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芝不置可否。
“此番孙权封公孙渊大司马、东吴辽东太守、领青州刺史。
意在将公孙渊稳住,令其时常在辽东牵制曹魏。
同时孙权也准备了大量赏赐之物以及商品,计划沿海北上,与辽东通商。”
略微一顿后,邓芝继续道:
“臣回归之前,孙权曾询问臣,魏兴、新城二郡也就是汉中下辖西城、上庸一带,应属蜀吴哪方遥领。
虽说先帝在时,魏兴、新城二郡已被曹操划归荆州。
但臣以为此二郡本就是汉中下辖领土居多,也可算作汉中郡领地。
于是臣向孙权表明心意,遵循之前两国共治之策,魏兴、新城应归吾大汉遥领。
孙权破天荒的未曾反驳,似乎臣之想法正合他意。
接着便询问臣,若相邀陛下一同攻魏,陛下可敢应邀东出永安,攻取新城、魏兴等地,以响应东吴伐魏。
吾想到昔日丞相北伐时,数度邀请孙权配合出兵牵制曹魏,孙权皆应邀,便未拒绝孙权。
为了吾大汉以及陛下声誉,臣越暨向孙权表明,陛下愿出兵攻打魏兴、新城,响应吴国伐魏。”
“伯苗所言极是!此举不但甚合朕意,并且对朝廷来说,还有重大意义!”
邓芝本以为陛下会为难,没成想陛下如此爽快答应。
自己来前答应孙权定能劝服陛下,孙权才将书信交与自己,放心准备西征之事。
陛下如此,自己准备的一大套说辞却是无用武之地了。
想到此处,略感意外的邓芝,不由疑问道:
“臣之前笃定陛下必然答应此举,才敢向孙权夸下海口。
如今劝谏之言一句未说,陛下便果断答应,着实令臣有些纳闷。
还请陛下为臣解惑。”
“哈哈哈!伯苗,这就是汝不了解朕了。
此前朕对汝等心腹之人多次提起新政之事,其中便有一项与战事有关。
如今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朕正确个合适的契机与借口提起此事。
今番孙权相约攻魏,正是给了朕一个机会。
朕决议应下此约,不过只是出兵佯攻,见势不对立即撤军。
只要咱们大军一动,曹魏荆州之兵必然也动。
这样便可减轻东线孙权压力。
同时朕也可以将世袭兵、郡兵派去战场亮亮相,只要他们缺点显现,便可收兵。
届时以此为借口,提出并推行朕的新兵制,便成为势在必行之举。
再令此番被推荐的几位良才带兵历练一番,回归之后好提拔他们到重要岗位。
如此一举两得之事,朕何乐而不为呢?”
“陛下深谋远虑,臣自愧不如!
既然如此,那臣即刻令随行而来的吴使回去禀报。
其沿水路顺流而下,日夜兼程之下,不出一月便能将消息送到。
届时吾大汉军队,也差不多准备妥当,两相配合之下,希望东吴能有所建树。”
“好,事不宜迟,伯苗受累,先去处置此事,过后再回府好好休整。
明日早朝之时,朕便向众臣宣布此事。”
邓芝领命而去。
见邓芝走远,张嫣两眼一转,嬉笑道:
“阿斗哥哥此举不可谓不刁钻啊!
应着孙权邀约,却顺带行自己之事。
此番不知又要有多少人因此遭殃了!”
“这话说的,好像朕多么阴险狡诈似的。
既然孙权对合肥念念不忘,如今曹魏又挑衅在先。
朕肯定要给足盟友面子,出兵声援孙权。
至于那些郡兵、世袭兵,早晚是要被淘汰的。
今次正好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就当淘汰他们之前,让他们最后露一回脸吧。”
两人正谈论间,门口侍卫来报。
“启禀陛下,糜威大人下辖鸿胪卫有急事奏!”
“哦?刚将伯苗之事处置,糜威又派人前来。
快让他进来汇报!”
不多时,一名庶民装扮的鸿胪卫,风尘仆仆出现在金银殿中。
李世民打断正在施礼的鸿胪卫,急切问道:
“所言之事,是否与辽东有关?”
那鸿胪卫闻言先是一愣,而后立刻答道:
“陛下果然神机妙算!
吾等跟随糜威将军,潜伏魏境,打探敌情。
前些日发现魏国境内大面积换防,多方打探之下,发现确实与辽东有关。”
见确实与辽东有关,李世民心里“咯噔”一声,连忙在脑海中搜寻关于辽东局势的历史资料。
苦思良久,李世民终于想起,历史上辽东公孙渊自立前确实一度与曹魏关系紧张。
甚至到了曹魏欲主动出兵剿灭之的地步。
有了这条信息,李世民算是稍微松了口气。
“将具体情况细细道来,朕要好好斟酌一番。”
那鸿胪卫答应一声,而后将糜威亲笔书信双手呈上。
“陛下,此信乃糜大人亲笔所书,小人待会所言信中均有提及。”
李世民点点头,和声道:
“书信待会再看不迟,朕需要随时打断汝发问,汝莫要慌张,将事情一一道来。”
鸿胪卫拜过陛下,而后正色道:
“回陛下,前些日魏国境内荆豫都督赵俨调任,夏侯尚从弟夏侯儒接替之。
年前就调回洛阳的前荆州刺史毌丘俭也离京率部曲北上。
见此大面积调动,吾等在糜大人调配下,暗中调查。
最终确定,毌丘俭年前上书曹叡,欲前往幽州剿灭公孙渊。
曹叡应允,遂调夏侯渊子夏侯威接任荆州刺史,将毌丘俭调回洛阳待命。
前些日毌丘俭正式调任幽州刺史,总揽辽东事宜。
为防止东吴趁机捣乱,调赵俨都督豫州军事,时刻配合扬州都督满宠防御吴国。
由于事关荆州人事变动,辽东局势又间接影响吴魏关系,糜威大人不敢怠慢,特命吾等前来汇报。
此时糜威大人仍在魏国境内时刻关注其各处动向。”
“这么说来,曹魏如今在荆州只剩夏侯家兄弟俩管事?其余对吾等更有威胁之人,皆调往东线、北线对应辽东、吴国?”
“回陛下,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确实如此。
曹魏荆州一线如今弱于东、北两线。”
“可知如今荆州有何大将,魏兴、新城太守又是何人?”
鸿胪卫闻言挠挠头,为难道:
“小人只知道申仪现为魏兴太守,新城太守乃昔日孟达部将李辅。
其余荆州守将却是无从得知。”
“雍凉一代现在局势如何?”
“回陛下,年初雍凉都督司马懿留职回京,被封为太尉。
至今为止,曹魏雍凉、关中都督皆空缺,雍凉军事由郭淮、徐邈共治。”
了解完魏国境内的人员调动,李世民不禁一笑。
看来前些日在夏侯霸面前露怯的效果显著啊,按说司马懿之后,赵俨暂时督雍凉军事,直到几年后夏侯玄上位。
如今曹叡怕是真的以为自己仍是传言中的“庸主”,加上蜀中羸弱、丞相薨逝,魏国果然将注意力转向辽东以及东吴。
既然如此,自己一定好好利用孙权征合肥的机会,在曹魏面前再次露怯,让曹魏更加放松对蜀汉的防备。
几年后,司马懿离开洛阳率军征讨辽东之时,就是自己第一次北伐最佳时机!
“糜威与汝等鸿胪卫此次消息传递及时且详细,对于朝廷来说十分重要。
在成都休整几日,之后继续返回魏境探查敌情。
临行之时,记得带上朕的回书以及对汝等的赏赐。”
“谢陛下恩典!”
将糜威送回的情报了解清楚后,李世民屏退旁人,只留黄皓、张嫣、陈忠三人在侧。
趁着连续两道好消息带来的喜悦,与三人闲聊起来。
“目前魏、吴情报均至,汝三人也都听的仔细,依汝等之见,明日早朝之时,朕当如何向朝臣宣布此事?”
听到陛下发问,三人也都来了兴致。
黄皓见张嫣还在思考,并未开口,也不敢抢在张嫣之前发话,只在心里一遍遍默念自己早就想好的建议。
陈忠不管那么多,只要陛下发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见另外二人沉思,陈忠转身向陛下一拱手。
“启禀陛下,末将以为,此役吾等为辅,不必过于兴师动众。
战事起,兵马钱粮同时开始消耗,为了佯攻造声势,派一支偏师出永安即可。”
“嗯,朕也有此想法,不过明日若这样启口,怕是不能引起诸公重视。”
张嫣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附和自己心意的办法,生气的摇摇头,不耐烦道:
“阿斗哥哥这么聪明的人,怎的每次都要先问我们三人?
吾与陈忠不过您身边护卫,率队冲杀还行,这种与朝堂诸公斗智之事却并非吾等所长……”
黄皓见张嫣不再言语,赶忙接过话头。
“陛下,奴婢斗胆,想猜一猜陛下心思,不知陛下……”
“此番孙权封公孙渊大司马、东吴辽东太守、领青州刺史。
意在将公孙渊稳住,令其时常在辽东牵制曹魏。
同时孙权也准备了大量赏赐之物以及商品,计划沿海北上,与辽东通商。”
略微一顿后,邓芝继续道:
“臣回归之前,孙权曾询问臣,魏兴、新城二郡也就是汉中下辖西城、上庸一带,应属蜀吴哪方遥领。
虽说先帝在时,魏兴、新城二郡已被曹操划归荆州。
但臣以为此二郡本就是汉中下辖领土居多,也可算作汉中郡领地。
于是臣向孙权表明心意,遵循之前两国共治之策,魏兴、新城应归吾大汉遥领。
孙权破天荒的未曾反驳,似乎臣之想法正合他意。
接着便询问臣,若相邀陛下一同攻魏,陛下可敢应邀东出永安,攻取新城、魏兴等地,以响应东吴伐魏。
吾想到昔日丞相北伐时,数度邀请孙权配合出兵牵制曹魏,孙权皆应邀,便未拒绝孙权。
为了吾大汉以及陛下声誉,臣越暨向孙权表明,陛下愿出兵攻打魏兴、新城,响应吴国伐魏。”
“伯苗所言极是!此举不但甚合朕意,并且对朝廷来说,还有重大意义!”
邓芝本以为陛下会为难,没成想陛下如此爽快答应。
自己来前答应孙权定能劝服陛下,孙权才将书信交与自己,放心准备西征之事。
陛下如此,自己准备的一大套说辞却是无用武之地了。
想到此处,略感意外的邓芝,不由疑问道:
“臣之前笃定陛下必然答应此举,才敢向孙权夸下海口。
如今劝谏之言一句未说,陛下便果断答应,着实令臣有些纳闷。
还请陛下为臣解惑。”
“哈哈哈!伯苗,这就是汝不了解朕了。
此前朕对汝等心腹之人多次提起新政之事,其中便有一项与战事有关。
如今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朕正确个合适的契机与借口提起此事。
今番孙权相约攻魏,正是给了朕一个机会。
朕决议应下此约,不过只是出兵佯攻,见势不对立即撤军。
只要咱们大军一动,曹魏荆州之兵必然也动。
这样便可减轻东线孙权压力。
同时朕也可以将世袭兵、郡兵派去战场亮亮相,只要他们缺点显现,便可收兵。
届时以此为借口,提出并推行朕的新兵制,便成为势在必行之举。
再令此番被推荐的几位良才带兵历练一番,回归之后好提拔他们到重要岗位。
如此一举两得之事,朕何乐而不为呢?”
“陛下深谋远虑,臣自愧不如!
既然如此,那臣即刻令随行而来的吴使回去禀报。
其沿水路顺流而下,日夜兼程之下,不出一月便能将消息送到。
届时吾大汉军队,也差不多准备妥当,两相配合之下,希望东吴能有所建树。”
“好,事不宜迟,伯苗受累,先去处置此事,过后再回府好好休整。
明日早朝之时,朕便向众臣宣布此事。”
邓芝领命而去。
见邓芝走远,张嫣两眼一转,嬉笑道:
“阿斗哥哥此举不可谓不刁钻啊!
应着孙权邀约,却顺带行自己之事。
此番不知又要有多少人因此遭殃了!”
“这话说的,好像朕多么阴险狡诈似的。
既然孙权对合肥念念不忘,如今曹魏又挑衅在先。
朕肯定要给足盟友面子,出兵声援孙权。
至于那些郡兵、世袭兵,早晚是要被淘汰的。
今次正好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就当淘汰他们之前,让他们最后露一回脸吧。”
两人正谈论间,门口侍卫来报。
“启禀陛下,糜威大人下辖鸿胪卫有急事奏!”
“哦?刚将伯苗之事处置,糜威又派人前来。
快让他进来汇报!”
不多时,一名庶民装扮的鸿胪卫,风尘仆仆出现在金银殿中。
李世民打断正在施礼的鸿胪卫,急切问道:
“所言之事,是否与辽东有关?”
那鸿胪卫闻言先是一愣,而后立刻答道:
“陛下果然神机妙算!
吾等跟随糜威将军,潜伏魏境,打探敌情。
前些日发现魏国境内大面积换防,多方打探之下,发现确实与辽东有关。”
见确实与辽东有关,李世民心里“咯噔”一声,连忙在脑海中搜寻关于辽东局势的历史资料。
苦思良久,李世民终于想起,历史上辽东公孙渊自立前确实一度与曹魏关系紧张。
甚至到了曹魏欲主动出兵剿灭之的地步。
有了这条信息,李世民算是稍微松了口气。
“将具体情况细细道来,朕要好好斟酌一番。”
那鸿胪卫答应一声,而后将糜威亲笔书信双手呈上。
“陛下,此信乃糜大人亲笔所书,小人待会所言信中均有提及。”
李世民点点头,和声道:
“书信待会再看不迟,朕需要随时打断汝发问,汝莫要慌张,将事情一一道来。”
鸿胪卫拜过陛下,而后正色道:
“回陛下,前些日魏国境内荆豫都督赵俨调任,夏侯尚从弟夏侯儒接替之。
年前就调回洛阳的前荆州刺史毌丘俭也离京率部曲北上。
见此大面积调动,吾等在糜大人调配下,暗中调查。
最终确定,毌丘俭年前上书曹叡,欲前往幽州剿灭公孙渊。
曹叡应允,遂调夏侯渊子夏侯威接任荆州刺史,将毌丘俭调回洛阳待命。
前些日毌丘俭正式调任幽州刺史,总揽辽东事宜。
为防止东吴趁机捣乱,调赵俨都督豫州军事,时刻配合扬州都督满宠防御吴国。
由于事关荆州人事变动,辽东局势又间接影响吴魏关系,糜威大人不敢怠慢,特命吾等前来汇报。
此时糜威大人仍在魏国境内时刻关注其各处动向。”
“这么说来,曹魏如今在荆州只剩夏侯家兄弟俩管事?其余对吾等更有威胁之人,皆调往东线、北线对应辽东、吴国?”
“回陛下,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确实如此。
曹魏荆州一线如今弱于东、北两线。”
“可知如今荆州有何大将,魏兴、新城太守又是何人?”
鸿胪卫闻言挠挠头,为难道:
“小人只知道申仪现为魏兴太守,新城太守乃昔日孟达部将李辅。
其余荆州守将却是无从得知。”
“雍凉一代现在局势如何?”
“回陛下,年初雍凉都督司马懿留职回京,被封为太尉。
至今为止,曹魏雍凉、关中都督皆空缺,雍凉军事由郭淮、徐邈共治。”
了解完魏国境内的人员调动,李世民不禁一笑。
看来前些日在夏侯霸面前露怯的效果显著啊,按说司马懿之后,赵俨暂时督雍凉军事,直到几年后夏侯玄上位。
如今曹叡怕是真的以为自己仍是传言中的“庸主”,加上蜀中羸弱、丞相薨逝,魏国果然将注意力转向辽东以及东吴。
既然如此,自己一定好好利用孙权征合肥的机会,在曹魏面前再次露怯,让曹魏更加放松对蜀汉的防备。
几年后,司马懿离开洛阳率军征讨辽东之时,就是自己第一次北伐最佳时机!
“糜威与汝等鸿胪卫此次消息传递及时且详细,对于朝廷来说十分重要。
在成都休整几日,之后继续返回魏境探查敌情。
临行之时,记得带上朕的回书以及对汝等的赏赐。”
“谢陛下恩典!”
将糜威送回的情报了解清楚后,李世民屏退旁人,只留黄皓、张嫣、陈忠三人在侧。
趁着连续两道好消息带来的喜悦,与三人闲聊起来。
“目前魏、吴情报均至,汝三人也都听的仔细,依汝等之见,明日早朝之时,朕当如何向朝臣宣布此事?”
听到陛下发问,三人也都来了兴致。
黄皓见张嫣还在思考,并未开口,也不敢抢在张嫣之前发话,只在心里一遍遍默念自己早就想好的建议。
陈忠不管那么多,只要陛下发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见另外二人沉思,陈忠转身向陛下一拱手。
“启禀陛下,末将以为,此役吾等为辅,不必过于兴师动众。
战事起,兵马钱粮同时开始消耗,为了佯攻造声势,派一支偏师出永安即可。”
“嗯,朕也有此想法,不过明日若这样启口,怕是不能引起诸公重视。”
张嫣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附和自己心意的办法,生气的摇摇头,不耐烦道:
“阿斗哥哥这么聪明的人,怎的每次都要先问我们三人?
吾与陈忠不过您身边护卫,率队冲杀还行,这种与朝堂诸公斗智之事却并非吾等所长……”
黄皓见张嫣不再言语,赶忙接过话头。
“陛下,奴婢斗胆,想猜一猜陛下心思,不知陛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李世民穿越刘禅,李世民穿越刘禅最新章节,李世民穿越刘禅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李世民穿越刘禅,李世民穿越刘禅最新章节,李世民穿越刘禅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