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本以为这些被荀子所看不起的老儒生是来这里大放阙词的,故而,他即使将韩非叫来,就是想着对方如果敢在自己面前胡说八道,说什么礼乐井田公田,那韩非肯定会教他们做人,让他们知道法家为什么是老大。这些老儒生所说的回复周礼,可不是简单的回到分封制时代,或者是恢复天子九鼎之类的东西。
他们原先的诉求,可是要回到周初,就是不允许土地私有制,不允许底层与高层接触,不给庶民往上爬的通道等等,这是一个严重的退步,正是因为如此,荀子也是非常的生气,认为他们效仿圣人的模样却学不了实质,荀子是这么评价的,“帽子戴得歪斜欲坠,话说得平淡无味,学禹的跛行,学舜的快走...贱儒!”
他们只是模仿圣贤的外表,却领会不到实质,因为禹走路是瘸腿走路,他们就想让所有人都瘸着腿走路。
故而,在荀子还在的这些,这些复古派的儒生是不敢跳出来的。他们这次前来咸阳,也是自信满满,并以为终于有了一展才华的时日,可是,他们也没有想到,刚刚来到咸阳外,一个耕作的老农就给他们上了一课,从诸子百家谈论到如今的社会状况,这些学识渊博,享有名誉的老儒,发现自己却如幼童一样,在对面面前是那样的无知。
这直接摧毁了这些老儒们的信心,让他们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我们该不会真的是如此无能吧?他们隐居了好长一段时间,如今太平了才敢出来,对天下的变化并不是很清楚,就在这样的茫然状态下,他们都想要逃离这里,不想自取其辱,可惜,他们虽然是“贱儒”,可贱儒也是儒,他们也有儒的勇气。
老者训斥了他们的胆怯,他们捂着脸来到了王宫。
看到坐在秦王身边,一脸肃穆的韩非,他们心里就更加犯怵,当初他们还在齐鲁的时候,就曾扬言要帮韩非修改他的过错,可是这些井底之蛙第一次探出头看到了翱翔在天空的雄鹰之后,他们就怕了,面对这位声名远扬的韩非子,他们表现的格外拘束,只能是勉强的说出仁义之政的说辞。
嬴政有些失望,他看着身边的韩非,这就好像你听闻即将有恶狼来进攻,然后找来一头猛虎来帮你击退恶狼,结果最后来的是几只猫,对着你疯狂的撒娇卖萌。在这样的情况下,老虎是咬死他呢?还是一脸懵逼的看着他们呢?
韩非本能的就想咬死面前的儒生,可是他又忍住了,毕竟,他们说的并不过分,仁政虽然不是法家的主张,可是赵括向来痴迷,韩非不敢在明面上反对,驳老师的面子。所以韩非就只能保持沉默了,而嬴政,在呆愣了片刻之后,也是笑了起来,亲切的对面前的儒生说道:“好,寡人受教。”
嬴政对儒家并没有太大的偏见,如今他们如此识时务,嬴政就更加的开心,秦国的官吏实在不够用,作为仅次法家的第二大学术集团,嬴政还是比较希望能从儒家人才库里找些人来帮助自己。儒家的弟子虽然不如法家那样的严谨,可是他们受礼,待人以礼,私人道德是比较杰出的。
法家弟子大概是不敢贪赃枉法的,可是如果法律不禁止的,他们就不会理会,比如秦国律法没有规定要保障其他国家百姓的安危什么的,那么法家弟子在遇到其他国家的流民在其他地方遇到盗贼,他们就不会理会。可是儒家弟子不会袖手旁观,他们以极高的道德感来要求自己,这些人还是可以用的。
儒家的几位老儒看到秦王的态度温和,心里也就不再那么的紧张,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尊敬,秦王甚至还赏赐了他们几级的爵位,并且邀请他们在将来的大学里任职,儒家的几位大儒欣喜若狂,纷纷拜谢,歌颂功德,嬴政在他们口中也瞬间从秦王变成了一代明君,堪比尧舜。
嬴政笑着送走了他们,刚刚送走了他们,韩非就有些生气的说道:“您这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他们有什么功?能得到您的赏赐?他们有什么样的才能,也配在太学里教书?”,嬴政早就想到韩非会生气,因为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嬴政和韩非的脾气非常的相似,两人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是惊人的一致。
只是,嬴政早已不是原先的嬴政,在接受了诸多教育之后,他变得更加沉稳,秦王看着韩非,就仿佛新的秦王在看着旧的秦王,嬴政冷静的说道:“寡人知道他们没有什么功劳,也知道他们没有什么才能,可是他们是代表着天下儒生来拜见寡人的,寡人尊敬的不是他们,赏赐的也不是他们。”
“养着几个酒囊饭袋,就可以让数十万儒生为寡人效力,难道这不是很值得的事情嘛?”
韩非有些说不出话来,站在法家的立场,嬴政这样的行为是应该被训斥的,可是站在君王的立场,似乎并不能说他是错误的,因为君王考虑的永远都是最大的利益,而法家跟君王,并不是同一件事。
接下来的时日里,秦国就是在商谈新的制度和礼仪,这一次,再也没有儒生傻乎乎的来劝说秦王封禅,没有劝说秦王复周礼,老儒们静悄悄的,都做好了准备,无论嬴政说什么,他们都能为嬴政找到法理依据。嬴政抛弃了天子的称呼,拿出了一个崭新的头衔,唤作皇帝。
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这是何等的霸气,是何等的自信。
对于这个称呼,秦人是无所谓的,爱叫什么就什么,他们才不会理会这些事情,而其余学派的众人,则是有些震惊,最先就是儒家,儒家认为这个称呼有些太超过了,三皇五帝都不放在眼里,这是何等的张狂啊,不过,随着嬴政重用儒家诸多大儒,并且在齐鲁各地召集儒生来充实地方官吏,为他治理地方的时候,儒家话锋一转。
这怎么会是看不起三皇五帝呢?这明明是仰慕三皇五帝,想要效仿圣人,这是何等的志向啊!
原先历史线上的嬴政,是不理会这些大嘴巴的,只要他们敢叫,呵,你看我的火烫不烫?你看我的刀快不快?这样是很霸气,可是也是完全得罪了积蓄最厚实的儒家学派,很多人都觉得儒家真正兴盛是在汉武帝之后,可这样说法是不太对的,儒家从孔子之后一直都在全力发展,几乎在每个时代,他们都能并列显学。
很多学派都有过辉煌,最后落寞,可是儒家就是在第一第二的位置,怎么也打不掉,他们能按着不同时代的要求来改变自己,故而他们也是第一个坐上大一统的车冲向了终点的选手。他们的积蓄很大,按着记载,儒家八大学派,弟子数量远超其他学派,在各国都有很多的儒生,通过有教无类的教书方式,势力极大。
嬴政如今的做法,变相的与儒家妥协,达成共识,虽说少了几分始皇帝的霸气,却多了些英主的谋略。
很快,就有儒者写出了文章,“有伏羲之神、神农之功、少典之德....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之效也...”,这篇文章,就是讲明嬴政的功德已经媲美了三皇,达到了五帝的总和,可以说是将嬴政捧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上。在确定了皇帝的名分之后,嬴政的大臣们又提出了一些确定彰显皇权的礼仪。
例如皇帝要自称为朕,其余人不能再叫朕。
皇帝的命令要叫诏...其他人要将皇帝叫为陛下,皇帝死了就叫驾崩,他们弄出了很多古怪的东西,也奠定了往后数千年的主流,赵括听着这些,倒是有些熟悉,后世的所有称呼,似乎都是在此刻定下的,群臣都对这些非常的在意,可是赵括却不愿意理会,他还是每天忙着自己的事情。
看一看学校的事情,跟展去耕地里看看情况,跟墨家讨论先进农业装备的可能性。
墨家的吾滏正在做一个可以播种的机械,他试了很多次,都宣告失败,赵括听闻这件事,就前来帮忙,两个人一同商量该如何打造出既省力又便捷的播种机器。每当这个时候,赵括就特别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学理科呢?哪怕是多记下一些后世的农具呢?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他,对这些简直是一无所知。
不过,赵括毕竟在这里耕作了几十年,加上他比同代人更加开阔的眼界,他能想到很多东西,吾滏的设计里,他准备设计一个类耕犁的东西,在耕犁的底层设计管道,种子直接在破土之后落在地面上,可是不能控制种子的掉落数量,如果耕犁走的太慢或者太快,都会出大问题,而且这也提高不了多少的效率。
因为还有一个人要跟在车的后头不断的推土。
在墨家院落内,吾滏看着面前简陋而庞大的新农具,许久都没有言语,赵括安静的坐在一旁,两人看着面前的大家伙,都在沉思,他们这样坐在这里已经很久了,从最初激动的商谈,到如今的沉默着思索。墨者们从他们的周围走过,却都不敢打扰他们,只是低着头,都不敢发出声来。
“耕犁可能真的不适合播种...”
赵括忽然开口说道,吾滏一愣,长叹了一声,说道:“您说的对,那我也就不执着这些了...”,两人正要站起身来,却看到一个年轻的墨家弟子,正站在不远处,欲言又止,看着他的模样,吾滏让他赶来,问道:“说吧,出了什么事情?”,年轻人沉思了片刻,脸色憋得通红,哆嗦着说道:“对于播种机器,我有些办法。”
他这么一开口,不远处几个墨者就有些生气,他们皱着眉头,不悦的说道:“你还刚刚立冠的年纪,怎么敢在巨子面前说这样的话!”,无论在什么时代,论资排辈都是存在的,赵括和吾滏地位极高,他们俩都没有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孺子能说出什么呢?就敢在这里信口雌黄?!
墨者们大概觉得,年轻人这样的行为是对赵括和吾滏的不尊敬,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羞辱,若是他真的做出来了,可能就是更大的羞辱了,毕竟这东西赵括和吾滏弄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弄出来。赵括却不是这么想的,他看着面前这位有些稚嫩的年轻人,年轻人因为害怕,在其他墨者的挖苦之下,就更不敢多说什么了。
赵括给了年轻人一个很温和的笑容,方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啊?”
“我唤作赵素..是邯郸人。”
“哦?邯郸哪里人?”,赵括眼前一亮。
“邯郸锡山人...”
“哈哈哈,这是我的乡人啊,马服山与锡山不过十里...”,赵括开心的说着,又将年轻人叫到自己的身边,让他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年轻人要来了纸笔,就开始书写了起来,不,是画了起来,他先是画了一个铧,类似三角犁铧,但较小些,中间有一高脊,将劐插入耧车脚背上的二孔中并绑在横木上。
“您看,如此一来,铧入地深,而种子经过耧脚撒落下来,因此能在土中种得很深...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一举数得...用一头牛来拉着,效率应该会很高....”,赵素皱着眉头认真的说着,起初吾滏还没有在意,可是随着他画的越多,说的越仔细,他也就愈发的认真。
赵括瞪大了双眼,好像...他说的对,这的确可行!
等到年轻人完成了初稿,一群墨者就忍不住的开始了制作,在众人的配合之下,很快,新农具就出现了,新农具看起来有些古怪,像犁却又不是犁,他们迅速在农田上进行试验,第一次是失败了的,因为这东西被他们做的太大,可一次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他们又连续的尝试了几次。
当众人站在耕地边上,看着新农具被耕牛拉着在土地里不断的横行,种子落下,随即覆土,毫不停留....众人都懵了,赵括莫名的激动,这东西的作用,要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大!
如果当初赵括在历史课上没有睡觉,或许他就会明白,这叫做唤作耧车,是在两百年后出现的新农具。
而这东西的出现,直接将农业效率提高了无数倍,达到了可怕的“日种一顷”的程度。
这就是汉朝能低税养活那么多军队的原因。
咸阳之内,王公群臣们在准备皇帝的登基大典。
咸阳之外,几个老头抚摸着面前的耧车,如顽童一般的欢呼雀跃。
他们原先的诉求,可是要回到周初,就是不允许土地私有制,不允许底层与高层接触,不给庶民往上爬的通道等等,这是一个严重的退步,正是因为如此,荀子也是非常的生气,认为他们效仿圣人的模样却学不了实质,荀子是这么评价的,“帽子戴得歪斜欲坠,话说得平淡无味,学禹的跛行,学舜的快走...贱儒!”
他们只是模仿圣贤的外表,却领会不到实质,因为禹走路是瘸腿走路,他们就想让所有人都瘸着腿走路。
故而,在荀子还在的这些,这些复古派的儒生是不敢跳出来的。他们这次前来咸阳,也是自信满满,并以为终于有了一展才华的时日,可是,他们也没有想到,刚刚来到咸阳外,一个耕作的老农就给他们上了一课,从诸子百家谈论到如今的社会状况,这些学识渊博,享有名誉的老儒,发现自己却如幼童一样,在对面面前是那样的无知。
这直接摧毁了这些老儒们的信心,让他们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我们该不会真的是如此无能吧?他们隐居了好长一段时间,如今太平了才敢出来,对天下的变化并不是很清楚,就在这样的茫然状态下,他们都想要逃离这里,不想自取其辱,可惜,他们虽然是“贱儒”,可贱儒也是儒,他们也有儒的勇气。
老者训斥了他们的胆怯,他们捂着脸来到了王宫。
看到坐在秦王身边,一脸肃穆的韩非,他们心里就更加犯怵,当初他们还在齐鲁的时候,就曾扬言要帮韩非修改他的过错,可是这些井底之蛙第一次探出头看到了翱翔在天空的雄鹰之后,他们就怕了,面对这位声名远扬的韩非子,他们表现的格外拘束,只能是勉强的说出仁义之政的说辞。
嬴政有些失望,他看着身边的韩非,这就好像你听闻即将有恶狼来进攻,然后找来一头猛虎来帮你击退恶狼,结果最后来的是几只猫,对着你疯狂的撒娇卖萌。在这样的情况下,老虎是咬死他呢?还是一脸懵逼的看着他们呢?
韩非本能的就想咬死面前的儒生,可是他又忍住了,毕竟,他们说的并不过分,仁政虽然不是法家的主张,可是赵括向来痴迷,韩非不敢在明面上反对,驳老师的面子。所以韩非就只能保持沉默了,而嬴政,在呆愣了片刻之后,也是笑了起来,亲切的对面前的儒生说道:“好,寡人受教。”
嬴政对儒家并没有太大的偏见,如今他们如此识时务,嬴政就更加的开心,秦国的官吏实在不够用,作为仅次法家的第二大学术集团,嬴政还是比较希望能从儒家人才库里找些人来帮助自己。儒家的弟子虽然不如法家那样的严谨,可是他们受礼,待人以礼,私人道德是比较杰出的。
法家弟子大概是不敢贪赃枉法的,可是如果法律不禁止的,他们就不会理会,比如秦国律法没有规定要保障其他国家百姓的安危什么的,那么法家弟子在遇到其他国家的流民在其他地方遇到盗贼,他们就不会理会。可是儒家弟子不会袖手旁观,他们以极高的道德感来要求自己,这些人还是可以用的。
儒家的几位老儒看到秦王的态度温和,心里也就不再那么的紧张,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尊敬,秦王甚至还赏赐了他们几级的爵位,并且邀请他们在将来的大学里任职,儒家的几位大儒欣喜若狂,纷纷拜谢,歌颂功德,嬴政在他们口中也瞬间从秦王变成了一代明君,堪比尧舜。
嬴政笑着送走了他们,刚刚送走了他们,韩非就有些生气的说道:“您这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他们有什么功?能得到您的赏赐?他们有什么样的才能,也配在太学里教书?”,嬴政早就想到韩非会生气,因为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嬴政和韩非的脾气非常的相似,两人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是惊人的一致。
只是,嬴政早已不是原先的嬴政,在接受了诸多教育之后,他变得更加沉稳,秦王看着韩非,就仿佛新的秦王在看着旧的秦王,嬴政冷静的说道:“寡人知道他们没有什么功劳,也知道他们没有什么才能,可是他们是代表着天下儒生来拜见寡人的,寡人尊敬的不是他们,赏赐的也不是他们。”
“养着几个酒囊饭袋,就可以让数十万儒生为寡人效力,难道这不是很值得的事情嘛?”
韩非有些说不出话来,站在法家的立场,嬴政这样的行为是应该被训斥的,可是站在君王的立场,似乎并不能说他是错误的,因为君王考虑的永远都是最大的利益,而法家跟君王,并不是同一件事。
接下来的时日里,秦国就是在商谈新的制度和礼仪,这一次,再也没有儒生傻乎乎的来劝说秦王封禅,没有劝说秦王复周礼,老儒们静悄悄的,都做好了准备,无论嬴政说什么,他们都能为嬴政找到法理依据。嬴政抛弃了天子的称呼,拿出了一个崭新的头衔,唤作皇帝。
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这是何等的霸气,是何等的自信。
对于这个称呼,秦人是无所谓的,爱叫什么就什么,他们才不会理会这些事情,而其余学派的众人,则是有些震惊,最先就是儒家,儒家认为这个称呼有些太超过了,三皇五帝都不放在眼里,这是何等的张狂啊,不过,随着嬴政重用儒家诸多大儒,并且在齐鲁各地召集儒生来充实地方官吏,为他治理地方的时候,儒家话锋一转。
这怎么会是看不起三皇五帝呢?这明明是仰慕三皇五帝,想要效仿圣人,这是何等的志向啊!
原先历史线上的嬴政,是不理会这些大嘴巴的,只要他们敢叫,呵,你看我的火烫不烫?你看我的刀快不快?这样是很霸气,可是也是完全得罪了积蓄最厚实的儒家学派,很多人都觉得儒家真正兴盛是在汉武帝之后,可这样说法是不太对的,儒家从孔子之后一直都在全力发展,几乎在每个时代,他们都能并列显学。
很多学派都有过辉煌,最后落寞,可是儒家就是在第一第二的位置,怎么也打不掉,他们能按着不同时代的要求来改变自己,故而他们也是第一个坐上大一统的车冲向了终点的选手。他们的积蓄很大,按着记载,儒家八大学派,弟子数量远超其他学派,在各国都有很多的儒生,通过有教无类的教书方式,势力极大。
嬴政如今的做法,变相的与儒家妥协,达成共识,虽说少了几分始皇帝的霸气,却多了些英主的谋略。
很快,就有儒者写出了文章,“有伏羲之神、神农之功、少典之德....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之效也...”,这篇文章,就是讲明嬴政的功德已经媲美了三皇,达到了五帝的总和,可以说是将嬴政捧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上。在确定了皇帝的名分之后,嬴政的大臣们又提出了一些确定彰显皇权的礼仪。
例如皇帝要自称为朕,其余人不能再叫朕。
皇帝的命令要叫诏...其他人要将皇帝叫为陛下,皇帝死了就叫驾崩,他们弄出了很多古怪的东西,也奠定了往后数千年的主流,赵括听着这些,倒是有些熟悉,后世的所有称呼,似乎都是在此刻定下的,群臣都对这些非常的在意,可是赵括却不愿意理会,他还是每天忙着自己的事情。
看一看学校的事情,跟展去耕地里看看情况,跟墨家讨论先进农业装备的可能性。
墨家的吾滏正在做一个可以播种的机械,他试了很多次,都宣告失败,赵括听闻这件事,就前来帮忙,两个人一同商量该如何打造出既省力又便捷的播种机器。每当这个时候,赵括就特别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学理科呢?哪怕是多记下一些后世的农具呢?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他,对这些简直是一无所知。
不过,赵括毕竟在这里耕作了几十年,加上他比同代人更加开阔的眼界,他能想到很多东西,吾滏的设计里,他准备设计一个类耕犁的东西,在耕犁的底层设计管道,种子直接在破土之后落在地面上,可是不能控制种子的掉落数量,如果耕犁走的太慢或者太快,都会出大问题,而且这也提高不了多少的效率。
因为还有一个人要跟在车的后头不断的推土。
在墨家院落内,吾滏看着面前简陋而庞大的新农具,许久都没有言语,赵括安静的坐在一旁,两人看着面前的大家伙,都在沉思,他们这样坐在这里已经很久了,从最初激动的商谈,到如今的沉默着思索。墨者们从他们的周围走过,却都不敢打扰他们,只是低着头,都不敢发出声来。
“耕犁可能真的不适合播种...”
赵括忽然开口说道,吾滏一愣,长叹了一声,说道:“您说的对,那我也就不执着这些了...”,两人正要站起身来,却看到一个年轻的墨家弟子,正站在不远处,欲言又止,看着他的模样,吾滏让他赶来,问道:“说吧,出了什么事情?”,年轻人沉思了片刻,脸色憋得通红,哆嗦着说道:“对于播种机器,我有些办法。”
他这么一开口,不远处几个墨者就有些生气,他们皱着眉头,不悦的说道:“你还刚刚立冠的年纪,怎么敢在巨子面前说这样的话!”,无论在什么时代,论资排辈都是存在的,赵括和吾滏地位极高,他们俩都没有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孺子能说出什么呢?就敢在这里信口雌黄?!
墨者们大概觉得,年轻人这样的行为是对赵括和吾滏的不尊敬,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羞辱,若是他真的做出来了,可能就是更大的羞辱了,毕竟这东西赵括和吾滏弄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弄出来。赵括却不是这么想的,他看着面前这位有些稚嫩的年轻人,年轻人因为害怕,在其他墨者的挖苦之下,就更不敢多说什么了。
赵括给了年轻人一个很温和的笑容,方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啊?”
“我唤作赵素..是邯郸人。”
“哦?邯郸哪里人?”,赵括眼前一亮。
“邯郸锡山人...”
“哈哈哈,这是我的乡人啊,马服山与锡山不过十里...”,赵括开心的说着,又将年轻人叫到自己的身边,让他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年轻人要来了纸笔,就开始书写了起来,不,是画了起来,他先是画了一个铧,类似三角犁铧,但较小些,中间有一高脊,将劐插入耧车脚背上的二孔中并绑在横木上。
“您看,如此一来,铧入地深,而种子经过耧脚撒落下来,因此能在土中种得很深...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一举数得...用一头牛来拉着,效率应该会很高....”,赵素皱着眉头认真的说着,起初吾滏还没有在意,可是随着他画的越多,说的越仔细,他也就愈发的认真。
赵括瞪大了双眼,好像...他说的对,这的确可行!
等到年轻人完成了初稿,一群墨者就忍不住的开始了制作,在众人的配合之下,很快,新农具就出现了,新农具看起来有些古怪,像犁却又不是犁,他们迅速在农田上进行试验,第一次是失败了的,因为这东西被他们做的太大,可一次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他们又连续的尝试了几次。
当众人站在耕地边上,看着新农具被耕牛拉着在土地里不断的横行,种子落下,随即覆土,毫不停留....众人都懵了,赵括莫名的激动,这东西的作用,要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大!
如果当初赵括在历史课上没有睡觉,或许他就会明白,这叫做唤作耧车,是在两百年后出现的新农具。
而这东西的出现,直接将农业效率提高了无数倍,达到了可怕的“日种一顷”的程度。
这就是汉朝能低税养活那么多军队的原因。
咸阳之内,王公群臣们在准备皇帝的登基大典。
咸阳之外,几个老头抚摸着面前的耧车,如顽童一般的欢呼雀跃。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捡到一只始皇帝,捡到一只始皇帝最新章节,捡到一只始皇帝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捡到一只始皇帝,捡到一只始皇帝最新章节,捡到一只始皇帝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