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毫不犹豫,吩咐手下,概不接收。熊廷弼觉得这些叛将身负叛骨,根本不能相信。
而到了袁应泰接任辽东经略,一改熊廷弼原来的主张,命手下各部收纳这些曾经的叛将与叛兵。
总兵尤世功与童仲揆闻听,吓了一跳,二人几乎同时找到袁应泰。“经略大人,此事万万不可!熊经略在日,就曾言这些叛将,多是墙头草,随风倒,不战而降的叛臣贼子。不杀他们已经是法外开恩了,怎么能够收降他们。他日与金兵再战,他们不仅不会与金兵血战,只怕还会再次倒戈投降。还望经略大人三思!”
袁应泰当初就对熊廷弼的这个决定十分不满,见尤世功与童仲揆极力反对接受叛逃的明军,就气不打一出来。再看袁经略的那张老脸,呱嗒一下就沉了下来。
“你们晓得什么!这些人都是我大明的子民。当初投降大金,也是迫不得已。今番叛军儿郎,思念家乡亲人,愿意弃暗投明,我怎能断了他们的归路。此事,无需再议,下去吧!”
说罢,把两位总兵给轰出来了。
尤世功与童仲揆相互看了看,都是仰天长叹。叹罢多时,尤世功回沈阳继续镇守,而童仲揆则回辽阳自己的营房。
袁应泰的命令一经传下,沈阳与辽阳两地纷纷收编前来投奔的降兵降将。
贺世贤与尤世功不同,他可不管那个。来了我就收,无论是谁。短短三个月,贺世贤的手下就招募军兵近七万之众。
因为沈阳在前线,而广宁十分靠后。身在广宁的总兵李光荣手下却不到两万人。看着贺世贤手下眨眼间多出来那么多的兵卒,广宁总兵李光荣的眼睛开始有些发红。
李光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最后向当时的辽东巡抚薛国用打小报告。这位薛巡抚深以为然,并向经略袁应泰建议,贺世贤手下的军兵太多了,不要让叛降的军兵再归于贺世贤的麾下。
袁应泰对贺世贤一向非常赏识,尤其是贺世贤的勇猛无敌,和非凡的胆魄。袁应泰觉得贺世贤所在沈阳,地位极其重要,没有重兵焉能保住这所军事重镇。而且袁应泰还想收复抚顺一带,贺世贤是他心中最佳的先锋人选。没有兵,焉能击败金兵。
袁应泰深知萨尔浒之战,就是因为明军的军力分散,小觑了努尔哈赤,才最终失败的。所以袁应泰对于薛国用的建议不以为然。薛国用见熊廷弼丝毫不为所动,心中很不高兴。
薛国用左思右想,就是不甘心。他向天启皇帝奏了一本,希望皇帝下旨节制。天启皇帝让司礼监秉笔王安将薛国用的奏疏当众念给各位大臣听,众大臣一听议论纷纷。
兵部尚书崔景荣出班启奏:“启禀陛下!那贺世贤拥兵自重,不可不防。不如陛下下一道圣旨,分散了贺世贤的兵力。”
历朝历代的皇帝别的不怕,就怕底下的将军拥兵自重,图谋造反。天启皇帝听崔景荣这么一说,立刻传旨给辽东经略袁应泰,命他将贺世贤的七万大军分散驻守,沈阳留三万,其余分至辽阳,广宁,宁远三城。
袁应泰接到皇帝的旨意,立刻明白了八九。他找来贺世贤、薛国用、李光荣等人商量。
贺世贤一听就火了:“经略大人,沈阳城可是前线重镇,与抚顺相距不过百里,清军提兵即至。如果只留给卑职三万人守把沈阳,卑职不敢保证沈阳的安危。”
袁应泰听罢立刻沉下了脸:“世贤,你怎么能这么说话呢?”
贺世贤不敢再说别的,只得气哼哼地低下了头。
袁应泰看了一眼身边的薛国用与李光荣,说道:“本官认为世贤的话虽然粗了些,但确有几分道理。沈阳乃前线要塞,单凭三万将士,恐怕难保沈阳周全。”
薛国用见袁应泰明显偏心贺世贤,心想多说已是无用,所以闭口不言。
李光荣同为总兵,行伍出身,他实在压不住火,顶撞道:“经略大人,您未免太偏心了。沈阳城固然重要,但辽阳,广宁就不重要了吗?沈阳不过四卫之地,而我广宁便有十一卫之多。沈阳拥兵七万之众,而我广宁却不到两万。相比之下,我广宁更加难以保全。”
袁应泰闻言拍案而起:“广宁地处后方,若沈阳,辽阳不失,金人绝不会到达广宁。如果你不愿守卫广宁,回去歇着便是,我让侯世禄接替你好了。”
李光荣一听就傻眼了,刚想把话拉回来,袁应泰拂袖而去。
薛国用轻轻拍了拍李光荣的肩头,叹了一口气,然后走出了厅堂。
没几天,袁应泰给天启皇帝上了一份奏折,言明贺世贤坐镇沈阳,位处边陲,不可轻易减兵。并将萨尔浒之战的教训讲述得极为详尽,总之一句话,对付金兵,决不能以少胜多。
天启皇帝看了看袁应泰的奏章,又瞧了瞧殿前的这些大臣:“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袁应泰刚刚接替熊廷弼不久,而且临上任时还写了一道奏疏要求皇帝和朝中大臣千万别扯他的后腿。如今这才上任几天,就有人在后面搞事情,即便天启皇帝脸皮再厚,也总要顾点脸面吧。况且袁应泰与朝堂上的官员关系一向都处得不错,还能怎么着,总不能不到一年再换个辽东经略吧。
大臣们谁也没再说什么。天启皇帝就坡下驴,准了袁应泰的奏请。
大臣们不议论袁应泰,但不代表没人议论贺世贤。无论是大臣们之间,还是宫廷内部,贺世贤拥兵自重的帽子扣得越来越有鼻子有眼。
如今身在辽东的袁应泰已经招募了将近十八万的军队,他决定放弃熊廷弼原有的方针,改守为攻。他第一个目标就是打算先拿下抚顺城。为了完成这个心愿,他把以李光荣为首的那些成天发牢骚的将军,罢免了十个之多。
逸晨与王小虎编入了总兵尤世功的麾下。整日里,逸晨与王小虎形影不离。白天,他们一人扛着枪,一人抱着刀,跟着其他士兵一起操练。晚上,他们偶尔换着班地进行守城。
而到了袁应泰接任辽东经略,一改熊廷弼原来的主张,命手下各部收纳这些曾经的叛将与叛兵。
总兵尤世功与童仲揆闻听,吓了一跳,二人几乎同时找到袁应泰。“经略大人,此事万万不可!熊经略在日,就曾言这些叛将,多是墙头草,随风倒,不战而降的叛臣贼子。不杀他们已经是法外开恩了,怎么能够收降他们。他日与金兵再战,他们不仅不会与金兵血战,只怕还会再次倒戈投降。还望经略大人三思!”
袁应泰当初就对熊廷弼的这个决定十分不满,见尤世功与童仲揆极力反对接受叛逃的明军,就气不打一出来。再看袁经略的那张老脸,呱嗒一下就沉了下来。
“你们晓得什么!这些人都是我大明的子民。当初投降大金,也是迫不得已。今番叛军儿郎,思念家乡亲人,愿意弃暗投明,我怎能断了他们的归路。此事,无需再议,下去吧!”
说罢,把两位总兵给轰出来了。
尤世功与童仲揆相互看了看,都是仰天长叹。叹罢多时,尤世功回沈阳继续镇守,而童仲揆则回辽阳自己的营房。
袁应泰的命令一经传下,沈阳与辽阳两地纷纷收编前来投奔的降兵降将。
贺世贤与尤世功不同,他可不管那个。来了我就收,无论是谁。短短三个月,贺世贤的手下就招募军兵近七万之众。
因为沈阳在前线,而广宁十分靠后。身在广宁的总兵李光荣手下却不到两万人。看着贺世贤手下眨眼间多出来那么多的兵卒,广宁总兵李光荣的眼睛开始有些发红。
李光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最后向当时的辽东巡抚薛国用打小报告。这位薛巡抚深以为然,并向经略袁应泰建议,贺世贤手下的军兵太多了,不要让叛降的军兵再归于贺世贤的麾下。
袁应泰对贺世贤一向非常赏识,尤其是贺世贤的勇猛无敌,和非凡的胆魄。袁应泰觉得贺世贤所在沈阳,地位极其重要,没有重兵焉能保住这所军事重镇。而且袁应泰还想收复抚顺一带,贺世贤是他心中最佳的先锋人选。没有兵,焉能击败金兵。
袁应泰深知萨尔浒之战,就是因为明军的军力分散,小觑了努尔哈赤,才最终失败的。所以袁应泰对于薛国用的建议不以为然。薛国用见熊廷弼丝毫不为所动,心中很不高兴。
薛国用左思右想,就是不甘心。他向天启皇帝奏了一本,希望皇帝下旨节制。天启皇帝让司礼监秉笔王安将薛国用的奏疏当众念给各位大臣听,众大臣一听议论纷纷。
兵部尚书崔景荣出班启奏:“启禀陛下!那贺世贤拥兵自重,不可不防。不如陛下下一道圣旨,分散了贺世贤的兵力。”
历朝历代的皇帝别的不怕,就怕底下的将军拥兵自重,图谋造反。天启皇帝听崔景荣这么一说,立刻传旨给辽东经略袁应泰,命他将贺世贤的七万大军分散驻守,沈阳留三万,其余分至辽阳,广宁,宁远三城。
袁应泰接到皇帝的旨意,立刻明白了八九。他找来贺世贤、薛国用、李光荣等人商量。
贺世贤一听就火了:“经略大人,沈阳城可是前线重镇,与抚顺相距不过百里,清军提兵即至。如果只留给卑职三万人守把沈阳,卑职不敢保证沈阳的安危。”
袁应泰听罢立刻沉下了脸:“世贤,你怎么能这么说话呢?”
贺世贤不敢再说别的,只得气哼哼地低下了头。
袁应泰看了一眼身边的薛国用与李光荣,说道:“本官认为世贤的话虽然粗了些,但确有几分道理。沈阳乃前线要塞,单凭三万将士,恐怕难保沈阳周全。”
薛国用见袁应泰明显偏心贺世贤,心想多说已是无用,所以闭口不言。
李光荣同为总兵,行伍出身,他实在压不住火,顶撞道:“经略大人,您未免太偏心了。沈阳城固然重要,但辽阳,广宁就不重要了吗?沈阳不过四卫之地,而我广宁便有十一卫之多。沈阳拥兵七万之众,而我广宁却不到两万。相比之下,我广宁更加难以保全。”
袁应泰闻言拍案而起:“广宁地处后方,若沈阳,辽阳不失,金人绝不会到达广宁。如果你不愿守卫广宁,回去歇着便是,我让侯世禄接替你好了。”
李光荣一听就傻眼了,刚想把话拉回来,袁应泰拂袖而去。
薛国用轻轻拍了拍李光荣的肩头,叹了一口气,然后走出了厅堂。
没几天,袁应泰给天启皇帝上了一份奏折,言明贺世贤坐镇沈阳,位处边陲,不可轻易减兵。并将萨尔浒之战的教训讲述得极为详尽,总之一句话,对付金兵,决不能以少胜多。
天启皇帝看了看袁应泰的奏章,又瞧了瞧殿前的这些大臣:“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袁应泰刚刚接替熊廷弼不久,而且临上任时还写了一道奏疏要求皇帝和朝中大臣千万别扯他的后腿。如今这才上任几天,就有人在后面搞事情,即便天启皇帝脸皮再厚,也总要顾点脸面吧。况且袁应泰与朝堂上的官员关系一向都处得不错,还能怎么着,总不能不到一年再换个辽东经略吧。
大臣们谁也没再说什么。天启皇帝就坡下驴,准了袁应泰的奏请。
大臣们不议论袁应泰,但不代表没人议论贺世贤。无论是大臣们之间,还是宫廷内部,贺世贤拥兵自重的帽子扣得越来越有鼻子有眼。
如今身在辽东的袁应泰已经招募了将近十八万的军队,他决定放弃熊廷弼原有的方针,改守为攻。他第一个目标就是打算先拿下抚顺城。为了完成这个心愿,他把以李光荣为首的那些成天发牢骚的将军,罢免了十个之多。
逸晨与王小虎编入了总兵尤世功的麾下。整日里,逸晨与王小虎形影不离。白天,他们一人扛着枪,一人抱着刀,跟着其他士兵一起操练。晚上,他们偶尔换着班地进行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