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字号木箱的失踪,本该是个隐秘。
可消息却不胫而走。
等代表团抵达巴黎,关于文件的丢失,已经有了数个版本的传言。有说是总长途经日本时,被日本间谍买通了身边随从,盗走文件;有说是在游轮行驶到半途中,遭遇了偷窃;也有说总长在横滨时,曾有御医前来诊病,是总长意志薄弱,把文件送给了日本人……报纸谣言漫天,日本人也在逼着总长辟谣,说是有人要蓄意影响中日关系。
流言滋生,无法遏制。
一场舆论战,在和平会议开始前就拉开了大幕。
而对于这个文件箱,傅侗文在游轮上,甚至到了纽约也没对她提到过。沈奚是在巴黎租住的公寓里看到报纸,才获知了这件事。
……
而现在,沈奚发现,这份去年十二月中旬的报纸竟又出现在傅侗文的书桌上。
窗外,已是初夏六月。
沈奚握着那份报纸,心像浮沉在水里。
自从租住了这间公寓,书房里到处可见报纸,英文、法文,还有日文和中文的报刊。傅侗文和谭庆项曾给她讲过,报刊是一个战场,能够引导舆论,博取民心。
所以一到巴黎,代表团电报回国,要的第一笔钱就是舆论资金,用来打点巴黎大小报社,为中国争取更多的舆论支持。傅侗文也投了不少钱,打点日本和国内大小报纸,所以他收到最多的包裹,都是报纸。
沈奚挪开十二月的,下边一份就是五月的,在讲国内的学生运动。
傅侗文走进书房,他穿着白衬衫和西裤,肩上却披了件中式的长褂,灰白色的。
他一直不穿旧时的衣裳,这件还是沈奚私下里问驻法公使要了一位华人裁缝的地址,特意让人缝制的。西装过于拘束,也重,还是长褂轻便。
傅侗文初见长褂,很是意外,虽不习惯,但也照沈奚的建议,披着御寒。
久了,反而觉出沈奚说的好处来。
“报纸上说的话看看就好,都是旧新闻。”他走近,把一顶巴黎正流行的帽檐翻转的钟形女帽递到她眼下,“你要迟到了。”
“我很快回来。”
“不用急。”他说,“难得你在巴黎见个朋友。只是不要到天黑。”
“嗯。”
沈奚接了女帽,在手中握着,若非要紧事,她是一秒也不想离开他。
沈奚并没和他说见谁,只说是大学同学,傅侗文也没追问过。
她临走前和谭庆项交代了两句,把自己要去的餐厅地址和电话号码都留给谭庆项,这才放心出了门。
到了圣米歇尔大道,她找到那间咖啡馆。门外坐满了人。
全是一个个的小圆桌,桌子直径不过二十厘米,摆上几个杯碟就占满了。反而是圆桌周围的藤编座椅,每一把都比圆桌要大。十几个桌子放置很随意,绅士小姐们也坐得随意,享受午后咖啡。椅子抵着椅子,是城市里最常见的、拥挤的午后聚会。
绅士们只能把握着报纸的手尽量放低,避免边角蹭到身旁的陌生人。
阅报者十有七八,沈奚不懂法语,但也猜得到,其中半数会在关注和平会议。
她又想到家里堆积成山的报纸。
……
在角落里,难得有个圆桌,只放了两杯咖啡,坐着一位先生。
沈奚看着窗边圆桌旁坐着的男人,脚步停驻,对方从玻璃反光中看到了她的影子,偏头回视。两位好朋友,不约而同地笑了。
“你竟然还是老样子。”陈蔺观亲自起身,想为她拉开对面的座椅。
“这里人多,你不要假绅士了。”沈奚拦他。
她把帽子搁到腿上,喝了口咖啡。
陈蔺观以手肘撑在桌边,笑意满满,等她喝。
沈奚去年12月离开纽约前往巴黎,在游轮上就给他发了电报,但不巧,陈蔺观刚启程前往纽约,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两人在海上,彼此错过。
直到前几日,陈蔺观返回巴黎,才算促成了这次的见面。
当年沈奚离开纽约,没来得及和他告别,这些年他们虽然恢复通信,可一直无缘相见。
真到面对了面,看到对方的脸,和通信又是不同的感觉了。陈蔺观不由得记起在纽约读书时,两人你追我赶,学到入魔的岁月。
沈奚是他从心底佩服的人,也是他认定的最好的朋友。
“为什么挑在和平会议来?”陈蔺观笑着问,“在信里还故作神秘,不肯告诉我?”
沈奚抿嘴笑。不方便答。
幸好,陈蔺观知轻重,见她的笑容,就识相地不再问了。
“有句话我憋在心里很多年了,你后悔吗?”陈蔺观突兀地问。
后悔?她奇怪:“你指什么?”
“你在纽约最感兴趣的是心脏外科,也有天分可以成为最优秀的心脏学医生,你后悔吗?突然回国,毁了自己的前程?”
从两人恢复联系后,陈蔺观就不遗余力地劝说她来欧洲读书,当听说她放弃去英国的机会后,毫不留情地在信中指责她目光短浅,荒废天分。
他对她昔日放弃心脏学的事一直耿耿于怀,难以释怀。到今天仍是如此。
沈奚摇头:“不后悔。”
“你是在逞强。”
“是真心的。这几年我在国内,单单是救活的人就有上千人,救治的病患早就数不清了,还有——”她笑起来,“我还给蔡将军的军队送过钱。你看,我也做了不少事。”
“你本可以有更高的成就。”
也许吧。她放弃争论,不在意地喝咖啡。
沈奚放了杯子:“我想求你帮我做一件事。”
“我就说了,你是个功利主义者。”陈蔺观仿佛识破了她,愉快地说,“找我总是有事情的,不会只为叙旧。”
沈奚又一次没反驳。
两人在念书时就是你来我往的谈话方式,从没人肯示弱。接连两次的沉默,让陈蔺观很不适:“我和你开玩笑的,没有你的资助,我走不到今天。只要我能帮的,你只管说就是。而且,千万不要用‘求’这个字。”
“我想……让你为我推荐一位心脏学医生。”
陈蔺观恍然:“你是想找我的教授?为你的朋友吗?”
她停了会儿,才道:“是为傅侗文,我想为傅侗文找一位主诊医生,他心脏不好。这半年来因为和平会议的波折……情况……”
笑意在陈蔺观眼中散去。
“我咨询过许多人和同学,都说你的教授是临床上最好的医生,是最适合他的医生。”
沈奚盯着他:“我想恳求你……”
陈蔺观摇头,以最温和的方式表示了拒绝。
当初在纽约公寓外,情绪激动的少年长大了,他学会了控制情绪,学会了尊重朋友,可不代表他能忘记自己家是如何落魄的。
“抱歉。”沈奚轻声说。
“不必抱歉。”陈蔺观说,“窦婉风告诉过我,他是你丈夫的哥哥。”
“他现在是我的先生。”
陈蔺观怔了一怔。
他从同学那里听说了沈奚结婚的喜讯,还电报责备她,以为她忘记分享喜讯。
今日揭破,才知真相。
沈奚欲要说话。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在纽约时,一直反复要我记住资助人的恩情。”陈蔺观看着她,“现在是想要我还了吗?”
“不,我当时说的话,是想要你牢记学医的初衷,救许多人,才不枉费傅侗文给我们的花费。不是要你还他什么。”
“他是个大慈善家,爱国商人,资助过许多的人,”陈蔺观回她,“可是沈奚,他对别人是好人,但对我不是。我是个普通人,不是圣人,你如果想要我的教授救他,不必来求我。”
“我试过联系你的教授,可是……”
陈蔺观自然知道她碰到的困难:“当然,我的教授早已重病在身,闭门谢客了。”
“所以我才找到你,是因为知道你是他最得意的弟子。”
“你不要打我的主意,也不要和我谈医者仁心,我是个很自私的人。”
长久的安静后,沈奚再次说了句:“抱歉。”
她预料到这个结果了,可还是想试一试。
这条路走不通的话,只好准备起来,前往英国,去见谭庆项过去的教授。心脏外科是连外科医生都要避讳的领域,专攻这方面的医生本就少,能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人更少……她怕,到了英国还是于事无补。
沈奚和陈蔺观不欢而散。
她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坡路,往公寓走,两旁都是小咖啡馆、小酒馆。她初见巴黎,是在傅侗文送给自己的一套彩色照片里,那时她对欧洲的这个城市印象是,街边房子像摆放整齐的洋火盒,色彩斑斓的墙面严丝合缝地贴着彼此。
傅侗文后来提到那套照片,说是自己初到巴黎,花大价钱向一位记者购买的。他从不吝于赞美任何一个西方国家开放的思想和工业化的成就。
赞美下,是美好的期盼,期盼中国能有这样绚烂于世的一日。
几个小孩子围着辆冰激凌贩卖车,接过自己想要的甜品和汽水。
沈奚看到也有贩卖爆米花的,她买了一包,贩卖的老者提醒着,指了指她的手包。巴黎是繁华没错,可偷抢也是出了名的。老者见她黑发黑眼是个亚洲人,走路漫无目的,有点游览的意思,推测她是初到巴黎的女孩子,好心提醒。
沈奚用和傅侗文学的法文,道谢后,接过纸袋子。
回了公寓,她看落地钟的时间,傅侗文还在午睡,便把爆米花放在了门口的矮几上。来接培德的人坐在客厅里,见到沈奚,立身唤她:“少奶奶。”
她看门口的布纹行李箱:“谭先生呢?”
“在和培德小姐道别,在厨房间。”
沈奚到厨房门口,咳嗽了声。
“不用进来了,我们出去。”
谭庆项说着,带培德走出厨房。
他这次带培德来法国,就是为了亲自把她送到欧洲,再把她交给德国驻法领事馆。没几日,和平会议就结束了,他知道再没法拖延,就在上周联系了德国领事馆,定了这星期送她过去。对于这个决定,培德不是没争辩过,可她能战胜所有的困难,唯独无法逾越一个天堑——谭庆项不爱她。眼看着德国即将被制裁,培德也要担心家里的祖父母,左思右想,没别的法子,才算是答应了离开的安排。
培德手里抱着一个食盒,是她央求谭庆项做的中国菜,准备在路上吃。
沈奚和谭庆项送她到公寓大门外。
“不要给这个地址写信,会议后这个公寓会交给房东,我们也会回国。”谭庆项交代。
“你们回中国后,住在哪里?”培德灰蓝色的眼睛里,是藏不住的泪水。
“说不准。”谭庆项说。
培德低着头,用只有他们两个听得懂的德语,说了很久的话。
沈奚从音调、语气里,猜想这是最后的剖白。
谭庆项毕竟是傅侗文的同龄人,经历得多,他始终带着笑,使培德不至于太窘迫。最后,他给了小女孩一个真诚的拥抱,低声,用德语说了几句话。
培德眨眨眼,泪水顺着脸颊,落到衣领内。
“再见,沈小姐。也替我和三爷说再见。”培德轻声对沈奚道别,掉头,上了汽车。
汽车消失在街道转弯处。
谭庆项轻轻地呼出了一口气。
“她说了什么?”沈奚小声问。
“我不告诉你的话,你会如何?”他笑。
“会辗转难眠?”沈奚和他说笑,“像在红磨坊看了一场歌舞,却唯独落幕前离场了,不知结局的滋味,不太好。”
“她说……同样是叫培德,同样是跨国恋情,同样是爱上了中国男人,为什么她得不到好结果。她说,陆总长和夫人的爱情是‘命运的暗示’,可我却要忽略。”
女孩子在爱情上,都是相通的。
都喜欢抓住一点蛛丝马迹,说服自己,暗示自己好的结果。
“那你呢?”
“我?你问我说了什么?”
“嗯。”
“我说,”谭庆项笑着说,“小姑娘,我不爱你。”
和她想的几乎一致。
沈奚和谭庆项交代了下午的结果。
见陈蔺观的事,傅侗文不知道,谭庆项知道。从五月以来,他和沈奚一直在商量这件事,是留在法国,还是去英国。
怕被傅侗文听到,他们在厨房里,轻声交谈。
人年纪大了,爱回忆,谭庆项说着说着,就提到了那年在游轮上的事情:“那时也是山东,侗文还说,他实在不行了,绑了炸药在身上,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去。”
沈奚在外头还能端着架子,面对谭庆项,架子全散了,心乱如麻。
半晌,也只是轻声说:“我一想到,我们在横滨坐立不安,唯恐误了去美国的时间,唯恐让威尔逊怀疑我们合作的诚心……就觉得……”太可笑。
这些话,她不能和傅侗文聊,只好在这里随便说说。
“最后美国选了日本,可笑啊我们。”谭庆项接了话。
突然,楼上有戏曲声传来,他们对视一眼。
他午睡醒了。
“我上去了。”她说,“你尽快联系你的那位教授,会议一闭幕,我们立刻启程。”
“已经谈妥了。”谭庆项微笑着,安抚她。
可两人都知道,错过了陈蔺观这里,是错过了什么……
她拿了那包爆米花,循声,来到书房。
傅侗文仍披着同样的一件灰白长褂,深陷在黑如墨的天鹅绒沙发里,脚下是软皮拖鞋。壁炉里没火,光穿过玻璃和大半间书房,落在他脚旁,西裤腿上。
他下半身沐浴在阳光里,五官在房间的晦暗中,合着眼,带着一丝微笑,手指在跟着曲子轻敲着。
日光太短,够不到他的脸。
沈奚深知,对巴黎一行的失败,她的唏嘘和伤心,远不及他的万分之一。他走维新的路,维新失败,他支持革命,袁世凯登基称帝,忙活半辈子,好似全在瞎折腾。到最后在山东这里还是一事无成,注定是要失望……
而身边人,去了一个又一个,死了一批又一批,黄泉路上已是老友无数。
她站了许久,静看他,心里一抽一抽地疼。
傅侗文在欠身,调整坐姿时,睁眼,瞧见了她。
他一笑:“我这个闲人,又在等着你回家陪我了。”
“我走时你还说,难得我在巴黎见个朋友。”沈奚上前,半蹲在他面前,两手捧纸袋,“我欠了你许多年的爆米花。记得吗?”
他接了纸袋,打开,捏起一颗丢到嘴里:“cinderella。”
他们在纽约看的首映。
傅侗文也给她喂了一颗,柔声道:“等三哥回国,要为央央开上一百家影院,像戏楼一样热闹。首映日就放cinderella。”
少年时,他常命人在后花园亭子里搭出一个又一个戏台,檐前全挂珠灯,纱罗绸缎作帘幕……客未至,灯是不许点的。客至,灯火齐明,那等风光,不可殚述。
方才他因为想到了这件事,把窗帘掩上一半。他想等太阳落山,等她回家再揿亮灯。
可惜沈奚归家太早。
“你没回来前,戏听着也没滋味儿。”他轻声说,鼻尖从她前额滑下去,闻她身上的香气,这是胭脂水粉,中国女孩子才有的香气,“你一回来,就大不同了。”
他亲吻她,品她唇齿间的咖啡香。
“嗯,是牛奶咖啡。”他评价道,“我这些日子只能喝水,没什么意思。”
傅侗文偏头,一笑,恍若是迷了路,在等她点灯伺候的三少爷。
沈奚和他对视。
她怕失去他,比任何人都怕,除了他,这世上她再没有亲人了。在她身上,戏里的桥段轮番上演,忠良遭遇陷害,好人偏要早死。她不想,最后还要经历情人分离。
山河无恙,只会是个美好寄愿,她看不到路在何方。
难道百年永偕……也做不到吗?
沈奚刚和陈蔺观碰了面,低落情绪尚在,怕自己的失常影响他这个病人的心情。她避开傅侗文的脸,看到矮几上摊开的报纸:“别再看报纸了,对你病情没什么好处。”
“好。”他听话地把报纸合上,“你说不看,便不看。”
“要真能我说什么,你就听什么……”
也不至于到今日。
他告饶说:“你和朋友喝咖啡,我在公寓里苦等。这刚一露面,就不要再教训我了。”
沈奚埋怨地看他,把报纸拿走。
“去让庆项准备吧。”傅侗文靠回沙发椅背,“总长和夫人天黑到,要留下吃晚饭。”
“你和谭先生说过了吗?”
“不敢说,最近你和他都是脾气大得很。”他自嘲。
还不是因为你……
沈奚不想揭穿他的“委屈”,抱着一摞报纸,向外走。
“不止两个人来,至少四五人。还有,夫人喜欢熏香肠和生牡蛎。”他补充说。
“不吃中餐吗?”她回头问,“我以为他们许久没回国,会想要吃。”
“夫人为哄大家开心,在领事馆一直做中餐。”他回道,“今晚给他们换换口味。”
他们到法国后,雇了一个法国女人帮收拾屋子,偶尔也会做西餐。
今日正好派上用场。
天黑后,客人准时登门。除了总长和夫人以外,全是和傅侗文有交情的驻外公使。沈奚在一月的欢迎宴见过他们。那天饭桌上,人人面露喜色,今日都好似老了几岁,仍是礼貌绅士地带来了礼物,和主人客套叙旧,但眼睛背后再无笑意。
晚饭安排了三小时,不到半小时,除了总长和夫人,余下人都告辞而归。
餐桌上,新鲜的牡蛎在烛光里,浮着水光。
没人有胃口吃它们。
“我去了数份电报给国内,却没回电。”总长说。
大国之间达成一致,要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人。
中国没资格讨论,也没资格反对。
代表团第一时间就把会议结果告知国内政府。
可签合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北洋政府始终是一副推诿的姿态,不做任何决定。
于是,代表团成了众矢之的,被孤立在巴黎。他们怀揣着一雪前耻的目的,在旅途中历经磨难,到巴黎后艰难斡旋,谈判至今……却在最后被抛弃了,成为了一枚弃子。
若在那份不平等的合约上签字,就是代表团的责任,愧对国民;若是不签,也是代表团的责任,得罪与会大国。
“这字,不能再签了……不能再签了。”总长长叹。
傅侗文不是外交部的人,他只是一个商人,无权评论。
他用银叉子拨弄着白餐盘里的半块面包。
沈奚装着没留神听的样子。烛光下,她看到总长夫人搁在餐桌边沿的手泛着青,血管突兀,十分苍老。在此时,她才意识到总长夫人已是六十五岁的高龄,却还在跟着她的丈夫四处奔走……
窗外,渐起吵闹声。
沈奚放下盛水的玻璃瓶:“我去看看。”
她走到客厅里,谭庆项也在。
“是留法学生,有上百人。”谭庆项快速地说,“他们不是一直在驻法领事馆前抗议吗?怎么找到这儿的?”
“总长的车在草坪外,要找也很容易。”沈奚说。
“我先出去看看,你去给领事馆打个电话,让人来接一下?”
谭庆项话音未落,傅侗文和总长、总长夫人先后从饭厅出来。
“这些天,他们都在领事馆外,我和他们里边有些人也算打过交道了。”总长苦笑,“让我先出去说一说。”
傅侗文想阻拦,被夫人摇头制止。
他们只好跟随着,一同到花园里。公寓外的花园是半开放式的,草坪连着马路,路灯下,沈奚看出去,全是一张张年轻的脸。她因为傅侗文昔日在上海被袭的事,对学生活动一直心中有惧。但好在,这群大学生并没有动手的意思,只派了一位女学生和总长短暂交谈。
她好像看到那个女学生拿着什么,没看清。
不远处,法国警察也在观望。
“我们真不要通知领事馆吗?”她低声问傅侗文。
傅侗文没作声。
短暂的对话,结束后,总长掉转头,踩着草坪,向傅侗文他们而来。
谭庆项立刻把大家让到门内,落了锁。
总长透过玻璃看人群,轻声道:“那个学生代表在袖子里藏了一枝花,装成是枪,威胁我不要在合约上签字。”
夫人苦笑。
“她摘花时,我看到了。”总长忽然一笑,看向傅侗文,“外面种着什么花?”
“玫瑰花。”傅侗文陪着他,故作诙谐地说,“是一把浪漫的枪。”
很快,领事馆另外派车来,接客人离开。
汽车驶离时,那个用一枝花装作枪的女孩子,正在慷慨激昂地演讲:“若他敢签字,我们就要了他的命!他是万万不敢签字的!”
马路上,会聚的留法学生们群情激昂,把那个女学生代表簇拥着,振臂欢呼。
……
谭庆项无意看这些,他先回到饭厅,把没吃完的东西都挪到自己面前,坐下,慢慢吃。今晚的晚饭特殊,他方才是怕自己在,大家不方便谈正事,所以没出现在饭厅里。
可到了今日,也没什么好谈了。
浮光掠影的巴黎,这是法国最好的时代。
全世界的艺术家们都会聚于此,在咖啡馆里聚会,在酒馆、在街边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红磨坊里夜夜笙歌,红色风车模型,高耸在天际的铁塔……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文人,后来描写法国,会称那时的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而这些,都是别人家的辉煌。
国内报纸称上海是“东方巴黎”,也只是皇帝的新装,试问在巴黎,有没有租界?有没有法国人不能进入的种种高级场所?
傅侗文到谭庆项身旁,拽出椅子,落座。
他这半月像是在等花谢的人。
明知结局,不到签字日,仍不肯离去。
餐桌上的白葡萄酒是为夫人准备的,生牡蛎腥气重,配白葡萄酒刚好。他拿了细颈酒瓶,给谭庆项倒酒,是倒满的,这是中国人的倒酒方式。
待他要自斟时,谭庆项捂住了他的玻璃杯:“有家室的人了,你顾着点沈奚的心情。”
傅侗文笑笑:“我不喝,只是想敬酒。”
他拉开谭庆项的手,把自己的酒杯斟满。
他执杯,和谭庆项轻碰,明明没有喝,竟有了酒阑人散的目光:“今天是个值得敬酒的日子。”
“第一杯,要敬沈家。”他把满杯酒全倒在地上,隔着烛光,遥遥望着沈奚,“不是你父亲,我不会走上革命的路。”
沈家和谭庆项没交集,他听着,没倒酒。
傅侗文拿起酒瓶,再倒酒。
将满未满时,这瓶酒没了,他懒散地单手撑在餐桌上,够另一瓶没人喝过的红葡萄酒,把杯子填满。
“第二杯,敬侗汌。”他举杯,“是我无能,他走这么久,我却没做出什么大事。”
暗红的酒液被倾倒在地。
这回,谭庆项也随他敬了酒。
空杯再次满酒。
“这第三杯……”给谁呢?
不是没人敬,是死去的人太多。
“庆项,你没经历过维新,那也是一干好儿郎。”傅侗文说。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庆项笑,“谁没听过?”
“过去,有人劝过我不要掺和维新。”傅侗文回忆,“那是一位宫里的红人,他送了我一句话——劝君莫作独醒人。”
其实中国没有独醒的一个人,只有早醒的一群人。
国土分裂日,同胞流血时,他被惊醒,发现身边已经站满了人。
“最后的酒……敬故人。”傅侗文最后道。
“敬故人。”谭庆项附和。
敬所有志士,那些为强我中华,收复国土而努力……蚍蜉撼大树,可笑自不量力的故人们。
两个异姓兄弟,同时倾杯,把剩下所有的酒,悉数倒下去。
真是荒唐的敬酒,人家是小杯倾倒,他们两个却举着大玻璃杯……水流汇聚,四下里全是酒。半个饭厅的地上全是酒,两人的皮鞋鞋底都湿了,她的鞋也是。
沈奚低头,看脚下的水流。她不想打扰他们,就着自己的杯子,也在小口喝着酒。她酒量不好,三两口,面颊就热烘烘的,眼里也蕴了水光。
三杯酒敬完,傅侗文坐回到椅子里,他看着满地的酒水,久久不语。
久到沈奚察觉了不妥,他恰巧探手,去拿水杯。在傅侗文喝水时,她分明看到一滴水从他的下颏滑落。这个角度,谭庆项是看不到的。
谭庆项没反应,喝水的傅侗文也没反应,她要不是亲眼所见,都以为是幻觉。
……
沈奚的喉咙哽住,一口饮尽杯中酒。
她装着担心,扭头看向窗外:“好像都走了,那些留法学生。”
“我们这儿又不是领事馆。”谭庆项拿起叉子,在吃生牡蛎,“要围,也围那里。不过也没什么好围的了。”
那晚,傅侗文说了不少话。
后来,他的少爷脾气全上来了,把书房的唱片机抱到卧室里。
他笑说:“这戏瘾上来了,谁都拦不住。”
他又说:“还是《满江红》最好。”
他再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句最是好。”
沈奚烧了开水,端到房间里,给他擦脸、擦手。
“教你唱好不好?”他问。
沈奚抗议:“我没天赋。”
“和侗汌一样。”他取笑她。
“你笑好了,我们这些人唱不好,才显得三爷您唱得好。”她拿话捧着他,逗他开心。
他被她用热毛巾焐着脸,好不惬意,“嗯”了声,也陪她唱假戏:“越发懂规矩了。”
两人笑了一会儿,傅侗文被劝着睡了。
这天夜里,他犯了两次心绞痛。
强颜作笑不难,难得是在心里过得去这个坎。
没两日,傅侗文再次被送到医院里。从一月到法国后,傅侗文在医院里住的时间,比在公寓都多。法国医生不会有“郁结于心”的说法,但也常交代她这个病人家属,要尽量保证病人心情舒畅。可说完,连医生自己也觉得,这是句废话。
报纸上每日都提巴黎和会,全法都知道中国即将再次失去什么。
傅侗文也清楚,他这段日子是在过鬼门关,为以防不测,他叫来了周礼巡。
沈奚一看周礼巡进门,当即识破了他的想法,眼立时红了,都来不及掩饰。傅侗文怕周礼巡瞧见她的脆弱,向外挥手:“叫你再进来。”
周礼巡也是颇有脾气的少爷,今日却老实。
让他在外候着,掉头就走,多一句废话没有。
傅侗文拉沈奚的手:“好好的,这又是怎么了?”
“你叫他来干什么?”沈奚呼吸不稳。
他一叹:“太聪明也不好,我就是吃了早慧的亏。”
他略停顿,耐心和她解释:“生意大,资产复杂,都要事先交代好。比方说,国内各地的公馆、公寓,还有矿产、商社和公司,都需要一一讨论。”
可看她泪眼模糊,他不敢往下说了,轻声检讨说:“是我耽误了你,好好一个女孩子,嫁给我,再改嫁也麻烦。”
“傅侗文……”她瞪着他。
傅侗文到她耳边说:“不闹了。去,叫人进来。”
理智上,沈奚知道这是必要的,毕竟他资产构成复杂,也只有他能合理安排。
可情感上,换谁都无法承受。
周礼巡进病房后,沈奚主动为他们掩了门,独自坐在走廊的长椅上,放空自己。她想稍后再进病房,自己能掌控好情绪,不要再哭了……
“傅太太。”傅侗文在这家医院的主诊医生站到她面前,身旁跟着一个会英文的护士。
沈奚慌忙站起。
主诊医生在说话,她很急,怕是和他病情有关,盯着负责翻译的护士。
“医生问你,是否还记得他给你推荐的教授?”
“我……记得。”沈奚鼻音很重,回答护士,“但我没成功,连时间也约不到。”
主诊医生认真听护士翻译。
不安弥漫着,沈奚不觉屏息,等医生的答复。
医生点头,让护士继续翻译自己的话。
护士语速很快,把医生的意思再次用英文传达给她:“这是个好消息,傅太太,全法最好的几个心脏学医生致电我们,想要为你的丈夫进行会诊。”
骤不及防,像有人拉开了黑暗里的帘幕。
她被光刺得睁不开眼,只想哭。有泪水,不停掉下来,完全止不住……
是陈蔺观,一定是陈蔺观。
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低,华人、华侨也都如此。
在异国他乡,他们想在法国联系好一点的心脏学医生都困难。只有师从业内泰斗,备受瞩目的陈蔺观才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些,也只有站在学术金字塔顶端的人,才能暂时挣脱被歧视的枷锁,拥有真正的话语权。
哪怕是谭庆项,再回到英国,一没成绩,二没人脉,也无法做到这种程度……
所以,沈奚能看出这位医生的意外和惊喜。
如同她自己的心情一般。
当晚,四位医生先后到了这家医院。
陈蔺观没有出现。
沈奚等着医生们会诊结束,送他们离开病房时,其中一位美籍医生停住脚步,对她笑着用英文说:“傅太太,我是陈蔺观的朋友。”
她点头,和对方握手。
“听说你在中国,也是一位很有威望的外科医生?”
“没有这样的说法。”她谦虚说,“中国的西医学还在起步阶段。”
他笑:“稍后我们会开一个内部会议,还要看你先生的检查报告,大约三个小时后,我会亲自告诉你我们的讨论结果。”
“好,谢谢你。”
“还有……”对方沉吟,“明天是和平会议结束的日子,尽量不要和病人讨论这个。”
“我明白。”她说。
说是三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她已经坐不住。
她暗示谭庆项陪在病房里,借口出去透气,来到了心脏科室的楼层。
站在这里,她头次回想起了自己在纽约时的心境,她曾迷上过心脏……身后,穿着深色西装,摘下礼帽的男人走近,停下:“上世纪有人说,在心脏上做手术,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谁敢这么做,那一定会身败名裂——”
沈奚听出男人是谁,不禁笑了:“可已经有人开始成功,坚冰已经破除,我们会找到那条通往心脏的航路。”
这是他们读书时,纽约的教授在讲堂上对心脏外科学的展望,那位教授是沈奚和陈蔺观对于心脏学的启蒙人。
陈蔺观凝视着她。
他是一个只看重自己感受的人,很少有朋友,因为他无法容忍自己分心在私人社交上,他对心脏学的疯狂,只有昔日的沈奚能理解。她是他的知己,情谊深厚,更胜手足。
可他昔日也是个小公子,后来因为父亲在生意场上败给了傅侗文,家境落魄后,他就成了个穷小子……虽然对沈奚的情义战胜了对傅侗文的怨,但人是情感动物,他哪怕动用了所有的力量,邀请了所有的同行来到这里,还是意难平。
“能不能再给我个理由,让我救他救得舒服一点?你可能不知道,我父亲生意失败后,家里过得很辛苦,我母亲每每提到他的名字都是当仇人的。”他无奈一笑,深觉自己不孝,“每封家书的末尾,都要我牢记他。”
“你要……家国一些的,还是私人一些的?”
“私人一点的,和你有关,因为我是为你救的。”陈蔺观转着手里的帽子。
“他救过我的命,当时我们家被满门抄斩,若没有他,我早就死在十一岁了。”
陈蔺观愣了会儿。
他拍拍沈奚的右肩,绕过她,进到开会的房间里。
陈蔺观的加入,使会议延长了足足两小时。
日落西斜时,陈蔺观坐到她身旁:“我说,你听着。他的情况不太好,我们有两个方案,一个是保守的药物治疗,但实话说,他有钱,能买到的所有西药都是最好的,在这方面我们没有特效药。还有一个方案是手术,但这个方案危险很大,你也清楚心脏外科学的现状。”
“你的建议是什么?”
“我的建议是手术,他有极大的恶化危险。我很明白地告诉你,在现阶段无人能救心肌梗死之人,真到那时,谁来都无力回天。”
她恍惚觉得这番对话似曾相识。
她看他。
陈蔺观说:“我已经给你找了临床经验最丰富的医生,对于这个手术,在法国,甚至在欧洲,除了我们没人能做。”
他说完,又补充道:“我的教授无法上手术台,倘若手术,会是我主刀。”
倘若是寻常病人,陈蔺观不会做出这个建议。
在心脏上动手术,迄今为止他遇到的病人里,凡是有清醒意识的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拒绝。就因为她是沈奚,他才有了这个建议。
“当然,如果是保守治疗,我也会尽力。”
她终于记起,为什么会有熟悉感。
当初小五爷是否接受截肢手术,她也对傅侗文有过类似建议,连措辞方式也惊人的相似。陈蔺观说得对,她了解外科学,也了解心脏外科学。她想到自己在手术室用木工锯锯断小五的腿……当时无惧,可现在,她怕了。
傅侗文做同意手术的决定,用了两分钟。
她在陈蔺观说完后,静坐了十分钟,还是无法拿定主意。她在内心为自己辩解,不是生死攸关的地步,她无法拥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你让我想一想。”她轻声说。
傅侗文看她晚饭时食不下咽,主动承诺,这三个月都不会和任何人通电报,不会看报纸,更不会见大使馆的人。
他也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情。遗嘱是写好了,但他不想死,失败多了,人反而会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总觉得就是下一步,就在明天,一定会赢回来。
这心理和深陷金钱泥沼的赌徒没两样。
可说穿了,他们这些人,哪个不是押上了身家性命的豪赌之徒?
白天人还好。
到夜里,他的心绞痛再次发作,沈奚从另一张病床上翻身下来,脚才刚够到拖鞋,傅侗文已经自己吞下了药。他睡前留了心,药放在枕边手帕里。
吃了药不说,还笑得像个孩子,在对她邀功:你看,我用药很及时。
沈奚关掉灯,宣告结束“谄媚”。
她在无光的病房里,换了床,倚在他身边,占了小小的一条床边沿,守着他。她的手,轻轻搭着他的腿。陈蔺观的话在她脑中盘旋,倘若再恶化……
傅侗文靠着床头,这是一个漫长的忍痛过程。
沈奚不作声,一动不动,呼吸的节奏也是控制好的,好似睡着了。
“宛央?”他低声唤她。
“嗯。”她应声。
她也叫他:“三哥?”
他也应了声。
片刻沉默。
“我想给你安排一场手术。”她和他商量。
“你主刀吗?”他故意问。
又不正经。
“我没这份能耐。”她说。
“你有这个天分,我耽误了你。”
当初她跟他离开纽约,放弃了什么,他都知道。
尤其再见到陈蔺观,傅侗文更是为她惋惜。
沈奚轻声抱怨:“好了,躺下。”
傅侗文躺到棉被里,头枕着手臂,瞅着她:“那个人,是不是心里有你?”
都什么时候,还在想这个……
“没有,他看不上我,他眼里只有一个个血淋淋的心脏。”
“好。”他突然说。
“什么好?”
“做手术。”傅侗文多年求医,当年又在英国和谭庆项的教授面见过,自然知道手术的危险,“就这样决定了。我看你这两日吃得不多,睡得也不香甜,自己也揪心得很。手术好,我们就手术,等康复了还能多看你两年。”
他在棉被里找到她的手,贪恋她柔若无骨的手指。
沈奚把身子挨近,脸着贴他衣裳的布料,听着心跳,感知着他的生命。
为了手术,陈蔺观安排傅侗文转院,邀请内科医生进行了一次联合会诊。
谭庆项、小五爷和六小姐在手术前一晚就到了医院,没让傅侗文知道,就都在候诊大厅里坐着、等着,哪怕沈奚劝说,他们也不愿回去睡。
第二天,他们把傅侗文送入手术室。
陈蔺观在进入手术室前,特地和沈奚谈了几分钟,安抚她的情绪。
手术室的门在她面前被关上。
傅侗文的怀表在她手心里,她特地要来的,这怀表他始终带在身上,说是某位已过世的好友赠予的。沈奚揿开表盖,盯着一对翠色孔雀怀抱的表盘……无缘无故记起沈家书房里的西洋式落地钟,怀表里的微型钟摆滴答有声,记忆里落地钟的钟摆也未停歇。
父亲,若您在天有灵,请保佑你的小友,他还有未竟的心愿和事业……
两个小时过去,辜家在巴黎的同辈人也都来了,包括辜幼薇和她的新一任丈夫。
辜幼薇低声对谭庆项说:“代表团最后没有在合约上签字。”
走廊里静悄悄的,辜家人得到了消息,对此早有讨论,而等待傅侗文手术结果的傅家人这里也早有预料,只是乍一听到结局,陷入深深的震动和唏嘘当中。
时间在缓慢推移。
沈奚等得发慌,合眸,在想象手术室内的景象。景象一点点清晰,像默片,白色影子在走动,交谈,在紧张地缝合……
仿佛有风,吹在她脸上。
她突然睁眼,在同一时间,手术室的门也被推开。
陈蔺观站到了她的面前,精疲力竭的他把手搭在沈奚的肩头。
时间冻结在两人之间,怀表里的微型钟摆好像是坏掉了,像是静止了。这是此生,沈奚度过最漫长的一秒。直到他点头,她的心终于跳了起来,钟表继续滴答滴答,照旧计时……沈奚两手握住他的一只手,几欲道谢,都发不出半分声音。
“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他轻声说,“沈奚,是你救了他,不是我。”
他不认识病房外的人,和沈奚说完,径自离去。
她再见到傅侗文,是隔日晚上。
巴黎的夜,她看了半年,由于心系和平会议,无心细观。
这天晚上,依稀见月,巴黎雾大,能辨清月的轮廓已是不易。沈奚坐在病床旁的椅子上,耐心地看着他,等他醒。听说他术后醒过几次,都不大清醒。
她指间都是消毒药水的味道,他尚在术后感染期,马虎不得。她完全是按照手术医生的消毒标准进行了自我处理,才敢进来这间病房。她摸着傅侗文的衣袖,轻轻替他往下拉,不知怎的,她忽然记起了初见的夜晚。
积年的鸦片糜香里,身旁是告发父亲的奸人尸体,她被绑缚双手,蜷缩在地上,从地平线的角度里看着一个身着西装的男人在众人簇拥下,迈过门槛。她耳挨着地面,动弹不得,也因此清晰地听到他的皮鞋踩踏地砖的声音……他走了三步到自己面前,弯下右膝,以一种迁就着她的半蹲姿势,去看她的脸:“挨打了?”
她心跳得比挨打时还快,这是……谁?
“三爷。”身旁人低声问,“方才……方才……”
“四九城里,还真没谁敢动我的人。”傅侗文低声问,“这女孩子是谁的,也不先问问,就这么给我打了?”
浑身刺痛中,他摸她前额的伤口,又把她掀开的上衣拉下,遮住了露在外的腰身。
……
好似是感应到她在等,傅侗文眼皮微微动了下。沈奚敛住呼吸,看到他在睁眼。蒙眬中,傅侗文眼前好像隔着一层白纱,看到了雾蒙蒙的云在托着月,也看到了月前端坐着的她。
四目相对。静静的,没半点声响。
他勉力一笑。
又费力地换了口气,轻声、缓慢地笑说:“当真是……一生几见月当头。”
她笑着、含着泪,重重点头。
他醒了。
可消息却不胫而走。
等代表团抵达巴黎,关于文件的丢失,已经有了数个版本的传言。有说是总长途经日本时,被日本间谍买通了身边随从,盗走文件;有说是在游轮行驶到半途中,遭遇了偷窃;也有说总长在横滨时,曾有御医前来诊病,是总长意志薄弱,把文件送给了日本人……报纸谣言漫天,日本人也在逼着总长辟谣,说是有人要蓄意影响中日关系。
流言滋生,无法遏制。
一场舆论战,在和平会议开始前就拉开了大幕。
而对于这个文件箱,傅侗文在游轮上,甚至到了纽约也没对她提到过。沈奚是在巴黎租住的公寓里看到报纸,才获知了这件事。
……
而现在,沈奚发现,这份去年十二月中旬的报纸竟又出现在傅侗文的书桌上。
窗外,已是初夏六月。
沈奚握着那份报纸,心像浮沉在水里。
自从租住了这间公寓,书房里到处可见报纸,英文、法文,还有日文和中文的报刊。傅侗文和谭庆项曾给她讲过,报刊是一个战场,能够引导舆论,博取民心。
所以一到巴黎,代表团电报回国,要的第一笔钱就是舆论资金,用来打点巴黎大小报社,为中国争取更多的舆论支持。傅侗文也投了不少钱,打点日本和国内大小报纸,所以他收到最多的包裹,都是报纸。
沈奚挪开十二月的,下边一份就是五月的,在讲国内的学生运动。
傅侗文走进书房,他穿着白衬衫和西裤,肩上却披了件中式的长褂,灰白色的。
他一直不穿旧时的衣裳,这件还是沈奚私下里问驻法公使要了一位华人裁缝的地址,特意让人缝制的。西装过于拘束,也重,还是长褂轻便。
傅侗文初见长褂,很是意外,虽不习惯,但也照沈奚的建议,披着御寒。
久了,反而觉出沈奚说的好处来。
“报纸上说的话看看就好,都是旧新闻。”他走近,把一顶巴黎正流行的帽檐翻转的钟形女帽递到她眼下,“你要迟到了。”
“我很快回来。”
“不用急。”他说,“难得你在巴黎见个朋友。只是不要到天黑。”
“嗯。”
沈奚接了女帽,在手中握着,若非要紧事,她是一秒也不想离开他。
沈奚并没和他说见谁,只说是大学同学,傅侗文也没追问过。
她临走前和谭庆项交代了两句,把自己要去的餐厅地址和电话号码都留给谭庆项,这才放心出了门。
到了圣米歇尔大道,她找到那间咖啡馆。门外坐满了人。
全是一个个的小圆桌,桌子直径不过二十厘米,摆上几个杯碟就占满了。反而是圆桌周围的藤编座椅,每一把都比圆桌要大。十几个桌子放置很随意,绅士小姐们也坐得随意,享受午后咖啡。椅子抵着椅子,是城市里最常见的、拥挤的午后聚会。
绅士们只能把握着报纸的手尽量放低,避免边角蹭到身旁的陌生人。
阅报者十有七八,沈奚不懂法语,但也猜得到,其中半数会在关注和平会议。
她又想到家里堆积成山的报纸。
……
在角落里,难得有个圆桌,只放了两杯咖啡,坐着一位先生。
沈奚看着窗边圆桌旁坐着的男人,脚步停驻,对方从玻璃反光中看到了她的影子,偏头回视。两位好朋友,不约而同地笑了。
“你竟然还是老样子。”陈蔺观亲自起身,想为她拉开对面的座椅。
“这里人多,你不要假绅士了。”沈奚拦他。
她把帽子搁到腿上,喝了口咖啡。
陈蔺观以手肘撑在桌边,笑意满满,等她喝。
沈奚去年12月离开纽约前往巴黎,在游轮上就给他发了电报,但不巧,陈蔺观刚启程前往纽约,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两人在海上,彼此错过。
直到前几日,陈蔺观返回巴黎,才算促成了这次的见面。
当年沈奚离开纽约,没来得及和他告别,这些年他们虽然恢复通信,可一直无缘相见。
真到面对了面,看到对方的脸,和通信又是不同的感觉了。陈蔺观不由得记起在纽约读书时,两人你追我赶,学到入魔的岁月。
沈奚是他从心底佩服的人,也是他认定的最好的朋友。
“为什么挑在和平会议来?”陈蔺观笑着问,“在信里还故作神秘,不肯告诉我?”
沈奚抿嘴笑。不方便答。
幸好,陈蔺观知轻重,见她的笑容,就识相地不再问了。
“有句话我憋在心里很多年了,你后悔吗?”陈蔺观突兀地问。
后悔?她奇怪:“你指什么?”
“你在纽约最感兴趣的是心脏外科,也有天分可以成为最优秀的心脏学医生,你后悔吗?突然回国,毁了自己的前程?”
从两人恢复联系后,陈蔺观就不遗余力地劝说她来欧洲读书,当听说她放弃去英国的机会后,毫不留情地在信中指责她目光短浅,荒废天分。
他对她昔日放弃心脏学的事一直耿耿于怀,难以释怀。到今天仍是如此。
沈奚摇头:“不后悔。”
“你是在逞强。”
“是真心的。这几年我在国内,单单是救活的人就有上千人,救治的病患早就数不清了,还有——”她笑起来,“我还给蔡将军的军队送过钱。你看,我也做了不少事。”
“你本可以有更高的成就。”
也许吧。她放弃争论,不在意地喝咖啡。
沈奚放了杯子:“我想求你帮我做一件事。”
“我就说了,你是个功利主义者。”陈蔺观仿佛识破了她,愉快地说,“找我总是有事情的,不会只为叙旧。”
沈奚又一次没反驳。
两人在念书时就是你来我往的谈话方式,从没人肯示弱。接连两次的沉默,让陈蔺观很不适:“我和你开玩笑的,没有你的资助,我走不到今天。只要我能帮的,你只管说就是。而且,千万不要用‘求’这个字。”
“我想……让你为我推荐一位心脏学医生。”
陈蔺观恍然:“你是想找我的教授?为你的朋友吗?”
她停了会儿,才道:“是为傅侗文,我想为傅侗文找一位主诊医生,他心脏不好。这半年来因为和平会议的波折……情况……”
笑意在陈蔺观眼中散去。
“我咨询过许多人和同学,都说你的教授是临床上最好的医生,是最适合他的医生。”
沈奚盯着他:“我想恳求你……”
陈蔺观摇头,以最温和的方式表示了拒绝。
当初在纽约公寓外,情绪激动的少年长大了,他学会了控制情绪,学会了尊重朋友,可不代表他能忘记自己家是如何落魄的。
“抱歉。”沈奚轻声说。
“不必抱歉。”陈蔺观说,“窦婉风告诉过我,他是你丈夫的哥哥。”
“他现在是我的先生。”
陈蔺观怔了一怔。
他从同学那里听说了沈奚结婚的喜讯,还电报责备她,以为她忘记分享喜讯。
今日揭破,才知真相。
沈奚欲要说话。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在纽约时,一直反复要我记住资助人的恩情。”陈蔺观看着她,“现在是想要我还了吗?”
“不,我当时说的话,是想要你牢记学医的初衷,救许多人,才不枉费傅侗文给我们的花费。不是要你还他什么。”
“他是个大慈善家,爱国商人,资助过许多的人,”陈蔺观回她,“可是沈奚,他对别人是好人,但对我不是。我是个普通人,不是圣人,你如果想要我的教授救他,不必来求我。”
“我试过联系你的教授,可是……”
陈蔺观自然知道她碰到的困难:“当然,我的教授早已重病在身,闭门谢客了。”
“所以我才找到你,是因为知道你是他最得意的弟子。”
“你不要打我的主意,也不要和我谈医者仁心,我是个很自私的人。”
长久的安静后,沈奚再次说了句:“抱歉。”
她预料到这个结果了,可还是想试一试。
这条路走不通的话,只好准备起来,前往英国,去见谭庆项过去的教授。心脏外科是连外科医生都要避讳的领域,专攻这方面的医生本就少,能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人更少……她怕,到了英国还是于事无补。
沈奚和陈蔺观不欢而散。
她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坡路,往公寓走,两旁都是小咖啡馆、小酒馆。她初见巴黎,是在傅侗文送给自己的一套彩色照片里,那时她对欧洲的这个城市印象是,街边房子像摆放整齐的洋火盒,色彩斑斓的墙面严丝合缝地贴着彼此。
傅侗文后来提到那套照片,说是自己初到巴黎,花大价钱向一位记者购买的。他从不吝于赞美任何一个西方国家开放的思想和工业化的成就。
赞美下,是美好的期盼,期盼中国能有这样绚烂于世的一日。
几个小孩子围着辆冰激凌贩卖车,接过自己想要的甜品和汽水。
沈奚看到也有贩卖爆米花的,她买了一包,贩卖的老者提醒着,指了指她的手包。巴黎是繁华没错,可偷抢也是出了名的。老者见她黑发黑眼是个亚洲人,走路漫无目的,有点游览的意思,推测她是初到巴黎的女孩子,好心提醒。
沈奚用和傅侗文学的法文,道谢后,接过纸袋子。
回了公寓,她看落地钟的时间,傅侗文还在午睡,便把爆米花放在了门口的矮几上。来接培德的人坐在客厅里,见到沈奚,立身唤她:“少奶奶。”
她看门口的布纹行李箱:“谭先生呢?”
“在和培德小姐道别,在厨房间。”
沈奚到厨房门口,咳嗽了声。
“不用进来了,我们出去。”
谭庆项说着,带培德走出厨房。
他这次带培德来法国,就是为了亲自把她送到欧洲,再把她交给德国驻法领事馆。没几日,和平会议就结束了,他知道再没法拖延,就在上周联系了德国领事馆,定了这星期送她过去。对于这个决定,培德不是没争辩过,可她能战胜所有的困难,唯独无法逾越一个天堑——谭庆项不爱她。眼看着德国即将被制裁,培德也要担心家里的祖父母,左思右想,没别的法子,才算是答应了离开的安排。
培德手里抱着一个食盒,是她央求谭庆项做的中国菜,准备在路上吃。
沈奚和谭庆项送她到公寓大门外。
“不要给这个地址写信,会议后这个公寓会交给房东,我们也会回国。”谭庆项交代。
“你们回中国后,住在哪里?”培德灰蓝色的眼睛里,是藏不住的泪水。
“说不准。”谭庆项说。
培德低着头,用只有他们两个听得懂的德语,说了很久的话。
沈奚从音调、语气里,猜想这是最后的剖白。
谭庆项毕竟是傅侗文的同龄人,经历得多,他始终带着笑,使培德不至于太窘迫。最后,他给了小女孩一个真诚的拥抱,低声,用德语说了几句话。
培德眨眨眼,泪水顺着脸颊,落到衣领内。
“再见,沈小姐。也替我和三爷说再见。”培德轻声对沈奚道别,掉头,上了汽车。
汽车消失在街道转弯处。
谭庆项轻轻地呼出了一口气。
“她说了什么?”沈奚小声问。
“我不告诉你的话,你会如何?”他笑。
“会辗转难眠?”沈奚和他说笑,“像在红磨坊看了一场歌舞,却唯独落幕前离场了,不知结局的滋味,不太好。”
“她说……同样是叫培德,同样是跨国恋情,同样是爱上了中国男人,为什么她得不到好结果。她说,陆总长和夫人的爱情是‘命运的暗示’,可我却要忽略。”
女孩子在爱情上,都是相通的。
都喜欢抓住一点蛛丝马迹,说服自己,暗示自己好的结果。
“那你呢?”
“我?你问我说了什么?”
“嗯。”
“我说,”谭庆项笑着说,“小姑娘,我不爱你。”
和她想的几乎一致。
沈奚和谭庆项交代了下午的结果。
见陈蔺观的事,傅侗文不知道,谭庆项知道。从五月以来,他和沈奚一直在商量这件事,是留在法国,还是去英国。
怕被傅侗文听到,他们在厨房里,轻声交谈。
人年纪大了,爱回忆,谭庆项说着说着,就提到了那年在游轮上的事情:“那时也是山东,侗文还说,他实在不行了,绑了炸药在身上,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去。”
沈奚在外头还能端着架子,面对谭庆项,架子全散了,心乱如麻。
半晌,也只是轻声说:“我一想到,我们在横滨坐立不安,唯恐误了去美国的时间,唯恐让威尔逊怀疑我们合作的诚心……就觉得……”太可笑。
这些话,她不能和傅侗文聊,只好在这里随便说说。
“最后美国选了日本,可笑啊我们。”谭庆项接了话。
突然,楼上有戏曲声传来,他们对视一眼。
他午睡醒了。
“我上去了。”她说,“你尽快联系你的那位教授,会议一闭幕,我们立刻启程。”
“已经谈妥了。”谭庆项微笑着,安抚她。
可两人都知道,错过了陈蔺观这里,是错过了什么……
她拿了那包爆米花,循声,来到书房。
傅侗文仍披着同样的一件灰白长褂,深陷在黑如墨的天鹅绒沙发里,脚下是软皮拖鞋。壁炉里没火,光穿过玻璃和大半间书房,落在他脚旁,西裤腿上。
他下半身沐浴在阳光里,五官在房间的晦暗中,合着眼,带着一丝微笑,手指在跟着曲子轻敲着。
日光太短,够不到他的脸。
沈奚深知,对巴黎一行的失败,她的唏嘘和伤心,远不及他的万分之一。他走维新的路,维新失败,他支持革命,袁世凯登基称帝,忙活半辈子,好似全在瞎折腾。到最后在山东这里还是一事无成,注定是要失望……
而身边人,去了一个又一个,死了一批又一批,黄泉路上已是老友无数。
她站了许久,静看他,心里一抽一抽地疼。
傅侗文在欠身,调整坐姿时,睁眼,瞧见了她。
他一笑:“我这个闲人,又在等着你回家陪我了。”
“我走时你还说,难得我在巴黎见个朋友。”沈奚上前,半蹲在他面前,两手捧纸袋,“我欠了你许多年的爆米花。记得吗?”
他接了纸袋,打开,捏起一颗丢到嘴里:“cinderella。”
他们在纽约看的首映。
傅侗文也给她喂了一颗,柔声道:“等三哥回国,要为央央开上一百家影院,像戏楼一样热闹。首映日就放cinderella。”
少年时,他常命人在后花园亭子里搭出一个又一个戏台,檐前全挂珠灯,纱罗绸缎作帘幕……客未至,灯是不许点的。客至,灯火齐明,那等风光,不可殚述。
方才他因为想到了这件事,把窗帘掩上一半。他想等太阳落山,等她回家再揿亮灯。
可惜沈奚归家太早。
“你没回来前,戏听着也没滋味儿。”他轻声说,鼻尖从她前额滑下去,闻她身上的香气,这是胭脂水粉,中国女孩子才有的香气,“你一回来,就大不同了。”
他亲吻她,品她唇齿间的咖啡香。
“嗯,是牛奶咖啡。”他评价道,“我这些日子只能喝水,没什么意思。”
傅侗文偏头,一笑,恍若是迷了路,在等她点灯伺候的三少爷。
沈奚和他对视。
她怕失去他,比任何人都怕,除了他,这世上她再没有亲人了。在她身上,戏里的桥段轮番上演,忠良遭遇陷害,好人偏要早死。她不想,最后还要经历情人分离。
山河无恙,只会是个美好寄愿,她看不到路在何方。
难道百年永偕……也做不到吗?
沈奚刚和陈蔺观碰了面,低落情绪尚在,怕自己的失常影响他这个病人的心情。她避开傅侗文的脸,看到矮几上摊开的报纸:“别再看报纸了,对你病情没什么好处。”
“好。”他听话地把报纸合上,“你说不看,便不看。”
“要真能我说什么,你就听什么……”
也不至于到今日。
他告饶说:“你和朋友喝咖啡,我在公寓里苦等。这刚一露面,就不要再教训我了。”
沈奚埋怨地看他,把报纸拿走。
“去让庆项准备吧。”傅侗文靠回沙发椅背,“总长和夫人天黑到,要留下吃晚饭。”
“你和谭先生说过了吗?”
“不敢说,最近你和他都是脾气大得很。”他自嘲。
还不是因为你……
沈奚不想揭穿他的“委屈”,抱着一摞报纸,向外走。
“不止两个人来,至少四五人。还有,夫人喜欢熏香肠和生牡蛎。”他补充说。
“不吃中餐吗?”她回头问,“我以为他们许久没回国,会想要吃。”
“夫人为哄大家开心,在领事馆一直做中餐。”他回道,“今晚给他们换换口味。”
他们到法国后,雇了一个法国女人帮收拾屋子,偶尔也会做西餐。
今日正好派上用场。
天黑后,客人准时登门。除了总长和夫人以外,全是和傅侗文有交情的驻外公使。沈奚在一月的欢迎宴见过他们。那天饭桌上,人人面露喜色,今日都好似老了几岁,仍是礼貌绅士地带来了礼物,和主人客套叙旧,但眼睛背后再无笑意。
晚饭安排了三小时,不到半小时,除了总长和夫人,余下人都告辞而归。
餐桌上,新鲜的牡蛎在烛光里,浮着水光。
没人有胃口吃它们。
“我去了数份电报给国内,却没回电。”总长说。
大国之间达成一致,要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人。
中国没资格讨论,也没资格反对。
代表团第一时间就把会议结果告知国内政府。
可签合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北洋政府始终是一副推诿的姿态,不做任何决定。
于是,代表团成了众矢之的,被孤立在巴黎。他们怀揣着一雪前耻的目的,在旅途中历经磨难,到巴黎后艰难斡旋,谈判至今……却在最后被抛弃了,成为了一枚弃子。
若在那份不平等的合约上签字,就是代表团的责任,愧对国民;若是不签,也是代表团的责任,得罪与会大国。
“这字,不能再签了……不能再签了。”总长长叹。
傅侗文不是外交部的人,他只是一个商人,无权评论。
他用银叉子拨弄着白餐盘里的半块面包。
沈奚装着没留神听的样子。烛光下,她看到总长夫人搁在餐桌边沿的手泛着青,血管突兀,十分苍老。在此时,她才意识到总长夫人已是六十五岁的高龄,却还在跟着她的丈夫四处奔走……
窗外,渐起吵闹声。
沈奚放下盛水的玻璃瓶:“我去看看。”
她走到客厅里,谭庆项也在。
“是留法学生,有上百人。”谭庆项快速地说,“他们不是一直在驻法领事馆前抗议吗?怎么找到这儿的?”
“总长的车在草坪外,要找也很容易。”沈奚说。
“我先出去看看,你去给领事馆打个电话,让人来接一下?”
谭庆项话音未落,傅侗文和总长、总长夫人先后从饭厅出来。
“这些天,他们都在领事馆外,我和他们里边有些人也算打过交道了。”总长苦笑,“让我先出去说一说。”
傅侗文想阻拦,被夫人摇头制止。
他们只好跟随着,一同到花园里。公寓外的花园是半开放式的,草坪连着马路,路灯下,沈奚看出去,全是一张张年轻的脸。她因为傅侗文昔日在上海被袭的事,对学生活动一直心中有惧。但好在,这群大学生并没有动手的意思,只派了一位女学生和总长短暂交谈。
她好像看到那个女学生拿着什么,没看清。
不远处,法国警察也在观望。
“我们真不要通知领事馆吗?”她低声问傅侗文。
傅侗文没作声。
短暂的对话,结束后,总长掉转头,踩着草坪,向傅侗文他们而来。
谭庆项立刻把大家让到门内,落了锁。
总长透过玻璃看人群,轻声道:“那个学生代表在袖子里藏了一枝花,装成是枪,威胁我不要在合约上签字。”
夫人苦笑。
“她摘花时,我看到了。”总长忽然一笑,看向傅侗文,“外面种着什么花?”
“玫瑰花。”傅侗文陪着他,故作诙谐地说,“是一把浪漫的枪。”
很快,领事馆另外派车来,接客人离开。
汽车驶离时,那个用一枝花装作枪的女孩子,正在慷慨激昂地演讲:“若他敢签字,我们就要了他的命!他是万万不敢签字的!”
马路上,会聚的留法学生们群情激昂,把那个女学生代表簇拥着,振臂欢呼。
……
谭庆项无意看这些,他先回到饭厅,把没吃完的东西都挪到自己面前,坐下,慢慢吃。今晚的晚饭特殊,他方才是怕自己在,大家不方便谈正事,所以没出现在饭厅里。
可到了今日,也没什么好谈了。
浮光掠影的巴黎,这是法国最好的时代。
全世界的艺术家们都会聚于此,在咖啡馆里聚会,在酒馆、在街边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红磨坊里夜夜笙歌,红色风车模型,高耸在天际的铁塔……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文人,后来描写法国,会称那时的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而这些,都是别人家的辉煌。
国内报纸称上海是“东方巴黎”,也只是皇帝的新装,试问在巴黎,有没有租界?有没有法国人不能进入的种种高级场所?
傅侗文到谭庆项身旁,拽出椅子,落座。
他这半月像是在等花谢的人。
明知结局,不到签字日,仍不肯离去。
餐桌上的白葡萄酒是为夫人准备的,生牡蛎腥气重,配白葡萄酒刚好。他拿了细颈酒瓶,给谭庆项倒酒,是倒满的,这是中国人的倒酒方式。
待他要自斟时,谭庆项捂住了他的玻璃杯:“有家室的人了,你顾着点沈奚的心情。”
傅侗文笑笑:“我不喝,只是想敬酒。”
他拉开谭庆项的手,把自己的酒杯斟满。
他执杯,和谭庆项轻碰,明明没有喝,竟有了酒阑人散的目光:“今天是个值得敬酒的日子。”
“第一杯,要敬沈家。”他把满杯酒全倒在地上,隔着烛光,遥遥望着沈奚,“不是你父亲,我不会走上革命的路。”
沈家和谭庆项没交集,他听着,没倒酒。
傅侗文拿起酒瓶,再倒酒。
将满未满时,这瓶酒没了,他懒散地单手撑在餐桌上,够另一瓶没人喝过的红葡萄酒,把杯子填满。
“第二杯,敬侗汌。”他举杯,“是我无能,他走这么久,我却没做出什么大事。”
暗红的酒液被倾倒在地。
这回,谭庆项也随他敬了酒。
空杯再次满酒。
“这第三杯……”给谁呢?
不是没人敬,是死去的人太多。
“庆项,你没经历过维新,那也是一干好儿郎。”傅侗文说。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庆项笑,“谁没听过?”
“过去,有人劝过我不要掺和维新。”傅侗文回忆,“那是一位宫里的红人,他送了我一句话——劝君莫作独醒人。”
其实中国没有独醒的一个人,只有早醒的一群人。
国土分裂日,同胞流血时,他被惊醒,发现身边已经站满了人。
“最后的酒……敬故人。”傅侗文最后道。
“敬故人。”谭庆项附和。
敬所有志士,那些为强我中华,收复国土而努力……蚍蜉撼大树,可笑自不量力的故人们。
两个异姓兄弟,同时倾杯,把剩下所有的酒,悉数倒下去。
真是荒唐的敬酒,人家是小杯倾倒,他们两个却举着大玻璃杯……水流汇聚,四下里全是酒。半个饭厅的地上全是酒,两人的皮鞋鞋底都湿了,她的鞋也是。
沈奚低头,看脚下的水流。她不想打扰他们,就着自己的杯子,也在小口喝着酒。她酒量不好,三两口,面颊就热烘烘的,眼里也蕴了水光。
三杯酒敬完,傅侗文坐回到椅子里,他看着满地的酒水,久久不语。
久到沈奚察觉了不妥,他恰巧探手,去拿水杯。在傅侗文喝水时,她分明看到一滴水从他的下颏滑落。这个角度,谭庆项是看不到的。
谭庆项没反应,喝水的傅侗文也没反应,她要不是亲眼所见,都以为是幻觉。
……
沈奚的喉咙哽住,一口饮尽杯中酒。
她装着担心,扭头看向窗外:“好像都走了,那些留法学生。”
“我们这儿又不是领事馆。”谭庆项拿起叉子,在吃生牡蛎,“要围,也围那里。不过也没什么好围的了。”
那晚,傅侗文说了不少话。
后来,他的少爷脾气全上来了,把书房的唱片机抱到卧室里。
他笑说:“这戏瘾上来了,谁都拦不住。”
他又说:“还是《满江红》最好。”
他再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句最是好。”
沈奚烧了开水,端到房间里,给他擦脸、擦手。
“教你唱好不好?”他问。
沈奚抗议:“我没天赋。”
“和侗汌一样。”他取笑她。
“你笑好了,我们这些人唱不好,才显得三爷您唱得好。”她拿话捧着他,逗他开心。
他被她用热毛巾焐着脸,好不惬意,“嗯”了声,也陪她唱假戏:“越发懂规矩了。”
两人笑了一会儿,傅侗文被劝着睡了。
这天夜里,他犯了两次心绞痛。
强颜作笑不难,难得是在心里过得去这个坎。
没两日,傅侗文再次被送到医院里。从一月到法国后,傅侗文在医院里住的时间,比在公寓都多。法国医生不会有“郁结于心”的说法,但也常交代她这个病人家属,要尽量保证病人心情舒畅。可说完,连医生自己也觉得,这是句废话。
报纸上每日都提巴黎和会,全法都知道中国即将再次失去什么。
傅侗文也清楚,他这段日子是在过鬼门关,为以防不测,他叫来了周礼巡。
沈奚一看周礼巡进门,当即识破了他的想法,眼立时红了,都来不及掩饰。傅侗文怕周礼巡瞧见她的脆弱,向外挥手:“叫你再进来。”
周礼巡也是颇有脾气的少爷,今日却老实。
让他在外候着,掉头就走,多一句废话没有。
傅侗文拉沈奚的手:“好好的,这又是怎么了?”
“你叫他来干什么?”沈奚呼吸不稳。
他一叹:“太聪明也不好,我就是吃了早慧的亏。”
他略停顿,耐心和她解释:“生意大,资产复杂,都要事先交代好。比方说,国内各地的公馆、公寓,还有矿产、商社和公司,都需要一一讨论。”
可看她泪眼模糊,他不敢往下说了,轻声检讨说:“是我耽误了你,好好一个女孩子,嫁给我,再改嫁也麻烦。”
“傅侗文……”她瞪着他。
傅侗文到她耳边说:“不闹了。去,叫人进来。”
理智上,沈奚知道这是必要的,毕竟他资产构成复杂,也只有他能合理安排。
可情感上,换谁都无法承受。
周礼巡进病房后,沈奚主动为他们掩了门,独自坐在走廊的长椅上,放空自己。她想稍后再进病房,自己能掌控好情绪,不要再哭了……
“傅太太。”傅侗文在这家医院的主诊医生站到她面前,身旁跟着一个会英文的护士。
沈奚慌忙站起。
主诊医生在说话,她很急,怕是和他病情有关,盯着负责翻译的护士。
“医生问你,是否还记得他给你推荐的教授?”
“我……记得。”沈奚鼻音很重,回答护士,“但我没成功,连时间也约不到。”
主诊医生认真听护士翻译。
不安弥漫着,沈奚不觉屏息,等医生的答复。
医生点头,让护士继续翻译自己的话。
护士语速很快,把医生的意思再次用英文传达给她:“这是个好消息,傅太太,全法最好的几个心脏学医生致电我们,想要为你的丈夫进行会诊。”
骤不及防,像有人拉开了黑暗里的帘幕。
她被光刺得睁不开眼,只想哭。有泪水,不停掉下来,完全止不住……
是陈蔺观,一定是陈蔺观。
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低,华人、华侨也都如此。
在异国他乡,他们想在法国联系好一点的心脏学医生都困难。只有师从业内泰斗,备受瞩目的陈蔺观才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些,也只有站在学术金字塔顶端的人,才能暂时挣脱被歧视的枷锁,拥有真正的话语权。
哪怕是谭庆项,再回到英国,一没成绩,二没人脉,也无法做到这种程度……
所以,沈奚能看出这位医生的意外和惊喜。
如同她自己的心情一般。
当晚,四位医生先后到了这家医院。
陈蔺观没有出现。
沈奚等着医生们会诊结束,送他们离开病房时,其中一位美籍医生停住脚步,对她笑着用英文说:“傅太太,我是陈蔺观的朋友。”
她点头,和对方握手。
“听说你在中国,也是一位很有威望的外科医生?”
“没有这样的说法。”她谦虚说,“中国的西医学还在起步阶段。”
他笑:“稍后我们会开一个内部会议,还要看你先生的检查报告,大约三个小时后,我会亲自告诉你我们的讨论结果。”
“好,谢谢你。”
“还有……”对方沉吟,“明天是和平会议结束的日子,尽量不要和病人讨论这个。”
“我明白。”她说。
说是三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她已经坐不住。
她暗示谭庆项陪在病房里,借口出去透气,来到了心脏科室的楼层。
站在这里,她头次回想起了自己在纽约时的心境,她曾迷上过心脏……身后,穿着深色西装,摘下礼帽的男人走近,停下:“上世纪有人说,在心脏上做手术,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谁敢这么做,那一定会身败名裂——”
沈奚听出男人是谁,不禁笑了:“可已经有人开始成功,坚冰已经破除,我们会找到那条通往心脏的航路。”
这是他们读书时,纽约的教授在讲堂上对心脏外科学的展望,那位教授是沈奚和陈蔺观对于心脏学的启蒙人。
陈蔺观凝视着她。
他是一个只看重自己感受的人,很少有朋友,因为他无法容忍自己分心在私人社交上,他对心脏学的疯狂,只有昔日的沈奚能理解。她是他的知己,情谊深厚,更胜手足。
可他昔日也是个小公子,后来因为父亲在生意场上败给了傅侗文,家境落魄后,他就成了个穷小子……虽然对沈奚的情义战胜了对傅侗文的怨,但人是情感动物,他哪怕动用了所有的力量,邀请了所有的同行来到这里,还是意难平。
“能不能再给我个理由,让我救他救得舒服一点?你可能不知道,我父亲生意失败后,家里过得很辛苦,我母亲每每提到他的名字都是当仇人的。”他无奈一笑,深觉自己不孝,“每封家书的末尾,都要我牢记他。”
“你要……家国一些的,还是私人一些的?”
“私人一点的,和你有关,因为我是为你救的。”陈蔺观转着手里的帽子。
“他救过我的命,当时我们家被满门抄斩,若没有他,我早就死在十一岁了。”
陈蔺观愣了会儿。
他拍拍沈奚的右肩,绕过她,进到开会的房间里。
陈蔺观的加入,使会议延长了足足两小时。
日落西斜时,陈蔺观坐到她身旁:“我说,你听着。他的情况不太好,我们有两个方案,一个是保守的药物治疗,但实话说,他有钱,能买到的所有西药都是最好的,在这方面我们没有特效药。还有一个方案是手术,但这个方案危险很大,你也清楚心脏外科学的现状。”
“你的建议是什么?”
“我的建议是手术,他有极大的恶化危险。我很明白地告诉你,在现阶段无人能救心肌梗死之人,真到那时,谁来都无力回天。”
她恍惚觉得这番对话似曾相识。
她看他。
陈蔺观说:“我已经给你找了临床经验最丰富的医生,对于这个手术,在法国,甚至在欧洲,除了我们没人能做。”
他说完,又补充道:“我的教授无法上手术台,倘若手术,会是我主刀。”
倘若是寻常病人,陈蔺观不会做出这个建议。
在心脏上动手术,迄今为止他遇到的病人里,凡是有清醒意识的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拒绝。就因为她是沈奚,他才有了这个建议。
“当然,如果是保守治疗,我也会尽力。”
她终于记起,为什么会有熟悉感。
当初小五爷是否接受截肢手术,她也对傅侗文有过类似建议,连措辞方式也惊人的相似。陈蔺观说得对,她了解外科学,也了解心脏外科学。她想到自己在手术室用木工锯锯断小五的腿……当时无惧,可现在,她怕了。
傅侗文做同意手术的决定,用了两分钟。
她在陈蔺观说完后,静坐了十分钟,还是无法拿定主意。她在内心为自己辩解,不是生死攸关的地步,她无法拥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你让我想一想。”她轻声说。
傅侗文看她晚饭时食不下咽,主动承诺,这三个月都不会和任何人通电报,不会看报纸,更不会见大使馆的人。
他也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情。遗嘱是写好了,但他不想死,失败多了,人反而会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总觉得就是下一步,就在明天,一定会赢回来。
这心理和深陷金钱泥沼的赌徒没两样。
可说穿了,他们这些人,哪个不是押上了身家性命的豪赌之徒?
白天人还好。
到夜里,他的心绞痛再次发作,沈奚从另一张病床上翻身下来,脚才刚够到拖鞋,傅侗文已经自己吞下了药。他睡前留了心,药放在枕边手帕里。
吃了药不说,还笑得像个孩子,在对她邀功:你看,我用药很及时。
沈奚关掉灯,宣告结束“谄媚”。
她在无光的病房里,换了床,倚在他身边,占了小小的一条床边沿,守着他。她的手,轻轻搭着他的腿。陈蔺观的话在她脑中盘旋,倘若再恶化……
傅侗文靠着床头,这是一个漫长的忍痛过程。
沈奚不作声,一动不动,呼吸的节奏也是控制好的,好似睡着了。
“宛央?”他低声唤她。
“嗯。”她应声。
她也叫他:“三哥?”
他也应了声。
片刻沉默。
“我想给你安排一场手术。”她和他商量。
“你主刀吗?”他故意问。
又不正经。
“我没这份能耐。”她说。
“你有这个天分,我耽误了你。”
当初她跟他离开纽约,放弃了什么,他都知道。
尤其再见到陈蔺观,傅侗文更是为她惋惜。
沈奚轻声抱怨:“好了,躺下。”
傅侗文躺到棉被里,头枕着手臂,瞅着她:“那个人,是不是心里有你?”
都什么时候,还在想这个……
“没有,他看不上我,他眼里只有一个个血淋淋的心脏。”
“好。”他突然说。
“什么好?”
“做手术。”傅侗文多年求医,当年又在英国和谭庆项的教授面见过,自然知道手术的危险,“就这样决定了。我看你这两日吃得不多,睡得也不香甜,自己也揪心得很。手术好,我们就手术,等康复了还能多看你两年。”
他在棉被里找到她的手,贪恋她柔若无骨的手指。
沈奚把身子挨近,脸着贴他衣裳的布料,听着心跳,感知着他的生命。
为了手术,陈蔺观安排傅侗文转院,邀请内科医生进行了一次联合会诊。
谭庆项、小五爷和六小姐在手术前一晚就到了医院,没让傅侗文知道,就都在候诊大厅里坐着、等着,哪怕沈奚劝说,他们也不愿回去睡。
第二天,他们把傅侗文送入手术室。
陈蔺观在进入手术室前,特地和沈奚谈了几分钟,安抚她的情绪。
手术室的门在她面前被关上。
傅侗文的怀表在她手心里,她特地要来的,这怀表他始终带在身上,说是某位已过世的好友赠予的。沈奚揿开表盖,盯着一对翠色孔雀怀抱的表盘……无缘无故记起沈家书房里的西洋式落地钟,怀表里的微型钟摆滴答有声,记忆里落地钟的钟摆也未停歇。
父亲,若您在天有灵,请保佑你的小友,他还有未竟的心愿和事业……
两个小时过去,辜家在巴黎的同辈人也都来了,包括辜幼薇和她的新一任丈夫。
辜幼薇低声对谭庆项说:“代表团最后没有在合约上签字。”
走廊里静悄悄的,辜家人得到了消息,对此早有讨论,而等待傅侗文手术结果的傅家人这里也早有预料,只是乍一听到结局,陷入深深的震动和唏嘘当中。
时间在缓慢推移。
沈奚等得发慌,合眸,在想象手术室内的景象。景象一点点清晰,像默片,白色影子在走动,交谈,在紧张地缝合……
仿佛有风,吹在她脸上。
她突然睁眼,在同一时间,手术室的门也被推开。
陈蔺观站到了她的面前,精疲力竭的他把手搭在沈奚的肩头。
时间冻结在两人之间,怀表里的微型钟摆好像是坏掉了,像是静止了。这是此生,沈奚度过最漫长的一秒。直到他点头,她的心终于跳了起来,钟表继续滴答滴答,照旧计时……沈奚两手握住他的一只手,几欲道谢,都发不出半分声音。
“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他轻声说,“沈奚,是你救了他,不是我。”
他不认识病房外的人,和沈奚说完,径自离去。
她再见到傅侗文,是隔日晚上。
巴黎的夜,她看了半年,由于心系和平会议,无心细观。
这天晚上,依稀见月,巴黎雾大,能辨清月的轮廓已是不易。沈奚坐在病床旁的椅子上,耐心地看着他,等他醒。听说他术后醒过几次,都不大清醒。
她指间都是消毒药水的味道,他尚在术后感染期,马虎不得。她完全是按照手术医生的消毒标准进行了自我处理,才敢进来这间病房。她摸着傅侗文的衣袖,轻轻替他往下拉,不知怎的,她忽然记起了初见的夜晚。
积年的鸦片糜香里,身旁是告发父亲的奸人尸体,她被绑缚双手,蜷缩在地上,从地平线的角度里看着一个身着西装的男人在众人簇拥下,迈过门槛。她耳挨着地面,动弹不得,也因此清晰地听到他的皮鞋踩踏地砖的声音……他走了三步到自己面前,弯下右膝,以一种迁就着她的半蹲姿势,去看她的脸:“挨打了?”
她心跳得比挨打时还快,这是……谁?
“三爷。”身旁人低声问,“方才……方才……”
“四九城里,还真没谁敢动我的人。”傅侗文低声问,“这女孩子是谁的,也不先问问,就这么给我打了?”
浑身刺痛中,他摸她前额的伤口,又把她掀开的上衣拉下,遮住了露在外的腰身。
……
好似是感应到她在等,傅侗文眼皮微微动了下。沈奚敛住呼吸,看到他在睁眼。蒙眬中,傅侗文眼前好像隔着一层白纱,看到了雾蒙蒙的云在托着月,也看到了月前端坐着的她。
四目相对。静静的,没半点声响。
他勉力一笑。
又费力地换了口气,轻声、缓慢地笑说:“当真是……一生几见月当头。”
她笑着、含着泪,重重点头。
他醒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十二年,故人戏,十二年,故人戏最新章节,十二年,故人戏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十二年,故人戏,十二年,故人戏最新章节,十二年,故人戏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