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半年的销量,此次版税结算林朝阳获得了8.46万港元的版税收入,照比之前的数字是有所下降的,但也相当可观了。
而且今年港元升值,8.46万港元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概2.55万元。
仅仅三万余册的销量,就给林朝阳带来了近20万港元,折合5万多人民币的收入,香江的版税还是好赚啊!
感慨了一句,林朝阳接着看信。
说完了《梵高之死》的销量和版税后,董桥竟然在信里提到了《闯关东》。
“半月前欣慰近几月文兄新作《闯关东》已于内地发表,轰动华夏,一时洛阳纸贵,迅速畅销南北,特请友人代购一份《花城》。
拜读之后惊为天人,此作诚乃中国当代界一代奇书,具有丰赡的史诗品格……”
董桥的恭维很文雅,但显然是别有目的的。
果然,在信的末尾,董桥提到了希望林朝阳可以将《闯关东》在香江地区的出版交给明报出版社。
看完了信,林朝阳沉吟了一阵,这会儿陶玉书正打算出门上班,见他看完了信就站在那里,便问道:“怎么了?谁写的信?”
“明报出版社。《梵高之死》的版税又要结算了,再就是他们想要《闯关东》的出版权。”
“你之前说他们版税给的有点低吧?”
“是,所以我在犹豫。”
陶玉书拢了拢头发,扎上皮筋,准备出门,“那你自己考虑吧,我上班去了。”
她说着出了门。
陶玉墨抱着小冬冬凑到林朝阳身边,好奇的问道:“姐夫,你版税又结算了?这回多少钱?”
“没多少,两万多。”
平平无奇的话却让陶玉墨咋舌不已,两万多说的跟两块多一样,她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接林朝阳的话。
于是她又换了个话题,问:“姐夫,那《闯关东》要出版,能给香江的电影公司拍成电影吗?”
这几个月来,她一有空就去光临杜峰的录像厅,对香江电影十分着迷。
“给香江的电影公司?”林朝阳诧异的看了她一眼,“他们可拍不了这种东西!”
“哦。那《闯关东》要是出版了,肯定又不少赚。”
“嗯。”
林朝阳正在思考董桥的请求,心不在焉的应了她一声。
又过了一会儿,他跟陶玉墨打了个招呼,直奔西单的电报大楼。
现如今接打电话是个麻烦事,短途的还好说,单位电话、公用电话麻烦是麻烦了点,但总有办法。
长途电话,尤其是国际长途电话,打起来那真叫一个费事。
长途电话一般都得到大一点的邮局才能打,国际长途就更难了,只有电报大楼才能打。
而且因为人多、电话少,电报大楼的电话线路异常繁忙,经常堵塞。
以至于许多人想到电报大楼打国际长途联系国外的亲友经常要带着午饭去排队,一排就是半天时间。
除了时间成本,钱财耗费也贵,一分钟十多块钱,打个三五分钟,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就进去了。
广州靠近香江,《闯关东》在国内掀起的热潮传到那里倒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只是林朝阳没想到明报出版社这么果断的就提出了出版的事。
要知道《闯关东》在内地可都还没出版呢。
但以明报出版社的抠搜风格,林朝阳当然不可能轻易答应他们。
更何况有了《梵高之死》在香江的顺利出版,林朝阳也有了些名气,这次又是董桥主动提出的出版请求,他自然不可能像上次那样拿那么低的版税标准。
来到电报大楼,排队、填单子、交钱、等待……一晃都快中午了,林朝阳才打上电话。
写信太麻烦,还是打电话快一点。
董桥接到林朝阳的电话表现的很惊喜,两人闲话了几句,董桥便谈起了《闯关东》。
他知道内地通话不便,林朝阳能给他打电话,一定是要商议《闯关东》的事。
此前《梵高之死》出版,明报出版社给了林朝阳12%的版税率,这个标准在香江文坛不算高。
董桥跟林朝阳接触了两次,知道他的性格,所以也预料到了他肯定要提版税的事。
只是林朝阳一下子将版税标准提高到了20%的水平,着实还是有些惊到他了。
香江出版市场因为规模较小,所以相对一些市场大一点的国家和地区,版税率一直是比较高的,名家的版税标准都在15~20%之间。
林朝阳一下子要到了顶格的标准,着实让董桥感到了为难。
林朝阳也没有与他纠缠,只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非20%版税不谈,态度十分强硬。
林朝阳丝毫不怕他的强硬态度会激怒明报出版社或董桥,大家在商言商。
既然以前你们以我没名气为由,敢开出5%的版税标准,那我现在喊个20%也没什么不合理的。
这种事当然不可能当场就定下来,董桥推说要考虑考虑,林朝阳便挂断了电话。
打完电话一算账,他交的那五十块钱不仅没够,还得再补六块钱。
林朝阳心里在滴血,就是为了电话费,这20%的版税率也一分都不能降!
又过了几日,林朝阳接到了一通来自南方的电话,是花城出版社的李士非打来的。
《闯关东》成功发表,引起的轰动之强烈,在当今文坛实属罕见。
接下来这段时间,花城出版社方面就要筹备的出版了,因此打算在七月末举办一场关于《闯关东》的作品研讨会。
研讨会举办地点在花城,但规格很高,李士非说了几个拟邀请的名字。
若是人文社、燕京出版社这些大型出版社在燕京举办研讨会,请到这些人出场也不算稀奇,但花城出版社处于广东,能一下子请到这么多前辈耆老,这番诚意不可谓不大。
“广东路途遥远,你确定他们都能接受邀请?”林朝阳有些不确信的问李士非。
“为别的作品举办研讨会也许他们不会来,但出席《闯关东》的研讨会,他们一定会来。”
虽然李士非这话有吹捧的嫌疑,但林朝阳还是挺高兴的,谁不愿意听好话啊!
这次花城出版社举办的作品研讨会规格很高,又涉及到了出版,林朝阳毕竟签了版税合同,这样的场合他肯定要出席的。
答应了李士非的邀请后,林朝阳没想到仅隔了一天,李翰祥突然跑到了他们家。
“你什么时候来内地的?”
“刚来几天,剧本初稿写完了,过来跟央视那边谈谈合作的事。”
跟合拍公司闹掰了之后,李翰祥便搭上了中国电视剧国际合作公司的线。
他的新片《火龙》改编自溥仪解放后娶的妻子李淑贤所著《他的后半生》,描述的是解放后曾经的皇帝溥仪作为普通人的后半生,以及他与妻子李淑贤之间的爱情生活。
聊了几句电影的事,李翰祥突然盯上了他坐下的官帽椅,他摩挲着椅子的扶手,好似咸湿佬见了裸身美女。
官帽椅因其外观与古代官吏所戴顶帽相似而得名,林朝阳书房里的这对官帽椅造型舒朗大气,雕工精湛,品相绝佳,李翰祥看着怦然心动。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明清家具,这两年在内地拍戏,没少捡漏。
“这椅子是黄花梨的吧?什么时候的?”
“明末的。”
李翰祥又起身凑近了端详,“哎呦,保持的可真好。你就这么让人坐着?”
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满是心疼之色,“我书房少有人来,你是第三个坐它的。”
李翰祥的手在椅子的如意形开光上抚过,眼中闪过贪婪之色,“这椅子跟着你真是暴殄天物,不如让给我吧。”
面对他的无理请求,林朝阳只回了一句:“你人长的丑,想的倒是挺美!”
被林朝阳骂了一句,李翰祥并不恼怒,他提出这个请求就做好了被骂的准备。
可惜林朝阳拒绝的态度太坚决了,要不然他真想死乞白赖的磨一磨。
闲话几句,林朝阳见他没有走的意思,便问道:“你来不会就是这点事吧?”
“晚上请我吃顿饭,我就告诉你。”
林朝阳嗤笑一声,“你蹭饭还蹭的理直气壮。”
玩笑归玩笑,客人来了吃顿饭是礼数,肯定不能怠慢。
为了李翰祥,晚上林朝阳多置办了几个菜,李翰祥吃饭无肉不欢,盯着桌上的一道红煨肉吃的满嘴冒油。
“辉仔之前还跟我说过,好多人都说你的厨艺好,后悔早点没尝到。”李翰祥嘴里嚼着肉,吃的眉飞色舞,又问:“你这肉是怎么做的?比酒楼的厨子做的还好吃。”
“好吃吧?一瓶西凤酒煨出来的。”林朝阳有些心疼的说道。
招待李翰祥,林朝阳也算拿出了诚意。
红煨肉以甜酱做调料,纯酒煨之,出锅后肉质红如琥珀。
“……用水煨也行,不过得将水气熬干。过程中不能起锅盖,要不然油脂流失,就会失了味道。
起锅的时间也得恰到好处,早则黄,迟则紫,肉质发硬、发柴……”
李翰祥跟林朝阳的交往向来是随意的,也很少因为他作家的身份对他有什么另眼相看的地方,但今天他听着林朝阳的饮食经,心中不觉生出了几分敬意来。
“你要是去香江,可以当个美食家了!”
林朝阳笑道:“香江美食家的门槛这么低吗?”
“确实不高。都是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文人,真要说起对美食的见解,可能还不如厨子。”
林朝阳闻言点了点头,不下厨房,可称不上是美食家。
聊了一阵之后,林朝阳想起了下午的话题,问道:“你今天来还有什么事?”
李翰祥用筷子叨了一块红煨肉放进嘴里,慢悠悠的说了起来。
“上次《垂帘听政》首映你没来。下个月月初金像奖举办颁奖典礼,《垂帘听政》这次得奖的希望很大,你是编剧,来参加一下吧。”
李翰祥口中的“金像奖”是香江电影金像奖,82年诞生,到今年才是第3届。
《垂帘听政》上下两部,去年上映后占据了香江电影年度票房前五的两个位置,观众反响强烈,电影评论界也好评如潮。
本次评奖,《垂帘听政》入围了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等八项奖项提名,可以说是这次香江电影金像奖的最有力竞争者。
林朝阳是电影的编剧,很有可能获奖,因此李翰祥才会邀请他去香江。
“颁奖礼是几号?”林朝阳问。
“8月4号。”
林朝阳月末刚好要去广州开《闯关东》的作品研讨会,两者时间这么近,去一下也无妨。
他跟李翰祥说明了情况,李翰祥高兴道:“好。那你到了深圳之后联系我,我去接你。”
聊定了去香江的事,等吃完饭后,李翰祥离开。
林朝阳对陶玉书说:“月末你跟我一起去出门吧,到广州逛一逛,再到香江去溜达溜达。”
“不行。编辑部的工作太忙了,我走不开。”
开年后王濛计划着给《人民文学》搞个创作函授中心和副刊《人民文学之友》,眼看着八月份函授中心就要开办了,副刊也要创刊,陶玉书是执行副主编,工作确实不轻松。
让她这种卷王放弃工作去度假,那可能比杀了她还让她难受。
了解陶玉书的脾气,林朝阳也就没再劝。
这个时候陶玉墨抱着小冬冬凑了过来,“姐夫,姐夫,我没事,你带我去!”
林朝阳斜睨了她一眼,“你去?你去了谁看孩子?”
陶玉墨:……
而且今年港元升值,8.46万港元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概2.55万元。
仅仅三万余册的销量,就给林朝阳带来了近20万港元,折合5万多人民币的收入,香江的版税还是好赚啊!
感慨了一句,林朝阳接着看信。
说完了《梵高之死》的销量和版税后,董桥竟然在信里提到了《闯关东》。
“半月前欣慰近几月文兄新作《闯关东》已于内地发表,轰动华夏,一时洛阳纸贵,迅速畅销南北,特请友人代购一份《花城》。
拜读之后惊为天人,此作诚乃中国当代界一代奇书,具有丰赡的史诗品格……”
董桥的恭维很文雅,但显然是别有目的的。
果然,在信的末尾,董桥提到了希望林朝阳可以将《闯关东》在香江地区的出版交给明报出版社。
看完了信,林朝阳沉吟了一阵,这会儿陶玉书正打算出门上班,见他看完了信就站在那里,便问道:“怎么了?谁写的信?”
“明报出版社。《梵高之死》的版税又要结算了,再就是他们想要《闯关东》的出版权。”
“你之前说他们版税给的有点低吧?”
“是,所以我在犹豫。”
陶玉书拢了拢头发,扎上皮筋,准备出门,“那你自己考虑吧,我上班去了。”
她说着出了门。
陶玉墨抱着小冬冬凑到林朝阳身边,好奇的问道:“姐夫,你版税又结算了?这回多少钱?”
“没多少,两万多。”
平平无奇的话却让陶玉墨咋舌不已,两万多说的跟两块多一样,她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接林朝阳的话。
于是她又换了个话题,问:“姐夫,那《闯关东》要出版,能给香江的电影公司拍成电影吗?”
这几个月来,她一有空就去光临杜峰的录像厅,对香江电影十分着迷。
“给香江的电影公司?”林朝阳诧异的看了她一眼,“他们可拍不了这种东西!”
“哦。那《闯关东》要是出版了,肯定又不少赚。”
“嗯。”
林朝阳正在思考董桥的请求,心不在焉的应了她一声。
又过了一会儿,他跟陶玉墨打了个招呼,直奔西单的电报大楼。
现如今接打电话是个麻烦事,短途的还好说,单位电话、公用电话麻烦是麻烦了点,但总有办法。
长途电话,尤其是国际长途电话,打起来那真叫一个费事。
长途电话一般都得到大一点的邮局才能打,国际长途就更难了,只有电报大楼才能打。
而且因为人多、电话少,电报大楼的电话线路异常繁忙,经常堵塞。
以至于许多人想到电报大楼打国际长途联系国外的亲友经常要带着午饭去排队,一排就是半天时间。
除了时间成本,钱财耗费也贵,一分钟十多块钱,打个三五分钟,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就进去了。
广州靠近香江,《闯关东》在国内掀起的热潮传到那里倒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只是林朝阳没想到明报出版社这么果断的就提出了出版的事。
要知道《闯关东》在内地可都还没出版呢。
但以明报出版社的抠搜风格,林朝阳当然不可能轻易答应他们。
更何况有了《梵高之死》在香江的顺利出版,林朝阳也有了些名气,这次又是董桥主动提出的出版请求,他自然不可能像上次那样拿那么低的版税标准。
来到电报大楼,排队、填单子、交钱、等待……一晃都快中午了,林朝阳才打上电话。
写信太麻烦,还是打电话快一点。
董桥接到林朝阳的电话表现的很惊喜,两人闲话了几句,董桥便谈起了《闯关东》。
他知道内地通话不便,林朝阳能给他打电话,一定是要商议《闯关东》的事。
此前《梵高之死》出版,明报出版社给了林朝阳12%的版税率,这个标准在香江文坛不算高。
董桥跟林朝阳接触了两次,知道他的性格,所以也预料到了他肯定要提版税的事。
只是林朝阳一下子将版税标准提高到了20%的水平,着实还是有些惊到他了。
香江出版市场因为规模较小,所以相对一些市场大一点的国家和地区,版税率一直是比较高的,名家的版税标准都在15~20%之间。
林朝阳一下子要到了顶格的标准,着实让董桥感到了为难。
林朝阳也没有与他纠缠,只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非20%版税不谈,态度十分强硬。
林朝阳丝毫不怕他的强硬态度会激怒明报出版社或董桥,大家在商言商。
既然以前你们以我没名气为由,敢开出5%的版税标准,那我现在喊个20%也没什么不合理的。
这种事当然不可能当场就定下来,董桥推说要考虑考虑,林朝阳便挂断了电话。
打完电话一算账,他交的那五十块钱不仅没够,还得再补六块钱。
林朝阳心里在滴血,就是为了电话费,这20%的版税率也一分都不能降!
又过了几日,林朝阳接到了一通来自南方的电话,是花城出版社的李士非打来的。
《闯关东》成功发表,引起的轰动之强烈,在当今文坛实属罕见。
接下来这段时间,花城出版社方面就要筹备的出版了,因此打算在七月末举办一场关于《闯关东》的作品研讨会。
研讨会举办地点在花城,但规格很高,李士非说了几个拟邀请的名字。
若是人文社、燕京出版社这些大型出版社在燕京举办研讨会,请到这些人出场也不算稀奇,但花城出版社处于广东,能一下子请到这么多前辈耆老,这番诚意不可谓不大。
“广东路途遥远,你确定他们都能接受邀请?”林朝阳有些不确信的问李士非。
“为别的作品举办研讨会也许他们不会来,但出席《闯关东》的研讨会,他们一定会来。”
虽然李士非这话有吹捧的嫌疑,但林朝阳还是挺高兴的,谁不愿意听好话啊!
这次花城出版社举办的作品研讨会规格很高,又涉及到了出版,林朝阳毕竟签了版税合同,这样的场合他肯定要出席的。
答应了李士非的邀请后,林朝阳没想到仅隔了一天,李翰祥突然跑到了他们家。
“你什么时候来内地的?”
“刚来几天,剧本初稿写完了,过来跟央视那边谈谈合作的事。”
跟合拍公司闹掰了之后,李翰祥便搭上了中国电视剧国际合作公司的线。
他的新片《火龙》改编自溥仪解放后娶的妻子李淑贤所著《他的后半生》,描述的是解放后曾经的皇帝溥仪作为普通人的后半生,以及他与妻子李淑贤之间的爱情生活。
聊了几句电影的事,李翰祥突然盯上了他坐下的官帽椅,他摩挲着椅子的扶手,好似咸湿佬见了裸身美女。
官帽椅因其外观与古代官吏所戴顶帽相似而得名,林朝阳书房里的这对官帽椅造型舒朗大气,雕工精湛,品相绝佳,李翰祥看着怦然心动。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明清家具,这两年在内地拍戏,没少捡漏。
“这椅子是黄花梨的吧?什么时候的?”
“明末的。”
李翰祥又起身凑近了端详,“哎呦,保持的可真好。你就这么让人坐着?”
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满是心疼之色,“我书房少有人来,你是第三个坐它的。”
李翰祥的手在椅子的如意形开光上抚过,眼中闪过贪婪之色,“这椅子跟着你真是暴殄天物,不如让给我吧。”
面对他的无理请求,林朝阳只回了一句:“你人长的丑,想的倒是挺美!”
被林朝阳骂了一句,李翰祥并不恼怒,他提出这个请求就做好了被骂的准备。
可惜林朝阳拒绝的态度太坚决了,要不然他真想死乞白赖的磨一磨。
闲话几句,林朝阳见他没有走的意思,便问道:“你来不会就是这点事吧?”
“晚上请我吃顿饭,我就告诉你。”
林朝阳嗤笑一声,“你蹭饭还蹭的理直气壮。”
玩笑归玩笑,客人来了吃顿饭是礼数,肯定不能怠慢。
为了李翰祥,晚上林朝阳多置办了几个菜,李翰祥吃饭无肉不欢,盯着桌上的一道红煨肉吃的满嘴冒油。
“辉仔之前还跟我说过,好多人都说你的厨艺好,后悔早点没尝到。”李翰祥嘴里嚼着肉,吃的眉飞色舞,又问:“你这肉是怎么做的?比酒楼的厨子做的还好吃。”
“好吃吧?一瓶西凤酒煨出来的。”林朝阳有些心疼的说道。
招待李翰祥,林朝阳也算拿出了诚意。
红煨肉以甜酱做调料,纯酒煨之,出锅后肉质红如琥珀。
“……用水煨也行,不过得将水气熬干。过程中不能起锅盖,要不然油脂流失,就会失了味道。
起锅的时间也得恰到好处,早则黄,迟则紫,肉质发硬、发柴……”
李翰祥跟林朝阳的交往向来是随意的,也很少因为他作家的身份对他有什么另眼相看的地方,但今天他听着林朝阳的饮食经,心中不觉生出了几分敬意来。
“你要是去香江,可以当个美食家了!”
林朝阳笑道:“香江美食家的门槛这么低吗?”
“确实不高。都是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文人,真要说起对美食的见解,可能还不如厨子。”
林朝阳闻言点了点头,不下厨房,可称不上是美食家。
聊了一阵之后,林朝阳想起了下午的话题,问道:“你今天来还有什么事?”
李翰祥用筷子叨了一块红煨肉放进嘴里,慢悠悠的说了起来。
“上次《垂帘听政》首映你没来。下个月月初金像奖举办颁奖典礼,《垂帘听政》这次得奖的希望很大,你是编剧,来参加一下吧。”
李翰祥口中的“金像奖”是香江电影金像奖,82年诞生,到今年才是第3届。
《垂帘听政》上下两部,去年上映后占据了香江电影年度票房前五的两个位置,观众反响强烈,电影评论界也好评如潮。
本次评奖,《垂帘听政》入围了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等八项奖项提名,可以说是这次香江电影金像奖的最有力竞争者。
林朝阳是电影的编剧,很有可能获奖,因此李翰祥才会邀请他去香江。
“颁奖礼是几号?”林朝阳问。
“8月4号。”
林朝阳月末刚好要去广州开《闯关东》的作品研讨会,两者时间这么近,去一下也无妨。
他跟李翰祥说明了情况,李翰祥高兴道:“好。那你到了深圳之后联系我,我去接你。”
聊定了去香江的事,等吃完饭后,李翰祥离开。
林朝阳对陶玉书说:“月末你跟我一起去出门吧,到广州逛一逛,再到香江去溜达溜达。”
“不行。编辑部的工作太忙了,我走不开。”
开年后王濛计划着给《人民文学》搞个创作函授中心和副刊《人民文学之友》,眼看着八月份函授中心就要开办了,副刊也要创刊,陶玉书是执行副主编,工作确实不轻松。
让她这种卷王放弃工作去度假,那可能比杀了她还让她难受。
了解陶玉书的脾气,林朝阳也就没再劝。
这个时候陶玉墨抱着小冬冬凑了过来,“姐夫,姐夫,我没事,你带我去!”
林朝阳斜睨了她一眼,“你去?你去了谁看孩子?”
陶玉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1978,文豪1978最新章节,文豪1978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1978,文豪1978最新章节,文豪1978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