荡威凭借自己对务农的丰富经验,也是很快就理解。
几名农家子弟,喜得恨不得原地蹦高。
“秦央。”荡威催促道:“你可得抓紧把这些农具做出来,这样我们才能好生调试修改呀!”
秦央哭笑不得:“你再着急,我也得用手用脚给你做出来不是?而且——”
荡威:“可有麻烦?”
秦央看也不看着急上火的农家子弟,转而拿起耧车的图纸。
“孟隗夫人。”秦央指着耧车的一处关节:“这里可是故意反着来的?”
“呃……”
赵维桢不由得心虚:她也记不清了!
只是看博物馆时记下来,赵维桢对机械和物理方面一窍不通,更不知道如何制造。
如果秦央看出来是反了,那八成是她画反了。
“钜子若是觉得哪里不对劲,可先根据过往经验来。”赵维桢说:“我只是根据想法囵吞着画,只能做提示用,千万别事事参考。而且也不止这一处呢,还有好几处,我都拿不准。”
“劳烦夫人为我指出来。”
“好。”
赵维桢当即抬手,指向帛书中的几个位置:“这里、这里,还有那边,我都是画了个大概。”
秦央赶忙记下:“我知道了,这就——”
后面的话,随着秦央的视线触及赵维桢袖中露出的金镯时戛然而止。
秦央呼吸一顿:“夫人你这镯子……”
赵维桢一愣:“镯子怎么了,可是有问题?”
不至于吧,这是吕不韦送的,他还能送什么奇怪东西不成?
秦央:“看着好贵啊。”
赵维桢:“……”
先秦时期人人尚玉,很少有人会佩戴金镯。而且赵维桢这腕子上的镯子,看起来还是纯金的,这么从袖中露出明晃晃一角,简直要闪瞎秦央的眼。
把他卖了都不值这么多金子!
而且——
可恶,身为工匠,秦央一眼就看出来这金镯上的花纹来自蜀地。
不仅精致,而且繁复,小拇指甲盖这么宽的镯子上简直要画出一幅画来。秦央不禁就对同行羡慕嫉妒恨起来:这手艺太也过精湛了吧。
不止技艺要求高,肯定也废眼,难道蜀人真的如传说那般眼睛都凸出来,看得比中原人更清楚不成?
“这镯子做工精妙绝伦。”
秦央实诚地夸赞道:“很配夫人。”
…………
……
吕不韦就是这个时候走进工坊的。
他只是刚好路过,想着可以在工坊稍作等待,方便捎赵维桢一程。
然而前脚跨进门槛,后脚吕不韦就看到秦央盯着赵维桢的金镯不放,说了那么一句“很配夫人”。
人前总是清隽温和的吕不韦,一张白净亲切的面孔,当即黑了脸色。
转天上午,华阳宫内。
“更换帮手?”
华阳夫人闻言怒不可遏:“我派过去的人,她竟然敢送回来?!”
说至最后,她更是气到伸手猛然拍了一下长案。
平日里华阳夫人作风强势,她勃然大怒,使得整个殿内鸦雀无声。侍人、女官都纷纷选择低头闭嘴,生怕自己闹出什么声音、有眼神交汇后,华阳夫人的怒火会迁怒到自己头上来。
其他人不敢说话,这个巨大责任,就落在了阳泉君头上。
他无奈地看向自己的姐姐:“你先消消气。”
华阳夫人气得不能自已:“不过就是名从邯郸来的小门小户,孟隗夫人胆子倒是大得很!她是觉得不听我的话、不收我的人,能在咸阳好过么?!”
阳泉君忍不住嘀咕:“还不是你的人先找了麻烦。公子政可是孟隗夫人亲自教出来的,能是善茬?”
华阳夫人怒视阳泉君:“你胳膊肘怎么还往外拐起来了?”
那是因为你的女官干了蠢事,可能会牵连到外朝中的亲弟弟啊!阳泉君在心中疯狂腹诽。
昨天下午偶遇吕不韦,阳泉君见他满脸为难担忧,就多嘴问了几句。
也幸亏问了这么几句!否则的话,自家姐姐的女官招惹了是非,阳泉君还被蒙在鼓里呢。
回想起昨日吕不韦转述的话语,阳泉君仍然不禁后怕。
和公子政说什么你和你母亲出身不好,疯了吧!
嬴子楚和赵姬夫妻恩爱,那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就算赵姬不过是平民家的女子,嬴子楚依然坚定立她为正妻,足以可见二人感情。
瞧不起赵姬,那就是瞧不起嬴子楚,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而且,嬴政可是先王捧在心中疼爱的曾孙!昭王走了才多久,亏待了他的曾孙,华阳夫人不怕,阳泉君还怕先王半夜回来一趟痛斥自己呢。
想到这儿阳泉君猛然打了一哆嗦,他埋怨地看向站在华阳夫人面前低眉顺目的楚国女官伯姚。
“阿姐,有句话说得好,上面的人怎么做事,下面的人就如何效仿。”阳泉君不情不愿开口:“你的女官如此表态,可见你平时也没把公子政和妫夫人放在眼里。但孟隗夫人亲近公子政,这事整个咸阳的人都知道,你这不是,这不是等着要和她翻脸!”
华阳夫人懊恼道:“纵然与她翻脸,又如何?”
阳泉君大惊:“可不能与孟隗夫人翻脸,你好生想想,如今她的学堂之内,有蒙氏、王氏的学童,若是翻脸,他们背后的家族势必会站在孟隗夫人一边。就算阿姐不想这些,那也得想想你弟弟的宝贝孙孙还在人家手上呢!”
不说别的,阳泉君还怕孟隗夫人一个不高兴,亏待了他的幺孙芈宁来着。
这可不行。
仔细一想,阳泉君言语之间的劝诫又是真诚了一些:“阿姐再想想,孟隗夫人还有先王临终遗赠的诫剑,就算不看她贤德才能,不看她劳苦功高,你也得掂量掂量那把剑的分量啊。”
不说那把剑还好,一提那把剑,华阳夫人在生气的同时,又多了几分忌惮。
在她看来,孟隗夫人正是有那把诫剑,才变得如此肆无忌惮。
而且……
华阳夫人也不是不明白阳泉君为何而来。
她冷冷地横了一眼自己的亲弟弟,拉下一张脸:“你收了吕不韦多少钱?”
阳泉君:“没收钱。”
华阳夫人哼了一声:“那便是收了不少心心念念的奇珍异宝吧。吕不韦不过一贱商,他有如此地位,不过是靠着投机做生意罢了。若非你我二人,他能有今天的位置?”
被戳破了来意,阳泉君却是半点不带害臊的。
他甚至坦坦荡荡反驳:“不是我替吕不韦说话,阿姐,他投机归投机,可着实目光毒辣。不说别的,你说他是支持子楚亏了,还是娶孟隗夫人亏了?就算是傍上了你才得势,可是如今看来,阿姐你也没亏啊?”
华阳夫人:“……”
她陷入沉默,不是因为无语,而是被自家亲弟弟这般厚脸皮震惊了。
“再者,不论如何,都是你的女官先招惹事端。”阳泉君又劝道:“打了人家的脸面,还能怨人家打回来不成?阿姐,这事太子暂时还不知道,若是不处理了,要太子知道,你……自己想想后果。”
前面铺垫一大通,这会儿终于说到了华阳夫人的软肋上。
楚系势力再庞大,也得看国君的脸色。
眼下国君新丧,太子监国。一年之后,太子就是未来的秦王。
不论如何,华阳夫人也不能在此时得罪了自己的丈夫。
况且华阳夫人再不高兴,也不得不承认阳泉君说的没错。
平日私下里态度如何,不该表现在脸上。孟隗夫人这番举动虽可恶,但于情于理都没什么问题。
伯姚先行无礼,孟隗夫人把她撤换下来,其实并没什么问题。
况且她把伯姚夫人换成赵姬,仍然是华阳宫的人,甚至是嬴子楚的正妻,华阳夫人就算想要找茬,都挑不出理。
说到底,让她丢人的,并不是孟隗夫人,而是自己的女官伯姚。
思及此处,华阳夫人深深吸了口气。
她看向伯姚夫人。
出嫁来秦,伯姚陪伴她几十年,虽为女官,但对华阳夫人来说却是比亲弟弟阳泉君还要亲近之人。
可是华阳夫人不想因为此事与太子心生嫌隙,更不想太子怪罪下来。
于是再亲近,她也得狠下心。
“你年纪也大了。”华阳夫人对着女官伯姚淡淡开口:“让你伺候我,我也于心不安。寻个时机,我派人把你送回楚国,回家与亲人团聚,好生养老吧。”
伯姚夫人闻言,身形巨震。
她难以置信地抬起头,花白的发间流露出带着恐惧的意外之情。
“夫、夫人……”伯姚嗫嚅道:“我——”
名为养老,这实则就是驱逐啊!
这张年迈的脸上,每一根白发,每一寸皱纹,都是为华阳夫人生出来的。而如今,仅仅是她多说了两句重话,就要驱逐她离开秦国?
华阳夫人挥了挥手,疲惫道:“我累了,不想再多言,你先下去吧。”
女官伯姚沉寂良久,最终也只能颓然道:“是。”
待到伯姚离开,华阳夫人没好气地开口:“你也走。少在我眼前晃,我能多活好几年。”
阳泉君非但没走,还陪着笑容出言安抚:“这有什么生气的?你在这里生闷气,可我听说,今天一大早孟隗夫人就出门寻墨家的工匠去了,根本没把这件事挂在心上,何苦如此啊?”
——同一时间,咸阳工坊。
赵维桢挤了挤眼,实在是没憋住,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阿嚏!”
魏兴忍俊不禁:“夫人,这天挺暖和的啊。”
赵维桢悻悻揉了揉鼻子:“这又是谁在惦记我?”
说完,她抬起头,看向墨家钜子秦央,以及他身后几名衣着质朴,年龄各不相同的农人。
“孟隗夫人。”
秦央兴致勃勃地介绍道:“你之前不是想找农家的人,商议商议改善农具的事情么?我把他们找来了。”
赵维桢双眼一亮:“农家的先生们?”
为首的农人,看上去已步入中年,面皮被晒的黢黑,手脚、容貌上早已爬满了茧子与皱纹。但哪怕是他看上去像个农人、穿着也像个农人,但一开口,也是流利的雅言。
“草民荡威,见过孟隗夫人。”
中年农人行礼之后,言语之间尽是崇拜与热切:“早闻孟隗夫人大名,今日终于见到了!夫人造曲辕犁、水车,惠及于民,我们这些人,都是要向夫人学习讨教的啊!”
其亲近之意,与之前秦央见面时大差不离。
对方热情,赵维桢便也带上了笑意。
自古以来,劳动人民的心思都是最复杂也是最简单的。简单在于他们追求不高不远,只求百姓吃得饱穿得暖,人人都能过上富足日子。
可复杂,也复杂在这里,要人人都能富足,谈何容易?
谁让他们吃饱饭,谁就是好人。
因而赵维桢拿出马具的图纸,并没有让秦国百姓觉得多么厉害。
可曲辕犁、水车的推广,却是让秦国的平民人人都记住了孟隗夫人的名字。连带着在墨家、农家这些显学学派之间,对赵维桢的评价都很高。
所谓农家,顾名思义,他们主张的便是注重农业生产。
不过同样的,赵维桢也没料到秦国会有农家子弟。
转念一想,《吕氏春秋》中有“上农”、“任地”、“辨土”与“审时”四篇,其中大量记载了农家《后稷农书》里的思想和技术。到了后世,《后稷农书》早已失传,留下来的便只有《吕氏春秋》中的文字。
吕不韦的《春秋》可是在秦国编写的,而秦国以耕战为国策,注重农耕,所以想一想,秦国有农家子弟,也很正常。
看来这位荡威便是其中魁首。
“先生见笑了。”
赵维桢谦虚道:“孟隗空有点子,却从未亲自耕作过,还是得向诸位先生们学习才是。”
这也是赵维桢希望见见农家人的目的。
不说别的,她是真没下过地啊!
昔日与秦昭王面谈,赵维桢滔滔不绝说什么后世改良之策,可她自己心里明白的很,要想改革,不管怎么改、什么时候改,都有一个前置条件:打好基础。
基础说的便是生产力。
粮食产量增加了,耕作效率提升了,平民能够吃得饱饭,交得起税,那到时候谁还会造反?
所以,眼下想怎么改制,太过遥远。
赵维桢觉得,还是先行改农具吧!这便需要农家子弟过来帮忙。
“孟隗觉得,曲辕犁是犁地用的,水磨则是用来碾碎稻谷外壳,这农业工序里的一头一尾,都可借助工具,那中间的种植、收获,是不是也能做点什么?”赵维桢侃侃出言:“只是孟隗不曾亲自种植过,没有经验,所以便想请教农家,能不能从中做些小工具,好方便农人生活工作。”
“小工具?”
荡威微微一愣,下意识反驳道:“可是夫人,这插秧、撒种,也就是一弯腰一低头的事情,收获更是挥舞镰刀那么简单,再怎么用工具,还能用到哪里去?”
负责制造工具的秦央顿时不乐意了:“荡威,你这话我不爱听,没曲辕犁之前,那犁地不也是必须用人用牛去拉?现在呢?”
荡威仔细一想,也是。
不是孟隗夫人巧思,谁能想到犁地可以不用牛也很省力气,谁又能想到连推磨都可以不用人力与牲畜?
他顿时期待道:“夫人可是有什么新法子?”
赵维桢浅笑吟吟:“也不是什么有玄机的东西,还请诸位来看看。”
说着她一抬手,把几位技术人员请到工坊内。
魏兴早就把她事先画出来的帛书铺在了工作台上。
要说搬出现代的播种机和收割机不现实,但借用一下“未来”的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总还是可以的!
为了今日与农家子弟会面,赵维桢可是趴在长案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才把穿越之前在博物馆里见过的旧农具都根据记忆画了出来。
劳动人民聪明的很,他们也许不如世家儒生们有文化,但也知道该借用什么样的工具,去省下力气。
说播种?
种植水道有秧马,不过是个简单的小凳子,却可以让农民插秧拔秧时不用弯腰受累,连苏轼都为此做过诗歌。
即使是旱地也不怕,西汉赵过发明耧车,麦子、豆子乃至高粱,都可借此播种。一台耧车,借用牲畜前拉,一次性能种下三排种子,就相当于人力的三倍。
再说收割,还有麦钐、麦绰和麦笼三件套,在元代《农书》中已有记载。三件套于收割、聚拢与盛装一气呵成,可比用镰刀慢慢去收割要快了不知道多少。
重点是这些工具,从制作技术上并不麻烦,大多数都是木制或者藤编,用至金属的零件都少用到。
问题在于,赵维桢虽然记性非常好,但也做不到看一眼就能把所有工具的打造与编织方法都记下来。
这就需要工匠与农人一起帮忙钻研调试了。
而当荡威拿起帛书一看,他猛然亮起的双眼就告诉赵维桢,找他来是对的。
即使北地很少种植水稻,可荡威看到赵维桢绘制的秧马时,仍然是激动地一拍脑门。
“是啊!”
荡威扬起声音:“插秧时费时费力,特别是得弯下腰,多少农人因此劳苦一辈子,到了中年身体就受不了。站着废腰,坐着不就行了么!”
赵维桢笑着附和道:“可不是?我平时在学堂教课,光是附身去指点学童课业都受不了,就别说下地干活一整天。”
“夫人真是心善仁慈。”
荡威乐得合不拢嘴,称赞起赵维桢来更是不遗余力:“能如此心系百姓,说夫人是天上派来下来的仙女我都信了!”
说完他继续往后看。
剩下的诸如耧车、麦钐一类,一眼看不懂如何使用的,在赵维桢的介绍下,荡威凭借自己对务农的丰富经验,也是很快就理解。
几名农家子弟,喜得恨不得原地蹦高。
“秦央。”荡威催促道:“你可得抓紧把这些农具做出来,这样我们才能好生调试修改呀!”
秦央哭笑不得:“你再着急,我也得用手用脚给你做出来不是?而且——”
荡威:“可有麻烦?”
秦央看也不看着急上火的农家子弟,转而拿起耧车的图纸。
“孟隗夫人。”秦央指着耧车的一处关节:“这里可是故意反着来的?”
“呃……”
赵维桢不由得心虚:她也记不清了!
只是看博物馆时记下来,赵维桢对机械和物理方面一窍不通,更不知道如何制造。
如果秦央看出来是反了,那八成是她画反了。
“钜子若是觉得哪里不对劲,可先根据过往经验来。”赵维桢说:“我只是根据想法囵吞着画,只能做提示用,千万别事事参考。而且也不止这一处呢,还有好几处,我都拿不准。”
“劳烦夫人为我指出来。”
“好。”
赵维桢当即抬手,指向帛书中的几个位置:“这里、这里,还有那边,我都是画了个大概。”
秦央赶忙记下:“我知道了,这就——”
后面的话,随着秦央的视线触及赵维桢袖中露出的金镯时戛然而止。
秦央呼吸一顿:“夫人你这镯子……”
赵维桢一愣:“镯子怎么了,可是有问题?”
不至于吧,这是吕不韦送的,他还能送什么奇怪东西不成?
秦央:“看着好贵啊。”
赵维桢:“……”
先秦时期人人尚玉,很少有人会佩戴金镯。而且赵维桢这腕子上的镯子,看起来还是纯金的,这么从袖中露出明晃晃一角,简直要闪瞎秦央的眼。
把他卖了都不值这么多金子!
而且——
可恶,身为工匠,秦央一眼就看出来这金镯上的花纹来自蜀地。
不仅精致,而且繁复,小拇指甲盖这么宽的镯子上简直要画出一幅画来。秦央不禁就对同行羡慕嫉妒恨起来:这手艺太也过精湛了吧。
不止技艺要求高,肯定也废眼,难道蜀人真的如传说那般眼睛都凸出来,看得比中原人更清楚不成?
“这镯子做工精妙绝伦。”
秦央实诚地夸赞道:“很配夫人。”
…………
……
吕不韦就是这个时候走进工坊的。
他只是刚好路过,想着可以在工坊稍作等待,方便捎赵维桢一程。
然而前脚跨进门槛,后脚吕不韦就看到秦央盯着赵维桢的金镯不放,说了那么一句“很配夫人”。
人前总是清隽温和的吕不韦,一张白净亲切的面孔,当即黑了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