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齐将再使“反间计”,乐毅惧诛奔赵国
转眼间,三年已过。
这时,“齐国人”已经渐渐习惯了身为燕国人的事实。相比之前齐闵王时,他们的劳役更少,赋税更低,日子反倒过得有滋有味起来。纵有极少数人还会为“驱逐燕军,恢复齐国”的倡议而激愤,却已基本无人附和。
乐毅的工作卓有成效,但还不算圆满完成——莒、即墨二城仍未拿下。
之所以出现这种长期的对持局面,是因为乐毅、田单二人都不愿真刀真枪的蛮干(若城外的换作孙武,城内的换作吴起,只怕即墨城都被大水灌了三五回了,而城内的军士则会嗷嗷叫着冲出城来大砍大杀)。乐毅忙着四处收揽人心,田单则整日苦思计策来化解对方的“攻心战术”。
他们各自在寻找一个转机。
只要这个转机出现,胜负立分。
先看乐毅,他要的转机是:两座城池中,其中一座城内的守军支持不住了,主动开城投降。那时,他便可将两路大军集中于一处,再无后顾之忧,可守、可围、可战。
莒城乃是齐襄王的所在地,其中的粮草、衣物事先备得较足,再支持个几年没问题;即墨城相对来说就惨得多了——原先城内就有军民好几万人,加上后来又有大量的难民涌了进来,就靠城内那点存粮,哪够开支?幸亏田单又是种地又是抓鱼忙的欢快,调动了大伙的劳动积极性,才勉强支撑到了现在。
说过乐毅,再看田单。
田单手上就一座孤城,还被五万燕军牢牢看住,每天干苦力都忙不过来,哪能像城外的乐毅那般从容?他之所以死活不投降,是因为有一个信念在支持着他:乐毅一除,齐国可复。
一个擅使“攻心计”,一个爱用“反间计”,就这样,这两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苦苦等待所谓的转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能看天意了。
又过去一年,大转机来了!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其子燕惠王继位。
这时,距离当初“五国合纵”伐齐时已过去有整整五年。期间,乐毅遣散其他四国军队,独率燕军攻下了齐国七十余城,又通过安抚民众,整肃军纪等手段牢牢地控制住了齐国局势。虽有莒、即墨二城仍未归附,但看似大局已定。
正因为“看似大局已定”,田单的“反间计”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城外的乐毅,城内的田单,以及之前的燕昭王,他们都是聪明人,都看清了那个“看似”的威力,因此不约而同的不敢贸然行动。
很不幸,新任燕国君主燕惠王视力不佳,他没看出来。
随着燕昭王去世,被压抑了很久的“反乐毅”派再次跳了出来,纷纷要求新任燕王换将伐齐。燕惠王听后,同意了。
父王虽是英主,但过于相信那乐毅了。若是早早换人,现在齐国全境都已归属燕国管辖了,何须拖了这么多年。
见燕王有意换将,许多支持乐毅的臣子也连忙进谏:“那乐毅若要自立为王,早就反了,何须要等到今天,大王千万不可轻信谗言哪。”
“纵然乐毅忠心,但让他独率十万燕军长期在外,总有些不妥。”燕惠王想到这里,下令道:“速速召回乐毅,寡人另派他人前去伐齐。”
哼,齐国国土已十有八九归附了我燕国,寡人就不信偏偏那最后两城这么难拿下——这必是乐毅仗着功高,不肯卖力攻战的缘故。眼下只需换一肯真心卖力的大将去,数月之内必奏凯歌。
于是,他唤过一亲信,授令与他:就是你了,去替换乐毅回来,一年之内,务必为寡人攻下那二城。
替代乐毅者,骑劫也。
骑劫受了这等重任,乐滋滋地去了。他和燕王所想的一样:集合燕国和齐国两国的实力,还能攻不下小小的两座城池?——昔日商鞅那等大才,举兵十万在商於谋反,结果迅速被秦惠文王派兵讨平。通过那事,可知一人纵有通天的本事,也绝不可能凭一孤城与强国相抗。
临行前,燕王知他是初经战阵,又增兵五万人给他,让他威风凛凛地率大军往齐国进发。那边乐毅见了新燕王这等安排,知道自己这“上将军”算是当到头了。他不敢抗令不尊,又不愿谋反,只得叹息一声,在骑劫赶到之前撇下军队径自逃回故国——赵国去了。
燕惠王见乐毅不肯回燕国,大怒,把那些支持乐毅的大臣们臭骂了一通。然后,他一心一意地关注起齐国局势,期待骑劫将军早传捷报。
骑劫到了齐国后,一反乐毅之前的战法。因即墨兵少,他首先发动十万大军猛攻即墨城。城中的田单辛辛苦苦等的就是今天,兴高采烈的将城防工作做得滴水不漏,因此骑劫猛攻了数月后,取胜不得。
骑劫“三板斧”使完,见即墨依然守备严密,便无计可施了。田单见了心中暗笑,派出数名细作暗中偷出城去,四处乱放流言道:“燕军仁义,不杀降,齐人可不一点都不怕。”
骑劫可是莽夫,被他这么一激,遂下令道:“从今往后,凡是抓获齐军俘虏,杀!”
过了几日,又有流言传到燕军营中:“即墨城中守军的祖坟都在城外,可不能让燕人知道了。万一让他们发现这事,必定会大举挖齐人的祖坟,到那时,城中守军就人人沮丧,再无战心了。”
骑劫听了,心想这还不好办,遂下令道:“速速派出三千军士,专挑有齐人祖坟的地方挖!”
再过几日,流言又出新内容了:“燕人受降了齐国城邑后,苛捐杂税样样减半。因此,燕军虽众,军备粮饷必定短缺,齐人只需再咬牙坚守个数月,燕人就要支持不住而撤军了。”
骑劫听了,心中奇怪道:虽说乐毅之前是颁布过一系列减税政策,但十几万燕军又不都是饭桶,有七十多座齐国城池在背后源源不断的供给,我军粮饷可足够的很哪,怎的反说我粮饷不足,还说再过数月就要撤军了?
他隐约看出了点道道,派人去追查这些天到底是何人在到处散布流言。谁想田单这一招也是“三板斧”,等骑劫派人去查访时,早已都走了。
那就再赌一次,我倒要看看这些刁民还有何话说。骑劫咬牙切齿道。
才过了没几年太平日子的齐国民众这下遭了殃。骑劫一到,一直笑眯眯的燕人突然变了脸:又是挖祖坟,又是横征暴敛的,而且还乱杀人。一时间,齐国军民心思故国,人情涌动,只是碍于燕军势大,敢怒而不敢言罢了。
转眼间,三年已过。
这时,“齐国人”已经渐渐习惯了身为燕国人的事实。相比之前齐闵王时,他们的劳役更少,赋税更低,日子反倒过得有滋有味起来。纵有极少数人还会为“驱逐燕军,恢复齐国”的倡议而激愤,却已基本无人附和。
乐毅的工作卓有成效,但还不算圆满完成——莒、即墨二城仍未拿下。
之所以出现这种长期的对持局面,是因为乐毅、田单二人都不愿真刀真枪的蛮干(若城外的换作孙武,城内的换作吴起,只怕即墨城都被大水灌了三五回了,而城内的军士则会嗷嗷叫着冲出城来大砍大杀)。乐毅忙着四处收揽人心,田单则整日苦思计策来化解对方的“攻心战术”。
他们各自在寻找一个转机。
只要这个转机出现,胜负立分。
先看乐毅,他要的转机是:两座城池中,其中一座城内的守军支持不住了,主动开城投降。那时,他便可将两路大军集中于一处,再无后顾之忧,可守、可围、可战。
莒城乃是齐襄王的所在地,其中的粮草、衣物事先备得较足,再支持个几年没问题;即墨城相对来说就惨得多了——原先城内就有军民好几万人,加上后来又有大量的难民涌了进来,就靠城内那点存粮,哪够开支?幸亏田单又是种地又是抓鱼忙的欢快,调动了大伙的劳动积极性,才勉强支撑到了现在。
说过乐毅,再看田单。
田单手上就一座孤城,还被五万燕军牢牢看住,每天干苦力都忙不过来,哪能像城外的乐毅那般从容?他之所以死活不投降,是因为有一个信念在支持着他:乐毅一除,齐国可复。
一个擅使“攻心计”,一个爱用“反间计”,就这样,这两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苦苦等待所谓的转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能看天意了。
又过去一年,大转机来了!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其子燕惠王继位。
这时,距离当初“五国合纵”伐齐时已过去有整整五年。期间,乐毅遣散其他四国军队,独率燕军攻下了齐国七十余城,又通过安抚民众,整肃军纪等手段牢牢地控制住了齐国局势。虽有莒、即墨二城仍未归附,但看似大局已定。
正因为“看似大局已定”,田单的“反间计”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城外的乐毅,城内的田单,以及之前的燕昭王,他们都是聪明人,都看清了那个“看似”的威力,因此不约而同的不敢贸然行动。
很不幸,新任燕国君主燕惠王视力不佳,他没看出来。
随着燕昭王去世,被压抑了很久的“反乐毅”派再次跳了出来,纷纷要求新任燕王换将伐齐。燕惠王听后,同意了。
父王虽是英主,但过于相信那乐毅了。若是早早换人,现在齐国全境都已归属燕国管辖了,何须拖了这么多年。
见燕王有意换将,许多支持乐毅的臣子也连忙进谏:“那乐毅若要自立为王,早就反了,何须要等到今天,大王千万不可轻信谗言哪。”
“纵然乐毅忠心,但让他独率十万燕军长期在外,总有些不妥。”燕惠王想到这里,下令道:“速速召回乐毅,寡人另派他人前去伐齐。”
哼,齐国国土已十有八九归附了我燕国,寡人就不信偏偏那最后两城这么难拿下——这必是乐毅仗着功高,不肯卖力攻战的缘故。眼下只需换一肯真心卖力的大将去,数月之内必奏凯歌。
于是,他唤过一亲信,授令与他:就是你了,去替换乐毅回来,一年之内,务必为寡人攻下那二城。
替代乐毅者,骑劫也。
骑劫受了这等重任,乐滋滋地去了。他和燕王所想的一样:集合燕国和齐国两国的实力,还能攻不下小小的两座城池?——昔日商鞅那等大才,举兵十万在商於谋反,结果迅速被秦惠文王派兵讨平。通过那事,可知一人纵有通天的本事,也绝不可能凭一孤城与强国相抗。
临行前,燕王知他是初经战阵,又增兵五万人给他,让他威风凛凛地率大军往齐国进发。那边乐毅见了新燕王这等安排,知道自己这“上将军”算是当到头了。他不敢抗令不尊,又不愿谋反,只得叹息一声,在骑劫赶到之前撇下军队径自逃回故国——赵国去了。
燕惠王见乐毅不肯回燕国,大怒,把那些支持乐毅的大臣们臭骂了一通。然后,他一心一意地关注起齐国局势,期待骑劫将军早传捷报。
骑劫到了齐国后,一反乐毅之前的战法。因即墨兵少,他首先发动十万大军猛攻即墨城。城中的田单辛辛苦苦等的就是今天,兴高采烈的将城防工作做得滴水不漏,因此骑劫猛攻了数月后,取胜不得。
骑劫“三板斧”使完,见即墨依然守备严密,便无计可施了。田单见了心中暗笑,派出数名细作暗中偷出城去,四处乱放流言道:“燕军仁义,不杀降,齐人可不一点都不怕。”
骑劫可是莽夫,被他这么一激,遂下令道:“从今往后,凡是抓获齐军俘虏,杀!”
过了几日,又有流言传到燕军营中:“即墨城中守军的祖坟都在城外,可不能让燕人知道了。万一让他们发现这事,必定会大举挖齐人的祖坟,到那时,城中守军就人人沮丧,再无战心了。”
骑劫听了,心想这还不好办,遂下令道:“速速派出三千军士,专挑有齐人祖坟的地方挖!”
再过几日,流言又出新内容了:“燕人受降了齐国城邑后,苛捐杂税样样减半。因此,燕军虽众,军备粮饷必定短缺,齐人只需再咬牙坚守个数月,燕人就要支持不住而撤军了。”
骑劫听了,心中奇怪道:虽说乐毅之前是颁布过一系列减税政策,但十几万燕军又不都是饭桶,有七十多座齐国城池在背后源源不断的供给,我军粮饷可足够的很哪,怎的反说我粮饷不足,还说再过数月就要撤军了?
他隐约看出了点道道,派人去追查这些天到底是何人在到处散布流言。谁想田单这一招也是“三板斧”,等骑劫派人去查访时,早已都走了。
那就再赌一次,我倒要看看这些刁民还有何话说。骑劫咬牙切齿道。
才过了没几年太平日子的齐国民众这下遭了殃。骑劫一到,一直笑眯眯的燕人突然变了脸:又是挖祖坟,又是横征暴敛的,而且还乱杀人。一时间,齐国军民心思故国,人情涌动,只是碍于燕军势大,敢怒而不敢言罢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最新章节,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最新章节,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 顶点小说!