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八日的夜晚,北风呼啸,大雪茫茫。轮到逸晨与王小虎守把西城门。两人穿着厚厚的棉袄,棉帽,还是觉得冷得只打哆嗦。今夜在这西城门上面守城的总共大约有二百人,因为太冷了,所以大伙都躲在炮楼里,生火取暖。
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将军到!”
这二百军兵立刻站起。木门一起,一股冷风吹了进来,里面的军卒都不禁浑身打了一个哆嗦。
此时,一个满身戎装,身材魁梧的将军在外面掸了掸身上的雪,随后大步走入了炮楼。
这位将军面带祥和,不似一般武夫那般粗犷。他看了看大伙,调侃道:“让你们守城,你们还真会偷懒,全部跑到这里来暖和来了。”
军兵们感到浑身不自在,一个个面面相觑,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这位将军突然哈哈大笑,他摆了摆手:“弟兄们坐吧。刚才我只是开个玩笑。”
军兵们这才放松了精神,纷纷跟将军打招呼:“尤将军!”
“尤将军。”“尤将军。”
尤世功坐在大伙的中间,笑道:“这外面的风雪确实太大了。漫说是你们,就是我待上一刻钟,也都冻死了。”
尤世功刚要继续说话,猛听得城外传来一阵纷乱的叫喊声。
尤世功一听就是一皱眉。他看了一下在座的众人,然后起身说道:“大伙都跟我出去看看吧!”
说罢,尤世功走出炮楼,炮楼里的军兵哪还敢继续在炮楼里待着,纷纷走上城墙。尤世功探身向城外观瞧。
由于天空彤云密布,雪还下得贼大,根本看不清城外的情况。只影影绰绰看到黑压压一群人在城下来回晃动,呼号之声不绝于耳。
尤世功命人将灯笼火把尽量往城外伸,同时冲城外呼喊,沟通了半天这才听明白,原来是一伙蒙古族的难民。
王小虎抱着单刀问旁边一个士兵:“这都是干嘛的?”
那个士兵一撇嘴:“干嘛的?去年通辽和赤峰一带遭了大灾,那里的蒙古人在老家待不下去了,纷纷跑到这里避难。咱们的袁经略已经发了话了,对于这些流离失所的难民,来了就必须接收。”
王小虎挠了挠头:“这是为何?”
士兵皱了皱眉,模仿袁应泰的口气说道:“如果不收纳这些蒙古难民,一旦他们跟着努尔哈赤一起造反,我等如何处置?”
王小虎点了点头:“袁经略说得有道理。”
士兵一挑眉:“有道理?你们来得晚,不大清楚。这沈阳城,隔三差五已经接收了好几批蒙古人。刚开始还行,后来他们就不老实了,经常打架斗殴,聚众闹事。我看这沈阳城迟早要出事。别说了,还是跟着尤将军下城看看去吧!”
此时,尤世功带领守城的官兵已经下了马道,来到城门处。尤世功命令军兵枪在手,刀出鞘,严阵以待。觉得差不多了,这才命令军兵开城。
城门一开,城门外呼呼隆隆挤进来大约五六百人。从他们的穿着打扮上来看,大部分都是蒙古人。
尤世功命人赶紧把西城门紧紧关闭,重新落下千斤闸板。
尤世功让手下的军兵将这些蒙古人搜查了一遍,凡是身上佩戴短刀的,一律将兵刃留下,这才放行。尤世功望着这些蒙古人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忧虑。
在这些蒙古人当中,有一个人的脸上浮现一丝诡异的笑意。
作为最下级的士兵,逸晨和王小虎对于今天夜里发生的一切,并不十分在意。
天启元年三月十日,辽阳城内,正在经略府书房筹划出兵抚顺的辽东经略袁应泰突然听到房门咯吱一声响,一个军兵慌里慌张跑了进来。
袁应泰脸色一沉:“何事如此惊慌?”
军兵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恭恭敬敬举过头顶:“启禀大人,努尔哈赤率领金兵六万,已经出了抚顺城,气势汹汹杀奔沈阳城而来。贺将军命属下飞马报与经略大人。这是贺将军的书信,还请大人过目。”
袁应泰一把拿过书信,取出信瓤,仔细观瞧。书信上的内容与军兵所报相同,并在后面附上请经略大人早做定夺的字样。
袁应泰手捧书信,不住发抖。别看袁应泰一直向朝廷上奏,要求收复抚顺,剿灭建奴。但努尔哈赤真的率领大兵前来,这位精通水利工程,却从未打过仗的经略大人,心头还是突突直跳。
袁应泰思虑再三,命师爷快速拟下一道回书:“世贤将军,你与世功将军与金贼对垒,能打则打之,如不能打,则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如有不测,我派仲揆与陈策两位将军前去接应你二人,共同守把沈阳。切切!”
袁应泰在书信的封皮上亲笔写下:世贤将军亲启的字样。
袁应泰将书信递给军兵:“速将书信交于贺将军”。
军兵收好书信,点头说道:“属下一定做到。”
刚要转身而去,袁应泰砰的一把抓住了军兵的左臂:“如果遇到金贼,你该当如何?”
军兵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脸色一凛,决绝说道:“宁死也不会将书信落入金贼之手。”
袁应泰用手轻轻拍了拍军兵的肩头,满意地说道:“说得好!说得好!快去吧!”
不消一日,贺世贤就收到了袁应泰的回书。贺世贤看罢多时,叫来了好弟兄尤世功。
“贤弟,这是袁经略的书信。你比我聪明,你看我等该如何做呢?”
尤世功拿过袁应泰的回书,看了半晌,想了想说道:“既然袁大人如此说,我等就应按大人所说的去办。沈阳城,城高且阔,再加上我们有七万之众,任凭金贼如何来攻,料也难以踏前一步。”
贺世贤点头说道:“就依贤弟!”
二人命手下的军兵,在沈阳城城内城外,沿着一圈城墙挖了深深的壕沟,并设有一道道高大的木栅栏。在沈阳城的城头之上,几乎堆满了滚木礌石。贺世贤的手下还有五百洋枪队,虽然对于现代而言,只是非常陈旧的火绳枪(比ak47差远了),但在当时来说已经是非常先进了,威力自不必说。
贺世贤与尤世功各带三万人马,分两拨日夜守城。让谁看了,都隐隐有铜帮铁底之感。
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将军到!”
这二百军兵立刻站起。木门一起,一股冷风吹了进来,里面的军卒都不禁浑身打了一个哆嗦。
此时,一个满身戎装,身材魁梧的将军在外面掸了掸身上的雪,随后大步走入了炮楼。
这位将军面带祥和,不似一般武夫那般粗犷。他看了看大伙,调侃道:“让你们守城,你们还真会偷懒,全部跑到这里来暖和来了。”
军兵们感到浑身不自在,一个个面面相觑,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这位将军突然哈哈大笑,他摆了摆手:“弟兄们坐吧。刚才我只是开个玩笑。”
军兵们这才放松了精神,纷纷跟将军打招呼:“尤将军!”
“尤将军。”“尤将军。”
尤世功坐在大伙的中间,笑道:“这外面的风雪确实太大了。漫说是你们,就是我待上一刻钟,也都冻死了。”
尤世功刚要继续说话,猛听得城外传来一阵纷乱的叫喊声。
尤世功一听就是一皱眉。他看了一下在座的众人,然后起身说道:“大伙都跟我出去看看吧!”
说罢,尤世功走出炮楼,炮楼里的军兵哪还敢继续在炮楼里待着,纷纷走上城墙。尤世功探身向城外观瞧。
由于天空彤云密布,雪还下得贼大,根本看不清城外的情况。只影影绰绰看到黑压压一群人在城下来回晃动,呼号之声不绝于耳。
尤世功命人将灯笼火把尽量往城外伸,同时冲城外呼喊,沟通了半天这才听明白,原来是一伙蒙古族的难民。
王小虎抱着单刀问旁边一个士兵:“这都是干嘛的?”
那个士兵一撇嘴:“干嘛的?去年通辽和赤峰一带遭了大灾,那里的蒙古人在老家待不下去了,纷纷跑到这里避难。咱们的袁经略已经发了话了,对于这些流离失所的难民,来了就必须接收。”
王小虎挠了挠头:“这是为何?”
士兵皱了皱眉,模仿袁应泰的口气说道:“如果不收纳这些蒙古难民,一旦他们跟着努尔哈赤一起造反,我等如何处置?”
王小虎点了点头:“袁经略说得有道理。”
士兵一挑眉:“有道理?你们来得晚,不大清楚。这沈阳城,隔三差五已经接收了好几批蒙古人。刚开始还行,后来他们就不老实了,经常打架斗殴,聚众闹事。我看这沈阳城迟早要出事。别说了,还是跟着尤将军下城看看去吧!”
此时,尤世功带领守城的官兵已经下了马道,来到城门处。尤世功命令军兵枪在手,刀出鞘,严阵以待。觉得差不多了,这才命令军兵开城。
城门一开,城门外呼呼隆隆挤进来大约五六百人。从他们的穿着打扮上来看,大部分都是蒙古人。
尤世功命人赶紧把西城门紧紧关闭,重新落下千斤闸板。
尤世功让手下的军兵将这些蒙古人搜查了一遍,凡是身上佩戴短刀的,一律将兵刃留下,这才放行。尤世功望着这些蒙古人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忧虑。
在这些蒙古人当中,有一个人的脸上浮现一丝诡异的笑意。
作为最下级的士兵,逸晨和王小虎对于今天夜里发生的一切,并不十分在意。
天启元年三月十日,辽阳城内,正在经略府书房筹划出兵抚顺的辽东经略袁应泰突然听到房门咯吱一声响,一个军兵慌里慌张跑了进来。
袁应泰脸色一沉:“何事如此惊慌?”
军兵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恭恭敬敬举过头顶:“启禀大人,努尔哈赤率领金兵六万,已经出了抚顺城,气势汹汹杀奔沈阳城而来。贺将军命属下飞马报与经略大人。这是贺将军的书信,还请大人过目。”
袁应泰一把拿过书信,取出信瓤,仔细观瞧。书信上的内容与军兵所报相同,并在后面附上请经略大人早做定夺的字样。
袁应泰手捧书信,不住发抖。别看袁应泰一直向朝廷上奏,要求收复抚顺,剿灭建奴。但努尔哈赤真的率领大兵前来,这位精通水利工程,却从未打过仗的经略大人,心头还是突突直跳。
袁应泰思虑再三,命师爷快速拟下一道回书:“世贤将军,你与世功将军与金贼对垒,能打则打之,如不能打,则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如有不测,我派仲揆与陈策两位将军前去接应你二人,共同守把沈阳。切切!”
袁应泰在书信的封皮上亲笔写下:世贤将军亲启的字样。
袁应泰将书信递给军兵:“速将书信交于贺将军”。
军兵收好书信,点头说道:“属下一定做到。”
刚要转身而去,袁应泰砰的一把抓住了军兵的左臂:“如果遇到金贼,你该当如何?”
军兵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脸色一凛,决绝说道:“宁死也不会将书信落入金贼之手。”
袁应泰用手轻轻拍了拍军兵的肩头,满意地说道:“说得好!说得好!快去吧!”
不消一日,贺世贤就收到了袁应泰的回书。贺世贤看罢多时,叫来了好弟兄尤世功。
“贤弟,这是袁经略的书信。你比我聪明,你看我等该如何做呢?”
尤世功拿过袁应泰的回书,看了半晌,想了想说道:“既然袁大人如此说,我等就应按大人所说的去办。沈阳城,城高且阔,再加上我们有七万之众,任凭金贼如何来攻,料也难以踏前一步。”
贺世贤点头说道:“就依贤弟!”
二人命手下的军兵,在沈阳城城内城外,沿着一圈城墙挖了深深的壕沟,并设有一道道高大的木栅栏。在沈阳城的城头之上,几乎堆满了滚木礌石。贺世贤的手下还有五百洋枪队,虽然对于现代而言,只是非常陈旧的火绳枪(比ak47差远了),但在当时来说已经是非常先进了,威力自不必说。
贺世贤与尤世功各带三万人马,分两拨日夜守城。让谁看了,都隐隐有铜帮铁底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