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年初,也就是李骁率领北疆大军,准备发起第二次东征的时候。

  浙江东路安抚使辛弃疾上书宋宁宗,建议趁金国疲弱之机北伐。

  而宰相韩侂胄为了巩固权位,立马说服皇帝同意了这个计划,多次派遣皇城司探子和使团,一明一暗,探听金国和西夏虚实。

  使者回报称金国“赤地千里,斗米万钱,与鞑为仇,且有内变”,彻底坚定了南宋朝堂北伐的决心。

  1205年四月,宋廷正式启动政治动员。

  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的申王爵位,打击主和派势力。

  五月,宋宁宗正式下诏北伐金朝,改年号“开禧”,北伐进入公开筹备阶段。

  1206年四月,宋军不宣而战,接连攻克泗州、新息、褒信等地,初战告捷。

  五月,宋宁宗正式颁布伐金诏书,北伐全面爆发。

  “开禧北伐……”

  李骁轻声吐出这个词,仿佛咀嚼一颗甜美的糖果。

  前世记忆翻涌:东路军被反攻至扬州,中路军折戟蔡州,最致命的是西路军,副帅吴曦叛国投金,自封蜀王,将汉中门户拱手相让。

  金国借势抽调关中精锐,反将其他两路宋军打得全线溃败。

  这场闹剧般的北伐,终将以南宋朝堂的血雨腥风收场。

  想到这些,李骁慢慢的将大虎的信纸折迭起来,沉声说道:“传本都命令。”

  “宋国探子不必押解回卓罗城,直接将其驱逐出境,返回宋国。”

  他在堂中来回踱步,目光扫过旁边的木质沙盘,上面只有西夏的大致地形,现在已经不够用了。

  金国、宋国的版图也要囊括进来了。

  “金宋相争越久,北疆越能坐收渔利。”

  随后,他便提笔蘸墨,准备给大虎写一封书信,让他依计划行事。

  距历史上开禧北伐还有三年,此时南宋君臣仍在权衡利弊,而他要做的,是在天平一端悄悄加码。

  ……

  河东大地上,十几万西夏大军营帐排布如棋盘,青灰麻布帐顶在风中整齐起伏,校场上演武的呼喝声震天.

  乍一看倒也颇有虎狼之师的气象,但实际上也不过是虚有其表罢了。

  大部分都是西夏朝廷从全国紧急征召起来的民夫,只有少部分压箱底的精锐。

  而这支军队的统帅,便是枢密使迺令思聪。

  即便是打了一辈子仗的他,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这支大军训练成精兵。

  所以只是勉强维持住军队不散,根本不敢强行与北疆军交战。

  西夏君臣的目标,已经从收服河西走廊,变成守住黄河防线,防止北疆蛮子威胁到兴庆府腹地便可。

  所以,迺令思聪率军抵达河东之后,并没有率军渡河,而是就地扎营,防备北疆大军跨越黄河。

  这一日,中军大帐里,迺令思聪正和一名副将商议军情。

  亲兵幢主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大帅,河西传来紧急军情。”

  听闻这话,迺令思聪猛然间抬起头来,凝声说道:“让探骑进来。”

  随后,一名浑身脏兮兮的探子走了进来,单膝跪地,喘着粗气说道:“启禀大帅。”

  “河西的蛮子撤军了!”

  中军帐内顿时死寂,迺令思聪的动作陡然凝滞。

  他眯起眼,鹰钩鼻下的髭须微微颤动:“说清楚,何时撤的?多少兵力?”

  作为高高在上的枢密使,情绪波动之间,让探子的心神压力倍增。

  探子抹了把脸上因紧张而渗出的汗水,轻声说道:“回禀大帅,自昨日卯时起,北疆贼军分三路开拔。”

  “第一镇骑兵三千人断后,主力裹挟着河西十余万百姓,驱赶牲畜不下五万头,粮草辎重车绵延三十里!”

  他咽了咽唾沫,喉结滚动:“官道上全是牛车轮印,卓罗城如今只剩空壳子,一个人影都看不见了。”

  听到这话,迺令思聪猛地起身,皱着眉头喝道:“百姓和牲畜全都带走了?”

  “正是!”

  探子点头说道:“无论青壮还是老弱病残都被带走了。”

  “稍有不从就被北疆人用马踏死,青壮男子更是被逼着拉车、背粮,苑川仓的三十多万石粮食,全没了。”

  听到这话,迺令思聪脸色阴沉,握紧拳头重重的锤在桌子上。

  “该死的北疆蛮子。”

  北疆军此番东侵,简直就如一头恶狼掠食。

  他原本以为北疆军的目的只是苑川仓的粮食,但没有想到就连河西的人口都不放过。

  不嫌麻烦,不惜消耗粮食,也要将这些百姓全都带走?

  想到这些,迺令思聪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重重的坐在了椅子上,悲叹的声音说道.

  “本以为北疆蛮子只是一只凶狠的恶狼,只知道劫掠,但没想到竟然还是一头食人筋骨的秃鹫。”

  “人口可是立国之本,他们带走的哪里是百姓,分明是我大夏的百年根基啊!”

  他抓起案头的笔岘狠狠摔在地上,狰狞可怖的目光中,隐隐的更是透露出几丝绝望。

  作为西夏枢密使,他并非是一个只知道战争的武将,更是一个纵观全局的谋略家。

  深知人口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虽然他们这些贵族一向视百姓如猪狗,随意欺凌压迫,但若是没有了这些贱民百姓,他们的贵族还能当给谁看?

  谁还能甘当牛马的埋头苦干,为这个国家创造财富,供贵族们享乐?

  所以,人口就是国家的根基。

  一旦流逝过多,必然会造成国家的震荡。

  大帐之中的气氛无比的压抑,迺令思聪坐在椅子上,低沉的声音说道。

  “老弱能开垦荒地,青壮可充军役,妇孺更能生养繁衍。”

  “大河以西至敦煌,虽然地广人稀,人口不如河东稠密,但也有将近百万之众。”

  “这些蛮子把人一迁,河西百年都缓不过劲来。”

  “更可怕的是……”

  他的声音陡然压低,眼中闪过一丝恐惧:“他们将人迁往北疆,岂不是在给自己壮大根基?此消彼长之下,日后我们拿什么与他们争?”

  “这分明是在步步蚕食我大夏的命脉。”

  帐内鸦雀无声,众人看着迺令思聪青筋暴起的手背,第一次意识到这场劫掠背后,藏着远比失去粮草更致命的危机。

  虽然也有大量百姓逃进了山中。

  但河西的根基也已经被挖空了,几十年都无法恢复元气。

  这才是让迺令思聪真正恐惧的地方。

  北疆人不是只知道劫掠财物、粮食的草原蛮子,而是一个更加可怕的敌人。

  他们之中,有深谋远虑的智囊,能知晓人口的重要性,知晓迁走河西人口对西夏根基的致命打击。

  也有雷厉风行的将领,即便带着数十万百姓与牲畜,也能在撤退时保持铁桶般的秩序。

  更可怕的是,他们背后或许藏着一个野心勃勃的统帅,有的不仅仅是称霸一方的野心,还有鲸吞天下的雄心。

  “大帅,既然如此,我军当趁势追击,务必夺回人口和粮食。”副将攥紧腰间刀柄,眼中腾起火苗。

  迺令思聪沉吟片刻,微微点头:“传令,搜集所有船只,置于渡口,搭建浮桥。”

  随后目光又看向旁边的副将,沉声说道:“苏农将军,命你率领五千精骑,出大河,追击北疆贼军。”

  苏农乌厥单膝跪地,铁甲碰撞声清脆如裂冰:“末将遵命!”

  河东的十几万大军虽然大都是临时征召起来的民夫,但其中也有一些西夏压箱底的精锐。

  五千精骑还是能拿的出来的。

  “但切记小心!”

  迺令思聪突然上前,一把扣住对方肩膀,掌心力道大得惊人,凝重的语气说道:“北疆人在撤退途中定然会防备追兵。”

  “你不必与其交缠,只管咬住他们后队。”

  “专挑押运百姓和粮草的队伍下手,烧他们的车,惊散他们的牲畜,见人就杀,见粮就毁!”

  “但给本帅记住——贪功者死!”

  “一旦北疆主力回身,立刻鸣金撤退!”

  苏农乌厥心头一颤,重重喝道:“末将明白!”

  “定当让北疆贼军明白我大夏铁骑的厉害。”

  随后,迺令思聪便命人连夜制造浮桥。

  将小船在黄河之中连成一排,然后用绳索连接在一起固定,再铺上木板,便组建了一座简易的浮桥,这个过程持续了一天多的时间。

  第二天,半下午的斜阳下,五千精骑扬起的尘烟遮蔽天际,马蹄声如闷雷碾过荒原,

  “过河,小心点。”

  苏农乌厥站在大河旁边,勒住躁动的战马大声喝道。

  宿卫骑兵率先踏浮桥,他们将甲胄驮在马背上,光着膀子登上了浮桥。

  每个士兵全部神情紧绷着,而就在最前方的骑兵快要抵达对岸的时候。

  黄河西岸的古道上,远远的冲来了几匹快马,他们神色惊恐,不断的对着浮桥上的骑兵大声摆手。

  声嘶力竭的大吼道:“快回去,北疆蛮子来了。”

  “不要过来。”

  探骑的嘶吼伴随着西风飘荡了过去,走在浮桥最前端的骑兵听见之后,瞳孔骤缩。

  身下战马更是仿佛感受到了巨大的恐怖,开始不安的躁动起来,前蹄几乎踏空浮桥边缘。

  “什么?北疆蛮子来了?”

  这声惊呼如惊雷炸响,队伍瞬间陷入混乱,马匹嘶鸣与甲胄碰撞声响成一片。

  因为距离的缘故,刚刚踏上浮桥不久的苏农乌厥,并没有听见探骑的喊声,只看到人影奔来。

  勒住躁动的坐骑,皱着眉头问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当得知北疆蛮子出现的时候,苏农乌厥的眼眸狠狠的缩起。

  “该死的,我们中计了。”他的神色大骇,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望着浮桥上挤作一团的骑兵——战马首尾相抵,铁蹄下的木板已不堪重负发出呻吟,队伍根本无法调头。

  若是这个时候遭到北疆蛮子的袭击。

  “嘶~”

  后果不敢想象。

  退无可退,那就只能冲了。

  “吹号,击鼓。”

  苏农乌厥将弯刀狠狠劈向空中,面露狰狞,大声的咆哮说道。

  “所有人持盾冲过去,谁敢后退,军法处置!”

  号角声撕裂暮色,浮桥上的西夏骑兵纷纷拿出小盾,用膝盖夹紧马腹,想要尽快的踏上河西。

  但就在此时,河西大地突然震颤起来,仿佛有万头巨兽在地底奔腾。

  “轰轰轰轰~”

  夕阳的余晖中,数以千计的北疆骑兵如金色的怒潮席卷沙丘。

  一面金色的日月战旗高高扬起,清一色的黄色红边棉甲在残阳下泛着暗沉的煞气,猩红的镶边如同凝固的血迹,为这肃杀之气更添几分狰狞,令人望而生畏。

  这支骑兵正是李骁亲自率领的武卫军。

  “杀,荡平他们!”

  日月战旗下响起了李骁的怒吼声,骑兵刀划破暮色,划出一道银亮弧光。

  冲在最前方的百人轻骑队早将弓弦拉成满月,下一刻,箭矢破空声如厉鬼尖啸,率先踏上西岸的西夏骑兵们纷纷发出凄惨的叫声。

  看到这一幕,浮桥上的西夏骑兵瞬间慌乱起来,马匹不安地躁动着,马蹄在摇晃的木板上打滑。

  苏农乌厥脸色煞白,握紧弯刀,声嘶力竭地喊道:“稳住!稳住阵型!”

  “向前冲。”

  可在北疆军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压迫下,他的声音显得如此渺小而无力。

  下一秒,大地突然发出沉闷的轰鸣,河西百米之外的四十门虎尊炮同时迸发怒吼。

  浮桥上的西夏士兵甚至来不及抬头,剧烈的爆炸声便将空气撕裂。

  前排骑兵连人带马被铁弹掀飞,重重砸在身后同伴身上,破碎的肢体混着断裂的桥木坠入黄河。

  中间的队伍被迸溅四射的铁钉贯穿,惨叫声与马匹的悲鸣交织,有人捂着喷血的伤口踉跄后退。

  也有人在慌乱中被更慌乱的人挤下浮桥,在汹涌的河水中挣扎沉浮。

  苏农乌厥死死勒住受惊的战马,看着浮桥上血肉横飞的惨状,声嘶力竭地吼道:“结盾阵!”

  “向前冲。”

  但就在十几秒后,北疆军的第二轮炮击袭来,一枚炮弹正好在他的前方爆炸开来,密集的铁钉如蝗群般横扫四射。

  苏农乌厥本能地举刀格挡,却听见“噗”的一声闷响,一枚锋利的铁钉穿透他的脖颈。

  河东岸边,迺令思聪死死攥住瞭望台的木栏。

  眼前浮桥已成炼狱,残肢断臂和大量被淹死的士兵、战马顺着黄河漂流,染得河水泛起诡异的猩红。

  至少有将近一千精骑踏上了浮桥,但在这不过半柱香功夫中便化作乌有。

  甚至就连迺令思聪信重的心腹苏农乌厥,也成为了黄河鲤鱼的养料。

  此等惨状,让迺令思聪的胸口剧烈起伏,喉间发出困兽般的低吼。

  目光死死盯着河西岸那面猎猎作响的金色日月战旗,

  他知道,当这面金色的日月战旗出现的时候,便意味着北疆大都护李骁亲自来了。

  他没有想到,李骁竟然有如此的胆魄,有如此的狠绝。

  简直就如同赌徒般不要命啊。

  肯定早就在黄河西岸埋伏好了,等探骑发现西夏军正连夜造桥的时候,才选择出兵突袭。

  挑了个好时候,半渡而击,打了西夏骑兵一个措手不及。

  迺令思聪不得不承认,李骁绝对是一个可怕的对手,是一头藏在黑暗中的狡猾的恶狼。

  “李骁,你够狠啊!竟在此设下埋伏……”

  话音未落,迺令思聪只感觉眼前阵阵发黑,太阳穴突突直跳,仰天栽倒了下去。

  黄河西岸,残阳将李骁的身影拉得很长,斜斜投在染血的河滩上。

  身披染尘的暗金龙纹棉甲,屹立如巍峨山岳,傍晚的河风拂过他冷峻的面庞,掀起鬓角几缕碎发,却无法撼动他分毫。

  “这河西,从今往后,便是北疆的天下。”

  望着滔滔大河中不断挣扎的西夏骑兵,李骁的眼中尽是漠视生死的淡然。

  出征前的誓言犹在耳畔回响:“若大军战败,我李骁绝不独活!”

  此刻,他正以行动践行承诺,亲率武卫军精锐断后。

  身后,北疆军主力队伍如蜿蜒的巨龙,载着河西劫掠的人口、堆积如山的粮草与矫健的战马,朝着乌鞘岭方向缓缓移动。

  前锋部队想必已经抵达了凉州城。

  他要让西夏人明白,曾经被他们视为囊中之物的河西大地,如今攻守之势已然逆转。

  当晚,李骁率军驻守西岸,防备西夏军队再次渡河。

  直到三日之后,李骁才率军拔营,面向一望无际的河西大地,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古籍中记载的霍骠骑。

  千年前,那位少年战神挥师西进,饮马大河,恐怕也如今日李骁一般,风卷旌旗猎猎作响,黄沙漫过踏碎敌营。

  比起那位少年战神开天辟地的壮举,李骁的征伐不过是循着前人足迹,重来一次罢了。

  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古今征战,皆为山河。”

  李骁低语着望向朝阳中泛着金光的祁连雪山,喃喃自语说道:“但我李骁一生,不弱于人!”

  “骠骑将军开拓西域。”

  “我李骁便要让北疆的铁骑踏碎万里山河!”

  ……

  西夏皇宫内,沉香袅袅却驱不散书房里凝滞的死寂。

  李安全膝盖重重抵在冰凉的青砖上,虽然已经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却遮掩不住身上的颓然。

  短短三个月,整个人却仿佛苍老了十岁。

  “李安全,你贪功冒进,致使我两万大军折损在删乐城!”李纯祐猛地将笔岘砸在地上。

  狰狞的目光盯着李安全,咬牙切齿的说道:“更是因为你,让我大军主力后路断绝,河西百姓、粮草尽数被北疆掳走!”

  “你可知罪?”

  李安全喉结滚动,额头几乎贴到地面:“臣……臣愿以死谢罪!”

  而就在这个时候,罗太后带着几名老臣走进了书房之中。

  “陛下,镇夷郡王既已知罪,还望陛下看在同为崇宗子孙的份上,从轻发落。”

  “让其戴罪立功。”

  罗太后来为自己的小情人说情了。

  倒不是说李安全能将她伺候的多么舒服,主要是李安全还算是一条比较听话的狗。

  尤其是自己的儿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想要从自己手中夺取权力。

  罗太后自然需要李安全来和皇帝抗衡一二。

  李纯祐猛地转身,恨恨的说道:“李安全丧师辱国,不杀何以立威?”

  “立威?”罗太后忽而轻笑:“皇帝的立威手段就是拿自己的兄弟开刀吗?”

  她忽而逼近,凤目含霜:“太祖遗训犹在——‘宗室为盾,外戚为矛’,陛下若执意诛杀李安全,置祖宗法度于何地?”

  几名老臣们齐刷刷跪地:“太后所言极是!”

  罗太后继而说道:“让镇夷郡王戴罪立功,率残部夺回河西。”

  “胜则陛下善用人才,败……”

  她瞥了眼面如死灰的李安全:“不过是他罪有应得,陛下仍是仁君。”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内监走进房门,双手捧着一份奏折高高举起。

  “启奏陛下,柔狼山急报。”

  听到这话,李纯祐也顾不上处理李安全了,急忙说道:“快,呈上来。”

  西夏举国之力征召的十几万大军,如今全部聚集在柔狼山。

  李纯祐是真的承担不起再次战败的后果了。

  而当他打开奏折之后,微微松了一口气,结果还不是最惨,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北疆军劫掠河西,抢走了众多人丁、粮食和战马、财物等。

  已经将黄河以西的土地给席卷一空,现在整个河西数百里范围之内,荒无人烟,已经成为了一片白地。

  而且北疆军在撤退途中,还设计将千名西夏精骑埋进了大河之中。

  手段残忍,凶悍狠毒。

  让李纯祐的胸中好像堵了一口气似的。

  但好在,还是有一个好消息的。

  北疆军撤出了河西,目前已经全部回到了河西走廊。

  这让李纯祐重重松了一口气,竟然有种劫后余生的喜悦。

  明明河西走廊原本也是西夏的领土,但北疆军回到了那里,却让他莫名的感觉到安心。

  至少,兴庆府是没有危险了。

  “母后~”李纯祐转过头来看向罗太后。

  拿着奏折晃了晃,冷声说道:“北疆蛮子已经退出了河西。”

  “镇夷郡王戴罪立功的机会是没有了,不如让他率军去收服河西走廊?”

  听到这话,李安全的脸色顿时涨的跟猪肝似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最新章节,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