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问题,自然很多,毕竟每一种技术都有自己的缺陷,只是这些缺陷有的大有的小。
要说最大的,自然是可能会影响到钢材质量的缺陷,而这里面最明显、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这个,成分不均匀,对于搞各种材料的来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大忌。
“什么原因分析过没有?”
“氧气从顶部吹下来,仅仅是在表层形成冲击区,无论如何都难以充分搅动钢水,而且容易加剧熔池分层。”对于这个问题,同志们还是很清楚的,这个简单。
高振东摇摇头:“不止。”
“不止?”
“对,其实顶吹转炉主要依靠碳、氧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搅拌熔池,而在刚开始的时候,碳氧反应不足,快结束的时候碳已经大量消耗还是不足,此时搅拌强度下降,就会造成不均匀的现象。”顶部的氧枪吹动下方的钢水只能冲击表层这一点很容易想得到,但是高振东刚才说的就要深一些。
不过从原理上说依然不难,京钢厂总工连连点头:“您说得对,我们想得简单了。”
高振东笑道:“实际上顶吹转炉的化学成分和温度不均、化渣困难、冶炼周期较长、烟尘多、氧气消耗大等问题,根子上都来自这一个原因,搅拌能力不足。”
听见高振东的话,同志们马上就想起来现有转炉的一个大问题——冶炼周期长的事情来。
原来根子在这里!
不过他们有些奇怪,高总工并没有参加一二号转炉的实际生产,为什么对这些缺陷这么清楚?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啊,靠分析估计都能猜个全中!
“那这个问题您觉得怎么处理好?”果然,高总工还是对这个炉子所有的缺陷都看不惯,一旦解决了最大问题,腾出手来之后,就要一一收拾了。原来他叫咱们厂的同志们过来,根本不是要为自己的课题做什么事情,纯纯就是为了解决京钢厂这个转炉的问题。
“我估计这个你们应该也听说过吧?大胆一点,其实方法很简单,怎么出的问题,反过来搞不就行了?”
高振东的话,让京钢厂的总工马上就反应过来,有的技术虽然因为难度、环境、适应性等原因他并没有研究,但不至于连个名字都不知道。
“您是说底吹?”高总工已经提示得很明显了。
既然顶吹只能吹表皮,那我们就从底部往上吹,氧气就能通过整个熔池,充分与碳反应,同时底部往上吹的话,氧气自身的运动也能更好的搅拌熔池,两相结合,整个问题可以说迎刃而解!
“对,就是底吹。或者说不完整,顶底复吹!毕竟底吹也是有缺陷的,两者结合,把问题减到最少。”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高振东决定一步到位,毕竟搞好了底吹,和复吹之间也就一步之遥,顶吹是现成的!
顶底复吹在21世纪占了我国炼钢炉的一半以上,不是没有理由的,作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国,曾经仅仅靠各地瞒报产量都能和全球第二打得有来有回的我们,在这方面的选择绝对值得信赖。
高振东折腾转炉是要解决大宗钢材的生产效率问题,自然是要选日后使用最多的炉型。
“顶底复吹?是不是有些太复杂了?”京钢厂的范厂长觉得步子迈得有些大。
“复杂,但是也没复杂到不能接受的程度嘛,理论上这东西就是一个顶吹加一个底吹,搞底吹不如一步到位,想怎么吹怎么吹。”该大跨步的时候,高振东一点儿不含糊。
好像很有道理诶,同志们被高振东的乐观情绪感染,对啊,什么顶底复吹,没那么邪乎,就是两者的结合,而且适应性强,适应钢种多,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同志们纷纷点头,这个可以!
不过京钢厂的总工对这方面更了解一些:“根据国外的研究和文献,底吹对炉龄影响大,而且对氧气的流量精细控制要求高,需要同时控制顶吹和底吹的气流参数,对我们的工人同志要求有点太高了吧?操作难度高,也是很影响生产率的。”
底吹容易结焦需要清理,底部氧枪的更换也比较频繁,这些都是影响炉龄的因素。
范厂长拍了拍总工的手臂:“你忘记了,高总工麾下大将方科长在我们厂正在做什么?氧气流量控制和顶底双控,不正是人家现在在搞的事情嘛。”
总工拍拍脑袋,“噢~~~~”了一声,有点自嘲的笑了起来,忘记了忘记了,自动控制这套东西有点新,总是忽略。
高振东也笑道:“炉龄受一定影响,但是其实主要是氧枪等配件受影响,对于转炉本身影响不是太大,而且也主要是增加清理结焦、更换氧枪等的工作时间,综合下来还是很划算的。当然,底吹也有很多缺陷,甚至反过来会造成搅拌不均匀等问题,但都能通过改进工艺,并利用自动控制手段干预等方法,得到很大的抑制,综合来看,顶底复吹还是利大于弊。而且,顶底复吹的搅拌效果好,当前技术条件下,我算过,估计钢水的收得率可以比顶吹法高那么1~2个百分点。”
钢水收得率可以高1~2个百分点?听见这话,同志们可就不困了。
高总工的分析结论,他们还是比较相信的,多年来的事实证明,高总工在这方面鲜有失手,预测与实际基本吻合的概率极大。如果预测与实际相差很大,那大概率是负责具体落地的单位有点什么问题。
在这方面,同志们对高振东的信任就是这么夸张。
而这大概率能实现的1~2%钢水收得率,马上就让同志们的神经兴奋起来,别小看这么点,实际上是一个很不错的数字,100吨钢多1.5吨上下,这是什么水平?
至于缺陷什么的,那好说,克服就是了,搞科研,还是要注意抓主要矛盾。
没有什么技术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有,那么大概率就会有个缺点是贵。
同志们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和高振东一起,展开各方面的讨论分析之后,最终同志们一致认定,这个顶底复吹值得搞。
现在唯一的就是技术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高振东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而且极为粗暴。
砸,用资料砸!
高振东砸出来一整套顶底复吹的工艺资料,甚至不只是纯氧顶底复吹,而是可以使用保护气的顶底复吹方案,虽然比较粗,一些细节并不明确,但是已经足够同志们轻松开展工作。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整个工艺的流程设计、炉子的结构、冶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气体的选用、冶炼中的反应过程等等。
至于喷头多粗、要布置几个、用什么材料、流速多少这些细节问题,京钢厂的同志有的是办法去解决,解决不了也要解决,否则都不好意思和高振东打招呼。
同志们都有些好奇这东西怎么来的,高振东简简单单一句“我抽空分析的,没有实践过程,所以难免有缺陷,具体落地还需要同志们做细节调整”就对付过去了。
抽空……同志们觉得脑袋上青筋有点冒。
但是还不能不服气,人高总工分析的这一套东西,虽然他很谦虚的说没有经过实践,但是不需要实践的原理、理论等部分,一眼看上去一点儿毛病没有。
看了这套技术,京钢厂的同志总算是明白为什么高总工不在上一次就把这个拿出来了,上一次是对转炉炉龄的改进,而不是改进转炉的整体结构。
而这个顶底复吹要对转炉进行彻底的颠覆性改进的,短时间根本完成不了。高总工的安排很合理,先解决寿命问题,让各大钢厂能有转炉用起来,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或者说,搞个新炉子!
再结合刚才高总工说有“两个技术”,看来这个新炉子上面,高总工寄予厚望啊。
“高总工,您刚才提到两个技术,这是一个,那另外一个是?”范厂长算是代表同志们问出了他们的心声。
高振东没有直接回答,依然是先问问题:“范厂长,你们现在转炉炼一吨钢,消耗的水电风气等能源的总和,折算成标准煤大概是多少?”
能源这东西可不止是电和燃料,实际上送入炼钢炉的所有这些东西,都是能源的一部分,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可以采用折算标准煤的方式进行计算。
这比仅仅计算电、燃料这些直接能源要科学、全面得多。
这个问题把范厂长给问住了,不止是他,就连负责技术的京钢厂总工都卡了壳。
消耗的直接能源倒是没问题,他们一口都能报得出来,包括这里的每一个京钢厂的同志都是如此,反倒是高振东自己可能不大清楚,因为他掌握的资料,时间和现在不太一样,数字可能就不同。
但是高总工这个问题太刁钻了,把水、气、风等等都要折算进去,这种方法在这个年头并多见。
不过同志们服气的是,高总工这个问题虽然刁钻,但是人家科学啊!
反过来倒是自己这帮人,在计算能耗的时候就没考虑到这件事,考虑问题就是没有人家全面。
风不是从风机来的?风机难道不消耗能源?没考虑这一块,的确就是漏项了。同样的,水、气等等类似。
技术还没学到,倒是先学会了怎么全面计算能耗了,也算是值得。
得,那还愣什么?赶紧算吧!
好在这里都是京钢厂的技术骨干,功底和经验非常扎实,对于整个冶炼流程里每一个环节都异常清楚,水的扬程和流量多少,风机功率多大,气体流速流量多少,了如指掌。而这些数据,都是可以最终折算标准煤的。
同志们你报一个数,我报一个数,在会议室的黑板上记的记,算的算,忙活了好一阵,然后又换人验算了一遍,才有些不好意思的给高振东报了一个数字。
“高总工,大约是30千克标准煤/吨钢。”
高振东看着这个数字笑道:“那如果我们有办法在完成炼钢的前提下,把这30千克标准煤从转炉抠回来,甚至还可能抠得更多,实现负能量炼钢,同志们觉得怎么样?”
嗯?
京钢厂的同志们差点儿想说高振东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空手套白狼?搞技术也要讲究基本法的,能量守恒听说过没?看看转炉里滚烫的钢水就知道,这根本就不可能。甚至还想要倒抠出来,电表倒转是吧?
炼钢倒是会产生很多热量,但是回收这些热量是不可能的,从转炉结构和炼钢过程来看,技术上不可行,而且热量的随意回收,还可能对炼钢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影响钢材质量甚至就炼不成钢,可谓得不偿失。
但是这可是高振东同志,想到这里,同志们很理智的没有反驳,倒是京钢厂的总工问道:“高总工,能说得具体一点么。”
高振东指了指黑板上的这些运算过程道:“能量是什么?在你们这里,主要表现方式就是两种——动力、热量,对不对?”其实这两个东西就是同一个,但是宏观表现有些不同,在这里可以分开算。
“对。”这个傻子都知道。
“那炼钢的产物里,有没有这两个东西?”
动力?热量?
同志们感觉脑子好痒,好像要长脑子了。
“高总工,您指的是蒸汽和煤气??!!”
炼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蒸汽,而碳氧反应会生成大量的煤气,没想到高总工把主意打到它们身上了。
高振东点点头:“对,就是它们!我说把能量抠回来,又没说要直接回收能量,只要是能量载体就行嘛,虽然这些能量不能直接用于转炉炼钢本身,但是其他地方用处可多了,用在其他地方,其他地方消耗的能量就少了,这也算是转移支付嘛,哈哈哈。”高振东乐呵呵的笑了起来,和同志们开了个小玩笑,这让他心情很好。
要说最大的,自然是可能会影响到钢材质量的缺陷,而这里面最明显、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这个,成分不均匀,对于搞各种材料的来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大忌。
“什么原因分析过没有?”
“氧气从顶部吹下来,仅仅是在表层形成冲击区,无论如何都难以充分搅动钢水,而且容易加剧熔池分层。”对于这个问题,同志们还是很清楚的,这个简单。
高振东摇摇头:“不止。”
“不止?”
“对,其实顶吹转炉主要依靠碳、氧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搅拌熔池,而在刚开始的时候,碳氧反应不足,快结束的时候碳已经大量消耗还是不足,此时搅拌强度下降,就会造成不均匀的现象。”顶部的氧枪吹动下方的钢水只能冲击表层这一点很容易想得到,但是高振东刚才说的就要深一些。
不过从原理上说依然不难,京钢厂总工连连点头:“您说得对,我们想得简单了。”
高振东笑道:“实际上顶吹转炉的化学成分和温度不均、化渣困难、冶炼周期较长、烟尘多、氧气消耗大等问题,根子上都来自这一个原因,搅拌能力不足。”
听见高振东的话,同志们马上就想起来现有转炉的一个大问题——冶炼周期长的事情来。
原来根子在这里!
不过他们有些奇怪,高总工并没有参加一二号转炉的实际生产,为什么对这些缺陷这么清楚?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啊,靠分析估计都能猜个全中!
“那这个问题您觉得怎么处理好?”果然,高总工还是对这个炉子所有的缺陷都看不惯,一旦解决了最大问题,腾出手来之后,就要一一收拾了。原来他叫咱们厂的同志们过来,根本不是要为自己的课题做什么事情,纯纯就是为了解决京钢厂这个转炉的问题。
“我估计这个你们应该也听说过吧?大胆一点,其实方法很简单,怎么出的问题,反过来搞不就行了?”
高振东的话,让京钢厂的总工马上就反应过来,有的技术虽然因为难度、环境、适应性等原因他并没有研究,但不至于连个名字都不知道。
“您是说底吹?”高总工已经提示得很明显了。
既然顶吹只能吹表皮,那我们就从底部往上吹,氧气就能通过整个熔池,充分与碳反应,同时底部往上吹的话,氧气自身的运动也能更好的搅拌熔池,两相结合,整个问题可以说迎刃而解!
“对,就是底吹。或者说不完整,顶底复吹!毕竟底吹也是有缺陷的,两者结合,把问题减到最少。”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高振东决定一步到位,毕竟搞好了底吹,和复吹之间也就一步之遥,顶吹是现成的!
顶底复吹在21世纪占了我国炼钢炉的一半以上,不是没有理由的,作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国,曾经仅仅靠各地瞒报产量都能和全球第二打得有来有回的我们,在这方面的选择绝对值得信赖。
高振东折腾转炉是要解决大宗钢材的生产效率问题,自然是要选日后使用最多的炉型。
“顶底复吹?是不是有些太复杂了?”京钢厂的范厂长觉得步子迈得有些大。
“复杂,但是也没复杂到不能接受的程度嘛,理论上这东西就是一个顶吹加一个底吹,搞底吹不如一步到位,想怎么吹怎么吹。”该大跨步的时候,高振东一点儿不含糊。
好像很有道理诶,同志们被高振东的乐观情绪感染,对啊,什么顶底复吹,没那么邪乎,就是两者的结合,而且适应性强,适应钢种多,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同志们纷纷点头,这个可以!
不过京钢厂的总工对这方面更了解一些:“根据国外的研究和文献,底吹对炉龄影响大,而且对氧气的流量精细控制要求高,需要同时控制顶吹和底吹的气流参数,对我们的工人同志要求有点太高了吧?操作难度高,也是很影响生产率的。”
底吹容易结焦需要清理,底部氧枪的更换也比较频繁,这些都是影响炉龄的因素。
范厂长拍了拍总工的手臂:“你忘记了,高总工麾下大将方科长在我们厂正在做什么?氧气流量控制和顶底双控,不正是人家现在在搞的事情嘛。”
总工拍拍脑袋,“噢~~~~”了一声,有点自嘲的笑了起来,忘记了忘记了,自动控制这套东西有点新,总是忽略。
高振东也笑道:“炉龄受一定影响,但是其实主要是氧枪等配件受影响,对于转炉本身影响不是太大,而且也主要是增加清理结焦、更换氧枪等的工作时间,综合下来还是很划算的。当然,底吹也有很多缺陷,甚至反过来会造成搅拌不均匀等问题,但都能通过改进工艺,并利用自动控制手段干预等方法,得到很大的抑制,综合来看,顶底复吹还是利大于弊。而且,顶底复吹的搅拌效果好,当前技术条件下,我算过,估计钢水的收得率可以比顶吹法高那么1~2个百分点。”
钢水收得率可以高1~2个百分点?听见这话,同志们可就不困了。
高总工的分析结论,他们还是比较相信的,多年来的事实证明,高总工在这方面鲜有失手,预测与实际基本吻合的概率极大。如果预测与实际相差很大,那大概率是负责具体落地的单位有点什么问题。
在这方面,同志们对高振东的信任就是这么夸张。
而这大概率能实现的1~2%钢水收得率,马上就让同志们的神经兴奋起来,别小看这么点,实际上是一个很不错的数字,100吨钢多1.5吨上下,这是什么水平?
至于缺陷什么的,那好说,克服就是了,搞科研,还是要注意抓主要矛盾。
没有什么技术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有,那么大概率就会有个缺点是贵。
同志们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和高振东一起,展开各方面的讨论分析之后,最终同志们一致认定,这个顶底复吹值得搞。
现在唯一的就是技术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高振东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而且极为粗暴。
砸,用资料砸!
高振东砸出来一整套顶底复吹的工艺资料,甚至不只是纯氧顶底复吹,而是可以使用保护气的顶底复吹方案,虽然比较粗,一些细节并不明确,但是已经足够同志们轻松开展工作。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整个工艺的流程设计、炉子的结构、冶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气体的选用、冶炼中的反应过程等等。
至于喷头多粗、要布置几个、用什么材料、流速多少这些细节问题,京钢厂的同志有的是办法去解决,解决不了也要解决,否则都不好意思和高振东打招呼。
同志们都有些好奇这东西怎么来的,高振东简简单单一句“我抽空分析的,没有实践过程,所以难免有缺陷,具体落地还需要同志们做细节调整”就对付过去了。
抽空……同志们觉得脑袋上青筋有点冒。
但是还不能不服气,人高总工分析的这一套东西,虽然他很谦虚的说没有经过实践,但是不需要实践的原理、理论等部分,一眼看上去一点儿毛病没有。
看了这套技术,京钢厂的同志总算是明白为什么高总工不在上一次就把这个拿出来了,上一次是对转炉炉龄的改进,而不是改进转炉的整体结构。
而这个顶底复吹要对转炉进行彻底的颠覆性改进的,短时间根本完成不了。高总工的安排很合理,先解决寿命问题,让各大钢厂能有转炉用起来,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或者说,搞个新炉子!
再结合刚才高总工说有“两个技术”,看来这个新炉子上面,高总工寄予厚望啊。
“高总工,您刚才提到两个技术,这是一个,那另外一个是?”范厂长算是代表同志们问出了他们的心声。
高振东没有直接回答,依然是先问问题:“范厂长,你们现在转炉炼一吨钢,消耗的水电风气等能源的总和,折算成标准煤大概是多少?”
能源这东西可不止是电和燃料,实际上送入炼钢炉的所有这些东西,都是能源的一部分,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可以采用折算标准煤的方式进行计算。
这比仅仅计算电、燃料这些直接能源要科学、全面得多。
这个问题把范厂长给问住了,不止是他,就连负责技术的京钢厂总工都卡了壳。
消耗的直接能源倒是没问题,他们一口都能报得出来,包括这里的每一个京钢厂的同志都是如此,反倒是高振东自己可能不大清楚,因为他掌握的资料,时间和现在不太一样,数字可能就不同。
但是高总工这个问题太刁钻了,把水、气、风等等都要折算进去,这种方法在这个年头并多见。
不过同志们服气的是,高总工这个问题虽然刁钻,但是人家科学啊!
反过来倒是自己这帮人,在计算能耗的时候就没考虑到这件事,考虑问题就是没有人家全面。
风不是从风机来的?风机难道不消耗能源?没考虑这一块,的确就是漏项了。同样的,水、气等等类似。
技术还没学到,倒是先学会了怎么全面计算能耗了,也算是值得。
得,那还愣什么?赶紧算吧!
好在这里都是京钢厂的技术骨干,功底和经验非常扎实,对于整个冶炼流程里每一个环节都异常清楚,水的扬程和流量多少,风机功率多大,气体流速流量多少,了如指掌。而这些数据,都是可以最终折算标准煤的。
同志们你报一个数,我报一个数,在会议室的黑板上记的记,算的算,忙活了好一阵,然后又换人验算了一遍,才有些不好意思的给高振东报了一个数字。
“高总工,大约是30千克标准煤/吨钢。”
高振东看着这个数字笑道:“那如果我们有办法在完成炼钢的前提下,把这30千克标准煤从转炉抠回来,甚至还可能抠得更多,实现负能量炼钢,同志们觉得怎么样?”
嗯?
京钢厂的同志们差点儿想说高振东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空手套白狼?搞技术也要讲究基本法的,能量守恒听说过没?看看转炉里滚烫的钢水就知道,这根本就不可能。甚至还想要倒抠出来,电表倒转是吧?
炼钢倒是会产生很多热量,但是回收这些热量是不可能的,从转炉结构和炼钢过程来看,技术上不可行,而且热量的随意回收,还可能对炼钢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影响钢材质量甚至就炼不成钢,可谓得不偿失。
但是这可是高振东同志,想到这里,同志们很理智的没有反驳,倒是京钢厂的总工问道:“高总工,能说得具体一点么。”
高振东指了指黑板上的这些运算过程道:“能量是什么?在你们这里,主要表现方式就是两种——动力、热量,对不对?”其实这两个东西就是同一个,但是宏观表现有些不同,在这里可以分开算。
“对。”这个傻子都知道。
“那炼钢的产物里,有没有这两个东西?”
动力?热量?
同志们感觉脑子好痒,好像要长脑子了。
“高总工,您指的是蒸汽和煤气??!!”
炼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蒸汽,而碳氧反应会生成大量的煤气,没想到高总工把主意打到它们身上了。
高振东点点头:“对,就是它们!我说把能量抠回来,又没说要直接回收能量,只要是能量载体就行嘛,虽然这些能量不能直接用于转炉炼钢本身,但是其他地方用处可多了,用在其他地方,其他地方消耗的能量就少了,这也算是转移支付嘛,哈哈哈。”高振东乐呵呵的笑了起来,和同志们开了个小玩笑,这让他心情很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最新章节,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最新章节,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