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在高加林家喧闹异常的时候,巧珍姐妹俩没有去凑这场热闹。她们忙碌在自家刚分的秋田里,把小麦种子像侍弄婴儿一般,均匀地撒播进了田土里。
她们家也分了三个人的土地。巧珍嫁出去了,不能再回村分地。她们家就只剩父母和巧玲能分到地了。
自她出嫁以后,父亲就去内蒙、山西贩卖牲口,很少回家。近来,得知自己村也实行“包干到户”,又往家拉了几趟耕牛。现在的高家村,一多半以上的耕牛都是刘立本从内蒙草原上运输回来的。听他说,山西也有大部分地方闹“土改”,那些地方对耕牛的欠缺,让他把握住了这个赚钱的大好机会。现在,大笔的钞票“哗啦啦”地进了他的腰包。并且,村里两个不甘平庸的年轻后生,也跟他学起了贩卖牲口的生意。
他曾不止一次在婆姨女子和乡亲们面前大放厥词:他们家完全可以不用去田土里刨挖了,地里的那点庄稼,算个逑。
老婆女子不在意他的嚣张,还是耐心细致地侍弄好自己的庄稼。
马店村还没有完全实行“包干到户”,还是几户人家联合在一起耕种的“小集体”时代。人多分歧就大,就是秋小麦种植的最好时令,需要霜降前还是霜降后,也总讨论不出一个好结果。高家村人都快把小麦种植完了,马店村大部分土地还在翻耕阶段。
巧珍懒得跟他们争论,先回了娘家,帮母亲和妹妹把秋小麦种植上了。
现在,姐妹俩在自家的秋田里,孤单而落寞地忙活着。早上还四处喧闹的秋田,此时寂静无声,大地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下午虽然天开始放晴,可少去了人声的嘈杂,仿佛置身于外星球,给人无端的压迫和凄凉感。大马河“哗哗”的流水声,反而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恐惧,她们并不知道,什么时间,就会从河里腾空而出一只河妖或怪兽,把姐妹俩吞了去。为了壮胆,又不得不无事找事地闲拉扯一些无聊话。
姐妹俩一边做着事,一边也是各自心怀鬼胎。没有去凑这场热闹,其实让她们感觉自己多少有些小气,有些丢人。她们仿佛是被大伙边缘化了的人,被冷落在一边置之不理。
她们其实也想去凑这场热闹,又拉不下个脸。巧玲倒没什么,巧珍是这场事件的主要人。城里女子于她而言,曾经是情敌,是她害她失去了加林。虽然,她并不恨她,也不敢恨她。可要恬下脸来巴结她,她还是做不到。
她知道,她并没有错,高加林是翩翩公子,哪有女人不喜欢的道理。俗话说: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在农村里,这些年,喜欢高加林的女人们,哪个又不是趋之若鹜。还不是都跟她一样,吃了没文化的苦。高加林是教书先生,没文化的女子们只能偷偷地单相思,哪里敢对他心怀幻想。他的教师名额被高三星顶替以后,听说别村的女子不要彩礼都肯嫁到他家那个破窑烂院来。她能跟加林好上,其一是因为她自身的优越条件,她长得俊;其二是她本身就是高家村人,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她用她的大胆,俘获了高加林的爱情。
可是跟城里女人相比,她们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她没有勇气竞争。
二姐不去,巧玲也没好意思去。二姐曾遭受过被抛弃的打击,她要是去了,且不是寒了二姐的心。二姐再经不起折腾了,她至今,还依然深爱着高加林。
她们都在避免着高加林家的这场喧闹,尽量把话题往别的地方扯。可长时间无话找话,又都倍感疲累。
看来,要想绕开高加林这个话题,是不能够了。既然避不开,就无需再避。巧珍刚要开口说话,巧玲倒抢先了一步:
“二姐,说老实话,你心里是不是还爱着高加林。”
巧珍一愣,这秘密都被这鬼丫头窥破了。他理了理额头掉下来的一缕头发,从容地说:
“是。妹子,可你知道,二姐已经结了婚。”
“这有啥?结婚还可以离婚嘛!新时代了,讲究婚姻自由。我看得出来,加林哥还是爱你的。你不知道,这些天,他憔悴成了啥?一个那么积极乐观的人,变得寡言少语。在学校里,他除了在课堂上,一天不与人说上三句话。二姐,我看着都心疼。”
“唉,也难为他了,接二连三遭受这些打击,别说他一个无权无势又无钱的人,就是那些家庭背景好的,怕也经不起几番折腾。”
“二姐,我支持你离婚,我可以帮你打这场离婚官司。”
巧珍震惊了,她没有想到,妹妹尽然是这样的想法。她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眼神定定地看着前方,好半晌,才幽幽地说:
“妹妹,这不可能了。我应该和马栓过一辈子!马栓是好人,对我又好,我怎么能伤马栓的心呢?我已经伤过一次心了,我再不能伤马栓的心了……”
“那你倒究咋办呀?二姐,你爱加林,加林也爱你。你们就是一对苦命鸳鸯。你们的事我都知道。”
巧玲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加林刚回来的那些日子,你天天往咱家跑,说是帮妈妈刨土豆,其实都是你的藉口,你就是想见加林。你每天晚上偷看加林洗澡,在他躺倒在德顺爷爷栽种的桃树下难过的时候,你也偷偷陪他流泪。你每天深夜才到家,实际上你每次从咱家回去,天上都还大亮。你和我分手之后你都是尾随加林而去,是不是?”
巧珍愣怔得说不出话来,她不知道,她的一举一动,被巧玲观察得如此仔细。想起经历的种种,一阵酸楚涌上心头,她情难自抑地哭了。
“我的好姐姐,马栓给我说了,说你每天都是深夜到家,他不放心。所以我跟踪你了,知道了你和加林的秘密。我替你掩盖了马栓。在那些你陪伴加林的日子里,我也在陪伴你,你是我的姐姐呀!”
“妹妹……”
“二姐……”
姐妹俩抱头痛哭。
她们索性也不干活了,坐在麦塄坎边,谈起了心事。
自马店村学校演出,闹了那场乌龙。巧珍就在心里算计着,打算撮合加林和自己的妹妹巧玲好上。只是,一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这些天,又转入了农忙时节,收割完玉米,又忙着播种秋小麦。人一天天忙得陀螺一般旋转个不停。妹妹巧玲作为新加入的教师,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大意,也是每天钻研教学方法,怎样把娃娃们教育好。
另一方面,她还没有想好,一旦加林跟妹妹好上以后,父亲知道是她从中捣的鬼,将会是怎样的震怒。她还没有想好该怎样应对父亲?
遇到的事太多,脑筋急忙转不过弯。但是今天,她打算跟巧玲摊牌了。既然有了这样的念想,早晚也要“打开天窗说亮话”。现在对妹妹把话挑明,也好让她有个思想准备。
巧珍拉起妹妹的手,盯着她的眼睛看了半晌,才开口道:
“巧玲,你知道我爱加林。很爱很爱,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很多年埋藏在心里的感情。”巧珍说着,又悲痛地哭开了。
“经过了这么多,二姐想明白了,也想开了。尽管我爱他,他也爱我,但是我们终究不是一条道上的人。我没文化,只会拖他的后腿,连话也说不到一块。加林是读书人,他那么优秀,他值得拥有更好的。”
“他和城里女子好上,我不怪他,也不恨他。他有资格跟人家好。虽然村里人都说他是攀高枝,我不这么认为。”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又被退了回来,但是我始终相信,并不是他没有能力。他写的那些文章,在咱们村口的大喇叭里,你也听过,就是那个城里女人播报出来的,这样的才华,不值得在城里有一份工作吗?城里生活着那么多人,有谁有他这样的能力,文章可以广播出来?”
“那些当官人自己做的事,随便玩耍、戏弄一个有才能的人的感情。老天爷看着哩!我一个没文化的人都看得明白,他们弄虚作假的手段又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妹妹,我爱他,但我知道,我配不上他。这样说,不代表二姐就低人一等。而是如果真的生活在一起,我们会有很多的意见不合,会有很多的矛盾。”
“加林该跟什么样的女子好,二姐心里非常明白。比如你,你们可以有商有量,他说的话你能听懂,你们都是读过书的人。我能给他说些什么?我能说的就是圈里的母猪又下了几只猪娃,老人娃娃的换季衣服该什么时候准备。或者就是东家长西家短说些取闹的花边新闻。这样两个人,一个说天,一个指地,能凑合在一起吗?尽管我爱他,生活在一起,不会矛盾重重?能幸福?”
“爱一个人,是要看着他好,不是给他制造矛盾,给他添堵。马栓说得好,‘金花配银花,西葫芦配南瓜’。我没文化,跟人家过不到一块儿,咱心气儿一定要那么高干啥?”
“妹,你跟我不一样,你有文化,正好跟加林搭一对。二姐早就思谋这件事,你们才真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从那次你们学校搞演出,校长误报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事了,我跟你姐夫私底下还商量着哩!正是因为二姐曾经深爱过加林,所以,我才放心让你去爱加林,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难肠哩,爸爸那里不好交代。”
巧珍一下子又变得焦虑失望起来。
这回轮到巧玲震惊了。她没想过这件事,脑筋根本反应不过来。
太阳从东边慢条斯理缓缓升起,把光辉不遗余力地打向大地,还拉上千丝万缕七彩的光,明亮而不刺眼。新的一天是个不错的日子,天放晴了。连续半个月的濛濛细雨,洗刷了大地的尘埃,在早上暖阳的照耀下,透出一片黄里带红的色彩来。
人们赶早下到麦田里,继续昨天未完成的活计。他们要乘着朝露把小麦撒播进泥土里,将湿未湿的土壤利于种子萌芽。
想想那女子,倒是个灵巧人儿,跟那外国画儿一样,难怪人家都说,那是个“洋女子”哩!真是又洋气、又喜庆。要是跟了咱加林,倒是他高玉德家祖坟冒青烟了。难怪这小子要闪了巧珍跟人家好。
归根结底,人家还是要回去的,做那白日梦干啥?左等右等不见儿子回来,不免有些忧心忡忡。
老两口商讨到半夜,也没个好的结果。既高兴异常,又担惊受怕。高兴的是,儿子退回到这样的田地,虽说又教上了书,名声多少有些影响。以后说亲,怕是没有哪家的女子肯跟他了。而在这关键的时候,城里女子能够来看望他,足以证明,儿子是优秀的,也还了他的清白,洗刷掉攀高枝的罪名。担忧的是,这女子再怎么好,终究成不了他们的儿媳。即使能成为儿媳,也还未“过门”,怎么能住在一搭哩?这咋说也是一件臊皮的事。
讨论到这儿,老两口都不说话了。老了老了,没个正形,想啥哩!兴许娃娃把女子送到学校,去附近的朋友家过夜了,回来还是有段距离。人家女子头回来,人生地疏的,把人家一个人丢在那儿,也不合适。
折腾到深夜,扛不住瞌睡,才终于睡下。睡下了也睡不着,就那么大睁着双眼,盯着窑顶,等待黎明到来。
太阳已经升得老高,高加林还在呼呼大睡。他大半个晚上,脑袋一直处于半朦胧状态,想了很多问题。至黎明,才昏昏沉沉地睡去。
跟他相比,亚萍反而睡得很安稳。这是二十多年来,睡得最踏实的一觉。她在她怀里,均匀地呼吸,嘴角甚至淌下一滩可爱的涎水。她很感慨,原来,男人宽厚的胸膛,尽是如此的安全和温暖,她都不曾做个梦,就到了天明。
她已经醒来。太阳洒下第一缕阳光,从窗户射进这间不大的窑洞,她就清醒了过来。很彻底,心里清亮亮的,没有一丝杂念。窗户上好看的窗花图案映了进来,从墙上移到被褥上,再到地上,慢慢地游走至窗边。她的眼神随着窗花的移动,又勾出了很多的思绪,剪纸是陕北的又一大特色。她想象不出,这个伟大的民族,怎么会那么心灵手巧。剪纸大部分出于农村,都是出自一些没有上过学的婆姨女子,她们是名副其实的“文盲”,可她们的头脑,怎么产生的这些美好观念。
她是真后悔没有早点来到农村,多采采风,多了解,接近农民。她舍不得离开农村了,怎么办?接下来这个星期,他们就要举家迁回南京。
高加林是君子,值得每个人爱。昨天晚上,那样的诱惑,他都能抵制。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南京,六朝古都。她不知道,那里,会不会遇着她的第二个高加林。
多情的姑娘在不可选择的命运面前,再次伤心地哭了。老天造人,却不给人圆满,总要留下些许遗憾,些许忧伤。“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鬼话,却要遗传几千年。都是骗子。
她不忍心叫醒加林,她就想这样安静地躺在他的怀里,一辈子都不要起来。
校园外面的枣林里,小鸟啁啾地叫个不停。她不希望天亮,她就想跟加林这样相拥着,直到永远,千年万年,千秋万载,成为雕像。得不到的爱,终究是痛彻心扉的。她为什么要醒来。
亚萍抚摸着加林瘦削的脸庞,真的心疼,她希望时光老人可以怜悯她,把这一刻定格成永远。
有早起捕鸟的娃子,在外面闹嚷着,追赶着。把朝气与活力,透过窗棱,放肆地挤了进来,在房间里肆无忌惮地游走,她担心他们的吵闹惊醒她亲爱的人。
她起床穿上衣服,来到枣林边,看他们下套,放诱饵,然后四散开包抄,合围,把鸟儿往陷阱里追赶。孩子们远远的,狐疑地看着他,也不言语,大概是把她当成新调来的老师,所以只能避开,往枣林深处去了。
她希望自己是高加林笼里的鸟儿,这样,他们就可以形影不离了。
高加林揉着肿胀的双眼,开门来到操场上。眼前的一幕让他震惊不已,完了完了,他就这样说不清,道不明地跟亚萍度过一晚,可怎么是好?被这群碎脑娃子发现,不知又要被传成啥?他原本想的是,在黎明前,人们上工前赶回家。
这该死的瞌睡。
现在,太阳老高了,到处是干活的农人,怎么避得开他们?亚萍这女子,心是真大,也不知道叫醒他。还跟娃娃们玩在一起,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黄亚萍没有看见高加林,她的精力,放在娃子们捕鸟上头了。
怎么办?跟她商量一下,错开时间往回走吧!他们不能一搭里回去,叫大伙儿看见,无事变有事了。他也不能让这些碎脑娃娃看见他住在学校,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高加林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他躲避着他们,贴着墙根和树影,往黄亚萍站立的枣树下移动。他得把话给她说明,指给她怎么回家的路,叫她自己走回去。
真是怕啥来啥,他被其中一个孩子看见了。
“高老师——”
那孩子朝他喊了一声,他本能地吓了一跳。
亚萍也看见了他,朝他走了过来。
“起来了。我看你睡得正香,不忍心叫醒你。”亚萍毫不避讳,像个婆姨般伸手为他理了理衬衣的领口。高加林在深秋早晨的清冷里,也忍不住汗流浃背起来。
娃娃们也不捕鸟了,纷纷向他跑了过来,把他们围在了中间,热情地问长问短。高加林无地自容,不知该怎样化解这场尴尬。太丢人了,以后可怎么活人哩?
懵懂的孩子们似乎倒并不在意他为什么会在学校。他们并不认识这个漂亮的陌生大姐姐,有些怕生,现在看到了他,知道他们是一伙的,于是热情地对着亚萍问这问那。他敷衍着,找藉口搪塞。好不容易挣脱孩子们的束缚,他拉着亚萍的手,赶紧逃回了高家村。
亚萍今天的任务,就是履行昨天的约定,继续记录整理陕北民歌。其实,她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想见见巧珍,这也是她此行的目的。昨天,从村民们嘴里得知,巧珍也回了娘家,帮母亲播种秋小麦。她们姐妹俩,也在自家的秋田里忙活。
她等了一下午,及至到晚上,她们家俩姐妹,她一个也没见上,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回头想想,也正常。她们是情敌,因为她的出现,巧珍把自己嫁给一个并不真爱的男人。这份难过,是刻骨铭心的,她为什么要见仇人。
那个女子,一直是她心中的一个谜。她只是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女子,加林为什么那么在意她?她已经结婚了,为什么还要义无返顾地帮助加林?听说加林重新教上书,还是她央求自己老公和加林村的书记求来的。她对加林的爱,到底有多深,一直像一个谜团一样,萦绕在她的脑际。
她承认,她爱加林,爱到了骨子里。但是,她始终没有勇气为了加林放下拥有的一切,她没有做出与父母决裂,不回南京的决定。而那个女子,伤心过,痛过,还要选择帮助加林,这种爱,且不是已经深入骨髓。她们之间,在行动上,她就已经输给了别人。
在这件事情的对比上,她是有些痛恨自己的。她感觉到了自己的私心,所以,也就不配拥有真爱。
今天,亚萍不要加林作陪,叫他去帮忙年迈的父母,把自家的小麦种上,可耽误不得了。她要单独,以一个倾听者的姿态,去感受陕北民歌的博大精深。有他在身边反而碍事。加林依从了她。
一上午的时光,她从乡亲们的麦田里挨个寻去,大伙儿老远跟她打着招呼,都说自己的歌美,都愿意给她记述。大伙儿脸上洋溢着真诚和热情,这让她非常感慨:新中国的脊梁,或者,更远一点,华夏五千年的脊梁,不就是靠这种朴实、简单、单纯、怜悯、苦难的农业命运支撑起来的吗?在城市里,享受着优渥生活的人,有什么资格瞧不起农民?
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情敌,还是见面了。这样的场景,亚萍心里预演过很多遍,巧珍心里也预演过很多遍。从昨天她踏入高家村的地面,巧珍就在心里预测着什么?她们本来无有交集,是高加林这条纽带把她们牵扯在了一起。
巧珍还有些矜持和抵触,巧玲倒落落大方地拉起了亚萍的手。
她们的相见一点也不传奇,在心里做过的预演没有派上用场。在相互见面的一刹那,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她们相对无言,只是双眼噙着眼泪,默默地注视着对方。
初见这个农村女人,亚萍也惊为天人。漂亮的女主持被她的美貌折服了。巧珍的美是那么的简单纯粹,天然素颜,不加粉饰,仿佛就是天地间的精灵。
她的眼睛是空灵的,犹如碧波荡漾的深潭,秋波似水,自带柔情。眼眸深处,似乎藏着整个宇宙,让你看一眼,便再难忘记;挺直的鼻梁下,一张小嘴如同熟透了的樱桃,别说男人,女人见了,也忍不住涌起想啃一嘴的冲动;鹅蛋型脸庞,倏忽间两个酒窝一闪而过。她留着齐肩短发,具说曾经有一头瀑布般的秀发,因为高加林而剪掉了,真是可惜。她不说话,嘴唇颤动,有着些微的生气和哀怨,眉宇间还有点小挑衅,却也掩盖不住脸上的脉脉含情。这样的女人,别说高加林,就连此时的亚萍,也是爱惜得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她的妹妹跟她一样漂亮,只是多了些读书人该有的大度和沉稳。巧玲有一头美丽的秀发,她想,当初的巧珍应该就是这样吧!巧珍配上这头秀发,应该要比巧玲美。她是那种奔走于山野中的丫头,没有受过书本知识的熏陶,藏着的是那种本真的野性美,从她常年经受日光照耀,略显粗黑的皮肤,和眉宇间的精致,高挺的鼻梁可以看得出来。
亲亲的大陕北,大概也只有如此深沉厚重的黄土地,才养得出这样的女儿。
在巧珍面前,亚萍因为自己刻意烫成的大波浪鬈发而自惭形秽。
尴尬在所难免,幸得有巧玲这个小鬼灵精。调皮的姑娘一边抓住亚萍的手,一边抓住姐姐的手,把它们互相交替在一起。泪水,终于从两人的脸上滚落下来。
“姐姐,”亚萍握住巧珍的手,愧疚在她的心里激荡,一度让她说不出话来。
“对不起。”千言万语化成简单的三个字。
“妹妹,”巧珍一样情难自抑,“我不怪你。”
没有什么语言再能代表这些简单字眼的份量。
在高加林家喧闹异常的时候,巧珍姐妹俩没有去凑这场热闹。她们忙碌在自家刚分的秋田里,把小麦种子像侍弄婴儿一般,均匀地撒播进了田土里。
她们家也分了三个人的土地。巧珍嫁出去了,不能再回村分地。她们家就只剩父母和巧玲能分到地了。
自她出嫁以后,父亲就去内蒙、山西贩卖牲口,很少回家。近来,得知自己村也实行“包干到户”,又往家拉了几趟耕牛。现在的高家村,一多半以上的耕牛都是刘立本从内蒙草原上运输回来的。听他说,山西也有大部分地方闹“土改”,那些地方对耕牛的欠缺,让他把握住了这个赚钱的大好机会。现在,大笔的钞票“哗啦啦”地进了他的腰包。并且,村里两个不甘平庸的年轻后生,也跟他学起了贩卖牲口的生意。
他曾不止一次在婆姨女子和乡亲们面前大放厥词:他们家完全可以不用去田土里刨挖了,地里的那点庄稼,算个逑。
老婆女子不在意他的嚣张,还是耐心细致地侍弄好自己的庄稼。
马店村还没有完全实行“包干到户”,还是几户人家联合在一起耕种的“小集体”时代。人多分歧就大,就是秋小麦种植的最好时令,需要霜降前还是霜降后,也总讨论不出一个好结果。高家村人都快把小麦种植完了,马店村大部分土地还在翻耕阶段。
巧珍懒得跟他们争论,先回了娘家,帮母亲和妹妹把秋小麦种植上了。
现在,姐妹俩在自家的秋田里,孤单而落寞地忙活着。早上还四处喧闹的秋田,此时寂静无声,大地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下午虽然天开始放晴,可少去了人声的嘈杂,仿佛置身于外星球,给人无端的压迫和凄凉感。大马河“哗哗”的流水声,反而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恐惧,她们并不知道,什么时间,就会从河里腾空而出一只河妖或怪兽,把姐妹俩吞了去。为了壮胆,又不得不无事找事地闲拉扯一些无聊话。
姐妹俩一边做着事,一边也是各自心怀鬼胎。没有去凑这场热闹,其实让她们感觉自己多少有些小气,有些丢人。她们仿佛是被大伙边缘化了的人,被冷落在一边置之不理。
她们其实也想去凑这场热闹,又拉不下个脸。巧玲倒没什么,巧珍是这场事件的主要人。城里女子于她而言,曾经是情敌,是她害她失去了加林。虽然,她并不恨她,也不敢恨她。可要恬下脸来巴结她,她还是做不到。
她知道,她并没有错,高加林是翩翩公子,哪有女人不喜欢的道理。俗话说: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在农村里,这些年,喜欢高加林的女人们,哪个又不是趋之若鹜。还不是都跟她一样,吃了没文化的苦。高加林是教书先生,没文化的女子们只能偷偷地单相思,哪里敢对他心怀幻想。他的教师名额被高三星顶替以后,听说别村的女子不要彩礼都肯嫁到他家那个破窑烂院来。她能跟加林好上,其一是因为她自身的优越条件,她长得俊;其二是她本身就是高家村人,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她用她的大胆,俘获了高加林的爱情。
可是跟城里女人相比,她们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她没有勇气竞争。
二姐不去,巧玲也没好意思去。二姐曾遭受过被抛弃的打击,她要是去了,且不是寒了二姐的心。二姐再经不起折腾了,她至今,还依然深爱着高加林。
她们都在避免着高加林家的这场喧闹,尽量把话题往别的地方扯。可长时间无话找话,又都倍感疲累。
看来,要想绕开高加林这个话题,是不能够了。既然避不开,就无需再避。巧珍刚要开口说话,巧玲倒抢先了一步:
“二姐,说老实话,你心里是不是还爱着高加林。”
巧珍一愣,这秘密都被这鬼丫头窥破了。他理了理额头掉下来的一缕头发,从容地说:
“是。妹子,可你知道,二姐已经结了婚。”
“这有啥?结婚还可以离婚嘛!新时代了,讲究婚姻自由。我看得出来,加林哥还是爱你的。你不知道,这些天,他憔悴成了啥?一个那么积极乐观的人,变得寡言少语。在学校里,他除了在课堂上,一天不与人说上三句话。二姐,我看着都心疼。”
“唉,也难为他了,接二连三遭受这些打击,别说他一个无权无势又无钱的人,就是那些家庭背景好的,怕也经不起几番折腾。”
“二姐,我支持你离婚,我可以帮你打这场离婚官司。”
巧珍震惊了,她没有想到,妹妹尽然是这样的想法。她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眼神定定地看着前方,好半晌,才幽幽地说:
“妹妹,这不可能了。我应该和马栓过一辈子!马栓是好人,对我又好,我怎么能伤马栓的心呢?我已经伤过一次心了,我再不能伤马栓的心了……”
“那你倒究咋办呀?二姐,你爱加林,加林也爱你。你们就是一对苦命鸳鸯。你们的事我都知道。”
巧玲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加林刚回来的那些日子,你天天往咱家跑,说是帮妈妈刨土豆,其实都是你的藉口,你就是想见加林。你每天晚上偷看加林洗澡,在他躺倒在德顺爷爷栽种的桃树下难过的时候,你也偷偷陪他流泪。你每天深夜才到家,实际上你每次从咱家回去,天上都还大亮。你和我分手之后你都是尾随加林而去,是不是?”
巧珍愣怔得说不出话来,她不知道,她的一举一动,被巧玲观察得如此仔细。想起经历的种种,一阵酸楚涌上心头,她情难自抑地哭了。
“我的好姐姐,马栓给我说了,说你每天都是深夜到家,他不放心。所以我跟踪你了,知道了你和加林的秘密。我替你掩盖了马栓。在那些你陪伴加林的日子里,我也在陪伴你,你是我的姐姐呀!”
“妹妹……”
“二姐……”
姐妹俩抱头痛哭。
她们索性也不干活了,坐在麦塄坎边,谈起了心事。
自马店村学校演出,闹了那场乌龙。巧珍就在心里算计着,打算撮合加林和自己的妹妹巧玲好上。只是,一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这些天,又转入了农忙时节,收割完玉米,又忙着播种秋小麦。人一天天忙得陀螺一般旋转个不停。妹妹巧玲作为新加入的教师,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大意,也是每天钻研教学方法,怎样把娃娃们教育好。
另一方面,她还没有想好,一旦加林跟妹妹好上以后,父亲知道是她从中捣的鬼,将会是怎样的震怒。她还没有想好该怎样应对父亲?
遇到的事太多,脑筋急忙转不过弯。但是今天,她打算跟巧玲摊牌了。既然有了这样的念想,早晚也要“打开天窗说亮话”。现在对妹妹把话挑明,也好让她有个思想准备。
巧珍拉起妹妹的手,盯着她的眼睛看了半晌,才开口道:
“巧玲,你知道我爱加林。很爱很爱,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很多年埋藏在心里的感情。”巧珍说着,又悲痛地哭开了。
“经过了这么多,二姐想明白了,也想开了。尽管我爱他,他也爱我,但是我们终究不是一条道上的人。我没文化,只会拖他的后腿,连话也说不到一块。加林是读书人,他那么优秀,他值得拥有更好的。”
“他和城里女子好上,我不怪他,也不恨他。他有资格跟人家好。虽然村里人都说他是攀高枝,我不这么认为。”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又被退了回来,但是我始终相信,并不是他没有能力。他写的那些文章,在咱们村口的大喇叭里,你也听过,就是那个城里女人播报出来的,这样的才华,不值得在城里有一份工作吗?城里生活着那么多人,有谁有他这样的能力,文章可以广播出来?”
“那些当官人自己做的事,随便玩耍、戏弄一个有才能的人的感情。老天爷看着哩!我一个没文化的人都看得明白,他们弄虚作假的手段又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妹妹,我爱他,但我知道,我配不上他。这样说,不代表二姐就低人一等。而是如果真的生活在一起,我们会有很多的意见不合,会有很多的矛盾。”
“加林该跟什么样的女子好,二姐心里非常明白。比如你,你们可以有商有量,他说的话你能听懂,你们都是读过书的人。我能给他说些什么?我能说的就是圈里的母猪又下了几只猪娃,老人娃娃的换季衣服该什么时候准备。或者就是东家长西家短说些取闹的花边新闻。这样两个人,一个说天,一个指地,能凑合在一起吗?尽管我爱他,生活在一起,不会矛盾重重?能幸福?”
“爱一个人,是要看着他好,不是给他制造矛盾,给他添堵。马栓说得好,‘金花配银花,西葫芦配南瓜’。我没文化,跟人家过不到一块儿,咱心气儿一定要那么高干啥?”
“妹,你跟我不一样,你有文化,正好跟加林搭一对。二姐早就思谋这件事,你们才真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从那次你们学校搞演出,校长误报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事了,我跟你姐夫私底下还商量着哩!正是因为二姐曾经深爱过加林,所以,我才放心让你去爱加林,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难肠哩,爸爸那里不好交代。”
巧珍一下子又变得焦虑失望起来。
这回轮到巧玲震惊了。她没想过这件事,脑筋根本反应不过来。
太阳从东边慢条斯理缓缓升起,把光辉不遗余力地打向大地,还拉上千丝万缕七彩的光,明亮而不刺眼。新的一天是个不错的日子,天放晴了。连续半个月的濛濛细雨,洗刷了大地的尘埃,在早上暖阳的照耀下,透出一片黄里带红的色彩来。
人们赶早下到麦田里,继续昨天未完成的活计。他们要乘着朝露把小麦撒播进泥土里,将湿未湿的土壤利于种子萌芽。
想想那女子,倒是个灵巧人儿,跟那外国画儿一样,难怪人家都说,那是个“洋女子”哩!真是又洋气、又喜庆。要是跟了咱加林,倒是他高玉德家祖坟冒青烟了。难怪这小子要闪了巧珍跟人家好。
归根结底,人家还是要回去的,做那白日梦干啥?左等右等不见儿子回来,不免有些忧心忡忡。
老两口商讨到半夜,也没个好的结果。既高兴异常,又担惊受怕。高兴的是,儿子退回到这样的田地,虽说又教上了书,名声多少有些影响。以后说亲,怕是没有哪家的女子肯跟他了。而在这关键的时候,城里女子能够来看望他,足以证明,儿子是优秀的,也还了他的清白,洗刷掉攀高枝的罪名。担忧的是,这女子再怎么好,终究成不了他们的儿媳。即使能成为儿媳,也还未“过门”,怎么能住在一搭哩?这咋说也是一件臊皮的事。
讨论到这儿,老两口都不说话了。老了老了,没个正形,想啥哩!兴许娃娃把女子送到学校,去附近的朋友家过夜了,回来还是有段距离。人家女子头回来,人生地疏的,把人家一个人丢在那儿,也不合适。
折腾到深夜,扛不住瞌睡,才终于睡下。睡下了也睡不着,就那么大睁着双眼,盯着窑顶,等待黎明到来。
太阳已经升得老高,高加林还在呼呼大睡。他大半个晚上,脑袋一直处于半朦胧状态,想了很多问题。至黎明,才昏昏沉沉地睡去。
跟他相比,亚萍反而睡得很安稳。这是二十多年来,睡得最踏实的一觉。她在她怀里,均匀地呼吸,嘴角甚至淌下一滩可爱的涎水。她很感慨,原来,男人宽厚的胸膛,尽是如此的安全和温暖,她都不曾做个梦,就到了天明。
她已经醒来。太阳洒下第一缕阳光,从窗户射进这间不大的窑洞,她就清醒了过来。很彻底,心里清亮亮的,没有一丝杂念。窗户上好看的窗花图案映了进来,从墙上移到被褥上,再到地上,慢慢地游走至窗边。她的眼神随着窗花的移动,又勾出了很多的思绪,剪纸是陕北的又一大特色。她想象不出,这个伟大的民族,怎么会那么心灵手巧。剪纸大部分出于农村,都是出自一些没有上过学的婆姨女子,她们是名副其实的“文盲”,可她们的头脑,怎么产生的这些美好观念。
她是真后悔没有早点来到农村,多采采风,多了解,接近农民。她舍不得离开农村了,怎么办?接下来这个星期,他们就要举家迁回南京。
高加林是君子,值得每个人爱。昨天晚上,那样的诱惑,他都能抵制。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南京,六朝古都。她不知道,那里,会不会遇着她的第二个高加林。
多情的姑娘在不可选择的命运面前,再次伤心地哭了。老天造人,却不给人圆满,总要留下些许遗憾,些许忧伤。“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鬼话,却要遗传几千年。都是骗子。
她不忍心叫醒加林,她就想这样安静地躺在他的怀里,一辈子都不要起来。
校园外面的枣林里,小鸟啁啾地叫个不停。她不希望天亮,她就想跟加林这样相拥着,直到永远,千年万年,千秋万载,成为雕像。得不到的爱,终究是痛彻心扉的。她为什么要醒来。
亚萍抚摸着加林瘦削的脸庞,真的心疼,她希望时光老人可以怜悯她,把这一刻定格成永远。
有早起捕鸟的娃子,在外面闹嚷着,追赶着。把朝气与活力,透过窗棱,放肆地挤了进来,在房间里肆无忌惮地游走,她担心他们的吵闹惊醒她亲爱的人。
她起床穿上衣服,来到枣林边,看他们下套,放诱饵,然后四散开包抄,合围,把鸟儿往陷阱里追赶。孩子们远远的,狐疑地看着他,也不言语,大概是把她当成新调来的老师,所以只能避开,往枣林深处去了。
她希望自己是高加林笼里的鸟儿,这样,他们就可以形影不离了。
高加林揉着肿胀的双眼,开门来到操场上。眼前的一幕让他震惊不已,完了完了,他就这样说不清,道不明地跟亚萍度过一晚,可怎么是好?被这群碎脑娃子发现,不知又要被传成啥?他原本想的是,在黎明前,人们上工前赶回家。
这该死的瞌睡。
现在,太阳老高了,到处是干活的农人,怎么避得开他们?亚萍这女子,心是真大,也不知道叫醒他。还跟娃娃们玩在一起,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黄亚萍没有看见高加林,她的精力,放在娃子们捕鸟上头了。
怎么办?跟她商量一下,错开时间往回走吧!他们不能一搭里回去,叫大伙儿看见,无事变有事了。他也不能让这些碎脑娃娃看见他住在学校,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高加林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他躲避着他们,贴着墙根和树影,往黄亚萍站立的枣树下移动。他得把话给她说明,指给她怎么回家的路,叫她自己走回去。
真是怕啥来啥,他被其中一个孩子看见了。
“高老师——”
那孩子朝他喊了一声,他本能地吓了一跳。
亚萍也看见了他,朝他走了过来。
“起来了。我看你睡得正香,不忍心叫醒你。”亚萍毫不避讳,像个婆姨般伸手为他理了理衬衣的领口。高加林在深秋早晨的清冷里,也忍不住汗流浃背起来。
娃娃们也不捕鸟了,纷纷向他跑了过来,把他们围在了中间,热情地问长问短。高加林无地自容,不知该怎样化解这场尴尬。太丢人了,以后可怎么活人哩?
懵懂的孩子们似乎倒并不在意他为什么会在学校。他们并不认识这个漂亮的陌生大姐姐,有些怕生,现在看到了他,知道他们是一伙的,于是热情地对着亚萍问这问那。他敷衍着,找藉口搪塞。好不容易挣脱孩子们的束缚,他拉着亚萍的手,赶紧逃回了高家村。
亚萍今天的任务,就是履行昨天的约定,继续记录整理陕北民歌。其实,她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想见见巧珍,这也是她此行的目的。昨天,从村民们嘴里得知,巧珍也回了娘家,帮母亲播种秋小麦。她们姐妹俩,也在自家的秋田里忙活。
她等了一下午,及至到晚上,她们家俩姐妹,她一个也没见上,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回头想想,也正常。她们是情敌,因为她的出现,巧珍把自己嫁给一个并不真爱的男人。这份难过,是刻骨铭心的,她为什么要见仇人。
那个女子,一直是她心中的一个谜。她只是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女子,加林为什么那么在意她?她已经结婚了,为什么还要义无返顾地帮助加林?听说加林重新教上书,还是她央求自己老公和加林村的书记求来的。她对加林的爱,到底有多深,一直像一个谜团一样,萦绕在她的脑际。
她承认,她爱加林,爱到了骨子里。但是,她始终没有勇气为了加林放下拥有的一切,她没有做出与父母决裂,不回南京的决定。而那个女子,伤心过,痛过,还要选择帮助加林,这种爱,且不是已经深入骨髓。她们之间,在行动上,她就已经输给了别人。
在这件事情的对比上,她是有些痛恨自己的。她感觉到了自己的私心,所以,也就不配拥有真爱。
今天,亚萍不要加林作陪,叫他去帮忙年迈的父母,把自家的小麦种上,可耽误不得了。她要单独,以一个倾听者的姿态,去感受陕北民歌的博大精深。有他在身边反而碍事。加林依从了她。
一上午的时光,她从乡亲们的麦田里挨个寻去,大伙儿老远跟她打着招呼,都说自己的歌美,都愿意给她记述。大伙儿脸上洋溢着真诚和热情,这让她非常感慨:新中国的脊梁,或者,更远一点,华夏五千年的脊梁,不就是靠这种朴实、简单、单纯、怜悯、苦难的农业命运支撑起来的吗?在城市里,享受着优渥生活的人,有什么资格瞧不起农民?
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情敌,还是见面了。这样的场景,亚萍心里预演过很多遍,巧珍心里也预演过很多遍。从昨天她踏入高家村的地面,巧珍就在心里预测着什么?她们本来无有交集,是高加林这条纽带把她们牵扯在了一起。
巧珍还有些矜持和抵触,巧玲倒落落大方地拉起了亚萍的手。
她们的相见一点也不传奇,在心里做过的预演没有派上用场。在相互见面的一刹那,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她们相对无言,只是双眼噙着眼泪,默默地注视着对方。
初见这个农村女人,亚萍也惊为天人。漂亮的女主持被她的美貌折服了。巧珍的美是那么的简单纯粹,天然素颜,不加粉饰,仿佛就是天地间的精灵。
她的眼睛是空灵的,犹如碧波荡漾的深潭,秋波似水,自带柔情。眼眸深处,似乎藏着整个宇宙,让你看一眼,便再难忘记;挺直的鼻梁下,一张小嘴如同熟透了的樱桃,别说男人,女人见了,也忍不住涌起想啃一嘴的冲动;鹅蛋型脸庞,倏忽间两个酒窝一闪而过。她留着齐肩短发,具说曾经有一头瀑布般的秀发,因为高加林而剪掉了,真是可惜。她不说话,嘴唇颤动,有着些微的生气和哀怨,眉宇间还有点小挑衅,却也掩盖不住脸上的脉脉含情。这样的女人,别说高加林,就连此时的亚萍,也是爱惜得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她的妹妹跟她一样漂亮,只是多了些读书人该有的大度和沉稳。巧玲有一头美丽的秀发,她想,当初的巧珍应该就是这样吧!巧珍配上这头秀发,应该要比巧玲美。她是那种奔走于山野中的丫头,没有受过书本知识的熏陶,藏着的是那种本真的野性美,从她常年经受日光照耀,略显粗黑的皮肤,和眉宇间的精致,高挺的鼻梁可以看得出来。
亲亲的大陕北,大概也只有如此深沉厚重的黄土地,才养得出这样的女儿。
在巧珍面前,亚萍因为自己刻意烫成的大波浪鬈发而自惭形秽。
尴尬在所难免,幸得有巧玲这个小鬼灵精。调皮的姑娘一边抓住亚萍的手,一边抓住姐姐的手,把它们互相交替在一起。泪水,终于从两人的脸上滚落下来。
“姐姐,”亚萍握住巧珍的手,愧疚在她的心里激荡,一度让她说不出话来。
“对不起。”千言万语化成简单的三个字。
“妹妹,”巧珍一样情难自抑,“我不怪你。”
没有什么语言再能代表这些简单字眼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