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宫门外,苏城低声叮嘱未央:“央哥儿,切不可意气用事。”
未央点点头,脸色阴晴不定。
一旁苏城很是担心,他担心未央见太后,一言不合起冲突。
长春宫执事太监过来,引领未央进入长春宫。
见到凤座上李太后那一刻,未央心如刀绞,娘就是被这女人活活逼死。
缓缓跪地,勉强开口:“未央见过太后。”
太后打量未央半晌,才说道:“初次见你,倒也一表人才。你母之事,非哀家本意,你恨我么?”
未央慢慢摇头,沉声回应:“逼死我娘之人,并非太后陛下,而是那皇位。
未央不敢怨恨太后,若非太后天恩,未央还在那冷宫度日。”
“你明白就好。在坤极宫蜗居二十年,今日出去,见到外面世界,可有什么感想?说来与哀家听听。”
见太后没有动怒,苏城那颗心稍稍放松一点。
“回禀太后,外面与坤极宫相比,大上千百倍。要说相似之处,外面之人与未央没有太多不同。
人之在世,总有许多枷锁戴在身上。天地虽大,无人可随意去留。”
未央神色淡然,虽是初次来到这种场合,却不见半点慌张。
“好一句天地虽大。传言说你在坤极宫终日苦读,依哀家看来,传言不虚。
你这样貌,像极先帝当年。来人,赐座。哀家有几句话叮嘱你。
从今日起,你需认我为母。接下来三日,礼部会有专员陪你演礼。时间仓促,你要多上心。
登基大典就在三日之后,玄武门外举行。
自那一日起,你便是当今天子,九五之尊。
继位之后,你可有什么打算要求?现在说与本宫,若是合理,本宫定会满足。”
李太后说完,盯着未央,她想看看未央反应。
不料未央脸上无喜无悲,起身再次跪下:“回禀母后,天子亦是人身,忠孝之道,天子应为天下表率。
儿臣忠于社稷万民,忠于大晋朝廷。太后乃儿臣之母,若无太后,哪有天子?
儿臣愿克尽孝道,让太后安享天伦之乐。至于朝廷正事,儿臣年幼缺乏经验,凡事无论巨细,皆需母后助儿臣决断。
儿臣还有两件小事相求,望太后恩准。其一,儿臣想每月十九前去龙居寺,为儿臣生母上香。
其二,儿臣久居坤极宫,日久生情,不愿搬离。”
“你能有如此觉悟,本宫深感欣慰。本宫安排人手修缮坤极宫,未来天子寝宫,岂能破破烂烂?
至于龙居寺,为生母上香,乃是孝道,本宫不会阻拦。今日你劳累一天,早早回去休息。”
待未央等人离开,李太后屏退左右。
山河社稷图屏风后面转出三人,老者须发皆白,精神矍铄。
老者左边一人方到中年,相貌威武,气度不凡,一看便是领兵大将。
老者右边一人年龄与未央相仿,也是一身书卷气。
白发老者乃是李太后之父,敬英侯李岳。
左边中年人则是太后兄弟神武侯李严,右边青年是李严之子李天风。
待李岳和李严坐下,李太后开口:“司马未央所说,你们听得一字不漏。
天风,你先说说。司马未央,可是你保举之人。”
李太后看着眼前这位子侄辈,李家第三代不下数十人。
论武艺,自然是在长春宫护卫的李蒙居首。若论文治,眼前这位李天风当仁不让。
这位李严酒后与正室婢女所生之子,文采,心机,气度俱是上上之选。
能在李严六子之中脱颖而出,实为不易。
“姑姑!皇帝驾崩之时,曾有不少人觐见父亲,望李家取代司马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天风命人将这些欲害我李家之人统统乱棍打出,这些唯恐天下不乱不乱之辈,妄图将我李家拖入火坑,其心可诛。”
李长风娓娓道来,气定神闲。
一句姑姑,让李太后心软下来。久居深宫之中,还从未有人这般叫她。
“天风,王侯将相本无种,司马家天下也是自曹家夺取而来。
换言之,曹家天下也是取自刘家。缘何我李家不能取而代之?你详细道来。”
见太后面带笑容,李天风胆气更壮。
“姑姑!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曹家那时,主上连续三代皆是幼子六七岁即为,司马家先祖连续三代都是托孤之人。
即便如此,司马家尚且要隐忍三代方能夺权。
而我李家居高位不过十余年,一代尚且不足。
如今李家权倾朝野,却也是树大招风,毁多誉少。
此时放弃胶州王等人不立,转而扶保司马未央这一名不见经传之人,本身就是一步险棋。
若能走好,足可保李家三代富贵。待形势渐渐变化,李家后人终有登顶之日,却非我辈所能期也。
依侄儿看来,接下来,司马家那些诸侯王必定不服。
关西王司马晔,胶州王司马川之流早就身怀异心。恰好趁此时机,将他们慢慢剪除,拔掉司马家羽翼根基。
侄儿斗胆建言,当今丞相刘墉老迈多病,日渐昏庸。可让刘墉回乡养老,选兵部侍郎房源为相。
房源与我李家素无瓜葛,可借此平息悠悠众口。”
待李天风说完,太后目光转向李严与李岳,见二人并无不悦。
太后开口称赞:“父亲,三弟,天风乃吾家千里驹。李家三代有天风,本宫死后无忧矣。
本宫心忧李家居于高位,怕出利令智昏之徒。最怕身居百尺高楼,犹不自省。
眼下天下入多事之秋,龙山那里,父亲还需多加劝服,让其出征。京城安危,三弟可要多多费心。”
未央点点头,脸色阴晴不定。
一旁苏城很是担心,他担心未央见太后,一言不合起冲突。
长春宫执事太监过来,引领未央进入长春宫。
见到凤座上李太后那一刻,未央心如刀绞,娘就是被这女人活活逼死。
缓缓跪地,勉强开口:“未央见过太后。”
太后打量未央半晌,才说道:“初次见你,倒也一表人才。你母之事,非哀家本意,你恨我么?”
未央慢慢摇头,沉声回应:“逼死我娘之人,并非太后陛下,而是那皇位。
未央不敢怨恨太后,若非太后天恩,未央还在那冷宫度日。”
“你明白就好。在坤极宫蜗居二十年,今日出去,见到外面世界,可有什么感想?说来与哀家听听。”
见太后没有动怒,苏城那颗心稍稍放松一点。
“回禀太后,外面与坤极宫相比,大上千百倍。要说相似之处,外面之人与未央没有太多不同。
人之在世,总有许多枷锁戴在身上。天地虽大,无人可随意去留。”
未央神色淡然,虽是初次来到这种场合,却不见半点慌张。
“好一句天地虽大。传言说你在坤极宫终日苦读,依哀家看来,传言不虚。
你这样貌,像极先帝当年。来人,赐座。哀家有几句话叮嘱你。
从今日起,你需认我为母。接下来三日,礼部会有专员陪你演礼。时间仓促,你要多上心。
登基大典就在三日之后,玄武门外举行。
自那一日起,你便是当今天子,九五之尊。
继位之后,你可有什么打算要求?现在说与本宫,若是合理,本宫定会满足。”
李太后说完,盯着未央,她想看看未央反应。
不料未央脸上无喜无悲,起身再次跪下:“回禀母后,天子亦是人身,忠孝之道,天子应为天下表率。
儿臣忠于社稷万民,忠于大晋朝廷。太后乃儿臣之母,若无太后,哪有天子?
儿臣愿克尽孝道,让太后安享天伦之乐。至于朝廷正事,儿臣年幼缺乏经验,凡事无论巨细,皆需母后助儿臣决断。
儿臣还有两件小事相求,望太后恩准。其一,儿臣想每月十九前去龙居寺,为儿臣生母上香。
其二,儿臣久居坤极宫,日久生情,不愿搬离。”
“你能有如此觉悟,本宫深感欣慰。本宫安排人手修缮坤极宫,未来天子寝宫,岂能破破烂烂?
至于龙居寺,为生母上香,乃是孝道,本宫不会阻拦。今日你劳累一天,早早回去休息。”
待未央等人离开,李太后屏退左右。
山河社稷图屏风后面转出三人,老者须发皆白,精神矍铄。
老者左边一人方到中年,相貌威武,气度不凡,一看便是领兵大将。
老者右边一人年龄与未央相仿,也是一身书卷气。
白发老者乃是李太后之父,敬英侯李岳。
左边中年人则是太后兄弟神武侯李严,右边青年是李严之子李天风。
待李岳和李严坐下,李太后开口:“司马未央所说,你们听得一字不漏。
天风,你先说说。司马未央,可是你保举之人。”
李太后看着眼前这位子侄辈,李家第三代不下数十人。
论武艺,自然是在长春宫护卫的李蒙居首。若论文治,眼前这位李天风当仁不让。
这位李严酒后与正室婢女所生之子,文采,心机,气度俱是上上之选。
能在李严六子之中脱颖而出,实为不易。
“姑姑!皇帝驾崩之时,曾有不少人觐见父亲,望李家取代司马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天风命人将这些欲害我李家之人统统乱棍打出,这些唯恐天下不乱不乱之辈,妄图将我李家拖入火坑,其心可诛。”
李长风娓娓道来,气定神闲。
一句姑姑,让李太后心软下来。久居深宫之中,还从未有人这般叫她。
“天风,王侯将相本无种,司马家天下也是自曹家夺取而来。
换言之,曹家天下也是取自刘家。缘何我李家不能取而代之?你详细道来。”
见太后面带笑容,李天风胆气更壮。
“姑姑!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曹家那时,主上连续三代皆是幼子六七岁即为,司马家先祖连续三代都是托孤之人。
即便如此,司马家尚且要隐忍三代方能夺权。
而我李家居高位不过十余年,一代尚且不足。
如今李家权倾朝野,却也是树大招风,毁多誉少。
此时放弃胶州王等人不立,转而扶保司马未央这一名不见经传之人,本身就是一步险棋。
若能走好,足可保李家三代富贵。待形势渐渐变化,李家后人终有登顶之日,却非我辈所能期也。
依侄儿看来,接下来,司马家那些诸侯王必定不服。
关西王司马晔,胶州王司马川之流早就身怀异心。恰好趁此时机,将他们慢慢剪除,拔掉司马家羽翼根基。
侄儿斗胆建言,当今丞相刘墉老迈多病,日渐昏庸。可让刘墉回乡养老,选兵部侍郎房源为相。
房源与我李家素无瓜葛,可借此平息悠悠众口。”
待李天风说完,太后目光转向李严与李岳,见二人并无不悦。
太后开口称赞:“父亲,三弟,天风乃吾家千里驹。李家三代有天风,本宫死后无忧矣。
本宫心忧李家居于高位,怕出利令智昏之徒。最怕身居百尺高楼,犹不自省。
眼下天下入多事之秋,龙山那里,父亲还需多加劝服,让其出征。京城安危,三弟可要多多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