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
“据说这个学校可能有很多小哥哥哦......”说着说着,胡菲儿已经沉浸在了自己的小梦里。“咱们上的是男女比例3:7的学校好吗!你要是想小哥哥,白天就多睡一会儿吧,”小笛平静地说,“梦里啥都有。”
鉴于胡菲儿考得还不错,她的父母在那个暑假就没怎么管她,让她痛快地玩了整整一个假期。
她和宋小笛去了无数次商场,买了很多衣服和化妆品。
除了在家里囤了很多东西以外,宋小笛还在那个假期学了车,学的是自动挡。她在报名之前,同样没忘了给胡菲儿打个电话:“我过两天就要去驾校学车了,你来不来?”
你要知道胡菲儿可不是那种心思特别多的人,她得知小笛的计划以后,粗略地想了想接下来的计划,嗯,没什么特别的事,去吧!
是的......她确定了自己接下来几天没有计划以后,直接去问了小笛报名的流程,然后下载了驾校的app,并按照驾校的要求进行注册和登录。所幸驾校有班车接送,并且车站离她们两家都不远。要不然像胡菲儿这么虎的,耽误自己是在所难免的事。
报名成功以后,她们就开始了漫漫学车路。
科目一过得很顺利,之后她们紧锣密鼓地进入了之后的练习。这就遇到了一个无比棘手的问题:胡菲儿喜欢睡懒觉,人送外号“母睡神”,导致每天早上宋小笛都要打叫早电话。
由于每次练习的科目都不一样,让脑子本来就慢的胡菲儿很是苦恼。因此在刚学的那几天午休时,她经常去休息区找宋小笛取经。宋小笛摆出了一副无辜的表情:“大姐,你哪只眼睛看出我练得比你好了?咱俩的车都不在一个训练场,你咋就咬定我比你强呢?!”“因为你在学习小组的时候带动我一起上进过啊。”
听到这个理由,小笛忽然发现自己找不到反驳的话。
“你刚才说坡起老压线?你得找几个基准点啊,每次到坡那儿看看位置和基准点的距离。”“倒车入库你沿着直角进去,成功的机率更大。”
胡菲儿把小笛说的几个要点全部写在了手机备忘录里。“唉,我这个脑子,最简单的公式都背不下来,这么多东西如果光靠它肯定不行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没事,你可以的!你得相信自己完全有这个能力,要不然你连开始做的勇气都没有了你信吗?”
学车的那段时间,胡菲儿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高中的学习小组,又有了那种压迫自己的氛围。不知从何时起,她发现自己爱上了这种氛围。
原因很简单,这种氛围让她们顺利通过了所有的科目并拿到了证。
带着这个小小的荣耀感,她们迎来了金秋九月开学季。在学生处出示了录取通知书以后,有一个老师给了她们一人一个纸袋,里面装着学生手册和学生证。
就这样,她们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
她们学的专业,正如之前小笛说的,是女多男少的一个环境。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胡菲儿在的1班和宋小笛去的2班,都只有不到5个男生。
大一的专业课,在开学之初就接二连三地给了胡菲儿打击。每门课都有教材,而且都不少于两百页。“这么多理念,让我用一个学期全部背下来?”看着眼前的一摞书,胡菲儿已经能想象自己期末考试的样子了。
对于她们来说,最难的反倒不是教育学、心理学、德育原理这些课,而是深度研究中国词汇或者中外作品的课。
嗯,说的就是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这几门。
这些课为什么难呢?我们经常说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变成职业的话,就可能会失去原有的兴趣。原因在于,职业重视的是研究的人,或者做的人应该有的素养。这种素养,少不了晦涩难懂的内容,而且通常这种内容占据了大比例。
更要命的是,这几门课除了日常的小测,还有一周一次的汇报。
一周汇报一次,听起来是不是还可以?但是......
一周有四门(以上)的课都要求做!
这里以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这门课为例,上册厚达355页,录入了将近300篇文学作品。
老师每周都会选取一到两篇作品,从个人的角度,结合备课时查阅的大量文献,给出一个特定的命题,然后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线索,一步步去分析和论证。在最初的半学期,胡菲儿始终觉得这种教学方式个人主义过于极端,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同意她说的观点以及她给出的命题。每次老师一讲就是两节课,可以理解为是老师的个人汇报时间。
而她们呢?嗯,努力吸收老师说的所有内容。
她们都以为认真消化了老师的观点,会对自己的汇报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不存在的。
胡菲儿每次做汇报,都需要花很长时间去琢磨给的命题。她不是在想怎么借鉴老师的观点,而是在考虑怎么编更有水平。
由于1班和2班的课程安排有细微的差异,所以会出现胡菲儿没做过的课程汇报或者写过的课堂小测,宋小笛已经完成了的情况。学车时会主动取经,在专业课的作业方面自然也不例外。虽然两人在大学依旧不在一个班,但是她们并没有因为大学生活相对宽松(指的是没人管着自己的生活)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仍然保留了高中学习小组的传统。
没课的时候,两个人就会结伴去图书馆或者某一个角落,去讨论新一次的作业。
期末季,她们也会提前三到四天约到一起,带上电脑、教材和各自整理的笔记去小教室占座。(注意这里说的小教室不是上课的那种,而是专门用来自习的)而且这种小教室的座位不多,一旦被占,其他人也不好意思让你换位置。
那个期末,她们对着电脑一条条梳理了每一门考试科目的知识点。说来也奇怪,平日里根本听不懂的知识点,经过两个人你来我往的交流和讨论,竟也变得平易近人了。而且,讨论到的点,基本都出现在了考卷上。
虽然整体答题的过程如行云流水,但是一出考场,胡菲儿就陷入了绝望。因为她是提前交卷出来的,有些题实在不知道编什么,耗着也是耗着,不如早点儿出来早点儿解脱。但是提前出场,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错觉,比起一直坐到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的人,她的安全感至少没了一半。
出场以后,她就给小笛发微信:“我考完了,等你。”过了五分钟小笛回复:“门口呢,走,吃饭去!”
管它考得怎么样,考完就得放得开。这是小笛无意间带给她的一种轻松的感觉。
事实上,无论考得好不好,胡菲儿和宋小笛都不会在意。
至少不会像高中那样。
(本章完)
“据说这个学校可能有很多小哥哥哦......”说着说着,胡菲儿已经沉浸在了自己的小梦里。“咱们上的是男女比例3:7的学校好吗!你要是想小哥哥,白天就多睡一会儿吧,”小笛平静地说,“梦里啥都有。”
鉴于胡菲儿考得还不错,她的父母在那个暑假就没怎么管她,让她痛快地玩了整整一个假期。
她和宋小笛去了无数次商场,买了很多衣服和化妆品。
除了在家里囤了很多东西以外,宋小笛还在那个假期学了车,学的是自动挡。她在报名之前,同样没忘了给胡菲儿打个电话:“我过两天就要去驾校学车了,你来不来?”
你要知道胡菲儿可不是那种心思特别多的人,她得知小笛的计划以后,粗略地想了想接下来的计划,嗯,没什么特别的事,去吧!
是的......她确定了自己接下来几天没有计划以后,直接去问了小笛报名的流程,然后下载了驾校的app,并按照驾校的要求进行注册和登录。所幸驾校有班车接送,并且车站离她们两家都不远。要不然像胡菲儿这么虎的,耽误自己是在所难免的事。
报名成功以后,她们就开始了漫漫学车路。
科目一过得很顺利,之后她们紧锣密鼓地进入了之后的练习。这就遇到了一个无比棘手的问题:胡菲儿喜欢睡懒觉,人送外号“母睡神”,导致每天早上宋小笛都要打叫早电话。
由于每次练习的科目都不一样,让脑子本来就慢的胡菲儿很是苦恼。因此在刚学的那几天午休时,她经常去休息区找宋小笛取经。宋小笛摆出了一副无辜的表情:“大姐,你哪只眼睛看出我练得比你好了?咱俩的车都不在一个训练场,你咋就咬定我比你强呢?!”“因为你在学习小组的时候带动我一起上进过啊。”
听到这个理由,小笛忽然发现自己找不到反驳的话。
“你刚才说坡起老压线?你得找几个基准点啊,每次到坡那儿看看位置和基准点的距离。”“倒车入库你沿着直角进去,成功的机率更大。”
胡菲儿把小笛说的几个要点全部写在了手机备忘录里。“唉,我这个脑子,最简单的公式都背不下来,这么多东西如果光靠它肯定不行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没事,你可以的!你得相信自己完全有这个能力,要不然你连开始做的勇气都没有了你信吗?”
学车的那段时间,胡菲儿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高中的学习小组,又有了那种压迫自己的氛围。不知从何时起,她发现自己爱上了这种氛围。
原因很简单,这种氛围让她们顺利通过了所有的科目并拿到了证。
带着这个小小的荣耀感,她们迎来了金秋九月开学季。在学生处出示了录取通知书以后,有一个老师给了她们一人一个纸袋,里面装着学生手册和学生证。
就这样,她们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
她们学的专业,正如之前小笛说的,是女多男少的一个环境。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胡菲儿在的1班和宋小笛去的2班,都只有不到5个男生。
大一的专业课,在开学之初就接二连三地给了胡菲儿打击。每门课都有教材,而且都不少于两百页。“这么多理念,让我用一个学期全部背下来?”看着眼前的一摞书,胡菲儿已经能想象自己期末考试的样子了。
对于她们来说,最难的反倒不是教育学、心理学、德育原理这些课,而是深度研究中国词汇或者中外作品的课。
嗯,说的就是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这几门。
这些课为什么难呢?我们经常说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变成职业的话,就可能会失去原有的兴趣。原因在于,职业重视的是研究的人,或者做的人应该有的素养。这种素养,少不了晦涩难懂的内容,而且通常这种内容占据了大比例。
更要命的是,这几门课除了日常的小测,还有一周一次的汇报。
一周汇报一次,听起来是不是还可以?但是......
一周有四门(以上)的课都要求做!
这里以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这门课为例,上册厚达355页,录入了将近300篇文学作品。
老师每周都会选取一到两篇作品,从个人的角度,结合备课时查阅的大量文献,给出一个特定的命题,然后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线索,一步步去分析和论证。在最初的半学期,胡菲儿始终觉得这种教学方式个人主义过于极端,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同意她说的观点以及她给出的命题。每次老师一讲就是两节课,可以理解为是老师的个人汇报时间。
而她们呢?嗯,努力吸收老师说的所有内容。
她们都以为认真消化了老师的观点,会对自己的汇报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不存在的。
胡菲儿每次做汇报,都需要花很长时间去琢磨给的命题。她不是在想怎么借鉴老师的观点,而是在考虑怎么编更有水平。
由于1班和2班的课程安排有细微的差异,所以会出现胡菲儿没做过的课程汇报或者写过的课堂小测,宋小笛已经完成了的情况。学车时会主动取经,在专业课的作业方面自然也不例外。虽然两人在大学依旧不在一个班,但是她们并没有因为大学生活相对宽松(指的是没人管着自己的生活)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仍然保留了高中学习小组的传统。
没课的时候,两个人就会结伴去图书馆或者某一个角落,去讨论新一次的作业。
期末季,她们也会提前三到四天约到一起,带上电脑、教材和各自整理的笔记去小教室占座。(注意这里说的小教室不是上课的那种,而是专门用来自习的)而且这种小教室的座位不多,一旦被占,其他人也不好意思让你换位置。
那个期末,她们对着电脑一条条梳理了每一门考试科目的知识点。说来也奇怪,平日里根本听不懂的知识点,经过两个人你来我往的交流和讨论,竟也变得平易近人了。而且,讨论到的点,基本都出现在了考卷上。
虽然整体答题的过程如行云流水,但是一出考场,胡菲儿就陷入了绝望。因为她是提前交卷出来的,有些题实在不知道编什么,耗着也是耗着,不如早点儿出来早点儿解脱。但是提前出场,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错觉,比起一直坐到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的人,她的安全感至少没了一半。
出场以后,她就给小笛发微信:“我考完了,等你。”过了五分钟小笛回复:“门口呢,走,吃饭去!”
管它考得怎么样,考完就得放得开。这是小笛无意间带给她的一种轻松的感觉。
事实上,无论考得好不好,胡菲儿和宋小笛都不会在意。
至少不会像高中那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