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庚首先“讲话”,诚挚地向诸位来宾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多年来的照顾,感谢大家都很给面子,前来观礼,感谢大家对孩子的良好祝愿。
李氏族长也谈了谈李氏一族过去的一些辉煌,举例讲述了一些名人典故,并提到李应庚的至孝之举,以及进士恩荣,又殷殷期望李小神童将来勤奋好学,前程似锦;同时希望大家用心教育孩子,让李氏一族能够多出几个神童,多添几份荣光。
知县大人更是回顾了本州的光荣历史,尤其是本州名人孙武的辉煌历史,以及现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李浚的博学多才和平叛之功。号召广大子民向先辈学习,为本州繁荣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祝愿李小神童能够继承本州的优良传统,奋发有为,忠君报国,建功立业。
众人轰然叫好,纷纷使劲鼓掌。紧接着,知县大人宣布抓周仪式正式开始。
一应物品,摆放在李小神童的身边。
李之郎环顾四周,发现有毛笔、铜钱、印章等等,纷繁复杂,很多东西连他也叫不上来名字。
一个刚满周岁的孩童,又能认识什么?可是,这个神童不一般。
如果有人能够听得懂灵魂波动的言语,一定可以听见这个孩子的灵魂中一阵阵的呢喃。
”想我李之郎仕途顺利,家有贤妻,却不幸遭此灾祸,命丧黄泉。虽然有幸穿越,可这个时代又如何能与后世相比?有电吗?有车吗?有手机吗?有电脑吗?我这童年可该怎么过啊!!苍天啊,大地啊!你快点派一位仙女姐姐下凡,陪我打发寂寞吧!”
是的,永垂不朽的h省z市s县副县长李之郎同志,穿越来到了大明宣德年间。
早在李应庚妻子怀孕期间,李之郎的灵魂就已经穿越而来。那时候,胎儿尚未孕育智慧灵魂,这李之郎的残魂便很容易地与胎儿融合在了一起。
严格来说,李之郎是带着前世的记忆,重新投胎了。
起初,虽然年幼不能言语,但李之郎却能听得懂大人的言语。从那些言语中,李之郎很快就知道自己来到了大明宣德二年,再怎么说,他前世也是北大历史系的高材生。而且,通过对比得知,这个世界大明宣德二年之前的历史,和前世是一模一样的。但之后的历史,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自己这只小蝴蝶而产生巨变了。
如果一切历史照旧,那么注定他李之郎这一世碌碌无为,泯然众人。因为历史上没有他的名字。
如果他想在这一生建功立业,那么他必然会被历史记载,从而改变历史。
好吧,毛爷爷早就教导我们,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既然上天给了一次重生的机会,我李之郎又岂能浪费这大好时光!就看我如何在这异世雄起吧!
李之郎神思天外,其实都不过是在刚才几位领导讲话的时候进行的。
现在,他需要选择一件物品。他的选择结果,很有可能影响大人们对他的期望,对他的教育方向,对他的关注和支持。
毫无疑问,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他必须得到大人们的认同和赞扬。
于是,他的小手,紧紧抓住了一只毛笔。
李应庚笑的异常开心;李母更是激动的落泪,不停地喃喃着列祖列宗保佑。众人此刻也是纷纷上前恭喜,这个道一声将来贵公子必定金榜题名,那个说一句李小神童天资聪颖,前途不可限量。
紧接着,宴席开始,李应庚特意交代再多些菜肴饭食,一定要让大家吃饱吃好,以至于宴席一直到傍晚时分方才结束。一时间,宾主尽欢,李小神童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渐渐名扬县里。
宣德六年,李之郎四岁。
自从四年前刘御医前来诊视之后,李母的病情略有好转,但没多久,又忽然加重,李应庚急忙请了大夫,经过月余的细心治疗,又有所好转。但至此之后三年间,李母的身体便时好时坏,让李应庚不敢有丝毫马虎,更不用提求官赴任了。
就在去年八月,原本是酷暑季节,天气却忽然转变,暴雨倾盆,温度骤降,李母一时受不得这天气变化,就此一病不起,她自知寿元不久,便反复叮咛李应庚,虽然他已经是进士出身,但毕竟不是状元;将来一定要仔细抚育李之郎,督促这个神童孙子勤学苦读,以期能够状元及第,光宗耀祖。待李应庚俱皆应下,李母方才撒手而去。
按明朝丁忧制度,李应庚需为母守制三年。如此一来,李应庚若想出仕,至少要等到宣德八年九月了。
闲话少叙,单说此时秋高气爽,正是九月重阳的日子。李应庚祭了天地、诸神和先辈之后,便携妻子、侍婢仆人等,踏秋郊游,登高避灾。
武定城外,有一座无名土山,山也不高,但对于地处平原的武定而言,却是个登高望远的好地方。除了这无名土山,最高的地方也就是城墙了,你总不能站到城墙上登高望远,踏秋抒怀吧?
早在宣德三年,汉王叛乱平定之后,武定州几位士绅为了弱化武定州叛乱的不良影响,便共同捐资修了县学,彰显教化之德;在他们的影响下,几位富商也随后捐资,在城外这座无名土山上建了一座菩萨庙,美其名曰弘善利民。
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因为夫人想为婆婆还愿,李应庚便命家仆在山下游玩,只带了夫人儿子和几位贴心下人上了山来,拜起菩萨。
作为后世之人,李之郎自然是崇信科学的,但他一直对科学抱着一种又爱又恨的态度;爱的是科学确实带来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恨得却是科学让人迷失了信仰。李之郎一直认为,信仰有两种,一种是人们一生的行为准则和理念追求;另一种则是人们对生与死的感悟和寄托。
而科学,恰恰损坏了人们对死后的美好愿望和寄托。毕竟,像杨溥那样为了理念,无惧死亡,无惧等待死亡的英雄,太少太少了。
不过,李之郎的穿越重生,又让他对科学的崇信产生了巨大的动摇。这一世,他对生与死不再迷茫,而是怀着巨大的敬畏和膜拜。
李之郎恭恭敬敬地向菩萨磕了三个响头。
李氏族长也谈了谈李氏一族过去的一些辉煌,举例讲述了一些名人典故,并提到李应庚的至孝之举,以及进士恩荣,又殷殷期望李小神童将来勤奋好学,前程似锦;同时希望大家用心教育孩子,让李氏一族能够多出几个神童,多添几份荣光。
知县大人更是回顾了本州的光荣历史,尤其是本州名人孙武的辉煌历史,以及现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李浚的博学多才和平叛之功。号召广大子民向先辈学习,为本州繁荣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祝愿李小神童能够继承本州的优良传统,奋发有为,忠君报国,建功立业。
众人轰然叫好,纷纷使劲鼓掌。紧接着,知县大人宣布抓周仪式正式开始。
一应物品,摆放在李小神童的身边。
李之郎环顾四周,发现有毛笔、铜钱、印章等等,纷繁复杂,很多东西连他也叫不上来名字。
一个刚满周岁的孩童,又能认识什么?可是,这个神童不一般。
如果有人能够听得懂灵魂波动的言语,一定可以听见这个孩子的灵魂中一阵阵的呢喃。
”想我李之郎仕途顺利,家有贤妻,却不幸遭此灾祸,命丧黄泉。虽然有幸穿越,可这个时代又如何能与后世相比?有电吗?有车吗?有手机吗?有电脑吗?我这童年可该怎么过啊!!苍天啊,大地啊!你快点派一位仙女姐姐下凡,陪我打发寂寞吧!”
是的,永垂不朽的h省z市s县副县长李之郎同志,穿越来到了大明宣德年间。
早在李应庚妻子怀孕期间,李之郎的灵魂就已经穿越而来。那时候,胎儿尚未孕育智慧灵魂,这李之郎的残魂便很容易地与胎儿融合在了一起。
严格来说,李之郎是带着前世的记忆,重新投胎了。
起初,虽然年幼不能言语,但李之郎却能听得懂大人的言语。从那些言语中,李之郎很快就知道自己来到了大明宣德二年,再怎么说,他前世也是北大历史系的高材生。而且,通过对比得知,这个世界大明宣德二年之前的历史,和前世是一模一样的。但之后的历史,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自己这只小蝴蝶而产生巨变了。
如果一切历史照旧,那么注定他李之郎这一世碌碌无为,泯然众人。因为历史上没有他的名字。
如果他想在这一生建功立业,那么他必然会被历史记载,从而改变历史。
好吧,毛爷爷早就教导我们,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既然上天给了一次重生的机会,我李之郎又岂能浪费这大好时光!就看我如何在这异世雄起吧!
李之郎神思天外,其实都不过是在刚才几位领导讲话的时候进行的。
现在,他需要选择一件物品。他的选择结果,很有可能影响大人们对他的期望,对他的教育方向,对他的关注和支持。
毫无疑问,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他必须得到大人们的认同和赞扬。
于是,他的小手,紧紧抓住了一只毛笔。
李应庚笑的异常开心;李母更是激动的落泪,不停地喃喃着列祖列宗保佑。众人此刻也是纷纷上前恭喜,这个道一声将来贵公子必定金榜题名,那个说一句李小神童天资聪颖,前途不可限量。
紧接着,宴席开始,李应庚特意交代再多些菜肴饭食,一定要让大家吃饱吃好,以至于宴席一直到傍晚时分方才结束。一时间,宾主尽欢,李小神童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渐渐名扬县里。
宣德六年,李之郎四岁。
自从四年前刘御医前来诊视之后,李母的病情略有好转,但没多久,又忽然加重,李应庚急忙请了大夫,经过月余的细心治疗,又有所好转。但至此之后三年间,李母的身体便时好时坏,让李应庚不敢有丝毫马虎,更不用提求官赴任了。
就在去年八月,原本是酷暑季节,天气却忽然转变,暴雨倾盆,温度骤降,李母一时受不得这天气变化,就此一病不起,她自知寿元不久,便反复叮咛李应庚,虽然他已经是进士出身,但毕竟不是状元;将来一定要仔细抚育李之郎,督促这个神童孙子勤学苦读,以期能够状元及第,光宗耀祖。待李应庚俱皆应下,李母方才撒手而去。
按明朝丁忧制度,李应庚需为母守制三年。如此一来,李应庚若想出仕,至少要等到宣德八年九月了。
闲话少叙,单说此时秋高气爽,正是九月重阳的日子。李应庚祭了天地、诸神和先辈之后,便携妻子、侍婢仆人等,踏秋郊游,登高避灾。
武定城外,有一座无名土山,山也不高,但对于地处平原的武定而言,却是个登高望远的好地方。除了这无名土山,最高的地方也就是城墙了,你总不能站到城墙上登高望远,踏秋抒怀吧?
早在宣德三年,汉王叛乱平定之后,武定州几位士绅为了弱化武定州叛乱的不良影响,便共同捐资修了县学,彰显教化之德;在他们的影响下,几位富商也随后捐资,在城外这座无名土山上建了一座菩萨庙,美其名曰弘善利民。
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因为夫人想为婆婆还愿,李应庚便命家仆在山下游玩,只带了夫人儿子和几位贴心下人上了山来,拜起菩萨。
作为后世之人,李之郎自然是崇信科学的,但他一直对科学抱着一种又爱又恨的态度;爱的是科学确实带来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恨得却是科学让人迷失了信仰。李之郎一直认为,信仰有两种,一种是人们一生的行为准则和理念追求;另一种则是人们对生与死的感悟和寄托。
而科学,恰恰损坏了人们对死后的美好愿望和寄托。毕竟,像杨溥那样为了理念,无惧死亡,无惧等待死亡的英雄,太少太少了。
不过,李之郎的穿越重生,又让他对科学的崇信产生了巨大的动摇。这一世,他对生与死不再迷茫,而是怀着巨大的敬畏和膜拜。
李之郎恭恭敬敬地向菩萨磕了三个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